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现代短篇小说maomu
A. 毛姆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他的主要作品有戏剧《周而复始》、《比我们高贵的人们》和《坚贞的妻子》等,揭露了上流社会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堕落生活。小说主要有反映现代文明扼杀艺术家个性和创作的《月亮和六便士》,讽刺文坛不良现象的《寻欢作乐》等,长篇小说《刀锋》是其代表作,试图通过一个青年人探求人生哲理的故事,揭示精神与实利主义之间的矛盾冲突。另外,他的短篇小说风格接近莫泊桑,结构严谨,语言简洁,叙述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B. 毛姆是什么人,代表作有哪些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英国小说家、剧作家。代表作有戏剧《圈子》,长篇小说《人生的枷锁》、《月亮和六便士》,短篇小说集《叶的震颤》、《阿金》等。
毛姆作品:
1、长篇小说
中文名——英文名——出版时间
《兰姆贝思的丽莎》——Liza of Lambeth——1897年
《一个圣徒发迹的奥秘》——The making of a saint——1898年
《英雄》——The hero——1901年
《克雷杜克夫人》——Mrs. Craddock——1902年
《旋转木马》——The merry-go-round——1904年
《主教的围巾:一个大家庭的来龙去脉》——the bishop's apron——1906年
《探索者》——The explorer——1908年
《魔术师》——The magician——1908年
《人生的枷锁》——Of human bondage——1915年
《月亮和六便士》——The moon and sixpence——1919年
《彩巾》——The painted veil——1925年
《寻欢作乐》——(Cakes and ale)or (The skeleton in the cupboard)——1930年
《偏僻的角落》——The narrow cormer——1932年
《戏院》——Theatre——1937年
《圣诞节》——Christmas holiday——1939年
《别墅里红运高照之人》——Up at the villa——1941年
《黎明前的时分》——The hour before the dawn——1942年
《刀锋》——The razor’s edge——1944年
《时常》——Then and now——1946年
《卡塔琳娜—— 一段罗曼史》——Catalina.A Romance——1948年
2、短篇小说集
中文名——英文名——出版时间
《东向礼拜》——Orientations——1899年
《一片树叶的颤动》——The trembling of a leaf——1921年
《阿申登故事集》或《一个英国间谍》——Ashenden——1928年
《象从前那样的杂拌》——The mixture as before——1940年
《环境的产物》——Creatures of circumstance——1947年
《这里和那里》——1948年
3、戏剧
中文名——英文名——首演时间
《一个体面的男人》——a man of honour——1898年
《拓荒者》——The explorer——1899年
《弗雷德里克夫人》——Lady Frederick——1903年
《杰克·斯特洛》——Jack straw——1907年
《朵特夫人》——Mrs.Dot——1904年
《珀涅罗珀》——Penelope——1908年
《第十个人》——The tenth man——1909年
《史密斯》——Smith——1909年
《可指望的土地》——The land of promise——1913年
