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小说 » 现代小说的文字特点是什么

现代小说的文字特点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2-05-09 22:36:38

⑴ 什么是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文学有哪些特点

十九世纪末兴起至二十世纪中期,具有前卫特色并与传统文艺分道扬镳的各种文艺流派和思潮,又称现代派。

这种流派的产生有它的历史和地域因素:现代工业的兴起,涌现出一批中产阶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冷漠,孤僻,社会变成了一种异己的力量,作为个体的人感到无比的孤独。

特点:

1.采用主观色彩极重的表现法,反对客观的描写法;强调主观随意的自由联想。


2.在语言形式上,现代主义文学广泛运用意象比喻、不同文体、标点符号甚至拼写方法、排列形式,来暗示人的感觉、印象和精神状态。


3.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现代主义文学不注重塑造个性鲜明、性格典型的人物形象,而着重表现人的全面异化,表现人与社会、人与物质、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的全面异化。


4.现代主义在艺术形式上特别注重追求新奇怪诞的艺术表现手法。

⑵ 现代文学特点

(1)文学从一般的文字文章以至于文化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自觉的、独立的,同时又是面向整个社会的艺术。

(2)以改变文学语言为突破口,对文学的形式、表现手法、内容,进行了全面深刻的变革,产生了不同于传统文学的新的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还引进和创造了散文诗、报告文学、电影文学等新的体裁。

(3)创作主体的个性、自我意识和描写对象社会化的广度与深度,都得到从未有过的强化,成为作家迫切的自觉的追求,并且相辅相成地结合在一起。

(4)现代意义集中表现在对于人的命运和人民、民族命运的关注(不同于传统的“仁”和传统的爱国主义)。现代的民主主义(包括个性主义、人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潮,是新的文学主潮的思想基础。

(5)作品一般都具有强烈的理性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从二十年代中期起,单纯着眼于宣传鼓动的作品大量出现。抒情文学在最初的十余年里有过繁荣,三十年代中期以后却日见萧条,直到七十年代末期才复苏过来。

(6)知识分子的道路、农民的痛苦——抗争——解放、武装斗争(阶级的和民族的战争),是作品中最常见的题材。历史人物和事件得到新的描绘,外国题材比较多的进入中国文学作品,关于人物内心生活,包括潜意识的渲染也开始出现。

(7)作家和读者之间有更为广泛和亲切的交流。大众化和化大众(教育群众)这既矛盾又统一的双重任务加强了文学与人民群众广泛深刻的联系,并在现实生活(主要是政治斗争)中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不过,同时也相对地忽略了艺术本身的提高和文学多种功能(特别是审美作用)的全面发挥。

(8)现代文学诚然是几千年来的中国文学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发展,也是广泛接受了世界文学新潮滋养的产物。通过外来影响的民族化和文学传统的现代化,才创造出新的民族文学,并且成为现代世界文学的自觉成员。

⑶ 散文、小说、议论文的特点是什么

散文总体的主要特点:1.形散而神不散
2.意境深邃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现代散文的特点:
1、运用白话文写作,
因而平易浅显得多。
2、作家在散文里表现的个性,
比从前的散文来得强。现代的散文多带有自传的色彩,
从中可看到作家的性格,嗜好,思想,信仰等。因而不同的作家由于其个性不同,会呈现出不同的散文风格。
3、题材范围的扩大,可以说宇宙之大,,苍蝇之微无不可谈。
4、富有幽默的味道。
5、人性,社会性和大自然的调和。现代散文的作者处处不忘自我,
也处处不忘自然与社会.就是最纯粹的抒情散文里,
即使写风花雪月,
也总要点出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
以抒怀抱.一粒沙里看世界,
半瓣花上说人情,
正是现代散文的特征。
6、由于现代散文受外国散文,
特别是英国的随笔影响很深,
因而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有欧化的倾向。
小说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虚构性”,是小说的本质。“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觉经验”,是小说竭力要挖掘的艺术内容,其感觉经验愈是新鲜、细微、独特、准确、深刻,就愈是小说化。“虚构性”与“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觉经验”,是上述要素中最能体现小说性质的东西。简单地说,小说就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
1)按篇幅分:长篇小说(深刻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中篇小说(展示人生长河中的一个片断)、短篇小说(截取一个生活片断,以小见大)和小小说(也叫微型小说,聚集生活的一个小“镜头”,见微知著)。
(2)按题材分: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幻小说、推理小说、神魔小说、言情小说、侦探小说、武侠小说等。
(3)按体制分: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
(4)按表现手法分: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革命现实主义小说。
(5)按语言形式分:文言小说、白话小说。
议论文以议论作为主要的表达方式,是向别人阐明自己的观点、看法、主张的文章体裁,所谓举例论证,也就是举一个能证明自己观点正确性的例子而已。不过为了使别人信服,一般还要把例子和你的观点联系起来,说明其中的道理。所谓的对比论证,也叫正反对比论证,就是通过两个相反的事例来突出其中一个的正确性,从而强调自己的观点,使读者信服。
还有不懂的可以接着问~~~~~~~~~~~~~

