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小说怎么赏析
Ⅰ 小说的鉴赏方法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主题的。故事情节是塑造典型性格的依托,优秀小说的故事情节都和塑造典型性格紧紧结合,故事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也就是塑造典型性格的过程。故事情节越典型,越能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就越有利于典型性格的塑造;脱离了塑造典型性格,故事情节再曲折生动,也毫无意义。
小说的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鉴赏小说的情节,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理清线索,把握情节的来龙去脉
一般来说,故事情节从前到后都有着某种内在联系,这种内在联系也就是贯穿在整个作品中的情节线索。只要找到了这条贯穿整个作品的线索,情节的来龙去脉也就容易把握了。
二、以事见人、透视人物的性格特点
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是作为人物运动的形式出现的。所以,鉴赏故事情节应以事见人,将人物性格与情节联系起来分析。
三、见微知著,涵泳细节的内在意义
小说的情节往往由若干个场面构成,而场面总是由很多个细节组成的。分析场面和细节是鉴赏情节的进一步深入,同时也只有这样的情节鉴赏才显得具体、充分和中肯。
四、品味技巧,领会情节的艺术匠心
每篇小说的情节铺设都有讲究,小说情节的生动曲折、波澜起伏和扣人心弦,应该说是所有优秀小说的显著特点。
Ⅱ 怎样鉴赏小说
具体来说,应注意以下方面:
1.鉴赏人物形象
(1)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来把握人物;
(2)从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来分析人物;
(3)从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来理解人物;
(4)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对人物作面面观。
2.鉴赏故事情节
(1)找出线索,理清情节的来龙去脉;
(2)由事见人,看情节发展如何为人物塑造服务;
(3)见微知著,从场面和细节分析情节对表现主题的意义;
(4)赏析技巧,注意发现作者组织情节的艺术匠心。
3.鉴赏环境描写
(1)分析环境对主题思想的暗示;
(2)分析环境对人物形象的烘托;
(3)分析环境对小说氛围的创造;
(4)分析环境对小说情节的推动。
4.鉴赏语言
(1)注意鉴赏人物语言的个性特色;
(2)注意鉴赏作者运用语言的风格;
(3)注意从作品实际出发对语言进行具体分析。
5.主题的鉴赏
(1)从作者背景看主题;
(2)从人物塑造看主题;
(3)从情节发展看主题;
(4)从语言的情感色彩看主题;
(5)从整体倾向看主题。
希望可以帮到忙........~
Ⅲ 小说鉴赏方法
1、理清情节线索:小说的主题思想需要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有的小说甚至有多条线索多种矛盾相互交错,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必须理清作品的线索和情节。
Ⅳ 如何赏析小小说
首先,你先要了解小小说的定义和特点。小小说,又称为微型小说。小小说体现出“以小见大”特征。它“篇幅短小”、“单一性原则”、“人物单纯”、“细节精简”、“情绪简单”、“时距简短”、“风格单纯”、“语言简约”。其中,篇幅短小,千字左右,是它的外部特征;选材精、结构巧、含意深,是它的本质特点。
