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武侠小说精品大观
① 任何评价港台的武侠小说
[对参加人员的要求] 附 :
关于武侠几大家:梁羽生小说的人物是粗线条的,很容易便认出,但表达很不细腻。配角几乎无一点光辉。金庸的人物包容万相,各具特色,达到了传统的高峰。但由于其持论过于中庸,所以未出现精神特异的人物,大致被框在儒家伦理范畴之内。而古龙的出现,使一大批平时未受重视之人浮出水面,如阿飞、傅红雪,包括中原一点红,我也非常喜欢,他们论证了人性在某一种方向的顽强伸张。到温瑞安,人物的复杂达到极至,这可能反而是读者不喜欢他的原因。因为一两个人复杂,是可以接受的,而如果出来的每个人物都几乎高深莫测,那就从另一个方向脱离了现实。他的作品,确实人人有特色,但也可说人人都不能给人留下最深的印象。不过,我还是很喜欢某些人物,红袖一刀苏梦枕,三指弹天白愁飞,柔弱而领袖一方的雷纯,天生反骨的雷媚,这些人物是我所乐于欣赏的。奇怪的是,温最近的<<说英雄道英雄>>中,有意识将各路英雄对比,但其得出的结论,却是很难让人心服的。如王小石被他有意无意作为最高的代表,但此人实在令人无法喜欢。而他追求的那个所谓漂亮大方的温柔,对我来说简直是恶梦,我曾经很讨厌小龙女、王语嫣,但对她们的讨厌比起温柔来,简直十不及一,我如果娶到这样的女子,肯定跳楼自杀。因为她虽然天生丽质,出身名门,但跟一个白痴也没什么差别。不仅老坏事,而且死不悔改,依然故我,还要自我臭美。对朋友为她的牺牲,根本谈不上有深层次的感动,简直一冷血动物。中国侠义故事,包括戏曲作品中,常有一类人物作为傻呵呵而心地善良的配角,但将此角赋予女主角,无论如何是大失败。
关于评判的标准:看作品刻画人性和表现情感的程度如何。不过人性和情感并不是一个空洞的标准,应该看具体情况。如果从追求或方向看,我可能更喜欢古龙,因为他触及到人性更深刻的另一面。但问题是,古龙并没有把这种追求完美地展示出来,他的作品中的人性只向一个方向发展,而且非常多雷同的毛病,这点他显然不如金庸。所以,我们应该说,以刻画成功的人性为标准。至于情感,如果人物塑造或场景描绘不成功,那根本就不可能打动人。不能说,你想表达深层次的人性,你的作品就一定好。那只是你的构思,尚未成为现实。象温瑞安的东西也许是有不少特异的想法的,但他过于喜欢卖弄个人的才华,这样反而使作品感动人的程度大大降低
梁羽生小说的几个毛病:1、场子铺得大,波浪卷得小。2、重复罗嗦。邪肯定不能胜正,但邪的武功只是练得快,而且老是用“天魔解体大法”。在不同的小说中面对类似的行动,主人公甚至连说的话都一模一样。3、很少突出的人物形象,基本上都是脸谱式的,所以我们只能记住画得最早的或者是画得最夸张的那张,其他就忘光了。4、语言很糟糕。大学时重看《七剑下天山》,感觉语言惨不忍睹,除了情节吸引人就没什么了。他的古典文学功底不错,但跟白话好象结合不到一块。是各走各的路。平时用比较糟的白话叙述,而到紧要关头却能吟出几首好诗
关于《鹿鼎记》:关于金庸的作品,有几部的水准是差不多的。比如《射雕》如果跟《书剑》比,几乎所有的人会认为《射雕》强,但如果跟《鹿鼎记》比,那就会有争议。金庸小说素有“七上八下”之说,这七上我全部排在前十一位,中间加了古龙和温瑞安各两部。但是在这七上之中,《鹿鼎记》和《神雕》是我个人觉得稍差一些的,《鹿鼎记》我觉得次要人物的刻画不够鲜明,《神雕侠侣》则是主要人物我不太喜欢。当然,这只是个人看法。我记得有个回贴曾说:《鹿鼎记》要么不排,要么排第一。其实这种说法我觉得也挺有道理的。《鹿鼎记》的写法确实跟别的武侠不一样,不过既然一般人把它算作武侠,我就把它排进去,但我个人又实在不想把它排在第一,这里头有个人兴趣的关系。
此外还有一点,我以为如果把《鹿鼎记》跟一般的武侠故事比吧,它似乎缺乏武侠的味道。但如果真把它看作类似于纯文学的历史小说吧,它又缺少了一点冷隽的描写,人物的言谈举止过于夸张,人工操作的痕迹比较明显,故而也不能给人带来更深层次的思考。综合这些因素,我把《鹿》排在前十位中比较靠后的位置。当时的想法是不能跌出前十。至于具体第几位,那多少有些随意了,毕竟是一时的游戏之作,不可能有个确切的评判。
关于《连城诀》:金庸小说中,我个人最喜欢<<连城诀>>,如果说到刻画人性,这部书是很深刻的。金庸的小说看得太多,以至有时候已经没有感觉,而且我也过了遇风流泪的年纪。但每次看到丁典只是为了每天望一眼心上人而主动地坐牢时,我还是很感动。而且最后,两个人都死得很惨,金庸本人是极中正和平的,所以有些人性中的阴暗面他不敢涉及,但这部书写得很好。而且,这书的构思也极佳,只是由于局面稍小,我才把名次往后挪的。如果完全按个人心意我恐怕会排第一。关于《温柔一刀》:
武侠世界的英雄,我最喜欢的,一直没有表白的,是苏梦枕。出手如梦的苏梦枕。霸气纵横的苏梦枕。只差一口断气但总也死不了的苏梦枕。终于被结伴兄弟出卖的苏梦枕。杀了未婚妻父亲的苏梦枕。终于消失的苏梦枕。他咳着嗽,流着泪,坐在轿中,站不起身,然后出手一刀,满楼红袖招,那一刀中,蕴含着多少风情。然后他收刀,咳着嗽,流着泪,缩回到轿中。想起那清寒彻骨的女子,是否正在倚着一角梅花。他倦倦地,象做了一个大梦。浪荡江湖心已老,憔悴枯苏旧竹,不忍与人听。人生真象是一场大梦。当苏梦枕消失后,温瑞安《说英雄道英雄》系列在我看来也已经结束,英雄死了,哪还有英雄?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戚少商在《逆水寒》中,本也是个令人敬佩的英雄,但插到英雄系列中,我真不知道温瑞安这家伙的脑袋是不是坏掉了,完全地坏掉了。《伤心小箭》以后几部,无聊到这种地步,居然能用一本书的篇幅写一场战斗,他的如意算盘打得真是好
