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小说 » 小说金瓶梅现代版语言

小说金瓶梅现代版语言

发布时间: 2022-05-18 01:46:11

A. 什么是《金瓶梅》等明清小说中的沈阳方言土语

(1) 如今人也贼了,不干这个营生。论起来也还早哩,才养的孩子,割什么衫襟?(《金瓶梅词话》四一回)

(2) 不是韩嫂儿死气白赖在中间拉着我,我把贼没廉耻雌汉的淫妇口里的肉也掏出他的来!(《金瓶梅词话》七二回)

(3) 又相李瓶儿来头,教你哄了,险些不把我打到揣字号去了。

你这波答子烂桃行货子,豆芽菜有甚正条捆儿也怎的?老娘如今也贼了些儿了。(《金瓶梅词话》七二回)

(4) 贼混沌,不晓事的,你赁人家房住,浅房浅屋,可知有小人啰唣。(《金瓶梅词话》一回)

(5) 贼混沌虫!有甚难见处!(《金瓶梅词话》一回)

(6) 怪贼邋遢!你说不是,我且踢个响屁股儿着。(《金瓶梅词话》八六回)

(7) 若是信著你意儿,把天下老婆都耍遍了罢。贼没羞的货,一个大眼里火行货子。你早是个汉子,若是个老婆,就养遍街遍巷,属皮匠的蓬着就上。(《金瓶梅词话》六一回)

贼,音zéi,在东北话和普通话中读音相同。在东北话中其义大体有二:一是作副词,意思为极、太、非常、特别、实在是,例如“贼媲”“贼亮”“贼冷”等;二是作形容词,意思是机敏、圆滑或狡黠、诡诈,如“这家伙太贼,竟叫他溜掉了”。《金瓶梅》中“贼”的语义及用法与东北话是相通、相合的,如例(1)(3) 是作形容词,例(2)(4)(5)(6)(7) 是作副词。作副词用例中的“贼混沌”,有人释作:“骂人的话。‘混沌’是‘糊涂’的意思”;亦有释作“糊涂家伙”的,均不确切,未释出“贼”义。“贼混沌”即“极糊涂”“太糊涂(的人) ”,“贼混沌虫”则指“极糊涂的家伙”。“贼邋遏”系指“太不洁净、不利落”,例句(6) 系书中陈经济嗔怪奶妈说话太啰嗦、放肆了。

搭刺(搭拉)

(1) 通辽花汗巾儿,袖中儿边搭刺。香袋身边儿低挂。抹胸儿重重纽扣,裤腿儿脏头垂下。(《金瓶梅词话》二回)

(2) 当下桂姐不慌不忙,轻扶罗袖,摆动香裙,袖口边搭刺着一方银红撮穗的落花流水汗巾儿,歌唱一支《驻云飞》。(《金瓶梅词话》一一回)

(3) 这个当儿,他一只手只管得儿楞楞得儿楞楞的搓着那副铁球,那一只拳头可就慢慢的搭拉下来了。(《儿女英雄传》一五回)

(4) 浑身三伏靛,四瓜九秋霜,搭拉两个耳,一尾扫帚长。(《西游记》三九回)

据《奉天通志》卷一百《礼俗四·方言》载:“凡物低垂,省欲谓又搭拉。康熙《几暇格物编》云:梅尧臣诗用搭拉二字。北方言以欹垂为搭拉,是答遝名果,或因其下垂也。今吊答果或是答还转音耳。”上例取义、用法均与此相合。但《金瓶梅》中的“搭剌子”却非下垂之义,详见下面词例。

搭剌子(格剌子;哈剌子;旮旯子)

(1) 我替你老人家说成这亲事,指望典两间房儿住,强如住在北边那搭刺子里。(《金瓶梅词话》七回)

(2) 到明日,房子也替你寻得一所,强如在这僻格剌子里。(《金瓶梅词话》三七回)

(3) 我在这背哈剌子,谁晓的?(《金瓶梅词话》二一回)

(4) 你们连个大厅也不开,把人家让到那背旮旯子里去,这都是你们干出来的!(《儿女英雄传》一五回)

诸例的取义用法均与东北话中的“旮旯儿”(gē lǎr;gē lár)音近、相合,指偏狭的地方或角落,只是不含有东北话中由“旮旯儿”转音而来的“疙瘩儿”用以指某处地方的语义。据考:“‘旮’是古‘旭’字,见《篇海》(即金韩孝彦撰《四声篇海》)。‘旯’字不见字书。‘旮旯’今音嗄拉(拉读阳平),即角落或指偏僻的地方。背旮旯子,就是暗角落里。”

刻本《金瓶梅》

现世报(见世报:现世现报:献世包:现世宝:现世)

(1) 有晓得的,在背后颠唇簸舌说道:“赵瞎子做尽人,那得无此现世报!”(《石点头》一〇回)

(2) 当着千人万人面前一个在台上,一个在台下,丢眉弄眼,穿梭似的来去,这才叫现世报呢!(《孽海花》二四回)

