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小说中人物形象
❶ 在我国现代小说中的经典人物形象
孙少平 坚毅不屈的性格 青葱岁月 里面的主角 青春激昂 不失幽默
❷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请分类说来谢谢!
你这个范围太大太模糊,我只好说一些比较虚的。
比较受到认可的是 福斯特 的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
所谓扁形人物,就是按照一个简单的意念或特征而被创造出来的类型人物或漫画人物,其性格特征可以用一句话加以概括。如《吝啬鬼》中的阿巴公,《红楼梦》中的刘姥姥,《西游记》中的沙和尚。都比较平面化,没什么性格变化。
所谓圆形人物,就是性格比较复杂,因而不能用一句话加以概括的人物。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的性格变化。人物性格比较丰富(这个例子很多了,基本现代以来的好的小说中的人物都是圆形的。)
还有疑惑请追问,满意麻烦采纳,谢谢~
❸ 中国现代文学有哪些逃难人物形象
在写《人·兽·鬼》的时候,钱钟书似乎还是着迷于讽刺嘲笑,着迷于妙语连珠,着迷于意蕴题旨,人物形象却都还模模糊糊。而《围城》则不然,不但有李梅亭、曹元郎、高松年、周经理、范小姐等寥寥勾勒几笔却给人深刻印象的漫画式人物系列,更值得珍视的是方鸿渐和孙柔嘉这两个独特的人物。
方鸿渐被有些批评家称为“围城人”。
方鸿渐是个被动的、无能的、意志不坚定的、经不住诱惑的人,更是一个失败的人,他的失败是因为他面对现代社会残酷的生存竞争和严重的精神危机而缺乏与之对抗所应有的理性、信仰、热情和力量,也因为他还不算是个卑鄙的人,还有点自知之明,有时候还想保持一点做人的尊严。这不上不下的位置是尴尬的。 3,学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赏析后对文学审美(或文学)有什么认识
4,谈论“国民性”,首先要提起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阿Q正传》,因为这篇小说是作者试图“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鲁迅语)。鲁迅的作品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引发了读者对国民性的反思。本文试图通过对鲁迅作品情节的结构化分析,探寻国人的心理及行为模式。一、有文化者和. 5,祥子的性格特点——两面性。 (1)憨厚能干、坚韧好强、以劳动为本分、不愿过苟且偷生的生活,这都是劳动人民的美德。 (2)个体劳动者的思想印记。 虎妞——是一个复杂的形象,引起读者的感情也是复杂的。 6,《寒夜》是巴金解放前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最初动笔于1944年秋冬之际的重庆,1946年底在上海完成。小说
❹ 小说人物形象如何分析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一般可以从五个方面入手:
(一)通过人物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如通过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细节等描写分析人物。重视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这些因素往往直接决定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形象。
(二)通过故事情节来分析人物形象。
(三)通过典型环境来分析人物形象。
(四)通过人物间的关系来分析人物形象。
(五)结合写作背景或文章主题来分析人物形象。
注意事项:
情节是小说环境、情节、人物三要素之一,是小说中塑造人物形象的一个手段。小说中看似没有规律的情节发展,实际上都和人物的性格特征有着密切的联系。
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决定人物在面对小说中的情节时,会选择不同的方向,从而出现与之相适应的情节发展,而人物的性格特征也需要某些特定情节来展现,二者是相互影响并相辅相成的。
在分析人物性格特征时,要把人物放在小说情节中进行解读,不能孤立的分析,同是也要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把握主要人物在不同情节下的发展变化。
❺ 小说人物形象鉴赏
1、从分析人物的描写入手。
(1)正面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正面描写就是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来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从而反映作品的主题的描写。