《比我们高贵的人们》——Our betters——1915年
《不可企求的人》——The unattainable——1915年
《陌生人》——The unknown——1920年
《周而复始》——1919年
《家庭和美人》——Home and beauty——1919年
《凯撒之妻》——Caesar's wife——1918年
《苏伊士之东》——East of suez——1922年
《忠实的妻子》——The constant wife——1926年
《信》——The letter——1927年
《圣火》——The sacred flame——1928年
《养家活口的人》——The bread-winner——1930年
《因为效了劳》——For services rendered——1932年
《谢佩》——Sheppey——1933年
(2)英国现代短篇小说maomu扩展阅读:
毛姆名言名句
1、爱情中需要有一种软弱无力的感觉,要有体贴爱护的要求,有帮助别人、取悦别人的热情——如果不是无私,起码是巧妙地遮掩起来的自私;爱情包含着某种程度的腼腆怯懦。——毛姆
2、人生是个艰辛的历程,让我自己的一生过得完美一点儿已经很不容易了,怎么能指望去教导别人如何过好他的一生呢?——毛姆
3、两个恋人当中总是一方爱另一方,而另一方只是听任接受对方的爱而已。这一点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条必须服从的痛苦的真理。可是偶尔也会有两个彼此热恋而同时又彼此被热恋的情况。——毛姆
4、改变好习惯比改掉坏习惯容易的多,这是人生的一大悲衰。——毛姆
5、一窍不通的人以为无窍可通,因而也就可以以为他已无所不通,于是心满意足;要叫他相信并非无所不知,还不如他相信月亮是用未熟的干酪做成的来得容易。——毛姆
6、良心是守护个人为自我保存所启发的社会秩序的保护神。——毛姆
7、一个人因为看到另外一种生活方式更有重大的意义,只经过半小时的考虑就甘愿抛弃一生一事业前途,这才需要很强的个性呢,冒然走出这一步,以后永不后悔,那需要的个性就更多了。——毛姆
8、为乐趣而读书。——毛姆
9、由于时光转瞬即逝,无法挽回,所以说它是世间最宝贵的财富。滥用时光无疑是人们最没有意义的一种消磨方式。——毛姆
10、女人们不断为了爱情而自寻短见,但是一般说来她们总是做得很小心,不让自杀成为事实。通常这只是为了引起她们情人的怜悯或者恐怖而作的一个姿态。——毛姆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C. 请问:毛姆是谁
毛姆,全名:威廉·萨默塞特·毛姆(1874-1965),英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散文家。他的文章常在讥讽中潜藏对人性的怜悯与同情。《人性枷锁》是其毕业生心血巨著,也为他奠定了伟大小说家的不朽的地位。 毛姆作品: 《兰姆贝思的丽莎》(1897年)长篇小说 《一个圣徒发迹的奥秘》(1898年)长篇小说 《东向礼拜》(1899年)短篇小说集 《英雄》(1901年)长篇小说 《克雷杜克夫人》(1902年)长篇小说 《一个体面的男人》四幕话剧(1903年) 《旋转木马》(1904年)长篇小说 《圣洁的天国:安大路西亚见闻和印象》(1905年)游记 《主教的围巾:一个大家庭的来龙去脉》(1906年)长篇小说 《调情》(1906年)短篇小说 《探索者》(1908年)长篇小说 《魔术师》(1908年)长篇小说 《弗雷德里克夫人》三幕喜剧(1912年) 《杰克·斯特洛》(1912年)戏剧 《朵特夫人》(1912年)戏剧 《珀涅罗珀》(1912年)戏剧 《探索者》(1912年)戏剧 《第十个人》(1913年)戏剧 《跻身上流社会的人们》(1913年)戏剧 《史密斯》(1913年)戏剧 《可指望的土地》四幕喜剧(1913年) 《人生的枷锁》(1915年)长篇小说 《月亮和六便士》(1919年)长篇小说 《陌生人》(1920年)戏剧 《一片树叶的颤动》(1921年) 《周而复始》三幕喜剧(1921年) 《凯撒之妻》(1922年)戏剧 