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小说 » 现代小说交州省

现代小说交州省

发布时间: 2022-05-05 19:17:58

1. 汉献帝新传的小说目录

关于都城选择的一点说法
关于本书构架的诠释
论中国两次海洋机遇的丧失
唐代城市消费的方式、水平和结构研究
唯物史观与明清农业经济史研究的一个悖论
中国古代航海技术浅论
传统儒家文化对东亚经济的影响探讨
道家的气玄学说和中国古代的气论
孔子和老子之辨
官学失守和百家之本
焚书坑儒及汉朝尊儒的历史论证
历史各时期游牧方式探讨
大汉帝国和中国古代冶钢技术
亚洲地理简介
亚洲农业类型
亚洲河流特征
南亚次大陆特征
亚洲及大汉帝国主要地理、气候特征
大汉帝国安、泰两州经济特性
大汉帝国辽州简介
大汉帝国瀛州地理简介
大汉帝国疆域降雨情况
大汉帝国疆域图
大汉帝国主要军队简介 契子
第一章 初降汉室 第二章 卢荀授课 第三章 出藩之策 第四章 皇兄皇弟 第五章 卢植先行
第六章 麻钢神兵 第七章 十二神兵 第八章 杨彪父子 第九章 灵帝父子 第十章 童渊王越 第一章 太尉府之会
第二章 皇甫嵩
第三章 并州丁原 第四章 丁原谈马 第五章 翼卫精兵
第六章 铁翼飞翼 第七章 吕布张辽高顺
第八章 吕布赵云 第九章 回归洛阳 第十章 吕布赵云之战
第十一章 封藩楚王 第一章 襄阳治略
第二章 治略九卿
第三章 武将群英会 第四章 禁卫军
第五章 刘备取并州 第六章 陈群相伴
第七章 水镜学府 第八章 诸侯清君侧
第九章 贾诩孙坚 第十章 灵帝密旨 第一章 荆州治效 第二章 草庐夜谈 第三章 卢公去郭嘉到
第四章 郭嘉投效 第五章 才子猛将 第六章 神匠马钧
第七章 四大神匠 第八章 噩梦弩
第九章 永定西凉 第十章 巧得凉州
第十一章 会见阎行 第十二章 凉州阎行
第十三章 陇西安定 第十四章 火烧五丈原
第十五章 难兄难弟 第一章 天下国商(一)
第二章 天下国商(二)
第三章 江东安定 第四章 襄阳军备 第五章 袁绍速败 第六章 计缓刘备
第七章 满宠访楚 第八章 伊籍故友 第九章 陈登父子 第十章 金陵建设
第十一章 戏志才养病
第十二章 贾诩破曹
第十三章 新楚内治(一) 第十四章 新楚内治(二)
第十五章 新楚内治(三) 第十六章 曹操初败
第十七章 楚地官制
第十八章 军机院与亲卫营
第十九章 交州安定 第一章 楚王选妃 第二章 亲征益州 第三章 法正笑谈 第四章 定南策
第五章 定蜀望蛮 第六章 周瑜之锐 第七章 刘备军机 第八章 国策二十四章
第九章 欲谋青州 第一章 青州寇帅 第二章 臧洪南投 第三章 万农书
第四章 南北赋税 第五章 九年筹备 第六章 颍川对峙
第七章 沮授之约 第八章 备战寒潮 第九章 全线侵扰 第一章 青州风波 第二章 拜访胡昭 第三章 内政风暴 第四章 孔明赴会 第五章 三家制衡
第六章 襄阳盛会 第七章 襄阳雄辩 第八章 晋阳密会 第九章 辽州风云 第十章 赵云之威
第十一章 迎娶月英 第十二章 小乔初嫁 第十三章 郭嘉救急 第十四章 关羽黄忠 第十五章 南阳溃败
第十六章 庞统奇袭 第十七章 长安之围 第十八章 曹操接旨 第十九章 洛阳角斗 第二十章 漠北之地 第一章 大汉疆域 第二章 左右逢源 第三章 天地之灾
第四章 贾诩之志 第五章 曹操之择 第六章 商军策
第七章 集商社
第八章 帝王使命 第九章 河东之围 第十章 黄河水患
第十一章 壶关鏖战 第十二章 张飞之血 第十三章 铁血控铉 第十四章 四面反击 第十五章 复仇之刃
第十六章 草原之鹰 第十七章 首帅之责 第十八章 骑兵之魂 第十九章 司马之局 第二十章 覆灭之手
第二十一章 烈焰之心 第二十二章 辽州统一 第二十三章 政教合一 第二十四章 西域雄狮
第二十五章 乌孙奇袭 第二十六章 中亚强敌 第二十七章 亚洲最强 第二十八章 兴州大捷
第二十九章 罗马使团 第三十章 一触即发
第三十一章 双龙戏珠 第三十二章 千古遗憾 第三十三章 内陆统一
第三十四章 京都之争 第三十五章 炎黄广场 第一章 襄阳风华 第二章 大国民
第三章 东瀛之葬 第四章 海洋帝国 第五章 皇甫嵩
第六章 南北疏途 第七章 帝国之梦 第八章 天地之学
第九章 廉政之刃 第十章 经济帝国
第十一章 海洋通道 第十二章 泰州攻略 第十三章 帝国风范 第十四章 罗马之光 第十五章 神秘祭祀
第十六章 赤裸交易 第十七章 完美帝国 第十八章 海湾风云 第十九章 乌鸦战舰 第二十章 海湾战役
第二十一章 帝国盛世 第二十二章 西域锦州 第二十三章 守望之冬 第二十四章 乱血之东
第二十五章 皇子刘巍 第二十六章 吞噬主义 第二十七章 高原血战 第二十八章 西凉战神
第二十九章 邦联王国 第三十章 巴比伦省
第三十一章 耶路撒冷 第三十二章 德黑兰会议
第三十三章 大国雄风 第三十四章 阿非利加 第三十五章 青年移民 第三十六章 罗马之鹰
第三十七章 文明之刃 第三十八章 十二神使 第三十九章 军备贸易 第四十章 噩梦连袭 第一章 纷乱之秋 第二章 命运之旅 第三章 孔明现身
第四章 人之天赋 第五章 贾诩绝计 第六章 解铃人
第七章 治国新策 第八章 崔浩之疾 第九章 急火攻心 第十章 长子风范
第十一章 父子夜话 第十二章 平定北方 第十三章 大漠风尘 第十四章 圣湖血案
第十五章 最终圣裁 第十六章 银元税制 第十七章 京都新政 第十八章 新女性
第十九章 新银税制 第二十章 广富主义
第二十一章 五子良才 第二十二章 天道难违 第二十三章 太子之位 第二十四章 五军变革
第二十五章 大海军策 第二十六章 移民潮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农畜工纺 第二十九章 阴阳有别 第三十章 大汉新语
第三十一章 华夏之树 第三十二章 帝国风华 第三十三章 太子妃
第三十四章 诸王时代 第三十五章 亚汉王
第三十六章 大法典 第一章 告别大汉 第二章 欧亚盛宴 第三章 执政同盟 第四章 最终决裂 第五章 最佳棋子
第六章 希腊战争 第七章 雅典和约 第八章 匈奴之歌 第九章 双重标准 第十章 日耳曼
第十一章 丝绸战争 第十二章 卸任
第十三章 晚宴
第十四章 北非之旅 第十五章 巨灵神
第十六章 西非之旅 第十七章 淳朴之民 第十八章 内斗
第十九章 南非之旅 第二十章 东非之旅
第二十一章 文化运动 第二十二章 巨灵之叹 第二十三章 科技时代
第二十四章 帝王之家 第二十五章 繁华与危机
第二十六章 明争暗斗 第二十七章 由分至和 大结局 命运之轮回

