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雨改编现代小说
A. 梧桐雨短篇小说改编剧本
简介 《梧桐雨》是元代剧作家白朴的名作,是一部宫廷爱情悲剧,全名为《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是描写唐明皇、杨贵妃两人爱情故事的历史剧,以浓郁的抒情性、醇厚的诗味和文辞的华美著称。这一剧本取材于唐代陈鸿的传奇小说《长恨歌传》和白居易的诗歌《长恨歌》,题目取名也来自其中诗句“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梧桐雨》为末本戏,正末为李隆基。现有明嘉靖间李开先刻《改定元贤传奇》本、明万历间继志斋刻本、明脉望馆藏《古名家杂剧》匏集本、《元明杂剧》本、明顾曲斋刻《元人杂剧选》本、《元曲选》丙集本、《酹江集》本、《元曲大观》本、《古今名剧选》卷一本、《元人杂剧全集》本。
B. 白朴的《梧桐雨》作品分析。
白朴的代表作《梧桐雨》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
(1)浓郁的抒情性。杂剧《梧桐雨》描写了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这个在文学史上倍受关注的话题,但其关注的不是曲折传奇的爱情故事,而是故事中所蕴含的情感,当然有爱情的欢乐,但是更多是死别的痛苦、思念的哀愁以及悲凉的历史沧桑感,整本戏如同一首抒情长诗,不以情节引人,却以情感动人。
浓郁的抒情性首先得力于作为剧本主体的曲词。《梧桐雨》的曲辞自然朴实,却又缠绵悱恻,细腻传情。尤其是第四折最后的几支曲子,好像写的全是雨景,但却是用中国传统的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方式,把唐明皇自美梦中惊醒之后,独对梧桐秋雨的孤凄、悲凉写得淋漓酣畅,感人至深。用古典诗词借景生情的方式使得剧本充满了浓郁的抒情性。浓郁的抒情性还得力于剧中不断出现的梧桐意象。《梧桐雨》把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一句中出现的梧桐意象大加发挥,以梧桐为中心来结撰全剧,第一折里唐明皇七夕乞巧时在梧桐树下与杨贵妃海誓山盟,第四折里唐明皇独对梧桐秋雨哀悼杨贵妃。在唐明皇的唱词中梧桐前后出现了六次。这种安排一方面使得全剧从梧桐树下起,在梧桐雨中结束,即呼应题目,又首尾呼应。另一方面是利用中国文学传统中梧桐意象自身所包蕴的忧郁色彩,搅动沉淀在人们意识中的凄怨感受,增加抒情的伤感,从而使剧本获得独特的艺术效果。
(2)形象鲜明的人物塑造。《梧桐雨》是一个末本戏,男主角唐明皇的形象则非常鲜明。白朴在《梧桐雨》中抱着同情的态度,塑造了唐明皇这样一个专情的情人形象。此剧除了楔子之外,四折戏都集中在唐明皇的专情上,而最后一折写唐明皇对杨贵妃的追思怀念,更突出了他的专情。 以上是艺术特点浅析,下面是比较概括的白朴和《梧桐雨》白朴的生平深沉的沧桑感梧桐夜雨的意蕴
C. 改编十五分钟短剧—梧桐雨电子书txt全集下载
改编十五分钟短剧—梧桐雨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新编梧桐雨
原着:白朴
作者:身外残烛
第一折
(冲末扮张守珪引卒子上,诗云)坐拥貔貅镇朔方,每临塞下受降王。太平时世辕门静,自把雕弓数雁行。下官姓张,名守珪,见任幽州节度使。下官幼读儒书,兼通韬略,被称为一代名臣,受陛下器重。.昨日奚契丹部擅杀公主,下官差捉生使安禄山率兵征讨,不见来回话。左右,辕门前看着,等他来时回复。
(卒云)遵命。
(张守珪云)让他进来。
(安禄山做见科)(张守珪云)安禄山,征讨胜败如何?
