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尔芙现代小说
1. 推荐几篇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短篇小说
弗吉尼亚·伍尔夫,英国女作家。1882年1月25日生于伦敦的文学世家。父亲莱斯利·斯蒂芬是《国家名人传记大辞典》和《康希尔杂志》的编者,写过许多评论、传记和哲学文章,交往的都是文学界、学术界名流。她自幼深受这种环境和父亲的熏陶,熟悉这些生活优裕又富有文化教养的名流和他们的生活方式。这些也深深影响了她的精神世界,成为她所撰写的作品的主要内容。由于健康关系,她从未上过正规的学校,但她所受的教育是多方面的,而且相当高深。她阅读了父亲的极为丰富的藏书。英国西南靠海的康沃尔郡(有她父亲的产业)和伦敦是她最熟悉的两地;而伦敦和海滨最使她依恋,常在她的作品中出现,如描写大海的著名小说《到灯塔去》(1927)、《海浪》(1931)和描写伦敦的《黛洛维夫人》(1925)以及散文《时常上街去走》(1930)等。她于1905年开始写书评。1904年父亲逝世后,她和兄弟姊妹在伦敦布卢姆斯伯里的住宅成为文学中心,座上客有传记作家利·斯特雷奇、小说家爱·福斯特、小说家亨利·詹姆斯、诗人托·艾略特,较晚还有小说家衣修午德等人。衣修午德曾说,“布卢姆斯伯里的这些人是由于才能的血缘关系结合在一起的”,“他们的共同信仰是艺术上的严格原则性”。
1912年维吉尼亚和伦纳德·吴尔夫结婚,1917年夫妻成立著名的“霍加斯出版社”。维吉尼亚也是女权运动者,竭力为妇女争取选举权、教育权、自己单独有一间房屋的权利等,这些在她的小说《奥尔兰多》(1928)、《一间自己的房间》(1929)、《三个基尼》(1938)以及许多书评和散文中都有反映。她关心的是有才能的女子。第二次世界大战波及英国后,她情绪不安,住所也遭到轰炸。1941年3月28日在离家不远的乌斯河投水自尽。
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英国著名女作家,在小说创作和文学评论两方面都有卓越的贡献。世界三大意识流作家之一,女权主义运动的先驱人物。深受弗洛伊德心理学、女性主义及同性恋运动影响。她在文学上的成就和创造性至今仍然产生很大的影响。
2. 弗吉尼亚.伍尔芙的所有作品
弗吉尼亚·伍尔芙(Virginia Woolf,1882年1月25日-1941年3月28日)。英国女作家、文学批评家和文学理论家,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她是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同时也是布卢姆茨伯里派(Bloomsbury Group)的成员之一。
弗吉尼亚·伍尔芙作品:
【作品类别:小说】
1915年 《远航》(The Voyage Out)
1919年 《夜与日》(Night and Day)
1919年 《墙上的斑点》(The Mark on the Wall)
1920年 《雅各的房间》 (Jacob's Room)
1925年 《达洛维夫人》 (Mrs. Dalloway)
1927年 《到灯塔去》 (To the Lighthouse)
1928年 《奥兰多》 (Orlando: a Biography)
1931年 《海浪》 (The Waves)
1937年 《岁月》 (The Years)
1941年 《幕间》 (Between the Acts)
【作品类别:短篇小说集】
1944年 《鬼屋及其他》 (The Haunted House and Others)
【作品类别:随笔】
1929年 《一间自己的房间》 (A Room of One's Own)
1925年 《普通读者一》 (The Common Reader)
1933年 《普通读者二》 (The Second Common Reader)
1938年 《三个畿尼》 (Three Guineas)
1940年 《罗杰·弗莱传记》 (Roger Fry: A Biography)
1942年 《飞蛾之死及其它》 (The Death of the Moth and Other Essays)
1948年 《瞬间及其它随笔》 (The Moment and Other Essays)
《存在的瞬间》 (Moments of Being)
1919 年《现代小说》 (Modern Fiction)
3. 伍尔夫小说特点是什么
艾德琳·弗吉尼亚·伍尔芙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获得了极大的关注度,是英国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同时,她也是意识流的代表人物,是20世纪现代主义和女性主义的先锋。伍尔夫出生于英国伦敦,她的父亲是一名爵士,是一位剑桥大学毕业的文学评论家、传记家和学者,良好的家庭氛围给她创造了文学造诣很高的生活环境,她也是“布卢姆斯伯里团体”的核心成员之一,这是一个精英知识分子团体。伍尔夫的小说有着别具一格的魅力,这让她有一群忠实的读者,
4. 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的短篇小说,以“
出航
夜与日
墙上的斑点
雅各的房间
达洛维夫人
到灯塔去
奥兰多
海浪
岁月
幕间
鬼屋及其他
5. 伍尔夫是英国现代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你知道哪些
引言:伍尔夫是英国现代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你知道哪些?下面一起来和小编了解一下吧!