2. 交州的交州文明

距今约12.9万年以前,岭南出现了早期古人(马坝人)。商与西周时代,先民便与中原商、周王朝有了经济文化往来。春秋战国时代,岭南与吴、越、楚国关系密切,交往频繁。历史上楚庭、南武城的传说,反映出这一时期岭南与楚、越的关系。《国语楚语上》也有“抚征南海”的记载,可见当时岭南与楚国有军事、政治关系 。交州属于岭南地区,西汉设交趾郡,其中设在苍梧郡广信县(今封开)的交趾部,专门负责纠核岭南九郡。东汉末,交趾部改为交州,公元210年(汉献帝建安十五年),吴国步骘为交州刺史,217年,步骘把交州州治从广信东迁番禺。264年,东吴为便于治理,又把南海、苍梧、郁林、高梁4个郡(今两广大部)从交州划出,另设广州,西晋时,今广东省腹地属当时的广州,粤北属荆州,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属交州。唐初地方设州、县。岭南45州分属广州、桂州、容州、邕州、安南5个都督府(又称岭南五管)。655年以后,5府皆隶于广州,长官称为五府(管)经略使,由广州刺史兼任。756年(肃宗至德六年),升五府经略使为岭南节度使。862年(懿宗咸通三年),岭南道划分为东、西道,东道治广州,也是两广分为东西的开始,五代十国时期,岭南为南汉王刘氏占据,行政区划基本上继承唐朝的建制。宋代地方行政制度分路、州(府、军)、县三级。997年(宋太宗至道三年),广南路分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东路治所在广州,西路治所在桂州 。
岭南的原住民
由于山多水多,距离遥远,人们的习俗各异,语言不同,需经数次翻译才能相同,服饰也与中原华夏人不同。
自公元前100年,汉武帝设置州郡,不少中原人来到这里,和当地人杂居,南越族语言混合了中原华夏族的语言。
公元200年,交州有行政机构所在地的百姓按婚姻礼仪嫁娶,每年八月官府依据户口登记名册进行清查,也有其他地方的百姓嫁娶,都是男女自由挑选一种人,结为夫妻,父母也不能阻止(编者语:古代人类就是婚姻自由的!)交阯郡的糜冷县和九真郡的都庞县,哥哥死后弟弟娶嫂为妻,是那时世世代代形成的风俗。 (薛综传原文:“可谓虫豸,有靦面目耳” )。
中国历史上有“北胡、南越”的说法。南越族是古越族的一支。南越族是岭南地区的原住居民和主体民族。现代京族以及大部分壮族大部分是南越族后裔。