《中国剪影》(1922年)游记 《苏伊士之东》(1922年)戏剧 《比我们高贵的人们》(1923年)三幕喜剧 《家庭和美人》三幕滑稽剧(1923年) 《不可企求的人》三幕滑稽剧(1923年) 《私利》四幕喜剧(1924年) 《彩巾》(1925年)长篇小说 《短篇小说六篇》(1926年) 《信》三幕剧(1927年)戏剧 《忠实的妻子》三幕喜剧(1927年) 《圣火》三幕剧(1928年) 《阿申登故事集》或《一个英国间谍》(1928年)短篇小说集 《客厅里的绅士:从仰光到海防旅途纪实》(1930年)游记 《寻欢作乐》(1930年)长篇小说 《养家活口的人》一幕喜剧(1930年) 《第一人称短篇小说六篇》(1931年) 《因为效了劳》三幕剧(1932年)戏剧 《书包》(1932年)短篇小说 《偏僻的角落》(1932年)长篇小说 《谢佩》三幕剧(1933年)戏剧 《啊,国王》短篇小说六篇 (1933年) 《法庭》(1934年)短篇小说 《堂·弗尔南多:西班牙主旋律变奏曲》(1935年)游记 《四海为家的人们》微型短篇小说(1936年) 《我的南太平洋诸岛》芝加哥出版(1936年)随笔 《戏院》(1937年)长篇小说 《总结》(1938年)自传 《圣诞节》(1939年)长篇小说 《喜剧六种》纽约出版(1939年) 《九月公主和夜莺》多伦多出版(1939年)短篇小说 《书与你》(1940年)随笔 《战争中的法国》(1940年)随笔 《象从前那样的杂拌》(1940年)短篇小说集 《一打短篇》(1940年)短篇小说集 《别墅里红运高照之人》(1941年)长篇小说 《纯属私事》(1941年)伦敦版(1942年)自传 《黎明前的时分》(1942年)长篇小说 《不可征服的人》(1944年) 4.短篇小说(目录) 《刀锋》(1944年)长篇小说 《时常》(1946年)长篇小说 《环境的产物》(1947年)短篇小说集 《卡塔琳娜—— 一段罗曼史》(1948年)长篇小说 《这里和那里》(1948年)短篇小说集 《四部曲》(1948年)R.C.雪弗雷根据毛姆的原著改编的电影剧本 《一个作家的札记》(1949年)文艺理伦 《三部曲》——《教堂司事》,《娄威尔先生》,《疗养院》(1950)
D. 毛姆的作品有哪些
1、《比我们高贵的人们》选取了毛姆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三个戏剧巨作结集出版。《比我们高贵的人们》Our Betters被评论家认为是王政复辟时期以来优秀的喜剧之一。
E. 我想问英国毛姆的《蚂蚁与蚱蜢》的寓意是什么
《蚂蚁与蚱蜢》是20世纪英国重要作家毛姆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在作品中,作者以敏锐的眼光窥视人性的复杂和人性的弱点以及人生机遇的偶然,展现了纷繁人间滑稽的人生百态。其创新独到的表现手法,使故事妙趣横生,引人遐思。本文以审美的视角,对其中的故事和人物进行了较深入的解读,并对作品别致的构思、反传统的视角、浓墨重彩的对比和创造性使用“闪前”等创作手法,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品读和评析。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1874-1965)是20世纪英国文坛的一位重要作家,尤以短篇小说闻名遐迩。毛姆的短篇小说故事性强,人物生动,语言幽默流畅,主要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人性的弱点。《蚂蚁与蚱蜢》是毛姆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故事短小精悍却寓意深刻,具有较高的艺术性。
