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小说 » 现代小说的意义

现代小说的意义

发布时间: 2021-07-17 17:36:16

A. 言情小说的意义是什么

并不一定,言情小说是代表所有关于抒情的文章。 曾经一再坚持的故事到最后还是结束了,有些事情也已经落幕了。当我们又回到了寂寞,却发现自己什么都不曾拥有过。有些爱很痛,有些情很重,有些人很难忘记。事过境迁后,仍然有一些残留。只是我们不愿承认那段自以为早已忘记的过往罢了。

我们都曾在十字路口徘徊过,我们都曾默默哭泣过,痛过也罢,哭过也好,只是许多我们都不能重来,也许我们什么都没有剩下,但是我们还存有一点真,一点忧伤。我们真的爱过,我们也真的珍惜过,只是我们不曾拥有过那真。

午夜时分,仍没有困意,暖暖的咖啡透着那淡淡的忧伤,看着那咖啡杯上的烟雾。往事涌上心头,曾经的年少,曾经的故事,曾经的曾经。。。。。。。我们都不愿再提起,只能留下那淡淡的忧伤。

风停过,雨也停过,只有那悲伤未曾停过。我想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藏有一段悲伤,为我们一次的错爱而痛过,却不肯放弃过。开始一段故事很容易,结束一段故事很难。或许我们习惯大团圆的结局,对于凄美的结局我们始终不习惯。正如人生似戏,都会有结局的。只是我们的结局是忧伤的。

一个人的街还是适合一个人走,一个人的哭泣还是适合一个人独自品读。故事结束了,我们也只能算是做了一场梦。最后的爱竟然与寂寞为伍,忧伤着我的忧伤,希望你过得好。

我走了,带着我的忧伤离开你的世界。我过的很好,生命里还有感动。我的故事里不会有你,只会有我那段忧伤的结局就够了。爱走远了,忧伤离近了,忧伤的结局会伴随着我以后走过的街道,

像这样

B. 言情小说的意义在于什么

给人以美的享受,让这个世界上充满美好的幻想,这个世界是现实而残酷的,所以人们才会借助言情小说来诉说内心的最感性的一面,在小说里,所有的感情都可以不用掩饰,尽情表达,写者开心,读者舒心,所以才会大受怀揣梦想但无处实现的小女生的欢迎

C. 鲁迅小说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1、文艺影响

鲁迅创作的为数不多的小说建立了中国小说的新形式;他所创作散文更是“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

他的所开创的杂文文体富有现代性、自由性、批判性和战斗性,是后世作家最常使用的“批判武器”,他所创作的杂文更是中国社会、政治、历史、法律、宗教、道德、哲学、文学、艺术乃至文化心理、民性、民情、民俗等的网络全书。

2、学术影响

鲁迅运用西方的文学观念研究中国古典小说撰写了《中国小说史略》,其不仅结束了“中国之小说自来无史”的时代,也创造了文学史著作的典型范例,“为后学开示无数法门”,郭沫若将其与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并称为为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双璧。

另一方面他整理校对勘正了《古小说钩沉》《嵇康集》《汉画像集》《会稽郡故书杂集》等数十部古籍,为后世的古典文学研究留下了一笔巨大财富。

3、精神影响

他的精神深刻影响着他的读者、研究者,以至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现代作家、现代知识分子。鲁迅同时又是20世纪世界文化巨人之一。

(3)现代小说的意义扩展阅读

鲁迅的人物评价:

1、毛泽东(无产阶级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的民族英雄。”“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2、金良守(韩国文学评论家):“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3、法捷耶夫(Alexander Alexandrovich Fadeyev,苏联作家):“鲁迅是真正的中国作家,正因为如此,他才给全世界文学贡献了很多民族形式的,不可模仿的作品。

他的语言是民间形式的。他的讽刺和幽默虽然具有人类共同的性格,但也带有不可模仿的民族特点。”他又评价鲁迅为“中国的高尔基。”

4、郭沫若(诗人、学者):“鲁迅是革命的思想家,是划时代的文艺作家,是实事求是的历史学家,是以身作则的教育家,是渴望人类解放的国际主义者。”