①通过肖像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肖像描写它的作用不只是在于勾画出这个人物的外部特征,而是为了更好的以“形”传“神”。
例如《故乡》中对闰土的描写:“十一二岁,紫色圆脸,项带银圈,有一双红活圆实的手,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这写出的是一个活泼、勇敢、英俊的少年。而中年闰土却变成:
“身材增加了一倍,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头戴破毡帽,身上只有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缩着,手提一个纸包和一只长烟管,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这是一个饱经忧患、历经沧桑,已变得麻木迟钝而又非常自卑的人了。小说通过对闰土的肖像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他性格的巨大变化,从而揭示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给人民造成了苦难。
②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例如:小说《守财奴》中有几处个性化语言描写,如“咱们中间可有些小小的事情办一办。对不对,克罗旭?”“是呀,是呀,小乖乖。我不能让事情搁在那儿牵肠挂肚。你总不至于要我受罪吧。”“„„我觉得更满意。我按月付你一百法郎的大利钱。这样,你爱做多少台弥撒给谁都可了!„„”“克罗旭,你这些话保险没有错吗?可以对一个孩子说吗?”句句话语,把一个贪欲十足的守财奴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③通过动作行为刻画人物形象。
例如:小说《守财奴》中“抢梳妆匣”一处动作描写:“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这一“纵”一“扑”写得生动极了,使人如见其形,如窥其灵魂,把一个金钱狂形象塑造的栩栩如生。
(2)侧面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侧面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他人的言行,来间接刻画人物的描写。
例如《林黛玉进贾府》中对贾宝玉的形象刻画,就使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
林黛玉从王夫人口得知贾宝玉是一个孽胎祸根,是一个混世魔王;从母亲口中得知贾宝玉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结果一见,却是面如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这些侧面描写的目的是欲扬先抑,它极大地丰富了人物形象,突出了林黛玉对贾宝玉的认同感。
2、从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入手。
小说的故事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阅读小说,
既要紧紧抓住人物某个动作或某个事件,同时,也要注意小说情节的曲折跌宕。高考中涉及到的小说往往是微型小说,虽然它写的是小题材,撷取的是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断,却是生活内容的高度浓缩,应该说正是这高度浓缩的故事情节凸显了人物形象。
例如小小说《同意》:秘书送进一份文件。王厂长像往常一样拿起笔轻松熟练地在上面写下“同意”二字。突然,他睁大了眼睛,笔从他无力的手中滑到了办公桌上。第二天,他离开了他熟悉的办公室。这篇小小说故事情节简单,但却把一个只知“同意”的糊涂厂长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从而讽刺了社会上一部分官员不分具体事件,只知道动用手中的权力,结果输得一塌糊涂的形象。由此可见,小小说的故事情节常常是以小见大,以微见著,所以阅读时,必须透过情节来分析人物形象。
3、从分析小说的环境入手。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展开,总是在一定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中进行的。小说的环境描写除了有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的作用外,还有烘托人物性格的作用。
