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中古代禁卫军图片
1. 中国古代九大禁卫军
1、南宋岳家背嵬军
在南宋中兴四将里,岳飞的岳家军最强大,在岳家军手下以背嵬军最为精锐。在岳飞北伐过程中,背嵬军多次以少胜多,击败了不可一世的金军,8000背嵬骑兵更是大破十余万金兵。
2、唐朝玄甲军
在《资治通鉴》里面记载,“秦王世民选精锐千馀骑,皆皁衣玄甲,分为左右队,使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分将之。每战,世民亲被玄甲帅之为前锋,乘机进击,所向无不摧破,敌人畏之。”
3、南宋韩家军
韩家军是南宋初年由韩世忠领导的抗金军队,手下的大将有成闵、解元、王胜、王权、刘宝、岳超等。韩世忠身材魁伟,勇猛过人。
4、明朝郑家军
郑家的军队有“怯者不敢独退,勇者不敢独进,胆勇成列,心力俱齐”的描述,在与清军的对阵当中,胜率极高。
5、清末湘军
曾国藩建立湘军的时候,正是满清国运危急存亡的时刻,也是中华民族遭遇大变乱、大灾难的时刻。曾国藩虽然是一介书生,但凭着一腔爱国之情,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军之策、战阵之法,并且取得了巨大成功。
6、南朝白袍军
当年7000白袍军孤军深入北魏境内,从铚县至洛阳,前后作战47次,攻城32座,皆克,所向无前。从此以后白袍军成为一个神话,最后因为寡不敌众,尔朱荣倾全国之兵南下攻打陈庆之,才击败陈。
7、三国曹魏虎豹骑
曹操最精锐的虎豹骑部队,《三国演义》里几乎没有提及,倒是《三国志》里有所记载。虎豹骑的统领历来都是曹氏将领,比如曹纯、曹休和曹真。
8、大秦虎师
秦军扫六合而得天下,兵威之猛,世所罕见。秦军可以说是中国历代军队中最具备国家军队性质的常胜军,与岳家军等私家军性质的武装相比,秦军无论是谁指挥,都可以打出辉煌的战绩,其军队的强大令人瞠目结舌。
9、大周虎贲军
周朝时期有虎贲军,据《周礼》记载:“有虎贲氏,掌领虎士八百人,军旅会同,君宿于外,则守王闲。”也就是说虎贲军是最早的护卫君主和大臣的军队。
2. 中国古代禁卫军有哪些
商代守护王宫门禁的职责,专设阍人承当。阍人并不由宫正 领导。阍人负责按规定时间开启和关闭宫门;对出入宫门者进行 盘查,严禁将丧服、随葬用品携带人宫,严察人宫人员暗穿铠甲或 身藏伤人器具,对于身穿奇装异服以及举止张狂怪异者,予以阻 拦;宫中女性、携带公家器物的人、宾客,如果没有人导领,则阻止 其出入;贵族出入王宫,则为他们开启大门,辟出道路。
虎责军早 在周朝创业时期就已建立,作为周武王的亲军,八百虎贲将士在 武王伐纣时是最勇猛的先锋,牧野之战大败敌军,为周朝灭商立 下了功勋。之后,虎贲军成为周王室的禁卫军。
春秋战国时,也有类似地军事机构
秦朝就有宫廷禁军。属于朝廷直辖的军队。
官廷禁军,即负责宫殿门户、宫内警卫及国君出入仪仗的军队,其成员称为“郎”或“郎中”,因其轮流执兵器陈列殿下廊庑之中,故名。郎中无定员,秦统一后人数有所增加,例如仅诸生被征为郎者前后即有七百人。郎除了侍从皇帝之外,主要职责是充作宫廷禁军。秦代郎官有三类:给事禁中者称“中郎”;给事宫中者称 “郎中”;给事宫外者称“外郎”。统称为“三郎”。
汉朝首开禁军制 设立南军 北军 虎贲军 羽林军(后来称御林军)期门军 北军是汉军的精锐部队,长官是中垒校尉(东汉为北军中候),其下是屯骑校尉掌骑士,步兵校尉掌上林苑门屯兵,越骑校尉掌越骑,长水校尉掌长水宣曲胡骑。北军士兵又称屯兵。
南军为守卫皇宫的部队,长官为卫尉,其下主兵的有南宫卫士令北宫卫士令左右都候等,另有宫掖门司马七人主管宫门守卫。南军士兵又称卫士。
后东汉 三国承之
西晋禁卫军主要由中、外军组成,另有所占比重很小的各地州郡兵。中
军,指驻扎于京师地区的中央直属军队。西晋中军分为驻于京师之内的宿卫
军及驻于城外拱卫京师的牙门军两部分①。西晋的中央宿卫军以六军为主,即
领军、护军、左卫、右卫、骁骑、游击六将军所统军队。此外,还有左军、
右军、前军、后军四将军所领军队,谓之四军;又有屯骑、步兵、越骑、长
水、射声五校尉所领军队,后晋武帝又增置有积弩、积射二将军所领军队,谓之二营。上述诸军中,左右二卫地位最为
重要,职掌宫廷宿卫,左右二卫将军,每天要轮流在宫中值宿。其他各军,
职掌宫门及京城各地的宿卫,西晋时,中央宿卫军总兵力至少在3 万以上,战斗力极强,是西 晋军队的精锐③
牙门军是指驻扎京城之外的中央直属军队。晋武帝即位前夕,曾“置四
,编为军、营,平时驻守京城内外,有事出征。驻在城内的中军为宿卫兵,由左、右二卫负责宫殿宿卫,其他军、营担任宫门和京城宿卫。驻在京城外的中军称牙门军,无宿卫任务。中军力量强大,晋初多达36个军,总兵力不下10万人。
南北朝时;北魏为了防御柔然等北方各族,在北方缘边设置了许多镇戍。镇好似一个边防军区,由镇都大将统领;戍相当于军分区,由戍主带兵,;军府及镇戍,相当于禁卫军的外军。拓跋珪称帝后,置八部帅,管理平地外围八面军政,属于中军之一部;京城内还有相当数量的禁军宿卫、扈从武士。这是内军 北朝中北齐 前秦 后赵 基本与其相同。
北周后又设有左右骁卫军
东晋禁军基本与西晋相同,后又设有建康督府军 北府军
南朝承东晋制 均设有中军外军和州县军,实行府兵制。
隋朝设置十二府以统率禁卫之兵禁卫军,隋初十二府中,仅左右卫、左右武卫、左右武候六个府统领府兵宿卫。炀帝时,则由十二卫统府兵宿卫京城;左右备身府负责侍卫皇帝;左右监门府分掌宫殿门禁。十二卫所统之兵称外军,各有军号如下:骁骑(属左右翊卫)、豹骑(属左右骁卫)、熊渠(属左右武卫)、羽林(属左右屯卫)、射声(属左右御卫)和■飞(属左右候卫)。此外,左右翊卫又兼领内军。内军指左右翊卫下属的亲、勋、翊三卫。
