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分析

武侠小说分析

发布时间: 2021-06-30 21:15:10

⑴ 哪位神人可以帮我分析一下那些武侠小说里在江湖上的人的心理

武侠小说会刻意淡化或者丑化政府,在武侠小说中,政府是作为与自由对立的体制出现的。千古文人侠客梦,武侠是文人的梦幻世界,真正的武人会觉得文人太酸的。掌门等代表了权力的巅峰,在自由社会中,强者为王实际代表了崇权者另一种权力崇拜,权欲也是人的共性。在武侠小说中,崇权者往往也是负面形象出现,一般也没有好下场,这是由武侠小说的初衷决定的,武侠中一般都追求快意恩仇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简单粗犷,实际上是对人性真善美的向往,对自己善念扩大的幻想。本宫什么的一是威严,二是畸形,一般这么自称的没几个好下场吧?或者心理上有缺陷。修炼是对长生或者力量的追求,这个好理解,或者太好了,当然想多活着,力量大多好,得不到的可以去夺,都是贪欲。江湖是一个半架空的世界,是文人幻想出的理想社会。就像桃花源记一样,不是人要混江湖,而是人就在江湖,只是你选择了怎样的生活方式。有的人想做买卖,有的人想当大侠,有的人要科举,一个道理。你开始做买卖,就是小说里常出现的人肉背景了,大侠就不说了,科举你不就成官府了?官府代表管,大侠代表自由,道不同不相为谋,武侠小说就会丑化淡化官府。单独行动的大侠往往都很穷的,门派一般都有产业。你表达的不甚清楚,欢迎来问。

⑵ 中华武侠小说特点及其文化分析

武侠武侠,讲的就是一个侠字。习武是为了行侠仗义,路见不平,管上一管。
武侠小说,也是让人们看了要学里面的主角一样,要有侠义。

⑶ 以金庸武侠小说为例说明如何运用文化研究分析通俗小说

运用文化分析小说,这个说法比较奇怪。
不过对于金庸的小说,从不同的角度都可以做出分析,历史,人文,文学,伦理,等等。
举例:神雕侠侣,历史背景复杂,可以分析小说对实际历史时间和事件的利用和发散性描述;地域跨度明显,可以通过对情景的描述分析与人文地理风俗环境的结合和运用,如何利用这些来塑造人物性格和推动事件发展;人物阶层复杂,多样的语言特色如何丰富文学作品;还有其中的人性、道德、伦理观念,更是这本书中可以浓墨分析的灵魂所在。
现在有很多分析金庸小说的著作,可以先读一读。

⑷ 古龙小说分析

电脑硬盘里的,给你了……
我更愿意称古龙为浪子,而不是大侠,我想,古龙也更愿意人们这么称呼他,他可以独自仗剑在绝岭长啸,也可以纵情狂歌,开怀畅饮,醉卧乡村野店,与山夫野老相杂,他有数不清的知交好友,更不乏红颜知己,然而,他的内心,红尘中笑傲一生,留在心里的却是孤独。
他死前最后一句名言,淡淡地说出他对一生的感悟---“我靠一只笔,得到了一切,连不该有的,我都有了,那就是寂寞。”
正如武侠小说中通常写的那样,古龙的一生就是一部长篇传奇,幼年父母的离异,两次刻骨铭心的失恋,无异是坎坷人生,但他却用如神的笔和如神的心,给我们那么多神奇的故事,他一生都在追求快乐,是那种内心真正的快乐,所以给我们那么多神奇的故事,他一生都在追求快乐,是那种内心真正的快乐,所以他能写出『欢乐英雄』,能创造出盲眼却永远微笑的花满楼,有在恶人群中长大却不泯善良和欢乐的小鱼儿,也因为寂寞,所以有白衣如雪的西门吹雪,有寂寞的小李探花,有黑衣黑刀的傅红雪,还有萧十一郎。每个人的一生都在追求着什么,古龙追求到了他自己想要的吗?无从知晓。但是留给我们的,却是许多很难随着时间而逐渐淡漠的形象,也留给我们一个同样的深思---人,追求的是什么?这是所有古龙小说中的另一个主题。
因为古龙,我读出武侠中另一种味道,那不仅仅是对梦境的向往,更是对人生的感悟和人性的探索,这是几乎所有的小说,武侠,或是非武侠,所要力图展现的,而展现的方式,与其说是由不同的风格决定,不如说是由作者内心决定,有作者的影子。不喜欢古龙的人很大的一个理由是古龙的书中太多的警句,太多象是老生常谈似的哲理。而我在想:古龙写这些话的时候,当不是右手执笔,左手翻着一本『名人语录』,他自己不是比大多名人更“名”么?那必是个极富意境的场面---一个微胖的人,貌不甚扬,一手握笔,一手有杯,杯是美玉雕成的夜光杯,杯中是美酒,也许是五蒸五酿的波斯葡萄酒,或者是法国的XO,衣襟敞开着,露出一腔的豪气,这人微蹙着眉,凝思想着,忽地眉毛一挑,落笔如飞瞬间千言成就,然后直起身满意地叹口气,一口喝干杯中的酒,又是满意地叹口气…这方是古龙。
我无意断言金古哪个更好,因为我既喜欢金,也喜欢古,也喜欢温梁,也喜欢陈青云卧龙生萧逸陆鱼,也喜欢李凉黄易,大多的武侠小说,都能读出些味道来,朋友说我品味太低不讲档次,也由得他们,难道说还会因为他们的调侃就改来,朋友说我品味太低不讲档次,也由得他们,难道说还会因为他们的调侃就改变了我最大的乐趣不成?更何况金古各擅胜场,二十年过去了,各有所爱的读者们仍在为这个问题论战不倦,不由得想到当年香港两大天皇巨星谭、张之争,谭咏麟的歌迷与张国荣的歌迷甚至大打出手,『朋友』『水中花』『难舍难分』都是我最喜欢听的歌,但是『纵横天下』『英雄本色』(II)也是我最喜欢看的片子,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出色的人,为什么非要弄得一个退出歌坛,一个黯然伤神才好,古语说“文人相轻”,金庸古龙尚未说什么,倒是读者群中硝烟弥漫,好在二人一个封笔,一个已去,任凭后人去说吧。
既然想写写古龙,自然是单说古龙,但是“同行”的比较是少不了的,倒不是相厚薄彼厚此,但说自己怎么想怎么看。