(3) 前日这老道前来求亲时,我们只怪他不伦,岂知是个妖魔,今日也现世报了。(《初刻拍案惊奇》二四回)

(4) 那世里造下了孽,这会子现世现报,叫我那一个眼睛看得上?(《红楼梦》三五回)

(5) 现世报的老斫头的,做秀才时不怕天不怕地的,做了官倒怕起人来了。(《醒世姻缘传》二七回)

(6) 今后你有轿子钱便来他家来,没轿子钱别要来,料他家也没少你这个穷亲戚,休要做打嘴的献世包。(《金瓶梅词话》七八回)

(7) 偺们金玉一般的人,白叫这两个现世宝玷污了去,也算无能。(《红楼梦》六五回)

(8) 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穷鬼,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儒林外史》三回)

(9) 你我这样嘴脸,怎好到他门上去,只怕他那门上也不肯去通报,没的去打嘴现世。(《红楼梦》六回)

(10) 但是既然犯了本钱出来做官,所为何事?倘若一处不计较,两处不在乎,这也可以不必出来现世了。(《官场现形记》四四回)

《奉天通志》卷一百《礼俗四·方言》云:“善恶之报及身受之者,谓之现世报。俗以此语为辱骂人。”何以“此语为辱骂人”?系指恶人恶事自得所报。暴露了无德与丑行,又含现眼、出丑之义。各例或音近相谐,然取义、用法均与东北话相通、相合。

绝户计

你也要合凭个天理。你就信着人,干下这等绝户计。(《金瓶梅词话》二六回)

东北地区称不能生育或无子嗣者为“绝户”或“绝户头”、“绝户器”,以此为较重的咒骂用语,以“绝户计”为阴损狠毒的谋划,至今民间口语仍如此,与上例取义、用法相同。

二不棱登

惟独一个二不棱登的妇人,制伏得你狗鬼听提,先意承志,百顺百从。(《醒世姻缘传》六二回)

东北话称傻里傻气、不精明的人的神态言行为“二不棱登”的,或“二百五”。如周立波以东北话写的描写东北土地改革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中例:“你妈……养活你这么个二不隆冬傻相公。”“二不隆冬”亦即“二不棱登”。东北话中,这种“×不××”式形容词(词组) 颇多,如“酸不溜丢”“黑不溜丢”“粗不伦墩”“红不促溜”“白不呲咧”等。

扎括(扎孤)

(1) 俺家那里那个,常时过好日子时节,有衣裳尽着教他扎括,我一嗔也不嗔。(《醒世姻缘传》二回)

(2) 孙氏道:“有撒下的孩子么?只怕没本事扎括呀!”(《醒世姻缘传》七二回)

东北话中的“扎孤”系音译满语借词,除具有上例中“扎括”的修饰、打扮意思外,另还指治病,则是其本义,如《奉天通志》卷一百《礼俗四·方言》载:“俗谓治病为扎孤病,满语治也。”“修饰、打扮”的语义系由“治”派生而来。

打伙(搭伙)

(1) 你既与众人打伙不便,就到我舱里权住罢,随茶粥饭,不要计较。(《古今小说》十九回)

(2) 你打伙子义义合合的,他为你势众,还惧怕些儿。(《醒世姻缘传》二二回)

(3) 茗烟见人欺负我们,岂有不为我的,他们反打伙儿打了茗烟。(《红楼梦》九回)

《奉天通志》卷一百《礼俗四·方言》:“聚而营业,相结行旅,皆谓之搭伙。”此词已进入现代汉语普通话,如《现代汉语词典》“打伙儿”条释云:“结伴;合伙”。上例用法均与此合。此外,在东北话中,“打伙”在一定言语环境中亦指男女(多为老年或失偶者) 组成家庭。这是上例所不含的语义。

摭溜子

我不信你这摭溜子!人也死了一百日来,还守什么灵?属米仓的,上半夜摇铃,下半夜丫头似的听好梆声。(《金瓶梅词话》七二回)

此例取义及用法与东北话相同,指有意识地掩饰或回避本来情况、问题,或叉开话题。

(1) 如何使得!恁地时,是我赚你们来,捉你请赏,枉惹天下人笑。(《水浒传》三回)

(2) 无奈姑娘自己觉得脸上磨不开,只得说道:“好!连你老人家也赚起我来了。”(《儿女英雄传》二七回)

《奉天通志》卷一百《礼俗四·方言》载:“省俗谓欺骗曰赚。”上例与此相同。

炖(顿)

(1) 众妇女进来,旋戳开炉子顿茶。(《金瓶梅词话》二五回)

(2) 火炉上顿着茶,迎春连忙点茶来吃了。(《金瓶梅词话》七五回)

(3) 不一时,拿了一方盒菜蔬:一碗烧猪头,一碗顿烂羊肉,一碗熬鸡,一碗煎煿鲜鱼,和白米饭…… (《金瓶梅词话》七六回)

东北民间饮食习俗中有一种烹调方法,将食物加水置文火慢煮,或将食物置于碗等小容器中,再放水用火慢煮,谓“炖”。《奉天通志》卷一百《礼俗四·方言》载:“用火煮菜使熟曰炖。”上例与东北话用义相同。