唐朝设有十二府十六卫,一般指左右卫、左右骁(骑)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卫和左右千牛卫。除监门卫与千牛卫外,其他十二卫同上都分领诸军府到长安上番宿卫的府兵。还有元从禁军和十二道十二军(长安道为鼓旗军,富平道为玄戈军,酸泉道为井锥军,同州道为羽林军,华州道为骑官军,宁州道为 折威军,岐州道为平道军,分吓州道为招摇军,西麟州道为游奕军,径州道为天纪军,宜州道为天节军)、南北衍禁军(北衍六军 左右龙武军 左右神武军 左右羽林军 左右英武军 左右神威军)南衍禁军 后又增设
左右英武军 左右神威军 左右厢 神策军
五代的中央禁车,为军队主力,包括禁卫六军与侍卫亲军两部分,皆由 皂帝直接控制。六军备分左、右,实为12军。军队名号繁多,如后 梁,六军有龙虎、羽林、神武、天武、英武天威等l贷上系军直立骏、 天兴、神捷、广胜等。后唐将禁卫六军的左右羽林改为左右严卫,左 右龙虎、神武改为左右捧圣,纳入侍卫亲军系统,最为亲要。后又改 严卫为宁卫、捧圣为彰圣。后晋则改宁卫、彰圣为奉国、护圣。至后 周,将奉因改名虎捷步军,护圣改名龙捷马军,隶属侍卫司,与殿前 司之控鹤步军、铁骑马军共为后周中央禁军中四大主力。
宋朝禁卫军一半驻守京城 ,一半驻守各地
主要为
殿前司:(骑军)
番号 指挥* 人数 驻扎地点
--------------------------------------------------------------------
捧日 约30 15,000 京师
拱圣 22 11,000 京师
骁骑 14 7.000 京师
(*:一指挥合500,设指挥使一名)
殿前司:(步军)
番号 指挥* 人数 驻扎地点
--------------------------------------------------------------------
天武 23 11,500 京师
神勇 14 7,000 京师
广勇 43 21,500
龙骑 13 6,500
广捷 56 28,000
侍卫亲军:(骑军)
番号 指挥* 人数 驻扎地点
--------------------------------------------------------------------
龙卫 44 22,000 京师驻19,000
广锐 44 22,000 山西、陕西
云翼左右厢45 22,500 河北
蕃落 83 41,500 西北
(109) (54,500)
崇捷崇锐 35 17,500 河南
侍卫亲军:(步军)
番号 指挥* 人数 驻扎地点
--------------------------------------------------------------------
神卫 30 15,000 京师
(并水军)
虎翼 96 48,000 京师驻45,000
武卫 71 35,500 河北
雄武 35
振武 81
保捷 135 67,500 西北(兰州2指挥,金城关4指挥)
宣毅 174 87,000
忠节 60 30,000 河南淮南
未标驻地的是到处都有的分散驻扎。
可见当时西北部队主要是蕃落军和保捷军,共计约12万人。
(熙宁后禁军共计560,000余人)
辽朝军队大体上包括宫帐军、大首领部族军、部族军、五京乡丁和属国军几部分。
宫帐军即辽朝禁军。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为组建自己的亲信卫队,“以行营为宫,选诸部豪健千人,置腹心部。”述律后亦选蕃汉精兵2万骑组成属珊军。辽太宗时,“益选天下精甲,置诸爪牙为皮室军。”此后,世代建置宫卫成为定制。凡皇帝去世,原宫卫并不解散,仅转为普通宫帐军,扈从后妃宫帐,守卫陵寝。新皇帝则重新组建自己的宫帐军(称“御帐亲军”)。由此造成宫帐军数目不断增加。据统计,辽朝先后九帝、二后、一个皇太弟和汉族功臣韩德让,建有12宫1府,兵力总数达到10余万人。各宫帐军内置设契丹行宫都部署司和汉人行宫都部署司,分管宫内的契丹和汉人军事。遇到战事,老弱居守,丁壮从征,成为辽朝军队的中坚力量。
同样属于辽朝禁军的还有汉人组成的侍卫亲军。他们受设立于五京的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司、侍卫控鹤兵马都指挥使司等专门机构管辖,主要负责守卫五京和镇守辽宋边境的战略要地。
西夏为了便于对军队的管理和调遣,仿照宋朝“厢”、“军”的设置 禁军一半分驻各地。以黄河为界,将全国划分为左、右两厢,共设立十二个监军司,各立军名,规定驻地。其军名和驻地如下:
左厢:
神勇军司——驻夏州弥陀洞(今陕西榆林县东南,一说在明堂川)。
祥佑军司——驻石州(今陕西米脂西北确切地说早期应在绥州,后期移至石州)。
嘉宁军司——驻宥州(今陕西靖边县东)。
静塞军司——驻韦州(即威州,今宁夏同心县境)。
西寿保泰军司——驻柔狼山北(在兰州的东北面,实际应在兰州南面的定西城)。
右厢:
卓罗和南军司——驻兰州黄河北岸喀罗川侧。
朝顺军司——驻贺兰山区克夷门(一说在天都山)。
甘州甘肃军司——驻甘州(今甘肃张掖市)。
瓜州西平军司——驻瓜州(今甘肃敦煌)。
黑水镇燕军司——驻黑城(今内蒙古额济纳旗)。
白马强镇军司——驻娄博贝(今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吉泰兰,一说在盐州,即宁夏盐池县北)。
黑山威福军司——驻汉居延故城(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南)。
每个监军司都设有都统军、副统军和监军使各一员,由中央任命党项贵族充任。监军使之下设有指挥使、教练使、左右侍禁等官,分别由党项人或汉人充任。
