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穿越小说看当代女性意识
Ⅰ 梁羽生小说的女性意识是如何体现的
主要就体现在练霓裳,厉胜男等身上。
1. 不为礼法所拘
2. 敢爱敢恨
3. 不以男子为中心,这一点练霓裳比厉胜男更甚
Ⅱ 论文:<老舍小说的女性意识>该怎么去写
老舍开始创作的时期,正是中国社会女性意识开始觉醒的时期。他的女性观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文化条件下形成并且构成了其文化批判的一部分。老舍既受到现代个性主义思潮,人道主义思潮的启蒙,自觉从男性立场上追求爱情幸福,抒写男性无爱的婚姻痛苦;并在平等的人的立场上批判男权文化对女性人格的践踏,同情女性在男权专制下的非人处境;同时,在对传统女性的歌颂和批评中,老舍又不时陷入男性中心立场而压抑女性主体性。老舍的女性观,就呈现出现代文化观念与传统文化观念相交织、男权立场与合理的男性立场及平等的人的立场相渗透的复杂局面。其女性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对男权至上的传统伦理道德的解构,男权意识的残存,对女性解放的理性思考。
Ⅲ 什么样女生喜欢看穿越小说,她们看穿越小说的心理是怎样的
我也喜欢看穿越小说,纯古代的现代的也喜欢,只要是文笔好,情节好,就能看下去。也许每个女生心里都有一个灰姑娘的梦,作为一个现代人,穿越到古代有古人不可比拟的优越,更重要的是她的思维,相比古代的女性对男人来说是稀有的,更有吸引力,经常出现的情节是皇帝王爷之类,隐居幸福生活之类。男主帅的不像话,是自己心理潜意识所希望但不可能实现的一种反应。
Ⅳ 从《镜花缘》看女性意识
试论《镜花缘》中女性形象的局限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YLX200710035.htm
《镜花缘》才女群像新论
http://www.redlib.cn/html/NanHuaDaXue_313/JingHuaYuan15039272.htm
Ⅳ 文学类毕业论文莫言有什么好的选题吗《红高粱》电影和文学间比较怎么写
68. 东北方言词汇与多元文化(字数:9192,页数:12 )
69. 王家卫电影的人物精神分析与都市表达(字数:9573,页数:12 )
70. 《三国演义》对《三国志》的材料取舍与改编(字数:10818,页数:14 )
71. 艰难的辩白——对《我在霞村的时候》的重新解读(字数:8905,页数:11 )
72. 景点命名的语言分析(字数:10523,页数:12 )
73. 论铁凝小说中的女性救赎向度(字数:8695,页数:11 )
74. 《儒林外史》对士阶层现状与命运的省思(字数:21174,页数:28 )
75. 从《好奇害死猫》看都市人精神的扭曲(字数:9260,页数:10 )
76. 徐志摩、林徽因情诗考述(字数:9045,页数:13 )
77. “汉字繁简字之争”的思考(字数:9112,页数:12 )
78. 闽南方言词语谐音现象研究(字数:9860,页数:14 )
79. 艰难的辩白(字数:8905,页数:11 )
80. 宋词中的杭州城市文化研究(字数:11198,页数:14 )
81. 论白居易中隐诗(字数:8809,页数:11 )
82. 从“穿越小说”看当代女性意识(字数:9438,页数:11 )
Ⅵ 张爱玲的作品中体现了那些女性意识