一刀丛中的那首诗
如诗的意境,是古龙小说所追求的。
所以,他用短句,用深富哲理的短句,用极富激情的短句。
所以,也会令读着这些短句的人,突然,就被激动,连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刚才还平平静静地读着根本不关自己事的小说,一下子血涌上头,有从椅子上,从躺着的床上跳起来的冲动。也有时候,就那么读着读着,忽然间脑袋“嗡”的一声,感觉那一句话,好象是说到自己心坎里了。是什么感觉呢?是心灵乍然间的共鸣。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觉,虽说古龙小说中的人物似乎离现实更远,但是,当你读它的时候,会忽然觉得其中的某一段话让你心中一跳,想:“对啊,我就该这样做,这句话就是说给我听的。”特别是当你意气消沉的时候,当你为某事犹豫踌躇的时候。而读别的任何武侠小说,有的能深深打动我,让我合上书仍然会久久地回味其中最动人的情节,甚至产生“要是我是主角,我会如何如何”的感慨,因为深深的共鸣而产生强烈的对书中人物的好恶,但可曾有过感觉能给自己点什么启示么?从这点上来说,古龙就是独一无二的。
古龙试图用自己的小说,向每个读它的人,说着什么,书中那富有哲理的句子,正是他自己对人生对人性的感悟。从古龙的书中,总能读到给自己启示的东西,而且,如天外流星,在你根本无法预料的时候,一下子闯进你的脑中。他在用自己的书,和能读懂自己的心的人交流。
读金庸,能都出很浓郁的中国古味来,金庸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丰富得如同深隧的大海,你永远别想知道他有多深,那是一种经历过很多的沧桑沉积下来的东西,山川河流,风土人物,高冠古者,悲歌豪士,佳人才子,都是极古典的,他用一种经历世情的眼光,看着这一切,也写着这一切,表面是侠是武,内里是禅是儒。古龙则是西方式的,宛如一个披甲的武士,来到这布衣长剑的世界,试图用自己的西洋剑术,打出一片局面。这“西方”,体现在他的语言、他的文风上,体现在他的快刀快剑上,『浣花洗剑录』中那个日本刀客,也许已经说明了很早古龙心里就已经有的--“迎风一刀斩”VS中原武功,西方风格VS中国风格--因为,他要求新,求变,追求武侠小说中的另一中全新的风格。刀客最终是败了,因为摘下西洋的铠甲,里面的那个古龙还是中国的。但是,这种风格的震撼力,一如日本刀客对中原武林的震撼力。
我曾亲见一个男孩,在读金庸的小说时流泪,那是『天龙八部』,当萧峰将双箭插入自己的胸膛的时候,男孩是我的一个好友,很内向的一个人,容易被感动,另一个完全外向的好友读完这一段,左手握拳用力在右掌上一捶,长长呼出一口气说了声:“他妈的!”他的眼圈竟然也有些发红。不提女孩,是因为不需要提,和我相识的几个女孩在乔峰打死阿朱的时候便都被感动得一蹋糊涂。那都是让人掩卷后久久还沉浸在其中,为别人忧,为别人喜,为别人落泪为别人痴心的文章。从文章上说,是绝妙文章。而古龙的文章,奇怪的很,为何那么多爱之切的人也那么多不喜欢的人?我的一个网上好友说:“当我被烦恼折磨的时候,读古龙小说,读到某一句话,心底一颤,突然就想通了,这句话在我最失意的时候鼓舞了我,使我重新振作起来。”那句话是什么话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个读过古龙的人是不是都有同样的感觉?---读着读着,某一句话,突然就如一把钥他的作品,不但要向我们说明什么,也希望我们能从中领悟到什么,不但会有共鸣,更能体会到自己的人生。又如『七种武器』,那是武器么?分明是人性,是勇敢,仇恨,信心,诚实…还有“爱”,它告诉我们人性的力量,让我们试着去微笑,去努力,去爱。古龙书中常有类似这样的话:“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对失败。眼泪既不能洗去耻辱,也不能挽回失去的。所以你若真的想改过,就该擦去眼泪,重头再来。即使你再被击倒也无妨,只要你活着,就有站起来的一天!”
这样的话也是令一些不喜欢古龙的人所深诟的,认为是“套话”,但是,还有比这话更能令一个恰好被失败的痛苦所折磨的人所更能听得进的吗?这样的哲理是作者对人生的深深的体会,而哲理正是积累无数人的经验和生活所得到的真知灼见,用古龙的文笔风格表现出<<西游记>>之<<仙履奇缘>>中那一段著名的话---来,让人深深地被打动。在周星驰主演的一部片子“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摆在我的面前,但是我没有珍惜,等到了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尘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可以给我一个机会再来一次的话,我会跟那个女孩子说我爱她。如果非要把这份爱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被这段话感动的人很多很多,而本来是一部喜剧片,也因为这一段话增色不少,成为一部既有可看性又很有深度的片子。奇怪的是,单拿出这样一段话来看,不过是简单的甚至是很土气的情话,为什么会感动那么多人?是特有的环境,特有的人物,让这样的话发出无比的魅力,古龙小说中也正是如此。人人都可以写出几句深富哲理的句子,能写出一个酷得很的人物,也能用简短有力的句子创造出类古龙风格的文风,但是,有谁能创造出古龙的人物?古龙人物所包含的很深的内涵?和给自己以感悟和启示的感觉?模仿古龙的人很多,却都是一味突出人物的酷,根本无法表现人物内在的很深的“人性”---软弱,寂寞,无奈,爱。
就仿佛是在复述周星驰的那段名句,却缺少那个特定的环境衬托,缺少了说这话时那种既义无返顾又痛心地放弃时的复杂的心情,显得苍白而老土。
古龙小说多用短句,既有紧凑感,又能一下子突出一个人的鲜明特征,这一特色,在温瑞安手上更进一步发展了,但是,语言上的发展并没有带着人性刻划的发展,那更短,更紧,更玄的语言是走向另一个极端,温瑞安也在求新求变,那是另一种风格了。从内涵上少了些什么,语言上也缺少了那种紧中有慢,富有节奏,富有诗意的意境。
金文如杜子美诗,一个高冠智者在向你述说着经历过的人世间悲欢离合。
古文如李太白诗,豪放洒脱纵酒狂歌但求意态飞扬激情与深刻并存。
金文是墨笔山水,大方而凝重,古朴浑厚悠远,画中有意,意中有画。
古文是印象派,抽象的画面突出的是意境,意在画外。
金文是古诗词,格律严格,合摺押韵,有美感,有意境。
古文是十四行诗,浪漫激情,同样不缺节奏与美感。
那别的作家呢?
我同样喜欢别的武侠作家,梁的小说如工笔人物画,整齐中规,线条分明,配上一首古意盎然的词,是挂在家中壁上的上品。司马翎的斗智谁能及?宛如独特的油画,卧龙生是圆润的漆画,温瑞安是棱锃的铁画,萧逸是小幅山水画,李寿民是长卷的泼墨山水,白羽则是一幅织锦绣画…