第三,除健全军事机构外,还建置了如下兵种:
“铁鹞子”——又叫“铁林”,西夏最著名的骑兵。这种骑兵约有3000人,分为十队,每队300人,队有队长,担任队长的“皆一时之悍将”①。这是一支战斗力很强的军队。元昊除了用它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护卫外,还用它来作为冲锋陷阵的“前军”。这支骑兵装备精良,乘善马、重甲、刺斫不入;骑士以索贯穿于马上,虽死不坠②。
“擒生军”——一种在战争中专门俘掠生口的军队,计10万人。
“卫戍军”——由党项贵族子弟中挑选能骑善射者组成的轮番宿卫的军队,计5000人为西夏禁卫军主力。“另选豪族善弓马5000人,号‘御园内六班直’,分三番宿卫”。每人每月给俸米2石。
金朝禁军设有宿卫军 等军具体不清楚。
元朝禁军制 为四怯薛轮番入侍宿卫制度。元朝宿卫军队一般在万人以上,由皇帝或亲信大臣直接节制。担任京城(大都和上都)防卫的军队是侍卫亲军,到元末曾先后设置三十余卫,卫设都指挥使或率使,隶属于枢密院。
明朝禁卫军指驻扎京师以卫京城之军。明太祖定都南京,集全国卫军 精锐于京师。遇兵事以京军为主力,抽调各地卫军为辅。洪武中有留守等四十八卫。永乐迁都北京后,以京师置于国防前线,成为全国的军事中心,增 为七十二卫,并定制立京军三大营,有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永乐八年(1410),分步骑军为中军,左、右掖,左、右哨,称五军营。除统领在京卫所外,还统领每年从中都、山东、河南、大宁各都司轮番到京师操练的兵士十六万人。三千营以边外降丁组成,分为五司。神机营专用火器。永乐时, 征交阯,得火器法,立营肄习。提督内臣、武臣、掌号头官的设置同三千营。
清朝初是以八旗中的正黄旗和镶黄旗为禁卫军 后又改为汉军八旗蒙古八旗和满族八旗混编。
再后设置绿营军 武卫军(虎神营 虎枪营,神机营,步军营,火器营,健锐营 武毅营)拱卫京师,统归九门提督节制。
3. 主角回到古代是禁卫军的小说
荀灌娘
生于晋惠帝元康年间(公元291至299年)姓荀名灌 是晋荆北军区司令(都督荆州江北诸军事)荀崧的女儿。
晋愍帝建兴三年(公元315年)杜曾奔袭宛城,将宛城团团围住。荀崧兵力弱小,仗着城墙勉强支撑,幸亏杜曾的兵力也不多,因此只好采用长期围困的方法。城中的粮食逐渐不够了,周围的军阀却没有一人肯发兵来救。这时荀崧想起他的老部下石览正在附近的襄城当襄城太守,如果向他求救,也许可以得到救兵。 但是城中兵微将寡,派谁去好呢?正在犹豫之间,灌娘主动请缨。当天夜里,灌娘率领数十名精兵,突然开城门杀出,片刻之间就突围而去。一路上且战且走,终于到了襄城。见到石览,石览认为自己的兵力不够,想要求当时控制豫章(江西南昌)郡的南翼禁卫军司令(南中郎将)周访出兵支援。荀灌娘于是有代替父亲写了一封给周访的求援信,亲自送去。周访见信后派自己的儿子周抚率兵三千,会同石览一同进击杜曾。宛城之围遂解。荀崧乘势反攻,袭击杜曾的根据地新野,击斩杜曾的堂兄杜保。杜曾从此一蹶不振。
毛氏
毛后是前秦高帝苻登之妻。我国古代武艺高强的女英雄实有其人的很少(穆桂英、十三妹都是传奇人物)。女英雄被俘遇难的更少(荀灌娘、平阳公主都无此悲壮经历)。被俘遇难的女英雄而又美貌出众的就更少(凌迟处死的周秀英是员猛将,但未闻美貌)。符合以上条件而又在二十四史中立有专传的则更是少中之少,也许只有一人,那就是前秦毛皇后。她是个武艺高强的绝代美女,统率大军上阵杀敌,最后被偷袭受擒,不屈而死。且她名列《晋书·列女传》,确为真人实事。 苻登是大名鼎鼎的淝水之战主角秦帝苻坚(氐人)的族孙。苻坚统一中原和华北后率大军南下攻晋,在淝水被晋军以少胜多击败。此后苻众叛亲离,羌人姚苌叛,擒杀苻坚,自立为帝(后秦),与苻登展开了多年激战。 毛后是将门之女,其父是前秦镇守上邽的毛兴。毛后皮肤白晢,修长强壮,自幼习武。嫁苻登后被册立为后。她是一员勇将,尤善骑射。苻姚之战时她统军一万,驻守苻登辎重粮草集中的大界营。姚苌因屡战不利,派子姚崇率军绕道偷袭大界营。苻登发觉,引军邀击。姚军在苻登和毛后夹击下大败,被俘斩二万余人(一说姚崇被毛后射伤左肩)。 苻登有勇少谋,得胜后率大军不断进击,放松了警惕。不料姚苌亲率铁骑三万,再次偷袭大界营。毛后兵少,且在夜间被袭,竟被攻入。毛后率壮士和女侍卫力战,张弓发箭,射死姚军无数。但姚军人多,待她箭射完后将她重重包围,誓言要将她生擒活捉。毛后左右均被杀死后,她仍拚死格斗,但终因寡不敌众,力竭马蹶被擒(一说是被套索拉下马活捉)。 姚军生擒这位英勇美貌的女英雄后欣喜若狂,对她嘲弄凌辱,用绳索重重捆绑,押至姚苌处报功。姚苌见她美貌出众,大为心动,欲纳她为后,她坚决不从,骂道:“吾天子后,岂为贼羌所辱,何不速杀我!”姚苌还不忍用刑。她又仰天大哭,骂道“姚苌无道,前害天子(指苻坚),今辱皇后(就是她),皇天后土,宁不鉴照!”誓死不从。姚苌见她坚贞不屈,知无法使她就范,最后只能将她推出斩首。
4. 近卫军与禁卫军的区别
禁卫军:
janissary:
n. 古时土耳其苏丹的禁卫军, 土耳其兵, 亲信, 爪牙
或者
lifeguard
近卫军:
近卫兵:
guardsman
苏联近卫军,一个充满光荣与荣耀的名字,一面永远向前的旗帜,一个战无不胜的英雄群体。
近卫军泛指军队中的精锐之师,最早概念的近卫军,出现于奴隶社会,主要是指统帅的扈从部队。十二世纪,意大利将专门护卫国旗的精锐部队冠以“近卫”称号,这也是“近卫”称号的最早由来。也就是说,传统意义上的“近卫军”,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讲的中国古代的禁卫军、羽林军,是一支扈从、保卫的部队,而非用于野战的部队。作为一个事物,近卫军也有自己的一个发生发展壮大的沿革过程,到了近代,近卫军就更多是一个荣誉。严格意义上讲,苏联近卫军并不是真正的“近卫军”,但他无愧于近卫军这个光荣的称号。