其次,小小说的创作,一定有其特殊的背景。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是小说结构的重要元素,它决定着情节纵向延伸和横向扩展的幅度。环境越单纯、集中,情节展示的幅度愈小。在小小说中,场面以单一为主,场面的自然或社会内容大都简明扼要,不充分展开。它把生活事件浓缩在时空座标的某一特定点上,进行点式反映。阅读鉴赏时,应从点到面,从小处看到大问题。了解背景还包括小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一个优秀的作家,他的心永远是同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的,他随时受到当时社会气候的影响,并用饱蘸感情的笔把它传达出来。所以阅读鉴赏小小说,了解创作背景也是很重要的。
然后呢,小小说的情节你一定要理解并理清。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小小说是以某一行为或动作作为情节的主体。尽管,人物动作或行动片断也是在一个矛盾冲突中表现出来的,但矛盾的前因后果,由开端、发展到高潮、结局的过程都可以不作套体性显示。读小小说,既要紧紧抓住人物某个动作或某个事件,同时,也要注意小说情节的曲折跌宕。
再者,要学会感知形象。小小说不仅人物少,而且在人物的表现上通过人物某一动作或行动片断,“闪现”人物性格、心理、情感、情绪、思想、意识和人物命运的某一点细微特征。运用特写,显示人物的微部、使其充分“曝光”,给读者留下一个鲜明突出的印象,于细微处见精神。或只写人物性格的一个小凸面,或只写人物心理上的一道波痕,或只写人物情绪上的一丝变化,或写人物思想、意识上的一点升华,或只写人物命运的一次小小撞击。前后不一的语言刻画出人物先怒后喜的直率性格,使人物形象突出。
接着,你要学会概括主题。小小说容量虽小,但不意味着肤浅单薄。虽然它写的是小题材,撷取的是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断,却是生活内容的高度浓缩。它集中反映生活的矛盾和冲突,触及到生活的本质,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迸发出绚丽的思想火花。常常是以小见大,以微见著,以小事件或平常现象反映大主题或深刻的道理。所以阅读小小说时,必须透过情节、人物和事件,概括出文章的大主题。阅读小小说,不能不多长一个心眼。
最后呢,要分析层次。小小说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构思的精巧别致。巧妙的构思首先表现在新颖、独特、有悬念、有起伏,结构精巧。小小说的构思精巧还表现在含蓄曲折。所以阅读小小说时,分析文章的层次,理清作者的思维脉络,既是小小说的一个考查点,也是阅读小小说的一个突破口。
再附上一些阅读技巧。小小说一般只有几百字、千把字,在这样短小的篇幅里,要完成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情节、展示环境和表达主题思想的任务,必须充分调动发挥读者形象思维的创造力。小小说中,写实的部分相当少,把最广阔的想象空间留给读者。以少胜多,以虚显实,这既是小小说语言表现的技巧,又是小小说构思、布局和剪裁的特征。所以读小小说时,一定要注意虚笔的表达效果。语言的品味赏析,包括含义理解、作用分析、语言技巧和手法的赏析。是小小说阅读中的重要考查点。对语言的品味也是感知形象、概括主题、把握作者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的有效途径。品味语言,要抓住关键词去品味语言的丰富内涵。如鲁迅的《阿Q正传》中有句话“举人老爷和赵家排了转折亲”,这句话含义丰富,品味重点应落在“排”和“转折亲”。“排”说明是硬拉扯上的关系,“转折亲”也是硬拉扯上的。一分析就读出语言的丰富内容——封建势力为了各自的利益在相互勾结了。品味语言,还要挖掘语言中的潜台词。
总之,阅读鉴赏小小说,抓住文体特征,把文体特点作为做题的突破口,是提高阅读鉴赏小小说的有效途径。我们除注意以上几点外,还要注意标题的含义,结尾的匠心独用和文中的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对话描写等等。
Ⅳ 小说鉴赏方法与技巧
小说也就是记叙文。那么我下面来说说记叙文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二、句子赏析:
运用什么修辞/描写/表现手法/+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效果+表达什么情感。
例子:对“只见嫩绿的花苞低首含羞,微启小口”句子的表达效果?