D. 如何评价〈狂人日记〉对于中国现代小说的意义

《狂人日记》深刻地揭示抨击了封建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是投向封建礼教的一颗重磅炸弹也是向世人提供的一副清醒剂,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小说塑造了一位狂人,看见什么人都以为是要吃他:他看见邻居交头接耳地议论,就觉得是在密谋害他;医生给他诊脉,他也觉得那人不过是刽子手假扮,是来“揣一揣肥瘠”的,好分他一片肉吃;大哥安慰他,让他静养着,他却怀疑是想养肥他,好多吃些肉;“狂人”还听说邻村狼子村有个“大恶人”,被佃户打死,连心肝也被挖出炒了吃,又联想起小时候大哥讲书时说的“易子而食”、“食肉寝皮”的事,就越发相信了自己的判断。最后他终于鼓足勇气,发出:“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的愤怒的呐喊。

小说通过一个被迫害者的自述,深刻地揭露和抨击了封建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生动地塑造了一个封建礼教叛逆者“狂人”的形象,号召人们起来推翻人吃人的旧制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著名的彻底反封建的新文学作品。

小说发表时,正值“五·四”运动前夜。由于辛亥革命的半途而废,革命的一些基本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反而暴露得更加明显了。广大的农民依然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封建阶级依然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特别是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使社会的各种矛盾更加复杂尖锐。在这种形势下,鲁迅以他锐敏的思想和犀利的笔触,对封建制度及其上层建筑表示了彻底的反抗。小说《狂人日记》是投向封建礼教的一颗重磅炸弹,也是向世人提供的一副清醒剂。礼教的弊害.