例如孙梨《荷花淀》开篇水生嫂“月下编席”那段环境描写,景色被渲染得很有诗意:“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这段描写很有诗意,它使人物犹如仙子,与明月、清风、银白的水、透明的雾以及清清的荷香,共同构成了妙不可言的诗的境界;同时,这景色又与具有着人情美的人物交相呼应,彼此映衬,有力地烘托出了人物的心灵美。
在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中,人物形象是最主要的要素。阅读小说时,只有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❻ 依据马振方的人物类型理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类型有哪几种
关于人物形态的分类,比较有影响的是英国作家爱·摩·福斯特的分法。他在《小说面面观》中将人物性格分为扁形和圆形两种类型。所谓扁形人物,就是按照一个简单的意念或特征而被创造出来的类型人物或漫画人物,其性格特征可以用一句话加以概括。所谓圆形人物,就是性格比较复杂,因而不能用一句话加以概括的人物。福斯特对人物性格型的两分法简单明快,通俗易懂,其中包含不少合理成分,因而很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但是,如果深入到具体作品、具体人物来考察来衡量,就会发现“两分法”不免失之于粗疏和过于简单化,用以解释文学史上许多著名典型形象的性格十分牵强,不能令人信服。对此,我国学者马振方在他的《小说艺术论稿》中进行了深入详细的分析和检视。他从古今中外文学实际出发,同时吸取福斯特理论的合理之处,提出了自己的人物类型理论——把人物性格分为三类:扁形人物,尖形人物,圆形人物,并且对每一类人物的特征都给予了更为科学更为合理的解释。下面,我们就以马振方先生的分类为依据,结合作品中具体人物形象,简要介绍三类人物性格的特征。�
1、扁形人物�
如上所述,扁形人物是指性格特征单一,可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加以归纳概括的人物形象。这类人物的创造,目的是为了传达作者的某种意念。具体说又可分为两类:观念型和特征型。
观念型扁形人物,是作者为表现某种思想观念而借用的工具或符号。�
例如,日本作家星新一有一篇小说叫《自信》,写一个名叫西岛正男的独身青年,住在某公寓某房间里。一天晚上,忽然有一个自称“西岛正男”的汉子大模大样地走了进来,声称自己就是这房间的主人。正男认为那汉子是开玩笑,是恶作剧,是神经不正常,因而左盘右问,并且用种种办法来证明自己是“西岛正男”而来人不是“西岛正男”。但在盘问及想办法证明自己身份的过程中,那汉子神态率真、自然,泰然自若,充满自信;而自己心里却越来越虚,越来越不敢自信,最后竟至于承认:“大概您是真正的正男。即使事实并非如此,可你很有自信,您有存在的价值。”于是,只好自己灰溜溜地离开自己的屋子,“茫茫的夜雾将他吞没了”。
这篇作品,情节很荒诞,寓意很明显。作者想借西岛正男这一人物传达自己对人生的某种观察:生活中有的人缺乏自信,以至于缺乏到连自己是自己都不敢相信。西岛正男的性格被夸张被变形,因而很典型很单一。他还有没有其他性格特征我们一概不知。这是一个典型的观念型扁形人物。
现代作家注重对人生、对历史、对社会的哲理思索,所以常常借助于夸张、变形、象征、隐喻等艺术手法,创造纯寓意的人物形象,作为显示某种思想观念的艺术符号。再如卡夫卡著名的《变形记》写小职员格里高尔一觉醒来,发觉自己变成了一只丑陋的大甲虫。顿时间,周围人对他的态度全变了,即使他最亲近的人——父母和妹妹——也对他十分厌恶,没有同情和怜悯。他自惭形秽,无地自容,孤独而又惊恐,最后只有悄悄死去,人们这才如释重负。这篇作品的故事框架离奇而荒诞,这其实是一篇比较典型的现代寓言。卡夫卡感觉到了西方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凉薄和脆弱,设想一旦发生什么变化——例如某人突然遭到了不幸,不但得不到同情和援助,能得到的大约只有普遍的厌弃。卡夫卡用这篇“寓言”传达了自己的这一认识。格里高尔作为一个艺术形象,只是一个传达观念的载体而已。
