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八人保护海瑞武侠小说

八人保护海瑞武侠小说

发布时间: 2021-07-14 12:14:22

㈠ 历史武侠小说

天蚕神功?苍穹派?小子?

㈡ 关于海瑞后代的武侠小说

海瑞被抄斩过吗?

㈢ 海瑞小说

一篇叫 芥子 的小说上面有一篇 忠臣墓 讲的是海瑞

㈣ 令人敬而远之的海瑞讲的是什么故事

海瑞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对他的生平行事应该如何评论,人们曾经发生过尖锐的争执。和同时代的很多同僚不同,海瑞尊重法律,恪守原则,并且竭尽所能地按照最高限度去执行。即使朝廷发给官吏的薪水微薄到不够吃饭,那也应该毫无怨言地接受。这种信念有他自己的行动作为证明:他官至二品,死的时候仅仅留下白银20两,不够殓葬之资。

海瑞以举人出身而进入仕途,开始被委任为福建一个县的儒学教授,任期4年。到1558年升任浙江淳安知县的时候,他已经45岁。

这淳安县,乃是往来三省的孔道,交通发达,本县人民的负担也随之加重。原因是按照本朝立国时所订立的财政制度,政府中的预算并无旅费一项,全国1040个驿站,名义上由兵部掌管,实际上一切费用,即过境官员本人及其随从所需的食物、马匹和船轿挑夫,全部由该地方负责。兵部只发给旅行人员一纸勘合:驿站所在之处,即须按照规定供应。七品官海瑞的声名开始为人所知,就是因为他能够严厉而巧妙地拒绝官员滥用这种权力而增加地方上的负担。

有一段故事说,当日以文官而出任总督的胡宗宪,兼负防御倭寇的职责,居官风厉,境内的官民无不凛然畏惧。一次,他的儿子道经淳安,随带大批人员和行李,作威作福,对驿站的款待百般挑剔,并且凌辱驿丞。县令海瑞立即命令衙役皂隶拘捕这位公子并押解至总督衙门,还没收了他携带的大量现银。他在呈报总督的公文内声称,这个胡公子必系假冒,因为总督大人节望清高,不可能有这样的不肖之子,也不可能拥有这么多的金银财物。

1560年,左副都御史鄢懋卿被任命清理盐法,南方“各省的食盐征收专卖都归他节制,以期增加政府收入,加强抗击倭寇的财力。对于这位钦差大臣,地方官自然毕恭毕敬,不敢有丝毫怠慢。而钦差大臣本人也不能避免标榜俭朴以沽名钓誉的时尚,先期发出通令,内称本院“素性简朴,不喜承迎。凡饮食供帐俱宜简朴为尚,毋得过为华奢,耗费里甲”。这样的官样文章早已为人所司空见惯,不过视作一纸具文,即使钦差大人也没想到会有人认真对待。

淳安县县令海瑞对这一通令可是毫不含糊。当鄢都院的节使尚未到达淳安,他已经接到一个禀帖。禀帖的一开头规规矩矩地写着“严州府淳安县知县海瑞禀”,紧接着就把通令的原文节录于后,再接着就说台下奉命南下,浙之前路探听者皆日,各处皆有酒席,每席费银三四百两,并有金花金缎在席间连续奉献,其他供帐也极为华丽,虽溺器亦以银为之云云。最后要求钦差大人摒弃奢华的排场和搜刮,并且说,如果不能拒绝地方官这样的阿谀恭维,将来势必无法做到公事公办,完成皇上委托的任务。据说,鄢懋卿接到禀帖以后,就没有敢进入淳安,而是绕道他去。

这种直言抗命的精神,可能使海瑞失掉了一个升官的机会。他于1562年调任江西兴国,官职仍是知县,不升不降。以他这样的性格和作风,上司当然怀恨在心,如果不是他本人言行如一,清廉正直,十个海瑞也早已被罢官免职。

1569年复天,海瑞被任命为南直隶巡抚,驻扎苏州。且不说这里是全国最富庶的地区,即使是一般地区,任命这样一位不由进士出身的人担任巡抚,也已属于罕见。但是这一地区历来号为难治,以海瑞的性格而就任斯职,有识见的人早就料到必然引起不良的后果。事实不出所料,八个月之后,他遇到劾参而被迫退休。

海瑞的新职一经发表,南直隶的很多地方官就自己估计到将会不能见容于这位古怪的上司,因而自动离职或请求他调。缙绅之家纷纷把朱漆大门改漆黑色,以免炫人眼目而求韬光养晦。住在苏州的一个宦官把他的轿夫由八人减至四人。举出这些琐事,就可以证明新巡抚大人声势之迅猛,足以使人震慑。

海瑞下车伊始,就把他的“督抚条约”三十六款在所治各府县公布。条约规定:境内成年男子一律从速结婚成家,不愿守节的寡妇应立即改嫁,溺杀婴孩一律停止。巡抚出巡各地,府县官不得出城迎接,但巡抚可以传询耆老听取他们的控诉。巡抚在各府县逗留,地方官供给的伙食标准为每天纹银二钱至三钱,鸡鱼肉均可供应,但不得供应鹅及黄酒。境内的公文,今后一律使用廉价纸张;过去的公文习惯上在文后都留有空白,今后也一律废止。自条约公布之日起,境内的若干奢侈品要停止制造,包括特殊的纺织品、头饰、纸张文具以及甜食。

这些规定,有的不免失之琐碎苛细,本来就会生问题的。而他最后的垮台,正是因为他干预了境内的农田所有权所致。

还在海瑞受理田产纷争之前,他已经受到了监察官的参劾。参劾的理由是他不识大体,仅仅注意于节约纸张等细枝末节,有失巡抚的体统。随后,给事中戴凤翔以更严厉的措辞参劾海瑞,说他但凭一己的冲动随意对百姓的产业做出判决,在他的治下,佃户不敢向业主交租,借方不敢向贷方还款。这种明显的夸大之辞不免使人怀疑这位给事中是否已经和高利贷者沆瀣一气。更为耸人听闻的是,戴凤翔竟说,七个月之前,海瑞的一妻一妾在一个晚上一起死去,很可能出于谋杀。尽管海瑞答辩说他的侍妾在阴历八月十四日自缢,而妻子则在八月二十五日病死,但是给事中的参劾已经起到了预期的效果,不论真相如何,许多人已经怀疑海瑞确系怪僻而不近人情,所以才会发生这样的家庭悲剧。

