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小说 » 18世纪英国现代小说兴起的原因

18世纪英国现代小说兴起的原因

发布时间: 2022-02-25 16:17:36

❶ 1 英国小说的定义(英语) 2 18世纪英国小说兴起的原因(英语)

我们这个学期有一个英美作品赏析的讲座课程,
是一个北京大学的英文系的老教授授课。
讲到过18世纪英国小说的兴起,
老师发的note 里面列举出了一些关键词,
希望对你能有一点帮助:

The Rise of the Novel in England:

picareaque novel, 流浪汉冒险为题材的小说

allegorical stories 寓言故事

romances

apprentices 艺徒,学徒

book market

patron

journal

newspapers

political pamphlets

conct books

travel guides

manuals 手册,指南

题目有点偏,我只是把我知道的提供给你。希望对你能有用。

❷ 小说为什么成为18世纪英国重要文学体裁

英国18世纪文学

18世纪前半叶,英国社会安定,文学上崇尚新古典主义,其代表者是诗人蒲柏。他运用英雄偶句体极为纯熟,擅长写讽刺诗,但以发泄私怨居多。表现出启蒙主义精神的主要是散文作家,他们推进了散文艺术,还开拓了两个文学新领域,即期刊随笔和现实主义小说。
期刊文学是应广大读者的要求而兴起。斯梯尔与艾迪生两人有首创之功。前者创办《闲谈者》报(1709~1711) ,后者继出《旁观者》报(1711~1712),将街谈巷议和俱乐部里的风趣幽默写上了期刊。艾迪生的文笔尤见典雅。后来笛福、斯威夫特、菲尔丁、约翰逊、哥尔德斯密斯等名家都曾主编期刊或为期刊撰稿,可见此风之盛。由于他们的努力,英国式的随笔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题材更广泛,文笔也更灵活。
更具英国特色而又对欧洲大陆产生重大影响的则是散文小说。笛福的《鲁滨孙飘流记》(1719)、《摩尔·弗兰德斯》(1722)等书把水手和女仆当做英雄人物来介绍,细节写得十分逼真,虽然书的结构松散,作者却有娓娓动听的说故事的本领,使读者始终保持兴趣。他的文字口语化,善于绘声绘形,而又迅捷有力。这些特点,加上笛福对英国城乡诸色人等的深刻了解,使他奠定了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基础。斯威夫特的《格利佛游记》(1726)是以讽刺朝政、表现人类的丑恶为目的的寓言,然而作为故事,也是十分引人入胜。他把现实细节放在十分奇特的幻想的情景之中,而幻想也是正在发展中的英国小说所需要的。世纪中叶,理查逊用书信体小说细致地描写遭遇不幸的少女的内心,以《克拉丽莎》(1747~1748)等大部头小说感动了一整代英国和西欧的读者,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称之为伟大创造力的表现。但在菲尔丁的眼里,理查逊只是市侩哲学的代表,于是他起而用仿作去讽刺之,其结果却掌握了写小说的艺术,于是有了他自己的创作,其中最受称道的是《弃婴托姆·琼斯的故事》(1749),它的人物、风景、场面都是典型的英国式的。作者歌颂真诚、热心、忠实而又不受传统束缚的青年男女,全书有一种爽朗、清新的空气,而又结构完整,把现实主义小说推进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当时及稍后还有斯摩莱特、哥尔德斯密斯、斯特恩等人的小说,或扩充了题材,或实验了新写法,都有建树,因此虽然世纪末出现了渲染神秘恐怖的“哥特小说”,但是现实主义已经成为英国小说中的主流,继续向前发展。

摘自《中国大网络全书》

==============
看看上边的有无帮助?

