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彭公案

武侠小说彭公案

发布时间: 2021-07-14 06:57:41

❶ 施公案 彭公案 三侠五义简介

《施公案》:
又名《五女七贞》,清代民间通俗公案小说。早期版本亦称《施公案传》、《施案奇闻》、《百断奇观》,未著撰人。现存有嘉庆三年(1798)序文,道光四年(1824)刊本,可推知它大约成书于乾隆、嘉庆年间。其故事始于说书,后经人加工整理敷演而成为528回的长篇小说。主要讲述了康熙年间清官施仕伦在黄天霸等江湖侠士辅佐下铲除贪官污吏、破案捕盗的故事。
《彭公案》:
是清末长篇公案小说,作者贪梦道人。“彭公”指的是清朝康熙年间的循吏彭鹏。全书共341回。书中大部份情节实属虚构,描述了彭公在江湖豪侠的帮助下,如何惩治贪官恶霸、绿林草寇的故事。塑造了李七侯、黄三太、杨香武、欧阳德一批侠义之士的形象。前部侧重描写彭公断案,后部则是江湖恩怨。
评书艺人讲说《彭公案》向分两派:一派讲到后半部彭公奉旨西征西夏,无马玉龙这个英雄人物,称“忠义西巡”。另一派后半部彭公西征,以马玉龙为书胆,称“龙虎西巡”。
《三侠五义》:
作者为清朝石玉昆,是古典长篇侠义公案小说的经典之作,堪称中国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同时,作为中国第一部具有真正意义的武侠小说,《三侠五义》的版本众多、流传极广,书中脍炙人口的故事对中国近代评书曲艺、武侠小说乃至文学艺术的内容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❷ 《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的作者是谁

1、《彭公案》是清末长篇公案小说,作者贪梦道人。描述了彭公在江湖豪侠的帮助下,如何惩治贪官恶霸、绿林草寇的故事。塑造了李七侯、黄三太、杨香武、欧阳德一批侠义之士的形象。前部侧重描写彭公断案,后部则是江湖恩怨。

2、《济公传》,是清代文人郭小亭所作的一部长篇神魔小说。主要讲述济公和尚游走天下,遇到种种不平之事,一路惩恶扬善、扶危济困的故事。以“飞来峰”、“斗蟋蟀”、“八魔炼济颠”等故事较为著名。

3、《施公案》来源于民间说书没有作者,后经人加工整理敷演而成为528回的长篇小说,清代民间通俗公案小说。主要讲述了康熙年间清官施仕伦在黄天霸等江湖侠士辅佐下铲除贪官污吏、破案捕盗的故事。

4、《三侠五义》,作者石玉昆,是古典长篇侠义公案小说的经典之作,堪称中国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小说叙写北宋仁宗年间,包拯在众位侠义之士的帮助下,审奇案、平冤狱、以及众侠义除暴安良、行侠仗义的故事。

(2)武侠小说彭公案扩展阅读

1、《施公案》大致说施公在江都县知县任内破获连环无头命案,拿奸僧九黄、淫尼七珠及十二寇,收绿林英雄黄天霸。黄天霸、贺天保等助施公拿关大胆,擒刘六、刘七等。施公官迁顺天府尹,赴官上任途中,黄天霸于恶虎村不得已镖打武天虬、濮天雕自刎,这才救施公脱险。

2、小说叙写北宋仁宗年间,包拯在众位侠义之士的帮助下,审奇案、平冤狱、以及众侠义除暴安良、行侠仗义的故事。书中塑造了一位铁面无私、不畏权势的清官形象,充分地体现了底层人民的愿望。

❸ 三国演义、水浒传、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的主要内容,用一句话来概括。

  1.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和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2. 水浒传:是一部以描写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它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3. 彭公案:书中大部份情节实属虚构,描述了彭公在江湖豪侠的帮助下,如何惩治贪官恶霸、绿林草寇的故事。