⑷ 小说的特点是什么

价值性

小说的价值本质是以时间为序列、以某一人物或几个人物为主线的,非常详细地、全面地反映社会生活中各种角色的价值关系(政治关系、经济关系和文化关系)的产生、发展与消亡过程。非常细致地、综合地展示各种价值关系的相互作用。

容量性

与其他文学样式相比,小说的容量较大,它可以细致地展现人物性格和人物命运,可以表现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同时还可以描述人物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优势是可以提供整体的、广阔的社会生活。

情节性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实实例更加集中,更加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环境性

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景物以及场景等等,用来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环境气氛都有不少的作用。

发展性

小说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魏晋南北朝,文人的笔记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雏形;唐代传奇的出现,尤其是三大爱情传奇,标志着古典小说的正式形成;宋元两代,随着商品经济和市井文化的发展,出现了话本小说,为小说的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明清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高峰,当时是没有可超越者,四大名著皆发于此。

纯粹性

纯文学中的小说体裁讲究纯粹性。“谎言去尽之谓纯。”(出自墨人钢《就是》创刊题词)便是所谓的“纯”。也就是说,小说在构思及写作的过程中能去尽政治谎言、道德谎言、商业谎言、维护阶级权贵谎言、愚民谎言等谎言,使呈现出来的小说成品具备纯粹的艺术性。小说的纯粹性是阅读者最重要的审美期待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光是小说,整个文学的纯粹性逾来逾成为整个世界对文学审美的一个重要核心。

⑸ 请教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及特点等问题

我国的小说源远流长。“小说”这一名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外物篇》。我国小说的萌芽,可溯至上古劳动人民的口头传说与远古神话。这部分遗产主要记载和保存在《山海经》《穆天子传》等书中。先秦两汉时期,“小说”一直不能登上大雅之堂,根本算不上一种文学体裁。到了魏晋以后,别具风格的所谓“志怪”、“志人”小说的大量产生,使我国的早期小说出现了一个较为繁盛的时期,如干宝的《搜神记》、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都是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但这时的小说,因为是“志”,即搜集记录下来的,还算不上创作,所以人们把它同历史归于一类。小说脱离历史领域而成为文学创作,是唐代以后的事。唐代经济文化发达,文人思想比较活跃,于是产生了依照传说创作而成的传奇小说。传奇小说发展到宋代就衰落了,随之兴起的是话本。话本经过文人加工、就变成了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明代出现了章回小说。如《三国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还出现了由文人模拟“话本”体制写成的作品“拟话本”。冯梦龙编撰的《三言》中,不少作品就属拟话本小说。这以后再发展,便有了文人独立的创作。这一时期出现的长篇小说《金瓶梅》,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清代的《红楼梦》发扬了这个传统,使中国古代的现实主义小说达到了辉煌的顶点。

古今小说有许多相通之处,但古代小说也有其自身特点。因而欣赏时,应根据古代小说自身的特点来加以欣赏,具体可以从了解古代小说的特点、欣赏古代小说的人物形象、鉴赏古代小说的语言三个角度入手。

古代小说来自民间,是人民群众思想、愿望以及生活实际的反映;古代小说有现实主义的传统,立足现实,反映现实,表达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古代小说重情节,通过情节表现人物,通过人物语言动作表现人物心理;古代小说继承了史传文学的传统,描写人物,一方面有善恶、是非之分,一方面好人身上也有缺点,坏人身上也有长处;古代小说由“话本”发展为章回小说,结构上形成一种模式,回目往往是一副对子;古代小说的语言有文言白话之分,就是古代白话,与现当代小说语言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⑹ 现代主义小说的特点

在内容上:1.表现人与社会的对立、人与人之间的孤独、苦闷、冷漠、2.对自我生存价值的怀疑3.刻意追求形式上的标新立异;
在艺术表现上,现代主义小说对许多反传统的技巧和手法进行了探索。

