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现代小说戈丹的男主人公
A. 普列姆昌德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戈丹》讲述了怎样的故事
《戈丹》讲述了主人公何利是一个自耕农,和妻子、儿女终年辛勤只能勉强温饱。他的理想就是能拥有一头奶牛。但好容易赊款买到一头后,引起弟弟的妒忌并将牛毒死。村里的宗教祭祀、高利贷者和警察等乘机对他多方敲诈勒索。后来,何利又收留了不同种姓的未婚儿媳,引起更大的风波。为了保住教籍,他甘愿接受巨额罚款,由自耕农降为半自耕农,接着又成了雇工,后来竟不得不变相地出卖了小女儿。即使如此,何利还是想再买一头奶牛,他拼命干活,终于中暑而死。这部小说揭露了农村中尖锐的阶级矛盾,被誉为印度农村的一部史诗。
B. 普列姆昌德的作品
《戈丹》发表于1936年,是普列姆昌德30多年创作的结晶,标志着他的现实主义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在《戈丹》以前的作品中,无论是著名话剧《斗争》或长篇小说《仁爱道院》、《工地》等,都曾提出过尖锐的社会问题,但在解决社会矛盾上,往往暴露出他的改良主义的幻想。这些都表明作者深受甘地主义的影响,也反映了印度民族解放斗争本身的弱点。在《戈丹》里,作者对甘地的“非暴力抵抗”,顺从地进监狱的思想,通过丹妮亚的口进行了批判;同时,作者已考虑到从社会制度这一根本问题上来解决社会矛盾。小说通过哲学教授梅达和女医生玛尔蒂小姐的议论,提出了“要来一个天翻地覆的变革”。这个变革就是要建立一个新的社会制度。普列姆昌德曾明确说过:“有个俄国,如今建立了新制度,那里的贵族和富人都受到了惩罚,穷人都过上了好日子。有朝一日,我们也会像俄国那样。”但在小说里,作者并没有指出天翻地覆变革的道路。从作者写这部小说时的思想状况看,他对达到理想社会的途径是不明确的。他认为要达到理想社会,“人们的品质”很重要,他说:“只要我们个人不能提高,任何社会制度也不会繁荣”,甚至会成为“更糟糕的独裁”。所以在《戈丹》里,作者赞扬了梅达教授等人言行一致、不为私利而为他人服务的品质,想以此作为人们效仿的榜样,为理想社会的到来奠定道德基础。这是一种脱离实际的幻想,实际上是作者既向往合理的社会而又不知如何达到的思想矛盾的反映。
《舞台》写于1928年,普列姆昌德自己认为这是他写得最好的长篇小说。小说共50多万字,中心事件发生在20年代贝拿勒斯近郊的邦德浦尔村。《舞台》通过该村双目失明的乞丐苏尔达斯为保卫自己祖传的土地而进行的斗争,反映了印度近现代社会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激烈冲突。这部作品在印地语文学中第一次揭示了这样一个历史事实:英国殖民主义的确立,资本主义的入侵,已瓦解了向来作为印度经济基础的农村公社,摧毁了自给自足的农村经济,打破了农民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给他们带来了惶惑和灾难。《舞台》实际上是面临冲击而日趋衰落的印度传统农业文明的一曲悲壮的挽歌。苏尔达斯这个形象既是甘地主义的象征,也是作者普列姆昌德思想的正面体现者。他不以贫为耻、以富为荣,而是安贫乐道、耻于谋利,满足于吃一口要一口,从不考虑改变自身生存的条件,却追求心地的纯洁、精神的高尚和完美。这正是印度传统农业文明的人生哲学。作者最后把苏尔达斯写成了道义上的胜利者,他的死被看作是民族精神的涅槃,震撼了成千上万印度人的灵魂。《舞台》所变现出的对传统农业文明的认同倾向具有明显的二重性:当它具体表现为对殖民侵略的否定时,它是悲壮而崇高的;当它由此把传统文明作为永恒的理想世界,不想接受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观念时,它又是僵化、保守和幼稚的。