(安禄山云)贼众我寡,军士畏怯,遂至败北。
(张守珪云)损军失机,明例不宥。左右,推出去斩首.(卒推出科)
(安禄山大叫云)主帅不欲灭契丹吗?奈何杀壮士!
(张守珪云)放他回来。(安禄山回科)
(张守珪云)我也惜你骁勇,但国有定法,我不敢卖法市恩,送你上京,取圣断,如何?
(安禄山云)谢主帅不杀之恩。(押下)
(张守珪云)须知生杀有旗牌,只为军中惜将才。不然斩一胡儿首,何用亲烦圣断来。(下)
(正末扮唐玄宗驾,旦扮杨贵妃,引高力士、杨国……
D. 《梧桐雨》简介
这段唱腔讲的是唐明皇在马嵬坡杀死杨国忠、逼杨玉环自缢之后回宫后的情景。回到长安的玄宗不问世事,退居西宫颐养天年;可是因为痛失挚爱,唐明皇如同丧失了魂魄,尤其是面对宫内杨玉环的画像,更是心痛难忍。
唐明皇回忆着当年和杨玉环在长生殿,并肩坐在长廊上,对着夜风中飒飒作响的梧桐,许下了生生世世不分离的誓言。还有在沉香亭的那一天,玉环跳着精美绝伦的霓裳舞,唐明皇唱着歌,敲击着乐器,两人琴瑟和谐,心意相通。
而如今,物是人非事事休,只剩下自己孤零零地面对冷雨凄风,看百花落尽,树木萧条。梦里被惊醒,一夜无眠。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惟愿在天成为比翼鸟,在地成了连理枝,生生世世纠缠在一起。相爱而不能相见相守,怎一个愁字了得。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也许只能永远鲜活亮丽地存在于文学作品当中。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可以说是承上启下之作,尤其对于之后传奇《长生殿》有着很深的影响。《梧桐雨》全剧共一楔子、四折,所叙述的内容从安禄山待罪进京听候发落,却意外地被杨贵妃认为义子,因祸得福,被封渔阳节度使,从而埋下绝大隐患开始。
至安史之乱被平定,玄宗重回长安,于夜雨梧桐之时思念已然香消玉殒的杨贵妃止。全剧结构紧凑,充分体现了白朴作品“清丽高远”的艺术特色。
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在历史上被文人墨客一再渲染题咏,成为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而这些文学作品中,较为著名的就包括有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陈鸿的《长恨歌传》。
元代关汉卿的《唐明皇哭香囊》、王伯成的《天宝遗事》诸宫调和明代吴世美的《惊鸿记》、清代洪升的《长生殿》以及这部元代白朴所作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E. 《梧桐雨》最新txt全集下载
梧桐雨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冬至一过天气就越发的寒冷了起来
尹梧桐就是在冬至后的第二天出生的。父亲尹生学站在院子里响着怎么给自己起名字
一片梧桐树叶飘了下来
尹生学眯着眼睛看着梧桐叶
就给起了梧桐这么个名字。
尹家也算个小小的官宦人家
尹生学在县里做个小吏
平时贪一点
再加上俸禄
一家人吃饭不成问题。母亲生了一儿一女
梧桐的哥哥6岁时出疹子死了
就剩下梧桐一个孩子。
之后一直到梧桐十岁母亲都没有在怀孕。父亲想延续香火便纳了个小妾
也就是梧桐的二娘。二娘特争气
进门后连着生了三个儿子
到梧桐十三岁的时候
二娘已经怀上了第四胎。每每看到二娘
梧桐就联想起母猪这个词。
不过二娘的出现确实非常危机母亲的地位
母亲的眼泪吧嗒吧嗒的没停过。整日愁眉不展
身子也越发的不好了
就盼着能给梧桐赶快张大了
寻门好亲事风风光光的嫁人长出一口气。
面对母亲这种总想赶快把自己嫁人的心态
梧桐觉得自己很悲哀
在她看来女人结了婚
就要跟二娘似的为了延续香火
成了母……
F. 梧桐雨小说txt全集免费下载
梧桐雨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我走了!”