苏联近卫军的产生与壮大
在伟大卫国战争时期,为了鼓舞士气,苏联红军开始授予那些战功卓著的部队、舰艇、兵团和军团“近卫”称号。 这真是一个天才般的举措。一个个荣誉的授与,使苏联的军队斗志高扬,团队精神更形巩固,战斗力也随之成倍数增长,为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1941年9月18日,遵照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的决定,为表彰全体人员的集体英雄主义、勇敢顽强的战斗精神和高超的军事技能,苏联国防人民委员部发布第308号命令,将一批立正大功的兵团改名:步兵第100师(师长鲁西亚诺夫少将)改称
近卫步兵第1师(后来改编为近卫机械化第1军);步兵第l27师(师长阿基缅科上校)改称
近卫步兵第2师;步兵第153师(师长加根少将)改称近卫步兵第3师;步兵第161师(师长莫斯克维京上校)改称近卫步兵第4师。这些兵团在明斯克和斯摩棱斯克城下同德军进行了殊死搏斗,并参加了西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在叶利尼亚城下举行的反突击。例如,1941年6月26-28日,步兵第100师所属部队在明斯克城下战斗中重创德军步兵第35师和第25装甲师,歼灭其一个步兵团和一个装甲团、一个半摩托车营,击毁坦克l00余辆、装甲车l3辆、反坦克炮23门。该师全体军人在叶利尼亚城下勇敢坚决地进行战斗。1941年9月初,该师在第24集团军突击集团编成中实施进攻,突破叶利尼亚以北德军防御阵地,切断叶利尼亚-斯摩棱斯克铁路线,从纵深中包围了该地的德军集团。该师坚决果敢的战斗行动,对粉碎德军和收复叶利尼亚具有重大意义。
苏联近卫军的队伍迅速在伟大卫国战争中的血与火中成长起来。1941年9月21日,莫斯科摩托化步兵第1师(师长利久科夫上校),9月26日,步兵第107师(师长米罗诺夫上校)、第120师(师长彼得罗夫少将)、第64师(师长格里亚兹诺夫上校)均被授予近卫军称号,分别改名为近卫莫斯科摩托化步兵第1师,近卫步兵第5师、第6师、第7师。1941年11月18日,步兵第319师(师长潘菲洛夫少将)因在莫斯科(沃洛科拉姆斯克)保卫战中表现无比英勇顽强,改为近卫步兵第8师。1941年11月26日,步兵第78师(师长别洛博罗多夫少将)因在莫斯科城下伊斯特拉方向对德军作战中连战皆捷,被改为近卫步兵第9师。坦克兵成为近卫部队的有坦克第4旅(旅长卡图科夫上校)被改名为近卫坦克第1旅(1941年11月11日)。该旅在莫斯科保卫战中,战功卓著。10月初,该旅在近卫步兵第1军编成中作战,向奥廖尔-图拉方向挺进,在姆岑斯克地域与德军突击的坦克集团遭遇。该旅所属部队广泛设伏,数日之内,遏制德军两个装甲师的多次突击,并在战斗中击毁坦克l33辆。
其后,光荣的近卫军称号从单纯的陆军师扩展到各个军兵种。
骑兵在苏联近卫军的战史上作出了巨大贡献。1941年11月26日和12月25日,骑兵第2军(军长别洛夫少将)、第3军(军长多瓦托尔少将)和骑兵第5军(军长克留乔金少将)分别改名为近卫骑兵第l军、第2军和第3军。
炮兵在莫斯科接近地,同德军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战斗。炮兵第440、471、555、274团,反坦克炮兵第289、296、509、760团,这些部队因在战斗中表现出的英雄主义、大无畏精神和高度组织纪律性,而于1942年1月8日亦被授予近卫军称号。反坦克炮兵第280团(团长叶夫列缅科少校)是近卫反坦克炮兵第一个团队。1941年10月,该团配属步兵第316师,在沃洛科拉姆斯克以南德军坦克集团进攻方向,组织了坚不可
摧的反坦克地域,并于1941年10月25日的战斗中,击毁德军坦克37辆。
1942年1月8日,摩托车第36团和通信兵第12团被改为近卫团。
1941年12月6日,红旗歼击航空兵第29团(团长尤达科夫少校)是近卫航空兵第一个团队。该团飞行员在战争爆发后仅两个半月时间就击落敌机47架。同一天,被改称为近卫航空兵团的还有:歼击航空兵第526团、第155团和第129团,俯冲轰炸航空兵第31团和强击航空兵第215团。水鱼雷航空兵第1团(多次参加空袭柏林)、红旗波罗的海舰队歼击航空兵第5团、第13团和红旗北方舰队混成航空兵第72团,因出色完成各项复杂的战斗任务,发扬了英雄主义精神,于1942年1月18日均改为近卫团。1942年4月,被授予近卫军称号的舰艇有:“红色高加索”号巡洋舰(舰长古幸海军中校),“刚毅”号驱逐舰(舰长列夫琴科海军大尉),“马尔季”号布雷舰(舰长梅谢尔斯基海军上校),“T-205”号扫雷舰(舰长什克列布季延科海军上尉),“Д-3”号潜艇(艇氏比别耶夫海军大尉),“M-171”号潜艇(艇长斯塔里科夫海军大尉),“M-174”号潜艇(艇长叶戈罗夫海军大尉),“K-22”号潜艇(艇长科捷利尼科夫海军中校)。1942年6月18日,“红色克里木”号巡洋舰(舰长祖布科夫海军上校)改为近卫巡洋舰。
联近卫军独特的荣誉体制
和平时期,前苏联对各军团、兵团、部队和舰艇不授予近卫军称号。但是,为保持战斗传统,原各部队、舰艇、兵团、军团的近卫军称号,在其撤销时,可转授给其他军团、兵团、部队和舰艇。近卫军是一个光荣的称号,有其一整套荣誉授予体制和载体。
