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代小说 » 羊祜穿越小说

羊祜穿越小说

发布时间: 2021-08-11 07:00:29

① 晋书羊祜传翻译

《晋书羊祜传》白话释义:

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世代担任俸禄二千石的官职,到羊祜已经九代,都以为官清廉品德高尚而闻名。等到长大,博学能写文章,郡中将领夏侯威认为他不平常,把哥哥夏侯霸的女儿嫁给他。太原郭奕见了他说:“这是当今的颜回啊。”

晋武帝接受禅让,羊祜因为有辅佐之功,晋升为中军将军,加散骑常侍,改封郡公,食邑三千户。羊祜坚决辞让封爵,于是把封赏的爵位改为侯。武帝有灭吴的打算,任用羊祜为管理荆州各项军务的长官。

羊祜带领军队镇守南方,开办学校,安抚教化远近的百姓,深得江汉百姓之心。他向吴国人表明自己的诚意,凡投降的人要想离去,悉听尊便。

当时长吏死于任上,下一任长吏忌讳,经常毁坏旧官府,羊枯认为死生自有定数,与居室无关,于是向镇守地下文书,普遍加以禁止。

羊祜进占险要,开建五个城,收取肥沃的土地,石城以西,全归晋所有。从此前后投降的人不断,又宣扬德行信誉,以此安抚初来依附的人,慨然有吞并吴国的志向。

每次与吴人打仗,将帅中有想要出诡计的,就拿醇酒给他们喝,使他们无法说出自己的计策。

吴将陈尚、潘景来犯,羊祜追杀了他们,因赞美他们死得有节操而厚加殡殓。潘景、陈尚的子弟来迎丧,羊祜按礼遣返他们。

每次与众人在江沔游猎,常限制在晋的地域。如果禽兽先被吴人打伤而被晋兵得到,都还给他们。于是吴人都心悦诚服,称他为羊公,不叫他名字

原文:

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世吏二千石,至祜九世,并以清德闻。及长,博学能属文,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太原郭奕见之曰:“此今日之颜子也。”

武帝受禅,以佐命之勋,进号中军将军,加散骑常侍,改封郡公,邑三千户。固让封不受,乃进本爵为侯。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

祜率营兵出镇南夏,开设庠序,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与吴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皆听之。时长吏丧官,后人恶之,多毁坏旧府,祜以死生有命,非由居室,书下征镇,普加禁断。

祜进据险要,开建五城,收膏腴之地,石城以西,尽为晋有。自是前后降者不绝,乃增修德信,以怀柔初附,慨然有吞并之心。

每与吴人交兵,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吴将陈尚、潘景来寇,祜追斩之,美其死节而厚加殡敛。

景、尚子弟迎丧,祜以礼遣还。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翕然悦服,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此文出自唐代房玄龄所著的《晋书》

(1)羊祜穿越小说扩展阅读

写作背景:

羊祜字叔子。泰山郡南城县(今山东新泰)人。魏晋时期著名战略家、政治家和文学家。

出身泰山羊氏,博学能文,清廉正直,娶夏侯霸之女为妻。曾拒绝曹爽和司马昭的多次征辟,后为朝廷公车征拜。

司马昭建五等爵制时,以功封为钜平子,与荀勖共掌机密。晋代魏后,司马炎有吞吴之心,乃命羊祜坐镇襄阳,都督荆州诸军事。

在之后的十年里,羊祜屯田兴学,以德怀柔,深得军民之心;一方面缮甲训卒,广为戎备,做好了伐吴的军事和物质准备,并在吴将陆抗去世后上表奏请伐吴,却遭到众大臣的反对。

咸宁四年(278年),羊祜抱病回洛阳,于同年十一月病故,在临终前举荐杜预自代。死后获赠侍中、太傅,谥号“成”。

② 羊祜识环

羊 祜 晋羊祜三岁时,乳母抱行。乃令于东邻树孔中探得金环。东邻之人云:“吾儿七岁堕井
死,曾弄金环,失其处所。”乃验祜前身,东邻子也。(出《独异记》)
晋朝人羊祜三岁的时候,乳母抱着他出去游玩,他在东邻的树洞中找到一只金环。东邻
说,“我儿子七岁的时候落到井里淹死了,他活着的时候曾经玩弄过这只金环,但不知道他
丢到哪里去了。”于是请算命先生推算羊祜的前身,结果正是东邻人家的儿子。

