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小说 » 中国现代小说人物形象分析

中国现代小说人物形象分析

发布时间: 2021-07-13 02:18:59

1. 谈谈你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一些典型人物形象的认识。

孔乙己 啊 Q

2. 骆驼祥子对祥子丶虎妞丶曹先生丶刘四爷和孙侦探人物形象分析

祥子的性格随着经历的推移而不断变化,总的来说是随着命运的三起三落发生改变的:

(1)三年磨一“车”——这是祥子的第一起。车被大兵抢了去——这是祥子的第一落

祥子此时的形象特点:人格独立,自尊、自强、自爱,矜持、孤高、诚实、天真,不吸烟、不喝酒、不赌、不嫖,这是从农村出来进到城市里青年祥子的人格形象。

(2)卖骆驼盼新车——这是祥子的第二起,血汗钱被劫——祥子第二次希望破灭。

此时祥子的特点:在现实无奈地挣扎,理想开始破灭。理想人格开始动瑶:在现实社会中并不被认可,命运也似乎在和祥子开着不尽的人生玩笑。

祥子的生存处境越来越艰难,他的美好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好处,反倒让他一步一步地走向堕落,他的美好人格也随之一步步地滑坡,终于到了抽烟、喝酒、与别人争抢生意才能混日子的地步。但是,他的内心仍然在挣扎。

(3)虎妞出钱又买车——这是祥子的第三起,妻死家散又卖车——这是祥子的第三落。

虎妞难产而死,小福子离他而去,再加上第三次失车,已经沾染上许多市民习性的祥子陷入了极度的空虚和失落之中。他此时所有行动都走向了好人准则的反面。此时的祥子:在绝望中自甘堕落。

2、刘四爷:人和车厂的老板,是个快七十岁的人,土混混出身。他是一个典型的剥削阶级人物,极端的自私自利,晓得怎样对付穷人,什么时候该紧一把,哪里该松一步儿,有善于调动的天才,但他又讲面子,绝不一面儿黑。平时嘴上挂着奸猾的笑,做事绝不含糊,人老,心可不老实。

3、虎妞:虎性和妞性。

虎妞是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复杂的人物形象。她既受剥削家庭的影响和熏陶,又深受剥削家庭的摧残和伤害她既有剥阶级的思想和意识,又有对婚姻大胆合理的追求。在她身上,剥削别人与被人剥削、伤害别人与被人伤害,有机地揉合在了一起。

她不甘心“做一辈子车夫的老婆”。这是她和祥子理想的主要分歧所在,因为祥子要的是自食其力。她最后因为难产而死。虎妞既是一个旧社会沾染了许多恶习的妇女,又是社会的牺牲品。

4、曹先生:旧社会的小知识分子,有点钱。他对祥子这样的下层劳动人民表现出一定的关心和同情,不但在生活上帮助祥子,还在精神上鼓励祥子积极生活,并给他出一些好的主意。可以说,他是一个较为正直和进步的旧知识分子,但是他的思想受到时代的局限,所以他并没有成为真正的战士。

5、孙侦探:一个狡诈,诡计多端,贪财,没有同情心,狡猾的人。

(2)中国现代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扩展阅读

1、骆驼祥子创作背景:

《骆驼祥子》小说,以20世纪20年代的旧北京为背景。祥子所处的时代是北洋军阀统治的时代。

《骆驼祥子》中的背景世界是黑暗的、畸形的、失衡的中国旧社会,人民过着贫苦的生活,祥子只是广大劳苦大众的代表。他们虽然有了一定的自由,但不得不为生计而奔波,贫穷又剥夺了他们手头仅有的可怜的自由。

2、作品延伸:

歌剧版《骆驼祥子》是中国国家大剧院的原创中国歌剧。1982年,凌子风将《骆驼祥子》小说改编为电影同名电影。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骆驼祥子


3. 中国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有哪些

1.小说概念及三要素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

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必须具备的三要素。其中,人物形象又是主要要素。

2.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的不同人物原型提炼加工而成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而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所以小说中的“我”不能看成是作者,只表示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来叙述的。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方式有如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3.小说的情节结构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为了介绍人物和背景在开头加上“序幕”,为了深化升华主题在结尾加上“尾声”。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跟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主要指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它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指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描写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对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心情,渲染气氛等都有不少的作用。