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花苞拟人化,生动形象的描写出了还未开花的花苞的样子,表达了作者(根据文章分析作者的感情。)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反复,反问,夸张,排比,对偶,设问。
描写:人物描写,环含胡桥境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表现手法:对比,欲扬做埋先抑,铺垫,伏笔,烘托,象征,悬念。
Ⅵ 现代文阅读解析方法
现代文阅读解析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那么现代文阅读解析有什么方法呢?下面是我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参考!一、文章开头结尾的作用常见答案
(一)开头的作用:
1.吸引读者:
(1)巧设悬念
(2)使用修辞(使文章文字生动)
(3)充满生活情趣
2.总领全文
3.奠定感情基调
4.于后文发生某种关系:(1)对比关系(2)铺垫、伏笔关系 (3)呼应关系(4)欲扬先抑
(二)结尾的作用:
1.中心类:(1)点明中心(2)深化主题(3)拓展主题
2.于前文发生某种关系:(1)对比(2)呼应
3.给读者留下思考余地和想象空间
4.委婉含蓄,意味悠长
二、关于总喻和分喻的思维方式
(用于带有较复杂比喻修辞的句子理解题)
思考步骤:1.明确陈述主体(基石)
2.分清本体喻体(重点猛滑中)
3.理清比喻内容(保障)
三、关于三种人称各自的好处问题
第一人称:(我) :
1.使读者有身历其境之感
2.便于作者表达自己较复杂情枝山感
(我们):
1.说理性有号召力
2. 抒情性有感染力
第二人称:(你,你们):
1.赞美性质:亲切感
2.批评性质:
(1)人:质问之势-气势强烈-表达情感
(2)非人:拟人化—同上
第三人称:(他,他们):客观真实
四、常用的表现手法
(手法;写法;写作方法;艺术手法……)
对比; 象征; 衬托; 比喻; 幽默; 讽刺; 巧设悬念; 侧面描写; 欲扬先抑; 借景抒情; 虚实结合;托物言志;
五、文章多主题多情感时概括作者情感宜用划线摘句法
(常见于写景抒情散文)
1.划出中心句
2.划出具有感 *** 彩的词
3.分析词句所蕴含的情感,结合全文整理答案
六、文章谋篇布局的常见类型
1.一波三折(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2.欲扬先抑(突出重点)
3.结尾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引人思考)
4.巧设悬念(吸引读者)
5.逐层深入(环环相扣,结构严密)
6.某种时空关系
7.某种对比关系
注:文章的结构特征是无穷的,掌握谋篇布局既是谈结构特征这一本质即可。
七、句子赏析要点
1.解析修辞
2.描写角度:、
(1)远近、高低、大小对比
(2)虚实结合
(3)视、听、嗅分层次
3.选材特征:
(1)小事
(2)细节
(3)某一方面
八、文章选材特点常见答案
1.以小见大(易为读者接受) 常见于记叙文和小说
2.多用古代故事,典故,寓言,诗词(增强文章文化底蕴) 常见于议论文和杂文
3.选材角度宽泛(是文章丰富生动) 常见于散文
九、文章语言特点常见答案
1.生动形象(修辞多,语言华丽,多见散文)
2.平实(多见小说,记叙文,哲理性散文)
3.幽默
十、关于双层含义的问题
1.浅层和深层
浅层一般与文章内容有关;深层让薯一般与文章中心有关
浅层一般是物质性的;深层一般是精神性的
2.虚写与实写: 梦;现实幻想;现实想象;眼前
3.角色主体不同造成的含义不同
十一、逐层深入的集中常见类型
1.逻辑性深入:分类无限,重在掌握什么是逻辑性。
2.情感的深入: 夸大化;深入化。
3.从感性到理性
答题方法
从来都只听说数学有公式,怎么连语文也有,而且还是阅读理解?说是公式,其实就是答题术语,我们在参考答案里,不是总能见到“表现了”、“说明了”、“突出了”之类的高频词吗?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答题术语,也是考场抓分最有效的方法哦!
1.理解文中的加点词语
能理解词语的表面意义,以及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并能理解其表达的效果;
能确定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上文
找出后代入原文
看是否通顺合理.