  4. 施公案:小说的中心人物施仕纶,实即康熙年间施世纶,字文贤,清汉军镶黄旗人,曾任扬州、江宁知府、漕运总督等官,著有《南堂集》,《清史稿》有传。

  5. 三侠五义:一般“三侠”是指北侠欧阳春、南侠展昭、丁氏双侠丁兆兰、丁兆蕙(二人为一侠);“五义”是指钻天鼠卢方、彻地鼠韩彰、穿山鼠徐庆,翻江鼠蒋平、锦毛鼠白玉堂,这五鼠弟兄。

❹ 《彭公案》作者以及内容简介

作者:(清)贪梦道人。

内容简介:《彭公案》以彭朋出知三河县、升绍兴知府、擢河南巡抚、授兵部尚书查办不同事务为线索,叙述李七侯、黄三太、杨香武、欧阳德等一班侠客协助他惩恶诛奸、除盗平叛的故事。

《彭公案》在叙述主人公彭朋在破案断案中,不畏权贵,秉公执法,打击、征治贪官赃吏和豪绅恶霸的同时,塑造了许多各具性格特点的人物,像心高气傲、沉稳庄重、武艺超群的侠客黄三太,官逼民反、豪爽鲁莽、不贪财色的绿林豪杰窦二墩,占山为王、老奸巨猾、专干打家劫舍勾当的吴太山等,都写得有声有色,栩栩如生。

(4)武侠小说彭公案扩展阅读

《彭公案》是清末长篇公案小说,作者贪梦道人。

《彭公案》的结构与《施公案》类似,也大体是环环相扣的链式结构,但比起《施公案》来,又显得单纯明了些,一个案破了、结了,接着便写下一个,中间很少穿插别的故事情节。

这或许是《彭公案》本身比《施公案》更富武侠小说味,且听破案件多为钦案、大案而少民事、刑事案的缘故,而使《彭公案》的整体结构显得简单明了。

比如第一百七十回马玉龙等破了红龙涧的戴魁章,把飞云僧、清风道两贼追击得屁滚尿流之后,立即有清水滩马玉花来盗黄马褂、大花翎替飞云僧和清风道报仇,于是从第171到184回就写马玉龙怎么奉彭公之命率领官军追剿清水滩的马玉山,其残余力量逃窜至卧龙湖后,第185至187回又写官兵怎么进了卧龙胡进行追捕搜剿。

这场战斗才偃旗息鼓,又报皇宫失窃九头狮子印,限彭公一月缉拿案犯归狱,所以从第188至214回就专一写彭公领着马玉龙等寻印、破佟家坞贼人谋反的故事。线索单一,思路清晰,读起来毫不费力。