这是狂人日记的主要内容。

《狂人日记》的主题十分明确,就是“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他还曾在1918年8月20日致许寿棠的信中说道:“《狂人日记》实力拙作……以此读史,有多种问题可以迎刃而解。后以偶阅《通鉴》,”乃司中国人尚是食人民族,因此成篇。此种发见,关系亦甚大知者尚寥寥也。”由此可见,作品小序中所谓“今撮录一篇,以供医家研究”等语,完全可以理解为作者有意摹传统笔记小说作法而写的反语,也可以理解为作者所说的“医家”有更深广的含义,并非狭义的“医生”、“大夫”。
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狂人虽然具有迫害狂的精神特征,诸如“今天全没有月光,我知道不妙”,“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想害我”,“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等等,但作品的深层意蕴却是有意识地指向几千年的历史和当时社会上的“吃人”现象从古代的“易子而食”,到“前天狼子村佃户来说吃心肝的事”;从“易牙蒸了他儿子,给桀纣吃”,到徐锡林(即徐锡霖)被炒食心肝。作品内容虽然带有狂人的非逻辑心理特征,但始终围绕着“吃人”,围绕着中国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不断发生的有史可查和无史记载的形形色色的吃人现象,其意图是显而易见的。
《狂人日记》在表现其主题时,也表现出鲜明的启蒙主义的思想特征。鲁迅对中国国民性中的“看客”心态最为深恶痛绝,他的“弃医从文”的重大抉择便直接由于这个因素。而顾在五四运动前后写的所有杂文和小说,都是以启蒙主义为总的思想特征的。
《狂人日记》的创作,下是鲁迅在经历了沉默与思索之后的第一声呐喊,其中自然而然地融入了他多年来的愤怒、怨恨、不满、焦虑,以及希望、企求等各种复杂的情绪,也必然地体现了他多年来对中国历史的深思和对现实社会的认识,是一篇彻底的反封建的“宣言”,也是作者此后全部创作的“总序言”。
《狂人日记》的启蒙主义思想特征,主要表现在对封建礼教的深刻揭露,对麻木愚昧的国民性的批判,以及对将来的坚定信念和热烈希望。作者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礼教就是吃人,仁义道德是礼教虚伪的面具,这就是鲁迅对封建道德的定义,也是他多年来思考和认识的结果,也是这篇作品最辉煌的成就。
作品借主人公的眼睛,观察了他周围的人:“他们也有给知县打过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给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然而,他们不但没有起来反抗吃人的人,反倒也要吃人。作者为此感到不解和愤怒:“还是历来惯了,”不以为非呢?还是丧了良心,明知故犯呢?”作品还写道:“我诅咒吃人的人,先从他(即狂人的大哥引者)起头;要劝转吃人的人,也先从他下手。”“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作用!你们也会吃尽。”在作品的最后一日记里,作者深切地希望:“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并具大声疾呼:“救救孩子……” 《狂人日记》不仅表现了彻底批判封建礼教的勇气,而且还表现了鲁迅“忧愤深广”的人道主义情怀,表现了他以文艺创作来改造社会和人生的总体精神。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狂人日记》的意义,确实远远超出了文学的领域。
作品的主人公虽然是一个患有迫害狂恐惧症的“狂人”,但作品的主旨却并不是要写下层劳动人民所受到的迫害,更不是一个精神病人的“纪实文学”,而是要借狂人之口来揭露几千年来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因此作品中的狂人,实际上是一个象征性的形象。“历史上多少反抗旧传统的、离经叛道的人,曾经被视为疯子,如孙中山,也曾被人叫做“疯子”。从世俗的眼光看去他是疯子;站在革命的立场看去他是先知先觉。同一个人、同一个思想却在社会上有截然对立的两种看法和评价,这也是变革时代的社会矛盾的反映。鲁迅塑造这具有狂与不狂两重性的形象,就是对社会矛盾的一种揭示。这也是狂个形象本身所具有的深刻含义”。掌握狂人形象的关键,就在于对狂人是真狂还是假狂的理解。
鲁迅曾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说过:当时“大约所仰仗的全是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知识”。从作口中狂人的言行来看,他的确是一个“迫害狂”患者,具有恐惧、多疑、知觉障碍和逻辑思维不健全等特征,属于精神病学的“迫害妄想型”精神病患者。如作品所写:“早上小心出门,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还有七八个人,交头接耳的议论我,又怕我看见一路上的人都是如此。”像这样的以为人人都要害他、要吃他的心理,在作品中处处可见。如果只看到这一方面,那就很容易认为狂人是真狂了。其实狂人的评议和心理有许多错乱和偏执的地方,却又表现出清醒的认识、深刻的思想和发言人的洞察力。在这方面,最为突出的就是前面提到的他从写满“仁义道德”几字的历史字缝里所发现的吃人的本质。这段话揭开了几千年中国封建礼教的面纱,揭露了封建礼教在精神上对人民的残害,揭示了封建制奴役压迫人民的罪恶。几千年来,敢于站出来说出这个本质的人难道不就是被世人看作是“狂人”的人吗?
