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小说 » 现代日本小说流派

现代日本小说流派

发布时间: 2022-05-15 16:33:11

1. 白桦派的流派风格

1904至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资本主义飞跃发展,文化艺术方面接受了欧洲19世纪文艺思潮的影响。属于白桦派的上层社会青年知识分子,摒弃了自然主义文学对现实生活所作的阴暗的描写,他们充满发挥个性的光明与希望。以1914年所发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契机,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的民主主义思想运动的高潮,强烈地影响了日本。日本知识分子对人类光明的理想与不断地前进的可能性怀抱希望。白桦派的文学艺术在这种思潮下进入了全盛时期,成为大正时期文学的主流,并给以后的日本文学留下深远的影响。
由于有岛武郎倾向于唯物史观社会主义思想的主张,与白桦派一般为唯心主义的观念,逐渐地发生矛盾。这一流派的主持者武者小路实笃从事于组织空想的“新村运动”,遭到失败。
1924年东京大地震导致了《白桦》的停刊。特别是唯物主义思潮的发展,使白桦派的文学艺术思想逐渐衰微。

2. 日本近代文坛上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文学流派是

日本文学所主张的审美标准和评价准则密不可分 日本文学从最早的长篇小说《源式物语》开始 就以凄迷的朦胧感为美 物哀意识浓重 更使得作品主观性强烈 个人意识在作品中尤为突出 即便是后来的现实主义大师夏目漱石在其作品中也是充斥着个人的感觉 所以很难说日本文学对于现实的反映有多少真实的成分 这与日本民族本身的特点 思维习惯 文化传统等方面关系重大

相对来说能够深刻反映日本现实的作品都出现在近代 这是现实主义传入日本以后 才逐渐形成的创作氛围 从二叶亭四迷开始 日本文学中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现实主义文学 在他之后就首推夏目漱石了 后来的岛崎藤村 芥川龙之介也都是继承了夏目漱石的创作风格的作家

至于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 以及现在在中国最有市场的村上春树 其作品中都有反映现实的倾向 但并不能算深刻的描画出日本社会的面貌 还是个人的感觉多一些

所以我只推荐夏目漱石 但其他作家的作品也是值得一看的

下面是一段日本文学史的内容,我们也可以从中找到日本现实主义的脉络:

日本近代文学的奠基人是二叶亭四迷。日本近代小说产生的标志性作品及近代文学的开端是以二叶亭四迷的《浮云》作为标志的,属于写实现实主义。日本近代最杰出的文学代表人物是夏目漱石,代表作是《我是猫》,这期间日本的文学主潮是自然主义,代表人物是岛崎藤村,他的作品揭露性和批判性都十分的强,代表作是《破戒》。之后日本近代文学产生了分化,出现了三个反对自然主义的流派,白桦派(新理想派),代表人物是志贺直哉,他被称为小说之神。唯美派(新浪漫主义派),代表作家是谷崎润一郎,代表作品是《春琴抄》,新思潮派(新现实主义派),代表作家是芥川龙之介,被称为鬼。

下面是推荐的作家作品以及简单的介绍 当然不可能找出所有的反映现实的作品

夏目漱石:1905年发表《我是猫》反响强烈。接着中篇小说《哥儿》、《旅宿》和短篇小说集《漾虚集》等接踵而出,夏目漱石一跃而为日本文坛的知名作家。1907年,他辞掉教职,从事专业创作,探讨爱情与遗产问题的长篇小说《虞美人草》开始连载,接着又陆续发表了《三四郎》、《其后》、《门》三部曲。
二叶亭四迷:长篇小说《浮云》
小说通过一个正直而有学问的青年,被政府机构排挤、被情人鄙弃的命运,披露了明治时代官场的腐败和人情的淡薄,揭示出封建传统与西方近代文明的矛盾,塑造了日本文学史上第一个不满现实却无力反抗的“多余人”形象,被誉为日本近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开山之作。
1906年和1907年,连续发表了长篇小说《面影》和《平凡》。

岛崎藤村:

1906年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破戒》小说塑造了一个热心教育事业的青年教师濑川丑松的形象。丑松是新平民,为避免社会的歧视,隐瞒自己的出身。后接受了平等思想的影响,公开了身份,以致不能继续任教。作品揭露野蛮的封建身份制度和各种恶势力,博得广泛赞扬。 藤村的自然主义代表作家地位由此确立。