二寂寞的滋味

寂寞如雪。
西门吹雪轻轻吹了吹剑上的血,血珠轻轻在空中划了道弧,落在地上,渗入泥土中,转眼只剩下淡淡的痕迹。剑,依然如雪般闪亮,映出一张苍白落寞的脸。
那血,是叶孤城的?还是别人的?不记得有多少次这样吹下剑上的血珠,甚至那号称“天外飞仙”“天下第一剑”的白云城主叶孤城,也只在剑下这一粒血珠。吹雪,明明吹的是血,鲜红的血。白的是雪,是剑,是如雪的白衣,是如雪的寂寞。(《陆小凤》?)
寒风呼啸,路上行人稀稀落落,低矮的路边小酒肆,李寻欢坐在屋子的一角,一碟菜,一壶酒。
酒菜已经上了很久,李寻欢却没有动筷,店主早已懒得注意他了,这样一个穿着已经泛白的青布长袍,满面沧桑的人,一定是个见得多了的穷鬼,三文钱,打上二两烧酒,一碟花生,就是他的美餐。如果说这个穷鬼还有些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他那依然明亮的眼睛,亮得仍然如年轻人,亮得如一弘水。
还有他的手,修长的手指并没有被岁月刻上痕迹,白皙,柔嫩,如少女的手。
有谁知道,这双手就是天下最可怕的手?
“小李飞刀,例不虚发!”这双手,是妙手文章,曾考中过探花的手,是武林中人人尊敬畏惧的手,而如今,这手里赫然拿着一把小刀。
难道那就是名闻天下的小李飞刀?
手很稳,刀很薄,那手拿着这一把刀,正在一块木头上熟练地刻着。显然已经不知道刻过多少次,刀飞转,木屑纷飞,很快木头就变成一个人,一个女人,一个美丽的女人。
而那双明亮的眼中,如蒙上了一层雾,落寞的神色更浓,看着自己雕出来的人像,他竟然象是已经痴了。
风仍在呼啸,荒村,小店,人声喧杂,邻桌过路客们酒兴已发,大声地谈论着,而屋角,独自一个人坐着的,是天下闻名的一个人。
也是天下最寂寞的一个人。(《多情剑客无情剑》)
雪,红色的雪,你见过吗?
荒山,小径。
路已经很久没有人走了,高及腰部的野草快要掩住小道。
傅红雪拖着一条腿,拨开草,一拐一拐向前走着。
他的手紧握着刀,黑色的刀,江湖上人人害怕的黑刀,握刀的手,青筋暴出,他额前的长发垂下,遮住了半个脸,那是一张英俊的脸,只是太过惨白,没有一丝血色,为什么天下人人都害怕这张脸呢?
他们怕的不是这张脸,而是这个人,是这个人的那把刀,黑色的刀。
他双眼直视前方,两眼闪着坚定的光,象是燃着两团炽烈的火。但是,在火焰的深处,隐隐有一丝茫然。
这世界上,有谁见过红色的雪?他,出生的时候,就是红色的雪,鲜血染遍了白雪覆盖的大地。他,活着就是为了仇恨。谁让他是白天羽的儿子?荒山苦练,每天拔过多少次那把黑色的刀?一千次?两千次?他甚至可以感觉到那刀上附着他的灵和血,能感到刀上传来的脉动。
仇人尽灭,人皆畏惧,这天下第一的刀客,坚定如铁的目光第一次露出了些许迷惑,他并不是白天羽的亲子,白天羽的亲生儿子,是天下闻名的小李探花的弟子,是人人敬仰的叶开,而他算什么呢?离开了仇恨,他还算什么?他将何去何从?或许,只有想起翠浓来,心中才会浮起一丝暖意来。
路在脚下延伸,这刀客,却在苦苦搜寻。
他的路,注定是寂寞。(《天涯明月刀》)