⑺ 现代主题文学的基本特征和形成原因

现代主题文学具有主观性和内倾性、运用神话模式、提倡以丑为美、强调形式即内容等特征。其形成是西方文学自身发展演变的结果。
(一)现代主题文学的形成原因。1880年前后,西方主要国家进入迅猛的经济发展和国际扩张阶段。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随之加快,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尤其改变了传统农业社会的人际关系结构。19世纪以前田园牧歌式的乡村风光,被充斥着钢筋水泥的巨型城市所取代,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宗教信仰等受到激烈的冲击和挑战。欧美社会的个人出现了普遍的疏离感、陌生感和孤独感。现代主义文学最重要的“非人化”元素就由此而来。发生于1914年-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彻底打破了欧洲社会岌岌可危的旧秩序和旧宗法。战争给整个欧洲带来的巨大灾难,致使敏感的知识分子,尤其是文学家和艺术家们,对资本主义的价值体系和伦理体系产生严重的怀疑,并滋生反叛情绪。而1917年爆发于俄国的十月革命。马克思的思想在资本主义价值体系遭遇质疑的时候,一跃成为一种重要思潮,许多现代主义文学家们都直接或间接的受其影响。欧美19世纪传统的浪漫主义文学,开始向唯美主义文学转变,现实主义文学开始向自然主义文学转变,从而产生了现代主义文学。
(二)现代主题文学的基本特征。现代主义文学拥有四个基本特征,一是强调表现内心生活和心理真实,具有主观性和内倾性特征。如《差不多先生》自始至终不作主观批评,而是透过现象与事件描述,使读者自然从中领悟道理。文章甚至连讲述的几件事也普通之至,如买糖、念书、记账、搭车、治病之类。这些事都非常生活化,人人经历,人人都明白。不肯认真的“差不多”精神,不得不使人猛然警醒,让读者的心灵于朴朴素素的文字中受到强烈的震撼。二是普遍运用象征隐喻的神话模式,追求艺术的深度模式。神话式象征是对未知领域的诗性揣摸,是将最内在的最深刻的心灵体悟转化为审美认识的对象。塞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剧中俩个等待戈多的人一次次等待,一次次失望。是作者运用了荒诞的艺术手法表现了荒诞不经的社会现实。它演奏了一首时代的失望之曲,反映了一代人的内心焦虑。三是提倡以丑为美和反向诗学,大量描写丑的事物,在丑的自我暴露、自我否定中肯定美,使丑升华为美。如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的《巴黎圣母院》
里的敲钟人卡西莫多外表丑陋,上帝将所有的不幸都降临在了他的身上,受尽嘲弄,但内心崇高,是一个富有正义感、富于感情的人。四是热衷于艺术技巧的革新和实验,标新立异,强调形式即内容。采用自由联想、时空倒错、内心独白、自动写作、偶然结合、意识流,以及顿悟、象征、隐喻、暗示表现手法,对于语言、符号、图画、结构、风格技巧等形式因素的重视,追求有意味的形式。如纯正的意识流派代表作《墙上的斑点》,它之所以能征服读者,征服世界。是因为意识流小说有共同的艺术特征:“作家退出小说”;情节淡化;大量的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时空交替和心理时间;象征暗示和对比联想;语言使用上的创新和变异。描写人物的意识流动来展现其心灵世界,塑造人物形象;没有直接的自然环境描写却反映了现实社会的真实面貌。

⑻ 现代小说的文字同金庸的文字有什么区别

金庸用的古白话,文字比较简洁,加上金庸的比较大气的文笔(其实我觉得和水浒传的笔法很像),就让人读起来比较豪迈。
现代文比较注重细致的感情表达(相对来说),所以适合细腻的描写,像古龙的武侠小说那样。但是,一些网络小说用的语言很口语化,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我个人认为,都有各自的好处。古代有文言文的言情小说,现代有白话文的武侠小说。