三、影响力
伍尔芙提倡女权主义,强调现代小说要着力描写人的内心世界,而不要机械地描写现实的生活,这一点和维多利亚时代以来在英国文坛盛行的现实主义风格大大的背道而驰,他把高尔斯华绥,威尔斯等这一类当时的一流小说家称做,物质主义者,认为他们虽然写得很好,但是没有触及人物的内心世界,另一方面,她比较推崇哈代,康拉德等作家,认为他们的作品更加接近于人的内心世界,我们都知道,哈代的作品是自然主义和宿命论的混合。
6. 伍尔芙的经典散文作品
弗吉尼亚·伍尔芙(1882-1941)是意识流作家中成就最高的女性。她是[[英国]]著名学者莱斯利·斯蒂芬爵士的女儿。其代表作品包括《达洛维夫人》、《海浪》和《到灯塔去》。
伍尔芙与其他男性意识流作家不同之处在于,她的小说往往富有诗意,在语言上更像诗体散文,富有唯美主义的情调。但其小说内容的晦涩难懂却和其他意识流作家的作品别无二致。例如,在其代表作《海浪》中,作者没有设计贯串全文的主要情节,而是时刻强调“瞬间”感觉的重要性,认为生命的本质在于感觉。小说具有显著的存在主义色彩。
弗吉尼亚·伍尔芙对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持悲观态度,认为这个时代的文学中没有大师,只有试验者。现代派小说不过是两个高峰之间的峡谷而已。1941年,伍尔芙在伦敦投河自尽。
艾略特认为伍尔芙是当时英国文学的中心,是一种文明模式的代表。她的逝世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出生于书香世家的伍尔芙的突出成就是意识流小说。她的《达罗卫夫人》(Mrs. Dalloway)和《到灯塔去》(To the Lighthouse)等作品突破传统的时空观,将意识流手法运用得出神入化,还体现出女作家对于女性存在的历史及现状的独特反思。
1882年1月25日,弗吉尼亚·伍尔芙出生在英国伦敦海德公园门22号。其父是文学家兼评论家。自幼受其父影响很深,她的许多作品与早年经历有关。由于她的母亲生有3个孩子,继母生有4个孩子,这个9口之家、两群年龄与性格不合的子女经常发生一些矛盾与冲突。而伍尔芙同父异母的两位兄长对她倾注了太多的热情给她留下了永久的精神创伤。
她一生中多次精神失常,母亲、父亲相继病逝,是她难以承受的打击。她的小说《达罗威夫人》中即充满了对病态幻觉的真实生动的描绘。
她和伦纳德的结合,使她的婚姻生活与文学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没有其夫的帮助与支持,她也许成不了伟大的作家之一。
她少女时期遭受的精神创伤,她成人后非常厌恶甚至弃绝性生活,更不愿生儿育女。她的丈夫尊重她的意愿,和她保持着没有性爱的夫妻关系。
她把艺术看得高于一切。不过,她每完成一部作品常会出现病兆。性格多变的她经常在脸上看出她内心的痛苦。好在,她患病期间,她的丈夫对她体贴入微,使她深受感动,“要不是为了她的缘故,我早开枪自杀了。”
1941年3月28日,精神上再也无法承受巨大压力的她写了遗书后投河自杀。
1928年弗吉尼亚.伍尔芙 (Virginia Woolf)以女诗人维塔为原形,写出了喜剧性的幻想体传记小说《奥兰多》(Orlando),献给维塔。小说的主人公奥兰多及其化身跨越三个世纪,先为男性,后来逐渐转为女性。小说中的很多情节都是以维塔的经历为素材构筑的,被称为“文学史上最长最迷人的情书”。
7. 伍尔芙的那本书比较好
出航(The Voyage Out) (1915年)
夜与日(Night and Day) (1919年)
雅各的房间(Jacob's Room) (1920年)
达洛维夫人(Mrs. Dalloway) (1925年)
到灯塔去(To the Lighthouse) (1927年)
奥兰多(Orlando: a Biography) (1928年)
海浪(The Waves) (1931年)
岁月(The Years) (1937年)
幕间(Between the Acts) (1941年)
鬼屋及其他(The Haunted House and Others)(短篇小说集)
随笔
一间自己的房间(A Room of One's Own )(1929年)
普通读者I(The Common Reader)(1925年)
普通读者II(The Second Common Reader)(1933年)
三个畿尼(Three Guineas)(1938年)
罗杰.弗莱传记Roger Fry: A Biography (1940年)
飞蛾之死及其它The Death of the Moth and Other Essays (1942年)
瞬间及其它随笔The Moment and Other Essays (1948年)
存在的瞬间Moments of Being
现代小说Modern Fiction (1919年)
8. 伍尔夫的小说奥兰多的故事大概
故事始于十六世纪伊丽莎白时代,终于一九二八年伍尔夫搁笔的“现时”,历时四百年。奥兰多先是一位天真无邪的贵族美少年,因深受伊丽莎白女王宠幸而入宫廷。詹姆斯王登基后,大霜冻降临,奥兰多偶遇一位俄罗斯公主,坠入情网,结果是失恋亦失宠,隐居乡间大宅。奥兰多从小迷恋文学和诗歌,莎士比亚的身影令他难以忘怀,设法与小有名气的诗人格林相识,不料又受戏弄,加之不堪忍受罗马尼亚女大公的纠缠,遂请缨出使土耳其。在君士坦丁堡的一场大火之后,奥兰多变为女子,离开官场,混迹于吉普赛人之间。再后她返回英国,成为上流社会的贵妇,结识一批当时著名文人。进入维多利亚时代,为了继续写作,奥兰多只能与时代精神妥协,并嫁给了一位海船长。到故事结尾,奥兰多已是二十世纪的获奖诗人,回到那贯穿全书、象征传统的大宅,来到大橡树下,回顾她对文学和诗歌的永恒的追求。
9. 弗吉尼亚·伍尔芙的著作有哪些
弗吉尼亚·伍尔夫
英国女作家,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她是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同时也是布卢姆茨伯里派(Bloomsbury
Group)的成员之一。最知名的小说包括《黛洛维夫人》《到灯塔去》《雅各的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