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如何描写少林寺
Ⅰ 如何评价金庸先生小说里的少林寺
少林寺有戏份的金庸小说主要有:《笑傲江湖》、《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鹿鼎记》
此外,《书剑恩仇录》里出现了南少林。其他小说中可能出现过少林弟子、少林武学,但都没有正面写少林寺。
这样一来问题的答案就不难得出了,只需看看这几部小说中少林寺做了什么即可。
《笑傲江湖》:囚禁任盈盈
《倚天屠龙记》:驱逐觉远张三丰师徒、争夺屠龙刀、囚禁谢逊
《天龙八部》:错冤乔峰、惩罚虚竹
《鹿鼎记》:接收韦小宝修行
《书剑恩仇录》:阻拦陈家洛查档案
综上,除了《鹿鼎记》以外,少林寺总是站在主角的对立面上。实在是让读者喜欢不起来。
不过少林寺作为名门正派也自有其好处,就是讲规矩。比如《笑傲江湖》中与任我行等约定三局两胜,《倚天屠龙记》中与张无忌约战金刚伏魔圈,《书剑恩仇录》中与陈家洛约定闯五关。即使是驱逐觉远师徒、惩戒虚竹,也完全是按规矩办事。少林寺永远不会像旁门左道一样不择手段。
而且,在金庸小说中,除了郭靖等个别墨守成规老成持重的之外,大部分主角都代表着革新的力量,少林寺相比之下当然就显得迂腐守旧。
Ⅱ 如何描写少林龙旋掌出掌的招数或者说如何描写掌法.武侠小说
少林武功偏向于刚猛,这里可以说“刹那间只听得一声暴喝,仿佛自九天之上响起一声雷鸣,谁也没有看清(主人公)是何时现身在众人眼前的,众人看见的只是他那惊天一掌。这一掌,暗含少林金刚掌力,有摧石裂山之能。这一掌,去势犹如狂风闪电,藏飞龙在天之象。不仅如此,这一掌竟莫名地带有一种吸力,任何人置身于前,都仿佛面对着一个巨大的漩涡,而且横中有直、曲直如意。休说躲闪,便是硬接恐怕也是不能。在旁围观的各派名宿都不禁为之动容:“少林龙旋掌?””时间仓促,只能写这么多了,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了,总之武功描写要注意描写其气势,然后再描写其中的招式,甚至有时候为了渲染气氛,招式可不作详细描写,单写气势和威力。武功名字往往就可以让大家进行发挥,龙是刚猛的代表,但也暗含刚中有柔的象征,旋是指形式,所以可以引申成为武功招式的特点。以上就是在下的想法了。
Ⅲ 少林传承千年,七十二绝技在金庸小说中大概是什么定位
少林寺在武侠小说中,一直都是泰山北斗一般的存在。在少林寺中,有着七十二项绝技,只要能够练成一项绝技,就足以成为叱咤江湖的风云人物。
就我个人看来,少林的七十二绝技,在金庸老先生的武侠小说中,属于上乘武学的定位;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武功绝学,更是少林寺秘不外传的功夫之一。
由此可见少林七十二绝技的厉害之处,他们在武林中属于至宝一般,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上乘武学。
Ⅳ 收集武侠小说中景色的描写
嵩山
嵩山北依黄河,南临颖水,东西横卧,故有嵩山如卧之说。《笑傲江湖》有嵩山派,嵩山掌门左冷禅是金庸笔下比较有名的主人公。《天龙八部》中,乔锋幼时在嵩山少林寺受业于玄苦大师。少林寺武功号称天下武学正宗,有天下武功出少林的说法。《倚天屠龙记》第一回,小东邪郭襄到达少林寺后,有一段风景的描写:“这时置身处已高于少林寺所有屋宇,但见少林寺层崖刺天,横若列屏,崖下风烟飘洌,寺中钟声随风送上,令人一洗风俗之气。”