⑼ 现代小说的体式特点

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末,近百年的中国文学发生了历
史性的变化。这种变化的节奏之快,方面之广,程度之深,在我
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是颇为罕见的,成为人类文明史上蔚为
壮观的辉煌篇章。以往的数十种总体性文学史著作,为描述这
种历史性巨变曾作过不懈的努力,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勿庸
讳言,还普遍地存在着许多缺陷,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对文学体
式的生成演进的历史过程和经验规律,尚缺乏系统完整的专门
性观照。即使那些以文体为中心的文学史,实际上也大抵是以
文体作为建构体例的框架、划分作家作品类型的依据,对文体自
身演变的整体审视,是相当粗疏的。至于诗歌、小说、戏剧、散文
等专题史著情况虽然要好些,所占比重要大些,论述要突出些,
但总体观之,占压倒地位的仍然是对运动、思潮、论争、作家生平
文学活动、作品主题、题材、人物、创作方法等的论述,文体流变
史描述的薄弱、零散的状况,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而且是机
械地将近百年文学切割为近代、现代、当代三个部分,分开描述,
独立成书,显得琐碎、孤立,缺乏贯通性、系统性和完整性。韦勒
克、沃伦在《文学理论》一书中曾指出:文学文体学必“将成为文
学研究的一个主要部分,因为只有文体学的方法才能界定一件
文学作品的特质”。“假如我们能够描述一部作品或一个作家的
文体风格,我们也就无疑能描述一组作品和一个文学类别的文
体风格”,“我们甚至还能进一步总结一个时代或一个文学运动
的风格”。中国近百年文学史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充分显示出撰
写专门的文学体式流变史的必要性。
中国近百年文学体式告别了古典形态,小说、诗歌、戏剧、散
文、批评等体式朝着现代化的方向竞相发展。五种文学体式不
仅不断地独立地丰富、完善着自己,而且相互渗透、吸收、融合,
展现出争奇斗艳、瑰丽多姿的动人风采。在文体史中展示一批
别具特色的文体创造成果,总结一批风格独异的文体家的创作
经验,对于繁荣当代文学创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中国近百年文学体式是在继承中国古代文学体式的优良传
统和吸纳外国文学体式的有益营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选
择、融合、变异、创新,其间曲折迂回,艰辛备至,既有成功的经
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对于文学体式的纵向考察,对诸多文体规
范的系统总结,将对文学史的编撰和教学起充实和丰富的作用,
使之更加完整,更加坚实,更加富有文学史的本体特色。
实践是理论的基本源泉。文学批评理论和文体理论是从创
作实践中概括出来的。中国近百年文学体式的创造性转化,体
裁模式的生成机制,审美特征的全面建构,文体实现现代化、民
族化、个性化的途径和方法,无疑能给文学理论批评学和文体学
提供生动的材料和丰富的经验。
很显然,编撰中国近百年文学体式流变史的理论意义和实
践价值重大而深远,但所面临的困难甚多,许多问题有待我们进
行认真的思考,作出审慎的选择。
什么是文体?其确切涵义该怎样界定?我国古代的文体理
论和创作成果如何吸收?西方的文体理论和文体分析方法怎样
融合?尤其是由于西方文学—文化传统、语言表述等诸多方面
的民族特质的不同,在参照、摄取时如何弃取,为我所用?这些
都是极为艰难的课题。我国学术界长期以来重视文学主题人
物、思想意义等层面的研究,我们也颇为习惯这种操作模式,怎
样才能按照文学体式的要求确立视角,切入文学历史的描述,而
与一般的文学史著区分开来?我们各卷的著者只好根据自己的
理解,在文体内涵的把握和切人角度等方面,分别作出自己的规
定。
杰出的作家是文学历史的代表。他们的文体成就是形成文
体流变史的关键性因素。文体史无疑应该充分展现他们的文体
业绩及其意义。但如何体现其地位和作用,在理解和操作上主
要有两条不同的路子:一条是集中而完整地列出专章专节予以
评述;一条是将作家放在历史的不同时期和不同系列之中分散
进行评述。我们认为,两种方式,可以灵活掌握,自由选用。只
要做得好,保持文体家的完整性,或是“切割”文体家,都无不可。
考虑到编撰主体和创作主体的复杂情况,我们决定采用因人制
宜、因体制宜的原则,不强求一致。这将有助于保持各卷的鲜明
个性。