《服务院》是其成名作,被誉为印地语文学中第一部优秀现实主义小说,写一妇女因无陪嫁不能嫁到体面人家,后被丈夫遗弃沦为妓女,受尽歧视和欺凌,最后在服务院栖身。小说揭露了索取嫁妆的恶习、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关系及上层人士的虚伪等。《戈丹》是其代表作和最优秀长篇小说。主人公何利原是自耕农,有几亩祖传土地,他与妻儿终年劳动,勉强可以温饱。由于他赊购的奶牛被毒死,受到多方敲诈勒索。后他收留未正式结婚而怀孕的儿媳,更引起轩然大波。他破产而沦为雇农,被迫变相卖女。他最后还想为孙子买头奶牛,终在热浪中累倒而死,身后仅剩的20个安那也被婆罗门当作献牛(戈丹)的礼金搜刮而去。小说揭示了农村中尖锐的阶级矛盾,塑造了典型人物,被誉为印度农村的一部史诗。
C. 列姆昌德的作品《戈丹》写的是什么
《戈丹》(1936)是作者的重要作品。这部被称为印度农村史诗的长篇小说,体现了作者的最高艺术成就也就是30年代印度文学的代表作。作品的主人公何利是一个善良、淳朴而又谨慎教规的贫苦农民。小说通过何利所经历的几次“事件”来表现主题。第一件是“奶牛事件”:何利唯一的希望就是想买一头奶牛,即可以挤奶,又可以为家增添光彩。后来赊购的奶牛被毒死。他的美梦化成泡影,第二件事“教籍事件”:何利儿子和戈巴尔和薄拉的寡居女儿袭妮亚私下相恋。结果逃跑,何利收留,但触犯教规,被开除教籍接着又成雇工。第三件事“嫁女”:为嫁大女孩子儿,借200卢比,从此债台高筑。又一次陷入高利贷剥削的罗网之中。第四是“卖女还租”:因欠3年地租,被地主控告,要抽回他的耕地、走投无路,只得把女儿卖给一个丧妻的老头作继室,从而得到100卢比。这部小说揭示了农村中尖锐的阶级矛盾,塑造了典型人物,被誉为印度农村的一部史诗。
D. 《戈丹》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揭露了什么社会矛盾
《戈丹》是普列姆昌德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主人公何利是一个自耕农,和妻子、儿女终年辛勤只能勉强温饱。他的理想就是能拥有一头奶牛。但好容易赊款买到一头后,引起弟弟的妒忌并将牛毒死。村里的宗教祭祀、高利贷者和警察等乘机对他多方敲诈勒索。后来,何利又收留了不同种姓的未婚儿媳,引起更大的风波。为了保住教籍,他甘愿接受巨额罚款,由自耕农降为半自耕农,接着又成了雇工,后来竟不得不变相地出卖了小女儿。即使如此,何利还是想再买一头奶牛,他拼命干活,终于中暑而死。这部小说揭露了农村中尖锐的阶级矛盾,被誉为印度农村的一部史诗。从艺术上看,小说不仅逼真地描写了农村的生活,而且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的安排也达到了较高水平。
E. 现代印度文学是什么
现代印度文学在南亚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二个时期:
20世纪20年代是现代文学继承近代文学的传统,并继续向前发展的时期。在近代文学史上闻名世界的伟大作家泰戈尔,在这个时期发表了许多重要诗作。作为现代文学的奠基者的普列姆昌德在本世纪之初登上文坛,20世纪20年代发表了许多重要作品,已经成为一位蜚声文坛的作家。
20世纪30~40年代是印度现代文学的繁荣时期。1936年成立的印度进步作家协会,有力地推动了印度文学的发展。在这个时期的创作中,反殖民主义的主题日益深化,并同反封建主义的主题密切结合;这时的创作也更紧密地结合现实生活,取材社会下层,描绘工人、农民的悲惨命运。一些优秀之作,在内容上表现了印度的民族苦难和斗争,在艺术技巧上也具有较高的水平。作为这个时期代表之作的有:普列姆昌德的《戈丹》,安纳德的《不可接触的贱民》和《两叶一芽》。著名作家钱达尔也在这个时期开始从事创作。
F. 《戈丹》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戈丹》以30年代农村生活为背景,通过主要人物何利一家的生活变化,描绘了印度农民的极端贫困和不幸遭遇,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印度农村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猛烈地抨击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剥削制度以及地主、资本家、高利贷者的罪恶,深刻地揭示了造成农民悲剧命运的社会原因。