《蚂蚁和蚱蜢》采用了第一人称叙事,同时内部又采用了论证的结构。文章首先介绍了童年时代别人教叙述者“我”熟读拉・封丹的寓言――《蚂蚁和蚱蜢》,并尽力地向他解释寓言的道德含义:在这个并非尽善尽美的世界上,勤奋会得到报偿,而游手好闲则要受到惩罚。寓言中写道:蚂蚁整个夏天都在辛勤忙碌,储备冬天的食物,而蚱蜢却蹲在一片草叶上,整天对着太阳唱歌。严冬来临,蚂蚁生计备足,欣慰异常,但蚱蜢的窝里却空无一物。它只好到蚂蚁那里乞讨食物。蚂蚁不仅什么也没给它,还无情地嘲弄了它。蚱蜢两手空空,扫兴而归,数日后饿死在冰冷的窝巢中。对于这则寓言告诫人们的道德含义,叙述者“我”是不认同的。因为“我”感到它与童年的经历很不一致。接着,叙述者“我”讲述了乔治・拉姆齐的弟弟汤姆的故事。汤姆是个传统观念的反叛者,追求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开始,他有工作,结了婚并有了两个孩子,但他却不喜欢这些。有一天,他不听规劝,带着仅有的一点积蓄,一个人到欧洲的一些都会游玩,在那里过了两年痛快的日子。以后,他没钱了,就跟朋友借。有一次,哥哥为了让弟弟“浪子回头”,给了他一笔数量可观的钱。可他却用这笔钱买了一辆汽车和几件珠宝。哥哥乔治是个很要面子的人,每当看见汤姆在他常去光顾的饭店里的酒吧间的后面搅混鸡尾酒或是坐在律师俱乐部门口出租汽车的驾驶座上,他总要给汤姆一些钱。有一次,格朗肖说汤姆骗了他,他要上诉法院,哥哥就塞给格朗肖500英镑息事宁人。结果,汤姆却和格朗肖一起到蒙特卡洛,在那里过了一个月的好日子,并令人意外地和一个女人订了婚。后来,那个女人死了,把一切都留给了汤姆。现在,汤姆经常邀请朋友到他在梅菲尔的高级寓所里品尝美味佳肴。在以传统观念为主的大多数人的眼里,汤姆是个吃喝嫖赌的恶棍,连他的哥哥乔治都整天为他的不成器发愁,以为他晚年一定会在贫民窟里了结一生。但汤姆却全然不顾,一味过着自己理想中的快乐、自由、充满情趣的好生活。最后,当哥哥乔治得知弟弟汤姆的近况后,心理极不平衡。作品以此验证了叙述者“我”对《蚂蚁和蚱蜢》这则寓言赋予人们的道德观念持不认可态度的正确性,同时也显示出乔治人性的弱点。
对于人性的弱点,毛姆盯住了乔治对汤姆的嫉妒。在乔治的眼里,自己的晚年已经做了较实际的安排,而弟弟只能在贫民窟里度过凄惨的余生。可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汤姆意外地交了好运――他与一个女人订了婚,那个女人死了,把所有的财产都留给了他。突然间,汤姆成了“晚年生活”竞争中占绝对优势的竞争者,并且像乔治几乎成为“注定的优胜者”一样,成了几乎“定局”的优胜者。面对这一突变,乔治本为怜悯的心呈现出失败者的“羞愧到屈辱”的挫折感,他表现出心理不平衡的冲动:
“我平生一直努力工作,规规矩矩,讲究体面,坦率直爽,我想你总不会否认的。”他越说越激动:“你也不会否认,汤姆一直游手好闲,品格卑下,……假如真是恶有恶报的话,他就应该在贫民窟里生活。”乔治激动得面孔涨红,攥紧拳头,“砰”地一声敲在桌子上,大声喊道:“太不公平了,真的,太不公平啦,他妈的,太不公平啦!”
乔治这一滑稽的发自内心的不可遏制的嫉妒充分显示出人性的弱点。同时,也说明了人性对弱点的掩盖和弱点发作时的疯狂。
毛姆以其敏锐的思维、创新的手法,营造出极佳的出人意料的戏剧性效果,从而使这部作品成为一部极具魅力的滑稽剧。
一 以反传统的叙事视角,营造惊人的艺术效果
在《蚂蚁和蚱蜢》中,作者对具有反叛意识的汤姆的叙述采用了背离原本立场的叙述视角。文章在叙述者讲完《蚂蚁和蚱蜢》的寓言后,明确表示“我”同情蚱蜢,并说有一段时间“我”看见蚂蚁就在它身上踏一脚。“我”企图用这种简单的方式来显示,“我”根本不赞赏(蚂蚁)这种谨小慎微的处事态度或社会生活的常识。按照传统的叙事视角,叙述者应该对汤姆(蚱蜢的象征)表示同情,但在叙述具有反叛意识的汤姆时,这些原本的立场、情感发生了变化。当叙述者“我”在饭店见到乔治愁容满面、神情沮丧时,“我”猜想:一定是他那不争气的宝贝弟弟又惹出祸事来了。从这一猜想,便可以看出这时叙述者的情感已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接着,叙述者“我”质问乔治:“那你为什么不和他断绝关系?你对他可以说到了仁至义尽,现在你总该明白,他是不可救药了。”