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小说 » 现代小说环境描写手法

现代小说环境描写手法

发布时间: 2022-06-15 22:22:06

㈠ 怎么样描写小说中的环境

首先是正面描写,然后可以以插叙的形式侧面烘托,也可以用比喻啊拟人啊,还可以想象,甚至虚实相间。这个得看作者的功力,如果觉得文字功底不错,可以多多尝试一些描写手法,但是如果觉得欠缺的话,还是先老实的直接描写吧。另外,无论你怎样写,千万别忘一点就是你描写的环境要为你要写的情节服务。希望能帮到你

㈡ 小说的表现手法一般有哪些

小说的表现手法一般有: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白描和细描,侧面描写。
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
肖像描写指对人物的外在特征,比如容貌、服饰、姿态、气派的描写。生动的肖像描写可以做到“以形传神”。因为人物的外表体现着人物的内心世界,体现着人物的内在思想活动。肖像描写在记叙文和小说里运用较多。
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有这样一段:“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路,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这段文字描写了小女孩的最突出的特征就是“赤着脚”,其次是身上带着许多火柴。这段肖像描写抓住了人物的主要特点,也形象地反映了小女孩的悲惨境遇。
行动描写:
指对人物行为动作的描写,它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比如《椿龄画蔷痴及局外》中的一段:“宝玉拿眼随着簪子的起落,一直到底,一画、一点、一勾的看了去,数一数,十八笔,自己又在手心里拿指头按着他方才下笔的规矩写了,猜是个什么字,写成一想,原来就是蔷薇花的‘蔷’字。……”这段文字描写了宝玉偷看椿龄画“蔷”的经过,文笔之细腻,令人感叹。用宝玉的一系列模仿画字的动作,表现了宝玉对于女孩儿的关心与怜爱,更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
语言描写:
指对人物语言的描写。俗话说,言为心声。人物语言是其思想的直接体现,所以语言描写也是表现人物的重要手段。比如孙犁的《荷花淀》有一段精彩的人物对话: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这是很著名的一段对话,出自于《荷花淀》里几位妇女之口。他们的丈夫离开了家,准备去前线,她们的内心都想见自己的丈夫,但是,迫于社会环境和当时人们的思想局限,不敢大胆表露自己的心声,每个人都不直接说是自己想见丈夫,而是找出其他各种各样的理由和借口,为自己遮掩。这五句话真切地反映了五位妇女的思想活动和内心世界,也从侧面反映了她们的聪明可爱,而且每一句话都代表了不同的性格。这段语言描写对表现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起到了重要作用。
心理描写:
指对人物的思想活动的描写,它可以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只是要提醒大家注意,心理描写也要注意描写角度,在第一人称及全知叙事的情况下才可以有心理描写,第二人称及第三人称都不能有心理描写。
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一段心理描写:“她又擦了一根。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里。桌上铺着雪白的白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这是一种幻觉,也是一种心理活动。这种幻觉正是小女孩的心愿。这是一篇小说,用的是全知叙事。如果在写作的过程中碰到是第一人称,但是文中又有第二个人物时,就不能以“我”的口气去写第二个人物的心理活动,只能写“我”的心理活动。
环境景物描写:
环境景物描写又分自然景物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环境景物描写主要有烘托人物、渲染气氛、传达感情等作用。比如老舍写的《林海》中有一段:“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的确是林海。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够写下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这是一段自然景物描写,主要展示了林海之绿。这段描写在渲染气氛的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在运用环境景物描写时,要注意它与文中人物或事件的关系,不要为描写而描写,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所谓社会环境描写包括时代风貌、民俗风情、城乡建筑、住所陈设等。比如《少年闰土》(鲁讯小说《故乡》的节选)中有这样一段:“这祭祀,说是三十多年才能轮到一回,所以很郑重;正月里供祖像,供品很多,祭器很讲究,拜的人也很多,祭器也很要防偷去。”这一段就属于民风民俗的社会环境描写。这段描写作用是很大的,因为只有在准备这种盛大的祭祀活动时,人手不够,才会叫闰土来帮忙。这段民俗的描写成了少年闰土出场的缘由。我们可以看出,这段社会环境的描写,目的非常明确。
人物描写与环境景物描写的关系。从文章总体上说,人物描写、环境景物描写都要服从主题的需要。在这个大前提下,如果是写人的文章,环境景物描写当然应该服从于人物描写的需要,环境景物描写应该是为人物描写起一种烘托的作用,像前面提到的《少年闰土》中的民风民俗的描写;如果文章本身就是以写环境景物为主,当然环境景物是主角,像前面提到的《林海》。当两种描写同时存在的时候,人物描写与环境景物描写就都应该是相辅相成、相互映衬的。
全景式和特定式场面描写,都属于场面描写。所谓全景式场面描写就是把有关场景的各个方面都做出清楚的交代,对于人物的活动则采取略写的方法,做总的描写。这种全景式场面描写,一般在描写重大事件时运用的频率比较高。比如《开国大典》中的一段描写:“会场在天安门广场。广场成丁字形。丁字形一横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着五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起天安门的城楼。丁字形的一竖向南直伸到中华门。在一横一竖相交点南面的场中,挺立着一根22米高的电动旗杆。”这是一段典型的全景式场面描写,对开国大典的会场做出了宏观的描述,就像是电影中的全景镜头。