3. 三国演义中地名古今对照

一、冀州,治安平信都,今河北冀县。下辖郡国:

魏郡,治所邺,今河北临漳西南。

广平郡,治所曲梁,今河北鸡泽东南。

阳平郡,治所馆陶,今河北馆陶。

平原郡,治所平原,今山东平原南。

清河郡,治所清河,今山东临清北。

安平郡,治所信都,今河北冀县。

河间郡,治所乐成,今河北献县东南。

勃海郡,治所南皮,今河北南皮北。

乐陵国,治所厌次,今山东惠民东北。

巨鹿郡,治所廮(ying)陶,今河北宁晋西南。

赵国,治所房子,今河北高邑西。

常山郡,治所真定,今河北石家庄北。

中山郡,治所卢奴,今河北定县。

2、并州,治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下辖:

雁门郡,治所不详,今山西代县西南。

新兴郡,治所九原,今山西忻州。

乐平郡,治所沾县,今山西昔阳西南。

太原郡,治所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

西河郡,治所离石,今山西吕梁市。

上党郡,治所壶关,今山西长治北,潞城西。

3、幽州,治燕国蓟县,今北京市西南。下辖郡国:

代郡,治所代县,今河北蔚县东北。

上谷郡,治所居庸,今河北怀来东。

范阳郡,治所涿县,今河北涿州。

燕国,治所蓟县。

渔阳郡,治所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

右北平郡,治所土垠,今河北丰润东。

辽西郡,治所阳乐,今河北卢龙东。

昌黎郡,治所昌黎,今辽宁义县。

辽东郡,治所襄平,今辽宁辽阳。

玄菟郡,治所高句骊,今辽宁宁沈阳东。

乐浪郡,治所朝鲜,今朝鲜平壤南。

带方郡,治所带方,今朝鲜沙里院附近。

4、雍州,治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西北。下辖

陇西郡,治所襄武,今甘肃陇西南。

南安郡,不详。

天水郡,治所冀县,今甘肃天水西北。

广魏郡,治所临渭,今甘肃天水东。

安定郡,治所临泾,今甘肃泾川北。

新平郡,治所漆县,今陕西彬县。

扶风郡,治所槐里,今陕西咸阳西南。

北地郡,治所在今陕西耀县。

冯翊郡,治所临晋,今陕西大荔县。

京兆郡,治所长安,今山西西安西北。

5、凉州,治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下辖:

武威郡,治所姑臧,今甘肃武威。

金城郡,治所榆中,今甘肃兰州东。

西平郡,治所西都,今青海西宁市。

张掖郡,治所角乐得,今甘肃张掖西北。

酒泉郡,治所禄福,今甘肃酒泉。

敦煌郡,治所敦煌,今甘肃敦煌西。

西海郡,治所居延,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

6、西域长史府,属魏国,治所海头,今新疆罗布泊西北楼兰遗址。

置戊己校尉于高昌(今新疆吐鲁番东),屯田驻防。

主要国家有:鄯善,于阗,疏勒,龟兹,焉耆,车师后部六国。

乌孙不属于西域长史,定都于赤谷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国伊什提克。

7、益州(北部),蜀国,治所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市。下辖:

汉中郡,治所南郑,今陕西汉中市。

武都郡,治所下辨,今甘肃成县西北。

阴平郡,治所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

汶山郡,治所绵虎,今四川汶川西南。

梓潼郡,治所梓潼,今四川梓潼。

东广汉郡,治所不详。

广汉郡,治所雒县,今四川广汉北。

蜀郡,治所成都。

犍为郡,治所武阳,今四川彭山东。

汉嘉郡,治所汉嘉,今四川雅安东北。

巴西郡,治所阆中,今四川阆中。

巴东郡,治所永安,今四川奉节。

巴郡,治所江州,今重庆市江北。

江阳郡,治所江阳,今四川泸州。

涪陵郡,治所涪陵,今重庆彭水。

4. 请问三国时代全国各大城市与现代地名的对照表,多谢!

