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小说中的任务形象
『壹』 在我国现代小说中的经典人物形象
孙少平 坚毅不屈的性格 青葱岁月 里面的主角 青春激昂 不失幽默
『贰』 谈一谈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中的英雄任务形象
我前一阵子才看完巴金的《家》,我就跟你说说里面一些人物的形象吧~~只是个人看法跟想法而已~~
高觉新
觉新是一个新旧掺半的人物,他接受过五四新思潮的激荡,但处于“长房长孙”的特殊地位,深受封建伦理纲常,特别是“孝”的熏染。他接受了封建主义的正统思想,但也对封建家庭的腐败不满,性格上具有较突出的两重性:在旧家庭中是个暮气沉沉的大少爷,在觉慧、觉民等年轻人在一起时,又是一个渴望新生活的青年。由于他随着太重的酒文化的因袭重担,在封建意识的压迫和自我思想矛盾的痛苦中,无力自拔,他的一生陷入极大的矛盾痛苦中,大大加强了这个人物的悲剧力量。 奥斯特勒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他勇于献身,拼命工作;他酷爱学习,如饥似渴;他嫉恶如仇,爱憎分明;他不畏艰难,挑战病魔.他永不言败,顽强生活……这一切都可歌可泣. 他有自知之明,他的深刻自我反省、严于解剖自己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精神风貌和特征:为共产主义理想献身的精神;崇高的道德品质;钢铁般的意志和毅力;不畏艰难困苦一往无前的革命气概.
他身上表现了这样的人格特征:自我献身的精神,坚定不移的信念,顽强坚忍的意志。“保尔精神”——顽强、执著、刻苦、奉献、勇敢、奋进的人格操守应成为青少年永恒的人生精神坐标。
『叁』 谈谈你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一些典型人物形象的认识
现代文学馆里的沉思
“六·一”儿童节的前一天,我和出席全国儿童文学创作讨论会的代表们一起,参观了刚刚开馆不久的中国现代文学馆新馆。
进入展厅之前的过厅两侧,作家们停留的时间最长。原来这里有两幅长18米的巨型油画分挂两侧,左侧为《中国现代文学名著中的受难者》,右侧为《中国现代文学名著中的反抗者》,形成了一个让人留连沉思的文学人物形象的画廊。在这里,我看到了跪在地上画圆圈的阿Q,被打断腿的孔乙己,拉洋车的祥子,日出前自杀的陈白露……也看到了慷慨就义的夏瑜,处于从“五四”到“五卅”的时代怒涛激荡中的倪焕之,冲决封建大家庭的热情的觉慧,在人鬼之间流徙幻变的喜儿……这些凝聚了时代的苦难和烈火,灌注着作家的心血和感情的文学典型,是我早已熟稔的,瞥一眼我几乎就能看清他们衣服上的皱折,感知他们灵魂里颤抖的丝缕;但是,当他们以视觉可触的绘画形象集中地呈现在我面前时,还是给了我强大的、多少有些久违了的感情冲击!特别是和文学形象穿插在一起的左联五烈士的身影,使我不禁想起了中学时代就已经从课本上背诵下来的鲁迅的名文里的名句:
“我们的劳苦大众历来只被最剧烈的压迫和榨取,……智识的青年们意识到自己的前驱的使命,便首先发出战叫。这战叫和劳苦大众自己的反叛的叫声一样地使统治者恐怖……”
是的,我们的现代文学,从根本上说,“和革命的劳苦大众是在受一样的压迫,一样的残杀,作一样的战斗,有一样的运命,是革命的劳苦大众的文学。”
鲁迅的这些话和我眼前的浓缩在油画里的苦难者和反抗者形象的群像,共同揭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严肃的战斗的主题和深广的凝重的社会生活内容。当然,中国现代文学名著中塑造的人物,并不只是这两种形象,而是包含了各种各样的、林林总总的人物,表现了中国现代生活的无比丰富的多样性。所有这些成功的人物典型,都或隐或显、或远或近地反映着它们和中国革命、社会变革的联系,都有着独具的社会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这是没有疑义的。但是,只有苦难者和反抗者的形象,最集中、最鲜明地反映着我国现代文学与反帝反封建的人民革命的历史进程的紧密联系,反映着我国现代文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们和人民大众的血肉相连、命运相依的关系。
凝视着散处在园林不同角落的13尊现代大作家的雕像,我突然产生了一种想探究和揣摩他们的内心世界的冲动。这些绝大部分已经走入了历史的现代作家,不少是刚才我所看到的那些不朽的文学典型的创造者。他们为冲决黑暗的网罗,创造光明的世界呐喊了一生,奋斗到最后一息,现在是被铸塑在这青草地上,披览湖色天光,享受鸟语花香,接受后人尊崇的礼赞了。如果他们还在思考,面对今日的中国,面对21世纪的世界,他们会对我们这些文学事业的后来者说些什么呢?时代不同了,社会的变迁,世道人心的移易,已经使得文学的主题,作家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的文学,在价值取向上,能从文学前辈那里得到什么有益的启示吗?