钱塘潮
钱塘潮与亚马孙河入海口的涌潮齐名,为世界少有的自然奇观。《射雕英雄传》从牛家村开始,牛家村就在钱塘潮边。《倚天屠龙记》借武当七侠之一的俞岱岩之眼写到了钱塘潮。不过,《书剑恩仇录》描写钱塘潮最为细致了:“只见远处一条白线,在月光下缓缓移来。蓦然间寒意迫人,白线越移越近,声若雷震,大潮有如玉城雪岭,天际而来,声势雄伟已极。潮水越近,声音越响,真似百万大军冲烽,于金鼓齐鸣中一往直前。月影银涛,光摇喷雪,云移玉岸,浪卷轰雷,海潮势若万马奔腾,奋蹄疾驰,霎时之间已将白振全身淹没波涛之下。但潮来得快,退得也快,顷刻间,塘上潮水退得干干净净。”
洞庭湖(岳阳楼)
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金庸小说多次写到洞庭湖,《射雕英雄传》中,郭靖、黄蓉去铁掌山途经洞庭湖,有一段景色描写:“上得楼来,二人叫了酒菜,观看洞庭湖风景。放眼浩浩荡荡,一碧万顷,四周群山环列拱屹,真是渺渺峥嵘,巍乎大观。”在七月十五丐帮大会上,由于一连串误解,郭靖、黄蓉也被擒到了湖中的君山之顶。《神雕侠侣》中,黄药师隐身江湖,自得其乐,曾在洞庭湖赏月。金庸江湖中“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很好地体现了《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句名言。
雁门关
《天龙八部》中,雁门关是一个发生悲剧的地方。萧锋的父母在此被中原群豪阻杀。这一事件是全书重要的逻辑起点,萧锋的人生悲剧由雁门关这次意外开始,以雁门关悬崖自杀而结束。萧锋眼中的雁门关:但见东西山岩峭拔,中路盘旋崎岖,果然是个绝险的所在,心道:“雁儿南游北归,难以飞越高峰,皆从两峰之间穿过,是以称为雁门。”当下从关西的高岭绕道而行。来到绝岭,放眼四顾,但见繁峙、五台东耸,宁武诸山西带,正阳、石鼓挺于南,其北则为朔州、马邑,长坡峻阪,茫然无际,寒林漠漠,景象萧索。山道数步之外,下临深俗,但见云雾封谷,下不见底。顾严武曾写道:雁门重关,山峦在(yan音演),霞飞云举,两山对峙,其形如门,而飞雁出于其间。
泰山
泰山号为五岳独尊,古人说泰山如坐。在金庸江湖中,泰山大多是一处武侠门派或草莽强梁盘踞之处。《侠客行》中提到了泰山掌门卢十八,《天龙八部》写到了泰山五雄,《笑傲江湖》中有泰山派。而描写泰山最详细的要数《碧血剑》第十一回,借群豪之眼观泰山日出:“这时山谷间忽吐白云一缕,扶摇直升。良久,东边一片黑暗中隐隐朱霞炫晃,颜色变幻不定,或白或橙,缓缓地血线四映,一喷一耀,转瞬间太阳如一大赤盘踊跃而出。下面云影被日光一照,奇丽变幻,白虹蜿蜒。”
Ⅳ 金庸小说中,少林的巅峰在什么时候
各部小说中,最巅峰的少林寺是在《笑傲江湖》时期。华人武侠作家金庸,一生创作了无数经典的武侠小说传世,而在他笔下的江湖世界中,中原武林的泰山北斗,无疑就是两大门派:少林和武当。而武当派,由于底蕴不足,始终略逊少林一头,可以这么说,少林就是中原江湖的“扛把子”,说一不二。少林可以说是贯穿了所有小说的重要门派,那么哪个时期的少林,堪称“巅峰”呢?