2.文章概括
内容概括(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人物和事件 (抓要点概括
推动情节发展的要点必须要首尾的关键句必须扣住)
中心思想概括:如:“本文通过某人做某事,表达了作者对__ 赞美与敬佩之情等
赞美了他(人物性格、精神品质)
3.主旨句的作用
结构上贯穿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
4.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表达了情感。
排比:表现了,抒发了,增强了语势,加强了感情。
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使文章有起伏。
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表达了(的情感),使文章有起伏。
答题模式
(1).点明何种表现手法 (2). 表现了什么内容(3).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如:此句运用了,从而生动形象表现了,表达了什么……
5.记叙顺序及作用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
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3) 插叙作用: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
6.记叙文中穿插议论的作用
必须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作答
(1)结构上: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照应前文(开头)首尾呼应。
(2)内容上:开篇点题、抒 *** 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
(3)写法上:气氛渲染、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象征、托物言志作用:使表达委婉含蓄、深沉感人.
其实,阅读题高分还应该需要多练,而不是仅仅依靠上面的万能答题模板,因此,建议同学们在空闲的时候多做阅读训练哦~
专题解读
新闻阅读剖析
常见考点
1.理解语句含义题
2.筛选整合信息题
3.概括分析人物形象题
4.导语的作用题
5.背景的作用题
6.结语的作用题
7.文本结构安排题(顺序、倒叙、补叙、日记体)
8.鉴赏新闻的表现手法
9.分析语言特色题
10.分析新闻的文体特征题
11.探究新闻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12.探究新闻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文本封闭性和半开放型)
新闻文体的特点
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最主要的特点:“用事实讲话”。
基本结构: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
①标题: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形式有单行标题,多行标题。多行标题——引题(引标):交待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等。正题(主标):对一则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副题(副标):往往是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
②导语: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写法常见的有叙述式、描写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等。
③主体:对导语内容进行展开和补充,是消息的躯干。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按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安排层次。
④结语: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有的消息,事实说清楚了,就不需要结尾。它可对全文内容作概括性小结;可用带有启发激励性的语言作结;可对发展趋势作预测;可提出值得深思的问题。
解读新闻文本的方法
根据新闻特点我们在复习时可采用如下的六个步骤:
1.看标题信息,揣摩新闻类型;
类似作文审题;即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要能辨出该文的记叙对象,是人物新闻还是事件新闻,是消息还是通讯。
2.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
这是由文体特点决定的。因为新闻的内容,无论哪种类型,一般都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和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这六个要素。
3.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即领悟文章的脉络、顺序,目的是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借此可准确地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