所谓特定式场面描写就是在总体的场面描写中,着重写一个人物或一个物件,其他人或物都是陪衬。比如《开国大典》中倒数第二段:
阅兵式完毕,已经是傍晚的时候。天安门广场上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是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是万万千千的灯火一片红。群众游行就在这时候开始,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他们一队一队按照次序走,走过正对天安门的白石桥前,就举起灯笼火把,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举手向群众招呼,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这段文字的前三行仍然是场面描写,但它只是一个铺垫,这段主要要写的是游行。这个场面描写的主体场面是天上是礼花,地上是灯火;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又有一个具体的着重表现的场面,即游行。这种特定式场面描写要注意详略的区别,一定要主次分明。
记叙文中的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对一些细枝末节的刻划与描绘。既可以用来记人、记事,又可以用来写景、状物。所以它在记叙文中应用比较频繁。
细节描写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要以小见大。细节描写所关照的对象很小,虽然看上去不起眼儿,但是却能表现大的主题。它是用最微小的事情来表现最丰富的内涵。细节描写的目的性很强,如果不能达到这个目的,就不能叫细节描写,所谓的细节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比如《儒林外史》中第五回写到一个严监生。他在临死前三天已经不能讲话,但是他总是向人伸出两个手指。许多人都猜不出其中的意思。最后还是他的妾猜到了他的想法。对他说:“……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果不其然,灯草刚被挑掉,他就合上眼了。这个细节把这个土财主的守财奴丑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像这样的细节描写,可以强化人物的性格特点,虽然寥寥数笔,但是事半功倍,给读者留下了鲜明的印象。这是成功的细节描写。
二是要典型。所谓典型就是要选择那些有较强表现力的细节,而不是那种一般化的、琐碎的、平庸的内容。为什么要强调典型呢?因为如果细节描写不够典型的话,这样的内容就只能起相反的作用,会给人一种冗赘的感觉。像上面提到的《儒林外史》的例子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细节描写。有两茎灯草同时点着,严监生甚至都不能闭眼,苦苦熬了三天。这把守财奴的本性刻划得入木三分。
三是要真实。细节描写是为了表现人物、写景状物更生动、更富有表现力。如果所写的细节不真实的话,不但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反而还会给读者留下不好的印象。与其有这样的细节还不如没有。
白描和细描
白描是从绘画的术语中借用来的。它原意指中国国画的画法之一,是指用墨线勾描的,素淡的,不着颜色的画法,也有的略施淡墨。写作理论借用来作为一种表现手法。指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和渲染,把形象鲜明、生动地勾勒出来的一种写法。白描的特点是风格质朴,不事渲染。鲁迅先生在《作文秘诀》里对白描有专门的解释:“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第一段: 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他说,将来他有孩子可以拿它当摇篮。
这段描写没有任何的修饰,描写了小女孩的悲惨境遇。文字虽然朴实无华,但却把小女孩的无助与无奈、贫寒交迫的现状真切而形象地勾勒出来了。这是典型的白描。
白描的写法运用得好,文章会呈现淡雅的风格。相反,如果运用不好,文章会给人平淡无味的感觉。总之,白描的运用要十分精练才好。
细描,也是从绘画的术语中引进来的概念。原指绘画中的工笔。细描也叫工笔描写。细描的特点是,描写细腻、全面。
如巴金《日出》的一段:“果然,过了一会儿,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也突然有了光彩。”作者用十分细腻的手法,一笔一笔描绘了日出的全过程,可谓精雕细琢。细描的效果是,常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
运用细描要注意,凡做细描的对象一定是文章中的重中之重,而且是直接关系到文章的核心的内容。如果作者将文章中次要的材料做细描了,文章就会出现混乱,就会冲淡主题。
侧面描写:
也叫烘托或衬托,指对描写对象采取一种间接的表现手法,是从对其他事物、人物的描写中来形容、渲染,以突出描写对象的艺术手法。简单说就是不直截了当地描写客观事物,而是在描绘其它事物的过程中去衬托这个客观事物,以次要衬主要。就像宋代一位画家说的那样:“山欲高,尽出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这段话形象而准确地表达了烘托的概念。
侧面描写有多种方法,可以引用他人的语言(包括对话);可以从旁观者的反映来侧面描写;还可以运用拟人手法来侧面描写。
比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最后,写了一段伯父家的女佣阿三的事情,并且引用了阿三的话:“周先生自己病得那么厉害,还三更半夜地写文章。有时候我听着他一阵阵接连不断地咳嗽,真替他难受。他对自己的病一点也不在乎,倒常常劝我多休息,不叫我干重活儿。”这段内容没有直接写伯父,而是通过伯父家的女佣来侧面描写伯父。侧面描写虽然是以次要衬托主要,但是给人的感觉却是十分真切的。
侧面描写一方面可以使文章内容富于变化,另一方面也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是小说创作和记叙文写作常用的方法。