扎罚子(扎篾子;扎筏子)

(1) 六姐,并无此事,都是日前和李娇儿、孙雪娥两个有言语,平白把我的小厮扎罚子。(《金瓶梅词话》七二回)

(2) 这个是你早晨和那,刺骨两个商定了腔儿,……一径拿我扎篾子。(《金瓶梅词话》七五回)

(3) 快把这两件事抓个理,扎个筏子。我帮你作证儿。(《红楼梦》六〇回)

(4) 他一眼看见了诸一官,便拿他扎了个筏子,说道:“你也来了?好哇!……”(《儿女英雄传》二八回)

“扎筏子”,意思是借机找碴儿拿人撒气,即出气。东北话现仍这么说。

咂儿

然后才用两只胳膊拢着两个孩子,叫两个孩子分着吃他两个咂儿。(《儿女英雄传》三九回)

东北话称乳房为“咂儿”“咂咂儿”,与上例相同。

被卧(被窝)

(1) 教打开他房门看时,只有些旧衣旧裳和些被卧在里面。(《水浒传》三回)

(2)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水浒传》一〇回)

(3) 宋四公安排行李,还了房钱,脊背上背着一包被卧,手里提着包裹,便是觅得禁魂张员外的细软,离了客房。(《古今小说》三六回)

东北地区冬季寒冷,睡前多将被子送作筒状以保暖,俗称“被窝儿”,亦用来泛称被子。“被卧”与“被窝”音近义通。

务(焐)

原说只做和尚,如今拿做奴才,日间挑包袱、牵马,夜间提尿常合伴打平火。(《二刻拍案惊奇》三九回)

(3) 众人又说不好独难为他一个,我们大家凑些,打个平火。

(《二刻拍案惊奇》二二回)

《奉天通志》卷一百《礼俗四·方言》:“俗谓醵食曰打平伙,意谓众人均资购食耳。”打平火之俗今仍流行于东北民间,乡村较都市为多。

磨不开

(1) 无奈姑娘自己觉得脸上磨不开,只得说道:“好!连你老人家也赚起我来了。”(《儿女英雄传》二七回)

(2) 屈良在旁看着,实在脸上磨不开,惟有嗐声叹气而已。(《三侠五义》二五回)

《奉天通志》卷一百《礼俗四·方言》:“磨不开是有所碍也。凡事碍于情面不肯即为,则曰磨不开。或曰不好意思,同斯义也。”黑不溜愀

一个浓眉大眼、黑不溜愀的小旦唧了半天。(《儿女英雄传》三二回)

这是东北话中形容皮肤发黑的词语,现仍流行于口语,其构词形式参见本文前面关于“二不棱登”的例释。

家火(家伙)

(1) 师徒们都吃罢了晚斋,众僧收拾了家火。(《西游记》三六回)

(2) 众人莫不吐舌称奇,一面收拾家火,一面重复照看。(《醒世恒言》四回)

(3) 单德先将店中粗重家伙变卖,打叠行李。(《醒世恒言》五回)

东北话“家火”指器物、工具、东西,亦作“家巴什”,与上例义同。此外,口语中还用以戏谑称人,如“你这家伙”,犹“你这东西”;也用作男性生殖器的隐语。

姐姐不同哈我,哈我也是说。(《儿女英雄传》二六回)

瓶、务脚。(《西游记》三七回)

东北话中“焐”义有二,一指“炊黍或煮肉方熟仍留釜中使之烂熟,谓之熓”(《奉天通志》卷一百《礼俗四·方言》);再即指以热物接触凉物使变温暖。东北话“焐被”(焐被窝),即指将被褥于睡前铺放在火炕上以提前焐暖;焐手、焐脚以使手、脚温暖。陆澹安《小说词语汇释》释上例中“务脚”云:“即‘熓脚’。(冷天教人睡在脚后取暖。)‘务’借作‘熓’。”取义及用法与东北话相同。

打平火(打平伙)

(1) 而今幸得无事,弟兄们且打平伙,吃酒压惊。(《二刻拍案惊奇》五回)

(2) 有个纱王三,乃是王织纱第三个儿子,平日与众道士相好,常合伴打平火。(《二刻拍案惊奇》三九回)

(3) 众人又说不好独难为他一个,我们大家凑些,打个平火。

(《二刻拍案惊奇》二二回)

《奉天通志》卷一百《礼俗四·方言》:“俗谓醵食曰打平伙,意谓众人均资购食耳。”打平火之俗今仍流行于东北民间,乡村较都市为多。

磨不开

(1) 无奈姑娘自己觉得脸上磨不开,只得说道:“好!连你老人家也赚起我来了。”(《儿女英雄传》二七回)

(2) 屈良在旁看着,实在脸上磨不开,惟有嗐声叹气而已。(《三侠五义》二五回)