4.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
即辨析文本主要采用的叙述方式,消息一般都是采用“倒金字塔”式,这跟一般的记叙文不同。而通迅的叙述方式就比较灵活多变,有顺叙、倒叙,中间或许还会有插叙、补叙等叙述方法。这就要求我们阅读时要特别关注了。
5.挖中心主旨,理解文本意义;
目的是针对考纲当中D层级的鉴赏评价“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和F层级的探究“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这几个考点。
6.析表现手法,以供鉴赏探究。
一般可以从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烘托、借景抒情、等文学手段,锤词炼句及比喻、拟人等种种修辞方法几个角度去考虑。但由于新闻往往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而考试时的阅读时间十分有限,因此一般宜结合新闻对象,抓其中最主要、最突出的来分析。
常见题型及答题套路
1. 针对新闻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简明阐述自己的看法
(1)综合权衡,稳妥立论。
(2)回读原文,精选论据。
明确观点之后需要作简明扼要的论述。应回读原文,从原文中精心挑选有力的论据用以支撑自己的观点。这一点非常重要。
(3)简要论述,联系实际。
适当扼要引用原文关键句作为论据,还要作精要的论述,以证明观点的正确。有的时候,还要联系实际适度分析,以使论证更为有力。
(4)精要作结,回扣论点。
最后要用一句话作精要概述,回扣论点作结。句式参考样式:因此……;基于此,我们认为……;简而言之,……
2.语句含义题答题套路
结合上下文,抓关键词。表层涵义+深层涵义
3.筛选信息题答题套路
①阅读全文
了解新闻报道了什么地点、什么时间、什么人物、发生了什么事,其发展如何、结局如何。
②看清题目,明确筛选要求,寻找答题的有效信息区间。
③在有效信息区间,抓住关键词句,把握新闻要点,进行筛选整合。
④根据题目,结合筛选的词句分条作答。
4.新闻导语题答题套路
① 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和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
② 抓典型镜头,给读者以现场感和生动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③ 为全篇奠定恰当(紧张或温馨或欢快或沉郁或悲痛)的感情基调,贯穿全文。
④ 结构上引出下文对某事件的具体描写。
⑤ 手法: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手法表现新闻事件的特点。
5.新闻背景题答题套路
①对新闻事实进行解释、补充烘托,加深对新闻的认识和理解
②突出人物特征,
③揭示了新闻事件的意义,体现新闻的主题,增强了新闻的厚度和深度,
④增强表达效果。叙述背景事件,充实文本内容,使新闻更加真实、客观,现场感强,增强文章可读性和感染力。
6.新闻结语题答题套路
①总结全文,呼应开头。
②阐明新闻主题或深化主题,使读者更深刻地认清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和意义,启人心智,引人思考,耐人寻味。
③确保新闻结构的完整性,拾遗补缺,增加补充信息。
④托物寄情,给人回味。
7.结构题答题套路
通讯结构的三个基本要求:
揭示新闻事实的内在联系,脉络清晰;服从表达主题的需要;表达上做到完整、又起伏。
新闻结构有:
①倒金字塔结构(或倒叙式结构、悬念式结构),先声夺人,引发阅读兴趣。
②多侧面拼接形式(或横式结构、蒙太奇式结构),从人物不同侧面取材,按照素材的内在联系,多角度立体刻画人物的高尚品格,事件多而不重复、不杂乱。
③主线勾连式。以……为行文的线索
④纵式结构。按照时间的顺序安排层次,清晰明了。
⑤对比结构。
8.新闻表现手法题答题结构
分为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修辞手法+篇章结构+表现手法:细节描写、借景抒情、对比、衬托、渲染、以小见大等。
【方法小结】
(1)分析表达技巧对表现新闻对象特点的作用
(2)分析表达技巧对表现新闻主题的作用
(3)分析表达技巧对羣众体会作者态度的作用
(4)分析表达技巧对突现新闻的社会效应的作用
(5)分析表达技巧对新闻文体特征的效果:增强让羣众如临新闻现场的画面感或生动形象的可读性
9.语言特色题答题套路
分析文章语言的特点,首先要从整体上看文章语言的句式特点,描写手法的运用及是否使用修辞手法等,然后找出典型的例子进行分析。注意分析时语言简洁、条理清晰。
10.文体特征题答题套路
(1)分析新闻内容的真实性
(2)分析新闻的时效性性
11.新闻背景写作意图题答题套路
①社论的写作背景
②新闻及新闻社论特点——从“新闻具有实效性、针对性”“新闻人的职业精神”“新闻社论应体现国家的主流意识,起到鼓舞人、激励人、感召人的作用”等方面思考。
12.新闻探究题答题套路
①明确观点。
②引据:充分利用原文信息,概述相关事实。
③分析:即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
④开放型探究: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阐发所受启示(正向或反向)。
Ⅶ 怎么分析小说,从哪些方面去看