5.小说的分类

(1)按篇幅分:长篇小说(深刻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中篇小说(展示人生长河中的一个片断)、短篇小说(截取一个生活片断,以小见大)和小小说(也叫微型小说,聚集生活的一个小“镜头”,见微知著)。

(2)按题材分: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幻小说、推理小说、神魔小说、言情小说、侦探小说、武侠小说等。

(3)按体制分: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

(4)按表现手法分: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革命现实主义小说。

(5)按语言形式分:文言小说、白话小说。

■题型及解题技巧

唐山市友谊中学 王淑东

1.故事情节的把握。

分析故事情节是深入理解小说的基础。所谓情节,是指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情,它既是生活片断的有机剪辑,又是小说中矛盾冲突发生、展开、发展的过程。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尖锐紧张的矛盾冲突最能凸现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人物性格的变化发展往往又是在情节的推进中逐步完成的,所以把握情节能为人物形象的分析提供依据。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其中最为典型的题目是概括故事情节,实现整体感知。

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以下三种题型: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面对这种试题,我们该如何下手呢?

我们知道,对事件的完整叙述,我们必须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万万不能粗枝大叶,丢失了本该有的要素,此为其一;其二,由于事件的复杂性,我们在概括故事情节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还得注意事件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2.人物形象的揣摩

分析人物形象是读懂小说的关键。小说主要通过鲜明而独特的人物形象来打动读者、感染读者。作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法,进行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细节等描写,这一切都是为了刻画、塑造鲜明而独特的人物形象。我们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须准确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挖掘出作者在人物形象上积淀的爱憎之情,这是准确理解作品主旨的首要一步。

我们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三种题型:

①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

一般可以从四个方面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他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第三,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第四,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

3.环境描写的作用

分析环境描写是全面理解小说的重要环节。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动的指定场所和范围。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表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条件,用于烘托人物活动的时代意义,有时是为了渲染气氛,从侧面表现人物的性格,它是整个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对于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也要分析环境,要连带写景的部分一起分析。

中考试题中常见的题型有三种: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③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像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面对这种题型,我们可从五方面进行思考: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④渲染气氛;⑤推动情节的发展。

4.作品主题的挖掘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

在中考阅读测试中常见的题型有: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的理解和看法。

那么,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

①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②分析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③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5.精妙技巧的捕捉

小说离不开精妙的写作技巧,在中考试卷中,捕捉精妙技巧的题型有: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

解答这类题目,平时要注意掌握小说的各种表现手法,如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等及其特点;而在语言方面,也要善于概括其特点: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等。

4. 小说人物形象意义

我用最简单的理解方式说吧!人物形象的意义一般从总体分成两个方面——

1、在当时社会以及历史条件下,这样的作品人物形象有什么样的深刻影响。联系历史背景,从社会学角度阐述小说人物形象代表了当时那种阶级以及说处的立场。
2、单一从作品本身即小说本身而言,作者创作出的人物形象在小说中起着什么样的重要意义:或是线索、或是引子、或是典型的形象塑造、或是反面的人物衬托,而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因为被赋予了不同的文本作用,必将在小说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再从更细微的角度来分的话:1中的历史意义可以分为:A、在当时政治社会背景下这种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B、对未来历史社会起到了什么样的影响。
2中的小说本身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意义划分:A、小说内容上人物形象的情节塑造意义。B、在全篇作品中的具体作用。C、作者塑造此人物形象的目的。