事情极为分明,戴凤翔所代表的不仅是他自己。要求罢免海瑞的奏疏继续送达御前。吏部根据各种参劾的奏疏提出意见,说南直隶巡抚海瑞实为“志大才疏”,应该调任闲曹。这情形是如此微妙,一年之前没有人敢于非议这位朝廷上最正直的忠臣,一年之后他却成了众矢之的;一年之前文渊阁和吏部还因为海瑞的抗议,对他另眼相看,一年之后他们却建议皇帝让他去重新担任不负实际责任的官职。

愤愤不平的海瑞终于在1570年春天被迫辞职回乡,在提出辞职的奏疏中,他痛斥“举朝之士,皆妇人也”。这种一概骂倒的狷介之气,使他在文官集团中失去了普遍的同情。

海瑞从政二十多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纠纷。他的信条和个性使他既被人尊重,也被人遗弃。这就是说,他虽然被人仰慕,但没有人按照他的榜样办事,他的一生体现了一个有教养的读书人服务于公众而牺牲自我的精神,但这种精神的实际作用却至为微薄。他可以和舞台上的英雄人物一样,在情绪上感动大多数的观众;但是,当人们评论他的政治措施,却不仅会意见分歧,而且分歧的程度极大。在各种争执之中最容易找出的一个共通的结论,就是他的所作所为无法被接受为全体文官们办事的准则。

海瑞堪称廉吏的典范,但就是这样一个好官,不仅在当时为多数人所不容而见弃,后世也无几人能真正以他为榜样。原因恐怕在于海瑞过于拘泥于传统的道德,而不通人情世故,他只是专制机器上一颗忠贞的螺丝钉而已。所以终其一生并无丰功伟绩可言,惟有道德操守为后人敬仰,却又不可效仿。

㈤ 海瑞怎么死的

万历十五年(1587年),海瑞病死于南京官邸。

海瑞(1514年1月22日-1587年11月13日),字汝贤,号刚峰,海南琼山(今海口市)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海瑞参加乡试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

历任州判官、户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宝丞、两京左右通政、右佥都御史等职。他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徇私受贿。

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遂有“海青天”之誉。万历十五年(1587年),海瑞病死于南京官邸。获赠太子太保,谥号忠介。

(5)八人保护海瑞武侠小说扩展阅读

海瑞出生在一个家道没落的家族,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年轻的妈妈靠勤俭节约拉扯他长大。妈妈对他管教特别严格,希望他长大后能够博取功名。

要想当官,正途是参加科举考试,中了进士才算进入体制内。但是海瑞在科举之路上一直不顺畅,到35岁才中举人,接连两次进京参加会试都名落孙山。

40岁那年,海瑞因为有举人身份被授予福建南平县教谕一职。他一上任就着手整顿学风,严抓纪律。用现在的眼光看,海瑞可以说是个偏执狂,他出了名的严苛。

上任不久就得罪了几乎所有同事。虽然同僚都痛恨海瑞,但是上司还是很喜欢这种人——因为海瑞能给自己增添一点光彩。同僚们不喜欢海瑞,又见上司喜欢他,便纷纷举荐。

就这样,阴差阳错,海瑞被提拔到另外一个县当县令。当了县令,舞台扩大了,海瑞的严苛和偏执更进了一步。一上任就进行改革,一刀切断了所在县官员的灰色收入。

明朝官员工资本来就低,经海瑞这一改,整个县的官吏都叫苦连天,纷纷向上级申请调离,能调走的都调走了。

海瑞自己过着苦行僧一般的清贫生活,他的这种生活已经远远脱离普官员的范畴,因而别人根本无法和他保持一致。海瑞成为当时官僚系统中的一朵奇葩。

官员们经常拿他开玩笑。有一次,浙江总督胡宗宪跟同事开玩笑说:“我听说海瑞昨天给母亲过生日,上街买了两斤肉。好奢侈呀!连卖肉的都惊讶地说:想不到这辈子还有机会赚海县令的钱。”

整个县的官吏都受不了海瑞这种做派,但是海瑞又没有任何劣迹,别人根本抓不到他的把柄。就这样,他当教谕时的情景再一次上演。

全县官员都纷纷向上头举荐,希望给海瑞升官——升几级都可以,只要他不管咱们县。吏部果然给海瑞升职,提拔他为通判。

海瑞每到一处,都会有大批同僚推荐他,原因都是同事们实在受不了他,又抓不到他的把柄,只好用“联名举荐”的方式将他送走。最后他从地方县令升到中央,任户部主事,六品。

到了中央,他把“整治”的矛头指向皇帝。1566年,海瑞给快要升天的嘉靖皇帝上了道奏疏。他在奏疏中毫不留情地大骂嘉靖皇帝奢侈迷信、荒淫堕落。

嘉靖气得两眼直冒金花,命人将海瑞下狱,立即斩首。但嘉靖被太监劝住了,太监说:“陛下你杀他,你就成了纣王,他就成了比干。干嘛要成全他呢?”