观念型扁形人物自古就有。例如:“远古神话传说中的部分人物。如开天辟地的盘古,抟土造人的女娲,窃药奔月的嫦娥,怒触不周之山致使‘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共工,都是表现古人思想观念的符号,是古人对天地、自然形象的解释。”再如,“单纯表现迷信观念、宗教信条的人物。六朝志怪小说中的许多人物都是为‘记经像之显效,明应验之实有’服务的,是善恶报应、因果轮回等宗教观念的形象化。此种人物在小说史上历代不绝,古典名著《聊斋志异》也不乏其例”。还有,“以写实形式出现而无生活血肉的概念化人物。这是图解观念的稻草人,或宣示观念的传声筒;有些脚色被纳入所能想见的种种美德或丑行,看上去似乎很多面,实际上是高尔基说的那种善或恶的‘容器’,仍是体现观念的工具”。(马振方《小说艺术论稿》第34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这一类型的人物,清代小说《野叟曝言》的主人公文素臣可以算作一个标本。作者试图把他塑造成浑身放光彩的神圣人物,说他“是铮铮铁汉,落落奇才,吟遍江山,胸罗星斗。说他不求宦达,却见理如漆雕;说他不会风流,却多情如宋玉。挥毫作赋,则颉颃相如;抵掌谈兵,则伯仲诸葛,力能扛鼎,退然如不胜衣;勇可屠龙,凛然若将陨谷。旁通历数,下视一行;闲涉歧黄,肩随仲景……”(《野叟曝言》第一回语,转引自《鲁迅全集》第9卷第243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总之,他文功武烈,并萃一身,天下少有,古今无双。不仅如此,作者还要进一步“美化”他,说他还是玩女人,生孩子的好手,说他姬妾成群,生24男,男又大贵,且生百孙。如此等等。肉麻之至。鲁迅说,凡人尘荣显之事,为士人意想所能及者,此书几毕载矣,惟尚不敢希帝王。可以说,文素臣的性格集当时理学家们梦境之大成,看似多面实则是木偶。在扁形人物中,这种以写实形态出现的概念化人物,最令人讨厌。�
特征型扁形人物,特点是具有某种孤立的具有象征意义的性格特征,是某种性格特征的抽象。
例如王蒙的小小说《雄辩症》,写一位病人前往医院就诊。医生说请坐。病人说,为什么要坐呢?难道你要剥夺我的不坐权吗?医生无可奈何,说请喝水吧。病人说,这样谈问题是片面的,因而是荒谬的,并不是所有的水都能喝。例如你如果在水里掺上氰化钾,就绝对不能喝。医生说,你放心,我这里并没有放毒药。病人说,谁说你放了毒药了呢?难道我诬告你放了毒药?难道检察院起诉书上说你放了毒 药?我没有说你放毒药,而你说我说你放了毒药,你这才是比毒药还毒的毒药!……短短几百字,小说创造出一个具有突出性格特征——雄辩症——的人物形象。这种性格特征是一种夸张一种概括一种象征,从中能见出时代的某些印痕。人物有现实外表,却又显然非写实,而颇像寓言。在古代寓言中,有一些具有单一性格特征的人物。如愚公、智叟、东郭先生以及“守株待兔”、“刻舟求剑”、“揠苗助长”、“削足适履”、“杞人忧天”、“叶公好龙”等故事中的主人公。神话中也有这类人物,如夸父、精卫、羿、刑天、普罗米修斯等。
2、尖形人物�
尖形人物的基本特征是,一,有多方面的性格特征,不像扁形人物只有一面;二,在多方面性格特征中,某一侧面特别突出,超常,引人注目。尖型人物不是平面人物,而是立体人物。他们就像几何图形中的各种锥体,都有一个引人注目的高高的尖顶——尖端特征。
例如《三国演义》中的关羽,是很成功因而也很动人的艺术形象。清人毛宗岗在评点《三国演义》时对他评价甚高:“历稽载籍,名将如云,而绝伦超群者莫如云长。青史对青灯,则极其儒雅;赤心如赤面,则极其英灵。秉烛达旦,人传其大节;单刀赴会,世服其神威。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义释华容,酬恩之谊重……是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下,第219页,中华书局1981年版。)总之,关云长是封建时代传统道德的楷模,在他身上集中着多方面的性格特征。诸如忠、义、仁、智、勇、信、骄……但最突出的是忠、义、勇。所以在小说《三国演义》行世之后,终于被尊为“忠义神武关圣帝君”。�
再如《水浒传》中的李逵,通常被认为是性格最简单的形象——其基本性格特征是鲁莽。但是,如果深入研究就会发现,李逵性格并不止是一个“鲁莽”,而是还有直率、天真、无私、至诚、勇猛、孝顺、讲义气等,甚至有时还耍无赖、弄狡猾,一副可爱的儿童相。�
再如著名的阿Q,也很复杂或者说很丰富。有学者用系统论方法对阿Q性格作了全面分析,指出他既质朴愚昧又狡黠圆滑;既率直任性又正统卫道;既自尊自大又自轻自贱;既争强好胜又忍辱屈从;既狭隘保守又盲目趋时;既排斥异端又向往革命;既憎恶权势又趋炎附势;既蛮横霸道又懦弱卑怯;既敏感禁忌又麻木健忘;既不满现状又安于现状;如此等等。不过,虽然阿Q的性格有如此多的侧面,但其最突出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他的“精神胜利法”,能够让人一下子记住的,还是阿Q自我安慰的话:“我们过去比你阔多了”“儿子打老子”。
类似关羽、李逵、阿Q这种既有多侧面又有突出点的人物形象,中外文学史上比比皆是。如极端主观主义的堂·吉诃德,吝啬得出奇的葛朗台老头,懒惰成性的奥勃洛莫夫,人道主义楷模冉阿让,投机大王乞乞科夫,伪君子答丢夫,野心家麦克白,妒忌狂奥塞罗,“套中人”别里科夫等等,都是尖形人物的显例。中国古典小说中尤其多,明代三大小说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大多属于这一形态。�
3、圆形人物�
