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小说 » 现代小说问答题

现代小说问答题

发布时间: 2021-07-14 09:51:14

① 我想写现代的小说但不知道用什么题目好

那个,第一,现在小说题目要引人注意,一般如果虐本来人就少看,不要太非主流了,至于名字自己根据文来埋吧。

② 现代文阅读所有题型的答题技巧急!!!!!!

开头语段的作用: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统领全文;为下文作铺垫;奠定基调。
文中:总领下文,总结上文,承上启下。
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小说),总结全文,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文中内容有什么作用答题程式:
承上启下 过渡 总领后文 照应前文 引出全文关键词 衬托 烘托 铺垫蓄势 反衬 详略结合
充实内容 埋下伏笔
修辞手法作用题答题程式
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
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
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

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具体如下:
比喻——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形象生动地突出本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
拟人——使物具有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如果在人称上将物说成“你”等,不仅具有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而且有显得亲切自然的表达效果。
排比——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突出强调。议论文往往增加语势,起到了强化论证观点的作用。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淋漓尽致。
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感情更强烈,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放大观点感情,强调爱憎是非,美丑更加鲜明。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
强。
设问——无疑而问,明知故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突出效果。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表达鲜明,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强化作用。
反复——紧凑、有气势、表达效果强烈。如1998年第29题即可答为: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将一个个节气紧凑地衔接起来,强调时光的飞逝。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强化了文章的主旨。
借代:生动活泼、使语言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内容,增中表达效果,增强说服力。
(附: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
双关:表达含蓄,语意丰富。一方面可使语言幽默,另一方面能适应某种特殊语境的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以增强文章表现力。
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对比中有正比,就是平常说的衬托,术语有侧面烘托 衬托(烘托);有反比,就是平常说的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表现手法作用题答题程式
常用的表现手法有类比、象征、联想、想象、托物言志、铺垫、比兴、烘托、白描等。
衬托的作用是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渲染的作用是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等。
在此基础上明确所用表现手法并结合文句内容作答。
解题步骤:手法+分析(举例)+作用,分析时要注意结合文段内容,切合手法的特点,表述作用时要符合作者写作的动机及主旨。
【备选术语】
白描 象征 反讽 类比 联想 想象 托物言志 铺垫 比兴
象征:引申事理,含蓄形象鲜明,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
抑扬:有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其作用可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
对比:使形象鲜明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突出作者对这一事物或者道理的某种感情。运用对比,或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对比事物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使形象更鲜明,特点更显著,道理更深刻,矛盾更尖锐。和衬托相比,对比没有主次。
衬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持点,强化思想感情。有主次之分。
渲染: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
类比:以浅寓深,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以小见大:表现人、事。
反语(反讽):有2种作用:表示人与人之间的亲昵感情和揭露批判。辛辣讽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
托物言志、象征、虚实结合:使表达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而且能使文章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使表达更加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举例或列举:具体实在,易于被读者接受,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表达方式作用题答题程式
【备选术语】
(描写)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工笔细描精雕细刻,纤毫毕见,具体生动 。
4.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5.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6.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7.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8.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
9.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
(记叙)
1.插叙丰富内容,深化主题,曲折有致。
2.倒叙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
3.叙后议论画龙点晴,点明题旨。
(议论)
1.议论文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2.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作用:具体实在,读者易于接受,增强说明力)、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3.比喻论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
(抒情)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
2.间接抒情寓情于景,物事含蓄。
(说明)
1.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注意)
1.记叙性语段的表达方式往往是:描写了何对象的什么缺点或者何对象怎么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议论性语段的表达方式往往是:论证了什么观点或通过批驳,确立了什么观点。
3.说明性语段的表达方式往往是:说明(介绍)了什么对象的什么特征(特点)。
不同人称作用题答题程式
第一人称:叙述较为亲切自然,便于直接、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
第二人称,是呼告修辞,便于直接对话,利于交流思想情感,增强亲切感,同时使抒情更加强烈感人;
第三人称能够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具有全知全能的特点,反映现实较为灵活自如。
形象物象分析型
1.人物形象的分析:
首先,可以从作者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入手,了解人物的语言、外貌、行动、心理等。每一神态、动作或语言的描写要与所表现出的优秀的品质一一对应,不能张冠李戴。
其次,揣摩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描写中揭示的内涵,即个性特征及形象的意义。
再次,体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从作者所揭示的作品主题和情感倾向中去分析人物。
2.物象的分析:
宜从文章结构形式到内容主旨再到思想感情,多角度思考。
(1)对文章结构具体的思考角度:开头结尾的策划;详略主次的安排;行文线索的贯穿;过渡照应的勾连;伏笔悬念的设置。
(2)内容上结合文章具体分析。思考角度:
A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
B对内容的充实作用;
C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
D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词语理解型