我想起了没有来得及看到现代文学馆新馆落成的现代文学馆馆长李�的一段话,那是他80年代初在云南芒市对文学爱好者说的。他坦然回答人们对他五十年代初的名作《不能走那条路》的诘难,说:“对互助合作怎么评价是政治家的事,是历史学家的事,我是作家,只能以艺术的良知说话”。他讲了他对人吃人的旧社会的憎恶,讲了他看到土地改革后农村出现的两极分化的苗头的担忧,讲了他对贫苦农民的同情,讲了《不能走那条路》是他对当时生活独立思考的结果,主要人物和情节都有生活依据。他坚定地,充满感情地说:“左”的文艺思想流毒要肃清,“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丢,作家的艺术良知应该体现在反映龙腾虎跃的生活,倾诉人民大众的呼声。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无论社会如何变化发展,我始终认为中国人民决不能再走人剥削人、人吃人的路,不能走富一家穷千家的路!无论文学家还是艺术家,不能走精神贵族的路。脱离生活的路不能走,也走不通!”就这样,李�以“不能走那条路”为题,语重心长地结束了那一次讲话(参阅陈志鹏《李�在芒市》一文)。
生活和文学的发展变化,证明了李�在二十年前的这次讲话具有极大的预见性和敏感性。他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方向和前途,对我们文学的创作思想和良知,直率地表达了一个人民作家、党员作家的观点。这是一个在中国现代文学的革命的、进步的传统哺育下成长起来,又以自己坚实的创作实绩去发展、丰富这传统的杰出作家的诚挚的告白,坚定的宣言,也是他一息尚存、践履不已的人生观和艺术观。刚刚对现代文学名著中的受难者和反抗者群像作了动人心魄的巡礼之后,李�的这些话,沉沉地叩打着我的心扉,使我简直觉得,这是提摄了中国现代文学整体的精魂发出的贯穿世纪末并射向新世纪的一支响箭。迎受这箭簇是会有点痛的,但也会有拔出于昏聩和衰靡的警醒!