20世纪以来,《彭公案》风行一时,被黄诚志、任俊山、李豫林、曹卓如等多位评书艺人演说,民初天津英致常、王致久、徐长盛三位评书家决定编演新书目与之竞争。

王致久从其舅父处得来从宫中字纸箱中拾得的类似一些的文字提纲,在英、徐的指导下,与弟子张杰鑫一起编演了讲述《彭公案》中部分人物少年时期事迹的《三侠剑》。

❺ 寻书,一本很久以前看过的武侠小说

是戊戟的《武林传奇》男主角董子陵

❻ 公案小说的公案小说

《龙图公案》(也叫《包公案》)是明代人整理元杂曲等民间包公故事整理的短篇小说集,每篇写一则包公断案的故事。其内容虽不连贯,但包公形象却贯穿全书。包拯,历史有其人,庐州(今合肥)人。宋仁宗时,曾官监察御史、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枢密副史等。《宋史·包拯传》称他“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日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日:“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包公在开封府尹任上,以清正廉洁著称于世,深得百姓爱戴。有关包公的民间传说广为流传,宋元以来就有包公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出现,明代出现了两种有关包公的小说:一是《包龙图断百家公案》,二是《龙图公案》,它又有百回本与六十二回本之别。这是两种不同的小说,其中相同的故事占四分之一。1967年上海嘉定出土的《明成化说唱词话》中有与包公故事有关的八种词话,从刊刻时间看,《明成化说唱词活》最早,《百家公案》次之,《龙图公案》最晚,可能是明末刊本;从内容方面考察,三书相同的几个故事加以比较,也说明是《明成化说唱词话》最早,《龙图公案》最晚,因为在演化过程中,情节的漏洞得到弥补;如刘都赛故事,《明成化说唱词话》、《百家公案》里都是刘都赛被赵皇亲强虏进王府后,太白金星化为小虫咬坏她的衣服,刘都赛要织匠来补,这才有与经营纺织业的丈夫师官受见面的机会。《龙图公案》改为刘都赛衣服是被老鼠咬破的,情节更近情理。这部书属于包公故事的版本流变。
小说的基本内容是歌颂包公的,写他秉公执法,清正廉明。通过他审理的一系列有关“人命”、“奸情”、“盗贼”、“争占”等类案件,作者塑造了一个半人半仙的清官形象。其中有些故事判斩了皇亲国戚,如《黄叶菜》、《狮儿巷》;有的故事揭露了土豪劣绅的狠毒凶残,如《栽赃》、《鬼推磨》;而《屈杀英才》、《久鳏》则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有力的抨击。《龙图公案》中夹杂了很多因果报应、鬼神梦兆等宿命论和封建迷信内容,作品中极力宣扬的忠君思想显然是对封建皇权的“愚忠”,这是不足取的,全书文意较差,思想性、艺术性两皆平平。像《盆儿鬼》里,关键情节是“算命先生——窑神——盆儿鬼”三者完成的,这些封建迷信愚民思想不适合社会的进步,而且龙图公案里的故事充满色情、荒诞不羁,在清代同治七年(1868)《龙图公案》被查禁,江苏巡抚丁日昌查禁“淫词小说”,把《龙图公案》列为榜首,将其与道光末问世的《品花宝鉴》并列。龙图公案逐步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清代《三侠五义》里的包公形象,胡适评价:“神话变成了人话,志怪之书变成了写侠义之书了。这样的改变真是“翻旧出新”,可算是一种极大的进步。”包公故事也因《三侠五义》而再次被广为流传。
本书的版本分繁简两种,繁本十卷一百则。主要有清初刊本、四美堂刊本及乾隆丙申重刊本。本书据四美堂刊本为底本,适当参照其他版本校点而成。囿于才识浅薄,学力不逮,校点中难免疏漏舛误之处,诚望方家及热心读者不吝指正,以便重印时订正,更臻完美。 《三侠五义》 (又叫《忠烈侠义传》,早期版本也叫《龙图公案》)作者清代石玉昆。 石玉昆是嘉庆、道光年间京城享有盛名的说书艺人。他推陈出新编著的《三侠五义》是侠义与公案完美合流模式的经典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三侠”指南侠展昭、北侠欧阳春、双侠丁兆兰与丁兆蕙兄弟。“五义”指钻天鼠卢方、彻地鼠韩彰、穿山鼠徐庆、翻江鼠蒋平、锦毛鼠白玉堂。他们本都是江湖侠士,后来多数得到清官包公的赏识与荐拔而获得官身。