❸ 十八世纪小说的兴起

18世纪是中国清王朝的康乾盛世;也是英国中产阶级新立宪政体巩固、商业社会初步定型和工业革命发端的时代。此后,这两个体制不同的国家经历了截然相反的命运。中国迅速跌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而英国则“开始经济腾飞……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并率先闯入现代文明的大门,成为现代世界的开路先锋”以及“第一个工业化社会”。历史的对比发人深思。不仅如此,对于目前正在快速转向市场经济的中国来说,那时的英国在很多方面都是一个极有意义的参照。18世纪英国人的经验和教训也就随着“走向未来”和“强国之路”等大型丛书走进我们的视野。 遗憾的是,有关的讨论主要聚焦于政治和经济,在相当大程度上忽略了当时英国人亲身经历的思想危机和巨大困惑,以及他们对那些活生生的问题所做出的反应和思考。而这些问题,如国内近期不时出现的关于“现代化的陷阱”、“诚信为本”、“道德建设”以及所谓“简单主义生活”的讨论所提示的,是今天面对“现代”生存的中国人所无法避免的。因此,我力图在介绍并评议18世纪英国小说的同时,把小说在彼时彼地的“兴起”与“现代社会”的出现联系起来考察,注重探究作品的意识形态功用,也就是它们与由社会转型引发的思想和情感危机的内在关系。20世纪末叶,由于诸多思想文化因素的共同作用,英美乃至整个西方对18世纪英国小说的学术兴趣出现了引人注目的“爆炸”。本书与国外诸多研究18世纪文学文化的新论著有所不同,因为上述潜在的中国背景和中国关怀乃是我试图重读18世纪英国小说的出发点和指归。 在18世纪,小说还没有成为“艺术”,写作者也不是职业“小说家”。笛福(1660-1731)在很长时间里是工商业主,理查逊(1689-1761)是印刷商,斯威夫特(1667-1745)和斯特恩(1713-68)长期担任神职,菲尔丁(1707-54)和麦肯齐(1745-1831)是法官,斯摩莱特(1721-71)曾经做过船医,约翰逊博士(1709-84)则很接近现代报人和学者,如此等等。 在他们生活、写作的年代里,英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发生着意义深远的变化。公众自然对巨变中的现实生活抱有很大的兴趣和深切的关怀。哈贝马斯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1962)一书中指出,在那个时期英国民众讨论、参与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事务的公共领域得到空前(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绝后)的发展,文学即是公共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个文字构筑的“空间”里,作家撰写虚构故事的目的是复杂多样的。斯威夫特不会忘记政治斗争。笛福肯定想到了挣钱。指望藉此养家糊口的女作家夏洛特·史密斯(1748-1806)更不会忘记经济效益。斯特恩与华尔浦尔(1717-97)显然存在自娱并与同好者共娱之心。但是他们之中没有一个会忽略正在身边进行的和每个人都有切身关系的各种论争和探讨,也没有哪个会小看或否定文学教育公众的作用。“与社会生活密切结合”正是这个时代的文学的特征。在这方面,小说与画家威廉·霍加思(1697-1764)那些风靡一时的雕版讽刺组画,如《娼妓之路》(1732)、《浪子之路》(1733)、《时髦婚姻》(1745)和《勤与懒》(1747)等等,有异曲同工之妙。比如,《勤与懒》一组四幅画表现了两个学徒的人生——一个兢兢业业工作、娶了东家的女儿、继承作坊产业并最后当上了伦敦市长;而另一个懒惰贪杯,后来沦落为罪犯并被送上绞架——其惩恶扬善、匡正人心的用意跃然纸上。尽管艺术媒介不同,画家和小说家笔下的“叙事”都是对经验的表达,对世事的评述,对未来的构想,对信仰的探讨以及对读者的劝和诫。作者毫不掩饰自己的说教意图,因为教导公众是他们的职责。对那时的英国文化人特别是新兴中产阶级的文化人来说,以虚构文学思考、应对当代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乃至介入政治时事是从文的正路。因此,斯威夫特、菲尔丁、斯摩莱特写起讽刺文来劲头十足,理查逊和约翰逊承担道德说教的重任也毫不扭捏。 伊安·瓦特在《小说的兴起》(1957)一书中指出:在18世纪里古老的叙事文学发展成现代意义上的散文“小说”。