长篇小说《春》(1908)叙述了《文学界》创办时的情况和他们的文学观,反映明治20年代新兴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抱负和苦闷,人物原型都是《文学界》杂志同人,因而有重要的文学史料价值。

“大逆事件” 后完成的长篇小说 《家》(1910~1911),写明治时期两大家族20多年的兴衰史和在封建家族制度束缚下人们的苦恼,也描写了遗传、性欲对人的影响,被看作自然主义的代表作。 回忆《文学界》时代的《春》和描写世家没落史的《家》,开辟了自传体长篇小说的新领域。

芥川龙之介:
十月革命后,日本无产阶级文学开始萌芽,芥川也在时代的影响下,着重写反映现实的作品。其中有歌颂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颓唐消沉形成明显对照的淳朴善良的农村姑娘《桔子》(1919),表现现代男女青年苦闷的《秋》(1920),刻画少年心理的《手推车》(1921),描写农村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块地》(1923),嘲讽乃木希典的《将军》(1920)以及批判军国主义思想、对下层士兵寄予同情的《猴子》(1916)和《三个宝》(1927)

3. 如何评价日本的无赖派文学

我是bord,分享一下我的观点:
无赖派指的是太平洋战争结束后的一九四六年到一九四八年间活跃于日本文坛的一个重要作家流派。



 他们所主张的“人性解放”就是抛弃道义和人情的一切虚伪,着力揭示人性的阴暗面,从自虐中追求自我完善,从埋没在世俗的灰尘中挖掘人的真实,以重新建立个人主义的自我意识。他们这种颓废思想是基于对世界的认识采取了虚无主义的态度,是以对社会和人不可信赖为基础的。他们对现存的一切都感到绝望,统统加以斥责和抛弃,认为在战后的废墟上幸存下来,无抱负可谈。

4. 介绍一下日本文学界各种类型作品的代表人物!或者是日本文学的发展!

日本文学一般分为三个主要时期:上古文学、中古文学以及现代文学
上古日本文学 (八世纪)
日本直到中国的汉字传入之后才开始有书写系统,但在最早汉字尚未能适用于书写日语时,中国文言文仍是唯一的文学形式。直到后来才发展出能够用于表记日语的万叶假名(万叶仮名) ,纯粹假借一套指定汉字的发音来表记日文诗歌。在日本奈良时代所创作的作品包括712年的《古事记》(为神话与史实参半的史书)、720年的《日本书纪》(以编年体写成,为日本流传至今最早的正史)和759年的《万叶集》(日本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万叶假名即是以此书命名)等。
此时在文学创作上所使用的日文,无论在语法和音韵等方面皆与后来的日文有明显的差别。甚至同时各地已经出现明显方言上的差异。
古典日本文学 (九世纪至十二世纪)
古典日本文学的经典名著《源氏物语》。古典日本文学与日本平安时代的文学创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此时被誉为“日本艺术与文学的黄金时期”。女性文学家紫式部的著作《源氏物语》被视为当时最杰出的经典名著,该书也是全世界最早的长篇小说。此外同时代重要的文学作品尚有905年的《古今和歌集》(为一部和歌总集)以及990年代由另一位女性作家清少纳言的《枕草子》(散文集,描述对生活、感情与贵族生活等的观察与感想)。伊吕波(いろは)是一首排列日文假名的全字母句(“いろは”是该诗歌的首三个音),同样创作于平安时代前期。
相较于同时期中国正处于唐宋的诗歌黄金时期,当时的日本并没有杰出的诗人,诗歌大都是宫中朝臣或女性所创作,而贵族气息则反映在诗歌的端庄、老练,并注重修辞表达情感上。
中古日本文学 (十三世纪至十六世纪)
近代日本文学
明治、大正、昭和时期文学 (1868年-1945年)
近现代文学

5. 日本近现代文学史上有哪些流派作家,分别有什么作品

  • 明治时期 (1868~1911) 1868年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文学开始的标志。坪内逍遥(1859~1935)的小说理论著作《小说神髓》的发表,具有近代文学启蒙的性质。二叶亭四迷写出近代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浮云》,森鸥外相继发表近代最早的浪漫主义小说《舞姬》,确立了近代文学的发展方向。砚友社作家群的代表尾崎红叶(1867~1903)的名作《金色夜叉》是19世纪末最畅销的小说。20世纪初,受西方影响,自然主义文学兴起。代表作家岛崎藤村的长篇小说《破戒》具有强烈批判现实的倾向,田山花袋的小说《棉被》却不乏自然主义文学的特点,受到自然主义文学理论家的赞许。卓立于这一运动之外的作家夏目漱石,其代表作《我是猫》以嬉笑怒骂的讽刺给予近代社会的种种弊端以有力抨击。