小说叙写北宋仁宗年间包拯在众位侠义之士的帮助下,审奇案、平冤狱、以及众侠义除暴安良、行侠仗义的故事。书中塑造了一位铁面无私、不畏权势的清官形象,充分地体现了底层人民的愿望。其中包公平冤狱、“铡庞昱”、“除藩王”等情节,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表现了人民群众的斗争精神。书中穿插了大量侠客们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正义行为,表现出他们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本质。
《三侠五义》小说前面讲述北宋仁宗年间,包公出世,赴任定远县、执掌开封府,奉皇命到陈州放粮赈灾,公孙策设计要来御赐刑具三口铜铡,安乐侯庞煜派人刺杀包公,南侠展昭暗中保护帮助包公,使包公得以刀铡国舅,除暴安良。随后,包公又查清了多年前的皇宫冤案“狸猫换太子”案,使仁宗与李娘娘母子二人得以团聚。南侠展昭因多次救包公,阅武楼献艺被皇帝封为“御猫”,引发五鼠闹东京的故事,后来五义同归朝廷供职开封府,其中间穿插韩彰蒋平等人捉拿采花贼花蝴蝶的故事、包公的门生倪继祖在北侠欧阳春、黑妖狐智化、小侠艾虎等人的帮助下铲除霸王庄恶霸马强的故事,后面主要讲述包公的门生颜查散和白玉堂等人,治理洪泽湖水患、收复军山、剪除襄阳王赵爵等诛强锄暴的故事。这是一部“为市井细民写心”(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七篇)的作品,体现了市井细民对于贤明政治的渴望与幻想。《三侠五义》中的包拯形象,集民间包公形象之大成,,使包拯不畏强暴、刚正嫉恶、处事干练的形象最为饱满、得以更广泛的流传。特别是小说中详细增加了包公的身世、包公的三口铜铡由来、开封府三宝(古今盆、阴阳镜、游仙枕)的由来,开封四勇士(王朝、马汉、张龙、赵虎)的来历,开封师爷公孙策的来历,展昭、白玉堂等人的来历等内容,及其大量包公断案和侠义之士游行乡里除暴安良、为国为民的故事,把包公形象推向顶峰。
这部小说着力刻画侠客和清官相辅相成的关系,塑造了清官和侠客正面而崇高的形象,是公案侠义小说的合流之作,是中国第一部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武侠小说,堪称武侠小说的鼻祖,对中国近代评书曲艺、武侠小说乃至文学艺术影响深远。而《三侠五义》侠义公案的故事,又成为各类戏曲的题材来源,如京剧《打銮驾》、《陈州放粮》、《铡国舅》(铡庞昱)、《遇皇后》、《狸猫换太子》、《乌盆记》、《打棍出箱》、《黑驴告状》、《花蝴蝶》(鸳鸯桥)、《大破冲霄楼》、《北侠除霸》、《打龙袍》、《五鼠闹东京》、《血手印》、《铡判官》(探阴山)、《卧虎沟》(艾虎招亲)、《茉花村》等24部戏曲都是敷演《三侠五义》的故事,《铡美案》(秦香莲)等包公戏也是深受《三侠五义》的影响。《三侠五义》情节纷繁曲折而又条理清晰,语言通俗,保留了宋元以来说书艺术的生动活泼、直截明快的特色,俞樾评此书:闲中着色,精神百倍。如此笔墨,方许作平话小说,如此平话小说, 方算得天地间另是一种笔墨。 述清代绍兴府侠士黄三太闻清帝康熙貌丑,欲一睹。赴京,得九门提督飞天豹武七之助,于康熙出猎时假充武弁随行。康熙遇虎,三太金镖打虎相救,得钦赐黄马褂。三太返乡,邀江湖好汉庆赏。杨香武闻而不服,夜入皇宫盗得九龙杯,欲持往绍兴与黄争誉,不料在茂州客栈为神偷王伯燕窃去。王将杯售与一卸任官员,二郎山盗袁龙、袁虎劫杯,送给扬州避药庄庄主周应龙。康熙失杯,命钦差彭朋访缉。彭至三太处邀各路江湖好汉查询,杨、王道出实情,众好汉至扬州劝周应龙交出九龙杯,周拒之,杨香武二盗九龙杯,众好汉大破避药在,周应龙逃往河南紫金山。彭、黄伴杨香武回京送杯请罪,肃亲王不信杨有盗杯技能,令杨入王府盗杯。杨香武三盗九龙杯,得以免罪。为追查周应龙拒交九龙杯之罪,众好汉破紫金山擒周归案。河南北星庄庄主花得雨为害地方,彭朋率众好汉破庄除花,花弟得雷逃往大同,盘踞溪皇庄。彭朋至大同私访,被得雷识破押禁。得雷欲杀彭为兄报仇,众好汉乔扮戏人混入溪皇庄,杀死得雷,救出彭朋。女盗九花娘设迷人馆诱惑少年,彭朋遣入前往探访,并破之,九花娘逃往剑峰山,嫁寨主焦振远第五子焦信。黄三太、诸彪等劝焦振远献出九花娘,不从,遂破剑峰山,擒焦氏父子和九花娘。飞龙岛盗韩登劫彭朋,禁于岛中。众好汉破飞龙岛救出彭朋,复又破清水滩、连环寨。贺兰山白起戈摆木羊阵,众好汉中伏,死伤过半,后经探明阵图,打破木羊阵。彭朋功成回京,向帝复命。此书目传人有朱耀良、胡天如等。又潘伯英早期亦曾据小说编演此书目,传徒唐骏麟。