嘉靖觉得也对,就没再管监狱里的海瑞。海瑞在监狱里等着被处死,等来的却是嘉靖的死讯。真令人哭笑不得。

新皇帝上任,万象更新,大赦天下,海瑞就这样活了下来。不但活下来,还又被升官了。内阁首辅徐阶想在新皇帝面前露一手,便着手提拔名声好的人,利用他们整顿风气。

海瑞这个“道德模范”就这样进入他的视野。在徐阶的大力推荐下,海瑞一路升迁,55岁时当了应天巡抚,达到了人生的最高峰。

海瑞到了应天依然偏执如故。他大力整顿官场,整治土地兼并。应天是徐阶的老家,海瑞整顿土地兼并,居然整到徐阶头上。他要求徐阶把家里的土地划出一半给农民。

气愤不过的徐阶找人参了海瑞一本,海瑞的巡抚职位就被取消了,降职为南京总督粮储。年过半百的海瑞丝毫没有安享晚年的念头,他不服气,给皇帝写奏折,提出要辞职。

并且还在奏折中说当今朝廷的官员都是妇人,陛下你不要听他们的话。这下他把大明王朝的全部官员都得罪了。

当时的首辅李春芳跟同僚开玩笑说:“所有官员都是妇人,那我岂不是老妇人了?”这下没人再保他,朝廷准许他辞职。海瑞便回海南老家,从此闲居。

当时尚未当首辅的张居正写了封信安慰海瑞,让他不要灰心。两年后,张居正上台当首辅,海瑞满以为张居正会提拔,可是等了很久也没有提拔的消息。

吏部有人提议起用海瑞,张居正批示说:“海瑞秉忠亮之心,抱骨鲠之节,天下信之。然夷考其政,多未通方。只宜坐镇雅俗,不当重烦民事。”

意思很明确,海瑞品德高尚,但过于偏执严苛,缺乏变通,只能当道德模范,不适合参与政事。所以,张居正掌权期间,一直没有起用海瑞。

万历十年,张居正病逝,万历皇帝亲政,他清算了张居正的罪行,然后起用海瑞为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这是个虚职,没有任何实权。

万历十五年,73岁的海瑞死在任上。朝廷也给了他很高的荣耀:赐谥忠介,追赠太子太保。这就是清官海瑞的“另类升职”。

㈥ 《海瑞惩霸》的故事是什么

《海瑞惩霸》的故事:
嘉靖三十七年,海瑞升任浙江淳安知县。淳安境内山多地少,百姓清苦。然而,这里却是往来三省的交通枢纽。朝廷使臣和过境官僚,都要地方负责接待,因而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海瑞任淳安知县期间,除了清丈土地,均平赋税等惠政外,还有两件事大快人心。其一是拿办总督胡宗宪的儿子。有一次,这位少爷路经淳安县,仗父欺人,作威作福,因嫌驿站招待不周,竟把驿吏捆吊在树上。海瑞闻讯赶来,强令把胡公子带的几千两银子充公上交国库,还向胡宗宪报告说:"这个人带着大量银两,胆敢假冒总督大人的公子胡作非为,败坏了大人您的官声,真是可恶之极。"弄得胡总督有苦难诉,只好忍气吞声了事。其二是挡了都御史鄢懋卿的大驾。鄢氏是当朝宰相严嵩父子的亲信,嘉靖三十九年,他以左副都御史的身份出京总理两浙、两淮、长芦和河东盐政。他在京掌握着进退升降官吏的建议权,出巡地方则是威风八面的钦差大臣,所以,地方官员对他莫不毕恭毕敬。而鄢懋卿还假惺惺地先发出通令,声称自己"素性简朴,不喜奉迎。凡饮食供帐,俱宜俭朴为尚,毋得过于华侈,靡费里甲……"如此沽名钓誉的官腔无非一纸空文,谁也不敢当真对待。鄢氏每到一地,勒索贿赂,肆无忌惮,他的小老婆坐着十二个女子抬的五彩轿子,招摇过市。一天,鄢懋卿要巡查严州(今浙江建德),必经淳安境地。海瑞事先呈上一个禀帖,开头节录鄢氏通令标榜俭朴的原文,紧接着写道:"听说您以前所到过的地方,都置办酒席,每席费银三四百两,平常伙食都是山禽野味,其他供应也极为华丽,连便壶都是用银子做的。这些排场和您颁布的通令是大大相悖的。都察院长官出理盐政,是我朝以来未曾有过的稀罕事。有鉴于此,有疾苦的人要来告状,有贪酷行为的人要改邪归正,百姓也会因此而得到益处。可现在的情况是,州县恐怕接待不周致罪而极力铺张接待;百姓因为害怕摊派,而怨声载道。百姓非但没有得到益处,反而苦于破财。大概是地方官属奉承您,误认为您喜欢阿谀恭维而不喜欢直言吧!我想,纵使您一并拒受,而东西已经置办,因花钱而招致百姓怨恨,谁担当得起?地方官属以现在的俗例来猜度您,我担心您将来会因为他们的瞎张罗,不利于执守礼法,而悔恨不及。这个危害比盐法不通还要大,所以才敢把这些意见直言相告。"鄢氏看完禀帖,哭笑不得,只好绕道他去。但是,后来鄢氏却衔恨诬告海瑞,使海瑞由已得朝命的嘉兴通判(知府的副职)降为江西兴国知县。
海瑞简介:
海瑞(1514年-1587年),字汝贤,号刚峰,广东琼山(今属海南)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
1549年(嘉靖二十八年)海瑞参加乡试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得到提升,历任州判官、户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宝丞、两京左右通政、右佥都御史等职。他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贿,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遂有“海青天”之誉。
1587年(万历十五年),海瑞病死于南京官邸。赠太子太保,谥忠介。海瑞死后,关于他的传说故事,民间广为流传。

