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的都市人生小说全集
1. 张爱玲都有什么小说
1、张爱玲作品:半生缘(十八春)
《十八春》写了三十年代上海的一个悲惨的爱情故事。女主人公顾曼桢家境贫寒,自幼丧父,老小七人全靠姐姐曼璐做舞女养活。曼桢毕业后在一家公司工作,与来自南京的许世钧相爱,世钧深深同情曼桢的处境,决定与之结婚。曼璐终于也嫁人了,姐夫祝鸿才是个暴发户,当得知曼璐不能生育,便日生厌弃之心,曼璐为了栓住祝生出一条残计……十八年在天才作家张爱玲的笔下一晃就过去了,曼桢和世钧又在上海相遇,而岁月变迁绿树早已成荫......
2、张爱玲作品:怨女
张爱玲这部作品被誉为“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麻油西施”银娣嫁了个软骨病的富家子,忍受着妯娌的冷嘲热讽,哥嫂的阿谀奉承,等到丈夫死了儿子大了,她终于拿起“主宰”这把剑,却日复一日地麻木和肆意着。女主人公的变态心理,被张爱玲描绘得入木三分,苍凉无比。
3、张爱玲:倾城之恋(1943年作品)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成名作与代表作。白流苏和范柳原这一对现实庸俗的男女,在战争的兵荒马乱之中被命运掷骰子般地掷到了一起,于“一刹那”体会到了“一对平凡的夫妻”之间的“一点真心”……本书还收录了张爱玲1943年创作的中短篇小说。
4、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1944作品)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因为《红玫瑰与白玫瑰》这句话成了脍炙人口的名言……本书收录了张爱玲1944年的中短篇小说作品。
5、张爱玲:留情(1945年以后作品摘选)
本书收录了张爱玲1945年以后创作的中短篇小说。
6、张爱玲作品:红楼梦魇(文学评论)
张爱玲形容自己考据《红楼梦》“是一种疯狂的情形,故得句“十年一觉迷考据,赢得红楼梦魇名”。
7、张爱玲:情场如战场(剧作)
本书收录了张爱玲剧作《情场如战场》、《小儿女》、《魂归离恨天》等三种及小说增补。
文学史上的异数:旷世才女张爱玲
说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当不为过。文字在她的笔下,才真正的有了生命,直钻进你的心里去。喜欢张爱玲的人对她的书真是喜欢,阅读的本身就能给读书的人莫大的快感。阅读的快乐只有在她那里才可以得到,至少对我是这样。读别的书你或许能知道道理,了解知识,得到震撼,但是只有读张爱玲的文章你才是快乐的。即便是有点悲剧意味的《十八春》依然如此!
张爱玲是世俗的,但是世俗的如此精致却除此之外别无第二人可以相比。读她的作品你会发现她对人生的乐趣的观照真是绝妙!张爱玲的才情在于她发现了,写下来告诉你,让你自己感觉到!她告诉你,但是她不炫耀! 张爱玲最有名的一本集子取名叫《传奇》其实用传奇来形容张爱玲的一生是最恰当不过了。张爱玲有显赫的家世,但是到她这一代已经是最后的绝响了,张爱玲的童年是不快乐的父母离婚,父亲一度又扬言要杀死她,而她逃出父亲的家去母亲那里,母亲不久就又去了英国,她本来考上了伦敦大学,却因为赶上了太平洋战争,只得去读香港大学,要毕业了,香港又沦陷,只得回到上海来。她与胡兰成的婚姻也是一个大的不幸,最后只得远走它乡!