“恩”
“好好照顾自己,别惹爸爸生气!”
“恩”
“我会想你的”
“恩”
“怎么不问我去哪里?”
“…”瞟了眼正在买票的母亲,又盯着她,不说话,脸上什么表情都没有。
“唉…”拼命忍着眼泪,动作僵硬地捏了捏他在初夏早晨金色的阳光里粉嫩的脸。
“姐。”
“恩?”
“…”还是忍不住开了口,却因为胸腔里太多的情绪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死丫头,磨蹭什么,还没受够吗?没出息!快点给我上车!”他们的母亲骂骂咧咧地一把扯过她塞进车里,砰地关上车门,黑色桑塔纳在很短的时间内消失在不远的转角,来不及种下重逢的种子。
而后是长达六年的孤单,孤单有时候绝对是种好东西,它可以以很残忍的方式纠缠逼迫着惧怕它的人做出很多成就,来试图掩盖忽略它的存在,于是楚楚被练就成一个很出色的少年,品学兼优,多才多艺。只是,他始终无法战胜孤单,因为他还要应付思念。
理所当然地,楚楚成功承袭……
G. 《梧桐雨》这本书是谁写的
一、《梧桐雨》这本书是——元代杂剧家白朴写的。
二、《梧桐雨》简介:
《梧桐雨》,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元代戏曲,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白朴杂剧代表作。取材于唐人陈鸿《长恨歌传》,取自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句。剧写唐明皇李隆基与杨贵妃故事。其情节是:幽州节度使裨将安禄山失机当斩,解送京师。唐明皇反加宠爱,安遂与杨贵妃私通。因与杨国忠不睦,又出任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反,明皇仓皇逃出长安去蜀。至马嵬驿,大军不前,兵谏请诛杨国忠兄妹。明皇无奈,命贵妃于佛堂中自缢。后李隆基返长安,在西宫悬贵妃像,朝夕相对。一夕,梦中相见,为梧桐雨声惊醒,追思往事,倍添惆怅。全剧结构层次井然,诗意浓厚。
三、《梧桐雨》内容简介:
描写安史之乱前后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的悲欢离合。共四折一楔子。剧情是:安禄山有一次未能完成军令,幽州节度使张守圭本欲将他斩首,惜其骁勇,将他押至京城问罪。丞相张九龄奏请明皇杀掉安禄山,明皇不从,反而召见授官。此时贵妃正受宠幸,奉明皇命收安禄山为义子,赐洗儿钱。后来安禄山因与杨国忠不和,出京任范阳节度使。七月七日,贵妃与明皇在长生殿欢宴。明皇将金钗钿盒赐给贵妃,酒酣之际,二人深感牛郎织女的坚贞,对星盟誓,愿生生世世为夫妇。好景不长,天宝十四年,贵妃正在品尝她喜爱的荔枝,安禄山谋反的消息传到,明皇携贵妃仓皇入蜀。驻扎马嵬驿时,军队起了骚乱。龙武将军陈玄礼请明皇诛杀祸国殃民的杨国忠,明皇依言而行。但军队仍不肯前进,陈玄礼又请诛媚惑君王的杨贵妃。明皇无奈,令高力士将杨贵妃带到佛堂中,由她自尽。这样,军队得到了安抚,保护明皇逃亡。肃宗收复京都后,太上皇(明皇)闲居西宫,悬挂贵妃像,与之朝夕相对,追念不已。一夜,明皇正在梦中与贵妃相见,却被梧桐雨惊醒。他追思往日与贵妃欢爱情景,惆怅万分。
四、作者简介:
白朴(1226——1306以后),初名恒,字仁甫,一字太素,号兰谷。祖籍山西隩州(今河曲县南),后迁居河北真定(今正定县)。出身仕宦之家,其父白华,曾任金朝枢密院经历官,也是著名文士,与元好问是好朋友。
【人生经历】