㈦ 有一本小说,人物有九头鸟张坤,故事是明朝的,严嵩未绊倒和绊倒后,海瑞手下的十八带刀护卫和四十八侠的

主人公孙超和白龙是那部小说

㈧ 求人物海瑞的生平和事迹

海瑞(1514—1587),明代著名的清官。字汝贤,自号刚峰。广东琼山(今属海南省)人,出自小官僚家庭,家境贫寒。伏阙上《平黎策》,中为举人。初任南平教谕,后升任浙江淳安知县。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任户部主事时,上疏批评世宗迷信道教,不理朝政,被逮入狱,世宗死后获释。隆庆三年(1569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锐意改革,疏浚吴淞江、白茆河,推行一条鞭法,令徐阶等退还民田。后被高拱、张居正先后排挤,在家闲居16年。万历十二年(1585年)再出,先后任南京吏部右侍郎、南京右佥都御史,时已72岁,还极力主张严惩贪污。两年后病死任上。由于为官清廉,敢于锄豪强抚穷弱,平反一些冤狱,所以深得民心,在民间有“海忠介公居官公案”、“大红袍”、“生死牌”等传说。有《海刚峰集》传世。

少年清苦 南平教谕

海瑞,生于明武宗正德九年(1514年),祖籍福建,南宋时迁到广东番禺,洪武初年又迁到海南岛。海瑞的祖父海宽曾任福建松溪县知县,有子侄海澄、海澜、海翰、海鹏、海迈五人,其中海澄官至四川道监察御史,其他还有三人中过举人。唯独海瑞的父亲海翰无所作为。

海翰娶妻谢氏,生下海瑞4年后,海翰便死去了。从此孤儿寡母相依为命。谢氏性格刚强,靠仅有的十多亩祖田,和她替人作些针线活,才能勉强维持生活。谢氏对海瑞要求很严格,在这位贤良母亲的影响下,海瑞奋发读书,年少有志,他发誓日后如果做官,就要做一个不谋取私利,不谄媚权贵,刚直不阿的好官,因此他自号“刚峰”,取其做人要刚强正直,不畏邪恶的意思。综观他的一生是实践了这个准则的。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海瑞赴乡试时,以一篇《治黎策》的文章而中了举人。海南岛的五指山是黎族聚居的地方,为反对明政府的残酷压迫,黎民经常起而反抗。海瑞亲眼看到明政府对黎族人民的血腥镇压,也看到黎族百姓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他们并没有因为明政府的镇压而屈服。于是,海瑞认识到,政府对黎族主要是个政策问题,就写了《治黎策》。可是,就在海瑞上《治黎策》这一年,明政府又派总兵陈圭、总督欧阳必率兵攻打黎峒,杀死黎族百姓五千余人。海瑞非常愤慨,认为政府对他的《治黎策》根本未加注意。他再次上了《平黎疏》,认为政府屡次兴动干戈,不但没有征服黎民,而且激起黎民更激烈的反抗。使居住在海南岛的黎、汉两族人民都不得安宁。因此,海瑞主张选派得力大员来负责治黎工作,如若选人有困难,他愿自荐担此重任。其办法是在海南岛开辟从东到西、从南到北的大道,交通便利了,黎、汉两族接触多了,隔阂便会逐步消除。他还主张在黎民聚居的地方“设县所城池”,并将黎民按甲编制起来,和汉人同等对待。《平黎疏》坚决反对政府实行武力征服,而提出一系列的治黎政策。第一次显示出他理政的才能。但是,统治阶级的上层,对他的《平黎疏》从来就未加注意,更谈不上会由他来担负治黎事务了。海瑞感到非常失望。但是这两篇政论却反映了海瑞卓越的政治见识和忧国忧民的勤政精神。

按照明朝科举选士的规定,中了举人之后,便可以被任命为教谕,如果有人举荐,也可以被任命为知县。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一月,海瑞被派到福建延平府南平县当教谕,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然而,这时他已经年近四十。海瑞办事认真,因材施教,按学生程度不同分成四级,把《四书》作为基础课,每人必读,成绩较好的或加《五经》,或加《通鉴》,或进行性理之学的研究。对学生的品行、成绩进行了严格的记录,以便考查。他反对学生写文章照抄书本,应有自己的感情和看法。在他看来,如果文章尽是照抄书本,就无异于陈词滥调。

海瑞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对陈规陋习从来不买帐。他写了一篇《严师教戒》的文章,提出了一个做人的标准,大意是:人不要白活着,要照着圣人的话去做。不白活着的意思,并不是要你去中高科,做大官。而是指,你如果到县府衙门去当官,那时弄钱很容易,有好房子,也有漂亮的女人,你会动心吗?金钱诱惑,你挺得住吗?或者只会说不会做,只会对人说空话充当好人,见到大官就想巴结,有一点成绩就骄傲起来,别人有什么好的事,你便去抢先,自己的毛病,却尽量掩盖起来,干什么事都存私心。至于国家的大事业,则连想也不敢去想。海瑞以此教人,也以此律己,认为上面这些事,哪怕占有一条,就对不住自己,也对不住祖先。他说,“我海瑞要是犯了以上任何一条过错,就不如死的好。”在南平当教谕时,海瑞认为教师有教师的尊严,不能随便向上司磕头。有一天,延平府知府率一班官员到县学来视察,按习惯,县学里从学生到教谕都要跪着迎接。而海瑞却只作揖为礼,不肯下跪,站在他两边的训导,自然没有这个勇气,早已跪下,三个人两边两人都跪下,唯海瑞挺立着,很象是一个笔架。官员们对他不满,又不好正面训斥他,便称他是“山字笔架”,以后便有人以此为外号,称他笔架博士。又一次,巡按御史来南平,海瑞率学生到城门前迎接,县里的官员都跪下了,海瑞仍以作揖为礼,没有跪下。县里许多官员都为海瑞捏了一把汗,他却泰然自若地站在那边。

海瑞的刚劲抗颜,自然得罪了上司,他看到这些官员威风张扬,对他很不客气,心里不高兴,就要求辞去南平教谕的职务。延平府的一些官员对他也不满,早就想把他赶走。就批准了他辞去了教谕职务。但当时的知府比较明达,认为海瑞并没有错,就把海瑞劝住了,没有让他走。后来朱衡任福建提学副使时,喜欢海瑞的刚直,就把他调到正阳书院修书。