《彭公案》在叙述主人公彭朋在破案断案中,不畏权贵,秉公执法,打击、征治贪官赃吏和豪绅恶霸的同时,塑造了许多各具性格特点的人物,像心高气傲、沈稳庄重、武艺超群的侠客黄三太,官逼民反、豪爽鲁莽、不贪财色的绿林豪杰窦二墩,占山为王、老奸巨猾、专干打家劫舍勾当的吴太山等,都写得有声有色,栩栩如生。 《施公案》 ,未署撰人。对待嘉、道以来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荡寇志》提供的是血腥镇压的模式,《施公案》提供的则是剿抚并用、以抚为主的模式。清官成为调和社会矛盾的杠杆,一方面抑制豪强,一方面消弭乱萌。小说以黄天霸归顺清官施仕伦而立身扬名为故事主干,体现了对皇权顶礼膜拜的奴化意识与对功名利禄歆羡的庸俗心理。 其他侠义公案小说还有《绿牡丹》 、《彭公案》、《永庆开平》 、 《圣朝鼎盛万年青》 、 《七剑十三侠》、 《仙侠五花剑》 、 《金台全传》以及《警富新书》 、 《清风闸》等。
续书也层出不穷,此类作品,迤逦不绝,直衍变为后来的武侠小说。 《儿女英雄传》作者文康,费莫氏,字铁仙,一字悔庵。满洲镶红旗人。他出身于累代簪缨的八旗世家,本人历仕理藩院员外郎、郎中。天津河间兵备道、安徽凤阳府通判。小说以何、安二家冤案为由展开情节,何玉凤(化名十三妹)之父为人所害,她立志复仇,遁迹江湖。安骥之父亦为人所陷,安骥携金往救,落难于能仁寺,为何玉凤搭救,何并为安骥与同时落难于能仁寺的村女张金凤联姻。安父后来得救,而何之杀父仇人已前死,何也被说服嫁给安骥,二女相夫,终使安骥探花及第,位极人臣。马从善《儿女英雄传序》说作者少时家门鼎盛,晚年诸子不肖,家道败落,他块处一室,“著此书以自遣”。鲁迅说:“荣华已落,怆然有怀,命笔留辞,其情况盖与曹雪芹颇类。惟彼为写实,为自叙;此为理想,为叙他。”(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七篇)小说作者虽与曹雪芹的境况相似,但没有曹氏那种深刻的人文关怀和超拔凡俗的审美情思,只是一个皈依封建道德伦理规范的世俗之人,写作此书,实是要在精神幻想中圆一个补天的梦。所以曹雪芹写的是罪恶世家的衰败史;而他写的则是积善世家的发皇史,因此,浓重的封建道德说教、陈腐的纲常名教观念以及玉堂金马、夫荣妻贵的庸俗人生理想成为小说的主要思想缺陷。然而,《儿女英雄传》是一部深于人生阅历之作,加之艺术手腕圆熟高妙,熔侠义、公案、言情小说于一炉,仍不失为一部雅俗共赏之作。书中较成功地塑造了英风侠概的十三妹形象。孙楷第考证十三妹的形象渊源于明代凌?初的《程元玉店肆代偿钱,十一娘云冈纵谭侠》 ( 《初刻拍案惊奇》卷四)和清人王士祯的《女侠》 (《池北偶谈》卷二六),然而该二则中的人物形象仍然比较苍白,不脱诡秘之气。可以说,直到文康笔下,才完成了一个血肉丰满的人间侠女形象。作家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封建名教的束缚,赋予十三妹以民间侠义色彩。这个出身宦门的女子,身怀绝技,遁迹深山,蔑视权臣,目无王法,由一腔不平之气激成一副游戏三昧的性情。小说着重刻画了她拯人于穷途末路的义骨侠肠。从悦来店寻根究底,到能仁寺歼灭凶僧,赠金联姻,借弓退寇,生动地表现出她襟怀磊落、肝胆照人的豪侠气概。文康笔下的十三妹,心高气傲,豪爽天真,口角锋利逼人,又带几分诙谐风趣,个性鲜明,气韵生动。在她铲除人间不平的侠义行为上寄寓着人民的审美理想。她最终成为安家的贤德媳妇,恪守三从四德,热衷荣华富贵,前后面目迥异。作家立意要收服“十三妹这条孽龙”,“整顿金笼关玉凤”(第十六回),把她送入温馨的家庭生活中去作为最终的归宿,与其他侠义公案小说之将侠士送至清官手下,表现了同样的思想趋向。“儿女英雄”模式的确立,又为侠义、言情小说的合流推波助澜。 《儿女英雄传》具有切近世态人情的长处,所谓“描摹世态,曲尽人情”。作家以精细的笔触勾勒出一幅19世纪中国社会风俗画面。诸如官场的鬼蜮横行,下层社会的光怪陆离,悦来老店、天齐庙会的喧阗扰攘,以及当时的各种典章礼俗,无不写得细腻真切。首回写蹭蹬场屋的五旬老翁安学海赴考、候榜前光景,笑中有泪,不逊《儒林外史》笔墨。第二十八回叙安、何结亲,文字花团锦簇,满洲贵族婚礼的一应仪注,皎然揭诸眉睫之下。人物描写也有相当的功力,安学海忠厚善良而不免迂腐,张金凤内刚外柔而深心周密,邓九公豪爽拙直,张老夫妻又怯又土,各具风神。