《奉天通志》卷一百《礼俗四·方言》:“磨不开是有所碍也。凡事碍于情面不肯即为,则曰磨不开。或曰不好意思,同斯义也。”黑不溜愀

一个浓眉大眼、黑不溜愀的小旦唧了半天。(《儿女英雄传》三二回)

这是东北话中形容皮肤发黑的词语,现仍流行于口语,其构词形式参见本文前面关于“二不棱登”的例释。

家火(家伙)

(1) 师徒们都吃罢了晚斋,众僧收拾了家火。(《西游记》三六回)

(2) 众人莫不吐舌称奇,一面收拾家火,一面重复照看。(《醒世恒言》四回)

(3) 单德先将店中粗重家伙变卖,打叠行李。(《醒世恒言》五回)

东北话“家火”指器物、工具、东西,亦作“家巴什”,与上例义同。此外,口语中还用以戏谑称人,如“你这家伙”,犹“你这东西”;也用作男性生殖器的隐语。

姐姐不同哈我,哈我也是说。(《儿女英雄传》二六回)

东北话“哈”读há,意思是呵斥和威胁、要挟,即“哈人”。上例之“哈”亦即“哈人”。

大发

大娘,你今日怎的,这等恼的大发了。(《金瓶梅词话》七五回)

“大发”,东北话读为dà · fɑ,意思是超过了适当限度,情况、势态变得严重起来,过度了。上例语义、用语与此相同。

香饽饽

他奶奶病了,他又成了香饽饽了,都抢不到手。(《红楼梦》六〇回)

东北话称馒头、饼子或糕点为“饽饽”。“香饽饽”则指受人欢迎、都争着要的人或物,是吃香、抢手的。

二尾子

(1) 一人说:“倒相个二尾子。”(《金瓶梅词话》九六回)

(2)那郭姑子穿着油缘机上纱道袍子,蓝,(音bǎn)了,是也不是?没的那郭姑子是个二尾子?除了一个×,又长出一个×来了。

(《醒世姻缘传》八回)

“二尾子”,东北话读èryǐ · zi,俗指两性人,上例与此相同。此外,东北话的“马尾”“尾巴”中的“尾”亦读yǐ音。

当家

冯妈妈道:“你当家不恁的说,我来哄你不成!他好少事儿,家中人来人去,通不断头的。”(《金瓶梅词话》三七回)

东北话称丈夫为“当家的”,意即主持家政、说了算的人,上例语义、用法与此相同。

嘴尖

(1) 单管嘴尖舌快的,不管你事,也来插一脚。(《金瓶梅词话》四三回)

(2) 这小狗入的,忒也嘴尖!我便拿去,他倘爬起赶来,我倒反吃他亏。(《古今小说》二六回)

(3) 嘴尖舌薄,谈论人的是非,数说人的家务,造言生事,眼内无人。(《醒世姻缘传》五一回)

上例与东北话中语义相同,指言语刻薄。

嘴碎

(1) 二则姨妈老人家嘴碎,饶这么样,我还听见常说你们不知过日子,只会糟塌东西,不知惜福呢!(《红楼梦》六二回)

(2) 那个老头子也勤谨,也嘴碎,跟着他里里外外的,又放一点儿心。(《儿女英雄传》二回)

上例与东北话中语义相同,指言语啰嗦,好说。

窝子(窝儿)

(1) 再拨两窝子家人过去服侍,择了日子,人不知,鬼不觉,娶了过去。(《红楼梦》六四回)

(2) 一个凶神似的人,赶着他大儿子打了来,说在集上赶集,占了他摆摊子的窝子。(《儒林外史》一七回)

(3) 他做小司客的时候,极其停当,每年聚几两银子,先带小货,后来就弄窝子。(《儒林外史》二三回)

东北话中俗称同父母所生子女的家庭为“一窝儿”,例(1) 取义与此相同。此外,又称人或物所占的地方为“窝儿”(音wòr)或“窝子”(音wò · zi),一如例(2)、(3)之用义。

窝憋(窝别)

(1) 这秃孽障这些事全在行,进去定要占下场门儿的两间官座儿楼,一间说都有人占下了,只得在顺着戏台那间倒座儿楼下窝憋下。

(《儿女英雄传》三二回)

(2) 晁源要了纸笔,放在枕头旁边,要与他父亲做本稿,窝别了一日,不曾写也一个字来。(《醒世姻缘传》一七回)

东北话“窝憋”又作“憋屈”,一指地方偏僻狭窄,如例(1),一指因疑惑、委屈或积郁而心中烦躁不畅,如例(2)。

取灯儿

(1) 一分火石火链片,一把子取灯儿,一块磨刀石。(《儿女英雄传》二八回)

(2) 婆子道:“忘带个取灯儿去了。”(《古今小说》一回)

东北话称火柴为“取灯儿”,多见于乡村小镇。

扎煞(扎撒)

(1) 宝玉不知有何话说,扎煞着两只泥手,笑嘻嘻的转来,问作什么?(《红楼梦》六二回)

(2) 说着,扎煞着两只胳膊,直挺挺的就请了一个单腿儿。(《儿女英雄传》一五回)