羊祜(221—278),字叔子,泰山南城(今山东费县西南)人,西晋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
羊祜出身于汉魏名门士族之家。从他起上溯九世,羊氏各代皆有人出仕二千石以上的官职,并且都以清廉有德著称。羊祜祖父羊续汉末曾任南阳太守,父亲羊衜为曹魏时期的上党太守,母亲蔡氏是汉代名儒、左中郎将蔡邕的女儿,姐姐嫁与司马懿之子司马师为妻。
羊祜十二岁丧父,孝行哀思超过常礼。奉事叔父羊耽也十分恭谨。他曾在汶水边上游玩,遇见一位老人,说他“孺子有好相,年未六十,必建大功于天下”(《晋书•羊祜传》)。老人说完就走了,不知所在。
羊祜长大后,博学多才、善于写文、长于论辩而有盛名于世。而且仪度潇洒,身长七尺三寸,须眉秀美。郡将夏侯威认为他不同常人,把兄长夏侯霸的女儿嫁给他。
羊祜被荐举为上计吏,州官四次征辟他为从事、秀才,五府(古代五种官署的合称,所指不一)也纷纷任命他。由于此时曹魏统治阶级内部正进行着争夺最高权力的斗争,这一斗争主要是在曹氏集团与司马氏集团之间展开的,羊祜与斗争的双方都有姻亲关系。处于夹缝中的羊祜不愿意卷入到旋涡之中,所以采取了回避态度,没有同意。太原人郭奕见到他后说:“此今日之颜子也”(《晋书•羊祜传》)