张爱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是名门之后,贵府小姐,却骄傲的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悲天怜人,时时洞见芸芸众生“可笑”背后的“可怜”,但实际生活中却显得冷漠寡情;她通达人情世故,但她自己无论待人穿衣均是我行我素,独标孤高。她在文章里同读者拉家常,但却始终保持着距离,不让外人窥测她的内心;她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大红大紫,一时无二,然而几十年后,她在美国又深居浅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以至有人说:“只有张爱玲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
现代女作家有以机智聪慧见长者,有以抒发情感著称者,但是能将才与情打成一片,在作品中既深深进入有保持超脱的,张爱玲之外再无第二人。张爱玲既写纯文艺作品,也写言情小说,《金锁记》《秧歌》等令行家击节称赏,《十八春》则能让读者大众如醉如痴,这样身跨两界,亦雅亦俗的作家,一时无二;她受的是西洋学堂的教育,但她却钟情于中国小说艺术,在创作中自觉师承《红楼梦》、《金瓶梅》的传统,新文学作家中,走这条路子的人少而又少。
关于张爱玲的三轮热潮: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港台文化初入内地,张爱玲是和沈从文一起被发现的“出土文物”。
1995年,张爱玲在美国去世,文坛开始回顾和讨论她的作品和人生,张的书热卖。
21世纪初,张爱玲以小资鼻祖的身份再次成为热门词汇。
2. 张爱玲《都市的人生》的txt全集下载地址
张爱玲《都市的人生》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到底是上海人(代序)
一年前回上海来,对于久违了的上海人的第一个印象是白与胖。在香港,广东人十有八九是黝黑瘦小的,印度人还要黑,马来人还要瘦。看惯了他们,上海人显得个个肥白如瓠,像代乳粉的广告。
第二个印象是上海人之“通”。香港的大众文学可以用脍炙人口的公共汽车站牌“如要停车,乃可在此”为代表。上海就不然了。初到上海,我时常由心里惊叹出来:“到底是上海人!”我去买肥皂,听见一个小学徒向他的同伴解释:“喏,就是‘张勋’的‘勋’,‘功勋’的‘勋’,不是“薰风’的‘薰’。”《新闻报》上登过一家百货公司的开幕广告,用骈散并行的阳湖派体裁写出切实动人的文字,关于选择礼品不当的危险,结论是:“友情所系,讵不大哉!”似乎是讽刺,然而完全是真话,并没有夸大性。
上海人之“通”并不限于文理清顺,世故练达。到处我们可以找到真正的性灵文字。去年的小报上有一首打……
需要别的再问
3. 张爱玲的人生与作品
张爱玲简介
(1)简历。生于1920年9月30日,(比鲁迅小39岁,比老舍小21岁,比曹禺小10岁),卒于1995年(终年75岁),祖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原名张英。祖父张佩纶是清末的著名大臣,祖母是李鸿章之女。父亲属于遗少型的少爷,母亲是新式女性。3岁时随父母生活在天津,并开始爬在母亲床上跟着母亲背诵唐诗。父亲娶姨太太后,母亲与姑姑一起出洋。后因姨太太打父亲,被族人赶走。