张爱玲1921年生于上海,家庭门第显赫,从小既接受了传统文化的陶冶(古典文学的训练,以及传统文化风习的耳濡目染),又接触过西方文学艺术。四十年代的上海,东西方两种文化、两种层次的文明多面碰撞,多层次的矛盾冲突也时时缠绕纠结,这种社会历史环境对当时很多知识分子都影响很大。作为一名有着清醒认知又具有非常敏锐眼光的现代知识女性的张爱玲有着更为复杂的情结。身处在20世纪40年代上海的独特条件下,特殊的家庭背景,在香港求学时遭逢战争的经历,这种种际遇加诸于张爱玲这样一位现代知识女性之身使她把目光从社会收缩到自身、以对人性尤其是女性内心的透彻审视代替对当时各种社会潮流的盲目趋势。对女性在命运的拨弄下所做的种种选择进行解析,无论她们是主动或被动,张爱玲的笔触所至都没有导向道德上的谴责,而代之以深刻的心理剖析。这种对女性的理解包含着浓浓的叹息与悲哀。深刻的心理透视也无疑折射出了女性千百年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悲惨境遇的社会历史根源
张爱玲的小说主要以新旧文化交替的上海为背景,虽然当时资本主义商业文化已冲击到人们的生活,在人们的精神生活方面,依然受长期形成的封建习俗禁锢。经济是导致女性的人生悲剧的外在原因,但内在原因则是中国女性根深蒂固的“奴性心理”。在张爱玲的许多小说中,通过心理分析,作者关注了受压抑女性的女奴意识对婚恋的影响。在这种物化的婚恋关系中,女性显然处于被动,这使她们根本无法把握自己人生幸福的轨迹,只能听任命运的摆布。在婚恋问题上她们受着封建意识的奴役,生生世世为男性附庸的奴性心理使她们生活在习惯了的挣脱不开的心狱里,自觉自愿屈居于男性的脚下。④无论是有知识的如白流苏,还是无知识的如霓喜;无论是为经济的如淳于敦,还是为爱情的如葛薇龙,这些女性全被代代相传的封建意识扼制了喉管,屈从于、甚至是期盼着男性世界的控制,从未想过做一个独立自主的人,这就注定了她们在婚恋中的女奴地位。因此,在痛失一个心心相印的男友之后,她宁愿独身,也不愿接受一个出于世俗考虑非常美满的婚姻。与其说现实中的选择是很沉重的,倒不如说这种生活中的沉重倒给了奥斯丁轻松面对生活的胸襟。她在自己的作品中用机智的笔墨、反讽的语言营造了一片笑语,一片春光。于欢声笑语与明媚的春光中道出了她对于女性、对于婚姻的睿智思索。在张爱玲的作品中,几乎所有女性的命运都是被动与不幸的,她们本身或是充满智慧或是生命力顽强,但最终都免不了命运的摆布,成为不完全的生命,她们要么失去生存的依靠,要么失去真挚的情感,要么二者皆不可得。结局也无非三种,或安于做失语的奴隶,或苟且偷生,走向极端的就只能是发狂、变态。
Ⅶ 张小娴小说的女性意识有哪些体现
张小娴的作品,会经常不经意间表现出对女性的关注,通过描写都市里平凡男女的爱情故事来展示了女性内心的隐蔽的复杂的情感世界,并在作品人物经历中闪耀出很多平实而充满哲理的经典爱情语录。她作品中对女性生存空间的关注、对都市爱情的解构、对人生、人性的感悟都表现出张小娴特有的作品风格。
Ⅷ 女性问题和女性意识在简爱这部小说中的反映
女性问题:简爱的表哥那位"白色的大理石柱子"认为妻子至少传教士的妻子应该是一个从属物......不应有爱不应有恨.
女性意识:简爱站在罗伯思特跟前最有力的那一段演说"你以为我贫穷、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么......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双双站在上帝面前时我们是平等的."