  • 大正时期 (1912~1925) 近代文学进入末期,以武者小路实笃(1885~1976)为首的白桦派作家和以芥川龙之介 为代表的新思潮派作家等,为文坛主流。芥川的小说以怀疑主义对“人性的自私”等社会现实进行考察,悲观的结论导致其自杀,也意味着大正文学发展的终结。

  • 昭和时期(1926~1988) 及其后 日本现代文学开始形成并得以发展。初期文坛的主流是无产阶级文学。1928年全日本无产者艺术联盟(简称纳普)成立,促进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成熟。小林多喜二和德永直(1899~1958)的小说《蟹工船》和《没有太阳的街》是典范之作。与革命文学并立的是新感觉派作家,其代表横光利一(1898~1947)和川端康成 等在 当时有一定影响。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展开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期间,许多作家被征集从军,文坛冷寂不振。

6. 什么是(日本)白桦派作家

白桦派是日本现代文学中的重要流派之一,以创刊于1910年的文艺刊物《白桦》为中心的作家与美术家形成。他们主张新理想主义为文艺思想的主流,因此也称为新理想派。该派的作家主要有武者小路实笃、有岛武郎、有岛生马、志贺直哉、木下利玄、长与善郎等人。受白桦派的影响而成长起来的日本知名人士有剧作家仓田百三、诗人千家元等。
历史发展
日本现代文学中一个重要的流派,以文艺刊物《白桦》(创刊于1910年)为中心的作家与美术家所形成。他们主张新理想主义为文艺思想的主流,因此也称为新理想派。
在日本文学上首次否定了自然主义(十九世纪产生于法国的一种采取自然主义创白桦派作手法的文艺流白桦派派,以佐拉为代表。是一种文艺创作上的不良倾向,着重描写现实生活中个别现象和琐碎细节,但不能正确的反映社会的本质。推出新理想主义,主张个性解放,宣扬人道主义。
1916年至1917年间存活的在日本文坛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流派。白桦派的创作主题是反对战争、反对压迫、追求和平、反对旧道德对自我的束缚、同情弱小者、表现强烈的自我意识,这一主题是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活跃的民主主义社会思潮紧密联系的代表作家有武者小路实笃、有岛武郎、志贺直哉等。

7. 新感觉派小说流派特征是什么

最低0.27元/天开通网络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fmapor
注重心理分析——新感觉派小说的特点新感觉派是崛起于20世纪20年代日本文坛的一种现代主义流派,突出特点是强调主观感受,注重心理分析。其作品主要描写了现代都市生活中人的空虚和异化,以及都市的消费性和商业性所导致的拜金主义的盛行,并突出描写了夜总会、酒吧、舞会、跑马厅等畸形环境中人的病态行为和畸形心理;善于描写人物情绪的流动、人物内心的主观感受,并善于把客观生活加以情绪化、意象化。这些创作都带有明显的现代主义色彩和特征。在我国把这种流派称作“心理分析小说派”,或现代派。我国当时的新感觉派作家主要有施蛰存、穆时英、刘呐鸥、戴望舒等。刘呐鸥、穆时英更多地受到了日本的早期新感觉派的影响。新感觉派的创作题材多取材于半殖民地大都市的病态生活,并通过描写大都市生活中形形色色的日常现象和世相世态,暴露出剥削阶级男女的堕落与荒淫、寂寞与空虚,为开拓中国现代的“都市文学”建立了极大的功劳。刘呐鸥的小说集《都市风景线》不仅是我国最早出版的新感觉派小说集,也是最早出现的反映都市生活的小说集。新感觉派十分注重心理分析。他们提倡作家要“纯客观”地挖掘与表现人物的潜意识、隐意识活动,以及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由某种客观事物引起的微妙心理和变态心理。相比之下,施蛰存的小说创作则高于刘呐鸥和穆时英。施蛰存的病态小说,题材更为广阔,内容也更为丰富。他不仅以上海为主要场景反映大都市的病态生活,而且还对上海市郊小城镇的生活作了形象的扫

8. 日本文学方面达人请进!!求有关文学流派的事情!