1、豫州:所辖今豫南部、东部、皖北部、苏西北角及山东西南角;

2、兖州:今鲁金乡县西北,所辖今山东西南部,豫东部和苏西北角;

3、徐州:所辖今鲁东南部,江苏北部及皖东北角;

4、凉州:所辖今甘东东部;

5、冀州:河北柏乡县北,后迁邺城,所辖今冀西南部,后被曹操以冀、青、并、幽四州合为冀州;

6、扬州:所辖今苏南部、皖中南部,浙、闽、赣三省;

7、荆州:所辖今豫西南部,鄂、湘二省及黔、桂、粤三省边缘;

8、益州:所辖今川、黔、滇三省大部,陕及鄂、甘各一隅;

9、交州:包括今天越南北、中部和中国广西的一部分。

东汉交州治番禺,即今广州,辖今两广及越南北部。吴分交州为交州和广州,广州治番禺,交州治龙编(在今越南河内东),交州辖今越南北部和两广的雷州半岛和钦州地区。

(4)现代小说交州省扩展阅读

三国又叫三国时期,是因为当时天下由“魏、蜀(汉)、吴”三个势力所建立。

延康元年(220),曹丕自立称帝,因其姓曹,后世称之为曹魏或曹魏政权,定都洛阳,到咸熙二年(265年)曹奂禅位于司马炎,享国46年,主要控制北方九个州(长江以北),势力最为强大。

章武元年(221),刘备称帝,为表示自己政权合法性国号仍沿用汉,因其控制范围在益州一州(蜀地),故后世称之为蜀汉或简称蜀。蜀汉势力最为弱小,炎兴元年(263)刘禅投降邓艾,享国43年。

建兴元年(229),孙权正式称帝,建立孙氏政权国号吴,因其姓孙,故称孙吴,又因其控制扬州、交州、荆州等江东地区,又称为东吴。

265年司马昭去世,其子司马炎夺取曹魏政权,定都洛阳,建立晋朝,史称西晋 。司马炎称帝后开始筹备伐吴,派王濬于益州大造船舰,以羊祜镇守襄阳与镇守江陵的吴将陆抗对峙。在264年孙皓即位后 ,交州(约今广西省及越南北部)向曹魏投降。

两年后吴军意图夺回但被晋将毛炅击败。269年孙皓以虞汜、陶璜及李勖等人分陆海两路会师合浦,至271年方夺回交州。279年,修允部属郭马于广州(约今广东省及广西省)叛变,孙皓先后派滕循、陶浚、陶璜等多方围剿方平定。同年晋军率大军南征,吴国岌岌可危。

东吴重臣陆凯及陆抗相继去世后,晋将羊祜提议伐吴,但遭贾充反对而作罢 。279年西北之乱始平,王濬、杜预上书司马炎,认为是时候伐吴,贾充、荀勖等认为西北未定而反对。最后司马炎决定于该年十一月大举进攻吴国,史称晋灭吴之战。

他以贾充为大都督 ,上游王濬唐彬军、中游杜预胡奋王戎军、下游王浑司马伷军多路并进。280年一月孙皓急任丞相张悌率沈莹、孙震渡江抵御王浑军,但皆战败而亡。而王濬军沿长江配合其他晋军攻下西陵、江陵、武昌及寻阳等地,杜预也夺下荆州南部。