(2)少年时代。1926年(6岁)入私塾,在读诗背经的同时,开始写小说,第一部小说写一个家庭悲剧,第二部小说是关于一个女郎失恋自杀的故事,还写过一篇类似乌托邦的小说,名为《快乐村》。1927年(7岁)随家回到上海,不久,母亲回国。跟着母亲学画画、钢琴和英文。她自己曾大言不惭地说:“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九岁时,我踌躇着不知道应当选择音乐或美术作我终身的事业。看了一张描写穷困的画家的影片后,我哭了一场,决定做一个钢琴家,在富丽堂皇的音乐厅里演奏。”(后来,张爱玲笔下的女人都是怕穷的,为了不过穷日子,在当时女性无路可走的情况下,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婚姻作为自己的奋斗方式和目标。)1929年(9岁)入小学,报名时母亲一时踌躇,觉得“张英”不够响亮,“胡乱译两个字”,取名“张爱玲”。后来,她在《必也正名乎》一文中说:“我自己有一个恶俗不堪的名字,明知其俗而不打算换一个……”其原因就在于对母亲送她上学的珍贵回忆。跟着母亲读老舍发表在《小说月报》上的《二马》,并从此喜欢上老舍的小说。后父母协议离婚,父亲再娶,母亲再次出洋。父亲和后母都吸鸦片,家里总是云雾弥漫。1931年(11岁)秋,入上海圣玛利亚女子中学,住校,很少回家。时有习作(包括中文和英文)刊载于学校的校刊《凤藻》上,并不时有读书评论等文章见于校外的《国光》等报刊杂志。1934年(14岁)曾以现代社会为背景写过小说《摩登红楼梦》。1937年(17岁)夏天毕业,母亲再次回国。向父亲提出留要求,遭拒绝,后母借此冲张爱玲冲突,父亲发威将张爱玲禁闭在家中,病在床上几乎丧命,姑姑来劝也被打伤。后逃到母亲家中,不久弟弟也跟着逃出,被母亲劝回。1938年(18岁)考取英国伦敦大学,因战事未能前往。
(3)初露头角。1939年(19岁)秋,改入香港大学文学系,不久,在《西风》月刊上发表她的处女作《天才梦》(散文)。1942年(22岁),因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大学停办,未能毕业,与终生好友炎樱同船返回上海。后报考上海圣约翰大学,却因“国文不及格”而未被录取。于是,开始为《泰吾士报》和《20世纪》等英文杂志撰稿。
(4)一鸣惊人。1943年(23岁,与曹禺10年前“一鸣惊人”时同岁),开始在《紫罗兰》、《万象》、《杂志》、《天地》、《古今》等各种类型的刊物上大量发表小说和散文。1943-1944年,是张爱玲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年份。1943年,她在周瘦娟主编的《紫罗兰》上发表了《沉香屑:第一炉香》后,一发而不可收,在这两年的时间里,她创作和发表了她一生中最重要的小说和散文,包括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1943年4月)、《沉香屑:第二炉香》(1943年5月)、《茉莉香片》(1943年6月)、《心经》(1943年7月)、《封锁》(1943年8月)、《倾城之恋》(1943年9月)《金锁记》(1943年10月)、《琉璃瓦》(1943年10月)、《年青的时候》(1944年1月)、《花凋》(1944年2月)、《鸿鸾禧》(1944年5月)、《红玫瑰与白玫瑰》(1944年6月)、《桂花蒸 阿小悲秋》(1944年9月)、《等》(1944年11月),以及散文《到底是上海人》、《洋人看京戏及其他》、《更衣记》、《公寓生活记趣》、《烬余录》、《谈女人》、《论写作》、《有女同车》、《自己的文章》、《私语》、《谈画》、《谈音乐》等。1944年5月,著名翻译家傅雷以“迅雨”的笔名发表了当时最重要的评论文章《论张爱玲的小说》,同年8月,张爱玲出版了她一生中最重要的小说集《传奇》,同年11月,她又出版了她一生中最重要性散文集《流言》。这一年,张爱玲与才子胡兰成举行了婚礼,完成了她的第一次婚姻,由好友炎樱证婚。不幸的是,这次婚姻只维持了两年。
(5)转瞬即逝。1945年2月,张爱玲与苏青这两位当时上海最负盛名的女作家接受记者采访,就“女人、家庭、婚姻”等问题展开的对谈,仿佛成了她的最后辉煌。抗战胜利,她已经很少有作品问世。1947年,开始“触电”,创作了电影剧本《太太万岁》和《不了情》,但已无“沦陷时期”的风头。上海解放后,她仍然还在创作,1951年,以“梁京”的笔名发表了长篇小说《十八春》,被看作是她创作生涯的“回光反照”。