暮春三月,羊欢草长;天寒地冻,问谁饲狼?
人心怜羊,狼心独怆;天心难测,世情如霜。
一声悠长的啸声,满是苍凉,那是绝顶上孤傲的狼王在对月问天。
一个同样的孤傲的人,在月下独立,问着同样的问题---人心怜羊,狼心独怆,天心难测,世情如霜。天真有心么?
难道,他就是那个被人遗弃的狼孩?
或许这世界上,只有狼才是他最忠实最好的朋友,与狼为友的人,岂不是孤独的人?
他有风四娘一样的知己,有沈壁君那般的红颜,但是最了解他的,竟然还是狼,最了解狼的,也只有他,在人世间,他却如狼般被人追,被人杀。
在同类间,他孤独得如同旷野中的孤狼。(《萧十一郎》,我最喜欢的一部,这一段,也是我最喜欢的一段――宇慧按)

“你知不知道,寂寞的滋味?”
这一首老歌,最合用粗哑的嗓子放声唱,那苍凉的气氛和回旋的韵味,能感染许许多多的人,那是因为歌,也是因为意。因为人最深刻的本质,就是孤独,自从离开母亲的身体,人就注定了要怀着一份孤独去行走,朋友如时聚时散的萍飞来飞去,父母亲友如雾中的山忽远忽近,亲如妻子也永远无法触及你心灵最深处那一扇紧闭的门。
最深的寂寞,是无法道出的寂寞,你可以去感觉,去独自品味,却无法三两良朋一壶浊酒去交流,这寂寞可以用朋友用热闹去掩盖,可以用酒去浇,却永远无法冲淡,消去。不信?当你静夜独处的时候,当你对月独斟的时候,悄悄问问你的心灵。
古龙也许比更多的人更能体会这种寂寞,所以,他好酒而狂饮,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手中仍握着杯,所以,他将这份寂寞用笔用心灵写出来,那是只可意会的,我常想,小李探花,西门吹雪,傅红雪,萧十一郎,每个人身上都有古龙自己的最真实的影子,寄托着自己的内心。楚香帅,陆小凤,也是如此。当他呼朋引伴,大口喝酒,大声谈论的时候,看着神采飞扬的他,你能想到他心里想的是什么吗?
我也想不到。但是我在感觉,用自己的心在感觉。
那还是寂寞。
而这份寂寞,并非是平常人所拥有的。小李探花是天上地下,独一无二的;西门吹雪就象是在珠峰之顶,人迹全无的地方,冷冷地,漠漠地;傅红雪十一郎是另样的;胡铁花能明白什么都那么美满的香帅醇酒佳人还有何求?这些人都是天下每一个少年敬仰向往的人,是天下每一个少女梦中的情人,是每一个好汉赞叹佩服的英雄。
古龙不是个平常人。
他的心中,何尝不想着美酒,美人,相识满天下,万众敬仰。
人内心的欲望越多,得不到时越会感到心灵的寂寞,当他得到了这一切,他非但没有逃开他的心灵,还带来了更多的东西--空虚与失落。更何况,还有人与生俱来的那种孤独,也许,这时候最合适的,就是用酒把自己麻醉。
冠盖满京华,思(斯)人独憔悴,对太白是最合适的,对古龙,也是最合适的,莫非,古龙就是五百年一轮回的谪仙?
好在古龙在追求的时候,也在思考,在探索,人的一生究竟在追求什么?他在分析人性,别人的,也有自己的。他又有一只如神的妙笔,所以,我们可以读他,读他的内心,他的思索,他的---寂寞。
寂寞如雪,洁白,冰冷,你感觉到了吗?古龙小说中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的,无疑是人性的揭示和友情的描写,从读者的感觉来看,对人性的揭示使我们在读了书之后,心里总有一种异常的滋味,或是沉甸甸的,或是豁然开朗,或是充满了希望,或是为人性而沮丧不已,这时候,读者已经放开了书,但是还是不能走出书中,这就是古龙的高明之处---真实地揭露人的本性。人并不是完美的,从行为上看他(她)有正常行为和反常行为,归根到底都是心理和内心的影响,若是从强化和深化这种人性的冲突方面来说,古龙绝非任何武侠作家所能比拟的。(这将是我的另一个话题)而最能激动我们,让我们心里燃起熊熊热火的,是友情。
是朋友间那种最真挚、最深邃的友情。
这种友情,已经跨越了时间,空间,超越了敌我,恩仇,也越过了性别,和爱情。
所以上官金虹和李寻欢是最大的死敌,却也是最了解李寻欢的人,所以胡铁花虽然总是骂道:“这老臭虫,为什么天下的好事都会到他的头上呢?”却又甘心为楚留香做一切事情,所以有西门吹雪和陆小凤,有郭大路和燕七和王动,有谢晓峰和燕十三,还有最具有阳刚之气的铁中棠。奇怪的是,在古龙的小说中,深仇死敌间的这种“友情”也非常深刻,也许因为古龙写的都是最出色的人,所以,高处不胜寒,所以也都是孤独的人,只有他们的对手,才是与他们处在相同高度的人,能了解他们,值得他们了解,值得他们尊敬。所以古龙说:“最了解你的人往往是你最大的敌人。”记得第一次读到这句话时我心中的感触竟是那么的强烈,这句话无疑是古龙尝遍人生滋味后说出的真谛,我深深地感服于古龙的深刻,那决不是简简单单一句话所能表达的,所以,当后来有一次,几个朋友谈论的时候,一个交情并不算差的朋友用一种轻视的口吻说:“古龙算什么,最多不过是说几句看似好象很有哲理的话,诸如‘你最好的朋友是你最可怕的敌人’,‘最了解你的人是你最大的敌人’,‘如果你试图想了解一个女人,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等等等等的话,这样的套话谁不会说?”我竟然从胸中油然而生一股怒气,用从未在朋友面前露出过的愤怒的神情大声说道:“你懂得什么?你给我说两句这样的话来看看?你不过是想显示你自己有见地罢了,其实你根本不懂古龙。”朋友们都用惊讶的目光看着我,我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一下子发那么大的火,后来,我想,也许是因为我正如古龙般将朋友看得特别重,所以常常觉得古龙的话是那么的深刻,所以,也决不容我的朋友们轻视古龙。我常自觉得古龙不但是我所喜爱的一个作家,更是一个我的朋友,一个已经无法见面,但是却相知的朋友。想起邹阳在《狱中上梁孝王书》中写道:“是故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说的是“有的人一辈子相交,只到头发都白了,却还是象陌生的人刚刚认识一样,根本不了解对方。而有的人只是在路上休息时偶然的相遇,一块儿坐在路边临时搭起遮阳的伞下谈了几句,就象是三生的知交。”这是一种何等的感觉啊,是我心中最向往的,读古龙的书,每每给我这样的感觉,不知道是人在书中,还是心在书中,是在读书,还是在用心去感觉书。
古龙在给我们塑造一个朋友的模式,至少,是他自己心中的朋友的模式,那已经超越了朋友的界限,而是一种更深更高的境界。那是一种完全的心灵的默契,是真正的理解,真正的“心心相应”。古龙在用自己的全部身心,在赞颂这种友情,在激扬这种友情,在让我们为这种友情而倾心,甚至,为这种真正的友情而不惜放弃所有的世俗的东西,金钱、地位、生命、甚至爱情。
我的心里不由问自己:“古龙自己是不是就是因为这样的友情,所以才失去了爱情?”
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朋友故
二者皆可抛
在古龙心中,朋友是远高于爱人的,为了朋友可以随时将爱情和爱人“暂时”放在一边,这,决不会是任何一个女子所能忍受的。友情是博大的,而爱情是自私的。
这世界上很多的得失,其实都是由你自己的内心决定的。
这种重友轻妻,仍然是最最古典的中国风格,若是在西方,虽然并没有多少人能有温莎公爵一样万里江山换美人那样的大手笔,也没有多少人能如堂?吉诃德那样为了一个心目中虚幻的偶像去征战,但是为了自己心中的女神和自己的爱情而决斗,那是一种荣耀和值得骄傲自豪的事情,也是每一个真正的勇士和男子毫不犹豫就会拔剑而出的。崇尚西方风格并且将西方风格大量注入到自己小说中的古龙,到底从骨子里还是个中国人,而且,是一个古典的中国人,一如他在西方风格的渲染下的那幅古代侠客们的山水世界,剑,是中国的,情,也是中国的。古龙不是一个现代的人,他不属于这个世界,不属于这个时代。或许是因为他的浮沉的身世,或者是因为他坎坷的人生,或者是因为他本就有一颗如萍的心。
古龙想重新塑造那种让人挥洒热血的友情,他在用洋溢着激情的笔挥洒着自己的心思,人要首先感动自己,然后,才能感动别人,古龙被自己所创造的每一个出色的人物所感动,酣畅地挥动着笔,淋漓地奔驰着心。
用他所描述的友情感染每一个人,至少,他是希望喜欢他的人都如他般有那种豪气和豪放真挚的友情,即使不能从行为上还原古风,至少能从心灵上有。
写着写着,忽然脑中浮出阿伦那首老歌来:繁星流动和你同路从不相识开始心接近默默以真挚待人人生如梦朋友如雾难得知心几经风暴为着我不退半步正是你遥遥晚空点点星光息息相关你我哪怕荆棘铺满路替我解开心中的孤单是谁明白我情同两手一起开心一起悲伤彼此分担总不分我或你你为了我我为了你共赴患难绝望里紧握你手朋友同样的感动,同样的喜爱,就将这作为这一篇结束吧。