G. 泰戈尔 有篇小说《戈丹》吗
《戈丹》是普列姆昌德的代表作
H. 普列姆昌德 印度印地语作家。
普列姆昌德(1880~1936)Premchand
印度印地语作家。1880年7月31日生于北方邦贝拿勒斯附近的拉莫希村,卒于1936年10月8日。原名滕伯德·拉伊。5岁开始在农村上旧式学堂,念波斯语和乌尔都语,后转入正规小学。后为负担一家生活,充当家庭教师。19岁开始在公立学校教书,此后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并通过自学取得学士学位。1921年响应甘地的不合作运动而放弃公职,在贝拿勒斯一所私立学校任教。后专门从事文学创作,先后主编《时代》、《荣誉》、《甘美》、《天鹅》和《觉醒》等杂志,创办智慧之神出版社。1936年4月主持印度进步作家协会第一次大会。
他一生创作了15部中篇和长篇小说(包括未完两部),约300篇短篇小说及论著、电影剧本、儿童文学和翻译作品。早期用乌尔都语写作,1915年前后开始改用印地语。处女作是中篇小说《圣地的奥秘》。1908年出版短篇小说集《祖国的痛楚》,因其中的爱国主义思想而遭殖民当局查禁。从此改用普列姆昌德的笔名。他的作品还有长篇小说《服务院》、《博爱新村》(又译《仁爱道院》)、《妮摩拉》、《舞台》(又译《战场》)、《圣洁的土地》、《戈丹》等,短篇小说多收在题名《圣湖》的8部集子中 ,包括《进军》、《半斤小麦》、《冬夜》、《沙伦塔夫人》、《解脱》、《神庙》、《害人是天职》、《老婶娘》、《棋友》、《开斋节的会礼地》、《咒语》、《彩票》等名篇。
《服务院》是其成名作,被誉为印地语文学中第一部优秀现实主义小说,写一妇女因无陪嫁不能嫁到体面人家,后被丈夫遗弃沦为妓女,受尽歧视和欺凌,最后在服务院栖身。小说揭露了索取嫁妆的恶习、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关系及上层人士的虚伪等。《戈丹》是其代表作和最优秀长篇小说。主人公何利原是自耕农,有几亩祖传土地,他与妻儿终年劳动,勉强可以温饱。由于他赊购的奶牛被毒死,受到多方敲诈勒索。后他收留未正式结婚而怀孕的儿媳,更引起轩然大波。他破产而沦为雇农,被迫变相卖女。他最后还想为孙子买头奶牛,终在热浪中累倒而死。身后仅剩的20个安那也被婆罗门当作献牛(戈丹)的礼金搜刮而去。小说揭示了农村中尖锐的阶级矛盾,塑造了典型人物,被誉为印度农村的一部史诗。
普列姆昌德在印度有小说之王美誉。中国1953年开始译其小说,已出版他的小说和文论中译本10余种
I. 普列姆昌德的小说戈丹,TXT下载。写论文急需,在线等!!
普列姆昌德的小说戈丹
http://pan..com/share/home?uk=258437024?6aerhre168hte
J. 《戈丹》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小说描写贫苦农民何利一家悲惨的生活与经历。何利勤劳终年,仍在饥寒线上挣扎。他一生“最崇高的愿望”、“最美丽的梦想”就是积攒一点钱,买一条母牛。但是这一小小的心愿,对他却是一种永远不可企及的奢望;不管他怎样拼命奋斗,最终只是一个泡影;他为之付出了极为沉重的代价,乃至自己的性命。小说以何利3次买牛的经历作为贯穿线索,展示了他的悲剧命运。
第一次他向邻村牧人薄拉赊买了一头母牛,却被弟弟希拉毒死。为了使希拉不受警察敲诈,何利被迫借下了高利贷去贿赂。儿子戈巴尔与一寡妇恋爱,何利将她收留在家,这触怒了村里的“长老会”,被罚以重金。何利无奈,将全年收成上交,还把破房子也抵押了出去。尽管如此,他并未放弃买牛的梦想。
第二次,他想卖掉刚成熟的甘蔗去买牛。但高利贷者早与糖厂老板勾结,把钱扣除了,他不仅未收到一文,家里的一对耕牛又被拉去抵了债。高利贷的盘剥使他负债累累,永无还清之日,他沦为了雇工,生活更加艰难。为了交清欠租,保住仅有的几亩地,他把女儿卖给一个老头做妻子。他拼命干活,拼命积攒,仍存着买牛的幻想。他终于累死在田里了,用血汗换来的20安那,却被祭司搜刮去作了行“戈丹”仪式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