(6)离开大陆。1952年7月,赴香港,供职于香港的美国新闻处。在此期间,先后创作了两部“反共小说”《秧歌》和《赤地之恋》,分别于1954年7月和10月出版。1955年秋赴美国定居,兴趣主要从创作转向了研究。先住纽约,曾与炎樱一起拜访过胡适。第二年,移居新罕布什尔州,结识剧作家赖雅(Ferdinand Reyher),并于同年8月于纽约结婚。1957年,在台湾的《文学杂志》上发表了她到美国后创作的小说《五四遗事》。1961年,应香港电懋影业公司的邀请,去台湾收集资料后赴香港创作电影剧本《红楼梦》、《南北和》及其续集《南北一家亲》、《小儿女》、《一曲难忘》,回美国后还创作了《南北喜相逢》。1966年,将中篇旧作《金锁记》改写为长篇小说《怨女》在香港《星岛晚报》上连载。1967年,赖雅去世后,应雷德克里芙女校的邀请,作驻校作家。1969年,将旧作《十八春》略作改动后,易名为《半生缘》在台湾出版。同年,又应柏克莱加州大学之邀,在中国研究中心任研究员。
(7)最后余辉。1972年,在香港出版中文译作《老人与海》。1973年移居洛杉矶。1977年出版多年“《红楼梦》研究”的成果《红楼梦魇》。1979年,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译成中文在香港出版并传入大陆,出现第二次“张爱玲热”。1981年出版《〈海上花列传〉评注》,1983年又将人物对话为“苏白”的《海上花列传》译为国语出版,后又译为英文。1994年,出版自传《对照记》。从1991年起,台北皇冠出版有限公司开始以“典藏版”形式,陆续出版《张爱玲全集》(16卷),包括她最后的《对照记》,是迄今为止最为完整的一套张爱玲作品集。张爱玲在晚年长期闭门谢客,过着寂寞的隐居生活,1995年9月8日,被人发现孤独地死于洛杉矶家中。
4. 张爱玲的《都市的人生》可以在张爱玲那部作品集中找得到需详细信息,书籍和页码。
http://wenku..com/view/a283caaedd3383c4bb4cd2e4.html
你可以直接去电子书下载
或者在线看http://www.ynlib.cn/whpd/ShowClass.asp?ClassID=221
都市的人生是一个文集选,基本上你随便买一本张爱玲的散文集或者作品集就有了
5. 张爱玲一共写过几本书
中短篇小说 《霸王别姬》《 鸿鸾禧 》《色.戒 》《创世纪》《 花凋》
《倾城之恋》《 多少恨》《金锁记》《 殷宝滟送花楼会》 等
《沉香屑-第一炉香》《 留情 》《相见欢 》《红玫瑰与白玫瑰 》《琉璃瓦 》
〈沉香屑-第二炉香〉〈 封锁〉〈 茉莉香片 〉〈心经 〉〈桂花蒸 》
《年青的时候 》《五四遗事/英文版》《 散 戏》《 不幸的她》(处女作)
长篇小说 《连环套 》《怨女 》《十八春》《 小艾》 《秧歌》
《赤地之恋》
散文随笔 《都市的人生(散文集)》 《太太万岁》题记 《红楼梦魇》自序 《张看》自序 《惘然记》序
(国语本)《海上花》译后记 《海上花》的几个问题 《被窝》《 秋雨》《 读书报告四则》
《 牧羊者素描》《 心愿》《 华丽缘》《 表姨细姨及其他 “嗄?”?》
《 爱 》《忆胡适之》《 海上花列传序 》
其它《 海上旧梦-人物画集》《 张爱玲语录 》《 红楼梦魇(全本合集)NEW 》
http://www.white-collar.net/01-author/z/03-zhang-al/zhang_ailing.htm
张爱玲作品典藏全集目录
新浪读书
卷一:长篇小说
半生缘
卷二:长篇小说
怨女
卷三:散文(39-47年作品)(1)
童言无忌
自己的文章
烬余录
到底是上海人
道路以目
更衣记
爱
谈女人
走!走到楼上去
洋人看京戏及其他
说胡萝卜
炎樱语录
写什么
造人
打人
诗与胡说
有女同车
私语
忘不了的画
谈跳舞
谈音乐
卷四:散文(39-47年作品)(2)
公寓生活记趣
夜营的喇叭
必也正名乎
借银灯
银宫就学记
存稿
雨伞下
谈画
自序
姑姑语录
论写作
天才梦
代序
中国人的宗教
《卷首玉照》及其他
双声
气短情长及其他
我看苏青
华丽缘
中国的日夜
附记
卷五:散文(52年以后作品)(1)对照记
对照记——看老照相簿
罗兰观感
被窝
关于《倾城之恋》的老实话
《嘎?》?