还有有一个《字母里的古龙》,很不错,你搜一下看看……

⑸ 语文作业:分析武侠小说(大概从50时代到现在)

汉代:
《史记》 游侠列传 刺客 荆苛刺秦皇,专诸,聂政等,
他们只是有武,无侠或者少侠,韩非《五蠹》的话,侠以武犯禁。
所以还不算真正的武侠。
真正的发展
唐代
唐传奇
《红线女》 侠与武的(完美)结合
《聂隐娘》 有武,无侠
只是做人的保镖,展现了一些武功,加点道(仙)术。
《霍小玉传》 只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只能说有侠,无武。
《昆仑奴》等。
宋代
没有什么发展。以文治国,禁武,积弱。
明代
《水浒传》 章回体,白话文为主,文言文为辅,开始有统一的绰号,一个个的英雄故事集合,与历史结合。 对后世的武侠小说影响巨大。
清代
《三(七)侠五义》等作品
侠义与公案结合,侠义与爱情结合。
出现观点,侠以武执法。

近代
以白羽《十二金钱缥》、平江不肖生《江湖奇侠传》,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此书带了很多”仙气与神话“的奇幻色彩。但文采平平,结构也较为松散。)为代表。武侠小说的模式基本成型。

当代自梁羽生的《龙虎斗京华》开始,开创了新派武侠小说。

直至金庸的出现,才把武侠小说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金庸才如大海,浩瀚奔腾,文笔俊爽、潇洒、诙谐逗趣而又富于变化,他的小说既有诗情画意,柔绮委婉的情境,又如西方小说直探人生、命运的真谛。在文字的组织与文章的结构上均不输纯文学作品。具体评价我也不多谈了,金庸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其赞誉之辞更是连天匝地,车载斗量,不可胜言了。