分析小说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分析时要把握主要人物性格特点。
一篇小说中可以写一个人物,也可以写几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人物,但其中必定有一个或几个集中体现作品主题的主要人物。
例如,《我的叔叔于勒》中有“我”、菲利普夫妇、于勒、船长、姐姐、姐夫等人物,但主要人物是菲利普夫妇。小说通过他们对于勒前后不同的态度,表现了他们自私、庸俗、冷酷、势利的性格特点,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拜金主义。
第二,分析时要抓住主要故事情节。
情节是小说中由人物活动的过程、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所构成的生活事件。小说中人物的塑造,主题的表现,都是通过故事情节实现的。因此,抓住了主要情节,也就抓住了理解作品的钥匙。
例如,《变色龙》中,围绕奥楚蔑洛夫根据狗的主人不同,其态度前后六次翻来覆去地变化,通过这个主要情节的展现,作者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善于见风使舵、媚上欺下、反复无常、不知羞耻的沙皇忠实走狗形象。
第三,分析环境描写对于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深刻意义。
例如,《孔乙己》开头对鲁镇酒店格局的介绍,巧妙地交代了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使读者了解到孔乙己生活在阶级对立、贫富悬殊,人与人关系十分冷漠的环境中,这种环境造成了孔乙己最后悲惨的结局。因此,孔乙己的命运与环境有直接的关系,正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冷漠,人们才会嘲笑孔乙己,没有同情,没有怜悯,无情地鞭挞了人吃人的封建社会制度。
总之,分析小说要从分析它的三要素入手,仔细揣摩,就能深刻理解小说的内容,准确把握人物形象,领会小说要表现的主题思想。
Ⅷ 如何欣赏小说的语言特色
一、从用词方面。寻求句子中富有表现力的词,比如动词、形容词、叠词、象声词等等。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二、从句式的角度分析。比如运用短句,或者长短句的结合运用,都是句子的语言特点。“凄风,苦雨,天昏,地暗。”这句话就是运用了短句的方式,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这就是这句话的语言特色。
“灭了,风中的蜡烛;僵了,井底的青蛙;倒了,泥塑的菩萨。”这就是长短句,它的语言特点就是自有活泼,生动感人,既整齐和谐,又富有变化。
三、从手法的角度分析。手法包括修辞手法、各种表现手法、各种表达方式,常见的语言作用就是:生动活泼、音律和谐、增强气势、风趣幽默等等。
四、可以从文章语言的整体的风格角度来赏析。每一体裁的文章,它的语言的运用是不同的,比如散文,它的语言是生动形象、朴实自然、清新明快的;比如一些讽刺类文章,它的语言风格是风趣幽默、夸张讽刺、富有表现力的;而在说明文中,语言是科学简明、准确形象、平时自然的;而一些哲理性文章,都是含蓄深沉的。
(8)现代小说怎么赏析扩展阅读
语言特色即文章语言的特点,泛指一切语言相别于其它语言的风格特点。文化背景和情境的不同,使被选用的交流方式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就是语言特色形成的基础。
语言特点常用词:
1,记叙文: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等。
2,说明文:准确、简洁、富有表现力、生动活泼、概括、具体、简洁、丰腴、精练、详略得当、平易朴实、幽默风趣、当然还有科学严谨等。
3,议论文: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具有说服力等。
4,诗歌:语言新颖,不落俗套、质朴,真切深刻而又平易近人,直接而明朗、绚丽、含蓄、干净利落,言简意赅、豪放飘逸,热情奔放,气势磅礴等。
5,散文:有散中见整,清新自然。散文的语言具有朴素、自然、流畅、简净、具有感染力等
小说:简练、舒畅等。
Ⅸ 如何鉴赏小说
具体来说,应注意以下方面:
1.鉴赏人物形象
(1)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来把握人物;
(2)从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来分析人物;
(3)从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来理解人物;
(4)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对人物作面面观。
2.鉴赏故事情节
(1)找出线索,理清情节的来龙去脉;
(2)由事见人,看情节发展如何为人物塑造服务;
(3)见微知著,从场面和细节分析情节对表现主题的意义;
(4)赏析技巧,注意发现作者组织情节的艺术匠心。
3.鉴赏环境描写
(1)分析环境对主题思想的暗示;
(2)分析环境对人物形象的烘托;
(3)分析环境对小说氛围的创造;
(4)分析环境对小说情节的推动。
4.鉴赏语言
(1)注意鉴赏人物语言的个性特色;
(2)注意鉴赏作者运用语言的风格;
(3)注意从作品实际出发对语言进行具体分析。
5.主题的鉴赏
(1)从作者背景看主题;
(2)从人物塑造看主题;
(3)从情节发展看主题;
(4)从语言的情感色彩看主题;
(5)从整体倾向看主题。
希望可以帮到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