草炉饼
笑纹
卷六:散文(52年以后作品)(2)
自序
关于《笑声泪痕》
羊毛出在羊身上——谈色,戒
表姨细姨及其他
谈吃与画饼充饥
惘然记
忆胡适之
谈看书
谈看书后记
自序
再版自序
卷七:中短篇小说(43年作品)
金锁记
倾城之恋
茉莉香片
第一炉香
第二炉香
封锁
散戏
卷八:中短篇小说(44年作品)
琉璃瓦
心经
桂花蒸 阿小悲秋
年轻的时候
花凋
红玫瑰与白玫瑰
连环套
卷九:中短篇小说(45年以后作品)
等
殷宝滟送花楼会
小艾
创世纪
留情
鸿莺喜
多少恨
浮花浪蕊
相见欢
卷十:文学评论 《红楼梦魇》
卷十一:译注《海上花开》
卷十二:译注《海上花落》
卷十三:译作《爱默森选集》
卷十四:剧作暨小说增补/张爱玲年表《情场如战场》
五四遗事——罗文韬三美团圆
色,戒
个人最喜欢金锁记和倾城之恋
因为书里的语言可以一句一句的读,
美丽而且穿透人生
参考资料:http://..com/question/2457490.html?si=5
6. 张爱玲所有作品有哪些
小说
《不幸的她《牛》
《霸王别姬»
《沉香屑第一炉香》
《沉香屑第二炉香》《紫罗兰》
《茉莉香片》,
《心经》《倾城之恋》
《琉璃瓦》
《金锁记》
《封锁》
《连环套》
《年青的时候》
《花凋》
《红玫瑰与白玫瑰》
《殷宝滟送花楼会》
《等》
《桂花蒸阿小悲秋》
《留情》
《创世纪》
《鸿鸾禧》
《多少恨》
《小艾》
《秧歌》
《赤地之恋》
《五四遗事》
《怨女》
《半生缘》
《相见欢》
《色·戒》
《浮花浪蕊》
《小团圆》
《同学少年都不贱》
散文
《迟暮》
《秋雨》
书评四篇
《论卡通画之前途》
《牧羊者素描》
《心愿》
《天才梦》
《到底是上海人
》
《洋人看京戏及其它》
《公寓生活及其他
》
《道路以目》
《必也正名乎》
《烬余录》
《谈女人》
《小品三则》(包括《走!走到楼上去》、《有女同车》、《爱》
《论写作》
《童言无忌》
《造人》
《打人》
《说胡萝卜》
《私语》
《中国人的宗教》
《诗与胡说》
《写什么》
《〈传奇〉再版序》,
《炎樱语录》
《散戏》
《忘不了的画》
《谈跳舞》
《谈音乐》
《自己的文章》
《夜营的喇叭》《借银灯》《银宫就学记》《存稿》《雨伞下》《谈画》
《气短情长及其它》
《〈卷首玉照〉及其它》
《双声》
《吉利》
《我看苏青》
《姑姑语录》
《中国的日夜》
《华丽缘》
《有几句话同读者说》
《〈太太万岁〉题记》
《张爱玲短篇小说集·自序》
《〈爱默森文选〉译者序》
《忆胡适之》
《谈看书》
《谈看书后记》
《〈红楼梦魇〉自序》
《〈张看〉自序》
《〈惘然记〉序》
国语本《海上花》译后记
《〈海上花〉的几个问题》
《表姨细姨及其他》
《谈吃与画饼充饥》
《“嗄?”?》
《草炉饼》
电影剧本
《未了情》
《太太万岁》
《情场如戏场》
《一曲难忘》
《伊凡生命中的一天》
学术论著
《红楼梦魇》
译文
《海上花列传》
7. 张爱玲的小说有哪些
◎中短篇小说
倾城之恋 金锁记 红玫瑰与白玫瑰
沉香屑·第一炉香 沉香屑·第二炉香 创世纪
多少恨
霸王别姬 鸿鸾禧 色·戒
牛 花凋 浮花浪蕊
谈女人 等 五四遗事
留情 相见欢 琉璃瓦
封锁 茉莉香片 心经
桂花蒸 年青的时候 殷宝滟送花楼会
不幸的她
◎长篇小说
半生缘 赤地之恋 秧歌
小艾 怨女 十八春
连环套
◎散文
张爱玲语录 张爱玲语录
张爱玲经典散文集 都市的人生 红楼梦魇(文学评论)
◎附录
爱恨倾城小团圆
比较有名的有《倾城之恋》、《半生缘》、《小团圆》、《金锁记》,其他的感觉不是很好看,以上这几部不错
8. 张爱玲的小说有哪些