作品开头,有这样一段话:“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作者按照一个迫害狂患者的思维特征来写人物的语言,其逻辑虽然常常很不清晰,但是,其含义却是相当丰富而且深刻的。所以,作品中的狂人,实际上是一个敢于向传统世俗社会挑战的清醒和反封建的民主主义者的象征形象。
如果我们很好地解决了狂人形象是真狂还是假狂的问题,那么,对狂人形象所具有的“狂与不狂”的两重性就容易掌握了。狂人的“狂”,一方面是由于他所具有的精神病人的某些特征,更重要的一方面却是他对传统和世俗的反抗;狂人的“不狂”,则在于他“超前”的思想认识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并且被历史所证明是正确的,只是他说出了当时的人们不敢说或者是还没有说出的骇人听闻的话。我们说《狂人日记》是鲁迅全部创作的“总序言”,除了思想主题方面的因素外,还包含着它在鲁迅小说艺术上的开拓意义。鲁迅小说正是从这里开始,就一直既借鉴外国小说的长处,又继承传统小说的优点,从而创造出一种现代小说的新的民族形式。
《狂人日记》一发表,就以其“格式的特别”而引起了许多关注新文学的人们的注意。而它的特别,主要就在于它采用的是中国传统小说从来没有过的“日记体”形式。此外,作口中所带有的“淡淡的象征主义色彩”和新形成的具有独特个性的“寓热于冷”的风格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所以,茅盾说:当时“还没有第二个同样惹人注意的作家,更找不出同样成功的第二篇创作小说”。
在中国,以前没有日记体小说,只有笔记体和章回体小说。笔记体是“采风式”的,章回体是“说书式”的,它们在都采用第三人称,而日记体则全部采用第一人称,整篇作品几乎都是主人公内心世界的表白。鲁迅的《狂人日记》不但从题目上,而且从整体形式上都借鉴了俄国著名作家果戈理的同名小说。鲁迅在借鉴果戈理小说的同时,不仅在思想内容方面表现得更为“忧愤深广”,把矛头直接指向封建礼教,很好地表现了本民族的生活和意识,而且在艺术手法方面,并没有因此而完全抛弃本国的小说传统,在以自我表白为主要特征的日记体小说中,仍然能很好地运用白描手法,极简明地通过语言和行为刻画出人物的形象和性格。
此外,作者对白话的运用,也达到了非常娴熟的程度。比如“早上,我静坐了一会。陈老五送进饭来,一碗菜,一碗蒸鱼,这鱼的眼睛,白而且硬,张着嘴,同那一伙想吃人的人一样。吃了几筷,滑溜溜的不知是鱼是人,便把它兜肚连肠的吐出。”从这短短的几十个字里,就可以看出作者文字功夫,其中有心理、有动作、有细节,用的都是标准的白话,自然朴实,却又处处生动形象,充满意趣。作品中还有一些警句式的词句,如“凡事须得研究,才会明白。”“他们会吃人,就未必不会吃我。”“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等等,其概括的力度和含义的深度,都绝不亚于文言文。鲁迅正是他高超的语言功力,在借鉴外国小说形式的同时,很成功地与传统小说的优点结合在一起,深刻地表现了本民族的思想和生活,才创造出了“日记体”这样一种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式。
从创作方法上看,《狂人日记》主要采用的还是现实主义的方法。这表现在作品重视典型环境的描写、重视细节的真实性、重视人物性格的统一性等方面。我们在阅读中时,如果把狂人的“错觉”加以矫正,就可以发现,无论是路人对他的态度,还是何先生对他的诊断,都是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生活现象。而“从盘古开辟天地以后,一直吃到易牙的儿子;从易牙的儿子,一直吃到徐锡林”,甚至于“去年城里钉了犯人,还有一个生痨病的人,用馒头蘸着血舐”(这个细节后来被作者用于他的另一篇小说《药》之中),确实是“从来如此”。
《狂人日记》的现实主义精神,最重要的是念念不忘对封建道德的批判、对愚昧国民的同性和鞭挞。在作品中,除了现实主义的方法外,象征主义也时常可见。无论是“很好的月光”,还是“赵家的狗”;无论是狼子村的炒吃心肝,还是李时珍写的人肉可以煎吃,都既可以看作是现实主义的刻画,也可以看作是象征主义的结合。狂人的精神病状的描写是逼真的,而他的几乎所有语言又都是带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的。他的形象本身的象征意义则更为突出。
茅盾曾在1923年这样写道“这奇文冷隽的句子,挺峭的文调,对照着那储蓄半吐的意义,和淡淡的象征主义色彩,便构成了异样的风格,使人一见就感着不言而喻的悲哀和愉快。”鲁迅从《狂人日记》开始就形成了一种“异样的风格”,即作品虽然一开篇就使人笼罩在阴冷的恐惧之中,虽然处处使人感到毛骨悚然,但是,作品中狂人昂扬的斗志,却不能不使人振奋,不能不使人觉得作者在冷峻的文字中还流淌着热烈的感情,还寄托着热切的希望。概而言之,是鲁迅小说“异样的风格”就是寓热于冷。
《狂人日记》将彻底的反封建精神与崭新而完美的艺术形式相结合,深刻地体现了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的实绩,对其也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