综上所述,金庸小说中,少林的巅峰在笑傲江湖。
Ⅵ 金庸与少林寺的金庸碑
金庸造访少林寺,为其题写的纪念碑揭幕。日前,武侠小说大师金庸(查良镛)应邀访问少林寺。在《天龙八部》、《笑傲江湖》等多部武侠小说中,金庸先生多次提及少林寺及少林武功,可见金庸先生对少林寺情有独钟。早在一九八一年,金庸就来到过少林寺,阔别二十年后故地重游,金庸感慨万千,惊叹登封市政建设日新月异,城市整洁美丽,交通四通八达。境内的少林寺的变化就更大了,不仅是久负盛名的佛教寺院,声名显赫的禅宗祖庭,闻名中外的武林圣地,而且成了国内外重要的旅游热点,教育热点和文化交流热点…… 题字勒石树碑 二○○○年四月,金庸先生获赠由少林寺、中华书局编辑出版的大型图书《少林武功医学秘籍》后,欣然挥毫题字“少林秘籍,国之瑰宝,拜领珍藏,感何如之”。释永信方丈和少林僧众将这题字刻碑留念,二○○一年五月十八日举行揭碑仪式。 当日,千年古刹春意盎然,山门内外人如潮涌,鲜红的地毡从天王殿一路铺泻而下,欢迎金庸先生一行的标语格外醒目。金庸先生及其夫人在浙江大学党委书记张浚生、香港各界文化促进会理事长李国强、登封市市长冯留卷、少林寺方丈释永信等人的陪同下,缓步走上天王殿,众僧肃敬伫立,记者争先恐后抢拍镜头,整个少林寺顿时沸腾了! 释永信大师简短致辞后,香港各界文化促进会理事长李国强先生宣读了香港各界的贺辞。王凤超的贺辞是:金庸妙笔写豪杰,少林古刹传新韵;罗范椒芬的题辞是:启迪文化,妙笔生花;……虽年近八十,身体颇健、精神爽朗的金庸即兴发表了演说。他说,一直以来,《少林秘籍》属于秘藏,如今公开出版,将易筋经等武功、医宗亮相于世,让世人能充分享受到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是一项非常伟大的文化工程。他还指出,少林寺最大的进步是体现在它的精神面貌上,少林武术走向世界,已成为当前国际文化交流的一种方式了。 与武僧切磋易筋经 在方丈室前的庭院里,主人特为金庸一行安排了一场少林功夫大比武。十多位少林武僧依次表演了二指禅、铁布衫等看家本领。这些武僧都久经沙场,多次到海外进行表演。在金庸大师面前更是打起十二分精神,一招一式都格外卖力。这些曾在金庸的笔下被描写得带有几分神秘色彩的功夫由少林武僧们演绎起来,不时博得金庸的掌声和微笑。他评论说,少林寺的一个很大特点就是保家卫国,主持正义。少林寺将少林武功弘扬到了全世界,对中外文化交流所起的作用不可估量。 听说少林寺的延王和尚一直在练“易筋经”,金庸好奇地问他:“你练多久可以打通任督二脉?现在打通了没有?”延王告诉金庸,光靠打坐太慢了,打坐时如果能加上易筋洗髓内功,效果就更好了。他一边说着一边为金庸演示了一个“十指舒心”的动作:两手向左右伸开,一字平肩,五指尽张。延王说只要动作准确,能迅速打通心脉。金庸用心听着,频频点头。
Ⅶ 少林派为什么一直以来,都是中原武林最强门派
天下武功出少林,少林在武学界被公认是功夫之祖,虽然后面出现了很多门派,但是他们的功夫都是在少林武功基础之上演变而来,最原始的最简单的,往往是最强悍的,少林也成为天下公认的第一大派,在很多武侠小说中对少林功夫进行了夸张描写。天下武功出少林,少林寺的武学根基深厚,自然也会出现大量的武学人才。
天龙八部中,庄聚贤是聚贤庄的少爷,但是他的武功稀松平常,没有任何可圈可点之处,在因缘际会之下学会了易筋经,竟然在短短时间内跻身武林一流高手,他可以和乔峰这样的绝世高手大战300回合,少林寺在武侠小说的神话下成为了武林最强门派,江上代有人才出,少林寺培养了很多绝世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