与苏梦枕相对的,是雷纯。美如仙菊的雷纯。经霜愈艳的雷纯。为了保护温柔自甘被白愁飞奸污的雷纯。一点武功不会的雷纯。誓取未婚夫项上人头的雷纯。为了大局又不杀苏梦枕的雷纯。成为一帮之主的雷纯。他们外表的柔弱何其相似,他们内心的凄艳何其相似。他们的领袖风范何其相似。从没见过武侠中有这样一个女子。手无缚鸡之力,可以令天下英雄折腰。她并不纯洁,身体上不纯洁,被白愁飞奸污后,白想要挟她,她笑笑说,我只当被狗咬了一口,何等的气魄。她的心理上也不纯洁,白愁飞背叛苏梦枕后,她救了苏梦枕,但温瑞安没有把这个本来很容易发生爱情的段子处理成爱情,她救苏梦枕,是为了夺回六分半堂的势力。她帮助苏夺回金风细雨楼,但又在苏的身上下毒,企图以此控制他。这么地歹毒。但是我就是喜欢她。我一直在猜想她和苏梦枕之间到底有没有爱情。他们从不曾表白过。他们见面的时候,总是刀光剑影。然后互相利用。勾心斗角。最后,苏死在雷的手里了。然而胜利者是苏梦枕。他自杀了,雷的奸计没有得逞。两个隔世的仇人,一对薄情的龙凤。雷纯依旧孤单地站着,仰脸看那角红楼,想如果父亲当初不把她许配给这个男人,想如果这个男人不杀死父亲,想如果没有江湖,是不是就没有争斗,是不是两个人就可以快快乐乐在一块。不,她或许什么也没想。她只是倚着梅花,听着苏梦枕最后的咳嗽,这一次真的见血。她报仇了,心中却没有丝毫的快感。她的身后,是一个低头沉思的男人,永不抬头的男人,狄飞惊。
金古梁温黄,武侠万年长——武侠小说十大经典
展梦白
孤枕侧畔,一灯如豆,看尽万千红尘旧事
刀枪入梦,剑气漫天,重温多少江湖恩仇
一说起武侠小说,每个像我这么大的男性或是比我小一些的男性都会眉飞色舞的侃上半天,仿佛每个人都是此中高手,但是武侠小说浩如烟海,能称得上作家的也多如牛毛,故高手或是低手之分并不在于看得多少,而在于精的程度。我之所以谈起这些来就不由得总是有些洋洋自得,便是因为我觉得自己看武侠小说既精又多,称得上此中高手,所以不吝独美,编排出这个“武侠小说十大经典”来,以便让更多的人走进或是真正走进我们的江湖!
那位看官说了,都是看武侠小说,你说你看得多也就算了,凭什么你看的就精了?说到这个问题,咳,倒的确是在下一直引以为傲的。到目前为止,我只看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黄易的作品,其他人,管他什么陈青云、诸葛青云、上官青云、司马青云……即便当年名头不小的卧龙生和正经火了一阵子的萧逸我也从来不看,总觉得他们不够段位,原本武功就有三六九等之分,有了一流高手,还有一等一的牛人,想来他们即便天赋再高、练功再刻苦,也就是个裘千仞的水准,断断上不了华山,何况大多数都是裘千丈那伙的,书写了不少,都是瞎吹的。
从看第一本武侠小说到现在,大概也有15年的时间了,占去了我现在年龄的一半多,基本上心智和肉体都尚未发育时就迷入此道。印象中第一部书,便是《神雕侠侣》,还是比较早的版本,淡青色的封皮,乳白色线条勾勒的人物在上面,读的模模糊糊似懂非懂,金庸的文字小学生看起来总有些吃力,所以没看明白多少。不过说来也奇怪,以我这般纯洁善良之人,当时还身为班长兼校大队委员,四大本文字,我竟然就记住了尹志平同学最光辉的事迹,以至于若干年后上了初中,准备重温神雕时,还脸红心跳兴奋异常,觉得《神雕侠侣》有点黄。现在想来,八成我也有王朔师傅那样的特异功能吧。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看得多了,我就琢磨这四大牛人的名字竟然都相互对应,该着人家四个能成名立万了——“金(今)”对“古”,“梁(凉)”对“温”,还都是年纪大的为谐音;“庸”以自谦对“龙”以自耀,也颇符合两位大师的自身脾性;“羽生”对“瑞安”虽然说不出什么,但好歹也都是两个字啊!自忖之下对四位高手的崇敬之情不由得又多了几分。
四个人中,数金庸的书看的最全,单只未看过《鸳鸯刀》和《越女剑》,但也不再打算看。古龙的书应该说看得最多,毕竟人家名下号称70多部,看得少了也说不过去,起先凡是看到写着“古龙”的便悉数拿来,后来知道熊大哥比较讲义气,经常把自己的名字署在他弟兄们的作品上,所以便挑着公认是他亲笔写的看,连给丁情批改的也不算。梁羽生的看的最少,恕我不敬,我以为梁羽生的作品是四个人中写的最差的!我完整地看过他的《萍踪侠影》和《白发魔女传》,《云海玉弓缘》和《弹指惊雷》咬着牙看到一半实在看不下去,当时已经上了高中,应该说鉴赏力不算低;更不是没有毅力,都是整套整套的租书,不看完也得给人家整套的钱,我实在是尽力了,太难看了!要情节没情节,要语言没语言,要人物没人物,要个性没个性,按说这四套都算得上梁羽生的名著了,当然,这种比较是建立在和其他三人的比较上,肯定比其他那些作家强。温瑞安的看过“神州奇侠系列”“四大名捕系列”“白衣方振眉系列”和一些短篇,至于后来的“说英雄,谁是英雄”系列、“四大名捕前传”也都看了看,但感觉很滥!什么“金针细雨楼”、王小石、苏梦枕,纯粹乱写一气!看到诸葛先生竟然可以胸口出一个大洞以躲避暗器,然后自动愈合!我才知道,这位当年亲眼目睹萧秋水力抗燕狂徒、后来的六扇门第一高手,原是T1000!遂不忍再看,深恐他被“舒华辛力加”搞死,加之动辄满纸的“剑!”“刀!”……唉,武侠小说写到这种地步足以反映出马来西亚以及东南亚经济之不景气啊!黄易的只看过《寻秦记》,其时本科已经读完,12大卷每天一本,如饥似渴,当于项少龙惊闻项羽是他儿子时,掩卷长叹,一时惊为天人!后来又听说了大名鼎鼎的《大唐双龙传》,实在不敢看,怕耽误时间。不过这正说明我相信黄易,相信一定很好看,会让我手不释卷的,但是那样的话,我导师便会“手不释学位”了,遂作罢。金古二人的地位毋庸置疑,超然领先其他人,但是私下里以为金庸更高些。金庸的作品都是标准的小说,人物众多、性格各异、情节曲折、结构庞大……一部好小说相关的特点总是能够在他的作品中找到。而古龙则偏重立人物,但却很难大面积的塑造群像,举例来说,楚香帅堪称古龙笔下第一名人,与名动天下的小李飞刀也是伯仲之间,但是其浩浩几大本文字仿佛是他的个人传记,除了若有若无的胡铁花,其他人形象都不够鲜明,如果熊大哥摆明了说要写中国古代的福尔摩斯,那我没什么好说,但是就武侠小说而言,就略显单薄,尽管其缺点基本上都被古龙的天才妙笔遮掩住了,说的再进一步,古龙风格独到,但人物失之脸谱化——我们可以轻易的区分出萧峰、郭靖、张无忌、令狐冲的品性,但同样是主角,我就比较混淆楚留香、陆小凤、叶开,分不清荆无命、阿飞甚至傅红雪,也许有人说多看就分清了,可是这不恰好反映出人物塑造的功力差别了吗?