㈢ 小说的描写手法有那几种

细描与白描、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虚写与实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物体描写、细节描写、渲染与烘托、欲扬先抑、联想和想象等。

一、正面描写

正面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直接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

正面描写一般包括动静描写,虚实描写,色彩渲染描写,观察角度变化描写,点面结合描写五种描写方法;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方面进行的直接描写。(也叫实写)

二、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通常情况下,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画多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即直接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但有时恰当地借助一些侧面描写,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者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

三、静态描写

静态描写,是记叙文写作中使用最普遍、最基本的一种表现方法。就其手法说,主要有白描、细描等;就描写对象说,有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等。这种描写是为客观事物本体造形,以寄托作者的情感,也为读者创造了具体感人的形象,从而实现描写的目的。

四、动态描写

动态描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运动着的景物的描写,一是对静物所作的动态(包括比拟动态)描写。动态描写是记叙文中运用最普遍、最基本的一种方法,常与静态描写联袂相生,从不同角度刻画景物和人物的特征。

赋予客观事物以运动感、活力感、变化感,以克服形象的单调性,丰富形象的多样性,达到更好地表现事物,更强烈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

五、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它是小说、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

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同样,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成功的细节描写会让读者印象深刻,提高文章的可传读性。

小说表现手法之悬念

“悬念”是小说、戏曲、影视等艺术作品的一种表现技法,是吸引广大群众兴趣的重要艺术手段。

通过对剧情做悬而未决和结局难料的安排,以引起观众急欲知其结果的迫切期待心理的一种编剧技巧。在西方编剧理论中,最早设计悬念的是亚里士多德的《诗学》。

在中国戏曲理论著作中,虽无悬念一词,单所谓的“结扣子”、“卖关子”,以及李渔在《闲情偶寄》词曲部格局一章中提出的有关“收煞”的要求:暂摄情形,略收锣鼓,令人揣摩下文,不知此事如何结果“,其内涵就是与悬念基本相似。

㈣ 小说环境描写举例

小说环境描写举例1、射进人心里、即使冷冷的晨露沾在身上、也会因那光的照耀而蒸发、门被推开的吱嘎声、虽然刺耳、但却出其意料的能让人的心沉静下来、房顶的砖

2、今夜;踏碎月光,任往事放飞,洒落在每一根琴弦,触动声声如诉。柔碎怀中的思绪,弥漫在夜色,化作声声的低唤,缠绵流连成细瘦得忧伤,藏在夜的一角,跌落满怀的轻愁,挥洒落寂。

3、若隐若现罥烟眉,似嗔似喜含情目,娇俏玲珑挺秀鼻,不点自红樱桃唇,肤若凝脂,颊似粉霞,不盈一握的柳腰娉婷袅娜地倚在水亭雕花木栏旁。水光潋滟之中,倾国倾城之貌隐约幻现。