我在文学园林里徜徉着,和沉默的文学大师的雕像进行着心灵的交流,一种庄严而神圣的使命感充盈心田,一种永恒的、神秘的召唤激动着我。我想起刚刚参观过的那一个个作家的缩小了的工作室,在那里我是怎样地为作家精细而艰苦的劳动所打动,我所知道的那些关于作家的劳动的智慧、技巧的故事,那些关于艺术美的孕育和缔造的故事,因得到了真实的工作场所和劳动器物的印证而倍感亲切……在这个意义上,现代文学馆简直就是一座微缩得极为精致的文学“梦工厂”。但是现在,当我伫立在带着馆标的巨石前对它作整体的估量和思考时,那些有关作家的特殊的劳动的具体的细节,那些关于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结构、语言等等的讲究和研讨,似乎像晶莹的星光消失在辉煌的日出中一样,在现代文学馆给予我的整体的思想强光的照耀下暂时地隐退了。是的,不止一个杰出的作家说过,作家的工作不是手艺,也不是职业,而是一种使命,一种召唤,它要求选择了这一工作的人严肃地对待它,纯洁地侍奉它。因此,文学的技法是不能轻忽的,但更加不能轻忽的是作家对文学事业的根本的看法和态度,是作家公忠恤民之心,为人为文之道。对于一个作家成就的大小,工作的成败,这更是第一位的决定性的东西。
现代文学馆南大门外,那块来自山东海边的重达50吨的花岗岩两面,镌刻着现代文学馆的建馆倡议人巴金的名言。背面的这一句现在正展开在我面前:“我们的新文学是表现我国人民心灵的丰富矿藏,是塑造青年灵魂的工厂,是培养革命战士的学校。我们的新文学是散播火种的文学,我从它得到温暖,也把火传给别人”。
这些话,比负载它的花岗岩巨石还要重,比照亮它的六月的艳阳还要热。它像是给结束这一次参观即将离去的作家们的一个临别赠言,也像是文学园林中那13座沉默的作家雕像推举唯一的健在者替他们全体向所有的文学后辈发出的一个嘱咐。
带着这赠言和嘱咐,我们珍重地上路了。
『肆』 什么是名著中的任务形象
你说的是人物形象吧。呵呵
人物形象分析四步
一、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
因为篇幅短小,小小说的人物并不复杂,《赌》中只有“暴君”、“哲人”和“上帝”三个人物,而主要人物明显是“暴君”和“哲人”。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是一个较浅易的思维过程,但考虑问题的时候需要注意几个细节:
1.凡是文中涉及的人物描写方法都要考虑到,重点是分析主要的描写方法。如《赌》文中对二人的神态、动作描写,对“暴君”的语言描写等。如果我们在分析时仅仅关注“暴君”的语言描写,我们也许只能从文中读出他浮躁(或急躁)的性格特点,但再通过分析他“指着哲人的鼻子”等神态与动作,我们就能进一步了解他张狂(或盛气凌人)、自负等性格。
2.要关注人物描写时能展示人物性格的关键词。《赌》文第③段中的“他(暴君)很自信,多年的厮杀……”中的“自信”及第⑤段中的“他(暴君)傲慢地站起身”中的“傲慢”等,这些词语不仅是对人物神态的描写,也直接展示了人物的性格。
3.关注具有双关意义或较含蓄(具有深层含义)的描写词语。比如,文中多次写到“哲人”的“笑”与“沉默”,无非是为了展示哲人“沉着(沉稳)”、“心态平和”等性格特点。
二、通过情节、环境补充人物性格
小说的三要素包括人物、情节和环境,但这三者之间实际上不是并列的,从某个角度而言,情节与环境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它们对人物性格的补充作用有时候会体现得相当重要。
自然环境描写除了推动情节发展这一作用之外,其他作用都是围绕人物展开的,它们包括:烘托人物心理活动,烘托气氛,烘托人物性格。比如,文章第⑥段末句写到“沙漠越来越静了”,乍看似乎与人物性格无关,但就是在这样“越来越静”的沙漠之中,“哲人”坚韧与平和的心态才最巧妙地得以展现。再比如末段中写道:“早晨的阳光很好,露水也很滋润。哲人睁开眼,看见不远处有个村庄。”这是不是在告诉我们,只有以坚毅的性格去战斗,才能看到生命的绿洲呢?