“扎煞”一作“扎撒”或“挓挲”。指手、头发、胡须等伸开和张开状。上例与东北话均取此义。

扒拉

宝玉等不到,只拿茶泡了一碗饭,就着野鸡爪子,忙忙的扒拉完了。(《红楼梦》四九回)

陆澹安《小说词语汇释》释云:“匆忙潦草的吃食(用筷子把饭食很快地往嘴里送,北方人称为“爬拉”)。”其义与东北话相同。

楂儿

(1)[应] 伯爵听了,点了点头,说道:“原来你五娘和你姐夫有楂儿,看不出人来!”(《金瓶梅词话》八七回)

(2) 不上一年,韩道国也死了,王六儿原与韩二旧有楂儿,就配了小叔,种田过日。(《金瓶梅词话》一百回)

“楂儿”,一作“茬儿”或“碴儿”,东北话用以指原先曾有过的某种联系,如旧有来往交情、嫌隙等。陆澹安《小说词语汇释》释作“男女间不正当的关系”,则系就上例具体所指事象而言,并非其基本语义。其基本语义同东北话所指。

搭岔儿

这话叫人怎么搭岔儿呢?你老人家是一家之主,说句话谁敢不听?(《儿女英雄传》一五回)

“搭岔儿”,一作“搭茬儿”“接茬儿”,东北话指搭腔、答话或接着别人话题说下去;此外尚指两种事物的继续联系或结合。上例取前种语义。

B. 古今第一奇书《金瓶梅》在小说史上有什么意义

《金瓶梅》是明代“四大奇书”之首。也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在中国文学史增加上具有开拓性意义,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分水岭,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名著。它借《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段故事为引子,通过对兼有官僚、恶霸、富商三种身份的封建时代市侩势力的代表人物西门庆及其家庭罪恶生活的描述,体现当时民间生活的面貌。描绘了一个上至朝廷内擅权专政的太师,下至地方官僚恶霸乃至市井间的地痞、流氓、宦官、帮闲所构成的鬼蜮世界。西门庆原是个破落财主、生药铺老板。他善于夤缘钻营,巴结权贵,在县里包揽讼事,交通官吏,知县知府都和他往来。他不择手段地巧取豪夺,聚敛财富,荒淫好色,无恶不作。他抢夺寡妇财产,诱骗结义兄弟的妻子,霸占民间少女,谋杀姘妇的丈夫。为了满足贪得无厌的享乐欲望,他干尽伤天害理的事情。但由于有官府做靠山,特别是攀结上了当朝宰相蔡京并拜其为义父,这就使他不仅没有遭到应有的惩罚,而且左右逢源,步步高升。
《金瓶梅》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从此,文人创作成为小说创作的主流。《金瓶梅》之前的长篇小说,莫不取材于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金瓶梅》摆脱了这一传统,以现实社会中的人物和家庭日常生活为题材,使中国小说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日臻成熟,为其后《红楼梦》的出现做了必不可少的探索和准备。
《金瓶梅》的诞生,标志着诸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几部小说取材于历史故事与神话传说而集体整理加工式小说创作模式的终结,开启了文人直接取材于现实社会生活而进行独立创作长篇小说的先河。历代研究《金瓶梅》者,不乏其人,论著层出不穷。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更是倍受研究者之关注。
《金瓶梅》全书100回,人物200多个,结构大而不乱,200多个人物中,潘金莲,西门庆,陈经济,吴月娘都很有个性,里面运用了大量方言,歇后语,谚语,词曲,不少词曲用的颇为精妙,又富含杂学知识。书中宣扬了因果报应之说,由于里面淫词秽语很多,因此被列为禁书。尽管如此它仍不失为一本文学著作。

C. 如何客观地评价《金瓶梅》

《金瓶梅》,又名《金瓶梅词话》,中国近代小说,四大奇书之一,中国史上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白话世情章回小说,作者姓名不详,只知道笔名为兰陵笑笑生,亦是古代流行成人小说。由于详细描述了古代市井平民的生活和社会现实,历来研究的学说不少,统称为金学。

《金瓶梅》是一部描写市井人物的小说,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有其独特的地位。在中国古代小说中,它还是第一部细致的描述人物生活、对话及家庭琐事的小说,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人认为,虽然由于小说中有性描写,使它对市井之民构成了吸引;但只有对传统文化有相当认知的人,才能够真正读懂读透它。大多数学者都认为,《金瓶梅》对《红楼梦》的写作有很大的影响。万历朝袁宏道对金瓶梅倍加推崇。明末李渔将《金瓶梅》连同《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合称“四大奇书”。

不久,又被清初著名文艺理论家张竹坡称为“第一奇书”。清代刘廷玑说:“深切人情事务,无如金瓶梅,真称奇书。欲要止淫,以淫说法;欲要破迷,引迷入悟……而文心细如牛毛茧丝,凡写一人,始终口吻酷肖到底……结构铺张,针线缜密,一字不漏,又岂寻常笔墨可到哉!”清代张潮的《幽梦影》里曾说:“水浒传为怒书,西游记为悟书,金瓶梅为哀书。”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写道:“作者之于世情,盖诚极洞达……同时说部,无以上之”。郑振铎说:“如果净除了一切秽亵的章节,《金瓶梅》仍不失为一部第一流的小说。”