根据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决议,凡荣获近卫军称号的部队和兵团,均授予近卫军军旗。近卫集团军军旗旗面由红色丝绸制成,边缘装饰以金色流苏,尺寸为145x115厘米。正面中央刺绣有直径60厘米的近卫军徽章图案,在其上方为俄文“消灭德国侵略者”(Смерть §?§?§T§?§è§ü§ú§T захватчикам)口号,下方是部队的名
称。在旗面的三个边缘处刺绣有金星、镰刀和斧头图案。军旗的背面,中央为列宁刺绣头像,其直径为48x46厘米,上方是“为了我们苏维埃祖国” (За на нашу Советскую Родину)标语,下方则是苏联的俄文缩写。军旗旗杆为木质,长2.5米,直径4厘米,颜色为深棕色,顶端装有金属箍并系有两条金色饰带。 其它级别近卫军部队的军旗与近卫集团军军旗基本一样,只是旗面中央的近卫徽章没有橡叶饰,尺寸也缩小为38x50厘米。
遵照l942年5月21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的命令,为苏军陆军近卫部队和兵团的军人颁发“近卫军”胸章,而为海军近卫军人颁发系有黑竖条橙黄色波纹绶带的长方形金属薄板制成的胸章。同时设近卫军军人称号。根据1942年6月19日海军人民委员部命令,制定海军近卫军军旗。1942年7月31日颁布实行《苏联海军近卫条例》。近卫军胸章应佩戴于右胸。
近卫军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中起了巨大作用。第1、2、3近卫集团军在会战中发扬了非凡的英雄主义和勇敢顽强的战斗精神。第24、第69、第21、第64、第62、第30和第16集团军由于在对德军战斗中为祖国屡建战功,并发扬了集体英雄主义精神与高超的军事技能,均改为近卫部队,分别命名为第4、第5、第6、第7、第8、第10和第11近卫集团军。 根据最高统帅部大本营1943年4月16日的指令,沃罗涅日方面军、西南方面军、西方方面军和草原军区对所属军队中的近卫步兵兵团进行整编,目的在于将其作为最有经验、战斗力最强的兵团加以有效的使用。还有许多坦克军和机械化军亦获得近卫军称号。1943年2-3月间,首批成为近卫航空兵师的有:歼击航空兵第220师(师长乌京上校);强击航空兵第226师(师长博尔德里欣中校)、第228师(师长科马罗夫上校)和第243师(师长苏霍列布里科夫上校);轰炸航空兵第263师(师长多贝什上校)和第272师(师长库兹涅佐夫上校),以及远程航空兵第3师(师长尤哈诺夫上校)、第17师(师长洛吉诺夫空军少将)、第24师(师长沃尔科夫上校)和第222师(帅氏季托夫上校)。红旗防空航空兵第102师在多次空战中表现出高超的作战技能,亦改为近卫航空兵师。
1943年,出现了第一批近卫坦克集团军:2月22日——近卫坦克第4集团军(首次组建)和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5月l 4日——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他们在1943年库尔斯克会战中不傀是英勇作战的模范。1944年改为近卫坦克集团军的还有坦克第l集团军(4月25日)、坦克第2集团军(11月20日)、坦克第6集团军(9月12日)、坦克第4集团军(1945年3月17日第二次组建)。这些坦克集团军直到卫国战争结束,还保持着自己的番号。
1943一1945年多次进攻战役中,近卫军团和兵团通常都在决战方向作战。苏联最高统帅部所使用的近卫坦克集团军,对在敌防御纵深中迅速发展战役胜利起到了极其重大的作用。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在1943年4月18日给各方面军司令员的训令中要求在进攻中将近卫兵团和军团务必使用在主要突击方向突破敌防御阵地;在防御中用以实施坚决的反突击。
苏联近卫军的相关待遇和奖惩
1943年6月11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对近卫军作了如下补充规定:近卫军部队必须是全军的表率,……如果近卫部队在战争中出现被歼灭而丢失军旗、贪生怕死和在战斗中溃逃的情况,其指挥人员将被送交军事法庭,剥夺该部队的近卫称号并进行整编。
近卫军各兵团和军团以辉煌胜利标志着自己在1944-1945年进攻战役的战斗历程。近卫军许多部队(舰艇)、兵团和军团在列宁格勒和诺夫哥罗德保卫战,在收复右岸乌克兰、克里木半岛、白俄罗斯以及进攻东普鲁士、维斯瓦-奥得河、柏林和歼灭日本关东军等重大战役中,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曾多次受到最高统帅部通令嘉奖,荣获政府奖赏,并因攻克军事重镇而获得荣誉称号。按规定,凡荣获“近卫军”称号的部队将予以加薪,指挥员增加一半,而士兵则上涨一倍。 到伟大卫国战争末期,苏联近卫军已发展成为一支强大的力量。1945年5月9日,苏联武装力量荣获近卫军称号的计有:11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和6个坦克集团军;1个骑兵机械化集群;40个步兵军、7个骑兵军、12个坦克军、9个机械化军和14个航空兵军,217个步兵师、9个空降兵师、17个骑兵师、6个炮兵师、53个航空兵师、6个高射炮兵师、7个火箭炮兵师;13个摩托化步兵团、3个空降兵团、66个坦克团、28个机械化团、3个自行火炮团、64个炮兵团;1个迫击炮旅、11个歼击反坦克炮兵旅、40个火箭炮兵旅、6个工程兵旅和1个铁道兵旅;1个筑垒地域;18艘战斗舰只和许多军(兵)种部队。
5. 古代禁卫军的统领叫什么吗
一、南衙军:
左右卫,军号为“骁骑”,最初为西汉武帝时将军号,著名的飞将军李广就曾任骁骑将军,西晋时统领禁军的中卫将军分成左右两卫,后世的禁军精锐和统军者皆以左右卫称之,其职责是“宫禁宿卫是统是司,内厢仪仗是临是职者”。