川端康成的悲美文学与现代主义

《雪国》、《 古都 》、《千只鹤》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是代表作,他以这三部小说获得了一九六八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除泰戈尔之外,他是获此殊荣的第二位东方作家。
日本民族创造了一种具有浓郁审美情愫的民族。泰戈尔曾经这样评价过:“日本民族创造了一种具有完美形态的文化, 发展了一种视觉美,从美中发现真理,从美中发现美。” 而川端康成的小说就充分展示了日本传统文化的内在美,刻意追求一种“残照在战败而荒芜了的故国山河的日本美”;他的小说将凝重与冷清,浓艳和颓废,不可捉摸地结合在一起,精致而富有朦胧的诗意,其中贯穿着一种淡淡的东方宿命,蕴含着人生的徒然与美的终结,以及无端的人生哀愁,这些使川端的小说产生了一种空幻而无从把握的艺术美感,并使其在艺术上的创新和独特的美学风格为世人所瞩目。
川端康成与现代主义

日本文学在20世纪创造了自己的辉煌,并通过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先后获诺贝尔文学奖而走向世界。这充分说明日本文学从近代以来既大力吸收西方文学,又根植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作为日本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的创作方法不是单一的、固定不变的,而是复杂的、不断变化的。他的创作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时期:

一、新感觉派时期

在日本现代文学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与无产阶级文学迥然不同的新感觉派文学。川端康成就是从1924年10月参与创办《文艺时代》杂志、发起新感觉派运动时正式起步的。
新感觉派运动同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现代派艺术运动有联系,特别是同关东大地震以后流行起来的达达派、表现派和超现实主义艺术的泛滥是密不可分的。当时,文学界的年轻作家横光利一和川端康成(两人并称为新感觉派双璧)对一切旧有文艺形式提出否定,主张追求“新的感觉、新的生活方式和对事物的新的感受方法”,探索“表现形式上的革新”,即文体改革和技巧革新。他们甚至公开提出“破坏既有文坛”,进行“文艺革命”的口号。他们《文艺时代》的《创刊词》中指出:“我们的责任是应对文坛上的文艺加以革新,并进一步把人生中的文艺或艺术观念从根本上加以革新。”川瑞康成和片冈铁兵从哲学思想到文学形式对新感觉主义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主要论点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l)主张主观是惟一的真实,否定现实世界的客观性,从而强调文艺要“表现自我”,而“表现自我”又全取决于“新的感觉”。所以他们以为感觉就是将其触发对象从客观形式变为主观形式。(2)主张文艺创作应把感性、知性放在理性之上,表现自我感觉和主观感情,从而贬低和否定理性的价值和作用,全然以个人的“感觉生活”取代理性认识。(3)他们主张形式决定论,强调“没有新的表现,就没有新的文艺。没有新的表现,就没有新的内容。而没有新的感觉,也就没有新的表现”。(4)主张文学革命,否定 日本文学传统,认为“过去时代的文艺已经无力传播现代精神”,而现代主义是最好的新的表达方法。
新感觉派的理论是以主观唯心主义作为哲学理论基础的。他们致力于探求自我,用自我的信仰来代替其他一切信仰,即相信主观的力量,相信主观的绝对性,立足于“扩大主观”。而他们在文学创作上,重视表现自我感觉和主观感情,重视主观和直感的作用,对现实生活采取否定的态度,标榜文学的创作无目的性,无思想性。在创作方法上,新感觉派是西方各种现代派艺术的综合体,横光利一在《新感觉活动》一文就直率承认:“未来派、立体派、达达派、象征派、结构派,以及如实派一部分,都是属于新感觉派的东西。”川端康成在《答话家的诡辩》一文中批驳一些评论家指责新感觉派完全模仿莫朗时更形象地说:“可以把表现主义称做我们之父,把达达主义称做我们之母,也可以把俄国文艺的新倾向称做我们之兄,把莫朗称做我们之姐。”
综观新感觉派作家的理论和创作,我们可以发现,新感觉派文学的首要特点是 重视主观感觉,而且这种感觉必须是新的;此外,喜欢使用奇特的形容、新颖的文体和特异的构思等,也是其特点。
横光利一和川端康成虽然同属于新感觉派,但是也各有特点:前者多从理智的感觉出发,后者常常从感情上加以表现。
新感觉派的理论基础是脆弱的,他们主要是由创作来支撑。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横光利一的《蝇》、《头与腹》、《春天马车曲》;片冈铁兵的《幽灵般》、《钢丝上的少女》;中河与一的《刺绣的蔬菜》;今东光的《瘦新娘》等。就川端康成的实际创作而言,他创作了用比较纯粹的新感觉派方法写出的,带有浓厚新感觉派特色的手掌小说集《感情装饰》(1926,共计收入35篇手掌小说),该小说集被横光利一评为用刀刃造出的花朵。林房雄在《川端康成的美》 中还叙述了一个象征性的值得记忆的回忆:“他在狱中尚未判决是,中野重治送来了该书。出狱后前去表示感谢,中野回答说:‘那可是本好书,最起码是很美的。’自己读了十几遍,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写文章。” 这个时期他还创作了短篇小说《梅花的雄蕊》和中篇小说《浅草少男少女》,除此以外,他还创作了一些新感觉派特色不是很浓厚的作品,如《十六岁的日记》(1925)。
总括来说,在哲学思想和文学思想上,新感觉派无批判地接受西方现代主义哲学的消极影响,无视社会生活中主流的、本质的东西;在表现技法上,盲目模仿西方现代主义,无视日本文学传统的继承,恐怕可以说,这是新感觉派的失败原因之所在吧。川端康成在其后估价新感觉派在文学实践活动的失败原因时,写道:“无可讳言,从被称为新感觉派的诸位作家的作品中,我很少感受到新时代的生活气息。” 他还做过具有重要意义的告白式的回忆:“《文艺时代》期间,我确实努力是自己做新感觉派。但是,我又不断地怀疑自己是否有新感觉派的才智,是否有像横光利一那样的新感觉派才智。而45年后的今天,我写作时早已忘记了什么新感觉派,但有时想起来,我现在仍根据自己的感觉而创作。横光利一已去世30年了,想起来,在过去的新感觉派作家中,我还是最执拗地持久地继续做感觉派。在发表处女作时代,作为朋友而结识了新感觉派各位,可以说是我的命运吧……新感觉派、《文艺时代》都产生于应该产生的时代,并起到了唤起下一代的作用。” 新感觉派文学运动的洗礼对川端康成的文学生涯意义重大。首先作为新感觉派文学的旗手,川端康成进一步确立了自己的文学家地位;其次,自幼形成的孤僻性格或感受性,此时渐渐上升为一种自觉、明确的文体意识,进而形成文学上一贯始终的主观唯美特征。

