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现代小说重要作品
❶ 20世纪10部影响深远的小说
马可尼和波波夫发明了无线电通信(1900)
2莱特兄弟发明了动力载人飞机(1903)
3鲁米埃尔兄弟发明了彩色照相机(1904)
4弗莱明和福雷斯特分别发明了电子二极管和三极管(1904~1906)
5德、美、英等国科技专家发明了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1910~1938)
6福特发明了汽车流水线生产(1913)
7美英科技专家发明了雷达和射电望远镜(20~40年代)
8欧美科技专家发明了电视(20~30年代)
9惠特尔和亨克尔发明了喷气式飞机(1930~1939)
10布劳恩等发明了v—2液体火箭(1942)
小耗子嘀嘀
回答采纳率:50.0%
2008-09-20
19:14
检举
20世纪的人类10项经典发明
20世纪100年来发明的东西当然绝对不只10项,进步的动力促使发明不断地产生,不过这10项发明对于现代文明的形成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可以说少了哪一项发明,20世纪就不可能像现在这个样子。
1原..子
弹
1945年8月,毁灭地球的潘朵拉盒子在日本广岛与长崎被打开,当时国际强权一心只想以这种威力极大的致命破坏武器去压倒对方。美国首先在1945年7月于新墨西哥州试爆成功,苏联紧接着在1949年成功试爆,英国是1952年,法国是1960年,中国是1964年。
2航天飞机
1959年苏联的无人太空船首次成功登陆月球,并且拍回了大量的照片。而美国60年代末阿波罗登月的壮举,却是人类踏上地球以外星球的第一步,自此以后,美国在太空探险方面逐渐将苏联抛在后头。航天飞机出现后,人类前往外太空的成功几率大为提高,科学家预言公元2000年之后人类将开展外太空旅行。
3电视
1923年,电视机的灵魂——显像管诞生了。电视技术广泛应用是在40年代,1954年则开创彩色电视的纪元,60年代以后几乎大多数国家都建立了电视台。这个方盒子为人类制造了无数欢乐的时光。
4人造卫星
第一颗人造卫星是由苏联于1957年10月4日试射成功的,紧接着美国的探险者1号在1958年1月31日试射成功,从此以后这些随着地球自转运行的人造卫星愈来愈多地漂浮在大气层外。原来运用在军事科技上的人造卫星,后来慢慢演化出通讯、绘图、侦测、气象等不同用途的卫星家族。
5阿斯匹林
早在15世纪的希腊医生就用柳树皮中研磨出来的粉末做为草药版的阿斯匹林始祖。到了本世纪末,这个减轻身体疼痛的配方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德国拜耳药厂创立的“阿斯匹林”商标,成为这个药方的专有代名词,20世纪愈来愈忙碌的现代社会中,阿斯匹林这颗白色圆形药片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6民航客机
现代生活中国际旅行必备的交通工具——飞机,多是由军用运输机改良而成的商用客机。1949年第一架商用客机载36名乘客飞行于欧洲上空,开启了民航世纪的新页面。时至今日,交通运输市场对于飞机旅行的需求越来越大,民航客机已成为人们便利的交通工具之一。
7个人电脑
电脑掀起的第三次革命,彻底改变人们工作与思考的形态,70年代末电脑厂商开始开发较小型的个人电脑,到了80年代初市场上有了大众化的电脑消费产品。个人电脑加快社会数字化脚步,几乎社会的每一个层面都被电脑完全感染,没有人能够拒绝电脑进入生活之中。
8移动电话
曾经是英雄电影中大哥专属配备的“大哥大”,已成为人们在户外活动时的一种私人通讯联络方式。全球经济的发展,让移动通讯成为近年来最热门的产业之一。而手机随时随地联络的便利性,也改变了人与人之间传统的沟通方式。
9克隆羊
1997年初英国科学家让一只没有父亲的小羊成功地诞生,这项创举说明了人类即将有可能用自然途径以外的方法制造生命。克隆羊在生物科技上无疑是史无前例的一大步,但它所牵涉到人类道德观念的层面,却是科学所无法理清的难题。
10因特网
最原始的电脑网络原本只是在学院研究室中连接不同电脑主机,当这项技术只需经由简单的数据机和电话线的连接,就可为人所用时,网络瞬间成为世纪末影响力最大的发明。网络制造出的新的资讯传播模式很快地影响到愈来愈多的层面,电子邮件、网上购物、网上交友等方式为网络重新定义塑型。人们只要一条细细的电话线,就可以将全
❷ 中国四十年代的文学作品有哪些
1、思索民族文化传统与民族性格的优劣得失。
如:萧红《呼兰河传》、老舍《四世同堂》、曹禺《北京人》
2、探讨战争环境中知识分子的苦难历程与发展道路。
如:路翎《财主底儿女们》、沙汀《困兽记》、艾青《火把》
3、讽刺成为文学的主流手法。
如:钱钟书《围城》、陈白尘《升官图》、宋之的《群猴》、吴祖光《捉鬼传》、张恨水《八十一梦》
小说: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孙犁《荷花淀》,丁玲《太阳照在桑乾河上》,周立波《暴风骤雨》,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孔厥、袁静《新儿女英雄传》,柳青《种谷记》,刘白羽《无敌三勇士》, 柯蓝《洋铁桶的故事》,康濯《我的两家房东》
戏剧:马健翎的新秦腔《血泪仇》,新秧歌剧《兄妹开荒》,贺敬之等的新歌剧《白毛女》
诗歌:李季《王贵与李香香》,阮章竞《漳河水》,张志民《死不着》