从这句话可以看到,叙述者“我”原本对蚱蜢的同情已荡然无存,并站到了汤姆的对立面,实现了对汤姆立场和情感的转变。这时的叙述者已由原本“可靠的叙述者”变为“不可靠的叙述者”。毛姆的作品以探索和表现人性为己任,他承认人性的缺失,并相信人的机遇是偶然的。因此,叙述者在讲完《蚂蚁与蚱蜢》的寓言之后,对寓言本身赋予的道德含义的不认可态度及对蚱蜢和蚂蚁生活态度的不同看法,实质上是作者旨意的忠实体现。这时的叙述者“我”是可信的叙述者,而后来的叙述者的立场和情感都发生了改变,这时的叙述者已经是“不可信的叙述者”。文章在叙述者由可信的叙述者转变为不可信的叙述者以后,叙述者“我”尽量隐退,并转为大量使用自由间接引言,长驱直入地对汤姆展开了叙述:由“开始时,汤姆的品行还是端正的”――“他根本不听任何规劝就抛弃了妻子,脱离了工作。他有一点积蓄,并利用这点钱……”――“他靠借钱过日子”,再由“乔治没有识破弟弟的花言巧语……给了汤姆一笔数目相当可观的钱……汤姆用这笔钱……”――“这时汤姆毫无顾忌地开始敲哥哥的竹杠”――“汤姆欺骗的人叫格朗肖,他扬言要进行报复……乔治塞给格朗肖五百英镑……汤姆和格朗肖两人马上一块儿到蒙特卡洛去了……”,一步步把汤姆推向罪恶的深渊。大多数人的观念是比较传统的,这是社会文明尤其是现代物化社会对人的本性不断改造而异化的结果;在这样的基础上,不可信的叙述者,道貌岸然地以可信的叙述者出现,以不容置疑的立场、情感和口吻,对汤姆―步步走向丑陋和罪恶进行叙述,轻车熟路地使读者得出一个“坚定不移”的结论:汤姆已成为一个坏得不能再坏的家伙、一个十恶不赦的恶棍,他必将恶有恶报。可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乔治意外得知:“几个星期以前,他(汤姆)和一个年龄大到足以作他妈妈的女人订了婚。现在那个女人已经死了,把一切都留给了他:五十万英镑,一艘游艇,伦敦一所房子,乡下一所房子。”这种一百八十度的逆转,的确使人意外,使人惊讶,使人震撼,使人好笑:怎么上帝跟人们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从而取得了极佳的艺术效果。
二 浓墨重彩,以强烈的对比塑造人间蚂蚁和蚱蜢的形象
小说不惜笔墨,浓墨重彩地对汤姆和乔治二十余年来的情况进行了总结:二十年来,汤姆参加赛马、赌博、跳舞,与最标致的姑娘厮混,在最豪华的饭店里吃喝,穿最漂亮的衣服。他总是衣饰考究,尽管他已经四十六岁,可你还当他不超过三十五岁呢。他是个非常招人喜欢的家伙,虽然你知道他品格卑下,可你又不能不喜欢与他结交。他总是兴致勃勃,衣饰华丽,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魔力。然而乔治呢?虽然他仅比不可救药的弟弟年长一岁,看上去却已是花甲之年了。二十五年来,他在上午九点半开始,就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工作。他诚实、勤奋,受人尊敬。他有位贤惠的妻子,对于她,乔治在行为上乃至思想上都没有半点的不忠实。他有四个女儿,对她们来说,乔治又是位慈父……从以上的描述可以看到,汤姆在挣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后,以他自己认为自由快乐的方式,无忧无虑、逍遥自在地过着有滋有味的神仙生活;而乔治作为传统道德观念的忠实俘虏者,遵规守矩,终年劳作,过着单调乏味、心尽力竭的奴隶生活。这二者生活状况的鲜明对比,使寓言中蚂蚁和蚱蜢二者的形象又一次清晰地活脱脱地展示在人们眼前。蚂蚁和蚱蜢对乔治和汤姆形成了绝妙的象征。在此基础上,具有蚂蚁象征意义的乔治对其晚年生活作了扎实而又满意的安排:他要把自己收入的三分之一储蓄起来,计划到五十岁退休。那时,他打算住到乡下的小房子里,在那里种种花,打打高尔夫球,颐养晚年。而具有蚱蜢象征意义的汤姆身无分文且没有收入,晚年该怎么办呢?是像蚱蜢一样活活饿死呢,还是会有什么意外的惊喜发生?这一不可回避的悬念在此得以凸现。作者在此时对读者欲知结论的急切心情又一次进行了巧妙的撩拨,使人欲知结论的欲望愈加强烈。