(1)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就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寻找它的本体;
(2)理解词语的象征义,就要寻找词语的象征对象;理解词语的反语义、就要将褒贬互换;
(3)理解词语的双关义就要注意它是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
(4)理解代词的词义就要在上句或下句寻找释义。
(5)当然,理解词语的含义,还必须联系词语的具体语境,结合作者观点、文章主题,从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对应的阐释。
(6)“六比较”:比较范围的大小、比较词义的轻重、比较搭配习惯、比较构成成分、比较词性功能、比较感情色彩与语体色彩。

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和表现力
A.语句的含义题:
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双关意
B.语句的作用题:
要回答该句子在文章结构与内容主题两个方面起的作用。
▲叙述性文体的线索:看时间的变化,看空间的变化,看情感的变化,看故事情节的变化,看事物发展阶段的变化。
▲论述性文体的结构: 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 总分式。
▲说明性文体的顺序: 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

环境景物描写的作用

环境景物描写的作用: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①可结合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景中藏情〉此为散文中的描写,
②而在小说中的描写主要有衬托人物的心情,交代故事发生背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最后的景物描写一般都有象征意义,比如课文《药》之结尾。注意结合具体的题目。
③此外有渲染(烘托)气氛、衬托情感或主旨、表现人物品质、预示人物命运、揭示社会本质,揭示人物心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筛选整合型
常见的命题形式:
(1)文中刻画的人、事、物或景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2)文章分几个方面、几个阶段来写的,其变化过程是怎样的,要求概括说明。
答题方略:
1.筛选整合是一个化繁为简的过程。
2.回答此类问题,要关注重要句子,如:主旨句、中心句、关键句、过渡句、感叹句、议论句等,尤其要关注文中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和段中的过渡句,这些句子往往是文章的关键所在。
3.整合的题型一般不宜机械地摘录原文的句子。而应该紧扣题干要求,将提取的关键语句、中心词进行改造、组合、变换,使之成为全面、凝炼、流畅、符合要求的答案。 4.另外,要总揽全局,总体把握,防止因答案要点不全而丢分。

词语能否置换

1.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描写出了……
2.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3.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词序能否调换
不能。因为:
①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②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③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题目的作用及好处

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紧扣文章内容,简洁新颖。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

开头语段的作用: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统领全文;为下文作铺垫;奠定基调。
文中:总领下文,总结上文,承上启下。
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小说),总结全文,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文中内容有什么作用答题程式:
承上启下 过渡 总领后文 照应前文 引出全文关键词 衬托 烘托 铺垫蓄势 反衬 详略结合
充实内容 埋下伏笔
修辞手法作用题答题程式
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
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
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
具体如下:
比喻——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形象生动地突出本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
拟人——使物具有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如果在人称上将物说成“你”等,不仅具有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而且有显得亲切自然的表达效果。
排比——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突出强调。议论文往往增加语势,起到了强化论证观点的作用。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淋漓尽致。
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感情更强烈,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放大观点感情,强调爱憎是非,美丑更加鲜明。