5. 现当代文学人物分析

1 写于1921年的小说《阿Q正传》,是鲁迅改造民族灵魂的典范之作。鲁迅说过,他写《阿Q正传》,“是想暴露国民的弱点”(《伪自由书·再谈保留》),是想“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俄文译本〈阿Q正传〉序》及《著者自叙传略》)。站在今天的角度,来审视主人公阿Q这一形象,我们不难发现,阿Q实际上是一个旧时代中国农民的魂灵。 作品中的阿Q是一个生活在辛亥革命前后的贫苦农民。在旧中国闭塞落后的农村小镇未庄,阿Q贫无立锥之地,他没有家,住在土谷祠里;没有固定职业,只能靠打短工为生,“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社会地位极其低下,甚至失掉了自己的姓。当他有一次喝罢两杯黄酒,说自己原是赵太爷本家的时候,赵太爷便差地保把他叫了去,给了他一个嘴巴,不许他姓赵。他终于被剥掉最后一件布衫,连恋爱的权利也没有;在与赵太爷、假洋鬼子,甚至王胡、小D的冲突中,他永远都处于失败者的地位。他的现实处境是如此悲惨之至,但他在精神上却“常处优胜”,阿Q对自己的失败命运和奴隶地位采取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辩护和粉饰态度。小说的两章“优胜记略”,集中地描绘了阿Q这种性格上的“精神胜利法”:他常常夸耀过去:“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其实他连自己姓什么也有点茫然;又常常悬揣将来:“我的儿子会阔的多啦!”其实他连老婆都还没有;或者“忘却”:刚刚挨了假洋鬼子的哭丧棒,蒙受了“生平第二件的屈辱”,“拍拍的响了之后”,“似乎完结了一件事”,就忘却一切而且“有些高兴了”;或者向更弱者(例如小尼姑之类)泄愤,在转嫁屈辱中得到满足;或者自轻自贱,甘居落后与被奴役:“我是虫豸——还不放么?”在这些都失灵之后,就自欺欺人,说一声“儿子打老子”就“心满意足的得胜了”,在自我幻觉中变现实真实的失败为精神上的虚幻的胜利:“他觉得他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你算是什么东西!”甚至“用力在自己脸上连打两个嘴巴”,“仿佛是自己打了别个一般”,也就心平气和,天下太平。“精神胜利法”使阿Q虽受尽剥削和欺凌却不能够正视自己被压迫的悲惨的地位。 作品突出地描绘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同时又表现了他的性格里其他许多复杂的因素。阿Q的性格是充满着矛盾的。一方面,他是一个被剥削的劳动很好的农民,质朴、愚蠢,长期以来受到封建主义的影响和毒害,保持着一些合乎“圣经贤传”的思想,也没改变小生产者狭隘守旧的特点:他维护“男女大防”,认为革命便是造反;很鄙薄城里人,因为他们把“长凳”叫做“条凳”,在煎鱼上加切细的葱丝;凡是不合于未庄生活习惯的,在他看来都是“异端”。另一方面,阿Q又是一个失掉了土地的破产农民,到处游荡,被迫作为小偷,沾染了一些游手之徒的狡猾:他并不佩服赵太爷,钱太爷,敢于对假洋鬼子采取“怒目主义”;还觉得未庄的乡下人可笑,没有见过城里的煎鱼,没有见过杀头。阿Q性格的某些特征是中国一般封建农村里普通农民所没有的。既瞧不起城里人,又瞧不起乡下人;从自尊自大到自轻自贱,又从自轻自贱到自尊自大,这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这样典型环境里的典型性格。出现在阿Q身上的“精神胜利法”,一方面是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侵入后近代中国农村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的表现,另一方面也为阿Q本身的具体经历所决定,鲁迅从雇农阿Q的生活道路和个性特点出发按照自己艺术创造上的习惯——“模特儿不用一个一定的人”,遵循主体的需要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在思想熔铸的时候,又突出了人物复杂性格的某一点,使其具有鲜明的精神特征,从而成功塑造了一个旧时代中国农民的魂灵。 在小说中阿Q的精神胜利法明显打上了近代社会急剧破产,不能掌握自己命运、又找不到出路的不觉悟的农村流浪雇农的阶级烙印。小说对未庄典型环境的描写,深刻地揭示出阿Q精神胜利法与支配着整个社会的封建传统思想、封建等级制度的联系,与小生产者的落后、闭塞、保守、软弱地位的联系,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阿Q是一个落后农民的典型。另一方面,阿Q的精神胜利法又是历史上“两次奴于异族”,在近代帝国主义侵略面前接连失败的中华古国屈辱地位的产物,是一种丧失民族自尊心、自信力,安于并掩饰民族落后与被奴役命运的民族精神状态,即鲁迅所说的“国民性弱点”。鲁迅从他对中华民族历史、现状长期深刻的研究中,发现了阿Q精神胜利法是中华民族觉醒与振兴的最严重的思想阻力之一,他的《阿Q正传》正是对于我们民族最伟大的自我批判,并从这实事求是的清醒批判中寻求中华民族振兴的希望。《阿Q正传》的主旨及历史价值正在于此。从这个角度看,毫无疑问,阿Q是中华民族中具有精神胜利法弱点的这一类人的典型,写出了“一个旧时代中国农民的魂灵”,具有十分广泛的历史概括性。