那本书是我们讨论英国18世纪小说时几乎无法回避的里程碑式的重要专著。尽管我并不全盘接受瓦特的各种论断,却赞同他的下述观点:笛福、理查逊和菲尔丁等人的作品最早并最典型地代表了现代小说最主要的问题意识和艺术特征——即对“个人”的关注,以及有意识地采用“形式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当然,如另一位探讨“小说的起源”的学者所说,“写实”追求也表达了一种问题意识,即有关“真相”的问题意识。他认为“真相”问题和(与新型“个人”相关的)“德行”问题彼此交融,孕育出丰富的成果,是小说得以生成发展的基础。 瓦特把小说的兴起与个人主义思想的兴起(他论及的其他两个重要因素是中产阶级地位上升和广泛读者群的形成)联系在一起,认为小说表达了“特定个人在特定时间、地点的特有经验”。任何时代的文学都与“人”相关,然而有关“个人”的观念却并非亘古即有的老话题,而是变化了的历史境遇中出现的新思想。17世纪以前,西方通行的世界观认为,神设的“众生序列”(the Great Chain of Being)把所有人的存在按一定等级秩序联系在一起,构成一个整体。重要的是作为整体组成部分的社会角色(如士兵、农民)而非具体的个人。16、17世纪以降,工商业和海外殖民事业快速发展,城市扩张,传统农业破产,这一系列变化使旧有的阶级、家族和行业关系等等纷纷松动甚至解体。人们不再生来从属于某个相对固定的社会群体或担当稳定的社会角色,相反,他们似乎成了漂浮的孤独个体,有可能或是不得不重新为自己定位,重新探求并塑造自己的角色和人生意义。这种典型的现代处境生出很多新的机会、新的诱惑、新的焦虑和新的观念。17世纪末18世纪初的那些影响深远的思想家们,如托马斯·霍布斯(1588-1679)或约翰·洛克(1632-1704),都把受私欲驱动的“个人”作为出发点,以此为基础展开有关心理学、政治理论以及认识论的思考。 新历史主义派学者格林布拉特在《文艺复兴时代的自我塑造》(1980)一书中用“self fashioning”即“自我塑造”一词指称现代个人建构自我身份的努力。也有别的学者用“self-proction”(即“自我制造”)表达相近的意思。格林布拉特认为,在英国自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由于种种社会变化人们对自我身份和塑造自我身份的意识大大加强。“自我塑造”既发生在实际生活中,也发生在文学和艺术作品中,两者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界线。史诗和传奇中的主人公的“英雄”身份是自出场就确立了的,“故事”的展开只是对他们的一系列业绩的陈述。而对现代小说的主人公和其他许多人物来说,在叙事开始之际“怎样做人”尚是一个问题。号称是“私人历史”的小说所展示的,正是男女主人公力图实现某种自我想像或者说进行“自我塑造”的过程。小说由此而呈现的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自我”形象,那个虚构的单数的“我”及其私史其实与复数的“我们”相关,关涉到对自我观的思考,关涉到千千万万的“我”怎样(现状实际如何,理想状态应该怎样)生活的问题。惟其如此,小说所投射出的私人“自我”才会成为社会上引发热烈议论的公共话题。本书即着重讨论小说中的虚构人物如何塑造自我,而作者及其背后的社会势力又如何通过这种人物形象参与更广泛的文化对话并对读者的人生态度施加影响。 一位学者谈到18世纪英国小说因文化研究热而在1990年代大受重视时,说道:“以往被冠以‘奥古斯都’之称的那段沉闷的‘时期’而今成了‘早期现代英格兰’的‘文化’,那个社会正忙于同时进行多方面的构建:民族国家和帝国;文学市场和商品文化;交通要道和现代主体。”他提到的每一种“构建”都和当时的小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也都与英国的命运以及日后行将一统天下的“现代社会”的形成休戚相关;而其中最后提到的“现代主体”则是小说的核心关怀。18世纪英国小说就“自我”问题展开的反复推敲和切磋,实质上就是构建所谓“现代主体”的过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小说是现代自我首先亮相的文化舞台,也是有关“个人”(或“自我”)的文化争议发生的重要论坛。惟其如此,我才觉得18世纪英国小说所表达的精神危机以及应对危机的反复“推敲”值得当今的中国人关注——因为我们也正在面临着“现代化”的后果:正在被新的个体化生存方式激发着,魅惑着,纠缠着,困扰着。