痛打衙内 智斗御史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六月,海瑞被提升到浙江淳安县任知县。淳安山多地少,百姓十分穷困,税役负担很重,更不合理的,农民没地和少地,却要负担虚数的土地的税役,而大地主有权有势,虽有土地几百亩,却无“分厘之税”,海瑞对这种不合理现象,十分不平,决定重新清丈土地,按实际土地征税、征役,从而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负担,为淳安县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海瑞在淳安任内,制定兴革条例,在整顿社会治安,兴修水利、发展生产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政绩为时人所称许。但最使百姓称快的有两件事,一是搏击权贵,二是断案精细。

当时海端的上司,浙江总督胡宗宪是权相严嵩的羽党,出巡时到处敲剥百姓。公开宣扬要节约驿费,减少百姓负担。实为巧立名目敲诈勒索。他的儿子胡衙内依仗父亲的权势,横行霸道,无恶不作,人们敢怒不敢言。有一次,胡衙内带领随从一行人路过淳安时,驿站招待过简,胡衙内竟吊打驿吏。海瑞一听,气得七窍生烟,想收拾一下这个恶棍,就想了一条妙计,命令部下将胡公子抓起来痛打一顿,没收其敲剥来的全部银两。然后修书一封,连同胡衙内一起送给胡宗宪,说此人冒充总督公子,招摇撞骗,敲诈勒索,违反了总督大人关于驿费从简、体恤百姓的规定,败坏大人的名声。为维护大人的名节,本县已予宁惩治,现押送府上,听凭大人发落。胡宗宪看了信自是哭笑不得,也不敢声张。

另一件事是,严嵩的另外一个党羽鄢懋卿,奉命以都御史巡示盐政,所过之处,百姓就惨遭一次浩劫。海瑞就将鄢懋卿牌告中的“素性俭朴,不喜承迎”一语摘录出来,写了一封信给这个都御史,指出“你所到之处,并不象牌告中规定的这样俭朴,而是铺张供应,怕是地方官员瞎张罗。我如照牌告办事,怕有怠慢之罪,如铺张招待,又怕违背你体恤民力的指示。”他在信中还问鄢懋卿该怎样办才好。鄢懋卿知道海瑞这个人很难对付,就决计不到严州府,绕道到别地去了。严州百姓因为有海瑞挡驾,免遭一场浩劫。

海瑞在淳安的另一项被人称颂的政绩,就是重视刑狱,办案注重调查研究。因为他断判了许多冤案,在严州府属县颇负青天之名。因此,严州府各县遇有疑难案件,也移到淳安县处理。如《吴吉祥人命参语》所记录的,就是建德县吴吉祥在义父吴湘家做工,堂叔吴镧上山偷砍木柴,和吴吉祥互相扯打,吴吉祥用木棍将吴镧打死。建德知县问了吴吉祥斩首罪,但甲首吴拱翠因与吴湘有隙,就买通吴吉祥,一口咬定是吴湘让吴吉祥打死吴镧的,推官复审时,拟改判吴湘犯“主使人殴打”罪,处以绞刑。海瑞受严州府之委托办理此案时,对吴吉祥先承认是他打死吴镧,后来又翻供,说是吴湘主使。便从吴拱翠和吴湘之间的矛盾入手,进行了认真分析和调查研究,断为吴镧系吴吉祥打死,问以斩罪,与吴湘无关,案情大白。如是这种疑难案件,在淳安任内还有《徐继人命参语》、《邵守愚人命参语》、《胡胜荣人命参语》、《吴万人命参语》等多件记录,说明海瑞办案十分认真,人命关天的案件,绝不敢疏忽从事。

海瑞在淳安政绩很好,为时人所称赞。但他因为得罪了胡宗宪、鄢懋卿,原已调升嘉兴通判的海瑞,还未上任,就被鄢懋卿的同党袁淳捏造罪名弹劾而削去职务。后来经原任福建提学副吏的朱衡(此时已在京任吏部尚书)力荐,才重新委派海瑞任兴国知县。在兴国一年半时间,编制了治理兴国的《兴国八议》,又清丈田亩、裁减冗官,减轻了人民群众的负担,政绩卓著。

备棺上疏 议论朝政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海瑞被调入京城,担任户部主事。作为朝廷命官,海瑞不能不忧虑起国家大事。当时明王朝已趋于衰落,土地大量集中,官吏贪污成风,百姓困苦不堪,军备不整,俺答(鞑靼族首领)、倭寇不断侵扰。然而,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明世宗朱厚熄,自嘉靖二十年(1541年)以来就不上朝理事,他拜方士陶仲文为师,求长生不老之术。国家兴衰得失,全然不顾。

明世宗服食最久的则是“红铅”,这是一种以处女第一次经血炼制、再配以参茸等制成的丸药。为收集少女经血炼制这种“不死药”,大量从民间征召少女入宫。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冬,从京师地区采选8至14岁少女300人入宫;嘉靖三十四年九月,又采选10岁以下的少女160人。两个月后又从湖广、承天府选民女20人。嘉靖四十三年正月,又选录宫女300人。在采集经血的过程中,宫女们备受摧残和侮辱。服食红铅,导致世宗更加纵欲,这那里是长生之术?分明是一条速死之道。自诩为一代英主的明世宗竟昏聩愚痴到如此地步。

海瑞为使明王朝能长治久安,遂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二月,写下了历史上著名的奏疏。名为《直言天下第一事疏》,亦称《治安疏》。他上疏的目的一开始就作了交代,即“为直言天下第一事,以正君道、明臣职、求万世治安事。”他在把朱厚熄和历代贤君进行一一对比之后,尖锐地指出,由于皇帝不理国政,贤愚不分,奖罚不明,造成“天下吏贪将弱,民不聊生,水旱靡时,盗贼滋炽”的严重局面,而皇帝却一点也没有觉察到。海瑞指出:现在赋役比平时增加许多,加上皇帝信佛,到处营造宫殿,百姓被弄得十分贫困。全国百姓都在骂皇帝,说“嘉靖者,言家家皆净无钱用也。”