与尖形人物相比,圆形人物的根本特点是没有超常的性格特征,更逼似生活中的真人,常人。当然,这并不是说圆形人物没有突出的性格特征,而是说圆形人物即使有突出的性格特征,但与现实的人相比,并不超常,没被漫画化,也不带类型性,就像生活本身一样,如林黛玉的多愁善感等等。(参见《小说艺术论稿》第38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让我们举个当代小说中的成功例子吧——刘震云的中篇小说《单位》和《一地鸡毛》中的小林。小林大学毕业,分配到某国家机关当职员。刚开始来到单位,小林仍是学生脾气,跟个孩子似的,对什么都不在乎。譬如说,常常迟到早退,上班穿个拖鞋,不主动打扫办公室的卫生,还常约一帮分到其它单位的同学来这里聚会,聚会完也不收拾。领导批评他,他还顶嘴。党小组长劝他写入党申请书,他说“我对贵党不感兴趣”。但两三年下来,小林“幡然悔悟”,发现应该改掉孩子脾气。首先是同时分配工作的不少同学开始提升,而自己还是个大头兵;再者是结婚了没房子,与别人合住一套房子;还有,结了婚生了孩子,又接母亲来住,工资低生活紧张,而要分房子涨工资就要提级,提级就必须入党,必须在单位混得好,处好人际关系。从此,小林像换了一个人:上班准时准点,不再穿拖鞋,不与人开玩笑,积极扫地打开水,主动干一切别人不愿干的杂务,帮领导搬家卖大力气,写入党申请书外加一个月一次思想汇报。宁肯忍疼让孩子喝不上奶粉,也要省下钱来给党小组长送点礼。单位里人际关系复杂微妙,勾心斗角,他谁也不敢得罪。他时时察颜观色陪小心,处处低声下气讨别人的好,既要任劳又要忍气。小林被生活征服了,生活教会了他许多。为了老婆调动工作,他被迫违心送礼;为了省下几分钱,他一大早到公家副食店排队去买豆腐;为了增加点收入,他抹下脸来去卖鸭子……终于,小林开始“成熟”了,已不像刚来单位时那么天真,尽说大实话,明白了在单位就要真真假假,真亦假来假亦真,说假话者升官发财,说真话倒霉受罚。于是,他渐渐学会了说假话,学会了办事卖关子,也学会了收人家的送礼……(《一地鸡毛》)
小林变了:由幼稚变得老练了,由天真变得世故了,由单纯变得复杂了。从艺术角度看,小林的性格由“扁形”变为“圆形”了。“生活”真是这样子的吗?——不是这样子又是什么样子呢?!面对这样的人物,谁不感觉他真得不能再真呢?!谁能不感到他就在我们眼前,就在我们身边,甚至就是我们自己呢?!�
像小林这样的人物,从生活中走来,带着生活本身的全部本真性、丰富性、复杂性。通过小林的生存处境与心灵历程,作品揭示了人与人生的种种奥秘,让读者从中透视了世态世相世情的本来面目,看清了人心人性的深层幽微,了解了人情世故的种种隐曲和复杂,因而体验到一种勘破人生底蕴的苦涩感、怅惘感、痛快感。正如马振方先生所说的:“小说是表现人生的艺术,人物逼似生活中的真人、常人,必然产生特有的亲切感、真实感和艺术美感。这是圆形人物独到而普遍的审美价值,是任何扁形人物和尖形人物无法代替、也无法比拟的。”(《小说艺术论稿》第46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❼ 小说人物形象的组成部分有哪些
小说人物形象的组成部分:以写人叙事为中心,通过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从而表现所要反映的主题。感受、欣赏人物形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感受、分析人物形象特点,揣摩人物的心理情感,把握人物形象的意义。
小说作品中描绘出来的、具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和审美意的活生生的社会生活图画。由于小说和其他艺术一样是以形象反映生活的,所以小说形象是小说作品审美意蕴的主要载体,他和其他艺术形象一样。
小说人物形象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具体性、可感性和生动性。给欣赏者以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真实感受。
2、概括性和完整性。即小说中描写的生活画面是在个别中包含着一般,能使人理解和感悟到不同的意义。
3、具有艺术的感染力。能激起读者的情感反应,使之获得审美的愉悦,并在这种美的感受中潜移默化地受到陶冶和教育。
❽ 高考现代文小说阅读,人物性格特点有哪些(要举例)作用有那些
x4420790你好,我通过其他地方给你找了一些关于人物性格特点的一些举例、作用,希望能够给你带来帮助:
正文:
内心软弱、多愁善感;开朗乐观,非常有自信,会享受生活,但做事缺乏耐心;懒惰;善于交际,组织能力强;善于理财,但容易感到寂寞,害怕孤独;不轻言放弃,但有时过于顽固。 感情丰富,具有亲和力,但有时非常情绪化,态度让人捉摸不透。 务实,做事冷静、有计划,不怕艰苦,但自尊心强,有些守旧。声音洪亮,办事直爽,待人诚恳;多情善感,机智敏捷;较强的耐心和自制力;坚韧不拔;
优点:外向、活泼好动;轻松愉快、热情、可亲、开朗、豁达;交际、健谈、机敏;适应能力强、善组织、工作有效率、富有朝气;表情丰富、情绪发生迅速丰富变;反应敏捷、对新事物敏感而不深刻。