王文濡于《小说谈》中品论此书,认为其对明朝下层社会的描写,细致入微,在古代尊崇上流、名节的社会中,十分难得。还将作者与英国的狄更斯、沃尔特·司各特作比较,归为一类。

陈独秀曾和胡适、钱玄同二人书信往来,评论中国小说,言及金瓶梅,陈独秀认为该书对于“恶社会”的揭露要甚于红楼梦、水浒传,不应该仅因为其对情色的描写而斥之。

夏志清说:“对西门庆油枯灯尽的骇人叙述……实际上给人的印象是: 他被一个无情无义而永远不知满足的女性色情狂谋杀了”——“潘金莲因其以胜利者的姿态在一个垂死者的身上抽取最后几下快乐而毫不顾及西门庆其人,暴露出自己是一个极端堕落的可诅咒的人物。”。

夏志清称《金瓶梅》是迄今为止他所讨论的小说中“最令人失望的一部”,指《金瓶梅》中插入过多的词曲、笑话和现成故事,这种继承说书的形式与它的独创故事的内容难以协调,因而削弱了小说的力量。他认为《金瓶梅》前八回只是《水浒传》的延伸,而中间部分的七十回,即从第九回到七十九回,潘金莲进入西门府后的故事,才是本书的精华,为小说中的“小说”,而最后二十一回是一堆没有太大相关的故事拼凑而成的。

据美国学者韩南(Patrick Hanan)对《金瓶梅》所引用之小说、话本、戏曲、史书等作了系统的溯源,他认为《刎颈鸳鸯会》和《志诚张主管》(《张主管志诚脱奇祸》)、徐昌龄文言短篇小说《如意君传》都曾被《金瓶梅》借用,《〈金瓶梅〉素材探源》一书中考证,《金瓶梅》苗员外遇害一事,取材至公案故事《港口渔翁》,最早见于《百家公案全传》故事。至于《金瓶梅》所借用的题材有小说话本十种、戏曲十四种、清曲(合套曲和散曲)一百四十种,还有宋史及其它说唱文学作品。其来源可归纳为八类:宋明史实、《水浒传》、文言色情小说、公案小说、白话短篇小说、戏剧剧本、民间散曲小调、佛教“宝卷”等。韩南在“结论”写道:“《金瓶梅》的作者无视文史学家对各种体裁判定的分界线,不论是正史、小说、戏曲,也不论是长篇、短篇,只要与作者的想象力相近,都在录取之列。作者还从当时流行的口头文学中吸取某些技巧,表现了他借用传统手段的愿望。小说是作为读物提供给读者,而不是演唱给听众,由于《金瓶梅》如此出色地接受了多种文学形式,尽管作了大量的借用,它仍然超过前期的文学作品。我们还应该看到小说作者为使抄录来的段落满足自己的创作意图所作的改动。只有分析出哪些引文不得不改动,哪些改动后来达到预期的效果或者未达到引导出给读者所期望的东西时,我们才能探索出这部小说的独创性。”

D. 为什么说《金瓶梅》是一本奇书呢

明代有“四大奇书”,除了大家熟悉的《三国志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外,还有《金瓶梅》。这部小说,非常特别,其他三部“奇书”,皆顺利升等,位列“中国古代四大小说名著”神殿。《金瓶梅》不但没升格,反而一直处在尴尬的境地:人们都忍不住好奇,想要翻一番,过把瘾,却又不敢坦率承认喜欢它,更不敢向子女晚辈推荐它。仿佛喜欢《金瓶梅》,人品和格调就毁了。那么,《金瓶梅》到底奇在哪里呢?

首先,《金瓶梅》的主要任务是普通人,是前所未有的。

在此之前,长篇小说的主角,要么是王侯将相,比如《三国志演义》;要么是神佛仙怪,比如《西游记》;要么是英雄好汉,比如《水浒传》。而《金瓶梅》的主角西门庆,却是一个商人,还是一个三观不正,腐化堕落的主儿。潘金莲等人,也非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或者活泼单纯的小家碧玉,而是沉沦于情欲中的尘俗女子。

第五,以往的长篇小说,往往按照时间或者人物为序,线性建构小说的骨架,而《金瓶梅》却是多线并进,多线交织。

小说以西门庆为中心,通过他的活动,结构情节。又以潘金莲等西门家的女眷为线索,推进情节。再通过西门庆家族,写社会、写官场、写各行各业的林林总总。这就构成了多线交织的情节结构。这种结构更丰富,更立体,更接近生活本相。

第六,与人物和情节相应,《金瓶梅》中人物的语言更通俗,它是用当时的“白话”写成的小说。

此前,《三国志演义》和《水浒传》中,虽然也有一些白话运用,但是范围有限,广度优先。到了《金瓶梅》,小说开始大量采用白话,民间的俗语成语,行话黑话,随处可见,却都有符合人物的身份和个性。这是小说的一大特色,也是其艺术成就之所在。