海瑞在疏中对皇帝是非曲直不明,也提出尖锐批评:“目今朝廷官员,以皇上求得天桃天药,相率进香,相率表贺,并在全国大兴土木,营造宫殿,工部极力经营,取香进宝,户部也派人四出寻找天桃天药。陛下误举,诸臣误顺,几乎没有一人敢对你说真话的。许多大臣大都迎你所好,而阿谀奉承,昧着良心,来歌颂陛下,这样下去还了得啊!”对于朱厚熄求长生不老,海瑞指出,陛下的错误太多了,但最大的错误是在于修醮,求长生不老。你想想,尧、舜、禹、汤、文、武都是古代圣贤,也未能久世不终。自汉、唐以来也没有见到一个方士能活到现在。你所尊崇的陶仲文,是教你长生之术的,然而,陶仲文不也死了吗,陶仲文既然不能长生,陛下到哪里去寻求长生不老呢?”海瑞对皇帝进行了激烈的批评之后,也提出不少具体建议,希望朱厚熄能潜心管理朝政,做到“敦本行以端士习,止上纳以清仕途;久任吏将,以责成功,练选军士,以免招募。”综观全部疏文,海瑞对皇帝是赤胆忠心的。不过,在封建专制极权的制度下,这样指责皇帝,在封建社会是很少见的。海瑞确实是有过人的胆量的,为了本阶级的利益,他冒死上了《治安疏》。

果然,皇帝看了这道疏文之后,十分生气,把疏文丢在地上,表示对海瑞的愤慨。但想了一想,却又捡了起来,觉得海瑞的言辞确是击中了自己的要害,便叹口气说:“此人倒比得上比干,只是我并不是纣王啊!”但朱厚熄还是不能愿谅他,下令“赶快把海瑞抓起来,不要让他跑掉!”宦官黄锦佩服海瑞的骨气,想袒护他点,就告诉朱厚熄,说海瑞是书呆子,上疏之后,连棺材都买好了,看样子是不会逃跑的。朱厚熄愣住了,虽然没有立即把他抓起来,但过了几天,还是命令把海瑞交锦衣卫讯问,定了死罪。《治安疏》可能产生的后果,海瑞自然是清楚的。所以他在上疏之后,便将仅有的二十两银子送去给他的同乡好友王宏诲,拜托办理后事,回家以后,自己买了一口棺材,并把家中僮仆一一遣散。他知道,皇帝一定要治他死罪的。他曾经感慨地对王宏诲说:现在医国的只有一味甘草,处世的只是一味乡愿。海瑞被判了死刑之后,朝中正直的大臣对他表以无限同情,但慑于封建帝王的淫威,谁也不敢公开出来打抱不平。当时有个广西人何以尚在户部当司务,也算是海瑞的同事,上疏要求释放海瑞,朱厚熄立即命令将他逮捕入狱,严刑逼供。徐阶当时在京任首辅大臣,他比较正直,有时乘工作之便,也劝朱厚熄不要加罪海瑞,朱厚熄也明白海瑞的话虽然刻薄,但也不得不承认海瑞说的都对。在这种情况下,海瑞虽然判了死刑,朱厚熄却始终没有命令执行。而掌握锦衣卫的太监,因为海瑞上疏矛头是对准方士,多少也有点同情海瑞。皇帝不下令处斩海瑞,他们也绝不会去催办。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冬天,朱厚熄病死了。狱吏知道海瑞不但要获释,而且还要当官的,就办了酒席来请海瑞,并告诉他皇帝已死,海瑞听了痛苦不已,把刚才吃的东西全都吐了出来,说明海瑞虽然骂皇帝却是忠于皇帝的。不几天,海瑞被释放,复任户部云南司主事,随后又改任兵部武库司主事,隆庆元年(1567年),调任专管皇帝玺印的尚宝司司丞,之后又调任大理寺寺丞,专管平反冤狱。这一年冬天,调任南京右通政。海瑞出狱后被很快提升,这和徐阶、朱衡等的提携是有关系的。

应天巡抚 锄强抚弱

明穆宗隆庆三年(1569年)五月,海瑞升任应天巡抚。应天巡抚辖苏州、常州、松江、镇江、徽州、太平、宁国、安庆、池州、广德等十府,为明王朝财赋之区,号称全国最富庶的地方。

海瑞到任之前就发布一个通告,声称他上任以后决心“革黜贪官污吏,搏击豪强,矫革浮淫,鳖正宿弊。”备棺上书的海瑞,朝廷内外无人不知,百姓称这位不怕死的“海主事”为“海青天”。他的严令一颁布,有如烈日秋霜,风物顿易。十府百姓拍手称快,劣绅贪官则惶惶不可终日。有个显赫的权贵,把自己的门第漆成红色的,以示招摇,听说海瑞要来了,一夜之间就改漆成黑色的;一个太监任监江南织造,历来骄横侈纵,地方上无人敢管。听说海瑞要来了,遂将八抬大轿,改成四人肩舆,车马随从也减少了许多。有的甚至弃官解绶,远逃外省避风。海瑞在应天十府的官场中造成一种威慑的力量。海瑞到任后,吴淞江一带正闹水灾,万顷良田泡在水里,收成无望。应天十府,所谓王朝财赋之区、全国富庶之地,已是名存实亡。由于贪官污吏的盘剥,加上连年受灾,百姓粮、役负担特重,家家穷得苦不堪言。

面对着绝收的庄稼,海瑞深知上任后的当务之急:一是治水,二是救灾。

海瑞亲自赴灾区实地勘查。吴淞江是引太湖水经黄埔江人海的。但由于多年来水利官员旷职不修,吴淞江河床泥沙大量淤积,太湖的水流不出来,奔涌回溢,便造成了巨害。而地处常熟县境内的白茆河,也因多年没有疏浚,河床增高,以至水患不能流泄通过。他认为疏浚吴淞江、白茆河是“国计所需,民生所赖,修之举之,不可一日之缓也。”

