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在现代小说的应用
1. 中国古代诗歌对现代文学的影响
首先,古诗可以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自古以来的思想发祥,中国人欣赏什么,厌恶什么,都可以从古诗中看到渊源。比如《诗经》中描写美人所展示的审美倾向,比如《离骚》中对谄媚小人的厌恶。比如看到落花枯叶,会伤春悲秋。这些都是深植于中国人学业的一种本能倾向。所以现代作家中还是有很多人还是以一种传统的纯粹文人的姿态在写作,比如汪曾祺,比如林清玄。
在从写作的方法上来说。诗歌善用意象,讲求虚实结合,在写作艺术上言有尽而意无穷,会采用一些留白的手法。并且诗歌着重抒情,现代一些散文诗歌在抒情手法上有所借鉴。诗歌多用比拟,通感等修辞手法,现代依然传习。诗歌讲究对仗,现代文中会采用总题之下,几条线索并立的手法。诗歌讲究起承转合,这是议论文的写法指导。诗歌的充分想象力的运用,也为后世的写作打开了门路。
另外,从文学的发展来看,诗歌是最初的文学形式。最初的诗歌就分为诗经这样的写实派,和离骚这样的浪漫派,之后写实派还有乐府的辉煌,杜甫的经典,浪漫派还有李白的潇洒,苏轼的豪迈。到了近现代还有这主要两个派别的争论,是为人生而写作,还是为艺术而写作。
这是我个人观点,你斟酌。 答案补充 多少次南来北归
熟睹了木棉飒飒
至今首次发现
公路边 铁道旁
绿水畔 青山下
株株木棉清秀婀娜
姿仙气华
它们肌肤细腻
袅袅娉娉
高高的树冠
时时含羞垂下
或许独得南国的温润
或许雪霜侵犯不了它
伫立山坳
结游岭崖
处处雍容华贵
一样风致潇洒
流连南国木棉的优雅
没忘欣赏群山起伏
岚雾缭绕
葱郁挺拔的松林
一路延绵 漫山遍岭
它们皮质皲裂
躯体遒劲
在为谁抵御太多的风雨?
我蓦然懂得南国木棉的清秀
我开始明白南国松树的豁达
木棉自如展示它的婀娜
青松默默承担雨摧风打
这些雨水都浇不灭焰火
这些雨水都无法运走的激情
一亩足可以放牧惊叹与梦想
一万亩突然邂逅
撞开了人间的天堂
连时光都走不动了
这些燃烧的寂寞和灵魂
被清晨漫卷而来的山岚
紧紧包裹紧紧拥抚
并不是每一朵花
都能从朦胧中芳菲进记忆
把杜鹃当作火焰的人
沐在风里享受无拘无束的爱意
我看见一只蝴蝶
在一片叶子的背面睡着了
是一袭花蕾的丝绸睡在身边
2. 《诗经》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诗经》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其丰富的思想、高尚的审美情操和精湛的艺术手法,哺育了历代作家和诗人,影响至为巨大和深远。首先是它开创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它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创作精神,启发和推动了后世作家密切关注现实、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如“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汉乐府民歌,以乐府旧题写时事的建安诗歌,倡导“风雅兴寄”的陈子昂的《感遇诗》,即事命篇的杜甫诗歌,以美刺手法因事立题的白居易的“讽喻诗”等等,都是对这种创作精神的直接继承。
其次,它赋、比、兴的艺术手法为后世文学的创作提供了成功的艺术借鉴。其后屈原以香草美人寄情言志、表达爱憎的手法,汉乐府民歌中的寓言拟物诗,阮籍的《咏怀》,郭璞的《游仙》,李白的《古风》,李商隐的《锦瑟》,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以及元曲清戏中的美刺讽喻作品,无不是对《诗经》比兴手法的继承发展,以至形成了我国文学韵味悠长、含蓄蕴藉的民族特色。至于其赋的手法,对后世文学也有颇深远的影响。赋体文学是由它直接发展而来的。此外,诗歌、词、戏曲、小说中亦有很多作品糅进了赋的手法。
再次,它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诗经》中的诗歌绝大部分是民歌,朴素清新,生动活泼,和谐自然,给后世文人学习民间文学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从文学史发展的实际看,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常常是先从民间孕育,然后由文人予以加工发展。历代一些有成就的作家,也多是通过向民间文学学习,丰富自己的创作。向民间文学学习,这是我国文学发展历史的优良传统。
http://wenku..com/link?url=E8DqE2esHJo2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