左右骁卫,军号“豹骑”,其名源自曹魏时著名的禁卫军“虎豹骑”,武周时曾改名左右武威卫,职责是“皇城四面、宫城内外诸门置兵,分助其役者”。
左右武卫,军号“熊渠”,卫名得自曹魏时初设的禁军-武卫营,当时由大将“虎痴”许褚统领。其军号源自西晋时左右卫禁军中之左卫军号“熊渠虎贲”,“熊渠”为春秋时勇冠三军、射术绝伦的楚国国君,武周时曾更名为左右鹰扬卫,职责是“正衙朝会,厘铠旅卒两厢列仗,唱警应跸者”。
左右威卫,军号“羽林”,得名于汉武大帝时首创的禁军名号,武周时曾更名为左右豹韬卫,职责是“正殿之前,队立于阶,长乐永安,队列于庑者”。
左右领军卫,军号“射声”,得名于汉武帝时北军八校尉营中的射声营,取意为“闻声而射之”,形容其射箭快速、准确之意,武周时曾更名为左右玉钤卫(其名得自传说中姜太公吕望的兵书《玉钤》),职责是“皇城之四方,宫苑之城门,则职于领军”。
左右金吾卫,军号“佽飞”,卫名出自汉武帝改中尉为执金吾,军号也起源于西汉武官名“佽飞”,属于少府中之左弋射管辖。“佽飞”又名“佽非”,为春秋时荆国(楚国)的勇士,《吕氏春秋》曾记载其一人力斩三只蛟龙,武勇绝伦。西晋禁军左右卫之右卫军号亦名为“佽飞虎贲”。职责是“京城烽堠之宜,南衙番上之数,则掌于金吾”。
左右监门卫,只掌内府兵而不掌外府兵,职责是“禁卫门籍,器仗出入”。
左右千牛卫(“千牛”为刀名,人君防身之刀,得名自《庖丁解牛》中,庖丁解千牛而刀锋无损的故事。北魏时,千牛刀是皇帝御用的利器。掌奉御用千牛刀的武士也成为千牛备身),只掌内府兵而不掌外府兵,职责是“仆御兵仗,宿卫弓箭”。
北衙军:
左右羽林军(卫)大将军,左右龙武军大将军:掌统北衙禁兵,督摄左右厢飞骑仪仗。大朝会,则周卫阶陛。巡幸,则夹驰道为内仗。凡飞骑番上者,配其职。有敕上南衙者,大将军承墨敕,白移于金吾,引驾仗官与监门奏覆,降墨敕,然后乃得入。
6. 禁卫军与御林军有甚区别
禁卫军:
janissary:
n. 古时土耳其苏丹的禁卫军, 土耳其兵, 亲信, 爪牙
或者
lifeguard
近卫军:
近卫兵:
guardsman
苏联近卫军,一个充满光荣与荣耀的名字,一面永远向前的旗帜,一个战无不胜的英雄群体。
近卫军泛指军队中的精锐之师,最早概念的近卫军,出现于奴隶社会,主要是指统帅的扈从部队。十二世纪,意大利将专门护卫国旗的精锐部队冠以“近卫”称号,这也是“近卫”称号的最早由来。也就是说,传统意义上的“近卫军”,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讲的中国古代的禁卫军、羽林军,是一支扈从、保卫的部队,而非用于野战的部队。作为一个事物,近卫军也有自己的一个发生发展壮大的沿革过程,到了近代,近卫军就更多是一个荣誉。严格意义上讲,苏联近卫军并不是真正的“近卫军”,但他无愧于近卫军这个光荣的称号。
苏联近卫军的产生与壮大
在伟大卫国战争时期,为了鼓舞士气,苏联红军开始授予那些战功卓著的部队、舰艇、兵团和军团“近卫”称号。 这真是一个天才般的举措。一个个荣誉的授与,使苏联的军队斗志高扬,团队精神更形巩固,战斗力也随之成倍数增长,为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1941年9月18日,遵照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的决定,为表彰全体人员的集体英雄主义、勇敢顽强的战斗精神和高超的军事技能,苏联国防人民委员部发布第308号命令,将一批立正大功的兵团改名:步兵第100师(师长鲁西亚诺夫少将)改称
近卫步兵第1师(后来改编为近卫机械化第1军);步兵第l27师(师长阿基缅科上校)改称
近卫步兵第2师;步兵第153师(师长加根少将)改称近卫步兵第3师;步兵第161师(师长莫斯克维京上校)改称近卫步兵第4师。这些兵团在明斯克和斯摩棱斯克城下同德军进行了殊死搏斗,并参加了西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在叶利尼亚城下举行的反突击。例如,1941年6月26-28日,步兵第100师所属部队在明斯克城下战斗中重创德军步兵第35师和第25装甲师,歼灭其一个步兵团和一个装甲团、一个半摩托车营,击毁坦克l00余辆、装甲车l3辆、反坦克炮23门。该师全体军人在叶利尼亚城下勇敢坚决地进行战斗。1941年9月初,该师在第24集团军突击集团编成中实施进攻,突破叶利尼亚以北德军防御阵地,切断叶利尼亚-斯摩棱斯克铁路线,从纵深中包围了该地的德军集团。该师坚决果敢的战斗行动,对粉碎德军和收复叶利尼亚具有重大意义。
苏联近卫军的队伍迅速在伟大卫国战争中的血与火中成长起来。1941年9月21日,莫斯科摩托化步兵第1师(师长利久科夫上校),9月26日,步兵第107师(师长米罗诺夫上校)、第120师(师长彼得罗夫少将)、第64师(师长格里亚兹诺夫上校)均被授予近卫军称号,分别改名为近卫莫斯科摩托化步兵第1师,近卫步兵第5师、第6师、第7师。1941年11月18日,步兵第319师(师长潘菲洛夫少将)因在莫斯科(沃洛科拉姆斯克)保卫战中表现无比英勇顽强,改为近卫步兵第8师。1941年11月26日,步兵第78师(师长别洛博罗多夫少将)因在莫斯科城下伊斯特拉方向对德军作战中连战皆捷,被改为近卫步兵第9师。坦克兵成为近卫部队的有坦克第4旅(旅长卡图科夫上校)被改名为近卫坦克第1旅(1941年11月11日)。该旅在莫斯科保卫战中,战功卓著。10月初,该旅在近卫步兵第1军编成中作战,向奥廖尔-图拉方向挺进,在姆岑斯克地域与德军突击的坦克集团遭遇。该旅所属部队广泛设伏,数日之内,遏制德军两个装甲师的多次突击,并在战斗中击毁坦克l33辆。