梁羽生的小说没有资格进入前十。温瑞安的四大名捕系列同样过于突出人物,犯的和古龙一个毛病,有称得上名人的“成崖余、铁游夏、崔略商、冷凌弃”,却没有单独的、能立得住的故事。倒是一部“神州奇侠系列”,虽是温的早期著作,毫无成熟期的冷绝之感,但其中无论人物情节,抑或结构文笔都很到位,无处不宣扬的年轻、志气、友情、毅力、爱国乃至背叛、嗜杀、飚血、速度,无不令人血脉贲张,荡气回肠,堪称温最好的一套书!而且和金庸古龙比较习惯在晚期著作中提及早期著作中的高手类似,温瑞安著作中第一高手萧秋水就是这部书的主角,而后来堪称“小母牛坐火箭”的诸葛先生小花,在本书中不过是一个二三流武功的**头目,只能跑跑龙套,估计给“八大天王”提鞋还差些火候!而且本书还是我所看到的唯一一部全面描写“蜀中唐门”的小说,以至于我大一入学那天还傻傻的特意问了下我们班自贡的男生“你们那里真的有一特牛的唐家吗?”还记得在《天下有雪》的最后,当“君临天下”李沉舟怀抱着赵师蓉的遗体自绝经脉,寂寞的死于漫天风雪中时,那种无可抑制的悲痛压得我几乎喘不过气来……这种感觉最近一次击倒我,是在去年的寒假。所以如果说金梁同门、温古一派,那么这套书可以看出温瑞安出道时还是以金庸为样本的。金庸的入围作品:《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笑傲江湖》《鹿鼎记》《飞狐外传》《雪山飞狐》这七套(其中《飞狐外传》《雪山飞狐》算做一套)。
古龙的入围作品:《多情剑客无情剑》《欢乐英雄》《陆小凤系列》《七种武器》《绝代双骄》《武林外史》。
金庸虽号称15部著作,可是真的称得上经典的,也就是无人能说出“不”字的,不过这七部。《碧血剑》相形之下就逊色不少,《侠客行》尚逊于《碧血剑》,《白马啸西风》虽笔触温暖,但在经典武侠的范畴里,中篇就决定了它就根本没有资格参与这件事。至于《连城诀》,当年看的时候还吓了一跳,要不是金庸老先生亲口认下的,还以为是“全庸”先生写的,水平之低甚至不如我看过的两本伪古龙著作,一个是《长干行》,一个是《快刀浪子》,当时看的时候都以为是古龙作品。尤其是后者水平尚可加上对古龙的盲目崇拜,很长一段时间里,“雪刀浪子”龙城璧都算是我的偶像之一,直到发现它们是假冒伪劣,遂弃之。楚留香,前文说过了,有些高大全;傅红雪也是。其实《流星蝴蝶剑》也不错,水平绝对在《书剑恩仇录》和《碧血剑》之上,可与《飞狐外传》相比,但是坦率地讲,《飞狐外传》是排不进十大的。至于《白玉老虎》《圆月弯刀》什么的都是和《侠客行》一个水平线上,尽管后者曾以“小楼一夜听春雨”引出了《三少爷的剑》这一部不错的小说,但丁情的执笔就决定了他们的地位。出身,绝对重要!
《鹿鼎记》:铁定入选。大学时候,总有宿舍不定期的借回来看,每次无论从哪本看起,都会一直看完,那种欲望如何形容?就像是看星爷的电影,其时,中央六台不知道怎么回事,一个学期放了五、六遍《九品芝麻官》,大家几乎都背得下台词了,但每次演的时候,仍然傻呵呵的围在电视机下面,面带笑容等待情节按部就班的发展,然后我们按部就班的发自肺腑的大笑,间或真诚的恭维一句:这个禽兽!能让人有这种欲望阅读的书当之无愧的入选。至于其历史意义、社会意义、人性意义等台面上的话更是无需多言。而且其另类风格是《寻秦记》的导师。《天龙八部》:堪称武侠小说的典范之作!多主人公、多线索,结构严谨、布局庞大,跨越年代久远,包容国家、种族矛盾,人物塑造极其成功!几乎所有主要角色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熟知。虽说其中被倪匡这个外星作家乱写了不少,但无损其经典光芒!
《射雕英雄传》:有人反对吗?我倒要看看那个不怕死的敢站出来!
《倚天屠龙记》:某种程度上,此书类似《天龙八部》,毕竟一根线上下来的。同样人物众多且塑造得很成功,活动地域广博,牵扯国家民族。除张无忌的优柔寡断人所尽知外,四个女性也都栩栩如生,令各色人等皆心有所许。
《笑傲江湖》:很多人都说这是金庸最好的作品,我却不以为然。当然,我的意思是排不到第一,前五名还是有的。尤其金庸笔下几个经典感情段落都在里面。
以上五部作品当入选十大。而《神雕侠侣》则落选。原因和评古龙的类似,四本大书,人物形象只有杨过小龙女,其他都是拜《射雕英雄传》所赐,杨过固然痴情,小龙女固然冰雪天人,但未免都过于心地偏执,难比上述五部,且敌不过古龙的入选佳作。
《多情剑客无情剑》:古龙笔下,不会再有人比“例不虚发”的小李飞刀更有名了!且本书在塑造一个牛人的同时,还叙述了一个完整的爱情故事,一段完整的江湖恩怨,此为古龙其他著作所少见也是缺乏的。何况,单单一个百晓生,只凭《兵器谱》便名动武林,全凭于此。
《陆小凤系列》:你可以不喜欢陆小凤,可以厌恶楚留香,但是你无法拒绝西门吹雪,无法不接受花满楼,这个世界上不会再有比他们的人和名字更酷更帅的人和事物了,金庸笔下万千过客也没有此等人物,单凭此一点便可入选十大。
《欢乐英雄》:有人反对吗?其实《七种武器》也不错,但是因为独立成篇,难免高低相错,影响整体水平,其中《离别钩》为第一档,《孔雀翎》和临时拉来的《拳头》为第二档,《长生剑》《霸王枪》《碧玉刀》《多情环》底之。有很多人喜欢《绝代双骄》,但是公平的讲,此书笔法尚显稚嫩,无论人物、故事还是最基本的震撼力都不如温瑞安的《神州奇侠系列》。《武林外史》其实很应该入选,但是既然是十大,无论从哪方面看,它都不如已经入选的十部,倒是不如作等外推荐篇:)
隆重推出,华语武侠十大经典小说——
传统篇
1. 天龙八部
2. 射雕英雄传
3. 倚天屠龙记
4. 笑傲江湖
5. 多情剑客无情剑
6. 陆小凤系列
7. 欢乐英雄
8. 神州奇侠系列
另类篇
1. 鹿鼎记
2. 寻秦记还有1本 司马翎的 <<剑海鹰扬>> 绝对的好看
怎么个好看法呢?