三月十五孙皓见晋军已包围建业,认为大势已去而投降。孙吴灭亡,西晋统一天下,至此三国时期结束。

5. 交州的领土那去了

古代的越南位于中南半岛东北部,也就是现在的越南北部、红河下流地区。由于其地理位置的因素,自古以来就是不同人种、不同民族互相接触和繁衍生活的地方。越南新石器文化的代表“北山文化”遗迹中发掘的十七件头骨中,有六件属美拉尼西种族,八件属印度尼西亚种族,一件是蒙古种和印度尼西亚种族,另有二件不详。据此而证,越南最早生活的人,是印度尼西亚种人和美拉西亚人。 现代越南民族以越族为主,其源于现代中国南方中“百越”的一支。所谓“百越”,是当初中原地区对居住长江以南地区未纳入中原势力范围内的各个部族的统称。其范围很广,北起长江流域,南至红河三角洲,东自海滨,西至四川。由于居住的地方不同,名称也不同。居住在浙江一带的称为东越(瓯越、东瓯);福建一带称闽越;广东一带称南越;四川一带称夷越;广西与越南东北部称西瓯越;居住红河一带称雒越。而现代越族正起源于史称“文郎部族”的雒(亦称“雄”)越。 约在公元前250年左右,居住在越南东北部现谅山一带的蜀部族南下,与居住在红河下游的文郎部族发生战争。文郎部族被击败,蜀部族首领蜀泮建都于螺城,取国号瓯雒国,成立了越南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 秦统一中国后,努力向南扩张国土。公元前213(秦始皇34年?),秦派赵佗进驻南越(现今广东),并设象郡,将所获的越南北部归象郡管理。后赵佗灭瓯雒国,设立交趾、九真二郡。秦灭亡后,赵佗称藩于汉,封南越王。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削藩,汉军平南越后,前出至现越南岘港一带,增设日南郡。交趾、九真、日南统称交趾三郡。 公元40年,演州的征侧、征贰(史称二征夫人)起义,各地起义军基本上占领了三郡全境。公元42年,马援(伏波将军)由海上登陆交趾。击败二征的起义军,并于二年后平定三郡。 公元203年,汉把交趾三郡和南海、桂林三郡合并,称为交州。 汉灭,三国时期,交州属吴国管辖,并重新交割成广州(范围包括广东,广西)和交州(原交趾三郡)两个行政区域。公元280年,晋灭吴,交州牧陶璜投晋。在汉末至南北朝时代的宋、齐、梁时期,交州地区由于中央权力一直无力兼顾,实质的管理权力基本上归于委派的主官手上。 公元544年,交趾李贲、并韶起义。建立万春国,建都龙编,李贲为南越帝,并韶为相;545年,南朝大将陈霸率军南下,双方战至550年,梁朝内部大乱,陈霸回兵灭梁,建立陈朝,此后陈朝大军在重征万春国,与李贲的继任者赵光复成胶着状态。 公元586年,隋灭陈统一中国。602年隋大将刘与灭万春国。交州重新又分为交趾、九真、日南三郡。 公元618年,唐灭隋,设交州总管府。公元679年,由于军管不力,起义频发,所以将改交州总管府为安南都护府。 公元905年,五代十国之乱将起,安南曲承裕起兵割据安南都护府,后被南汉击败,曲承裕被杀,后继者杨廷芝、吴权等人的努力,公元938年,经“白藤江大战”一举击败南汉军。吴权建立了越南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朝代——吴朝。公元968年,越南朝代更迭为丁朝。 公元980中国宋朝以丁朝不稳为由,出兵越南。越南黎恒继位,建立黎朝。芝陵一战,越南军队击败宋军。 公元1010年,越南李公蕴建立李朝。公元1075年,李常杰攻宋。破钦州、廉州,围邕州(南宁),城破后,屠城。公元1076年,宋将郭逵领兵入越,双方长期对峙,最后议和。李朝向宋纳贡,宋承认大越国。 公元1225年,越南陈守度建立陈朝。与此同时,蒙古族兴起。 公元1257年,蒙古以兀良哈台为将,首次攻击越南,将越南将领陈国峻击败;公元1284年及1287年,蒙古先再度二次攻击越南,都被越南军击败。 公元1400年,越南胡季嫠成立胡朝。1406年,明朝以讨胡复陈的名义进攻越南并占领全境,取消越南国号,直接委派官吏统治越南。 公元1418年,越南黎利起义。1427年,起义军与明和谈。明军撤出越南,黎利于1428年称帝,定都东都(现河内),国号大越,史称黎朝。 公元1527年,莫登庸废黜黎帝,建立莫朝;1530年,黎大将阮淦立黎氏后人为帝,恢复黎朝;双方形成黎朝在南,莫朝在北的对峙状态,越南史称南北朝。中国明朝出兵干涉,莫登庸割现高平一带予明朝,后莫朝被黎朝所灭,在明朝的保护下,偏安于高平。此后,越南各派势力重新洗牌,形成郑氏(北方)与阮氏(南方)继续割据的局面。 公元1697年,南明杨彦迪残部退入越南南部,被驱逐至现越南最南部地区;1733年,阮氏攻占该地区,越南现代的疆土范围基本形成。 公元1771年,阮岳、阮惠、阮吕兄弟发动西山起义,先后击败南阮北郑,立黎氏后人昭统为帝。其后郑氏后人作乱,黎昭统逃亡至中国清朝;清朝派两广总督孙士毅以两广、云贵之兵入越;1789年,阮惠击溃清兵,立西山朝;同时向清朝称臣。1802年,原南阮贵族在法国人的支持下,灭西山朝,成立阮朝。 公元1862年,法国进入越南;1844年,越南完全沦为法国殖民地。 1946年,国民党军辙出越南北方,法国重新进占越南。