古龙:他务去陈言,自创新境,内容、风格,多姿多采。

在梁金古三家竟相争鸣的同时,台湾、香港、内地也涌现出了众多武侠作家,如卧龙生、诸葛青云、温瑞安、萧逸、聂云岚等作家。

黄易的出现,算是给已风平浪尽的江湖,又掀起了阵阵波澜.他自创的玄幻、异侠系列,令读者耳目一新,久违的武侠情节换一种方式体会起来,也别有一番滋味。
他的首部武侠小说《破碎虚空》尽管篇幅不长,但黄易的风格已经鲜明的体现了出来.那就是由武道可以体会到生命及宇宙的奥秘。
到《覆雨翻云》《寻秦记》《大唐双龙传》推出后,黄易的风格已经完全形成。他是在传统的武侠路上融入了玄经易理,神话和科幻的色彩非常浓郁。

⑹ 金庸小说人物分析

首先我要说的是,他说的不对。 我解释下为什么:在<鹿鼎记>这个书中,金庸一改往日的侠义精神,与狭隘的民族情结,把一个不会武术的普通人写的那么神奇,而天地会却是一事无成,武功已经不成为武侠小说的主流,这点与老舍的《断魂枪》是异曲同工的妙处。而康熙最后放掉韦小宝,完全是出于朋友情,兄弟义,与当时社会的形势共同作用的结果,康熙并没有把韦小宝当奴才,这都是海大富作为一个“资深太监”奴才思想作祟的结果。 看金庸小说,直到《鹿鼎记》才是笔锋一转,由武侠转为无招的江湖,没落的江湖,这个妙处必须要领会到。整部小说,不仅没有了以往抗金,反清,抗蒙等等的狭隘民族情结,反而把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的大清国写的如此国富民强,这是金庸的创新,也是我们必须领悟到的。 所以,我们要看到康熙这个帝王平凡人性的一面,也要看到金庸笔下,一代明主的风采,所以忽略海大富的那句话吧,韦小宝到最后也是康熙的朋友···

⑺ 金庸武侠小说的价值及意义是什么

个人看法:文学价值,史学价值,艺术价值都不高,甚至可以说很低。。。
有意义的地方大概就是 塑造的人物性格 能让读者 更懂些人性吧

⑻ 如何分析喜欢读武侠小说的人

这种人追求浪漫,富于幻想,有很深的英雄情结,总是希望自己某一天能一鸣惊人,出人头地。他们感情丰富,有时过于细腻,所以常常给人一种缺少男子汉气的感觉,这使他们很难博得女性的喜欢。

——引自延边人民出版社《慧眼看透人生》

⑼ 对比分析金庸,梁羽生,古龙小说的特点

以作品内容而论,梁羽生、金庸的武侠小说注重历史环境表现,依附历史,从此生发开去,演述出一连串虚构的故事。但从摄用历史材料来看,两人又有明显差别;梁羽生是虚构人物和事件,置入历史背景中,以此来强化历史氛围;金庸则直接取来历史人物和事件敷衍成武侠小说,其历史人物、事件,金庸写来煞有介事,常能以假乱真。两者都对历史进行了再认识、再评价,从作品含有的历史厚度而论,金庸比梁羽生更高一层,其写作技巧也高明得多。古龙的小说则根本抛开历史背景,不受任何拘束,而凭感性笔触,直探现实人生。古龙的小说不是注重于对历史的反思、回顾,而是着重在对现实人生的感受。现代人的情感、观念,使古龙武侠小说意境开阔、深沉。

就小说人物的主流倾向而言,梁羽生武侠小说中的人物道德色彩浓烈,正邪严格区分,人物的社会内涵丰富,但人物性格单一,有概念化、公式化的缺陷。金庸武侠小说人物性格复杂,具有一种反传统精神,小说人物亦正亦邪,危步于道德的悬索之上而能不失其坠,具有“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的复杂、矛盾性格,而人物思想性格的复杂、矛盾又是奠基在生活本身的复杂、矛盾之上,这样,人性的发掘就有了深刻而广泛的社会意义。古龙小说最注重的是人性的体验,他常用细腻的笔触去描写人物微妙而复杂的情感,常用生与死、幸福与痛苦这样尖锐对立的矛盾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高贵独立的人格,以此来揭示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真谛。在古龙小说中,多写变态人格,追求外化怪异人物性格的刻画,其作品主人公大多怪诞、神秘、孤僻、行事固执,自尊心强,又是性情中人,多情种子。这种情况可能与古龙的身世、心境、经历有关。