举了例子大家看看吧
《剑海鹰扬》的确是在下所看过的武侠小说里,除了金梁古温
之外,写得最好的一部。好到什麼程度呢?说件具体的事吧。当年厦大校园内外先
后有过六个租书的摊子,在下常去光顾的有两个。从其中较靠近的一个摊子租来的
《剑海鹰扬》,厚厚四大本,第一本的中间,第四本将近结尾处,各被撕了一页。
大家知道,书摊上租来的书,若有被撕之处,肯定都是描写「那个」的,这是撕书
者在训练后来人的想像力。可在下想像力再丰富,也想不出这被撕掉的两页上能有
什麼苟且,因为上下文乃至整部书全都是一本正经的,根本不著痕迹。於是迫不及
待地闯到另一个摊子上,一问得知《剑海鹰扬》已租出去了。在下并不气馁,继续
跋涉搜寻,终於在一个偏远的书摊上觅到了版本不同但同样是四本的《剑海鹰扬》
,迅速翻到地方,细细一看,各位看官,您猜那两处写的是啥?
第一处是写男女一号主角第一次(也是全书唯一的一次)拥抱接吻;第二处嘛
,是写两个女主角一起答应嫁给男主角。能想像吗?在其他武侠小说里最普通不过
的情节,放在这部小说里,就是那样的感人肺腑,那样的动人心弦。在整个风云激
荡的大氛围里突然跳出这麼一两丝儿女情怀,如今回想起来,心头也会一阵温馨。
这样的情节都给撕了,足以说明整部小说写得有多好了。
当然撕书人的潜意识里可能还有一种意外。在一般人印象里,司马翎的名声别
说比四大名家,就算比卧龙诸葛都颇有不如,很多不看武侠小说的人都知道有个卧
龙生,但未必知道有个司马翎。设想一下,一个武侠迷,以前已看过不少的武侠小
说,顺手借了本闻所未闻的《剑海鹰扬》,只为打发无聊,并不期待什麼震撼,在
这种情况下,突然得到了一份意料之外的震撼,那种心情是难以名状的。怎样抒发
这种心情呢?撕下震撼里最动人的部分,永久保存。在下一贯对撕书行为深恶痛绝
的,但一看到被撕的这两页,立即原谅了撕书的那位老兄。
就给你粘这么多吧,剩下的自己去看
http://tieba..com/p/1290980683?pn=1
② 港台新武侠小说五大家精品导读电子书txt全集下载
港台新武侠小说五大家精品导读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别忘了采纳哟
③ 港台经典武侠片都有什么~
20部最经典的武侠片
武侠电影是中国几代电影人继承千百年民族侠义文学的正脉,吸取中华武术国粹的精髓,生发出的自立于世界影坛的电影经典样式,它不仅深受我国广大观众的喜爱,而且对世界电影的创作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选出的这20部武侠片都堪称是武侠电影中的"倚天剑"、"屠龙刀",其中在以中国武侠电影为主的同时,我们还兼顾了一些在人文精神、风格特征、内容模式等方面相类似的外国武侠片。迎着新世纪电影的曙光,我们相信武侠电影一定能继续弹铗长啸,威震江湖。
1、《火烧红莲寺》(中国,1928)
开创了中国武侠电影的先河,撷取近代武侠名著《江湖奇侠传》中的一段情节繁衍而成的经典故事文本,特技摄影、布景创意和武打设计均给人以光怪陆离之感。该片实际上成为30年代在生活贫困线上挣扎的劳苦大众逃避现实的"精神桃花源"。
2、《罗宾汉》(美国,1938)
该片是好莱坞三四十年代侠盗片的典范,取材于美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民间英雄"罗宾汉劫富济贫的传奇故事,片中许多精心设计的动作场面令人击节赞叹,扮演罗宾汉的埃洛尔.弗林是当时好莱坞最走红的动作明星。
3、《姿三四郎》(日本,1943)
日本电影巨匠黑泽明的处女作,以丰富而富于韵律的电影技巧擅场柔道和柔道哲学,表现一种人的体能最高境界的对抗,对日本功夫片的发展影响颇大。
4、《原野奇侠》(又译《荒山客》,美国,1953)
片中一个隐姓埋名、身怀绝技的"游侠"续写了西部"神话",当他为民除害后,却只能策马走向荒凉的远方,因为侠客从来都是孤独的。片中拔枪对决、以静制动的场面与中国武侠电影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5、《七武士》(日本,1954)
本片是黑泽明挑战美国"西部片"的一部力作,7个性格迥异、武艺高强的武士抒写了一部悲壮的"荡寇志",艺术性与娱乐性在影片中得到完美的统一。该片曾被评为世界十大佳片之一。
6、《宫本武藏》(日本,1954)
五六十年代日本剑侠片的"领头羊",片中迅猛凌厉而又具有强烈真实感的武打风格令人惊心动魄,该片对中国新武侠电影的兴起极具借鉴意义。
7、《为了几块钱》(又译《荒野大镖客》,意大利,1964)
本片是60年代风靡一时的意大利"通心粉"西部片的开山之作,被誉为"从深山野岭走来的明星"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因此片树立了"西部侠客"的英雄形象。粗犷、豪放而又具有浪漫主义气息的艺术描绘使广阔的西部大地成为英雄的象征,只身孤骑,千山独行成为西部侠客的理想人生。
8、《龙门客栈》(中国台湾,1967)
本片标志着中国新武侠电影高潮的到来,"武侠大师"胡金铨的鸣世之作。该片在情节安排、人物造型、武打设计诸方面都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风貌。
9、《独臂刀》(中国香港,1967)
港台武侠电影"泰斗"张彻的成名作,并因此获得"百万大导演"的美誉。片中残肢独臂的义士方刚含悲忍愤、苦练神功,终在一场大血拼中手刃仇敌,影片结尾方刚的"盘肠大战"成为张彻"暴力美学"最鲜明的印记。
10、《精武门》(中国香港,1972)
李小龙因此片而成为万众景仰的"民族英雄",片中他那硬拳硬身、迅如雷电的武打功夫令电影特技毫无用处。该片不仅大大拓展了武侠电影的创作视野,而且更是一曲扬我国魂,壮我国威的正气歌。
11、《马永贞》(中国香港,1972)
该片是张彻"暴力美学"的代表作,开创了"上海滩争霸"的故事模式,塑造了一个堪与黄飞鸿媲美的"黑道英雄"马永贞的银幕形象。影片结尾马永贞身中数十斧,仍力毙仇敌,撼倒青莲阁,将暴力带入一个超现实的神话境界。
12、《侠女》(中国台湾,1972)