二、意识流小说时期

1927年5月《文艺时代》停刊和新感觉派运动高潮过去不久,川端康成的创作道路便出现了转折,创作方法也发生了变化。
1929年4月,川端康成成为《近代生活》杂志的同人,同年10月,又成为《文学》杂志的同人。这两个杂志都大力宣传介绍西方现代派文学,如《文学》自创刊号起连载法国作家普鲁斯特的意识流小说——《斯万之家——追忆逝水年华》和法国诗人兰波的象征主义长诗——《在地狱中的一季》。除此之外,如伊藤整等人于1929年3月创办同人杂志《文艺评论》,该刊以发表意识流小说的作品和评论为己任;他们并于1931年至1934年翻译出版了爱尔兰作家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据日本文学史家研究,这些翻译介绍工作给当时那些不断摸索新方法的新作家以强烈的刺激和巨大的影响。伊藤整也曾回忆道,从那时起到1931年,许多作家的关心集中于这种心理描写的倾向。川端康成也不例外。他“买来乔伊斯等人的原作,和原文加以对照,试图进行一些模仿”(中野好夫《作家访谈——川端康成》),正是在这个时候。
川端康成这时被意识流小说所吸引,企图从意识流的创作手法上寻找自己的出路。他首先试写了两篇模仿性的短篇小说——《针与玻璃与雾》(1930)和《水晶幻想》(1931),后者被认为是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并被文学史家和文学批评家誉为日本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品之一。不过,尽管《水晶幻想》得到某些肯定的评价,但它毕竟只能算作模仿性的作品和尝试性的作品,不能算是成熟的作品,只能代表川端康成一个不很长的、过渡性的时期的创作倾向,不能代表川端康成一生创作的主要倾向。在这两篇小说中,川端康成企图在创作方法上摆脱新感觉派的手法,引进乔伊斯的意识流手法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从而成为日本文坛最早出现的新心理主义的作品之一,但都被认为是“实验性失败之作“。
其实,川端康成之所以很快接受意识流小说的影响,还有其主观原因。他原来作为新感觉派运动的成员,曾积极主张从传统表现方法中解放出来,热心倡导“主客一如主义”(《新进作家的新倾向解说》),在创作上则一贯重视表现自己的主观感觉,表现人物的主观感受和内心活动;而意识流小说恰好为他提供了适宜的手段。事实上,如果说日本的新感觉派是未来派、立体派、表现主义和达达主义等西方现代流派之混合的话,那么日本的意识流小说也广泛地融汇了未来派、立体派、表现主义和达达主义等西方现代流派,二者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但是,后来的事实证明,川端康成并没有在这个阶段逗留多久,便踏上新的道路了。这是因为,作为一位不断探索、敢于创新的艺术家,川端康成是不会完全满足于这种单纯模仿西方意识流小说的状况的,是不会永远停留在这种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的阶段的。