第七,小说中含有“海量”的性描写,不含蓄、不敦厚、不中庸、不节制,在儒家思想主导的古代中国,着实有石破天惊的意味在。

中国古代的文人,遵从孔子的教诲,主张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好德甚于好色,讲求伦理,克己复礼,而这些,《金瓶梅》几乎全都抛之九霄外,纵情于享乐,沉沦于肉欲之中。虽然小说的作者,自我辩护说,他这么写,是为了让世人看出好色纵欲的恶果,可小说在描写性活动的时候,却往往沉浸其中,名为宣扬教化,促人迷途知返,实际上却可能有诲淫宣淫的嫌疑。直到几百年后的今天,《金瓶梅》都难以像《西游记》等小说一样,光明正大地走向民间,走向孩童,依然被曾经的孩子、后来的大人们所警惕和防备,禁止他们的孩子接触这一“黄书”。《金瓶梅》之为奇书,于此可见一斑。

E. 评价一下《金瓶梅》这本书

口语对白之活泼灵动,不只是中国,放世界文学史上都是顶尖。
在“时代风俗画”方面,几乎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价值的小说——对当时风土人情的还原描绘,就《红楼梦》都未必胜过。
叙述精炼明快,语言干净老辣,仅是叙述,只有四大名著和《儒林外史》堪可比肩。如果要挑剔士大夫文学性,那里面出现过的曲儿,可媲美《红楼梦》里的诗。
此小说最妙的两个:
一是没有脸谱化,没有纯粹的好人或坏人,大家都是俗世男女。这种不带是非、刻意减少评判的劲儿,有福楼拜意味。在中国小说史上,也就是《红楼梦》做到人物性格如此多面、饱满而不戏曲程式脸谱化。
二是大悲悯心,繁华与落寂之间的大落差,以及对每个小人物命运的关怀,都非常动人——同样是唯有《红楼梦》、《水浒传》可以媲美的。

跟《红楼梦》一比,会更有趣些。《红楼梦》更像《牡丹亭》,而《金瓶梅》更像元杂剧。前者是兼工带写的长卷,后者是工笔+界画式的描摹。
《红楼梦》醇浓虚渺,如烟雨写意,莫可名状,但也有些坏处:这是部太有诗意、意在言外的小说,难译,难理会,尤其对非中文读者来说。
《金瓶梅》却是部更接地气、更一目了然的叙事作品。实际上,在”事无巨细的市井日常风俗画“方面,《金瓶梅》可能是中国史上最出色的作品。它更看得见摸得着,它更接近《人间喜剧》那种”全景式小说“的意味。

总之这是本很好的小说

F. 如果要选中国五大名著,哪部书最有可能入选

我想选《金瓶梅》未免不可!这样一部名著交给现代的孩子们也不错,可从中领略到人间险恶,如钱钟书所说 ,像《伊索语言》那样的东西只会把人教傻。只有在这样的书中才能找到人间险恶。不至与长大后处处吃闭门羹。
但里面有些禁果。

G. 陈东有的推荐《金瓶梅》

2012年6月24日,江西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史学博士、“金学”研究专家陈东有做客社科大讲堂,以《金瓶梅的社会文化现象》为主题,让市民通过对主角人物性格特质、人格内涵及生命态度的对话,来深刻体会他们对生活的追求,了解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环境。
《金瓶梅》中有经济味、道德味、哲学味
“《金瓶梅》又称为《金瓶梅词话》,是中国古代一部描写世态人情、自然人性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它产生于明嘉靖、万历年间,比《红楼梦》早200年,与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合称四大奇书。”陈东有说,《金瓶梅》自诞生之日起,就毁誉聚于一身,因为书中有百余处近两万字的性描写,或者说是与人物命运紧密关联的性故事,一直被列为禁书,所以看过的人不多。
作为对小说《金瓶梅》有着深厚研究的学者,陈东有认为,《金瓶梅》是一本值得当代中国人仔细、全面阅读的传统小说。因为它一有“经济味”,故事背景提供详实的明清社会商业描写;二有“道德味”,告诫人们要远离“酒色财气”;三有“哲学味”,整部小说都在阐释人类有限的生命与无限的欲望之间的关系。
批判西门庆对我们有现实意义
陈东有认为,《金瓶梅》中,西门庆不仅是一个风流花心的男子,更是被塑造成了一个成功的商人形象。短短的七年中,凭借自己的经商之道和各类女人的自愿进献,他的资产翻了十四、五倍,达到了十万两纹银之多。不仅生意做得响,他还从一介布衣做到了朝廷命官正五品的职位,还认了当时颇有权利的宦官蔡京为干爹仕途之路一片平坦。但却纵欲过度而死,结束了他仅仅33年的短暂人生。
“批西门庆毒害人命,占人妻女,腐蚀官吏,得财枉法,还是属于表面层次的道德批判,深层次的批判在于他的自毁,他那难以抑制的纵欲在破坏社会伦理的同时,也在消耗他自己。而批判他的意义在于他对今天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意义。”陈东有说。
涉及100多个南昌方言词
陈东有表示,当年的《金瓶梅词话》是说书人的底本,很多的语言都让今天的读者不大容易懂得,存在种种的阅读困难。《金瓶梅词话》以山东方言为主,还包括江浙等地的方言,里头甚至有100多个方言和南昌话有关。
“我们这个社会对《金瓶梅》的态度一直也是矛盾的,或者说是存在着悖论的。‘人皆好之,人皆恶之’。既有好奇、好读之心,又有讨厌、防备之意。”陈东有表示,他只是想帮助感兴趣这部小说的人阅读这本小说,进而提高对生活的认识。只要人们能从中有所启发,那就是值得的。