其后,光荣的近卫军称号从单纯的陆军师扩展到各个军兵种。
骑兵在苏联近卫军的战史上作出了巨大贡献。1941年11月26日和12月25日,骑兵第2军(军长别洛夫少将)、第3军(军长多瓦托尔少将)和骑兵第5军(军长克留乔金少将)分别改名为近卫骑兵第l军、第2军和第3军。
炮兵在莫斯科接近地,同德军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战斗。炮兵第440、471、555、274团,反坦克炮兵第289、296、509、760团,这些部队因在战斗中表现出的英雄主义、大无畏精神和高度组织纪律性,而于1942年1月8日亦被授予近卫军称号。反坦克炮兵第280团(团长叶夫列缅科少校)是近卫反坦克炮兵第一个团队。1941年10月,该团配属步兵第316师,在沃洛科拉姆斯克以南德军坦克集团进攻方向,组织了坚不可
摧的反坦克地域,并于1941年10月25日的战斗中,击毁德军坦克37辆。
1942年1月8日,摩托车第36团和通信兵第12团被改为近卫团。
1941年12月6日,红旗歼击航空兵第29团(团长尤达科夫少校)是近卫航空兵第一个团队。该团飞行员在战争爆发后仅两个半月时间就击落敌机47架。同一天,被改称为近卫航空兵团的还有:歼击航空兵第526团、第155团和第129团,俯冲轰炸航空兵第31团和强击航空兵第215团。水鱼雷航空兵第1团(多次参加空袭柏林)、红旗波罗的海舰队歼击航空兵第5团、第13团和红旗北方舰队混成航空兵第72团,因出色完成各项复杂的战斗任务,发扬了英雄主义精神,于1942年1月18日均改为近卫团。1942年4月,被授予近卫军称号的舰艇有:“红色高加索”号巡洋舰(舰长古幸海军中校),“刚毅”号驱逐舰(舰长列夫琴科海军大尉),“马尔季”号布雷舰(舰长梅谢尔斯基海军上校),“T-205”号扫雷舰(舰长什克列布季延科海军上尉),“Д-3”号潜艇(艇氏比别耶夫海军大尉),“M-171”号潜艇(艇长斯塔里科夫海军大尉),“M-174”号潜艇(艇长叶戈罗夫海军大尉),“K-22”号潜艇(艇长科捷利尼科夫海军中校)。1942年6月18日,“红色克里木”号巡洋舰(舰长祖布科夫海军上校)改为近卫巡洋舰。
联近卫军独特的荣誉体制
和平时期,前苏联对各军团、兵团、部队和舰艇不授予近卫军称号。但是,为保持战斗传统,原各部队、舰艇、兵团、军团的近卫军称号,在其撤销时,可转授给其他军团、兵团、部队和舰艇。近卫军是一个光荣的称号,有其一整套荣誉授予体制和载体。
根据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决议,凡荣获近卫军称号的部队和兵团,均授予近卫军军旗。近卫集团军军旗旗面由红色丝绸制成,边缘装饰以金色流苏,尺寸为145x115厘米。正面中央刺绣有直径60厘米的近卫军徽章图案,在其上方为俄文“消灭德国侵略者”(Смерть §?§?§T§?§è§ü§ú§T захватчикам)口号,下方是部队的名
称。在旗面的三个边缘处刺绣有金星、镰刀和斧头图案。军旗的背面,中央为列宁刺绣头像,其直径为48x46厘米,上方是“为了我们苏维埃祖国” (За на нашу Советскую Родину)标语,下方则是苏联的俄文缩写。军旗旗杆为木质,长2.5米,直径4厘米,颜色为深棕色,顶端装有金属箍并系有两条金色饰带。 其它级别近卫军部队的军旗与近卫集团军军旗基本一样,只是旗面中央的近卫徽章没有橡叶饰,尺寸也缩小为38x50厘米。
遵照l942年5月21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的命令,为苏军陆军近卫部队和兵团的军人颁发“近卫军”胸章,而为海军近卫军人颁发系有黑竖条橙黄色波纹绶带的长方形金属薄板制成的胸章。同时设近卫军军人称号。根据1942年6月19日海军人民委员部命令,制定海军近卫军军旗。1942年7月31日颁布实行《苏联海军近卫条例》。近卫军胸章应佩戴于右胸。
近卫军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中起了巨大作用。第1、2、3近卫集团军在会战中发扬了非凡的英雄主义和勇敢顽强的战斗精神。第24、第69、第21、第64、第62、第30和第16集团军由于在对德军战斗中为祖国屡建战功,并发扬了集体英雄主义精神与高超的军事技能,均改为近卫部队,分别命名为第4、第5、第6、第7、第8、第10和第11近卫集团军。 根据最高统帅部大本营1943年4月16日的指令,沃罗涅日方面军、西南方面军、西方方面军和草原军区对所属军队中的近卫步兵兵团进行整编,目的在于将其作为最有经验、战斗力最强的兵团加以有效的使用。还有许多坦克军和机械化军亦获得近卫军称号。1943年2-3月间,首批成为近卫航空兵师的有:歼击航空兵第220师(师长乌京上校);强击航空兵第226师(师长博尔德里欣中校)、第228师(师长科马罗夫上校)和第243师(师长苏霍列布里科夫上校);轰炸航空兵第263师(师长多贝什上校)和第272师(师长库兹涅佐夫上校),以及远程航空兵第3师(师长尤哈诺夫上校)、第17师(师长洛吉诺夫空军少将)、第24师(师长沃尔科夫上校)和第222师(帅氏季托夫上校)。红旗防空航空兵第102师在多次空战中表现出高超的作战技能,亦改为近卫航空兵师。
1943年,出现了第一批近卫坦克集团军:2月22日——近卫坦克第4集团军(首次组建)和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5月l 4日——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他们在1943年库尔斯克会战中不傀是英勇作战的模范。1944年改为近卫坦克集团军的还有坦克第l集团军(4月25日)、坦克第2集团军(11月20日)、坦克第6集团军(9月12日)、坦克第4集团军(1945年3月17日第二次组建)。这些坦克集团军直到卫国战争结束,还保持着自己的番号。