E. 新时期小说的文学史的意义

新时期文学的叙事理路到此始清晰地呈现了出来:从新时期初期的革命现实主义宏大叙事 ,到先锋小说的宏大隐身与碎片呈现的现代主义叙事 ,再到走向写实化 ,最终实现现代主义和写实主义相交融的跨界叙述。叙事是文学的本体性因素 ,新时期文学的叙事嬗变所展现的是文学对政治文化语境控制的摆脱和对文学本体意义的自觉 ,即所谓的“走向文学自身”。如此“走向”所获得的文学经验 ,既不同于以启蒙和救亡为主题的现代文学 ,也不同于以政治鼓动为主题的当代文学 ,它把文学引向了其自身 ,实现了对其本体的热情的建构。虽然说这样的建构带有太过于浓厚的形式主义的意味 ,但是对自身的自觉建构又是所有艺术所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因为只有经历了这样的自觉 ,这种艺术才能走向成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新时期文学才呈现出其在中国当代文学史和现代文学史中的独特地位。

F.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现实意义

中国现代文学发端于五四运动时期,但以鸦片战争后的近代文学为其先导。现代文学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现实土壤上的新的产物,同时又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文学的一个发展。
主要作用:
现代文学,作为中国现代复杂的阶级关系在文学上的反映,所包含的成分也是复杂多样的。新起的白话文学本身,并不是单一的产物;它是文学上无产阶级、革命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三种不同力量在新时期实行联合的结果,其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有着原则的区分。资产阶级文学,包含了相当复杂的既有积极方面也有消极方面的思想因素,不仅同无产阶级文学有质的不同,而且同小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文学也有很大的区别。一部分资产阶级右翼在文学上的代表,反封建时固然极为软弱,同帝国主义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在斗争深入之后,很快倒戈成为反动势力的维护者。此外,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也还有若干其他的文学成分。封建旧文学虽已遭到沉重的打击,但远学上的产物,三十年代以及稍后一个时期,还曾出现过法西斯“民族主义文艺”、“战国策”派和所谓“戡乱文学”——这些都是文学上的逆流。现代文学里各种成分的纷然杂陈和相互斗争,正推进了文学上不同力量之消长,显示了错综复杂的情未绝迹;鸳鸯蝴蝶派作品则改穿起了白话的衣装,在市民阶层中有所流传;作为国民反动党派法西斯政策在文势。

思想变革:
但在这多种复杂的文学成分中,居于主导地位、占有绝对优势并获得了巨大成就的,则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学,亦即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学。这是一种完全新型的真正属于人民大众自己的文学,同历史上一切具有民主性进步性的文学都有极大区别。这种文学一方面在阶级基础上仍不是单一的,它具有新民主主义的统一战线的性质,其中也包括了一部分曾经起过一定进步作用有着反帝反封建要求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学。另一方面,“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由于其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缘故,就都具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并且不是普通的因素,而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注:《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选集》横排本第2卷第665页。),反映到文学上,就有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思想内容,有了社会主义方向,也有了体现这些特点的现代文学的主流——无产阶级文学和处于无产阶级领导影响下的革命民主主义文学。
在“五四”以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里,无产阶级文学,最初虽然只是作为因素而存在,但随着革命的发展和无产阶级影响的扩大,随着作家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参加革命实践的增多,随着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和少数革命工农参预文学创作,特别是随着左翼文学运动的蓬勃展开,无论在量的方面或者质的方面,都有增长和提高。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后,作品中以无产阶级思想教育人民的作用愈益显著,这种文学也就得到了更多更坚实的发展。至于革命民主主义文学,在我国的具体历史条件下,始终作为无产阶级在文学战线上的可靠同盟军,以英勇无畏的姿态参加了反帝反封建斗争,并且逐渐转换自身的性质,朝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最终汇合到无产阶级文学的洪流之中。历史驳斥了那些把“五四”以来的新文学说成只是明朝“公安派”、“竟陵派”的继承和发展,或是西欧资产阶级文艺的“一个新拓的支流”等不符事实的言论。无产阶级领导并以革命民主主义文学和无产阶级文学这两种力量为中坚,保证了我国现代文学具有前所未有的崭新的性质。