希望采纳

6.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

1.小说概念及三要素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

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必须具备的三要素。其中,人物形象又是主要要素。

2.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的不同人物原型提炼加工而成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而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所以小说中的“我”不能看成是作者,只表示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来叙述的。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方式有如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3.小说的情节结构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为了介绍人物和背景在开头加上“序幕”,为了深化升华主题在结尾加上“尾声”。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跟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主要指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它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指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描写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对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心情,渲染气氛等都有不少的作用。

5.小说的分类

(1)按篇幅分:长篇小说(深刻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中篇小说(展示人生长河中的一个片断)、短篇小说(截取一个生活片断,以小见大)和小小说(也叫微型小说,聚集生活的一个小“镜头”,见微知著)。

(2)按题材分: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幻小说、推理小说、神魔小说、言情小说、侦探小说、武侠小说等。

(3)按体制分: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

(4)按表现手法分: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革命现实主义小说。

(5)按语言形式分:文言小说、白话小说。

■题型及解题技巧

唐山市友谊中学 王淑东

1.故事情节的把握。

分析故事情节是深入理解小说的基础。所谓情节,是指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情,它既是生活片断的有机剪辑,又是小说中矛盾冲突发生、展开、发展的过程。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尖锐紧张的矛盾冲突最能凸现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人物性格的变化发展往往又是在情节的推进中逐步完成的,所以把握情节能为人物形象的分析提供依据。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其中最为典型的题目是概括故事情节,实现整体感知。

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以下三种题型: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面对这种试题,我们该如何下手呢?

我们知道,对事件的完整叙述,我们必须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万万不能粗枝大叶,丢失了本该有的要素,此为其一;其二,由于事件的复杂性,我们在概括故事情节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还得注意事件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2.人物形象的揣摩

分析人物形象是读懂小说的关键。小说主要通过鲜明而独特的人物形象来打动读者、感染读者。作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法,进行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细节等描写,这一切都是为了刻画、塑造鲜明而独特的人物形象。我们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须准确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挖掘出作者在人物形象上积淀的爱憎之情,这是准确理解作品主旨的首要一步。

我们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三种题型:

①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

一般可以从四个方面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他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第三,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第四,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

3.环境描写的作用

分析环境描写是全面理解小说的重要环节。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动的指定场所和范围。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表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条件,用于烘托人物活动的时代意义,有时是为了渲染气氛,从侧面表现人物的性格,它是整个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对于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也要分析环境,要连带写景的部分一起分析。

中考试题中常见的题型有三种: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③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像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面对这种题型,我们可从五方面进行思考: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④渲染气氛;⑤推动情节的发展。

4.作品主题的挖掘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

在中考阅读测试中常见的题型有: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的理解和看法。

那么,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

①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②分析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③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5.精妙技巧的捕捉

小说离不开精妙的写作技巧,在中考试卷中,捕捉精妙技巧的题型有: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

解答这类题目,平时要注意掌握小说的各种表现手法,如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等及其特点;而在语言方面,也要善于概括其特点: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等。