❼ 找一本武侠小说。里面有铁飞龙、杨香武、黄三太、康熙等人。还有九龙杯、九头狮子烈火印等。

有两本书里提到过,一本是永庆升平,这相当于是最原始版本的故事。

另外一本是三侠剑,三侠剑融合借鉴了包括永庆升平在内的基本小说,单田芳老师也说过这段评书,算是最有名的。

两本书都是前清的书,如果想听全本的评书,推荐单老爷子的三侠剑。如果想听娱乐的,推荐王玥波的评书三盗九龙杯(前传是康熙私房月明楼,再前传是宋金刚押宝)

❽ 找一本武侠小说

:《三侠五义》、《儿女英雄传》、《施公案》、《彭公案》、《海公大红袍》、《海公小红袍》、《永庆升平全传》、《绿牡丹》、《圣朝鼎盛万年青》、《刘公案》、《狄公案》、《林公案》、《白牡丹》《正德下江南》、《英雄大八义》(大宋八义)、《小八义》(梁山后代)等侠义公案小说。

❾ 【彭公案】【施公案】【三侠五义】是我国的什么

《彭公案》、《施公案》、《三侠五义》是我国清代长篇公案小说。

1、《彭公案》:

作者贪梦道人。“彭公”指的是清朝康熙年间的循吏彭鹏。书中大部份情节实属虚构,描述了彭公在江湖豪侠的帮助下,如何惩治贪官恶霸、绿林草寇的故事。

《彭公案》中的人物重情义、重是非。清官廉政爱民、礼贤下士,侠客惩恶扬善、讲“士为知己者死”,他们在长期的合作中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他们是朋友、亲人,亦是朋友,为了彼此可以赴汤蹈火。

《彭公案》塑造了李七侯、黄三太、杨香武、欧阳德一批侠义之士的形象。前部侧重描写彭公断案,后部则是江湖恩怨。全书共341回。

2、《施公案》

《施公案》,清代民间通俗公案小说,主要讲述了康熙年间清官施仕伦在黄天霸等江湖侠士辅佐下铲除贪官污吏、破案捕盗的故事。

施仕伦,世人称其为“施公”,五行甚陋,御赐讳不全。

《施公案》大致说施公在江都县知县任内破获连环无头命案,拿奸僧九黄、淫尼七珠及十二寇,收绿林英雄黄天霸。 黄天霸、贺天保等助施公拿关大胆,擒刘六、刘七等。施公官迁顺天府尹,赴任途中,黄天霸于恶虎村不得已镖打武天虬、濮天雕自刎,救施公脱险。