G. 现代网络小说的存在有何现实意义现在很多小说太过脱离现实,似乎内涵并不丰富

和传统的投稿、发表、刊印渠道相比,网络小说风格更为自由,文体更为丰富,发表阅读方式较为简单,主要体裁以玄幻和言情居多。最主要的是,网络小说能包容正规的小说形式所不能包含、容忍的一些敏感题材,某种程度上可以维护思想及言论自由。
但是,由于绝大多数网络小说是以快餐文学为定义,大都情节冗长,很大一部分情节不符合常理逻辑,有时情节还很虐,口水话多,结构枝枝蔓蔓,内容有时相互矛盾,缺乏经典之作,虽然其中也不乏有脱颖而出的杰作。
造成这些弊病的原因:一是网络小说的写作成本太低,从读者到作者很容易,很多缺少文化修为的人大量涌入;二是以字数多少为盈利模式,导致作者重量不重质;三是作品大都是即时更新,而不是先写好再发表,读者催促作者更新,一般每天至少更新几千字,这样很难出经典;四是很多读者大概是雅的东西看太多了,要看点俗的,雅俗共赏嘛!
而且,网络写手也是很不容易的,基本上所有网络小说要出版都要经过删节和修改= =毕竟是河蟹年代了,描写太入骨、针砭时弊、语气太偏激(你知道以什么为标准的偏激……),都是可以一棒子打死的。内地禁词什么的一箩筐,台湾对禁书的规定就比较少,有的问题和选材只有在台湾才能出版,比如说耽美= =
大多数网络的现实意义,就是在真实世界外在开辟出一个幻想世界……现代人的压力太大,只有想象的世界才不会伤人,总的来说,就是在想象和真实里寻找一个平衡点。

H. 中国现代小说三十年的历史意义与影响

乐歌内容,主要反映的是国人救亡图存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要求。在一些广为流传的深受欢迎的乐歌中,富国强兵抵御外辱的题材居首要位置。这类作品,通常以感慨激昂的歌词大调性的曲调和进行曲风格,表现国民的觉醒和奋发精神

1在乐歌的影响下,培养出中国最早的一批音乐教育人才,从而为中国普通教育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师资力量;

2通过学堂乐歌活动,展示出音乐教育的 社会功能,从而引起了社会各界对音乐教育的重视,逐步确立音乐课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3通过乐歌课,把西欧音乐理论基本知识以及音乐会演出形式介绍给国人,提高音乐修养,活跃音乐生活;

4乐歌活动中出现的“集体唱歌”这一新的音乐表现形式,对中国的“五四”以后,特别是三十年代群众歌曲体裁的形成及群众歌咏活动的开展,积累了一定经验;

总之,乐歌活动在我国学校音乐启蒙教育方面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他的实践成果,为“五四”以后中国现代新音乐文化深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为中国现代中小学普通音乐教育铺垫了最初的基石。

I. 鲁迅的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哪些开创意义

1,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他写了最初的白话小说,都是迄今为止新文化运动中最力的作品。

2,选取社会的底层人民的生活为素材,意在揭出人们的病苦,引起疗救的希望。这是古人作品中几乎找不到的,亦无有大作出其右。

3,善于制造各种典型。典型人物涉及各方面,皆成符号,播于众口,名家形容为,阿Q是写了我们的父亲,祥林嫂表现了我们的母亲,孔乙己是我们的老师,狂人是儿子,爱姑是女儿,涓生是丈夫,子君是老婆,孤独者是意欲拯救大家庭的逆子,云云。

4,学习多种风格的写法,又自成风格。鲁迅自言学习了国外多个名家,取来自为己用,篇篇各有不同特色。作者亦自创中国特色,行文简洁,爱搞白描,善留文外之旨趣;修辞和编排亦自具特色,长于反语和讽刺,多出炼句,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5,小说试用各种不同结构,为后人创造文学新形式。篇篇为后人开不同派别的典范,又都为后人难以超越。

J. 求现代小说(能反映社会生活和具有教育意义)

《混也是一种生活》,作者云天空,讲述的是一个社会小人物的成长经历。很值得一看

热点内容
小说言情陕北 发布:2025-07-13 06:06:28 浏览:88
穿越玄幻爽文完结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7-13 05:54:09 浏览:779
小说黑道言情毒枭 发布:2025-07-13 05:54:00 浏览:537
在线收听言情小说 发布:2025-07-13 05:52:33 浏览:820
悬疑言情灵异小说 发布:2025-07-13 05:36:21 浏览:25
哪些听书网好 发布:2025-07-13 05:36:16 浏览:407
小说言情推荐虐心 发布:2025-07-13 05:36:15 浏览:803
好看的末世男主重生文经典小说推荐 发布:2025-07-13 05:35:34 浏览:795
古代好看言情腹黑小说推荐 发布:2025-07-13 05:33:36 浏览:479
警官言情小说 发布:2025-07-13 05:32:01 浏览: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