三 巧用内部“闪前”,创造戏剧性情节
“闪前”是叙事文常用的一种技术手法,是对后来事件的预先叙述,它通过时间上的指向性引起读者的期待。在《蚂蚁和蚱蜢》中,作者三次使用“闪前”:1、“我”从来没有见过别人像他(乔治)那样满面愁容,神情沮丧。他的两眼呆呆地出神……“我”马上猜到一定是他那不争气的宝贝弟弟又惹出祸来了;2、可怜的乔治,“我”同情他。现在,“我”坐在他的身旁,猜想汤姆又干出什么不光彩的事来了;3、“我”猜想,汤姆终于被警察抓去了。通过这三次闪前的运用,叙述者对乔治在饭店沮丧和发怒的原因一而再、再而三地判断为汤姆又惹了什么事。并通过时间的指向性,使读者的期待几乎变成了现实,即使还有余地,那也到了可以忽视的程度。在这样的情况下,发生的一幕是:……乔治激动得面孔涨红了。他攥紧拳头,“砰”地一声敲在桌子上,大叫“太不公平了,真的,太不公平了!”原来是“几个星期以前,汤姆和一个年龄大到足以作他妈妈的女人订了婚。现在那个女人已经死了,把一切都留给了他……”。乔治苦恼和生气的原因竟是对弟弟汤姆意外交了好运的难以控制的嫉妒!这样写的艺术效果――对于叙述者 “我”来说,看着乔治那副怒气冲冲的样子,“我”坐在椅子上,笑弯了腰,笑得差点儿一头撞到地上去;对于读者来说,突然间看到乔治苦恼的原因和生气的样子,这种意外和滑稽对人心理引起的震撼和激荡的确难以控制。
毛姆这部作品的灵感来源于他童年时代的感受,而人物故事则取材于纷繁人世、芸芸众生。他以短小的篇幅,向人们昭示了他对世间的看法:世界是混沌的,机遇是偶然的。不存在什么“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的定数。乔治和汤姆的故事对其观点作了很好的诠释;同时也向人们昭示:人对生活态度的好恶决定人际交往中的亲近与疏远。文中叙事者“我”同情蚱蜢,在故事中喜欢汤姆,并经常被邀请到汤姆在梅菲尔的高级寓所里品尝美味佳肴;他厌恶蚂蚁谨小慎微的处事态度,故事中的乔治因故(叙述者对乔治嫉妒失态而大笑)再也没有原谅他。在毛姆的笔下,一面是隽永温和的讽刺,一面是滑稽可笑的愉悦。二者融合,使作品成为一幕使人啼笑皆非的滑稽剧。其作品精巧的构思、细腻的笔触、新奇的手法、诙谐的口吻,以其独特的魅力使人震撼。
F. 毛姆都写了什么书啊
http://ke..com/view/43907.htm#4_1
毛姆作品目录 《兰姆贝思的丽莎》(Liza of Lambeth)(1897年)长篇小说
《一个圣徒发迹的奥秘》(The making of a saint)(1898年)长篇小说
《东向礼拜》(Orientations)(1899年)短篇小说集
《英雄》(The hero)(1901年)长篇小说
《克雷杜克夫人》(Mrs. Craddock)(1902年)长篇小说
《一个体面的男人》四幕话剧(1903年)
《旋转木马》(The merry-go-round)(1904年)长篇小说
《圣洁的天国:安大路西亚见闻和印象》(1905年)游记
《主教的围巾:一个大家庭的来龙去脉》(1906年)长篇小说
《调情》(Flirtation)(1906年)短篇小说
《探索者》(The explorer)(1908年)长篇小说
《魔术师》(The magician)(1908年)长篇小说
《弗雷德里克夫人》三幕喜剧(1912年)
《杰克·斯特洛》(1912年)戏剧
《朵特夫人》(1912年)戏剧
《珀涅罗珀》(1912年)戏剧
《探索者》(1912年)戏剧
《第十个人》(1913年)戏剧
《跻身上流社会的人们》(1913年)戏剧
《史密斯》(1913年)戏剧
《可指望的土地》四幕喜剧(1913年)
《人生的枷锁》(1915年)长篇小说
《月亮和六便士》(1919年)长篇小说
《陌生人》(1920年)戏剧
《一片树叶的颤动》(1921年)
《周而复始》三幕喜剧(1921年)
《凯撒之妻》(1922年)戏剧
《中国剪影》(1922年)游记
《苏伊士之东》(1922年)戏剧
《比我们高贵的人们》(1923年)三幕喜剧
《家庭和美人》三幕滑稽剧(1923年)
《不可企求的人》三幕滑稽剧(1923年)
