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小说 » 新写实小说与现代主义小说

新写实小说与现代主义小说

发布时间: 2022-02-24 12:15:25

① “现代派小说”、“先锋小说”和“新写实小说”的区别

现代派小说(现代派文学)
现代派文学是19世纪80年代出现的、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在欧美繁荣的、遍及全球的众多文学流派的总称。它包括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荒诞派戏剧、魔幻现实主义等流派。
现代派文学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变化,流派纷呈,作家的政治、思想倾向也很不一致,但就其共性来说,有如下几点:①各流派都强调要表现“现代意识”,其中心就是危机感和荒谬感。因此,现代派文学的共同主题是表现现代人的困惑,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全面危机。②现代派文学对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四种基本关系的尖锐对立作了深刻的反映,表现了异化这一主题。③现代派文学是西方现代知识分子精神危机的自我表现,它深受唯心主义和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影响,具有虚无主义、神秘主义和悲观主义、个人主义的色彩。

先锋小说:
现代派小说标示出了一种当代小说在探索中的精神气质的变化。稍后出现的先锋小说则有着更鲜明的"文体"实验的指向。马原、残雪共同作为先锋小说的先声出现。马原对于叙述的自觉探索,和残雪的以非现实的意象冷静的展示"恶"、"暴力"的能力,都作为了先锋小说的资源。
重视叙述,是先锋小说开始最引人注目的共通之处。他们关心的是故事的"形式",即如何处理这一故事。这开始在马原那里就有充足的体现。马原发表于1984年的《拉萨河的女神》是大陆当代第一部将叙述放置于重要地位的小说。之后的洪峰被认为是马原的成功的追随者。1987年间,这种写作成为一种潮流。代表作家作品迭起。这里我们就不例举。
将叙事本身作为审美对象,运用虚构、想象等手段,进行叙事方法的实验。背离传统小说竭力营造和现实世界对应的"真实"幻象的实现途径,明确承认小说的虚构性。这无疑极大地拓展了小说的表现力,极大的在某种程度上凸现小说的独特存在。在这种形式革新的基础上,先锋小说也挖掘包含了特定的意义,这也是与传统背离的,表现在对于性、死亡、暴力等主题的关注。表达了作家们对于历史、现实、社会、人性等的个性化的体验。

新写实小说
新写实小说最基本的特质是客观冷静地写生存状态,即追求所谓“原生态”的真实和世俗化的情调。原生态作为新写实小说的核心特质,成为作家逼近生活的有利途径,使作品获得了读者的广泛认同;然而也恰恰是这种在真正意义上并不存在的“绝对还原”,这种对知性的有意消解,制约着新写实小说美学品位的提高。

② 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的写实小说有什么不同

新写实小说所谓新写实小说,简单地说,就是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而是近几年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在社会转型时期,和“先锋小说”同时或稍后出现的是“新写实小说”。
这些新写实小说的创作方法仍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虽然从总体的文学精神来看,新写实小说仍划归为现实主义的大范畴,但无疑具有了一种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吸收、借鉴现代主义各种流派在艺术上的长处”。
新写实小说的叙事方式与传统现实主义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叙述者或隐含作者的视点产生了巨大的移位。由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用理性关照一切,传统的叙述者大多采用的是高于生活、高于故事人物的视点。新写实小说的作家在对待生活和人物方面放弃了理性或理念的关照,他们的小说也就不再显示叙述者居高临下的姿态。
传统的现实主义作家总是以人类的导师自居,他们总是期望自己的小说能够成为人类生活的教科书。他们把自己与读者的关系看成牧师与信徒的关系,把自己与故事人物的关系认定为裁决者与竞赛者的关系。所以,现实主义小说在讲述故事时,总是夹杂着大量的非叙事话语,那怕是最具含蓄风格的文本,作家也会在整体上运用象征或隐喻等修辞性评论的方法显示自己的价值或情感取向。新写实小说的作家由于放弃了理性或理念的关照,也就失去了价值判断的尺度,失去了情感天平的砝码,新写实小说的叙述也就只能是隐匿式的缺席式的叙述,只能是“零度状态”的叙述。在大部分新写实小说中,叙述者往往都是充当单纯的旁观者或书记官的角色,他不像传统小说的叙述者那样随意对故事人物作种种的心理分析,在客观、平静的叙述中也很少夹杂解释、说明、议论、抒情等非叙事话语 , 即便偶尔发表意见,多半也是采用自由间接引语的方式,把自己的倾向或情感取向含混在故事人物的意识之中。这种缺乏价值判断的冷漠叙述,可以说是新写实小说家自觉的、有意采用的客观化叙述策略,但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他们放弃理性、放弃理念之后无可奈何的叙述选择。
从故事的角度看,现实主义要求小说中的任何情节、细节,都必须发挥一定的功能,承担不同的责任;要求作家根据第二能指的需求确定故事情节的取舍,根据因果链条的需要,组织情节的发展。所以经典的现实主义小说大都是一个具有因果承接关系的封闭性的艺术整体。其中总有一个主要人物或中心事件象一根红线贯穿作品的始终,且大都遵循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样的叙事结构模式。但是在新写实小说中,由于拒绝意识形态阐释,由于缺少终极的价值指向,情节的发展往往充满了随机性和偶然性,故事也大多以平面化零碎化的状态呈现,从而构成一种似乎是未经任何选择加工“生活流”或“叙事流”状态。不重情节结构的戏剧化,追求叙事方式的生活化,不重情节间的因果逻辑关系,而重生活“纯态事实”的原生美,不重故事情节的跌宕曲折,而重生活细节的真实生动,也就成为典型的新写实小说的“生活流”叙事特点。