海瑞同时看到,当地饥民甚多,处于饥饿无食状态。如果不修治江河,也不能看着百姓活活饿死,开仓赈济势所必然。于是他在奏疏中提出“兴工之中,兼行赈济”的以工代赈之策。

海瑞的以工代赈收到预期的效果,一方面是所有费用“不取之民,不损之官”,只用本来就应用作救济的仓库积储就能解决;另一方面,也稳定了饥民的情绪,海瑞说因为实行“兴工之中,兼行赈济,千万饥民,稍安戢矣。”更重要的是由于吴淞江、白茆河的治理,在一个时期内消除了三吴地区的水患。就连当时反对海瑞的大地主淞江人何良俊也不得不承认:“前年海刚峰任应天巡抚,遂一力开浚吴淞江。隆庆四年(1570年)、五年(1571年)这个地区皆有大水,百姓没有遭受水害,即开吴淞江之力也。如果没有海瑞倡开吴淞江,怎能取得这样大的成功呢?”就连海瑞的政敌,也不得不私下惊叹曰:“万世功被他成了。”

海瑞到任后,仍然按照旧制,每逢初二、十六这两天放告。但每次放告,都有三四千人次之多。针对这种情况,海瑞提出严禁诬告,告状必须有事实为据。同时也为告状人提供方便,他宣布除初二、十六以外,凡属人命、强盗、贪官案件随时都可来告。海瑞还规定凡是乡官、举人、监生到衙门拜见官员或派人投信投诉的,一律实行登记制度,以防止他们影响执法、干扰办案。海瑞从大量的案件中发现,告状内容大多是告乡官夺产。他上任当年的十二月份,仅华亭县告乡官侵占田产者就有几千人。多年来地方官员对于百姓告状,一直不敢受理,有的甚至偏袒保护。于是海瑞决定从逼乡官退田入手。

而当时华亭最著名的乡官要算徐阶和他的弟弟徐陟了,徐阶历官礼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等职。穆宗隆庆二年(1568年),为高拱排挤,去首辅宰相之职,归隐家乡。他借“投献”为名,大量兼并土地,其子弟横行乡里,无恶不作,极为当地百姓所痛恨。

但如上所述,徐阶对海瑞有深恩厚情。当年海瑞因上“治安疏”,在朝房等死之时,徐阶曾设法救过海瑞。世宗死后,海瑞的复出、升迁,乃至海瑞的现职都与徐阶的提携不无关系。如果循私当不可追究徐家的所作所为。但是,如果那样做,要在淞江实行均田均税,也就成了空话。海瑞毕竟是个刚劲不阿的人,他不为个人恩情所左右,下令逼徐阶退田,并将徐府成千名家奴遣散一大部分。对徐阶的儿子徐潘、徐琨判罪充军,三儿子徐瑛革职为民。徐阶退田是被逼的,他看到海瑞铁面无私,不退一点不行,就玩了一些花招,把一部分土地改记在儿子名下。海瑞一眼看穿了徐阶的伎俩,他在《复徐存斋阁老》一信中说:“近阅退田册,知盛德出人意表,但所退数不多,再加清理,行之可也。昔人改父之政,七屋之金,须臾而散,公以父改子,无所不可。”信写得客气,有宽淆之意,但对其退数不多,却十分不满,一针见血地指出“以父改子”的事实,语气柔中有刚,还是很严厉的。他在《复李石麓阁老》的另一封信中还说:“存翁近为群小所苦,产业之多,令人骇异,亦自取也。若不还之过半,民风刁险,可得而止耶。”在海瑞的计划中,徐阶至少必须退田一半。

应天巡抚任内,是海瑞政绩最辉煌的时期。但是,好景不长,海瑞正在尽心施展抱负时,和应天十府有关联的朝野官员却对海瑞群起而攻之。首起发难的是给事中舒化,以海瑞做事“不达政体”,应召到南京任清闲之职。另外一个给事中戴风翔以海瑞“包庇奸民,鱼肉措绅,沽名乱政”,弹劾海瑞。对此,海瑞十分愤慨,他在《被论自陈不职疏》中对戴凤翔的诬蔑进行逐条反驳。指出:“凤翔不考其初,据今日论,谓民为虎,乡官为肉,不知乡官二十余年为虎,小民二十余年为肉,今日乡官之肉,乃小民原有之肉,先夺之,令还之,原非乡官之肉,况先夺其十百,今偿其一,所偿无几。臣窃恐凤翔居乡,亦是此景乡官也。”反驳严词义正。但是,海瑞还是被罢免应天巡抚之职。应天府百姓听海瑞被解职都哭泣于道,大家不忍心让他离去,家家绘制海瑞之像,年年祭之。然而,海瑞毕竟被赶走了,应天十府一切都照旧的轨道复行。这一事实,说明当封建王朝在走下坡路时,尽管海瑞的改革是有利于明王朝长治久安的,但也得不到皇帝的支持,海瑞宏图不能施展,心灰意乱地回到海南岛伪琼山老家。

晚节不渝 两袖清风

海瑞被解职回乡以后,很少和人交往,陪着年过古稀的老母过着清贫的生活。这对于海瑞来说,也是自得其乐。海瑞四岁丧父,靠谢氏抚养成人,他对老母十分孝顺。刚到南平任教谕时,就把谢氏接到任上一起生活。据说,在淳安任上,有一天海瑞买了二斤肉,一下子买二斤肉在海瑞的生活中是少有的,人们很奇怪,经一打听才知道是为母亲做生日,此事后来被浙督胡宗宪所知,笑其寒酸,被当笑话传了出去。但这件小事,正好可以知道海瑞为官清廉,按照旧习,知县为母亲祝寿,正可乘机发一笔大财,而海瑞却因只买二斤肉而被讥笑传闻。海瑞在琼山的全部财产仍然是出仕之前的十几亩祖业田,在海瑞手里没有增加过半亩田地。当时有人告诉海瑞,琼州府一带有人借海瑞名义买田放债,海瑞很生气,他在给琼州知府的一封信中说:生自为官以来,“俸金所入,仅仅足用,余无分文可债可贷,田业止祖余粮一石二斗,外来增一亩一升,有以二事呼瑞进状者,皆作伪也。乞台下一查治之,勿少假贷。”