❸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短篇小说有哪些
沈从文 三四十年代,他是北方文坛领袖, 主要成集的小说有《龙朱》《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雏》《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如蕤(ruí)集》《从文小说习作选》《新与旧》《主妇集》《春灯集》《黑凤集》等。
张爱玲的《传奇》,短篇小说集。最早於一九四四年九月由上海杂志社出版 ,同月再版,加上一篇序言。
白先勇的《台北人》,此书是由十四篇短篇小说组成。
穆时英的《上海的狐步舞》
林徽因《九十九度中》
望采纳
❹ 求现代小说作家的代表作品名单!
1、1949-1966年的十七年,小说创作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基本特征,强调反映社会本质和变革的趋向。长篇小说是这个时期最受读者欢迎的形式,如柳青的《创业史》、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梁斌的《红旗谱》、杨沫的《青春之歌》、罗广斌和杨益言的《红岩》、曲波的《林海雪原》、欧阳山的《三家巷》、李英儒的《野火春风斗古城》、周立波的《山乡巨变》、浩然的《艳阳天》、周而复的《上海的早晨》等。
2、1949-1966年的十七年,创作的优秀短篇小说有李准的《不能走那条路》、萧也牧的《我们夫妇之间》、峻青的《黎明的河边》、王愿坚的《党费》、茹志鹃的《百合花》、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等。
3、柳青的《创业史》是一部史诗性的作品,塑造了“新人”梁生宝等一批达到相当艺术水准的“典型人物”形象。
4、杨沫的《青春之歌》带有“自叙传”色彩,可以看作是一部知识分子的“革命成长史”。
5、姚雪垠的《李自成》既是历史小说,又可称为“革命历史小说”。
6、文革结束后进入新时期,出现新的小说创作潮流,包括“伤痕小说”、“反思小说”、“改革小说”,还有“寻根小说”以及“新写实小说”。
7、王蒙以50年代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知名。80年代发表《风筝飘带》、《春之声》、《蝴蝶》等小说,多以共和国历史的沉浮为题材,发掘人性的丰富性。他的有些作品追求意识流。
8、伤痕小说是文革后最早出现的揭露和控诉“四人帮”罪行、宣泄人民呼声的小说类型,代表作有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叶辛的《蹉跎岁月》、从维熙的《大墙下的红玉兰》等。
9、反思小说是文革后继“伤痕小说”之后出现的小说类型,作品具有更多的理性色彩和悲剧意味。如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高晓声的《李大顺造屋》、王蒙的《蝴蝶》、张贤亮的《灵与肉》等。
10、改革小说是出现在文革后的一种小说类型,主要是对80年代各个领域改革引起的社会震荡的直接反映,如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柯云路的《新星》、张洁的《沉重的翅膀》、李国文的《花园街五号》。
11、寻根小说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的小说类型,特点是力图用现代意识探寻民族文化的得失,以及民族精神重建的可能性,主要作家作品有韩少功的《爸爸爸》、阿城的《棋王》、郑义的《老井》、王安忆的《小鲍庄》等。
12、新写实小说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的小说类型,注重对日常生活“原生态”的还原复写,以所谓客观化的冷漠笔法来叙述现实的困厄与无奈。这类创作以池莉的《烦恼人生》、刘震云的《一地鸡毛》、方方的《风景》等为代表。
13、贾平凹自20世纪80年代起陆续发表有关陕西商州地区农民生活变迁的小说,如《鸡窝洼人家》、《腊月·正月》等“商州系列”小说和长篇小说《浮躁》。1993年出版《废都》,表现荒凉的“废都”意识,引起极大争议。
14、汪曾祺只写短篇小说,代表作《受戒》、《大淖记事》等,继承的是“京派作家”的风格。
15、王安忆有“寻根小说”《小鲍庄》。1986年以后,她发表了“三恋”(《小城之恋》、《荒山之恋》、《锦绣谷之恋》)小说。八九十年代之交,她的《叔叔的故事》、《乌托邦诗篇》、《伤心太平洋》汇入这一时期的“家族叙述”小说潮流。90年代中期以后,她的《长恨歌》等作品引领了“老上海怀旧潮”。
16、张承志的小说有一种散文化倾向,其作品《旗手为什么歌唱母亲》、《黑骏马》、《北方的河》、《金牧场》等,都与蒙古族历史、回族历史和现实生活有关。
❺ 20世纪40年代,矛盾先后发表的长篇小说主要有哪些
20世纪40年代,
矛盾先后发表的长篇小说主要有:
(《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锻炼》)等。
❻ 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有哪些
《堂吉诃德》、《追忆似水年华》、《情感教育》、《尤利西斯》、《琼斯皇》等。
1、《堂吉诃德》
《唐·吉诃德》(又译作《堂吉诃德》《堂·吉诃德》等)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于1605年和1615年分两部分岀版的长篇反骑士小说。