倾城之恋,半生缘,小团圆,金锁记,我看过的。
9. 张爱玲的所有作品
中短篇小说 《霸王别姬》《 鸿鸾禧 》《色.戒 》《创世纪》《 花凋》
《倾城之恋》《 多少恨》《金锁记》《 殷宝滟送花楼会》 等
《沉香屑-第一炉香》《 留情 》《相见欢 》《红玫瑰与白玫瑰 》《琉璃瓦 》
〈沉香屑-第二炉香〉〈 封锁〉〈 茉莉香片 〉〈心经 〉〈桂花蒸 》
《年青的时候 》《五四遗事/英文版》《 散 戏》《 不幸的她》(处女作)
长篇小说 《连环套 》《怨女 》《十八春》《 小艾》 《秧歌》
《赤地之恋》
散文随笔 《都市的人生(散文集)》 《太太万岁》题记 《红楼梦魇》自序 《张看》自序 《惘然记》序
(国语本)《海上花》译后记 《海上花》的几个问题 《被窝》《 秋雨》《 读书报告四则》
《 牧羊者素描》《 心愿》《 华丽缘》《 表姨细姨及其他 “嗄?”?》
《 爱 》《忆胡适之》《 海上花列传序 》
其它《 海上旧梦-人物画集》《 张爱玲语录 》《 红楼梦魇(全本合集)NEW 》
http://www.white-collar.net/01-author/z/03-zhang-al/zhang_ailing.htm
张爱玲作品典藏全集目录
新浪读书
卷一:长篇小说
半生缘
卷二:长篇小说
怨女
卷三:散文(39-47年作品)(1)
童言无忌
自己的文章
烬余录
到底是上海人
道路以目
更衣记
爱
谈女人
走!走到楼上去
洋人看京戏及其他
说胡萝卜
炎樱语录
写什么
造人
打人
诗与胡说
有女同车
私语
忘不了的画
谈跳舞
谈音乐
卷四:散文(39-47年作品)(2)
公寓生活记趣
夜营的喇叭
必也正名乎
借银灯
银宫就学记
存稿
雨伞下
谈画
自序
姑姑语录
论写作
天才梦
代序
中国人的宗教
《卷首玉照》及其他
双声
气短情长及其他
我看苏青
华丽缘
中国的日夜
附记
卷五:散文(52年以后作品)(1)对照记
对照记——看老照相簿
罗兰观感
被窝
关于《倾城之恋》的老实话
《嘎?》?
草炉饼
笑纹
卷六:散文(52年以后作品)(2)
自序
关于《笑声泪痕》
羊毛出在羊身上——谈色,戒
表姨细姨及其他
谈吃与画饼充饥
惘然记
忆胡适之
谈看书
谈看书后记
自序
再版自序
卷七:中短篇小说(43年作品)
金锁记
倾城之恋
茉莉香片
第一炉香
第二炉香
封锁
散戏
卷八:中短篇小说(44年作品)
琉璃瓦
心经
桂花蒸 阿小悲秋
年轻的时候
花凋
红玫瑰与白玫瑰
连环套
卷九:中短篇小说(45年以后作品)
等
殷宝滟送花楼会
小艾
创世纪
留情
鸿莺喜
多少恨
浮花浪蕊
相见欢
卷十:文学评论 《红楼梦魇》
卷十一:译注《海上花开》
卷十二:译注《海上花落》
卷十三:译作《爱默森选集》
卷十四:剧作暨小说增补/张爱玲年表《情场如战场》
五四遗事——罗文韬三美团圆
色,戒
个人最喜欢金锁记和倾城之恋
因为书里的语言可以一句一句的读,
美丽而且穿透人生
10. 张爱玲所有的书
◎中短篇小说
倾城之恋 金锁记 红玫瑰与白玫瑰
沉香屑·第一炉香 沉香屑·第二炉香 创世纪
多少恨
霸王别姬 鸿鸾禧 色·戒
牛 花凋 浮花浪蕊
谈女人 等 五四遗事
留情 相见欢 琉璃瓦
封锁 茉莉香片 心经
桂花蒸 年青的时候 殷宝滟送花楼会
不幸的她
◎长篇小说
半生缘 赤地之恋 秧歌
小艾 怨女 十八春
连环套
◎散文
张爱玲语录 张爱玲语录
张爱玲经典散文集 都市的人生 红楼梦魇(文学评论)
◎附录
爱恨倾城小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