③ 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区别

新写实小说的叙事方式与传统现实主义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叙述者或隐含作者的视点产生了巨大的移位。由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用理性关照一切,传统的叙述者大多采用的是高于生活、高于故事人物的视点。新写实小说的作家在对待生活和人物方面放弃了理性或理念的关照,他们的小说也就不再显示叙述者居高临下的姿态。 新写实小说的作者已经不再凭借理性或理念的力量站到高处,俯视生活、俯视人物,而是放弃自己的思想武装,解除作者的特权走进芸芸众生,用下沉的视点去观察生活,观察作品人物的一举一动。

④ 什么是新写实小说,以具体作品为例说明新写实小说与现实小说区别

新写实小说的作者大多具有反英雄、反典型的意识,他们力图表现普通人物、下层人物的普遍卑微的生活,但拥有着原动的活泼的生命力。他们所表现的内容往往是普通人物都可能经历或遭遇的东西,柴米油盐酱醋茶、锅碗瓢盆、人情世故、喜怒哀乐、生老病……都在新写实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 分)新写实小说与以往的写实小说的最大的一个区别是作家审美态度的客观化,追求生活的原色魅力。新写实在叙事时多以非典型的、无必然联系的“生活流”的写作方式为主,让人物、事件、场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自然而然的展现、于是,在新写实小说中,既无骇人听闻的事件,也无大义凛然的英雄,更无戏剧性的矛盾冲突,通常是用人物的心理体验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和折射现实的存在。作家尽量将自己的倾向性和价值取向隐藏,力图避免创作主体的思想情感对生活原相的过度干预。于是,新写实小说往往不存在一个贯穿于故事始终的中心情节,而多半是由一些散落的琐碎故事拼合而成的。( 5 分)

⑤ 新写实小说与写实小说的区别,新历史小说与历史小说的区别

1,教材上概括得挺明确了,主要是对所谓的\"实\"即\"现实\"这一观念的理解不同,因而写实时的态度也不一样,以前的写实也就是\"现实主义\",力求客观,同时又很矛盾,往往带有批判或者歌颂的眼光,而新现实往往写主观,从个人的心理真实出发,也常常隐藏对\"现实\"的褒贬态度,只是冷漠地呈现.
2,革命历史小说和新历史小说都是以中国现代革命为历史背景进行创作的.革命历史小说以经典的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为指导,在作品中自觉运用战时两军对阵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来构思创作,自觉强调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注重文学的工具性和服务性.新历史小说受解构主义思潮"无系统、无中心的绝对自由"的影响,注重深入人物内心去挖掘敌我双方面对革命现实时立场、态度的不同,使英雄俗人化,并探索战争年代人性与反人性等具有人类意识的现代问题.