故事发生时,骑士早已绝迹一个多世纪,但主角阿隆索·吉哈诺(唐·吉诃德原名)却因为沉迷于骑士小说,时常幻想自己是个中世纪骑士,进而自封为“唐·吉诃德·德·拉曼恰”(德·拉曼恰地区的守护者)。
拉着邻居桑丘·潘沙做自己的仆人,“行侠仗义”、游走天下,作出了种种与时代相悖、令人匪夷所思的行径,结果四处碰壁。但最终从梦幻中苏醒过来。回到家乡后死去。
文学评论家称《唐·吉诃德》是西方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
2、《追忆似水年华》
《追忆似水年华》(又译为《追寻逝去的时光》)是20世纪法国小说家马塞尔·普鲁斯特创作的长篇小说,先后出版于1913—1927年间。
这是一部与传统小说不同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七大卷,以叙述者“我”为主体,将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合一体,既有对社会生活,人情世态的真实描写,又是一份作者自我追求,自我认识的内心经历的记录。除叙事以外,还包含有大量的感想和议论。
整部作品没有中心人物,没有完整的故事,没有波澜起伏,只有贯穿始终的情节线索。它大体以叙述者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活动为轴心,穿插描写了大量的人物事件,犹如一棵枝丫交错的大树。
可以说是在一部主要小说上派生着许多独立成篇的其他小说,也可以说是一部交织着好几个主题曲的巨大交响乐。
该小说被誉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的长篇巨著,以其出色的心灵追索描写、宏大的结构、细腻的人物刻画以及卓越的意识流技巧而风靡世界,并奠定了它在当代世界文学中的地位。
3、《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法国小说家居斯塔夫·福楼拜创作的长篇小说。该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走向精神幻灭的人物形象弗雷德里克·莫罗。
弗雷德里克的悲惨人生经历也表明了虚无主义所带来的危害。弗雷德里克产生精神幻灭的原因是沉湎在失恋的世界当中,他最终发现自己恋慕的只是逝去的自我。
主人公弗雷德里克所产生的精神幻念,实际上也是很多年轻人可能曾经迷茫和失落的真实写照,至今在真实的世界里仍然存在。幻灭是一种成长,但是幻灭太迟,结局就如同弗雷德里克一般,陷入到无边的痛苦之中。
因此,对待内心世界的幻想,让人们自己真正感受世界的真实与虚伪,才是真正理解人生的方式。这也是福楼拜通过主人公弗雷德里克的人生悲剧所阐发的一个重要的思考,对于人性的弱点是一种深刻的批判。
4、《尤利西斯》
《尤利西斯》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22年。
该小说讲述的是青年诗人斯蒂芬寻找一个精神上象征性的父亲和布卢姆寻找一个儿子的故事。斯蒂芬已经有了一个生理上的父亲西蒙·迪达勒斯,但是斯蒂芬只把他当成肉体上的父亲,他认为自己有能力变得成熟,也可以成为一名父亲。
然而,由于父亲西蒙·迪达勒斯的批评和缺乏理解并没有成功。因此斯蒂芬所寻找的父亲只能是一个象征性的父亲,这个父亲可以允许斯蒂芬自己也成为一名父亲。
布卢姆寻找儿子从很大程度上讲则是因为他需要一个后代来巩固自己的身份和延续香火。由此可见,斯蒂芬和布卢姆两人都希望通过寻求为父之道来巩固他们各自的身份。
乔伊斯通过描述一天内发生的单一事件向人们展示了一幅人类社会的缩影,通过对一个人一天日常生活和精神变化的细致刻画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悲与喜,英雄与懦夫的共存以及宏伟与沉闷的同现。
5、《琼斯皇》
《琼斯皇》(The Emperor Jones)是美国现代著名戏剧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尤金·奥尼尔(Eugene O'Neil)代表作之一,于1920年首演,作品首次为剧作家赢得了巨大的声誉和观众。
该剧是奥尼尔以表现主义手法创作的第一部作品, 它的问世不仅开创了美国表现主义戏剧创作的先河, 也奠定了奥尼尔在美国戏剧界乃至世界文坛上的杰出地位。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现代主义文学
❼ 巴金 矛盾 老舍 曹禺30年代40年代的主要作品及主要人物
巴金:
20年代中后期到30年代初期的《灭亡》(处女作)、《新生》(《灭亡》的续篇)和《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是巴金小说创作的初步尝试,显示了巴金创作的基本风格,主要以家庭为题材背景,以年轻一代的命运抉择为主要内容,作品充满了热忱的情感。
30年代中后期到40年代初期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标志着巴金的创作的成熟,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这一时期巴金的创作,家庭的题材更加典型,更具有象征意义,人物描写更具有典型化内涵,艺术表现日趋成熟。