7. 谈谈你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一些典型人物形象的认识

现代文学馆里的沉思

“六·一”儿童节的前一天,我和出席全国儿童文学创作讨论会的代表们一起,参观了刚刚开馆不久的中国现代文学馆新馆。

进入展厅之前的过厅两侧,作家们停留的时间最长。原来这里有两幅长18米的巨型油画分挂两侧,左侧为《中国现代文学名著中的受难者》,右侧为《中国现代文学名著中的反抗者》,形成了一个让人留连沉思的文学人物形象的画廊。在这里,我看到了跪在地上画圆圈的阿Q,被打断腿的孔乙己,拉洋车的祥子,日出前自杀的陈白露……也看到了慷慨就义的夏瑜,处于从“五四”到“五卅”的时代怒涛激荡中的倪焕之,冲决封建大家庭的热情的觉慧,在人鬼之间流徙幻变的喜儿……这些凝聚了时代的苦难和烈火,灌注着作家的心血和感情的文学典型,是我早已熟稔的,瞥一眼我几乎就能看清他们衣服上的皱折,感知他们灵魂里颤抖的丝缕;但是,当他们以视觉可触的绘画形象集中地呈现在我面前时,还是给了我强大的、多少有些久违了的感情冲击!特别是和文学形象穿插在一起的左联五烈士的身影,使我不禁想起了中学时代就已经从课本上背诵下来的鲁迅的名文里的名句:

“我们的劳苦大众历来只被最剧烈的压迫和榨取,……智识的青年们意识到自己的前驱的使命,便首先发出战叫。这战叫和劳苦大众自己的反叛的叫声一样地使统治者恐怖……”

是的,我们的现代文学,从根本上说,“和革命的劳苦大众是在受一样的压迫,一样的残杀,作一样的战斗,有一样的运命,是革命的劳苦大众的文学。”

鲁迅的这些话和我眼前的浓缩在油画里的苦难者和反抗者形象的群像,共同揭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严肃的战斗的主题和深广的凝重的社会生活内容。当然,中国现代文学名著中塑造的人物,并不只是这两种形象,而是包含了各种各样的、林林总总的人物,表现了中国现代生活的无比丰富的多样性。所有这些成功的人物典型,都或隐或显、或远或近地反映着它们和中国革命、社会变革的联系,都有着独具的社会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这是没有疑义的。但是,只有苦难者和反抗者的形象,最集中、最鲜明地反映着我国现代文学与反帝反封建的人民革命的历史进程的紧密联系,反映着我国现代文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们和人民大众的血肉相连、命运相依的关系。

凝视着散处在园林不同角落的13尊现代大作家的雕像,我突然产生了一种想探究和揣摩他们的内心世界的冲动。这些绝大部分已经走入了历史的现代作家,不少是刚才我所看到的那些不朽的文学典型的创造者。他们为冲决黑暗的网罗,创造光明的世界呐喊了一生,奋斗到最后一息,现在是被铸塑在这青草地上,披览湖色天光,享受鸟语花香,接受后人尊崇的礼赞了。如果他们还在思考,面对今日的中国,面对21世纪的世界,他们会对我们这些文学事业的后来者说些什么呢?时代不同了,社会的变迁,世道人心的移易,已经使得文学的主题,作家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的文学,在价值取向上,能从文学前辈那里得到什么有益的启示吗?

我想起了没有来得及看到现代文学馆新馆落成的现代文学馆馆长李�的一段话,那是他80年代初在云南芒市对文学爱好者说的。他坦然回答人们对他五十年代初的名作《不能走那条路》的诘难,说:“对互助合作怎么评价是政治家的事,是历史学家的事,我是作家,只能以艺术的良知说话”。他讲了他对人吃人的旧社会的憎恶,讲了他看到土地改革后农村出现的两极分化的苗头的担忧,讲了他对贫苦农民的同情,讲了《不能走那条路》是他对当时生活独立思考的结果,主要人物和情节都有生活依据。他坚定地,充满感情地说:“左”的文艺思想流毒要肃清,“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丢,作家的艺术良知应该体现在反映龙腾虎跃的生活,倾诉人民大众的呼声。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无论社会如何变化发展,我始终认为中国人民决不能再走人剥削人、人吃人的路,不能走富一家穷千家的路!无论文学家还是艺术家,不能走精神贵族的路。脱离生活的路不能走,也走不通!”就这样,李�以“不能走那条路”为题,语重心长地结束了那一次讲话(参阅陈志鹏《李�在芒市》一文)。

生活和文学的发展变化,证明了李�在二十年前的这次讲话具有极大的预见性和敏感性。他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方向和前途,对我们文学的创作思想和良知,直率地表达了一个人民作家、党员作家的观点。这是一个在中国现代文学的革命的、进步的传统哺育下成长起来,又以自己坚实的创作实绩去发展、丰富这传统的杰出作家的诚挚的告白,坚定的宣言,也是他一息尚存、践履不已的人生观和艺术观。刚刚对现代文学名著中的受难者和反抗者群像作了动人心魄的巡礼之后,李�的这些话,沉沉地叩打着我的心扉,使我简直觉得,这是提摄了中国现代文学整体的精魂发出的贯穿世纪末并射向新世纪的一支响箭。迎受这箭簇是会有点痛的,但也会有拔出于昏聩和衰靡的警醒!