白朴出生时,金朝已经在南宋和蒙古的两面夹击下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白朴八岁时,金为蒙古所灭。他幼年便经历颠沛流离生活,母亲也死于战乱中。白朴长大后,家世沦落,郁郁不欢,决心不出仕做官。他屡次谢绝元朝政府的征召,“玩世滑稽”、“放浪形骸”(王博文《天籁集序》),飘泊大江南北十五年之久,五十五岁时定居金陵。白朴出身于具有浓厚文学气氛的家庭,少年时又随著名诗人元好问学习诗词、古文,因而他的文化修养很高,诗词、散曲和杂剧均名擅一时。在他的诗词、散曲中,常表现出故国之思、沧桑之感、身世之悲,情调凄凉低沉。白朴是元代前期著名的杂剧作家,他是“元曲四大家”之一。周德清将白朴、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作家(一说为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和白朴)。平生创作杂剧十六种,现存《梧桐雨》、《墙头马上》、《东墙记》三种。后一种有人疑非白朴所著。
【代表作】
《墙头马上》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是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之一(另三种为关汉卿《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郑光祖的《倩女离魂》)。这是一部具有浓郁喜剧色彩的爱情戏,全名为《裴少俊墙头马上》。剧本的主要情节,玉簪为针,银瓶汲水,是根据唐代白居易的诗歌《井底引银瓶》铺衍而成,但主题完全与白居易原诗中不同,从“止淫奔”变成了“赞淫奔”,变为对自由爱情的大胆肯定。写洛阳总管李世杰的女儿李千金,在自家花园墙头看到骑在马上的裴尚书之子裴少俊。二人一见钟情,李千金后来随裴少俊私奔,在裴家后花园暗住了七年,生下了一儿一女。裴尚书发觉后,逼迫裴少俊休了她。后来裴少俊中了状元,以母子之情打动李千金,夫妇才得以团聚。女主人公李千金的性格非常有特色,她以“天赐因缘”、“这姻缘也是天赐的”为理由,主动、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理想爱情,反抗封建礼教,直至最后胜利。
H. 梧桐雨作者吕伟
小说《梧桐雨》作者是李晴宇 【剧情梗概】 民国初年,在上海有一家著名的“富康”钱庄。它的主人是位人到中年却风韵依存的奇女子——沈母.
I. 白朴的《梧桐雨》,为何被誉为“元曲冠冕”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近日,来自昆山当代昆剧院的《梧桐雨》在宁波逸夫剧院上演,用昆剧演绎了元杂剧中著名的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
钱振荣戏路宽广,唱腔流畅,尤善大官生。他扮演的唐明皇雄浑有力,音色通透,将角色激愤、懊悔、无力的人物情感演绎得真实细腻、感人至深。
J. 电视剧梧桐雨 是小说《梧桐雨》改编的 它的作者是谁
小说《梧桐雨》作者是李晴宇
【剧情梗概】
民国初年,在上海有一家著名的“富康”钱庄。它的主人是位人到中年却风韵依存的奇女子——沈母。因丈夫早逝,她携带一儿两女,挽家道中落之颓势,重整钱庄荣华。
报社记者何俊兰为重病的父亲求医,抛弃了昔日恋人谢家树(李宗翰饰),嫁给了沈家的大少爷——沈岩。沈母虽然为了沈岩,软硬兼施,迫使俊兰嫁入沈家,但隐秘的过去造就了沈母偏执、极端的性格。恰在此时,俊兰的初恋情人谢家树又从日本学医归来,对俊兰痴心不改。