谈到小说情节,古龙武侠小说也和梁羽生、金庸小说有明显不同。三位大家都善于编织故事,他们的小说情节都十分曲折,构置巧妙,悬念层出不穷,伏线引出千里,环环相扣,此呼彼应。梁羽生武侠小说情节前工后拙,开篇十分吸引人,以后的情节则渐趋平淡,显得有点才气不足。金 武侠小说恰恰相反,往往开局平平,随着情节的展示,人物纷纷涌现,情节盘根错节,主干巍峨,枚叶繁茂,宠大缜密的构思,诡异莫测的布局,奇迹联翩,回环波动,摄魂夺魄,回肠荡气。金庸的才思如同一炉火,小说情节犹如炉火上的一壶水,火越烧越旺,水越来越滚。古龙武侠小说的情节又不相同。他的小说从头至尾都跳动着最强的音符,情节奇中有奇,巧中含巧,偶然中有着必然,事事不可料,事事又得宜,计中套计,真中套假,假中存真,真真假假,变幻莫测。小说情节的发展根本无法预料,惊险频出,令人喘不过气来,而全书的缜密无隙又让人口服心折。古龙武侠小说的情节营构的确堪称一绝。 至于小说武功描写,梁、金、古三大家也有各自的风格。梁羽生武侠小说中的“武功”,虚幻中写实性很强,一招一式,清清楚楚,细腻而又逼真,紧张激烈,夸节有致。梁羽生的“武功”也具备道德倾向性,有正派武功,也有邪派武功;正派武功力道柔和,象征着善良、仁慈,既利于攻敌防卫,又有益于修心养性,而邪派武功则非常霸道,歹毒残忍,意味着邪恶,如修罗阴煞功、雷神掌、毒掌等。正派武功循序渐进,发展缓慢,但根基扎实,邪派武功进展神速,却容易走火入魔,贻害终身。几此种种,造成了梁羽生“武功”的既精彩又单调。比起梁羽生来,金庸的“武功”更令人神往。金庸将武功描写与中华民族的文学艺术和传统文化精神融合在一起,琴棋书画,九宫八卦,医道,用毒,皆可化为绝世神功,并将中国传统的儒、释、道精神作为“武功”的最高境界。金庸还着力描写人物练功的艰难历程和坚韧性格,并有声有色、恰如其分地描述出主人公因祸得福、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必然寓于偶然之中的哲理意境,使金庸“武功”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金庸“武功”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诙谐有趣,在激烈的打斗中插入笑料,令人捧腹。古龙的“武功”风格与众不同,他是以“怪招”取胜的。他的“武功”重精神不重招式,如《边城刀声》中写叶飞的“飞刀”绝技,“天上地下从来也没有人知道他的‘飞刀’在哪里,也没有人知道刀是怎么发出来的。刀未出手前,谁也想象不到它的速度和力量……刀一定在它应该在的地方!……天上地下,你绝对找不到任何人能代替它。若不能了解他那种伟大的精神,就绝不能发出那种足以惊天动地的刀!飞刀!飞刀还未在手,可是刀的精神已在!那并不是杀气,但却比杀气更令人胆怯。”这里所写的“飞刀”,已不是一种纯粹的武功,而是一种高尚人格,伟大的精神,即叶飞老师李寻欢那种“仁慈、博爱”的精神,它表明的是“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古龙的“武功”又强调“攻心为上”,举凡人物的性情、情绪、脾气、衣饰、环境,乃至肌肉的颤动、松紧等,都会对武功的发挥产生影响,而高手决战是不容有丝毫错误的,“他们的心情,他们的神态,他们站着的姿势,都是绝对完美的。” 在这种情境中,“武功”已不需套路,一招之间,生死立判。古龙的“武功”还表现出一种境界——禅的境界。它以彻心见性为宗旨,对敌手的体察靠的是忘我和物我合一的境界,因为只有忘我才能消除认识的局限性,才能迅速而准确地体察敌手武功的弱点。这种忘我境界是一种经过长期训练后所达到的随心所欲的自如状态,在这种忘我状态中,战斗者已成为“无意识的人”,心中已不存在作为观察者的“我”,有的只是手中的武器和对面的敌人;在这种状态中,身剑合一,战斗者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武功的威力,一击之下,毁灭敌手。正因为古龙“武功”有这些“怪招”,所以他“武功”的风格别具特色:无招无式,简短有力,重在精神,一击见效。

古龙小说在语言、技巧上,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独家风格。梁羽生小说的语言文采飞扬,字里行间透出浓郁的书卷气,故事中又常常用诗词歌赋、民歌俗语点缀其间,以创造优美的意境、气氛,烘托人物的内心世界。他的小说技法以传统继承为主,多用章回小说的形式铺张故事,叙事中有着明显的说书人的口气,表现出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金庸才如大海,浩瀚奔腾,文笔俊爽、潇洒、诙谐逗趣而又富于变化,他的小说既有诗情画意,柔绮委婉的情境,又如西方小说直探人生、命运的真谛。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地吸收西方小说的创作技巧,中西结合,使小说结构既精巧、繁复,又谨严、完整。古龙小说的语言句式短,句法多变,简洁、俐落、洒脱。文章随意挥洒、虎虎有生气,叙事力避平铺直叙,行文多跳跃抖动,情节惊险蹊跷而又不违情悖理,辟境造意,刻意求新。如果说梁羽生是恪守典雅,不失武林大家风度的话,那么金庸就是博采百家,融合中西技法,既典雅古朴、慷慨多气,又诙谐幽默、妙语解颐,挥洒肆纵,多样统一地开创了一代武林新风,是“武坛”的绝顶人物!至于古龙,则是大胆恣肆,不守成规,逞才离藻,笑傲“江湖”,力求新颖变化而又意蕴深邃的武林怪杰。