施公在顺天府又破奇案,升任通州仓厂总督。奉旨出巡山东,放赈救灾,途中得黄、贺等相助拿获抢粮盗首于六、于七;返京途中又于霸王庄拿黄隆基,独虎营拿罗似虎,河间府拿侯七,任邱县拿谢虎。康熙封施公为漕运总督。

后施公与黄天霸、关小西奉旨出巡,又收神弹子李公然、白马李七侯。一路平冤锄恶,破盗金牌案,杀采花贼飞来燕;于海州杀冒名知县毛如虎,摩天岭剿余成龙,水龙窝拿费德功;三打殷家堡,使堡主殷龙退还所劫粮饷,又擒关东大盗蔡天化。黄天霸、朱光祖、褚标等三进连环套,破窦尔敦盗御马案。

施公返朝后,又奉旨破御用琥珀夜光杯被盗案,为此于朝舞山遇险,被黄、贺与何路通救出。各路英雄大破齐星楼,擒琅琊王王朗,夺回御杯。康熙对施公及各有功英雄封赏有加。全书以施公做漕运总督出巡山东为界,分为“前套”和“后套”。

3、《三侠五义》:

《三侠五义》作者清代贵族弟子石玉昆,是古典长篇侠义公案小说的经典之作,堪称中国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

同时,作为中国第一部具有真正意义的武侠小说,《三侠五义》的版本众多、流传极广,书中脍炙人口的故事对中国近代评书曲艺、武侠小说乃至文学艺术的内容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小说叙写北宋仁宗年间,包拯在众位侠义之士的帮助下,审奇案、平冤狱、以及众侠义除暴安良、行侠仗义的故事。书中塑造了一位铁面无私、不畏权势的清官形象,充分地体现了底层人民的愿望。

其中包公在侠客们的帮助下平冤狱、“铡庞昱”、“除藩王”等情节,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表现了人民群众的斗争精神。书中穿插了大量侠客白玉堂、展昭、欧阳春、韩彰、蒋平等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正义行为,表现出他们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本质。

(9)武侠小说彭公案扩展阅读:

《施公案》开创了公案与侠义之合流及新的艺术结构。在中国小说史上,《施公案》以前的公案小说与侠义小说,它们像两股平行发展,互不交叉的轨道一样,是各自独立发展着的,它们都有各具特色的题材领域与审美特性。

可以说,在漫长的历史中,公案与侠义这两类小说是泾渭分明分明的。诚然,清代以前公案小说中的主人公如包拯等,他们手下也有张龙、赵虎、王朝、马汉之类的人物协助,但他们是作为执行拘捕任务的一般衙役出现的,而且缺乏构成侠义人物必不可少的因素——侠肝义胆与超群的武艺。

他们同主人之间仅仅是上下级关系,而不像《施公案》中施公与黄天霸等人,《三侠五义》中包公与展昭等人那样,除了上下级关系外;还有恩公与义士的特殊关系。

这种相互间的特殊关系,正是公案与侠义两种题材合流的必然结果,也是以《施公案》为代表的一批清代公案侠义小说,同前代那些单纯公案小说与单纯侠义小说具有显著不同的一个标志。

热点内容
掌阅阅读器看小说 发布:2025-08-17 15:39:48 浏览:982
言情冷门推荐虐心小说 发布:2025-08-17 15:39:46 浏览:203
季寒苏蔓穆玫小说免费 发布:2025-08-17 15:32:01 浏览:301
四月的小说好看吗 发布:2025-08-17 15:11:50 浏览:941
校园穷公主的小说 发布:2025-08-17 15:10:11 浏览:814
超品俏佳人小说免费阅读苏倩 发布:2025-08-17 15:04:15 浏览:647
bl小说推荐警察 发布:2025-08-17 14:58:32 浏览:322
言情女师傅小说 发布:2025-08-17 14:40:46 浏览:441
超好看小说沈珂 发布:2025-08-17 14:40:45 浏览:102
推荐好看的同人小说 发布:2025-08-17 14:38:26 浏览: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