沈母为了使家树对俊兰死心,买通所有医院,不许聘家树当医生。伤心的家树弃医从商,去了香港银行当经理。沈母一心想让俊兰和家树断绝一切关系,就派沈家大小姐——沈娟去香港监视家树。从没恋爱过的沈娟,被温文尔雅的家树深深吸引。回到上海后,她告诉沈母,她要嫁给谢家树。
沈家丫环嫣凤曾经为了想改变自己的命运而色诱沈岩,后被沈母严厉地惩罚,为了报复沈母曾对她的伤害,展开了复仇的行动。她和谢家树同命相怜走到一起,也因为同样的怨仇向沈家报复。后来谢家树的真实身份被发现,他原来是沈岩同父异母的兄弟!沈娟不能接受这个事实,伤心的自杀。沈母良心不安,终于肯认家树为沈家的子孙。可此时,沈岩被神秘的绑架。原来风平浪静的沈家又风云骤起,一场激烈的暴风雨正一步步逼来,它要把沈家神秘的过去和扑朔迷离的是非恩怨翻腾洗涤,来一次彻底的清算……
当日本人占领了上海的时候,在民族大义面前,个人的恩怨情仇都已随风而逝。沈母在俊兰、沈岩的支持下关掉钱庄回到了乡下。家树却因参军打仗失去了左臂。他和嫣凤收养了四个孩子,也回到了乡下。
在繁茂的梧桐树下,俊兰腹中的新生命已经孕育,天边亦是朝霞满天……
【元代杂剧《梧桐雨》】
简介
《梧桐雨》是元代剧作家白朴的名作,是一部宫廷爱情悲剧,全名为《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是描写唐明皇、杨贵妃两人爱情故事的历史剧,以浓郁的抒情性、醇厚的诗味和文辞的华美著称。这一剧本取材于唐代陈鸿的传奇小说《长恨歌传》和白居易的诗歌《长恨歌》,题目取名也来自其中诗句“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梧桐雨》为末本戏,正末为李隆基。现有明嘉靖间李开先刻《改定元贤传奇》本、明万历间继志斋刻本、明脉望馆藏《古名家杂剧》匏集本、《元明杂剧》本、明顾曲斋刻《元人杂剧选》本、《元曲选》丙集本、《酹江集》本、《元曲大观》本、《古今名剧选》卷一本、《元人杂剧全集》本。
剧情梗概
描写安史之乱前后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的悲欢离合。共四折一楔子。剧情是:安禄山有一次未能完成军令,幽州节度使张守圭本欲将他斩首,惜其骁勇,将他押至京城问罪。丞相张九龄奏请明皇杀掉安禄山,明皇不从,反而召见授官。此时贵妃正受宠幸,奉明皇命收安禄山为义子,赐洗儿钱。后来安禄山因与杨国忠不和,出京任范阳节度使。七月七日,贵妃与明皇在长生殿欢宴。明皇将金钗钿盒赐给贵妃,酒酣之际,二人深感牛郎织女的坚贞,对星盟誓,愿生生世世为夫妇。好景不长,天宝十四年,贵妃正在品尝她喜爱的荔枝,安禄山谋反的消息传到,明皇携贵妃仓皇入蜀。驻扎马嵬驿时,军队起了骚乱。龙武将军陈元礼请明皇诛杀祸国殃民的杨国忠,明皇依言而行。但军队仍不肯前进,陈元礼又请诛媚惑君王的杨贵妃。明皇无奈,令高力士将杨贵妃带到佛堂中,由她自尽。这样,军队得到了安抚,保护明皇逃亡。肃宗收复京都后,太上皇(明皇)闲居西宫,悬挂贵妃像,与之朝夕相对,追念不已。一夜,明皇正在梦中与贵妃相见,却被梧桐雨惊醒。他追思往日与贵妃欢爱情景,惆怅万分。
【全剧介绍】
全剧四折,第一折,写李隆基不问是非,竟给丧师失地的番将安禄山加官进爵,让他镇守边境。写杨贵妃对与她有暧昧关系的“义子”安禄山的思念,在李、杨爱情关系上抹上了一道不光彩的、有着潜在危险的阴影。第二折写安禄山为夺江山、迎娶杨贵妃而造反,而李隆基却不理朝政,只命使臣进荔枝,让杨贵妃金盘跳舞。在他淫乐无度时,安禄山攻下潼关,直逼长安,李隆基被迫带着杨贵妃逃往四川。第三折写马嵬兵变,士兵刀砍杨国忠、马踏杨贵妃。第四折写已经退位的太上皇李隆基沦为孤家寡人,一人独居于西宫,孤独愁闷地思念杨贵妃。