我在文学园林里徜徉着,和沉默的文学大师的雕像进行着心灵的交流,一种庄严而神圣的使命感充盈心田,一种永恒的、神秘的召唤激动着我。我想起刚刚参观过的那一个个作家的缩小了的工作室,在那里我是怎样地为作家精细而艰苦的劳动所打动,我所知道的那些关于作家的劳动的智慧、技巧的故事,那些关于艺术美的孕育和缔造的故事,因得到了真实的工作场所和劳动器物的印证而倍感亲切……在这个意义上,现代文学馆简直就是一座微缩得极为精致的文学“梦工厂”。但是现在,当我伫立在带着馆标的巨石前对它作整体的估量和思考时,那些有关作家的特殊的劳动的具体的细节,那些关于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结构、语言等等的讲究和研讨,似乎像晶莹的星光消失在辉煌的日出中一样,在现代文学馆给予我的整体的思想强光的照耀下暂时地隐退了。是的,不止一个杰出的作家说过,作家的工作不是手艺,也不是职业,而是一种使命,一种召唤,它要求选择了这一工作的人严肃地对待它,纯洁地侍奉它。因此,文学的技法是不能轻忽的,但更加不能轻忽的是作家对文学事业的根本的看法和态度,是作家公忠恤民之心,为人为文之道。对于一个作家成就的大小,工作的成败,这更是第一位的决定性的东西。

现代文学馆南大门外,那块来自山东海边的重达50吨的花岗岩两面,镌刻着现代文学馆的建馆倡议人巴金的名言。背面的这一句现在正展开在我面前:“我们的新文学是表现我国人民心灵的丰富矿藏,是塑造青年灵魂的工厂,是培养革命战士的学校。我们的新文学是散播火种的文学,我从它得到温暖,也把火传给别人”。

这些话,比负载它的花岗岩巨石还要重,比照亮它的六月的艳阳还要热。它像是给结束这一次参观即将离去的作家们的一个临别赠言,也像是文学园林中那13座沉默的作家雕像推举唯一的健在者替他们全体向所有的文学后辈发出的一个嘱咐。

带着这赠言和嘱咐,我们珍重地上路了。

8. 在我国现代小说中的经典人物形象

孙少平 坚毅不屈的性格 青葱岁月 里面的主角 青春激昂 不失幽默

9. 现当代文学人物形象分析

告诉你方法吧、、呵呵、、希望有帮助、、、

一、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

因为篇幅短小,小小说的人物并不复杂,《赌》中只有“暴君”、“哲人”和“上帝”三个人物,而主要人物明显是“暴君”和“哲人”。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是一个较浅易的思维过程,但考虑问题的时候需要注意几个细节:

1.凡是文中涉及的人物描写方法都要考虑到,重点是分析主要的描写方法。如《赌》文中对二人的神态、动作描写,对“暴君”的语言描写等。如果我们在分析时仅仅关注“暴君”的语言描写,我们也许只能从文中读出他浮躁(或急躁)的性格特点,但再通过分析他“指着哲人的鼻子”等神态与动作,我们就能进一步了解他张狂(或盛气凌人)、自负等性格。

2.要关注人物描写时能展示人物性格的关键词。《赌》文第③段中的“他(暴君)很自信,多年的厮杀……”中的“自信”及第⑤段中的“他(暴君)傲慢地站起身”中的“傲慢”等,这些词语不仅是对人物神态的描写,也直接展示了人物的性格。

3.关注具有双关意义或较含蓄(具有深层含义)的描写词语。比如,文中多次写到“哲人”的“笑”与“沉默”,无非是为了展示哲人“沉着(沉稳)”、“心态平和”等性格特点。