故事情节在塑造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需要我们从整体上去把握,简而言之,就是我们要看清通过事件的发生与发展过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赌”完全程之后我们发现,“暴君”因浮躁而自食恶果,而“哲人”则因坚毅谦卑而最终迎来了自己生命的春天,整个情节都是围绕“暴君”的浮躁与“哲人”的平和心态而展开的。
于是,我们可以将“暴君”的性格特点归纳为:张狂(盛气凌人)、傲慢、自大(自负)、浮躁(急躁、意气用事);将“哲人”的性格特点归纳为:沉稳(沉着)、谦卑、耐劳(坚韧或坚毅)、心态平和。
三、通过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应该是人物性格与其身份地位的综合。人物性格的分析为人物形象的分析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就如同要造一幢楼房,结构上的大多数建材都已具备,就只等着将这些材料组合在一起了。从表达上而言,人物形象用如下的方式概括:是一个(人物性格)的(人物身份地位、性质、评价等)形象。在《赌》文中,“暴君”形象可概括为:“暴君”是一个盛气凌人、傲慢自负且经常意气用事的反面形象;“哲人”是一个遇事沉稳、待人谦卑、心态平和且能吃苦耐劳的正面形象。概括时,如果能够确定人物身份的,则以“工人”、“农民”、“小市民”、“手工业者”……概括;如能确定其评价的,可以“文学家”、“画家”、“政治家”……概括;如能确定其(阶级)性质的,可以“资本家”、“封建地主”、“走狗”……概括。
四、通过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
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目的在于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这里的“社会矛盾”与“现实生活”就是小说反映的主题思想。因此,每一个形象的塑造都是有其目的的,分析时如果能抓住人物形象,把作者塑造这个形象的目的揭示出来,就能顺利达到分析主题思想的目的。
《赌》文塑造“暴君”和“哲人”这样两个人物形象的目的是什么?从“暴君”的角度来说,无非是告诉人们目空一切的狂妄之徒终将自食恶果,警示人们做任何事情都不可心浮气躁;从“哲人”的角度而言,无非是想告诉人们唯有以谦卑与坚毅的心态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到达心仪的彼岸;如果再联系题目“赌”,从二者对比的角度来分析,又不难看出文章实际上是告诉我们人生就像一场赌博,狂妄自大者必然输掉自己的人生甚至生命,心态平和者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步分析法概述
通过描写分析人物性格——通过情节、环境补充人物性格——通过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通过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
『伍』 小说的三要素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主要有
小说的三要素:
环境、情节、人物是小说的三个基本要素,是小说中不能缺少的。
三者中,人物是小说的核心,小说的主要任务是塑造人物,写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来,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是小说的依托。
环境有两种,一令是自然环境,一个是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指故事情节发展所处的自然现象状况,比如春夏秋冬,风雨云雪,以及山川,平原、草地、小河、公园学校等。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小说中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比如,在学校里与老师,同学的关系,在工厂里与领导和师傅的关系,在家庭里与父母、兄妹,爱人、儿女等的关系.
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小说从肖像、行为、语言、心理、和细节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肖像描写是指用精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人物外形各个方面的特点。如容貌、服饰、姿态、神情、风度等。成功的肖像描写不仅能够使人物凸现在读者眼前,而且可以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遭遇,从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肖像描写关键在于以形传神,做到形神兼备。
肖像描写要善于抓住人物的突出特征。要极省俭地刻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义。
常见的肖像描写方法。
概括起来,中外小说家在肖像描写上所用的技法一般不外乎三种形式。即整体的描绘,局部性的描绘和烘云托月式的描绘。
所谓整体式的描绘,是作家对所写人物的全面介绍。即并不局限于人物的一眼一眉的描摹,而是写出人物的全貌,包括人物的衣着、手脚、神态等等。例如:鲁迅在《故乡》中对“豆腐西施”杨二嫂的描绘,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没系裙带,两脚张开,像圆规。
所谓局部性的描绘,是作者对所写人物的肖像最有特征性部位的着意描摹。有点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例如:老舍在《骆驼祥子》中对老姑娘虎妞的形象描绘。
所谓烘云托月式的肖像描写,是作家不直接描绘人物,而是通过别人的口述或是言论、行动来曲折地加以表现,这样写不仅省力甚至有时比正面描写的效果更好。
『陆』 现代文学中经典的孤独人物形象
《老人与海》的 圣地亚哥
《兄弟》的 李光头
《海边的卡夫卡》的 卡夫卡
《白鲸》的 亚哈
《审判》的 K先生
析卡森·麦卡勒斯 笔下的全部
『柒』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请分类说来谢谢!