❹ 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主要文学现象为什么

18世纪英国文学的主要成就是现实主义小说。迪福是这种新型小说的奠基人,他的《鲁宾逊漂流记》为小说的发展开辟了新路。斯威夫特的讽刺小说《格列佛游记》是当时的一部重要作品。四五十年代后,理查逊、斯莫莱特的作品取材日常生活,结构完整,语言通俗,把现实现实主义小说推进了一步。菲尔丁集各家大成,是18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小说作家。他的代表作《汤姆 琼斯》是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最高成就。

❺ 18世纪英国文学的主要成就是什么为什么

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
小说是18 世纪英国文学最主要的贡献。在古典主义盛行时期,史诗和悲剧才是正统文学作品的形式。小说是随着中产阶级的兴起而兴起的新的文体。西班牙的“流浪汉小说”、骑士传奇、意大利的以《十日谈》为代表的短篇故事、英国的描写下层人物冒险经历的故事和人物特写,都是形成近代小说的重要因素。
特点是:①它偏重对现实的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描写,强调人物和环境之间的现实关系。②典型是现实主义创作的核心。典型化和个性化不可分割,每个典型又是“这一个”。③具有强烈的批判性或揭露性,特别注重描绘社会的黑暗和丑恶现象,以及社会下层、“小人物”的悲惨遭遇 。④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以生活本身的形式反映生活为其基本形式,但不局限于这一形式。它具有广阔的审美可能性,不排除采用假定、夸张、荒诞、变形、意识流等多种手法。它重视社会分析,包括心理分析。探索人的复杂内心世界的心理描写,是它的艺术特征之一。⑤思想基础一般为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谴责社会黑暗,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与不平等地位,但一般未触及社会矛盾和现实关系的真正根源。
成就:①笛福与《鲁滨逊飘流记》;②斯威夫特与《格列佛游记》;③理查生与《克拉丽莎》;④菲尔丁与《汤姆.琼斯》。

❻ 为什么现代小说出现在 18世纪的英国文学史中

古英语时期是指英国国家和英语语言的形成时期.最早的文学形式是诗歌, 以口头形式流传,主要的诗人是吟游诗人.到基督教传入英国之后,一些诗歌才被记录下来.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文学作品是英国的民族史诗《贝奥武夫》,用头韵体写成.

古英语时期(1066?1500)从1066年诺曼人征服英国,到1500年前后伦敦方言发展成为公认的现代英语.文学作品主要的形式有骑士传奇,民谣和诗歌.在几组骑士传奇中,有关英国题材的是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士的冒险故事,其中《高文爵士和绿衣骑士》代表了骑士传奇的最高成就.中世纪文学中涌现了大量的优秀民谣,最具代表性的是收录在一起的唱咏绿林英雄罗宾汉的民谣.
3,最重要的诗人是被称为"英国诗歌之父"的乔叟,代表作是《坎特伯雷故事集》,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他首创了诗歌的双韵体?每两行压韵的五步抑扬格,后被许多英国诗人采用.乔叟用伦敦方言写作,奠定了用英语语言进行文学创作的基础,促进了英语语言文学的发展.

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文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诗歌,散文和戏剧方面尤其兴盛.
诗歌方面,新的诗体形式如十四行诗,无韵体诗被介绍到英国.重要的诗人有Philip Sidney,他不仅写了许多优美的十四行诗,还创作了最早的诗歌理论作品之一《诗辩》.Edmund Spenser用斯宾塞诗节创作了著名长诗《仙后》.莎士比亚除了戏剧创作之外也是一位伟大诗人,著有两部叙事诗,两部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
英文的《圣经钦定本》作成于1611年,不仅具有重大的宗教意义,也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并且对英国的语言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的纯朴,平易,明晰的散文风格奠定了英国散文的传统.一个著名的哲学家兼散文家是Francis Bacon,他的文学著作主要有《随笔》,收录了他在各个时期发表的58篇随笔,思想深刻,文笔简洁,富有警句格言.

戏剧代表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学的最高成就.主要戏剧家有马洛(Christopher Marlowe), 莎士比亚(W. Shakespeare).

17世纪的英国文学
17世纪是英国社会剧烈动荡的时期之一,由于君主专制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爆发了1642年的内战并导致了1688年的"光荣革命".与政治斗争和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紧密相连的是宗教斗争和清教徒思想.因此这一时期的文学和艺术多展示革命思想的发展与成长,并带有浓厚的清教主义倾向.两个代表作家是弥尔顿和班扬.弥尔顿的代表作〈失乐园〉和班扬的代表作〈天路历程〉都取材于〈圣经〉.〈天路历程〉是一部寓言作品,用"基督徒"到达天国的历程象征人类追求美好未来的进程.

18世纪的英国文学
18世纪产生了一种进步思潮?启蒙运动,这一时期的思想家和作家们崇尚理性,认为启蒙教化是改造社会的基本手段,因此18世纪又被称为"理性的时代".在文学领域体现为18世纪上半期的新古典主义,代表作家有诗人蒲伯(A. Pope)和期刊随笔的创始人斯梯尔(R.Steele)和艾迪生(J.Addison).
18中期兴起了英国现代小说,出现了大批有影响的小说家.理查逊(Samuel Richardson)的小说〈帕美拉〉(Pamela)采用书信体形式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细致的描写,大大丰富了小说的创作方法.哥尔德史密斯(Oliver Goldsmith)的〈威克菲牧师传〉(The Vicar of Wakefield)是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感伤小说之一.劳伦斯斯特恩(Laurence Sterne)打破传统的叙事方法,创作了〈项迪传〉,而被认为是英国现代派文学的先驱.
迪福(Daniel Defoe)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个现实主义小说家,代表作是〈鲁滨逊漂流记〉.讲述故事情节并分析鲁滨逊这一人物形象.
斯威夫特是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讽刺小说家,以犀利的文笔对教会和社会的虚伪腐败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代表作是〈格列佛游记〉