剧本第四折描写唐明皇在“秋夜梧桐雨”的环境下思念杨贵妃,心理刻画细致入微,人物的悲凉心境与戏剧氛围协调一致,用雨打梧桐叶的实写引出“雨滴人心碎”的虚写,既切合人物的精神风貌又富有诗意,是元人杂剧中场面描写中的上品。如
〔三煞〕润蒙蒙杨柳雨,凄凄院宇侵帘幕;细丝丝梅子雨,装点江干满楼阁;杏花雨红湿阑,梨花雨玉容寂寞;荷花雨翠盖翩翻,豆花雨绿叶萧条。都不似你惊魂破梦,助恨添愁,彻夜连宵。莫不是水仙弄娇,蘸杨柳洒风飘。
(这一折颇讲究词采,长于比喻和铺陈描写,煞尾三支曲子摹写各种雨声,
全用比喻,叠玉连珠,以物托思,声情并茂。还运用了叠字、排比、对偶。其用词之精美,铺陈之赡富,联想之深广,皆充分体现了白朴的曲词“风骨磊石鬼,词源滂沛”的特色。)
【作者简介】
白朴(1226——1306以后),初名恒,字仁甫,一字太素,号兰谷。祖籍山西隩州(今河曲县南),后迁居河北真定(今正定县)。出身仕宦之家,其父白华,曾任金朝枢密院经历官,也是著名文士,与元好问是好朋友。
人生经历
白朴出生时,金朝已经在南宋和蒙古的两面夹击下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白朴八岁时,金为蒙古所灭。他幼年便经历颠沛流离生活,母亲也死于战乱中。白朴长大后,家世沦落,郁郁不欢,决心不出仕做官。他屡次谢绝元朝政府的征召,“玩世滑稽”、“放浪形骸”(王博文《天籁集序》),飘泊大江南北十五年之久,五十五岁时定居金陵。白朴出身于具有浓厚文学气氛的家庭,少年时又随著名诗人元好问学习诗词、古文,因而他的文化修养很高,诗词、散曲和杂剧均名擅一时。在他的诗词、散曲中,常表现出故国之思、沧桑之感、身世之悲,情调凄凉低沉。白朴是元代前期著名的杂剧作家,他是“元曲四大家”之一。周德清将白朴、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作家(一说为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和白朴)。平生创作杂剧十六种,现存《梧桐雨》、《墙头马上》、《东墙记》三种。后一种有人疑非白朴所著。
代表作
《墙头马上》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是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之一(另三种为关汉卿《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郑光祖的《倩女离魂》)。这是一部具有浓郁喜剧色彩的爱情戏,全名为《裴少俊墙头马上》。剧本的主要情节,玉簪为针,银瓶汲水,是根据唐代白居易的诗歌《井底引银瓶》铺衍而成,但主题完全与白居易原诗中不同,从“止淫奔”变成了“赞淫奔”,变为对自由爱情的大胆肯定。写洛阳总管李世杰的女儿李千金,在自家花园墙头看到骑在马上的裴尚书之子裴少俊。二人一见钟情,李千金后来随裴少俊私奔,在裴家后花园暗住了七年,生下了一儿一女。裴尚书发觉后,逼迫裴少俊休了她。后来裴少俊中了状元,以母子之情打动李千金,夫妇才得以团聚。女主人公李千金的性格非常有特色,她以“天赐因缘”、“这姻缘也是天赐的”为理由,主动、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理想爱情,反抗封建礼教,直至最后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