6. 三国杀之生肖守护小说txt全集免费下载

三国杀之生肖守护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三国杀之生肖守护
作者:嗜杀仁者
大汉交州
更新时间2011-5-9 13:00:51 字数:3056
交州刺史部,郡七,县五十六。辖境相当于今广东、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大部分,以及越南的一部分(即两广及越南北部)。户不低于30万,人口逾百万。
辖七郡:南海郡:治所番禺,下辖七县(城),番禺、博罗、中宿、龙川、四会、揭阳。
苍梧郡:治所广信,下辖十一县(城),广信、谢沐、高要、封阳、临贺、端谿、冯乘、富川、荔浦、猛陵、鄣平。
郁林郡:治所布山,下辖十一县(城),
布山、安广、阿林、广郁、中溜、桂林、潭中、临尘、定周、增食、领方。
交趾郡:治所龙编,下辖十二县(城),龙编、羸阝娄;、安定、苟漏、麋泠、曲阳、北带、稽徐、西于、朱鸟?、封谿、望海。
九真郡:治所胥浦,下辖五县(城),胥浦、居风、咸懽、无功、无编。
日南郡:治所西卷,下辖五县(城),西卷、朱吾、卢容、象林、比景。
合浦郡:治所,下辖五城县(城),合浦、徐闻、高凉、临元、朱崖。
徐闻城,今广东省雷州半岛南端,离朱崖洲(今海南省)相隔最近,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主角即于此出生。
交州地方广大,人口众多,地势险要,毒气害虫又多,最容易发生叛乱。当地的珍宝有珍珠、香药、象牙、犀角、玳瑁、珊瑚、琉璃、鹦鹉、翡翠、孔雀和其它奇珍异物。由于地处荒远,那时官吏大都肆无忌惮,欺负虐待百姓,横征暴敛,百姓怨声载道,……
以上