H. 都知道金瓶梅的文学形象,那它背后隐藏哪样的含义

六、影响了后世的世情小说


《金瓶梅》的创作反映了对于人的真实日常生活的关注,从而成为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小说,就像鲁迅先生所说的“世情书”。


《金瓶梅》诞生之后产生了很多续书,也对后世的世情小说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才子佳人小说例如《玉娇梨》、《平山冷燕》、《好逑传》等继承了《金瓶梅》反映社会的创作主旨;而《警示姻缘传》、《歧路灯》和《红楼梦》等作品则沿着“以家庭生活为题材来反映社会”这一方向来发展,其中《红楼梦》更是达到了古代小说的巅峰。脂砚斋也曾评论,“《石头记》深得《金瓶梅》壶奥”,颇有见地。


综上,《金瓶梅》作为中国第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可谓“著此一家,骂尽诸色”,是明朝真正的历史,亦是反腐的经典。故曰:“听过此书者笑淫,读过此书者沉凝,想过此书者警醒。”

I. 怎样评价《金瓶梅》

《金瓶梅》近百万字,自面世起就被称为奇书。书中写的是宋代的人物和故事,实际却反映了作者所处的明中叶的社会现实。《金瓶梅》描绘了一个上自朝廷中擅权专政的太师,下至地方上官僚恶霸乃至市井间的地痞流氓、帮闲所构成的鬼蜮世界。作品刻画了西门庆这个兼有官僚、恶霸、富商三种身份的封建时代市侩势力的代表人物,以他为中心,通过他的种种活动及其家庭罪恶生活,暴露了明代中叶以来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

小说成功地描绘了一大批市井人物,其中有泼皮无赖、帮闲篾片、娼妓优伶、男奴女婢、和尚道士以及三姑六婆之类。几个主要人物都富于典型意义,如西门庆的贪婪狠毒,潘金莲的泼辣、淫荡、嫉妒,应伯爵的趋炎附势等。作者也很重视细节描写,语言泼辣而酣畅,绘声绘色,十分传神。

《金瓶梅》在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史上有它不可忽视的意义。《金瓶梅》之前的长篇小说,大多取材于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经过后世文人艺术加工而成。而《金瓶梅》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独创的长篇小说。从此,文人创作成了小说创作的主流。《金瓶梅》发扬了宋元话本和《水浒传》描述家庭生活方面的优点,以现实社会及家庭日常生活为题材,着重写市井间世俗情态,为小说创作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子。作为“人情小说”的先河,它对后来《红楼梦》一类小说的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J. 你知道小说《金瓶梅》的文学价值是什么吗

1、首先《金瓶梅》是一部伟大的小说。
口语对白之活泼灵动,不只是中国,放世界文学史上都是顶尖。在“时代风俗画”方面,几乎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价值的小说--对当时风土人情的还原描绘,就《红楼梦》都未必胜过。
叙述精炼明快,语言干净老辣,仅是叙述,只有四大名著和《儒林外史》堪可比肩。如果要挑剔士大夫文学性,那里面出现过的曲儿,可媲美《红楼梦》里的诗。
此小说最妙的两个:一是没有脸谱化,没有纯粹的好人或坏人,大家都是俗世男女。这种不带是非、刻意减少评判的劲儿,有福楼拜意味。
(4)、《金瓶梅》在口语化、俚俗化方面做出了可贵的尝试

热点内容
被窝小说阅读全文 发布:2025-07-19 05:50:09 浏览:880
言情小说儿媳妇儿 发布:2025-07-19 04:35:36 浏览:711
十大最火的小说排行榜2015年 发布:2025-07-19 04:02:56 浏览:194
暖夫田妻小说免费阅读 发布:2025-07-19 03:06:35 浏览:63
锦江小说阅读 发布:2025-07-19 02:55:22 浏览:320
关于女配姐弟恋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7-19 02:43:29 浏览:416
群穿到民国的小说推荐 发布:2025-07-19 02:19:50 浏览:650
神医惊天录小说在线阅读app 发布:2025-07-19 02:15:04 浏览:335
短片言情有肉小说推荐 发布:2025-07-19 01:41:49 浏览:960
有没有神医完结小说 发布:2025-07-19 01:02:01 浏览: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