二、通过情节、环境补充人物性格

小说的三要素包括人物、情节和环境,但这三者之间实际上不是并列的,从某个角度而言,情节与环境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它们对人物性格的补充作用有时候会体现得相当重要。

自然环境描写除了推动情节发展这一作用之外,其他作用都是围绕人物展开的,它们包括:烘托人物心理活动,烘托气氛,烘托人物性格。比如,文章第⑥段末句写到“沙漠越来越静了”,乍看似乎与人物性格无关,但就是在这样“越来越静”的沙漠之中,“哲人”坚韧与平和的心态才最巧妙地得以展现。再比如末段中写道:“早晨的阳光很好,露水也很滋润。哲人睁开眼,看见不远处有个村庄。”这是不是在告诉我们,只有以坚毅的性格去战斗,才能看到生命的绿洲呢?

故事情节在塑造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需要我们从整体上去把握,简而言之,就是我们要看清通过事件的发生与发展过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赌”完全程之后我们发现,“暴君”因浮躁而自食恶果,而“哲人”则因坚毅谦卑而最终迎来了自己生命的春天,整个情节都是围绕“暴君”的浮躁与“哲人”的平和心态而展开的。

于是,我们可以将“暴君”的性格特点归纳为:张狂(盛气凌人)、傲慢、自大(自负)、浮躁(急躁、意气用事);将“哲人”的性格特点归纳为:沉稳(沉着)、谦卑、耐劳(坚韧或坚毅)、心态平和。

三、通过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应该是人物性格与其身份地位的综合。人物性格的分析为人物形象的分析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就如同要造一幢楼房,结构上的大多数建材都已具备,就只等着将这些材料组合在一起了。从表达上而言,人物形象用如下的方式概括:××是一个(人物性格)的(人物身份地位、性质、评价等)形象。在《赌》文中,“暴君”形象可概括为:“暴君”是一个盛气凌人、傲慢自负且经常意气用事的反面形象;“哲人”是一个遇事沉稳、待人谦卑、心态平和且能吃苦耐劳的正面形象。概括时,如果能够确定人物身份的,则以“工人”、“农民”、“小市民”、“手工业者”……概括;如能确定其评价的,可以“文学家”、“画家”、“政治家”……概括;如能确定其(阶级)性质的,可以“资本家”、“封建地主”、“走狗”……概括。

四、通过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

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目的在于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这里的“社会矛盾”与“现实生活”就是小说反映的主题思想。因此,每一个形象的塑造都是有其目的的,分析时如果能抓住人物形象,把作者塑造这个形象的目的揭示出来,就能顺利达到分析主题思想的目的。

《赌》文塑造“暴君”和“哲人”这样两个人物形象的目的是什么?从“暴君”的角度来说,无非是告诉人们目空一切的狂妄之徒终将自食恶果,警示人们做任何事情都不可心浮气躁;从“哲人”的角度而言,无非是想告诉人们唯有以谦卑与坚毅的心态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到达心仪的彼岸;如果再联系题目“赌”,从二者对比的角度来分析,又不难看出文章实际上是告诉我们人生就像一场赌博,狂妄自大者必然输掉自己的人生甚至生命,心态平和者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步分析法概述

通过描写分析人物性格——通过情节、环境补充人物性格——通过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通过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

热点内容
女扮男装爱上女生的校园小说下载 发布:2025-05-21 19:19:05 浏览:221
免费听书积极心理学 发布:2025-05-21 19:10:53 浏览:706
暴露女友按摩系列小说阅读 发布:2025-05-21 19:08:42 浏览:796
2020年仙侠小说言情 发布:2025-05-21 19:06:56 浏览:240
言情小说君九龄 发布:2025-05-21 19:06:50 浏览:997
电脑免费写小说的网站吗 发布:2025-05-21 18:50:24 浏览:951
和明星穿越小说在线阅读 发布:2025-05-21 18:33:37 浏览:799
仙侠言情类小说女主是妖 发布:2025-05-21 18:27:43 浏览:516
异界异界军事战争小说推荐 发布:2025-05-21 18:14:47 浏览:73
好看的末日异能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5-21 18:08:56 浏览: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