7. 古代是如何划分区域的即行政区域的大小,比如现代的分为:省-市-县-镇-村

秦是郡县二级制,汉州郡县三级,唐道州县三级,宋路州县三级,元代省路府州县五级;
秦:郡县制,在郡县制底下,共设三十六郡,每郡有守(相当于省长)、尉(相当于防区司令)和监(相当于监察专员)各一。郡下辖县;郡(守)与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
汉:州郡县,大汉十三州,之下是郡县
州作为行政区,在郡之上设十三行部,每部派一刺史,每个行部管辖若干郡(国)。但此时的行部是监察区,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行政区。十三个州为:司隶(治雒阳)、徐州(治剡县)、青州(治临淄)、豫州(治谯县)、冀州(治高邑)、并州(治晋阳)、幽州(治蓟县)、兖州(治昌邑)、凉州(治陇县)、益州(治雒县)、荆州(治汉寿)、扬州(治历阳)和交州(治龙编) 。兴平元年(194年),又分雍州。则至汉亡,全国有十四州。州从监察区变为行政
唐朝采用了“道州县”三级制,但是“道”的实际权限相互间差异很大,变革繁多,而且其基础往往是节度使的实际权力膨胀,所以这一体系常被称为“虚三级”。而且唐朝疆域经历了显著的扩张到鼎盛到缩减的过程,后期逐渐趋向藩镇割据的分裂状态,行政区划的记载已经非常不完整。但是唐初始设的“道”的概念,仍然影响了之后的宋朝,并成为“路”的原形。
唐太宗初设各道大致范围:
关内:大致相当于今陕西中、北部,甘肃陇东以皮内蒙古河套等地。
河南:大致相当于今河南、山东二省黄河以南、江苏、安徽三省淮河以北的地区。
河东:大致相当于今山西全省与河北西北部内外长城之间的地区。
河北:大致相当于今河北长城以南.河南及山东二省的黄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
山南:大致相当于今四川东部,陕西、甘肃南部,河南西南部、湖北西部的地区。
陇右:大致相当于今甘肃陇山、六盘山以西,青海省青海湖以东及新疆东部的地区。
淮南:大致相当于今安徽、江苏、河南三省淮水以南、以及湖北东部长江以北的地区。
江南:大致相当于今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四省,江苏、安徽的长江以南、湖北、四川江南的一部分及贵州东北部的地区。
剑南:大致相当于今四川中部和云南北端。
岭南:大致相当于今广东、广西二省和越南东北部的地区。
唐玄宗时增设的几个道大致范围:
江南东道:今浙江、福建二省及江苏长江以南地区。
江南西道:今江西、湖南二省,安徽南部.湖北东部长江以南地区。
黔中道:今贵州全部及其与四川、湖南、广西接壤之地,湖北西南端。
山南东道:将原山南道以四川与陕西两省东境作为分界线划分,以东为山南东道。
山南西道:将原山南道以四川与陕西两省东境作为分界线划分,以西为山南西道。
京畿道:分关内道长安附近诸州增设京畿道。
都畿道:河南道洛阳附近诸州增设都畿道。
道下辖府、州,府、州下领县。639年(贞观十三年),10道统领府、州358,县1551;开元末年(740年),15道统领府、州328,县1573。至唐中宗时共有6都护府:安西都护府、安北都护府、单于都护府、安东都护府、安南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宋:宋朝行政区划,实行州、县二级制,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继承了唐朝的羁縻制度,也可以算是一定程度上的民族自治。同时在地方设置路,路是直辖于中央并高于府、州、军、监的一级监察区。至道三年(997年),共分十五路(名称上道改为路),后析为十八路,又析为二十三路。
宋初,太宗因袭唐朝旧制,分全国为13道:河南道、关西道、河北道、河东道、淮南道、江南东道、江南西道、陇右道、山南东道、山南西道、剑南东道、剑南西道、岭南道。但不久,在993年(淳化四年)把全国又合并为两京(东京、西京)10道;去陇右、山南东、山南西三道,并剑南东、西道为一;改岭南为广南道;增设两浙道。但第二年即废,于是正式废去道制,改为路制。
在宋太宗初年,979年(太平兴国四年)已设21路,第三年后又为19路,989年(端拱二年)改为17路,992年(淳化三年)有16路。可见,在淳化五年以前的15年中,宋太宗一直实行“道”、“路”并存的行政区划制。淳化五年后,全国设路也未有定规。在997年(至道三年)始定天下为15路:京西路、京东路、河北路、河东路、陕西路、淮南路、江南路、两浙路、福建路、荆湖南路、荆湖北路、广南东路、广南西路、西川路、峡西路。1020年(天禧四年)增至18路,宋真宗分西川路和峡西路为益州、梓州、利州、夔州4路,分江南路为江南东路和江南西路。1074年(熙宁七年)增至23路,宋神宗分淮南路为东、西两路,分陕西路为永兴军、秦凤两路,分京西路为南、北两路,分河北路为东、西两路,分京东路为东、西两路。1085年(元丰八年)颁行的《元丰九域志》,即依据23路的行政区划制编写的,京畿所在的开封府则不在23路之列。1105年宋徽宗将国都开封府置为京畿路,合称为24路。1122年(宣和四年),宋徽宗与金联盟,约定灭辽后,金将燕云16州归还宋朝,因而宋拟置燕山府路和云中府路。但金灭辽后失约,所以北宋末年号称拥有26路,实际上还是24路。
南宋政治经济中心转移至两浙东路,1142年分路16:两浙东路、两浙西路、江南东路、江南西路、淮南东路、淮南西路、荆湖南路、荆湖北路、京西南路、广南东路、广南西路、福建路、成都府路、潼川府路、利州路、夔州路。嘉定元年(1208年)宋宁宗改为17路,把利州分为东、西两路。
元代开始,出现了一种新的行政区划制度,其最高一级的行政区划单位为行省(简称为省),因此称为行省制时期,该时期从13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历经元、明、清三代。元朝开始实行行中书省制。“行中书省”的全称为“某某等处行中书省”,简称“某某行中书省”或“某某行省”。元代的行省制是沿袭自金国的行尚书省。开始它和金国一样,只是一种中央政府派遣在外的临时机构。后来由于战争等各种因素,行省也开始干预地方政务,逐渐变成了最高一级的地方行政区域。元朝初年的行省管辖范围很大,改变也比较频繁。到了中叶,开始稳定下来,将全国分为中书省直辖区、宣政院辖地,以及10个行中书省。省下有路、府、州、县,路归省管。府和州有的归路管,有的归省管,还有的州归府管。县有的归路管,有的归府管,有的归州管。元代将首都大都及附近的地区称作“腹里”(即中心之地),包括河北、山东、山西,以及河南和内蒙古的一部分,由中书省直接管辖,不属于任何行省。此外,元政府设立了宣政院(初为总制院),除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外,还负责统辖青藏高原(今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详细请网络元朝。