Ⅸ 写“浅谈萧红小说的女性意识”这一论题,该从何入手呢
主要是那三个层面:
1、自然层面
2、社会层面
3、文化层面
自然层面
女性的自然性别给她们带来了种种不幸。“生育这本是人类最崇高、最美好的创造性行为,在萧红笔下,却成为女性的一个永难摆脱的劫数和苦难之源。”
在《王阿嫂之死》中对生育过程做了如此触目惊心的描绘:“她的身子是被自己的血浸染着,同时在血泊里也有一个小的、新的扎动物在挣扎。”生和死的连接是以女性生命的毁灭为代价的。
“自然性别造成的劫难再加上男人的无知、粗暴与冷酷,构成了女性生命的非人境地与悲剧性质。”这种动物般的生存是中国农村妇女的共同写照。
萧红在她的十多部小说中,几乎篇篇涉及死亡问题,而且所涉及死亡描写基本上都发生在女人身上。《王阿嫂的死》中怀着身孕的王阿嫂产后和新生婴儿一起死亡;《生死场》中王婆的自杀和自杀未遂的情形,小金枝被父亲活活摔死,美丽的月英姑娘瘫痪后遭到丈夫的折磨而死,其中最震撼人心的是美丽多情的月英的惨死。“月英是打鱼村最美丽的女人,生就的一双多情的眼睛”,常使人感到“落到绵绒里那样愉快和温暖”,可是在病魔的摧残和丈夫的虐待下,“她像一个患病的猫,孤独而无望”,姣好的身体也只剩下“线条组成的人形,只有头阔大些,头在身子上仿佛是一个灯笼挂在杆头”。这些原本美丽强健的女性,她们美好而富有活力的生命被沉重的生活和无法把握的命运所吞噬,最终走向了死亡。
面对女性生命毁灭的悲剧,萧红的叙述是直白、平淡、客观的,没有进行多余渲染。对王大姐的死是这样描写的:“在这样的一个夜里,冯歪嘴的女人死了。第二天早晨,正遇着乌鸦的时候,就给冯歪嘴的女人送殡了。”对小团媳妇的死未作正面描写:“……还没有到二月,那黑忽忽、笑呵呵的小团媳妇就死了。”)两个埋葬她的人回来,议论“酒菜真不错,鸡蛋汤也热乎”,关于埋葬小团媳妇的经过却只字未提。在这些貌似轻松淡薄的叙述背后,我们感到萧红内心深处的悲悯与不平,感受到由女性无声的死亡所散发出的欲哭无泪的沉重与悲凉。
生与死是人生的两个端点。对萧红笔下的妇女们来说,人生的起点是生育的灾难,人生的终点是死亡的悲凉,中间是日复一日的艰难的求生。萧红没有去虚构曲折奇巧的故事,也没有制造尖锐激烈的冲突,她只是写普通农妇的日常生活片段,人人都必得经历的生老病死等等,然而她凭借用忠实地描写这种生活来震撼人的心灵,在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中揭示妇女的非人生涯和悲剧命运。
社会层面
求生的艰难——《生死场》、《呼兰河传》中描绘了在贫苦生活、阶级压迫以及男性权威围攻下艰难求生的画面,是作者有意识有目的地表现女性群体命运。
人格的践踏——《生死场》中,有不少细节生动描绘了传统男权尤其是夫权对女人的压迫。在男人的眼里,女人只是丈夫的工具和奴隶。《生死场》中甜美温柔的农家女金枝怀着美好的爱情憧憬爱上了成业,但是成业只把她当做泄欲的工具,使她未婚先孕,不得不匆匆嫁了过来。她带着身孕从早忙到晚却常常被丈夫打骂。成业在外边生意亏本,回来就拿妻子当出气筒,甚至不惜摔死才一个月大的婴儿。成业死后,成了寡妇的金枝为了生活来到都市,又遭到男人的强暴,受尽男性欺凌侮辱的金枝悲愤的表白:“从前恨男人,现在恨小日本子……我恨中国人呢!除外我什么也不恨。”历尽艰苦的金枝为了寻求一块身心栖息的“净土”,决定出家当尼姑,可是尼姑庵在日本军进来之后早已空了,孤独的金枝依然无路可走。萧红在金枝身上表现的则是男人如何诱惑女人以满足他们的欲望,如何把她们当成满足本能需要的工具和伏侍生活的奴隶并冷漠残忍的对待她们。
自然生理、穷困生活、社会压迫、男权权威等固然是造成女子肉体生命被大量虐杀的原因,然而更多的广大妇女却是在心灵上被封建传统道德所毒害所虐杀了。萧红还从无数女性和自身的悲剧中痛切地发现更为深刻的封建文化意识对女性的戕害。
文化层面