三、走自己道路的时期

由于时代的疯狂造成了个人思想上的偏激,虽然是必然的现象,但是造成的结果却是很惨重的,文学同日本的政治一样,也进入毫无美感的黑暗期。明治时代的文学巨子森鸥外在《鼎轩先生》一文中说:“我把日本的现代学者分为一条腿走路的学者和两条腿走路的学者。”“一条腿走路的学者的意见是偏颇的。因为是偏颇的,所以一用于实际就会出现问题,听从东方学者的会过于保守,听西方学者的就会成为激进的。”然而他断言在日本需要的是:“两条腿各立足于东西方两文化的学者。”而提出了“以西方文化之眼光观察东方文化,想取彼之长以补我之短。”的见解。 同夏目漱石、森鸥外一样,川端康成也在反思社会,是他找出了把古典与现代结合的唯美文学发展的出路。在本世纪20年代,任何一位东方作家如果直面世界的变化就不可能无视西方各种文艺思潮的存在,尤其对与现实主义相对应的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决不会充耳不闻,川端康成也不例外。他自己曾总结说,他经历过一段简单地移植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过程。但是,可贵的是川端康成并没有放弃艺术上的新追求,且不断总结经验,对传统与现代结合进行积极的艺术探索,以强韧的精神走出一条自己的路。他不断深入发掘日本民族文学传统,以便探寻更加适合自己的道路。经过艰苦的摸索,他终于找到了一条将日本民族文学传统和新感觉派和意识流小说等结合起来的新道路和新方法。川端康成发表于1934年5月的一篇长文——《文学自传》中有如下一段话:“我受过西方现代文学的洗礼,也曾试图加以模仿;但我在根底上是东方人,从15年前起就不曾迷失过自己的方向。”这充分表明川端康成既善于向外国现代文学流派学习,又重视日本民族文学传统;既勇于汲取他人创作经验,又尊重自己独立创作风格。瑞典皇家文学院常务理事、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安德斯•奥斯特林致授奖辞时突出地强调:“川端先生明显地受到欧洲近代现实主义的影响,但是,川端先生也明确地显示出这种倾向:他忠实地立足于日本的古典文学,维护并继承了纯粹的日本传统的文学模式。在川端先生的叙事技巧里,可以发现一种具有纤细韵味的诗意。”“川端康成先生的获奖,有两点重要意义。其一,川端先生以卓越的艺术手法,表现了道德性与伦理性的文化意识;其二,在架设东方与西方的精神桥梁上做出了贡献。”
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就是在吸收西方文学优点的基础上,力图保持日本文学的传统色彩作了新尝试。而《雪国》则使两者的结合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赋予作品更浓厚的日本色彩。也是川端康成跨入新时期的实绩。《雪国》既吸收了新感觉派的方法,又不是纯粹的新感觉派小说;既吸收了意识流小说的方法,又不是纯粹的意识流小说;而是将日本民族文学传统方法与新感觉派方法和意识流小说方法结合起来进行创作的小说,是根植于民族文学传统并汲取了西方文学营养加以创作的小说,是川端康成走上自己道路之后所创作的小说。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川端康成的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同时汲取西方营养的创作道路为他赢得了世界的声誉,更是可供亚洲其他国家的现代作家借鉴的。因为,日本是亚洲的一部分,日本文学的情况与亚洲其他国家的情况有许多相似之处。至于中国,西方的各流派和作家给中国新时期文学带来的新观念(包括人文观念和审美观念)、新方法、新形式和新技巧,引起中国文学重大的变革,使中国文学走出“独尊一格”的死胡同,蓬蓬勃勃地走向多元发展的方向。 但是如果中国的现代作家不根植于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坛上也是无立足之地的。