40年代中后期的《憩园》、《第四病室》、《寒夜》(最后一部作品)显示了巴金小说的深入发展和深刻的变化。发展体现在继续采用家庭典型题材,继续表现家庭中人物的命运,表现人与家庭、社会的冲突;变化在于作家先前所具有的热情和理想,此刻化做了沉静的思考和冷峻的批判,由过去的控诉到现在的无话可说。 巴金的文学创作给文学发展带来的新质
巴金的小说创作塑造了一大批家庭关系中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既有身处封建大家庭的,如:《家》中觉新、觉慧等年轻一代;也有身处社会底层普通家庭的,如:《寒夜》中的汪文宣、曾树生等。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人物的性格往往充满矛盾性,人与人的性格之间往往具有强烈的反差和鲜明的对比。显示了巴金独特的审美追求,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表面上把这些人物放在家庭的背景中,而实际上是将人物放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来加以刻画,这样的描写更生活化,生活气息浓,使读者感到亲切、真实。
巴金善于在生活的对比当中、矛盾冲突当中,来揭示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如:《家》中觉新和觉慧,《寒夜》中的汪文宣、曾树生就各是一对矛盾,在现文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茅盾:
茅盾的文学创作一直实践着现实主义的主张,这一主张始终体现在他的文学创作中,从《蚀》三部曲到《腐蚀》,始终追随中国现代社会历史的风云变换,他的创作是中国现代社会历史的艺术记录,作品中充满了对中国现代社会历史重大事件真实而客观的反映。如:《蚀》反映的是大革命前后的风云变换,《子夜》反映了30年代中国最动荡时期的社会本质,《腐蚀》则是表现皖南事变国共合作危机的政治小说。
老舍:
30年代中后期,老舍连续创作了《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大明湖》(书稿毁于战火)等长篇小说,《阳光》、《我这一辈子》等中篇小说,《赶集》、《樱海集》等短篇小说集,显示了旺盛的创作力,这些作品标志着老舍小说创作的成熟。 40年代以后,有长篇《火葬》、《四世同堂》(由《惶惑》、《偷生》、《饥荒》三部组成)、《鼓书艺人》等问世,这些作品在人物塑造、情节结构、语言风格等方面都显示出进一步的成熟与突破,标志着老舍小说创作的深入发展。
曹禺:
曹禺的主要戏剧作品:《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改编的《家》;抗战题材的剧本《黑字二十八》、《蜕变》等。
❽ 20世纪40年代的散文,小说,诗歌,分别有哪些阿举例说明
20世纪40年代:
王佐良
陈敬容
杜运燮
穆旦
罗寄一
郑敏
唐祈
袁可嘉
牛汉
屠岸
《星雨集》(散文集)1946,文生
陈敬容译
《交响集》(诗集)1947,星群
《盈盈集》(诗集)1948,文生
《诗四十首》(1946)
《探险队》(1945)、《穆旦诗集(1939-1945)》(1947)、《旗》(1948)
❾ 中国著名文学小说
有:《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儒林外史》等等。
1、《红楼梦》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等,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
《红楼梦》版本可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大系统。程本为程伟元排印的印刷本,脂本为脂砚斋在不同时期抄评的早期手抄本。脂本是程本的底本。
2、《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3、《水浒传》
《水浒传》,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要故事背景、类型上属于英雄传奇的章回体长篇小说。作者或编者一般被认为是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
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
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4、《西游记》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清代学者吴玉搢等首先提出《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
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5、《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先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1803年)。
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
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