你这个范围太大太模糊,我只好说一些比较虚的。
比较受到认可的是 福斯特 的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
所谓扁形人物,就是按照一个简单的意念或特征而被创造出来的类型人物或漫画人物,其性格特征可以用一句话加以概括。如《吝啬鬼》中的阿巴公,《红楼梦》中的刘姥姥,《西游记》中的沙和尚。都比较平面化,没什么性格变化。
所谓圆形人物,就是性格比较复杂,因而不能用一句话加以概括的人物。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的性格变化。人物性格比较丰富(这个例子很多了,基本现代以来的好的小说中的人物都是圆形的。)
还有疑惑请追问,满意麻烦采纳,谢谢~
『捌』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
1.小说概念及三要素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
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必须具备的三要素。其中,人物形象又是主要要素。
2.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的不同人物原型提炼加工而成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而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所以小说中的“我”不能看成是作者,只表示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来叙述的。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方式有如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3.小说的情节结构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为了介绍人物和背景在开头加上“序幕”,为了深化升华主题在结尾加上“尾声”。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跟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主要指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它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指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描写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对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心情,渲染气氛等都有不少的作用。
5.小说的分类
(1)按篇幅分:长篇小说(深刻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中篇小说(展示人生长河中的一个片断)、短篇小说(截取一个生活片断,以小见大)和小小说(也叫微型小说,聚集生活的一个小“镜头”,见微知著)。
(2)按题材分: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幻小说、推理小说、神魔小说、言情小说、侦探小说、武侠小说等。
(3)按体制分: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
(4)按表现手法分: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革命现实主义小说。
(5)按语言形式分:文言小说、白话小说。
■题型及解题技巧
唐山市友谊中学 王淑东
1.故事情节的把握。
分析故事情节是深入理解小说的基础。所谓情节,是指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情,它既是生活片断的有机剪辑,又是小说中矛盾冲突发生、展开、发展的过程。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尖锐紧张的矛盾冲突最能凸现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人物性格的变化发展往往又是在情节的推进中逐步完成的,所以把握情节能为人物形象的分析提供依据。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其中最为典型的题目是概括故事情节,实现整体感知。
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以下三种题型: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面对这种试题,我们该如何下手呢?
我们知道,对事件的完整叙述,我们必须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万万不能粗枝大叶,丢失了本该有的要素,此为其一;其二,由于事件的复杂性,我们在概括故事情节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还得注意事件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2.人物形象的揣摩
分析人物形象是读懂小说的关键。小说主要通过鲜明而独特的人物形象来打动读者、感染读者。作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法,进行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细节等描写,这一切都是为了刻画、塑造鲜明而独特的人物形象。我们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须准确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挖掘出作者在人物形象上积淀的爱憎之情,这是准确理解作品主旨的首要一步。
我们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三种题型:
①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
一般可以从四个方面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他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第三,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第四,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
3.环境描写的作用
分析环境描写是全面理解小说的重要环节。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动的指定场所和范围。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表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条件,用于烘托人物活动的时代意义,有时是为了渲染气氛,从侧面表现人物的性格,它是整个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对于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也要分析环境,要连带写景的部分一起分析。
中考试题中常见的题型有三种: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③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像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面对这种题型,我们可从五方面进行思考: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④渲染气氛;⑤推动情节的发展。
4.作品主题的挖掘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
在中考阅读测试中常见的题型有: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的理解和看法。
那么,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
①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②分析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③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5.精妙技巧的捕捉
小说离不开精妙的写作技巧,在中考试卷中,捕捉精妙技巧的题型有: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
解答这类题目,平时要注意掌握小说的各种表现手法,如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等及其特点;而在语言方面,也要善于概括其特点: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等。
『玖』 《名利场》中主人公的任务形象
贝姬·夏普是一个机灵乖巧的漂亮姑娘。她尝过贫穷的滋味,一心要掌握自己的命运,摆脱困境。她不择手段,凭谄媚奉承、走小道儿钻后门,飞上高枝。作为陪衬的人物是她同窗女友、一个富商的女儿,艾米利亚·塞德利。她懦弱温柔,驯顺地随命运播弄。从贫贱进入富裕的道路很不平稳!富家女的运途亦多坎坷,两人此起彼落的遭遇,构成一个引人关怀又动人情感的故事。穿插的人物形形色色,都神情毕肖。萨克雷富讥智,善讽刺,《名利场》是逗趣而又启人深思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