本片是胡金铨历时5年呕心沥血之作,影片糅和了武打、悬疑与文艺气质于一体,在醉人的东方神秘色彩下,它由表面的复仇情节而进入哲学领域,激烈的打斗化为诗情画意的飞舞。该片曾获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综合技术奖。
13、《流星蝴蝶剑》(中国香港,1976)
楚原执导的这部轰动一时的刀剑武侠片开启了70年代古龙武侠电影"大合唱"的前奏,影片溶入大量似是而非的禅机,以富丽堂皇的布景,轻灵柔巧的剑术,诡谲悬疑的气势,阴柔幽绝的色彩,令观众耳目一新。
14、《醉拳》(中国香港,1978)
该片将"大侠"黄飞鸿变成了一个"顽皮小子",将传统的武术变成了一种插科打诨、嬉笑逗闹的喜剧性手段。该片标志着谐趣武侠片的兴起,主演成龙也成为继李小龙之后又一位叱咤影坛的功夫巨星。
15、《蝶变》(中国香港,1979)
香港著名导演徐克对武侠电影进行创新的一次试验。影片集侦探、神秘、恐怖、武侠、奇观等电影典型元素于一身,又以"科学"来"演绎"传统的武功,是香港"新浪潮"电影运动的产物。
16、《少林寺》(中国香港,1981)
本片可以说是一次精英荟萃、具有世界水平的武术大全,将天下正宗的中国武术功夫系统地再现于银幕,使观众全面地欣赏到中国武术的精萃,开创了真功夫武侠电影的先河。李连杰则成为继李小龙、成龙之后的第3位武侠电影的"天之骄子"。
17、《笑傲江湖》(中国香港,1990)
根据金庸同名武侠小说改编的这部影片,系一部杰出的精雕细琢的古装武侠片,由胡金铨、徐克、程小东等大师联袂执导。影片在武打招式、摄影构图和音乐插曲等方面独运机杼,精密地构成了其古朴典雅、绚丽多姿、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的艺术风格。
18、《双旗镇刀客》(中国,1990)
本片是一部别开生面的武侠电影,曾获日本国际冒险与幻想电影节大奖。导演在保持传统武侠电影视觉空间的基础上,对传统武侠电影进行了全方位的"改写",为当代武侠电影引入了新的叙事方式与新的精神品格。
19、《黄飞鸿》(中国香港,1991)
徐克执导的这部黄飞鸿武侠片具有典型的后现代兼容主义的文化特征:集武打、言情、喜剧等多种类型于一身,融威武刚强与诙谐戏谑于一炉,影片塑造的黄飞鸿空有一身超凡武功却难敌洋人的船坚炮利,眼睁睁地看着国土沦丧,从而为武侠电影中的这个"百变英雄"赋予了一种历史反思的内涵。
20、《未被饶恕》(美国,1992)
影片中伊斯特伍德以严肃的面目和复杂的心情对西部神话进行了逆向性的考察,主人公基尼是一个"李寻欢"式的人物,编导通过这个人物试图达到对暴力的否定。该片曾获第65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等四项大奖。
④ 港台新武侠小说五大家精品导读小说txt全集免费下载
港台新武侠小说五大家精品导读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⑤ 求一部很老的武侠小说
李凉的书,赌术,奇门遁甲,这是他的典型风格。天才混混或者天才小痴
⑥ 史上最好看的十部武侠小说。。。。。。
平江不肖生----江湖奇侠传 近代武侠小说的开山之作。
赵焕亭----奇侠精忠传 “南向北赵”——武侠小说的繁荣是他们联手开创的。
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
白羽-----十二金钱镖 社会派武侠的代表作,它举足轻重的武侠地位完全可以和蜀山并驾。
郑正因------鹰爪王 和白羽的《十二金钱镖》齐名,被称为超技击派的代表。
王度庐-------卧虎藏龙。
朱贞木------七杀碑 朱的代表作,武侠书和评论书中常看到它。
金庸-------射雕英雄传 划时代的作品,金庸因它才真正登上武侠小说大师的颠峰。
梁羽生--------龙虎斗京华 港台武侠热的掀起之作,虽然梁老后面的作品水平全都超越它,但是提到梁羽生,提到武侠都不可能跳过这部龙虎斗京华。
古龙-------小李飞刀
⑦ 新武侠小说的历史发展
新武侠文学,又称新派武侠文学,这是指发轫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香港,以虚构的历史上的武侠故事为内容的一个文学流派,这一文学流派以梁羽生、金庸为代表,后来有人又将台湾武侠文学作家古龙也归入此一派别,为了区别于三、四十年代的旧派武侠文学,俗称新武侠。
发展阶段
编辑
自《史记》列《游侠列传》以来,侠士在社会中就成为一个特殊社会基层的代表人物。但“武侠”一词并不见于中国古籍之中,反而最早出现在与中国同文同种的日本近代文学中。明治时代的小说家押川春浪(1876-1914)曾以冠以武侠之名的三部小说风行日本文坛。当时的中日之间,文化信息传播较快,“武侠”之词遂传入中国。而有些中国人则也以文言文武侠小说为始作俑者,据樽本照雄等编撰的《中国清末民初小说目录》所收书目,可以看出已有以武侠小说面目出现,林琴南、钱基博均以文言文写作武侠小说,钱氏更与恽铁樵于一九一六年合编《武侠丛谈》。在鲁迅为代表的五四新文学未登场前,文坛为鸳鸯蝴蝶派、黑幕小说等霸踞,武侠小说也入于其中。
新武侠小说
现代白话武侠小说在社会上崭露头角当推一九二○年代出现的向恺然(平江不肖生)、赵焕亭等作家为代表。向恺然《江湖奇侠传》更与刚传入中国不久的电影艺术相结合,在数十年时间内拍成十八集的《火烧红莲寺》而风靡全中国。这其实是当今流行的武侠长篇电视连续剧的滥觞。武侠小说也因此鹰扬于中国现代社会,造就出一代又代的作家和读者,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文学风景线。
二十年代是武侠文学由文言走向白话的嬗变的时期,从文白夹杂到渐以白话文为叙事语言,从以短篇为主转向长篇,在内容上仍以古代传奇为主体,以侠士为主角,可说是与宣扬新思想、新文化的五四新文学运动分庭抗礼。二十年代武侠文学有了职业创作的倾向,向恺然、赵焕亭、顾明道、姚民哀、杨尘因等都为武侠文学界一时之选,其出版物又以绣像武侠小说为其特征,这是袭自明清小说的旧衣钵。三十年代则是旧派武侠文学蔚成气候的年代,出现了一代以专职写作武侠小说的作家,可谓群雄并起,将中国武侠文学推到一个高峰,这与中国新文学在三十年代中的大发展几乎是同步进行。这一代的武侠作家构成了旧武侠文学的主力,尤以北派五大家:宫白羽、郑证恩、还珠楼主、王度庐、朱贞木为其中的佼佼者。白羽的《钱镖》系列,还珠楼主的《蜀山》系列、郑证恩的《鹰爪王》系列、王度庐的《鹤剑珠龙瓶》五部曲、朱贞木的《神龙》三部曲及《边塞风云》等,各呈异彩,拥有大量的读者群。