⑽ 求1000字左右的金庸武侠小说赏析

在杜南发的访谈录《长风万里撼江湖——与金庸一席谈》里有几段被人引用过多次的对话,金庸在里边提到了两个很耐人咀嚼的话题:“中国近代新文学的小说,其实是和中国的文学传统相当脱节的,无论是巴金、茅盾或是鲁迅写的,其实都是用中文写的外国小说……中国的艺术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手法……有人常问我,为什么武侠小说会那么受欢迎?当然其中原因很多,不过,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武侠小说是中国形式的小说,而中国人当然喜欢看中国形式的小说。”“不管是武侠小说还是爱情小说、侦探小说或什么小说,只要是好的小说就是好的小说,它是用什么形式表现那完全没有关系。武侠小说写得好的,有文学意义的,就是好的小说,其它小说也如此。毕竟,武侠小说中的武侠,只是它的形式而已。”①这是两个多么矛盾的话题,但却同时存在于一个对话录里,还被许多大师级的人物当成文艺理论一般引用!于是,文学的形式问题便成为了一个焦点,到底该如何看待文学的形式?又该如何理解这两个话题所传达的意思呢? 文学形式在某种意义上即写作传统,通常包括文学创作中常规手法的体系和与此相连的读者的视野期待。目前通俗文学作品中的文学形式问题的解决者中的集大成者,恰恰不是别人,而是金庸。 金庸
首先,金庸小说作为武侠小说,它承袭了武侠小说这一文类的特点,即金庸在创作过程中保持了武侠小说复杂的文学、文化、社会、历史内涵,典型的创作了繁复多变的武侠文学。武侠小说在旧中国小说里是文学流派的一个大的分支,它与传统小说一样也是由评话、弹词、说书等演变而来的。在内容方面,与武侠有关联的单四大名著中就牵扯到三部;在形式方面,新派武侠小说与旧派武侠小说并没有多大区别,江湖恩怨、门派斗争、武林纷争、男女爱恨、兄弟情义照例还是新派武侠常用的模式和显扬的主题,它的复杂变化反映在小说的思想上。正如金庸所说:“武侠小说所继承的,是中国传统小说的表现形式,就内容而言,武侠小说和《水浒传》差不了多少,当然写的好不好是一回事,但形式是中国的形式,是继承了中国小说的传统。”②所以,鲁迅在写《中国小说史略》时也得提到《七侠五义》和《儿女英雄传》,而鲁迅若再生,他也必须得提到金庸小说、古龙小说、梁羽生小说。一个真正的思想的巨人在评价文学作品时是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的。 其次,金庸小说袭用了旧小说在行文时夹用诗词、歌赋、联句,在回目中使用对联、诗词,在语言上使用白话、夹用韵文等特点。金庸在行文时很会玩“花样”,像元好问的《摸鱼儿》、丘处机的《无俗念》、岳飞的《满江红》、李白的《侠客行》等都运用得浑然天成,毫无斧凿之痕。金庸在回目上为了小说的古典意境所做的装潢更是心机用尽,他在1978年10月《天龙八部》修订本的后记中写道:“曾学柏梁体而写了四十句古体诗,作为《倚天屠龙记》的回目,在本书中学填了五首词作回目。”③他还颇费周章的在先祖查慎行的七律中选了五十行对句作为《鹿鼎记》的回目。不过,金庸也在几本书中没有坚持这种通俗文学固有的思维惯性,殊为恨事。尽管如此,金庸在回目上的成就还是鹤立鸡群,试看《天龙八部》四十一——五十回的回目:“燕云十八飞骑/奔腾如虎风烟举/老鹰小丑/岂堪一击/胜之不武/王霸雄图/血海深仇/尽归尘土/念枉求美眷/良缘安在/枯井底/污泥处/酒罢问君三语/为谁开/茶花满路/王孙落魄/怎生消得/杨枝玉霞/敝履荣华/浮云生死/此身何惧/教单于折箭/六军辟易/奋英雄怒。”这一曲气吞万里如虎的《水龙吟》于细微处峰回路转,英雄侠义与儿女情长互为映衬,真是“虎啸龙吟,换巢鸾凤,剑气碧烟横!”④ 再次,金庸小说潜移默化的借鉴了一些中国式的传统手法,如说书艺术、插科打诨角色的引入、全知叙述和次知叙述的运用、戏剧舞台的架设、假全知状态下的视觉与心觉的堂皇运用等。如在人物的塑造上,金庸依靠视觉与心觉的运用,半明半暗地描写人物和事件在客观视觉中留下的意味深长的空白点,轻易地迷惑住了读者,加上精细的心理刻画,终使岳不群成为武侠小说史上最成功的“虚伪家”。又如周伯通、桃谷六仙、岳老三、华山二老等插科打诨一类角色的引入,更令金庸小说锦上添花,对于减低小说的沉闷气氛大有裨益。李渔的《闲情偶寄》就说了“插科打诨、填词之末技也。然欲雅俗同欢、智愚共赏,则当全在此处留神。文字佳、情节佳,而科诨不佳,非特俗人怕看,即雅人韵士,亦有瞌睡之时。作传奇者,全要善驱睡魔,睡魔一至,则后乎此者虽有《均天》之乐,《霓裳羽衣》之舞,皆付之不见不闻,如对尼人作揖,土佛谈经矣。”⑤但即使是如此“末技”,也是多少文人梦寐难求的啊! 到了这里,真相才清晰起来:中国形式的写作传统处于作品中整体艺术构架中较符合传统欣赏习惯,较易为大众所感知的位置,它们较早地随着说书、评话、弹词等艺术形式深入民间,成为影响读者审美心理的重要因素。类型化或程式化的写作传统也并不意味着贬义,还有可能是某些艺术形式的重要特征的中性表述,只有“胸中大有丘壑”的“装载家”才是最后的赢家。优秀的作家总是会想方设法去丰富作品的内涵和艺术表现手法,如锤炼语言、增添新的类型或亚类型、将中西相形式结合等等。而金庸小说的成功也就在于它大俗大雅,至幻至真,超越俗雅,充分的继承了中国传统形式的衣钵,发扬了其武侠小说的特质,成为了20世纪最中国形式的小说。金庸是矛盾的,但这并不一定是缺陷,一个真正意义的作家总是生活在矛盾中并探索着人间百态

热点内容
植物人妈妈全文小说 发布:2025-05-20 19:48:50 浏览:597
婚缠不休小说全集免费阅读 发布:2025-05-20 19:45:29 浏览:9
风弄的好看的小说 发布:2025-05-20 19:44:47 浏览:858
悬疑言情推理小说2017 发布:2025-05-20 19:44:11 浏览:406
狙击手游戏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5-20 19:42:22 浏览:517
好看的奇幻修真小说大全 发布:2025-05-20 19:41:02 浏览:377
零阅读小说 发布:2025-05-20 19:19:21 浏览:825
都市情缘现代言情小说 发布:2025-05-20 18:56:09 浏览:934
斗罗大陆小说免费阅读安整无错 发布:2025-05-20 18:50:14 浏览:278
小说有声阅读器下载 发布:2025-05-20 18:48:02 浏览: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