《私利》四幕喜剧(1924年)
《彩巾》(The painted veil)(1925年)长篇小说
《短篇小说六篇》(1926年)
《信》三幕剧(1927年)戏剧
《忠实的妻子》三幕喜剧(1927年)
《圣火》三幕剧(1928年)
《阿申登故事集》或《一个英国间谍》(1928年)短篇小说集
《客厅里的绅士:从仰光到海防旅途纪实》(1930年)游记
《寻欢作乐》(Cakes and ale) or (The skeleton in thd cupboard)(1930年)长篇小说
《养家活口的人》一幕喜剧(1930年)
《第一人称短篇小说六篇》(1931年)
《因为效了劳》三幕剧(1932年)戏剧
《书包》(1932年)短篇小说
《偏僻的角落》(1932年)长篇小说
《谢佩》三幕剧(1933年)戏剧
《啊,国王》短篇小说六篇 (1933年)
《法庭》(1934年)短篇小说
《堂·弗尔南多:西班牙主旋律变奏曲》(1935年)游记
《四海为家的人们》微型短篇小说(1936年)
《我的南太平洋诸岛》芝加哥出版(1936年)随笔
《戏院》(Theatre)(1937年)长篇小说
《总结》(The summing up)(1938年)自传
《圣诞节》(Christmas holiday)(1939年)长篇小说
《喜剧六种》纽约出版(1939年)
《九月公主和夜莺》多伦多出版(1939年)短篇小说
《书与你》(1940年)随笔
《战争中的法国》(1940年)随笔
《象从前那样的杂拌》(1940年)短篇小说集
《一打短篇》(The round dozen)(1940年)短篇小说集
《别墅里红运高照之人》(Up at the villa)(1941年)长篇小说
《纯属私事》(Strictly personal) 纽约版(1941年)伦敦版(1942年)自传
《黎明前的时分》(The hour before the dawn)(1942年)长篇小说
《不可征服的人》(The unconquered) 或 (Creatures of Circumstance) 纽约出版(1944年)短篇小说
《刀锋》(The razor’s edge)(1944年)长篇小说
《时常》(Then and now)(1946年)长篇小说
《环境的产物》(1947年)短篇小说集
《卡塔琳娜—— 一段罗曼史》(Catalina.A Romance)(1948年)长篇小说
《这里和那里》(1948年)短篇小说集
《四部曲》(1948年)R.C.雪弗雷根据毛姆的原著改编的电影剧本
《一个作家的札记》(1949年)文艺理伦
《三部曲》——《教堂司事》,《娄威尔先生》,《疗养院》(1950)
G. 有关于英国小说家毛姆的简介和作品吗
毛姆,1874年1月25日生于巴黎,中学毕业后在德国海德堡大学肄业。1892年至1897年在伦敦学医,并取得外科医师资格。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兰贝斯的丽莎》(1897)即根据他作为贝可医生在贫民区为产妇接生时的见闻用自由主义写法写成。1903-1933年,他创作了近30部剧本,深受观众欢迎。1908年,伦敦有4家剧院同时演出他的4部剧作,在英国形成空前盛况。他的喜剧受五尔德的影响较深,一般以家庭、婚姻、爱情中的波折为主题,其中最著名的剧本《圈子》(1921)。他的主要成就是小说创作。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月亮和六便士》(1919)、《人间的枷锁》(1915)、《大吃大喝》(1930)、《刀刃》(1944)等和100多篇短篇小说,有小说集《叶的震颤》(1921)、《卡美里纳树》(1926)、《阿金》(1933)等。毛姆的作品除在英美畅销外,还译成多种外文。1952年,牛津大学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1954年,英王授予他“荣誉侍从”的称号。
1965年12月16日在法国病逝。