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政治热情的高涨左右了文化界的动向,严峻的意识形态更蜕化为严厉的思想管制运动。在台湾,败退到台澎金马的国民党政府也以反攻大陆为总动员,一切的文宣都要为此服务,武侠文学难逃其厄运,在海峡两岸都被视为毒草或不良读物,陷入万劫不复之境地。留在大陆的武侠作家纷纷辍笔。
产生
编辑
新派武侠文学为何在香港诞生,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偶然,其实是一种必然。说其偶然,确是因为一场武术界的打擂台引起的。五十年代初,香港武术界太极派掌门人吴公仪与白鹤派掌门人陈克夫的门派之争愈演愈烈,遂依武林之旧俗,上擂台比赛。比赛之前,香港报刊大做文章,赛后人们余兴未减,依然众口喧腾,当时的《新晚报》总编罗孚遂“忽发奇想”,要他的广西老乡、平时喜欢填词作诗的陈文统马上写一篇武侠小说。一月二十日,以“梁羽生”之名写作的第一部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就开始在《新晚报》上连载,至八月初,该部长篇连载完毕。这个恍如急就章形式赶出来的武侠作品立即成为流行小说,《新晚报》因此销量猛增,而《龙虎斗京华》马上成为街谈巷议、人人争读的流行小说。同时,国外的中文报纸也争相转载,首先是泰国,其后是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最重要的是,在香港吹起了“武侠文学之风”。许多大报马上跟风增加武侠小说,参与写作的人越来越多。一年多之后,金庸终在罗孚、梁羽生的动员之下初试啼声,结果一炮而红。《书剑恩仇录》为他的成名奠定了第一块坚实的基石。从1954年到1957年,可视为新武侠小说的早期。
新武侠小说
如果从新派武侠文学的整体而言,或可将中期定为1958至六十年代末(1969)。这一段时间,也是台湾武侠小说家开始活跃的时代。卧龙生从1958年起撰《飞燕惊龙》、《铁笛神剑》等;司马翎亦于1958年涉足武侠文学界,他以“神剑”系列出道,与卧龙生、诸葛青云等并立,有“台湾三剑客”之称。诸葛青云为还珠楼主的私塾弟子,以所谓“才子型”武侠文学而闻名。三人均在1958年从事武侠文学,但在写作风格上基本还是沿袭了旧武侠文学一路。古龙的出现却是另辟新径,他以“新派”在台湾武侠文学界独树一帜。虽然他的“新”法与金、梁有所区别(尤其是在忠实历史、细节描写、文字风格方面),但一般人仍将之归入“新派”。因之,六十年代可谓新武侠文学的鼎盛时期。这也是港台二地兴起的武侠文学之大观。相对而言,大陆这一段时间正是反右运动至文革初的亢奋、激动时期,政治运动压倒一切,文坛万籁俱寂。
回头再来看看新武侠文学大师的作品在两岸的遭遇,就可以印证新武侠文学在香港的出现,既是一个历史的偶然,也是一种文学的必然。梁羽生的作品虽然在香港左派报纸上连载,但却进不了大陆,也进不了台湾。金庸亦是如此。梁羽生是在改革开放后的1978年才正式进入中国大陆的,金庸在1978年访问北京,邓小平接见他之后才渐为改观的。从两岸对其二人的态度,可以看出新武侠文学勃兴于香港,盛行于海外,却因应政治局势的变化而迟至其发端二十多年后才能登陆二地,这是一条坎坷而曲折的道路,但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上却是具有意义的、不可或缺的一环。
特点
编辑
A、有清晰的历史背景,有新的、强烈的个人历史观。
新武侠小说
B、重视中国武侠小说的写实传统,亦向西方小说吸收新手法。
C、比旧武侠小说更注重“文学”内涵,在写作时对文学形象的塑造、语言的提炼、文字的把握、结构的严谨等方面更为在意。
D、注重人物的思想道德、品味,招式从写实到写意发展,同时,把“侠”的形象提升了,认为“侠”比武更重要。
新武侠小说是以中国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章回小说)为躯壳,叙事重在“时、地、人”三方面,时间大都选择在“外族入侵”、“民族矛盾深化”、“官逼民反”(《水浒》的传统),地点——以“边疆”(沙漠、天山、塞外),内陆则以“北京”、“江南”为主。人物——“侠士VS美女”。语言——新武侠小说有其语言特色,金、梁是文白相间,制诗填词,偏重文学知识。古龙虽以白话语言为主,但也别有其一种独到而鲜明的风格。
新武侠文学诞生已有五十一年了,这一大型小说作品群的出现,可谓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观。武侠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在梁羽生、金庸的改造下焕发出了新的活力,这是香港作家对中国新文学的贡献。新武侠三大家相继谢幕之后,其文学作品一版再版。同时在香港写作武侠小说的还有倪匡、蹄风、张梦还、高峰等,以及后起的温瑞安等,台湾有上官鼎、高庸、易容等。在改编为其他文化产品上,新武侠文学比起其他文学作品似乎更具生命力。尤其是自九十年代后半以来,中央电视台开拍金庸的《笑傲江湖》、《射雕英雄传》以来,更掀起一股热潮。二十一世纪以来,文化创造性产业勃兴,影视、流行音乐之外,加上手机、电子游戏、网络游戏、数码娱乐艺术等成为年青人追求的时尚。随着互联网的日益发达,可以预见,新武侠文学将较其他纯文学或流行文学更易于被改造为文化产品及具创意的艺术作品,这是新武侠文学的一个天然优势。
传统武侠时期
一、港台武侠时期
即所谓的“新武侠”时期或者大武侠时代。20世纪50年代,武侠在港台的商品化和通俗化潮流中形成。它是以梁羽生和金庸为代表的写虚构的历史上的武侠故事为内容的一个文学流派,指新文化运动后,武侠小说在新文学的影响下,开始白话创作后新一种的文学样式。这个时代名家辈出,梁羽生为开端,金庸为高潮,温瑞安为第二次高潮。金庸、古龙、梁羽生还并称为“新武侠三大家”。