⑥ 以当代文学为例,比较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的异同

“新写实”小说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中国文坛上出现的一个重要小说流派。虽然其鼎盛时期已经过去,但对中国当代文坛的影响依然延续着。本文以刘震云等几位“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为例,探讨了“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新写实 现实主义 存在主义 自然主义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道路坎坷而曲折。从它诞生之初就一直处于强大的政治权利的影响之下,因而带着一种病态,直到文革结束后,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当代文学才正式走上自由发展的道路,逐渐成熟。“新写实”小说就是产生于80年代中后期,繁荣发展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一股颇受人们重视的小说潮流。“新写实”小说产生时正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大转型的重要时期,它的产生发展与整个时代背景的转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社会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重大变革,社会各个方面包括意识形态都开始呈现多元化的局面,社会中个体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特别是文化态度发生改变,同时开放的大门使原本被拒之门外的西方文学思潮大量涌入。时代的变迁带来的文学环境的改变不仅为“新写实”小说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更使“新写实”小说得以吸收众多文学思潮的养分,打上了多种文学思潮的烙印,因而也与传统现实主义产生区别。
毫无疑问,“新写实”小说仍然是属于现实主义小说流派的,它是传统现实主义的产儿,但在全新的文学环境下它又有着和它的母亲完全不同的特征,表现出自己的个性。
首先,在表现内容方面。传统现实主义在创作之前就为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们构建了一个围绕创作的理念。对主人公们的塑造要求是“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中国的传统现实主义作品对这一点表现得更为突出。从中国现代文学的创始人鲁迅开始,农民、知识分子就占据了文坛的绝大部分,并且在他们身上总是寄托着作者浓厚的主观感情,常常背负着思想启蒙的重任。这一文学规范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尤为严格。“民族的、阶级的斗争与劳动生产成为压倒一切的主题”。[1]文革时期这一追求甚至极端地表现为“三突出”原则。新时期以后市民形象和市民文化心态才开始为人们所关注,出现了刘心武的“市井小说”、陆文夫的“小巷小说”等等。但直到在“新写实”小说中市民形象才真正占据文本的中心,他们平凡的生活真正成为表现的主要内容。主人公们不仅仅是平常无奇的小市民小人物们,更重要的特点是他们在作品中真正表现出一个普通人的状态。小市民们的原生态人生使凡俗和卑琐充斥了作品的每一个文字。而且“新写实”小说更多地是将视角投向那些生活的阴暗面。主人公们往往身份卑微,在别人的压制下过着千疮百孔的生活,几乎看不到他们的生活中存在一丝鲜亮的色彩。池莉的《烦恼人生》主人公印家厚是一个现代化钢板厂的操作工,标准的市民阶层,整部小说表现的都是他一系列零碎繁杂的生活琐事:房子狭小、夫妻纠纷、儿子入托、乘车拥挤、评奖不公、物价见涨等等。这些都是任何一个普通平民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新写实”小说的表现内容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集中塑造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的传奇经历不同,他们要呈现的仅仅是小市民阶级的灰色庸常人生。
其次,表现手法的不同。传统现实主义小说总是有着曲折的情节,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等阶段分得明显。作家的设计往往颇费心思,营造出的是一个封闭性的空间。而“新写实”小说则采取的是“生活流”结构。所谓“生活流”结构就是指“中国新时期的小说创作在‘意识流’结构对情节结构、小说的叙事连贯性、因果性体例进行反叛的同时,还有一部分作家尝试以纪实的态度来还原生活本相为宗旨进行创作。这种小说在过渡与结构原则上似乎呈现出一种非人为性、非阐释性,让生活自然呈现,自然流淌的还原论取向”。[2]“新写实”作品以“生活流”为结构组织内容,多截取小市民世俗生活中的一个片断,结构是开放性的,情节是淡化的,没有什么悬念的设置和离奇的事件,很多都是按照时间顺序叙述普通人的生活过程,很少使用倒叙、插叙等叙述方式和叙述结构。平淡无奇和真实可信是“新写实”小说中必不可少的要素。《烦恼人生》就是截取主人公从凌晨4点到深夜12点之间一天的生活和工作作为主要情节。虽然“新写实”小说表现的只是普通人的普通生活,但“新写实”作家们正是用生活的紊乱无序、忙忙碌碌以及普通人周而复始的人生轨迹呈现出哲理的内涵。
另外,在叙述视角上“新写实”小说也与传统现实主义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在传统现实主义中有一样东西是作家在创作之前必然会先确定的,并且在创作过程中始终摆在前面、放在第一位的那就是主题。很多作家视主题为灵魂,材料的选择组合、情节的设置安排、人物的设计塑造等等都是为主题服务的,采用“甩包袱”、“密针线”等方法使整部作品表现的现实生活呈现出强大的逻辑性。作品常常被赋予教育启蒙的功能,中国现代小说尤其是左翼文学出现之后文学的功利性问题更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文学理论家们所关注和争论的焦点。而“新写实”小说则完全放弃文学的功利性,体现不出明显的价值倾向,小说仅仅止于自身的故事状态,作品仅仅是把一个个偶然而平凡的生活现象组织联系起来,并不讲究其间是否有逻辑联系。主题是模糊乃至是被消解的,呈现出“隐匿式的缺席式的叙述”。作家们冷酷地看着笔下的小人物们苦苦挣扎在灰色的庸常人生中。《风景》是“新写实”小说最具代表性的作家方方的代表作,其中就充满了对亲情人性中残酷面的描写,对人自私、丑陋、狠毒、残酷、低俗等等无情地揭露让人心惊。但作者却是冷眼旁观,在她的语言文字中搜寻不到明显的善或是恶的评判态度,有的只是生活的“真”。“新写实”作家们以纯粹的客观态度对生活的原生态进行文字上的还原再现,尽力保持生活的本色,并未对日常生活状态进行主观理性的梳理改造。他们所做的仅仅是叙述,而将从叙述内容中获得某些评判或主观选择的权力留给了读者,让读者在再创造过程中自主地获得。
总体来说,传统现实主义和“新写实”小说都以对现实的反映为最基本的特征。但传统现实主义对现实的客观摹写表现实际并不是对真实的直接反映。作家首先要确立的是反映事物之后的本质,再由本质出发来组织表现现象,是通过典型化的方式来承认世界表象后的本质,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方式。因而它的真实性就打了折扣,含有理性主观的成分,带有作者的理想色彩。“新写实”小说则仅仅是简单地把真实存在的生活拿来放到文本中,虽然我们确实能从中发现某些历史意识、哲学意识,但并不是作者事先构建并在创作时附在文本中的,而是本来就蕴含在表现内容中的,是表现内容的一部分,是文本再现的真实生活自身散发出来的,引起的是人们阅读后的自觉思考。
“新写实”小说的理论根须还是扎根于现实主义的土壤中的。对于“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之间的关系,《钟山》中曾有这样的描述:“从总体的文学精神来看,‘新写实’小说仍可划分归为传统现实主义的大范畴,但无疑有了一种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吸收、借鉴现代主义各流派在艺术上的长处。”[3]“新写实”小说实际上体现出对传统现实主义的改变、否定和背叛,受现代主义影响表现出“解构”、“消解”、“反讽”等特征,成为一种介乎“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之间的独特文体。