菲尔丁是英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在理论与实践上都为英国小说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在他的代表作〈汤姆?琼斯〉中,他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展示了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讲述故事情节,分析主题和主要人物形象
19世纪的英国文学
19世纪英国文学主要包括上半期的浪漫主义时期和中后期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
布来克和罗伯特?彭斯属于前浪漫主义诗人.布来克的代表作品有〈天真之歌〉和〈经验之歌〉.彭斯是著名的苏格兰民族诗人,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歌颂友谊,爱情,自由,平等的诗歌,其中〈一朵红红的玫瑰〉广为流传.
浪漫主义全盛时期以华滋华斯与柯律维治联合发表〈抒情歌谣集〉为开始,到瓦尔特斯各特的逝世为止,主要文学成就为诗歌,涌现了华滋华斯为代表的"湖畔派"诗人和拜伦,雪莱,济慈等富有革命理想,颂扬自由与解放的诗人.

19世纪中后期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真实地描写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社会生活,暴露和批判了资产阶级社会的罪恶,对人民群众寄予了深刻的同情.狄更斯是英国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善于描写社会底层人们的生活和思想,作品题材广泛,思想深刻;萨克雷则善于描写上层社会形形色色的人物.
批判现实主义女性小说家及她们的代表作品:Charlotte Bronte, Emily Bronte, Mrs. Gaskell, George Eliot.分析简?爱这一人物形象并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
托马斯?哈代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他称自己的作品是"性格与环境的小说".代表作品是〈德伯家的苔丝〉.
20世纪的现代派作家
人们对西方文明的危机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恶果促成了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形成.主要表现为意识流小说,代表作家有詹姆斯乔伊斯和弗洁尼亚沃尔夫.乔伊斯的小说〈尤利西斯〉描写的是现代都市居民庸俗,猥琐的精神生活.弗洁尼亚的〈到灯塔去〉则运用了娴熟的象征手法和意识流技巧.

❼ 英国小说兴起的原因

根本上就是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人们的思想呈多元化发展,开始追求精神、文化方面的享受。另外,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依旧存在。于是人们开始对未来世界的美好憧憬与幻想。还有就是部分人们开始对现阶级制度以及社会的讽刺。于是小说有了初步的发展。

❽ 维多利亚时期小说兴起的原因

因为维多利亚时代相信科学进步,对工业革命充满乐观和信心,汽船的出现给运输和贸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从时间上讲,维多利亚文学时期恰好与维多利亚女王1836年至1901年执政期相吻合,这一时段是英国历史上最光辉灿烂的时段。

维多利亚文学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自然带有宏大与多样性的特点,它是多侧面而且复杂的从各个角度,包括浪漫的与现实的反映了人民生活中的各种巨大变化。

这个时代也诞生了一大批顶天立地的文学巨人,小说在这个时期广泛流行,繁荣发展,人民整体也追求一种热情、自尊、谦逊、爱国的民族精神,而维多利亚女王也正是这些品格的榜样,这时道德与常理被这些浪漫主义时代遗弃多年的主题,又回到了文学主流中来了。

热点内容
盗墓笔记什么系列好看的小说 发布:2025-08-23 17:11:14 浏览:342
飙泪的校园小说 发布:2025-08-23 17:02:59 浏览:263
玛丽苏小说作者排行 发布:2025-08-23 16:59:31 浏览:360
择天记搜狗小说阅读器 发布:2025-08-23 16:51:43 浏览:652
言情小说杂货铺 发布:2025-08-23 16:48:55 浏览:46
好看青春的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8-23 16:41:56 浏览:755
名门千金总载宠妻无度小说全文免费 发布:2025-08-23 16:35:22 浏览:569
洪荒小说完本txt免费下载 发布:2025-08-23 16:27:39 浏览:70
好看的丧尸末世小说 发布:2025-08-23 16:20:52 浏览:795
推荐一本好看的幽默搞笑小说 发布:2025-08-23 16:16:20 浏览: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