关于此时武侠中“侠”的定义,梁羽生讲“旧武侠小说中的侠,多属统治阶级的鹰犬,新武侠小说中的侠,是为社会除害的英雄;侠指的是正义行为--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的行为就是侠的行为,所谓‘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此时武侠大多突破了民国武侠小说的剑仙斗法、门派纷争、镖师与绿林仇杀的题材范围,较多表现人民群众的斗争。着重人物性格描写,兼用中西技法,突破了旧武侠小说的窠臼,剔除了旧武侠的鬼神色彩,要求故事中的奇迹严格限制在“人体潜能”的范围内。新武侠的缺陷在于侠客英雄超人化,他们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包打天下。缺乏现实主义的深度,屈从于商业需要,稗出赘附,故事套路化。
1.第一时期,梁金时期
梁羽生(原名陈文统,1922年生,广西蒙山人)在1954年发表的《龙虎斗京华》,以口语写作,所述史实,所绘山川,均经严格考据,人生性格与心理活动刻划入微,文笔细腻而有文采,旧武侠小说难以与其比肩,从此奠定声名,成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发动之作。梁羽生国学根底深厚,他的武侠小说带有许多自己作的诗词,每每传诵一时。他的小说每一部都有明确的历史背景。1956年,梁羽生开始写《七剑下天山》。梁羽生一直写作到八十年代初,他的最后一部小说《武当一剑》初刊于1980年5月9日的《大公报》上,完结于1983年8月2日。代表作《萍踪侠影录》、《七剑下天山》、《塞外奇侠传》、《龙虎斗京华》、《云海玉弓缘》、《白发魔女传》。
金庸(原名查良镛,1923年生,原籍浙江海宁)的《书剑恩仇录》开始写作于1955年中。《射雕英雄传》写于1957年至1958年之间,是金庸的第四部武侠小说。“射雕”奠定了金庸的武林盟主地位,是公认的经典名著。金庸用十七年写完他的十五部武侠小说,又用十年把这十五部小说全部重新修订了一遍。金庸写作至1972年文革未结束封笔。
2.第二时期,古龙时期
古龙1960年开始尝试写武侠小说,初期的《苍穹神剑》等都十分幼稚,及至1964年才以《浣花洗剑录》等声名鹊起。1965至1966年间是他创作的丰收期,他写作了《大旗英雄传》、《名剑风流》、《武林外史》、《绝代双骄》等名著。1967年创作的《铁血传奇》(即楚留香系列)及以后一直写了六十一部共计28册。古龙其人才华横溢但用心不专,从他的小说就可以看出来。但他妙在有急智,每在关节处突出奇兵。早年古龙并没有自己特出的风格,在台湾的武侠圈子里不算太耀眼;至于他在七十年代的晚期作品,那已明显是江郎才尽、力不从心了。
3.第三时期,温黄时期
温瑞安(出生于马来西亚),1973年作《四大名捕会京师》,1981年作《神州奇侠》、《血河车》等重要作品。八十年代初金庸、梁羽生相继封笔,1985年古龙去世之后,港台武侠小说一片凋零。出于“求新、求变、求突破”的心理,温瑞安从1986年底开始大力倡行“超新派武侠”,或称“现代派武侠”,把大量主流文学的东西引入了武侠小说。曹正文在1989年将其列为第三代新武侠小说的代表,而与第一代的金庸、梁羽生,第二代的古龙并称。
黄易,本名黄祖强,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毕业。1989年黄易辞去高职厚薪,隐居离岛深山、藏风聚水之地,专心从事创作。至90年代,旋即以独树一帜的武侠作品,席卷港、台两地。1991年成立黄易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了大唐双龙传等作品。黄易的作品场面宏大、人物众多,让人叹为观止。只是在武打招式的描写上显得过于草率,说服力不足。另外,黄易作品往往直接融入一个历史大时代,而不是将历史作为背景。这是其优点,但也受到了历史的限制。
港台武侠时期港台的其他作家于香港方面有:蹄风、金锋、张梦还、牟松庭、江一明、避秦楼主、风雨楼主、高峰、石冲等;台湾方面,有:郎红浣、成铁吾、海上击筑生、伴霞楼主、卧龙生、司马翎(即吴楼居士)、诸葛青云、孙玉鑫、龙井天、墨余生、天风楼主、醉仙楼主、独抱楼主、蛊上九、陆鱼、上官鼎、东方玉、曹若冰、南湘野叟、武陵樵子、慕容美、萧逸、古如风、向梦葵、陈青云、柳残阳、司马紫烟、独孤红、奇儒、秋梦痕、于东楼、东方英、雪雁、秦红、墨余生、丁情等。但其中具有代表性与影响力的武侠作家极少。
二、大陆武侠时期
1.第一时期,20世纪80年代大陆“武林小说”
武林(武林,与武侠有所不同,概念大一些)小说的内容十有八九还是表现历史上的武侠剑客或从武侠的角度表现历史上的义军斗争和形形色色的社会矛盾;表现武术技击为主要斗争手段的近代、现代革命斗争的,篇什不多。所以“武林小说”实际上是以武侠小说为主。
在80年代,由电影《少林寺》触发的武侠小说浪潮在国内掀起,武侠小说的发行量大大超过了纯文学作品。1981年,湖北曲艺协会的任清等创办了《今古传奇》,连载了欧阳学忠的《武当山传奇》,聂云的《玉娇龙》。1982年,王占君作《白衣侠女》,是为80年代武侠的开山之作。1984年,武侠小说逐渐被武林小说一词取代,并形成浪潮。
20世纪80年代武侠的精品极少,比较好的作品有:《白衣侠女》等率先灾破了大陆侠义题材的禁区,为八十年代武林小说的崛起奏响了序曲。柳溪的《大盗‘燕子’李三传奇》,冯育楠的《津门大侠霍元甲》,冯骥才的《神鞭》,也都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
2.第二时期,20世纪90年代大陆武侠
即是大陆“新派武侠”,是大陆作家对港台武侠的模仿。从沧浪客的一系列的武侠作品中,便可以看出模仿痕迹。沧浪客,原名姚霏,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专攻古典文学的教授,在1990年出版了《一剑平江湖》,这可以看作是大陆新派武侠的第一部作品。这个时期的武侠,总体上缺乏文化提升的精品意识,主要沿着港台新武侠的路子讲故事,作品的实际影响也非常有限。