长时期以来,文学文体学在语言学等学科的影响下,逐渐形
成了一套概念术语系统,诸如,语符、语链、语义、语场、语境、语
域、语型、语式、语本、语象、语感、能指、所指等等。这些术语的
运用,既有同中国近百年文体现象如何适应的问题,也有编撰主
体对它们的理解和运用的问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每卷的著
者如何选择、运用文体术语,同样是一个难于强行规范的问题。
对此,我们依旧主张实行多样化的方针,让著者根据各种文体现
象的特点和自己的认识,作出认真的抉择。这样做可能会出现
某些术语运用和操作方式不尽规范一致的现象,但作为集体的
尝试,恐怕是很难完全避免的。
开拓视野,调整格局,打破近代、现代、当代的机械切割,以
文学的现代化为中心,实现中国近百年文学研究的一体化,是我
们多年来所执著追求的目标。本书的编撰正是我们总体计划的
一部分。但对这段整合为一的文学历史如何命名,学术界的意
见是相当分歧的。有的主张叫“二十世纪文学”。但中国文学的
现代化进程开始于十九世纪末;再过几年,我们就要跨人二十一
世纪,文学的现代化进程还要持续下去。从时间包容的准确性
考虑,“二十世纪文学”的提法显然无法涵盖跨世纪文学的历史
实际。有的提出用“十九一二十世纪文学”。但对时间的下限将
延至二十一世纪这一问题仍没有考虑在内,且字数太多,叫起来
相当拗口。有的提出叫“现代文学”。认为这是同我国古代文学
相对应的概念,不仅显示时间范畴,也显示内容范畴和价值取
向,即逐步走向现代化的文学,这一称呼既准确,又简洁。但问
题是目前大家习惯上多不如此理解,很容易和1917—1949年的
“现代文学”概念相混淆,似乎也有可议之处。如何办呢?我们
主张称“近百年文学”。这样不仅可以包容十九世纪末、二十世
纪,几年后进到二十一世纪,如果时间往后不拖得太长,前后加
起来大抵是一百多年。所以,这一称谓包容性大,显得较为准
确,叫起来也简洁上口。
关于文学史的分期问题,目前较为普遍的做法是采用社会
历史分期和兼及文学自身特殊性相结合的双重标准。这从理论
上看似乎相当全面,但其实践结果往往是以前者代替后者,或者
顾此失彼,陷入自相矛盾的尴尬境地。我们主张用纯文学标准,
即完全按照文学自身演变的阶段性特征(时期标志)来划分时
期。这样做并不是排斥和割断文学同社会历史的联系,否定其
对文学发展的制约,而是看社会历史变革对文体流变的实际影
响,从这种已经发生了的实际影响来认识和把握前者对后者的
作用。坚持文学分期问题上的一元论,不但有助于克服双重分
期标准所带来的混乱,而且有利于实际操作。正由于我们充分
注意文学本身的特殊性,所以对五种文学体式流变史的分期,不
作整齐划一的机械规定,要求统一的起讫时期和阶段性标志,而
由各卷的著者根据各自的文体历史的发展实际,来划分自己的
时期。这样做也许较能体现对文学历史本体和编撰主体的尊
重,有利于史著的科学品格、学术个性的形成。
学术著作的编撰是以学术的预想为先导的。作为一个学术
群体,我们所潜心追求的编撰目标是:
其一,从大量的创作文本中,梳理中国近百年五种文体的发
展过程和流变轨迹,力求清晰地描画出文体发展的总体性线索
和阶段性脉络,从纵向上展现其发展格局。
其二,从同中外文学的多重联系中,同社会历史、思想文化
的多重关联中,分析近百年五种文体发展的动因,流变的规律,
及逐渐形成的文体规范,总结文体继承革新的历史经验教训。
其三,自觉地站在当代的高度,以新的时代眼光和清醒的反
思意识,审视近百年文学体式流变的得失,在反思历史的基础
上,对若干问题提出前瞻性的看法,或从历史的描述中预示文体
发展的未来趋势。
其四,以历史—美学方法为主导,广泛吸收融合我国传统的
研究方法和外来的各种研究方法的优长,力求使研究对象同研
究方法达到基本的契合和协调,以便充分开掘近百年文体的丰
富含蕴,把握其本体特质。

热点内容
书旗免费全本小说 发布:2025-07-04 11:19:15 浏览:691
百合小说推荐肉厚 发布:2025-07-04 10:48:31 浏览:57
英语小说推荐初学者 发布:2025-07-04 10:37:37 浏览:121
校园青春小说名字推荐 发布:2025-07-04 10:35:04 浏览:264
女朋友当性奴的小说阅读 发布:2025-07-04 10:19:11 浏览:208
免费的有声小说哪个 发布:2025-07-04 10:13:52 浏览:645
推荐好看的医生文言情小说 发布:2025-07-04 10:13:48 浏览:650
吸血鬼言情小说合集 发布:2025-07-04 09:59:45 浏览:161
神医嫡妃免费完整小说 发布:2025-07-04 09:58:57 浏览:534
好看女尊种田小说排行榜完结 发布:2025-07-04 09:56:33 浏览: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