③ 现代都市言情小说,看要求再答题,别给我不要的小说,那是浪费你的时间,也是浪费我的时间

感觉楼主和我的品味差不多,不多说了,给推荐几本我觉着好看的吧,都是圆满结局吧,希望你会喜欢
1微雨红尘
尧雨淡淡地说:“我就是想知道那种爱情是否真的存在!不因为家庭出身、不因为外表是否美丽、不因为世俗的眼光……仅因为爱上我这个人。”
千尘又梦到萧阳了,萧阳浅浅忽忽的笑容似水里荡漾着的光影,吸引着她伸手去抓。手一搅笑容瞬间支离破碎,她绝望地痛呼出声:“阿阳!”霎时惊出一身冷汗……
慧安轻柔地摸摸小腹,眼睛突然就红了,她口齿不清地在电话里念叨着:“有了,真的是有孩子了……”
杜蕾搂紧了怀里那一大束桔梗花,两行泪从美丽的脸下滑落,她伸出手指拭去,把花递给花店小姐,绽开了一个极灿烂的笑容:“麻烦你,请一定送到!”
四个同班毕业的女大学生踏入社会,她们会有怎样交错的情感,怎样的爱情经历和人生感悟?
2君子一诺
故事的开端,皆因一个来不及的承诺。初恋的离开,彻底改变了苏措。原以为无法再爱,命运却安排她遇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人。热切而温暖的大学生活,张扬洒脱的青春,不期而遇的爱情也悄然来临。英俊睿智的陈子嘉,冷静平和的许一昊,关心体贴的邵炜,谁有可能走进她苍凉的心?过往不能违背的承诺,前方触手可及的爱情,看苏措何去何从?走过了最初的痛苦,苏措也逐渐接受了那个默默关注自己,等待自己的男人。陈子嘉用了七年的等待,换来了心中的至爱。也许江为止会一直留在苏措的心中,但苏措和子嘉都明白自己深爱彼此。而许一昊和李文薇,苏智和应晨,也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或许总有遗憾,但未来依旧美好。女主很坚强,也让人心疼
3过客匆匆
一对貌似聪明的别扭男女,因为缘分相遇相识直至结婚,却没有学会应该如何相处。自我保护意识过于强烈,以至于忽视掉更多的美好。不相信爱情,当爱真正降临的时候,首先的选择是逃离。两个人的优秀智商,都从来没用在对的地方。其实沈安若要的不过是一份安全感,而程少臣要的只是被在乎。他们都以为自己得不到,于是离开,却在成为陌路之后,蓦然发现,原来自己所渴望的,都曾经拥有过……淡淡的文,很好看
4良辰讵可待
苏良辰,她携有情郎即将择日待嫁。凌亦风,他成为传媒大亨衣锦荣归。五年前校内一对人见人羡的爱侣,五年后再见却处处感觉命运的讽刺与挑弄。原以为一切早是定局。只是当两人再度一次次偶遇时,记忆的翻涌无力可挡。也许只是命运的捉弄,他们分离,他们相逢,他们再次相爱。还有那掩盖在幸福下的——生与死的堑沟……
很温馨的文,因为误会分开,因为爱,跨过生死大门,又走在一起
5续杯咖啡
“你看这颗咖啡豆。”她纤细的手指拈起一枚褐色的豆子,而空气中弥散着淡淡的苦涩香气。“它将来会怎么样,还得看烘培、配料,可复杂的很。”她淡淡的笑,几年的时光荏苒而过,似乎什么痕迹也没有留下,却又处处刻下痕迹。
坐在她对座的男子,侧脸深邃,棱角分明。他抿了一口柠檬咖啡——酸的果汁,苦的咖啡,辣的白兰地,甜的蜂蜜。可是,他有足够的耐心。
很喜欢女主——君莫,经历一番波折后终于敢于认清自己的感情
6谁的等待恰逢花开
这个作者写了很多这一系列的小说,几个叱咤风云的人,围绕着每个人写了一部小说,这部是容岩和叶沐的故事,女主很勇敢、很有能力,据说其它几本也很好看,我还没看,只看了这本,你可以搜一下
7落落清欢
善良聪明、自信开朗的高官之女乔落,对未来充满朝气与理想,然而乔父因贪污而锒铛入狱,一夜间世界坍塌,爱情友情一无所有。乔落飘零异乡,面对母亲的重病、男友的背叛、前途的灰暗、生活的颠覆……如何继续她的骄傲与信仰?
爱情的背叛与回归,青梅竹马的恋情与患难之交的友谊。爱与不爱,一字之差,相隔岂止万里?恨与不恨,两难之间,如何跨越曾经迷失的青葱岁月?
孤注一掷的坚持、不顾一切的勇气、静默温情的守候、遗失岁月的誓言……此生是谁与谁的地老天荒?
女主很让人心疼,幸好,她收获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8大约是爱
一个是过尽千帆,一个是纯美无瑕。本是陌路过客,奈何缘分索引,妙不可言!果真是:不是冤家不聚头……
十九岁的校园女孩周是清纯可人,张扬任性,年近三十的公司总裁卫卿英俊潇洒,风流倜傥。当她遇见他,他迷上她,她却并没有屈服于他的金钱权势,而是避之不及。假做真时真亦假,渐渐地,日久生情,不由自主!但两人之间却面临着许多差距:家世和年龄……而这时,另一少年的介入又让争吵不断的他们再生波澜……
周是,一个很勇敢、很有才华的女孩