8. 我要找一本小说

天生郭奉孝,郭嘉新传(辅佐的)
三国厚黑传 这本书写得很好,很搞笑

三国之董卓大传 17K首发的,这本相当有个性。。。看书名就知道了。。主角是这个。

三国战神(武艺比吕布还强的主角)
无奈三国 (非常不错的三国)
东莱太史慈(主角能和吕布一争高下)
三国志之辅佐刘备(虽然没当君主,但历史上有名的MM一个没落下,成了刘备手下凌驾于诸葛庞统的军师,还有很多私人描写,游走与各大势力之,用现代知识把MM)

白日梦之三国(这本还行,可以打发下时间)
商业三国(主角附生刘备,yy出来一个自己的商业体系,看得很爽。好像也是为数不多没有娶蔡琰的。蔡后来嫁了高顺)

我是阿斗,我不要人扶(刘阿斗的主角。。。。比较少见)

桓侯再生 张飞。。。。

乜视三国 一本很特别的三国类书,说是网游又不像网游。。。

9. 跪求穿越三国以交州为根据地的小说!!

《海之三国》,男主群穿至南粤。

10. 梧州曾贵为交州刺史部,如今为什么只混了个地级市

一.梧州曾经是两广地区、岭南地区的政治中心:

梧州在历史上的地位,远要比南宁、桂林、贵港等地级市要高得多。南宁(邕州)在唐朝时期、宋朝时期、民国时期,都做过广西的政治中心;桂林(桂林府)在明朝时期、清朝时期、民国时期,也做过广西的政治中心;贵港(桂林郡治所布山县)在秦朝时期、汉朝时期,也做过一段时间广西的政治中心。

而梧州虽然在历史上始终没有做过广西的治所,但是却做过两广地区的政治中心、做过整个岭南地区的政治中心。两广地区的政治中心、岭南地区的政治中心,自然是要比只是单纯是广西的政治中心要高得到多。

1. 梧州曾经是汉朝交州刺史部治所:

汉朝初期是还没有“交州刺史部”这个行政区划的,汉朝初期的岭南地区也不是汉朝的直接管辖之地,而是藩属国南越国。直到汉武帝时期,南越国发生丞相吕嘉之乱,汉武帝在原南越国之地设置南海郡、郁林郡、苍梧郡、合浦郡、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儋耳郡、珠崖郡共9个郡。并在9郡之上,设置交州刺史部管辖之。

而交趾刺史部的治所,就是位于苍梧郡广信县,即今梧州。这是历史上梧州贵为整个岭南地区的政治中心时期,当时的交州刺史部辖地包括了今天的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越南,共2省 2特别行政区1自治区1国。可见梧州在汉朝时期的地位,是多么的崇高。





3.梧州实力也达不到副省级城市的要求,因此只能屈居地级市了:

梧州也想竞争一下广西省会,自然是没戏了。退而求次,副省级城市有没有可能呢?这自然也是不可能的。邻近的广东省,虽然也有两个副省级城市,分别是广州市、深圳市。但是人家广州市、深圳市,那都是世界级大都市、都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城市之一,GDP(经济总量)年年突破上万亿。梧州市与广州市、深圳市自然是没有可比性的,且在广西目前连一个副省级城市也没有。就连自治区首府南宁市,目前也还达不到副省级城市的要求,只能是望“副省级城市”而兴叹。

现代社会,已经没有了岭南地区政治中心、两广地区政治中心的说法。而梧州市也竞争不过桂林市、南宁市,成为广西的省会、首府。退而求次的副省级城市,梧州市也是远远达不到要求。因此曾经贵为汉朝交州刺史部治所、明清两广总督驻地的梧州,在现代就只能屈居成为一个地级市了。希望未来的梧州,能够在经济方面奋起发力、大放异彩,能够力争做个桂东地区经济中心也不错。




热点内容
小说浪荡江湖魂免费下载 发布:2025-07-05 16:39:30 浏览:847
长篇末日类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7-05 15:59:29 浏览:250
大主宰听书上 发布:2025-07-05 13:57:08 浏览:813
小说男主角名字叫杨天 发布:2025-07-05 13:56:22 浏览:349
推荐穿越养娃小说 发布:2025-07-05 13:46:54 浏览:951
种田桃花多小说免费下载 发布:2025-07-05 13:23:08 浏览:296
合集言情长篇小说 发布:2025-07-05 13:23:05 浏览:577
男配角啸天的言情小说 发布:2025-07-05 13:22:29 浏览:415
男主开始不爱女主的言情小说 发布:2025-07-05 13:17:26 浏览:344
现代虐文悲剧的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7-05 13:04:55 浏览: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