缺 点:兴趣广泛而浮躁、易随波逐流;轻率不踏实、事不遂心则热情锐减;情感不易深沉、易见异思迁;缺乏耐力与 毅力、易轻率作决定。
外向而兴奋精力充沛;情绪发生迅速、强烈、热情、乐观、率直、语言、行动迅速、雷历风行;能克服困难埋头工作、 果敢、坚持。
缺点:冲动、莽撞、易怒而难以自制;刚愎、暴躁、倔甚至挑衅;一旦精力耗尽则情绪低落、信心受挫;烦躁、粗心。
优点:内向、沉静、谨慎、稳重;语言动作迟缓、不易暴露内心活动、性情平和;办事认真、细心、有韧性、严守秩序、有条理;不善言谈、交际、忍让、务实、可依赖。
缺点:执拗、不灵活、适应能力差;迟钝、被动、冷淡、显得落落寡合、有惰性、保守、萎蘼不振。
优点:严重内向、柔弱、敏感、腼腆;情绪发生慢体验强烈;严肃、不怕困难、善于体察别人不易发现的问题。
缺点:情绪脆弱,畏缩顺从;多愁善感;胆小,忧心忡忡;落落寡合、冷漠、多疑、犹豫不决;缺乏自信,常为小事而动感情。
理智型:深思熟虑,沉着冷静,善于自控。
疑虑型:犹豫不决,过敏多疑,易受暗示。
情绪型:心境多变,多愁善感,容易冲动。
按心理活动的主要倾向划分,有:
外倾型:活泼开朗,善于交际,独立性强,不拘小节。
内倾型:沉郁文静,不善交际,处事拘谨,应变力差。
混合型:以上特点俱有,多数人属这种类型。
在文学作品中,人物性格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刻画人物,它可以凭借各种艺术手段,从各个角度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对话描写、行为描写和环境描写,既能展现人物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和衣着服饰等外在形态,也能呈现出人物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内在活动,还能完整展现人物与环境互为作用的关系,从而塑造出丰满而成功的人物形象。
❾ 小说中常见的几种人物形象
尖酸刻薄型如<欧也妮葛朗台>以及<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
滑稽可笑型如<唐吉诃德>里的唐吉诃德与他的仆人乔桑
坚强自尊型如<简爱>里的主人公简爱
悲惨型如<笑面人>里的主人公格温普兰
爱国型如<前夜 父与子>里的英沙罗夫
凶残懦弱又挣扎型的<罪与罚>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
落寞英雄型如<红与黑>里的于连
还有好多好多啦,不过以上都是个人观点啦...可能会有不同看法...(^^)
❿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怎么写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方法:
要深入透彻地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通过环境描写了解人物的活动背景。
小说中的人物总是在一定环境中活动的人。小说中的环境是指作品描写的围绕人物展开的或人物行动涉及的一切外在条件的总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另外,小说的环境还包括与人物及其行动有关的特定气氛和情调。
环境对人物的衬托作用有正衬和反衬两种。正衬,是指环境与人物和谐一致,即社会风气、自然风光、气氛和景物色调等与人物的性格、命运、言行等组成和谐统一的艺术画面。反之,则是反衬。
二、通过分析情节透视人物的思想性格。
小说的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必然结果,即人物性格是通过情节发展具体体现的。例如,《三国演义》中的“杨修之死”,文中情节的发展是两个不同性格的人物发生联系后的必然结果。所以,我们才说把握好故事情节能透视人物的思想性格。
三、分析作者描写人物的方式。
通常情况,作者刻画人物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1、肖像描写-小说描写人物的肖像主要是用它显示人物的性格。
肖像描写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静态肖像描写,一种是动态肖像描写。
小说中,动态肖像描写运用得比较多。动态肖像描写可以从人物一系列的肖像变化中,透出人物的遭遇和思想感情的变化发展。
2、语言描写-语言描写能表现人物的年龄、职业、身份、爱好、思想感情等。例如,《故乡》中“我”和杨二嫂的那段谈话,就形象地揭示了杨二嫂这个小市民刻薄、自私、鄙俗的性格特征,透视了她被剥削阶级意识和恶习侵染的丑恶灵魂。
相比之下,“我”的神态则是愕然、惶恐、嗫嚅,直至闭了口,默然无言以对。由此可见,小说中每个人都用自己的语言表现着自己的性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