④ 现代文学论述题。

祥林嫂:.祥林嫂这一艺术形象是中国半封建半殖民社会劳动妇女的代表,她的死是具有典型意义的。

阿Q:以快乐胜利法著称,是鲁迅笔下的典型人物之一,他受尽欺辱与压迫,却常常自我安慰

⑤ 那位知道现代文阅读小说的答题步骤或相关知识

现代文阅读题目的分值18分,一般要花上20分钟去解答。 首先,原文(文本)阅读可以花上10分钟,采取从局部到整体的阅读顺序,阅读时应注意每个段落的前后联系,把握文章的整体思路,特别是对作者的情感倾向,要仔细把握。 其次,看题目时,应注意三重含义的统一??文本原意、命题者设题意图、答题者的理解,特别注意在理解文本原意基础上,能揣摩命题者设题意图,再作答,考生切不可不注意前两者,就匆忙按自己的理解作答。 如果考生觉得对于文章的主旨不好把握,可以先看最后的5选2的多选题,其中的选项一般有3项正确,2项错误,可以借助看这些选项来理解文章。 大阅读题的文字回答部分,答案要求对原文语言进行筛选、概括、整合,一般不宜直接用原文的句子作答,常常需要对原文的五六句话进行整合。转化为考生自己的语言。整合过程中,常是把形象语言整合成平实、简练的语言。 有时,题目则要求考生对抽象的话进行阐释。要注意题目的具体要求。

⑥ 高中语文考试现代文小说常考问题的问题是什么,回答套路,要很详细的

概括主要内容,得到的启发,几个重要句子

⑦ 请给下语文现代文阅读各种体型答题套路

一、赏析句子
1、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的作用:
比喻、拟人、夸张:生动形象。
排比:增强语言气势。
反问:突出强调。

回答格式:运用了……(如拟人)的修辞手法,……(修辞的作用)地表现了……(事物+形容词)的特点,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形容词)的感情。
2、叠词。
回答格式:运用叠词,增强了文字的音韵美,强调了……(事物+特点),表现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形容词)的感情。
3、一语双关。
结合文章做答。
答题格式:一方面表现了……,另一方面表现了……。

二、炼字。
答题格式:字的意思+分析(即将字放入原句)+作用。
(在炼字方面,偶尔会遇到“一字双关”,这和赏析句子中“一语双关”答法相同)

三、人物形象把握
答题格式:概括事件+体现的人物性格
(此类问题,考察学生的分析能力,考试时性格特点一般为3个或以上,因此,需要标注①、②、③等,使答案清晰,避免失分)

四、文章主旨的把握
答题格式:内容概括(小说等为人物形象,散文等一般为风景等的特点)+主旨。

五、句子的结构作用(需要根据文章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哪些作用有,哪些作用没有)。

句子为于文章开头作用:
1 呼吁题目;
2 引起下文;
3 与下文……形成对比、衬托;
4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在此类情况中,句子若以“?”结尾,或者人物使用“第三人称而不点明名字,一般具有此类作用);

5 为下文埋下伏笔;
句子为于结尾的作用:
1 升华主题;

2 呼吁题目;
句子为于文章中:
1 承上启下,过渡句;
2 引出下文;
3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六、环境描写的作用。
1 体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情、精神等。
2 渲染……气氛 、烘托……的心情(情绪、感情)、奠定……的感情基调、为……作铺垫。
3 衬托人物形象、心境,提供背景,渲染气氛,暗示……推动情节发展,为……的埋下伏笔。
4 环境描写还可以蕴含某种哲理。
(特别注意: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需要你具体区分)

这些都是我自己整理的,考虑到语文题目千变万化,我就不跟你说题型了,说太多反而弄晕你,因为很多题目的答法是一样,或者类似的。

现代小说的题目应该叫什么

《从校服到婚纱》
《他的小甜饼》
嗯,差不多就是这样了

⑨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的简答题和论述题,答案稍微详细点

二十年后的一天
我们终于又相会了
一起来参加班主任的葬礼
我们躬腰驼背 垂首肃立
互相不忍对视

金子已经变成了废铜
玫瑰已经变成了枯草
骏马已经变成了病驴
天才已经变成了蠢材
龙种险些沦为了乞丐

我们这些昔日的金子玫瑰骏马
天才龙种们 环尸而行
目视着我们的班主任
他紧闭着眼睛和嘴唇
在火化前又给我们上了
最后一课

热点内容
流云小说推荐吧 发布:2025-05-17 00:26:23 浏览:81
花心大少小说阅读 发布:2025-05-17 00:24:31 浏览:235
女主姓沐的顶级杀手校园小说 发布:2025-05-17 00:17:19 浏览:464
太匆匆小说霓裳泪全文 发布:2025-05-17 00:12:52 浏览:679
飞言情小说网99 发布:2025-05-17 00:07:54 浏览:670
言情小说百度贴吧福利 发布:2025-05-16 23:55:30 浏览:357
推荐有肉有文笔穿越小说 发布:2025-05-16 23:53:59 浏览:878
熬夜看八遍的言情小说 发布:2025-05-16 23:45:31 浏览:323
蓝天之下飞云之上免费小说 发布:2025-05-16 23:38:22 浏览:849
武术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5-16 23:31:22 浏览: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