H. 毛姆经典的小说有哪些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英国小说家、剧作家。代表作有戏剧《圈子》,长篇小说《人生的枷锁》、《月亮和六便士》,短篇小说集《叶的震颤》、《阿金》等。[1]
I. 毛姆的一生是怎样的呢
威廉·骚墨赛·毛姆,1974年生于法国巴黎,父亲是律师。他的童年是在寂寞凄苦中度过的。当他很小的时候,父母相继去世,伯父把他接回英国收养,送进一所寄宿学校读书。1891年,年仅17岁的毛姆,到德国求学;第2年回国,在伦敦一所医学院学习。2年之后他实习门诊,并为贫民接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随军到了法国,开救护车并护理伤员,从事战地医疗工作。1915年他加入英军情报机关,到过瑞士和俄国执行任务。
1916年,毛姆去南太平洋旅行,此后又多次游历远东地区,并于1920年到中国旅行。从1928年起,毛姆来到法国地中海海滨的里维拉定居。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戈塔尔扬言要通缉毛姆,毛姆仓皇逃走,直到1946年才重返法国。1952年,牛津大学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1954年,他得到英国女王的册封。1959年,他到远东作最后一次旅行。
毛姆的创作活动是从写小说开始的。1897年,他根据在伦敦学医的生活经历,写成第1部小说《兰贝斯的丽莎》。1903年到1933年毛姆共创作近30个剧本,揭露了资产阶级和贵族社会的道德堕落。他最著名的剧本是《圆圈》(1921)。在这个戏剧里,作者描写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病,但丝毫没有反抗和愤慨情绪。
毛姆不但戏剧与创作很有成就,还在长、短篇小说创作方面也有一定的地位。
毛姆第1部重要的长篇小说是《人性的枷锁》(1915)。这是一部有自传性质的作品,主人公菲力普是个理想破灭的青年,他在遭受不合理的教育制度的摧残、宗教思想的束缚以及爱情生活的打击之后,认识到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一切追求美和正义的企图都是毫无结果的。他同一个女招待发生了关系,但他只迷恋她的肉体,彼此在精神生活上相差太远。后来他憎恨女方,却很久难以摆脱她的纠缠。他通过各种生活的体验,得出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生全无意义的结论。这部小说一出版就受到不少评论家的赞赏,直到1966年,仍被列入“现代文学巨著一百种”。
毛姆另一部著名小说《月亮和六便士》于1919年出版。小说写一个法国画家高根舍弃西方资产阶级文明世界,来到太平洋的一个小岛上,与保持原始方式的土著人民在一起生活,创作出许多绚烂多彩的画幅。这部作品揭示了个性、天才与当代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1930年,毛姆出版又一部重要长篇小说《寻欢作乐》,通过描写一位“文坛泰斗”及其周围各种人物的活动,辛辣讽刺了当时英国文学界种种可笑可鄙的现象。
毛姆一生共写100多篇短篇小说,出版了许多短篇小说集,较出名的短篇小说集有《叶的震颤》(1921)、《短篇小说全集》(1951)等等。毛姆短篇小说所反映的生活丰富多采,有的以南太平洋的生活为题材,有的反映国内生活,还有一些则以间谍活动为题材,其中以南太平洋为题材的尤为出色。其他题材的也不乏佳篇。除戏剧、长短篇小说之外,毛姆还发表过不少回忆录和文艺批评著作。
在英国文学中,毛姆是第一个以奚落、揶揄的笔触勾勒殖民者形象的作家,他的短篇小说所叙述的故事娓娓动听,引人入胜,情节变化多端,文字简洁利落,人物形象鲜明突出,以艺术上的借鉴和美的享受,因而拥有广大的读者。
1965年12月,毛姆在他的“毛莱斯克”别墅病逝,享年9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