⑦ 举例说明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主要区别 余华的先锋小说有哪些不同类型距离分析其成败得失

所谓新写实小说,简单地说,就是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 ,而是近几年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这些新写实小说的创作方法仍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直面现实,直面人生。新写实小说的叙事方式与传统现实主义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叙述者或隐含作者的视点产生了巨大的移位。由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用理性关照一切,传统的叙述者大多采用的是高于生活、高于故事人物的视点。新写实小说的作家在对待生活和人物方面放弃了理性或理念的关照,他们的小说也就不再显示叙述者居高临下的姿态。方方的《风景》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之作。小说中,叙述者被设置为一名死者即那个夭折的幼婴,他宁静地观察自己的父亲母亲、哥哥姐姐的生活流水般地讲述他所看到、听到的故事。在这篇小说中,叙述者的智力判断力 、甚至人生的经验明显不如故事中的任何人物 。当然,《风景》叙述者的安排是新写实小说中一个极端、特殊的个案,但哪怕在《烦恼人生》、《一地鸡毛》这些采用第三人称全知全觉叙述观点的作品中,读者也很难感觉到叙述者或隐含作者高于印家厚、高于小林的地方 。 新写实小说的作者已经不再凭借理性或理念的力量站到高处,俯视生活、俯视人物,而是放弃自己的思想武装,解除作者的特权走进芸芸众生,用下沉的视点去观察生活,观察作品人物的一举一动。

⑧ 请结合新写实小说的一部作品谈谈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区别

新写实小说的叙事方式与传统现实主义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叙述者或隐含作者的视点产生了巨大的移位。由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用理性关照一切,传统的叙述者大多采用的是高于生活、高于故事人物的视点。新写实小说的作家在对待生活和人物方面放弃了理性或理念的关照,他们的小说也就不再显示叙述者居高临下的姿态。方方的《风景》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之作。小说中,叙述者被设置为一名死者即那个夭折的幼婴,他宁静地观察自己的父亲母亲、哥哥姐姐的生活流水般地讲述他所看到、听到的故事。在这篇小说中,叙述者的智力判断力 、甚至人生的经验明显不如故事中的任何人物 。当然,《风景》叙述者的安排是新写实小说中一个极端、特殊的个案,但哪怕在《烦恼人生》、《一地鸡毛》这些采用第三人称全知全觉叙述观点的作品中,读者也很难感觉到叙述者或隐含作者高于印家厚、高于小林的地方 。 新写实小说的作者已经不再凭借理性或理念的力量站到高处,俯视生活、俯视人物,而是放弃自己的思想武装,解除作者的特权走进芸芸众生,用下沉的视点去观察生活,观察作品人物的一举一动。

热点内容
盗墓笔记什么系列好看的小说 发布:2025-08-23 17:11:14 浏览:342
飙泪的校园小说 发布:2025-08-23 17:02:59 浏览:263
玛丽苏小说作者排行 发布:2025-08-23 16:59:31 浏览:360
择天记搜狗小说阅读器 发布:2025-08-23 16:51:43 浏览:652
言情小说杂货铺 发布:2025-08-23 16:48:55 浏览:46
好看青春的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8-23 16:41:56 浏览:755
名门千金总载宠妻无度小说全文免费 发布:2025-08-23 16:35:22 浏览:569
洪荒小说完本txt免费下载 发布:2025-08-23 16:27:39 浏览:70
好看的丧尸末世小说 发布:2025-08-23 16:20:52 浏览:795
推荐一本好看的幽默搞笑小说 发布:2025-08-23 16:16:20 浏览: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