同期的其他作家还有:青莲子,在90年代初著有《威龙邪凤记》及其续集《青猿白虎功》两部。火梨,上海知识分子,1995年写成一部《舞叶惊花》。张宝瑞,新华社记者,其代表作有《京都武林长卷》系列凡六部、《醉鬼张三爷》、《形意游侠录》等。熊沐,北方人士,生性豪放,第一部作品为《骷髅人》。巍琦,代表作《金帖侠盗》。周郎,代表作《鸳鸯血》。
现代武侠时期
即所谓的“新新武侠”、“新世纪武侠”、“网络武侠”、“大陆新武侠”时期。20世纪90年代末,黄易武侠高潮渐渐平息,随着网络文学的兴起,武侠写手们在网络读者阅读选择越来越多,阅读口味越来越挑剔的压力之下,不得不向传统作家的实力靠拢,出现了一些质量较高的武侠作品。1999年上海《大侠与名探》、2001年武汉《今古传奇武侠版》、2002年郑州《武侠故事》等杂志的创刊,促进了武侠的发展。
2004年,《今古传奇武侠版》半月刊创刊,主编郑保纯提出了“21世纪大陆新武侠”的概念,简称为“大陆新武侠”,主要总结了大陆上一些武侠写手的创作。6月,《新武侠》由长江文艺出版社白桦林杂志社推出。同时期,港台地区特别是台湾岛的创作亦不容忽视。大陆新武侠具备明确的智性氛围和主体意识。郑保纯讲,“我觉得新武侠这个概念,不应拘泥于杂志与图书出版,而应指一种文化潮流!”。
这些武侠被分成四类:青春武侠(搞笑和无厘头),如《游侠秀秀》。奇幻武侠,如《诛仙》、《搜神记》。女性武侠(类言情),如《血薇》、《镜·双城》。类传统武侠,如《昆仑》、《江山如此多娇》。
此时的大陆作家有:小椴,原名段银,1976年生,湖北随州人氏。著有《杯雪》、《青丝井的传说》等。时未寒,男,四川人,著有《碎空刀》、《偷天换日》等。江南,籍贯安徽,著有《春风柳上原》、《瀚海龙吟》、《烈火焚琴》、《此间的少年》等。步非烟,原名辛晓娟,1981年出生于四川成都。著有《剑侠情缘》、华音系列:《紫诏天音》、《风月连城》、《彼岸天都》、《海之妖》(附外传《蜀道闻铃》)、《曼荼罗》(附步非烟COS写真集)、《天剑伦》《雪嫁衣》《梵花坠影》(2008年9月修订再版后将不再收录外传《凤仪》)等。沧月,原名王洋,1979生于浙江台州,著有《幻世》、《听雪楼·血薇》等。小非,闽南人,著有《游侠秀秀》等。凤歌,本名向麒钢,重庆奉节人氏,大陆武侠著名作家,今古传奇暨黄易武侠文学一等奖得主。代表作品《昆仑前传》、《昆仑》、《沧海》。沈璎璎,南方人,著有《琉璃变》等。泥人,著有《江山如此多娇》等。王展飞,1972年4月生于山东省平度市,13岁迁居新疆阿勒泰市。著有《剑啸西风》等。方白羽,九十年代初山东大学电子系毕业,著有《憨侠》、《侠之歪者》等。燕垒生,浙江余杭人氏,著有《明月照山河》、《烈火之城》等。其中尤以凤歌的《沧海》为最,其大胆的创新和对武侠世界的构造,有不失金庸武侠的厚重,将现代武侠带到了一个新的广阔平台。
进入二十一世纪,武侠小说逐渐被人们冷落,在这段时间,还有大量作品出手的只有寥寥几人,最引人注目的是步非烟和平平凡凡,他们分别在短短的几年内,写出了几十部武侠作品。步非烟以其作品大气磅礴,汪洋恣肆,想象力神奇诡谲,笔风变化万端,极大突破了女性写作的局限,开启武侠界中性主张的风气,得到了“百变天后”的美誉,人称新武侠宗师。而平平凡凡,虽然他写的武侠小说极多,但大多数作品实际上很不入流。他的前期作品显得非常幼稚,虽然构思新颖,但文笔较差,内容甚至有些不伦不类,这种情况一直到《成功之后再来求爱》才有所改进。2011年,一度退出文坛的平平凡凡重新执笔发表新作《武侠演义》,这部小说构思构思奇特,想象力丰富,文笔老练,加入许多现代元素,发表之后,一时洛阳纸贵,大受读者欢迎,许多人都惊呼新的武侠宗师终于出现!不过,此书还未完结,以平平凡凡并不严肃的写作态度,只怕会虎头蛇尾。不管如何,若论二十一世纪武侠小说产量最多的作家,步非烟和平平凡凡二人将以数十部作品位居前列!
在此期间,出现了一部让无数挑剔的武侠迷们交口称赞的传统武侠小说《英雄志》,该书目前未完结. 作者孙晓,现年三十七岁,出生于台北市,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毕业,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公共政策硕士,现于企业界任职,2000年与以人合资创办“讲武堂”,旨在出版最好的武侠小说和教授人们写武侠小说,并发表第一部长篇作品《英雄志》 ,现仍持续于武侠小说的创作与发表。
网上盛传:金庸封笔古龙逝,江湖惟有英雄志!
虽然金庸、古龙等大师不再有新作问世,但他们的作品对后辈有着深厚的影响,许多年轻作者都在不同程度上对他们进行模仿,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前辈们的尊敬。例如《武当宋青书》、《大侠风清扬》,其中以《梁金古温诀》达到最高点。在《梁金古温诀》一书中,作者对武侠宗师们的钦佩之情贯穿整部小说。可见金庸等人对后辈影响之巨!
⑧ 好看的港台娱乐小说
好看的港台娱乐小说有:《我本港岛电影人》、《醉枕香江》、《梦幻香江》、《文艺时代》、《本港风情画》。
1、《我本港岛电影人》
这本小说不仅仅是在讲述香港电影,同时也是在讲述那个时代的香港社会。所以想了解香港历史的读者,看这本小说再合适不过了。这不是一本传统意义上的爽文,作者显然有自己的独特观点想要告诉读者。
5、《本港风情画》
《本港风情画》的作者是凋零树,本书讲的是穿越香港80年代以大文娱产业为契机打败李嘉诚成为世界首富的故事。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在于人物设定十分出彩,娱乐文写出了杀伐果断的气质。
⑨ 求推荐几本好的港台文学小说谢谢!
港台有白先勇,写了很多同志文, 还有李碧华,很美,很多,推荐诱僧 ,潘金莲的前世今生, 还有最早的网络作家,第一次亲密接触,叫痞子蔡,其实张爱玲的文学 也同香港文学类似吧,我觉得,金庸,古龙,是香港人那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