9. 日本推理小说的主要派别

某种程度上为反对本格派“流于纸上谜题游戏”而生,强调推理小说不应只是推理,更应当反映并描写现实社会。此派推理小说较着重于社会写实。
社会派的创作精神在於“社会批判,描写人性”。光是这样,事实上与推理小说八竿子打不著关系的,只是社会派推理小说,除此之外还必须加入“谜”的特质,即使其创作精神与此无涉。或许这样解释比较容易明白吧:社会派推理小说利用了“谜”的特质,进行“社会批判,描写人性”;“社会批判,描写人性”是目的,而“谜”则是一种工具。 日本著名推理作家、评论家。被誉为“侦探推理小说之父”,本名平井太郎。是日本推理“本格派”的创始人。
一九一六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政经系。由于家里经济环境不佳,在求学期间当过印刷厂徒工、图书馆管理员。江户川乱步从小爱读英美侦探小说,毕业后从事过公司职员、书商、记者等十几种职业。一九二三年(大正十二年)四月,平井在《新青年》发表小说《二钱铜币》,而且因仰慕推理小说始祖爱伦坡(EdgarAllanPoe),为自己取了一个日文发音和爱伦坡相近的笔名“江户川乱步”,从此开始了侦探小说创作。
一九五四年建立了江户川乱步侦探小说奖,奖品为一尊夏洛克●福尔摩斯座像。小说有丰富的想象力,风格怪异,情节曲折离奇。撰写的自传体回忆录《侦探小说三十年》,总结和评价自己一生的创作。 一九零二年出生于兵库县神户市中央区东川崎町。大正时代毕业于大阪药专(旧称)。一九二七年,年仅二十五岁就任《新青年》主编,他就任前,《新青年》已形同推理文学的专业杂志。他接编之后,接纳现代主义,介绍海外作品,注入欧美现代文学思潮,使《新青年》成为日本最前卫的现代化杂志。之后陆续转任《文艺俱乐部》、《探侦小说》主编。
一九四六年他率先推出《本阵杀人事件》、《蝴蝶杀人事件》两部纯解谜长篇推理小说,大大提升了日本推理小说水准,缩短与欧美的差距,从而改变了战前变格推理小说为主流的趋势(狭义的变格推理小说系指解谜为重点以外的推理小说,广义则包括幻想、科幻、恐怖等小说)。一九四七年以“本阵杀人事件”一书获得第一届日本侦探作家俱乐部奖(即现“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 为纪念日本推理作家横沟正史,1981年角川书店设立,受奖对像是从没发表过的长篇推理(广义)作品,而受奖作家则是以新人为主,奖金则为500万日元。

10. 日本文学流派自然主义流派和白桦派的特征,求日语版的。。。。跪求,,,急需啊。。

自然主义は、19世纪末にフランスで提唱された文学理论に基づく作品、およびそこから影响を受けた日本の20世纪前半の文学のこと。20世纪の日本文学にとって通过しなければならない一段阶であったといえる。
白桦派は、1910年(明治43年)创刊の同人志『白桦』を中心にして起こった文芸思潮のひとつ。また、その理念や作风を共有していたと考えられる作家达のこと。武者小路は思想的な中心人物であったと考えられている。多くは学习院出身の上流阶级に属する作家たちで、幼いころからの知人も多く互いに影响を与えあっていた。
OK吗??

热点内容
男主岳风的小说阅读 发布:2025-07-12 13:56:36 浏览:216
小说古玩文现代言情 发布:2025-07-12 13:36:55 浏览:793
军绿高干文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7-12 13:29:14 浏览:315
好看的日语言情原版小说 发布:2025-07-12 13:24:03 浏览:216
架空仙侠言情完结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7-12 13:24:00 浏览:860
风继续吹小说全文阅读 发布:2025-07-12 13:18:55 浏览:798
exo魔法小说大全完结 发布:2025-07-12 13:18:52 浏览:964
总裁和女军人的言情小说 发布:2025-07-12 13:17:59 浏览:158
有哪些言情小说是亚洲好书榜的 发布:2025-07-12 13:16:28 浏览:941
麒麟小说全文阅读主角是谁 发布:2025-07-12 13:11:02 浏览: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