1943一1945年多次进攻战役中,近卫军团和兵团通常都在决战方向作战。苏联最高统帅部所使用的近卫坦克集团军,对在敌防御纵深中迅速发展战役胜利起到了极其重大的作用。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在1943年4月18日给各方面军司令员的训令中要求在进攻中将近卫兵团和军团务必使用在主要突击方向突破敌防御阵地;在防御中用以实施坚决的反突击。
苏联近卫军的相关待遇和奖惩
1943年6月11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对近卫军作了如下补充规定:近卫军部队必须是全军的表率,……如果近卫部队在战争中出现被歼灭而丢失军旗、贪生怕死和在战斗中溃逃的情况,其指挥人员将被送交军事法庭,剥夺该部队的近卫称号并进行整编。
近卫军各兵团和军团以辉煌胜利标志着自己在1944-1945年进攻战役的战斗历程。近卫军许多部队(舰艇)、兵团和军团在列宁格勒和诺夫哥罗德保卫战,在收复右岸乌克兰、克里木半岛、白俄罗斯以及进攻东普鲁士、维斯瓦-奥得河、柏林和歼灭日本关东军等重大战役中,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曾多次受到最高统帅部通令嘉奖,荣获政府奖赏,并因攻克军事重镇而获得荣誉称号。按规定,凡荣获“近卫军”称号的部队将予以加薪,指挥员增加一半,而士兵则上涨一倍。 到伟大卫国战争末期,苏联近卫军已发展成为一支强大的力量。1945年5月9日,苏联武装力量荣获近卫军称号的计有:11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和6个坦克集团军;1个骑兵机械化集群;40个步兵军、7个骑兵军、12个坦克军、9个机械化军和14个航空兵军,217个步兵师、9个空降兵师、17个骑兵师、6个炮兵师、53个航空兵师、6个高射炮兵师、7个火箭炮兵师;13个摩托化步兵团、3个空降兵团、66个坦克团、28个机械化团、3个自行火炮团、64个炮兵团;1个迫击炮旅、11个歼击反坦克炮兵旅、40个火箭炮兵旅、6个工程兵旅和1个铁道兵旅;1个筑垒地域;18艘战斗舰只和许多军(兵)种部队。
7. 古代皇宫的禁卫军是怎样组成的
是从各个地方上的最精锐、精壮的士兵中抽调出来,送往皇宫,再从中挑选相貌、品格、武功最高的人组成禁军。
每数年挑选一次。
禁卫军是古代全国士兵中最精锐的士兵。
8. 古代皇宫的禁卫军是怎样选出的
禁卫军是禁军的俗称。禁卫军是皇帝身边的最高保卫人员,是在皇帝身边的贴身护卫,是皇帝在受刺杀时的优先警卫人员。禁卫军通常是精锐中的精锐部队,是从军队中精挑细选出来的。要求政治可靠,军事技能过硬。
春秋时期诸侯的禁卫军多由公族或卿大夫子弟组成。他们平时警卫王宫,战时在王左右,是军队中的主力。如晋的"中军公族"又称"公卒"。
晋国的公族是由卿大夫子弟构成的。余子又称公路。公路与公行是主管戎车的职官,所率戎士应是禁卫晋侯的车兵甲士。
公族与卿大夫子弟称为"国子"或"贵游子弟",平日由公族大夫教育培训。据《周礼》,国子还接受师氏,保氏的教育。师氏教国子以"三德"和"三行",保氏教国子以"六艺"和"六仪"。这在当时是完备的品德、文化和军事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实践形式,他们要在师、保统带下守卫宫廷。经过严格的培养训练之后,诸侯才从他们当中挑选出王宫卫士。
以"旅贲"为代表的禁卫军虽然是列国军队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但又是一支特殊的力量,这就是它与一般的"师旅"不同。一般的"师旅",兵员来自国人,平日为农,战时为军,是"兵农合一"的。以"旅贲"为代表的禁卫军则不然,他们来源于国中的"贵游子弟",是由卿大夫子弟组成的"国子",平时脱离生产劳动,可以世袭父兄爵禄,一旦入选禁卫军的行列,就成了食禄的职官,位为士,可以继续升迁为大夫、卿,成为统治阶级的一员。所以以"旅贲"为代表的由"国子"组成的诸侯禁卫军,无疑是一支常设的部队。但这是一支纯粹的贵族军,类似沙俄时代的士官生,而且人数仅三四千余。
清代的禁卫军包括守卫皇宫的侍卫亲军,驻守北京的满族八旗禁旅,甚至主管京师治安的步军统领所属绿营部队。严格意义上的禁卫军是指清政府在立宪运动风起云涌的时代背景下,仿照普鲁士军事制度建立的一支近代化的宫廷卫队。
禁卫军的编练倡议于光绪三十三(1907)年三月,始于光绪三十四(1908)年十二月,成军于宣统三(1911)年七月。禁卫军军官多数来自以满族为主的新军第一镇,兵源也主要是驻京的满族人,另有蒙古骑兵和来自直隶、山东的农家壮丁。
9. 历史上那些最彪悍的禁卫军都有哪些有多彪悍
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今天,国家总统和君王在出席一些重大场合,或者是古代的君王,要去民间微服私访的时候,身边都有一些贴身保镖。这些保镖大多数都是混杂在人群中,穿着打扮都和普通人差不多,根本分辨不出谁是保镖。但是在古代保镖还没有这么的流行,那时候的君王出门后面跟随着一些禁卫军。那么禁卫军是如何形成的呢?在历史上最彪悍的禁卫军是哪个朝代的呢?
虽然古时候和我们今天的禁卫军有些许不一样,但是这些禁卫军的作战力非常的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