4、脸部经常带有一点神秘的神态,眼睛仿佛是夜晚镶嵌着的黑珍珠一般,是那样的透亮动人。薄薄的嘴唇犹如水钻一样金灿发亮,紫黑的轻飘的头发,在吹有夏风的操场轻快一浮。

5、我喜欢向没有知识但是聪明的人学习,他们那一套不讲理、原始,令人难堪,但往往行得通。受过教育的女人事事讲风度,连唯一的武器都失掉,任由社会宰割。

6、她提着一盏幽暗的绢灯在前面引路,整个甬道黑漆漆的,除了脚下的一点光,和两边不时好似有水浪拍打的声响外,什么都看不清晰。

7、在一群样在草地上吃早,一辆车开来,只有一只羊没有去看车静静地吃草,这只样显得特别孤独。

8、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华老栓忽然坐起身,擦着火柴,点上遍身油腻的灯盏,茶馆的两间屋子里,便弥满了青白的光。

9、她为你掉眼泪了,不要道歉,不要安慰,紧紧地抱住她,告诉她你在,就能够。千万不要自责地离去,因为她这时候最需要你。

10、就在永息湖畔,竟然盛放着大片大片的金色花朵,就像一颗颗金色的星星躺在碧绿的叶片之间,但没有一种星,可以如此璀璨夺目,流光溢彩,妖艳得仿佛可以夺去人的呼吸。

11、两旁灯火通明,正前方是一堵筑在水上的白墙,约两米高,上覆黑瓦,墙头砌成高低起伏的波浪状,正中一个月洞红漆大门虚掩着,有琴音和着曲声隐约传来,门上黑色匾额上书“梨园”两个烫金大字。

12、环境能改变人,人亦能改变环境,但往往是环境改变了人。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能保持个性是一种修养。

㈤ 小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㈥ 如何描写小说中的环境

描写小说中的环境与现实中可能看到的应该有相同之处,除此之外还应:
1、小说中描写的是你想象中的环境,想象中看到的环境。
2、小说中环境的描写应与小说主题配合,不能说你正在写悲悲戚戚的故事,却在那里却写春光明媚,人们欢声笑语。当然,情节需要另当别论。
3、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应配合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刻画的需要,不是孤立的。
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不能天马行空,超出了小说所描写的时代。你不能在写古典小说的时候,描写了一套现代装璜的房间或一段沥青路面。

㈦ 小说的写作手法有哪些

小说应有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
其中塑造人物形象是最重要的,可以用的描写方法也很多:例如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等等. 注意的是,一个人物要塑造得成功必须要有它自己的性格,不能乱套.即如果他是一个冷漠的人,那你就不应该把太多的对白给他.

故事情节就得自己思考了. 提几点建议,小说一开始应作多一点铺垫...然后就是要尽快展开剧情,要不的话读者看着闷就不会再看下去了...可以在小说中穿插一点道理,或者加上一些引导读者思考的句子,让小说有一定的深度.

最后就是环境描写.这里分两个部分:
一.. 自然环境. 这个很容易理解,就是对景物的描写.利用景物去衬托出人物的心情,这是描写自然环境的最大用处. 即,如果人物心情沮丧,就可以写一些:微风吹佛,树叶沙沙地响,像在嘲笑自己(这是我小学写的,虽然拙了点,但能很好地为自然环境描写作说明)
二.. 社会环境,也就是故事背景.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哪个年代?这就是故事的背景.即使是幻想类的作品,其背景也应该要有一个参照. 有了故事背景后,写作其间就要注意了.例如,你选择的背景是西欧15世纪...那你文章中的称渭就应该按照西欧的称谓来写,不能出现"在下"等只有中国才有的词语;人物的行为方式也应该按照西欧的来设定,"三跪九叩"就不应该出现了...文章中不能有空间跳跃,即使是写穿梭时空的小说也不例外

热点内容
男主是医生女主是护士的小说免费阅读 发布:2025-09-13 03:41:53 浏览:825
医香嫡妃要休夫小说阅读全文 发布:2025-09-13 03:38:37 浏览:556
小说饿狼缠上榻全文免费阅读 发布:2025-09-13 03:33:24 浏览:304
重生文女配小说推荐 发布:2025-09-13 03:03:12 浏览:800
免费小说冥妻老黑泥 发布:2025-09-13 02:47:20 浏览:962
校园全能高手听书小说 发布:2025-09-13 02:36:06 浏览:210
推荐近代小说 发布:2025-09-13 02:30:21 浏览:400
好看bl快穿小说 发布:2025-09-13 02:07:11 浏览:538
言情古文小说有肉 发布:2025-09-13 02:07:10 浏览:291
男主角是锦衣卫的言情小说 发布:2025-09-13 01:36:48 浏览: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