海瑞卸职后不久,老母谢氏就死了,夫人王氏和儿子也都相继。病故,只有两个年轻的侍妾陪伴着他生活。在孤寂中,海瑞度过了十六个年头。由于没有俸金收入,生活不济,海瑞经常替人写应酬文章,诸如《赠史方斋升浙藩大参序》、《赠李太守母七十寿诞序》、《贺屈之礼生子序》等等,不下几十篇,获取一点薄酬,以补生计之不足。

自从海瑞退职还乡以后,虽有朝中官员多次替海瑞说话,荐举海瑞重新仕职。但是,当时权臣张居正和海瑞有矛盾。海瑞卸职时,张居正从中做了许多手脚,他自然不希望海瑞复职。张居正死后,万历十三年(1585年),明神宗朱翊钧任命海瑞为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后来又改南京吏部右侍郎;这时海瑞已经七十二岁了。年纪虽大,但他的刚劲廉洁却不减当年,

按照明朝体制,南京是陪都,虽然也设五府、六部,但不能决定国家大事,是安排一些政治上失势的高级官员的地方。但是,海瑞并没有因为居职清闲,就无所作为。海瑞从琼州来到南京是一无所有。不少人趁机给他送礼。但海端认为在朝廷做官和在家不一样,各衙都不应前来送礼,“此酬彼答,殊为虚伪。”并把已经送来的礼物一一送回,同时发出布告,严禁向新任官员送礼。就这样一来就再也没有人敢来送礼了。与此同时,海瑞还明令禁止在京各衙门向百姓摊派物品。他说,这样一个南京城,要百姓负责供给朝廷的成百成千官员的物品,百姓不是负担太重了吗。因此,他明确规定,除了原先规定必须供应的之外,一分一文也不许多取,否则严惩不贷。但是,当时明政府官员已十分腐败,贪污成风?海瑞认为要禁止贪污,就要实行朱元璋惩办贪官的严刑峻法……这样,就引起许多朝官的反对。反诬海瑞是以“清平之世,创闻此不祥之语”。提学御史房寰首起上书,弹劾海瑞,说海瑞本“一介寒士”,却以圣人自许,并责问海瑞要把圣上置于何位。挑拨皇帝和海瑞的关系,好在这一次神宗朱翊钧还没有昏头,他体念到海瑞的忠诚,抚慰挽留,对于海瑞辞职引退的请示没有批准。

万历十五年(1587年)十一月,海瑞在南京病故,死于任上。临死前三日;兵部送来的薪俸中,多算了七钱银子,海瑞即刻让人给退回去了。所言之事,无一语及私。

海瑞身后凄凉,他没有儿子,丧事全由同僚为之操办。清理他的全部家产,只有银子10余两。同僚凑钱支付了丧葬费用。佥都御史王用汲吊丧时到他家一看,大为惊叹。只见他家的床帷,都是用粗制的葛布缝的。箱笼破烂,不知用了多少年了。他感到连穷书生家里的东西都不如,不由得流下辛酸的眼泪。

海瑞病故的消息发出后,整个南京城都为他悲痛。全市的生意和娱乐活动都自动地停了。当他的灵柩送到江面上时,穿白衣白帽送丧的人群挤满了长江两岸,沿江近百里为之哭泣,处处有人酹酒致祭。明神宗朱翊钧听到这些事,也很过意不去,下令替海瑞举行隆重葬礼,追赠海瑞为太子太保,谥忠介。

海瑞的一生,是反对贪官、主张节俭,和豪强地主进行了不屈斗争的一生。他为官清廉,所在任内,清丈田亩,改革赋税,兴修水利,所有这些,对发展生产是有积极作用的。他的许多事迹,一直到今天还在民间广泛流传。他实事求是,敢说真话的精神,为历代人民所称颂。

㈨ 有一本小说主人公是明朝的海瑞的儿子叫什么名

海大人无子,晚年得女,据旁史记载因为这个女孩子吃了别人给的食物,而被海大人打死!

㈩ 海瑞刚正不阿,处处遭人排挤,为什么敌人却要举荐他

这些敌人之所以要举荐海瑞,让他升官,就是为了让他有机会能够调到别的地方去做官,这样他们就可以高枕无忧,继续做他们的贪官了。在明朝,海瑞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官员,他为官清廉。所以,他的名字才会被流传下来。在他的为官生涯中,光是皇帝就换了4位。在他为官期间,他帮助了许多蒙受冤屈的人给平了反,也扳倒了许多的贪官。因此,在他为官时,是赢得了无数百姓们的心。



总之,这些敌人之所以要举荐海瑞,就是希望可以把他送到别的地方去当官,这样他们就可以继续为所欲为了,就可以继续当他们的贪官了。

热点内容
校园恐怖小说百度云 发布:2025-08-21 08:12:53 浏览:381
盗墓类的好看小说 发布:2025-08-21 08:11:50 浏览:530
穿越日本校园gl小说推荐 发布:2025-08-21 08:08:43 浏览:415
陆霆琛叶唯免费小说 发布:2025-08-21 08:08:01 浏览:568
女小三小说推荐 发布:2025-08-21 08:02:18 浏览:74
乡村春事小说在线无弹窗免费阅读 发布:2025-08-21 07:48:13 浏览:303
美型攻小说推荐 发布:2025-08-21 07:39:22 浏览:836
追小说阅读器 发布:2025-08-21 07:36:08 浏览:527
听书变化过程 发布:2025-08-21 07:28:51 浏览:12
七人魔法使小说阅读 发布:2025-08-21 06:34:59 浏览: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