千百年来,女性卑贱,女人不是人,女人就应温顺、服从、奴颜婢膝……这种种封建道德文化已经深入到民族的精神、思想、心理和言行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主宰力量,迫使女性按照这种道德准则来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12岁的“黑忽忽、笑呵呵”的小团圆媳妇,发育良好,活泼健壮,因为个子高大,不知害羞,头一天到婆婆家一顿吃了三碗饭而被“热心”的邻居们说长道短,认为她没有规矩,不象个媳妇,婆婆用严厉的打骂来管教她,这些“热心”的邻居们还踊跃疯狂地参与到摧残小团圆媳妇的行列中去。这些顽固的愚众大都是女性,如赵三奶奶,杨老太太……身为女性她们当初也遭受到类似的痛苦,几十年陈规陋习都这样实施下来,她们把曾经的痛苦抛到九宵云外,已经自觉地把陈规陋习的条款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要求,为虎作伥,和它一道来镇压起姐妹们来。这些麻木愚昧的女人们,她们本性是善良的,是照祖传的老例办事,是为了规矩出一个好人。小团圆媳妇的婆婆不得不打得狠一点,打出毛病,平时舍不得吃喝的她舍得花大把钱给媳妇跳大神、请巫医,人们似乎没有理由指责婆婆的残害与谋杀。在封建思想文化的毒害下,她们都变得如此残忍冷酷,她们不能容忍任何一个无意识或有意识地违背了几千年传统的人活在世上。她们的心已经死了,没有爱憎、没有活力、没有感情、没有人性。
在倡导男女平等长达一个世纪的今天,人们在表面上似乎已经认同了女性作为人的权利,女性虽取得了与男人一样的政治地位、工作权利,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女性已经获得了真正的解放,女性生活的两难处境依然普遍,矛盾更加尖锐——大量存在于文字之中体现男尊女卑的字眼依然在传递着封建文化意识的毒瘤,影响着下一代;大量语言中指向女性的花样繁多的骂人词汇,代代口耳相传,愈发骂得过瘾了;更为可怕的是,女性在长期沦为男权中心社会的奴隶,出现了严重的如小团圆媳妇婆婆类的“异化现象”,她们已内化了男性观念。不管是现实生活还是意识形态,她们甚至还要面对因女性地位提高带来的对男性特权的冲击而形成的新的文化围剿。
但我们不能把女性的奋斗归于无望……
无数的当代女性已身体力行地支撑着女性天空,无数的当代女作家正在充实着女性天空,我们要奋力“浮出”沉沦于地表千年的“水面”,说出我们的生存真相,大胆创造自己的女性文化,涂抹女性天空。
Ⅹ 女性意识
在男性的作品中也可以凸现女性意识。
在中国,女性意识随着人的解放和民族解放运动渐渐浮出历史地表,它一方面从女性特有的生理和心理机制出发,以女性独特的方式和视角去体验与感受外部世界。另一方面,女性意识同社会、经济、历史、意识形态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决定着女性意识发展的不同层次和不同的历史内容。 本文在梳理了西方和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资源的基础上,拟采用社会性别理论分析中国当代男性文本中对女性意识的书写。以社会性别为中心可以考察女性相对于男性而言的社会位置,也可以考察社会对男性性别本质的规定性。
在女性写作研究领域,对女性意识的探讨已经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从女性生理特点研究女性自我,如周期、生育、受孕等特殊经验"也是对女性意识的挖掘。
铁凝是当代文坛上一位很有影响力的作家,她始终以一种独特的姿态存在着,凭借大量的创作实绩不断引起评论界的关注。其文本表现出鲜明的女性意识。本论文以铁凝为着眼点,以她的小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阶段的代表作品的解读来分析她的女性意识,从而说明铁凝的独特性。从女性躯体的书写与女性性爱的表述两方面来阐述其小说中的女性意识。作者对女性健康的身体进行了高度的赞美,并对主人公的自赏行为予以了肯定。
《淌不过男人河的女人》以她特有的女性写作立场、极端个人化的写作姿态凸现出非同寻常的意义,她以充满强烈的女性意识的言说策略和生动的笔触述说着当代女性努力摆脱被男权文化叙述的命运、实现女性本我价值的愿望。她笔下一个个女性形象的悲凉结局却透视出女作家在探寻解构男权文化、体现女性意识的过程中所面临的艰难与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