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曹睿去世,继位为帝的齐王曹芳只有八岁。大将军曹爽与太尉司马懿受遗命辅政,两大集团的斗争白热化。正始初年,曹氏集团在斗争中明显地占据优势。曹爽把司马懿排挤到太傅的闲职之上,将统领禁军、掌管枢要的权力皆掌握到自己的弟兄及心腹的手中,从而控制了政府的实权。司马懿实行韬晦之计,假装生病,暗中却加紧布置,伺机反攻。羊祜虽然年轻,但很有政治头脑。他判断曹爽终将不是司马懿的对手。后羊祜与王沈一起被曹爽征辟,王沈劝羊祜应命就职,羊祜就说:“委质事人,复何容易”(《晋书•羊祜传》)。王沈便独自应召。由于门第关系,尽管羊祜基本游离于两大集团争斗之外,但从思想感情上说来,他对司马氏的一派显得更为亲近一些。
正始十年(249),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并诛杀曹爽,夺得军政大权。政变之后,司马懿大举剪除曹氏集团,与曹爽有关的很多人遭到诛连。羊祜的岳父夏侯霸为逃避杀戮,投降了蜀国。王沈也因为是曹爽的故吏而被罢免,于是,对羊祜说:“常识卿前语
。”羊祜却安慰他,说:“此非始虑所及”(《晋书•羊祜传》)。他就是这样,既有先见之明,又不肯显示夸耀。在这场灾难中,羊祜并未因岳父降蜀受罚,这大约得济于他的亲司马氏的政治态度。
夏侯霸投降蜀国,其亲属怕受牵连,大都与其家断绝了关系,只有羊祜,安慰其家属,体恤其亲人,亲近恩礼,愈于常日。
不久,羊祜的母亲和长兄羊发相继去世。羊祜服丧守礼十多年,其间以道素自居,笃重朴实,一如儒者。
正元二年(255年),司马师病逝,司马昭执政,为大将军。司马昭任大将军,征辟羊祜,羊祜没有应命。于是,朝廷公车征拜羊祜为中书侍郎,不久升为给事中、黄门郎。
时魏帝魏帝高贵乡公曹髦爱好文学,在位者希承上意,多献诗赋,汝南人和迪因为违逆上意而遭贬斥。羊祜在朝廷,虽身处士大夫之间,但持身正直,从不亲亲疏疏,因此,有识之士,对他特别尊崇。
陈留王曹奂时期,羊祜被封为关内侯,食邑一百户。因为羊祜心中对天子不以为然,所以不愿再做侍从之臣,请求出外。后来改为秘书监。曹魏末年已完全是司马氏的一统天下,司马懿父子兄弟相继执政。他们先后废杀两位皇帝,又屡次诛杀大臣,改章变制,发号施令,成为没有皇帝名号的实际统治者。这时,羊祜已加入司马氏集团,并逐渐上升为该集团中的重要人物。司马炎建五等爵制,羊祜以功被封为巨平子,食邑六百户。当时,钟会颇得天子宠爱,而又心性忌刻,羊祜怕他,敬而远之。钟会被诛之后,羊祜任相国从事中郎,与司马炎的另一心腹荀勖共掌机密。晋代魏前夕,司马炎调羊祜为中领军,在皇宫当值,统领御林军,兼管内外政事。
咸熙二年十二月(266年1月),司马炎受禅称帝,建立西晋王朝,史称晋武帝。因为羊祜有扶立之功,被进号为中军将军,加散骑常侍,进爵为郡公,食邑三千户。羊祜怕引起贾充等权臣的妒嫉,固让封公,只受侯爵,于是,由本爵钜平子进封为侯,设置郎中令,备设九官之职,并授给他的夫人印绶。
泰始初年,晋武帝下诏:“夫总齐机衡,允厘六职,朝政之本也。祜执德清劭,忠亮纯茂,经纬文武,謇謇正直,虽处腹心之任,而不总枢机之重,非垂拱无为委任责成之意也。其以祜为尚书右仆射、卫将军,给本营兵”(《晋书•羊祜传》)。当时,王佑、贾充、裴秀等人均为前朝名高望重之臣,羊祜对他们心存谦让。
晋武帝称帝后,素有吞吴之志。便积极筹划消灭孙吴政权的战争,以实现统一全国的大业。泰始五年(269年),司马炎除任命大将军卫瓘、司马伷分镇临淄、下邳,加强对孙吴的军事布置以外,又特地调任羊祜为荆州诸军都督,假节,并保留他散骑常侍、卫将军原官不变。
当时,西晋和孙吴各有一个荆州,形成南北对峙局面。西晋的荆州包括今天的陕西、河南的一小部分和湖北北部地区。吴国的荆州则有今天的湖北和湖南的大部分地区。晋吴间的边界线以荆州为最长,所以这里是灭吴战争的关键地区。
羊祜到任后,发现荆州的形势并不稳固。不但百姓的生活不够安定,就连戍兵的军粮也不充足。于是,羊祜首先把精力放在开发荆州方面。羊祜大量开办学校,兴办教育,安抚百姓,怀来远人。并与吴国人开诚相待,凡投降之人,去留可由自己决定。还禁止拆毁旧官署。当时风俗,官长如果死在官署之中,后继者便说居地不吉,往往拆毁旧府,另行修建。羊祜认为,死生有命,不在居室,命令下属,一律禁止。最主要的是设计使吴国撤掉了对襄阳威胁最大的石城驻军,吴国石城驻军离襄阳七百多里,常常侵扰边境。羊祜深以为患,于是巧用计谋,使吴国撤销了守备。然后羊祜他把军队分作两半,一半执行巡逻戍守的军事任务,一半垦田。当年,全军共垦田八百余顷。羊祜刚来时,军队连一百天的粮食都没有,到后来,粮食积蓄可用十年。
羊祜的这些措施迅速地安定了荆州的社会秩序,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晋武帝为表彰他的功绩,下令取消江北所有的都督建置,授予羊祜南中郎将的职务,负责指挥汉东江夏地区的全部军队。
羊祜在军中,常穿着轻暖的皮裘,系着宽缓的衣带,不穿铠甲。铃阁之下,应命侍卫的士卒也不过十几个人。并且,喜欢打猎钓鱼,常常因此荒废公务。有一天夜晚,他想出营,军司马徐胤手持柴戟挡住营门说:“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将军之安危,亦国家之安危也。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晋书•羊祜传》)。羊祜正色改容,连连道歉,从此很少外出。
不久,羊祜又被加封为车骑将军,并受到开府如三司之仪的特殊待遇。羊祜上表固辞:“臣伏闻恩诏,拔臣使同台司。臣自出身以来,适十数年,受任外内,每极显重之任。常以智力不可顿进,恩宠不可久谬,夙夜战悚,以荣为忧。臣闻古人之言,德未为人所服而受高爵,则使才臣不进;功未为人所归而荷厚禄,则使劳臣不劝。今臣身托外戚,事连运会,诫在过宠,不患见遗。而猥降发中之诏,加非次之荣。臣有何功可以堪之,何心可以安之。身辱高位,倾覆寻至,愿守先人弊庐,岂可得哉!违命诚忤天威,曲从即复若此。盖闻古人申于见知,大臣之节,不可则止。臣虽小人,敢缘所蒙,念存斯义。今天下自服化以来,方渐八年,虽侧席求贤,不遗幽贱,然臣不尔推有德,达有功,使圣听知胜臣者多,未达者不少。假令有遗德于版筑之下,有隐才于屠钓之间,而朝议用臣不以为非,臣处之不以为愧,所失岂不大哉!臣忝窃虽久,未若今日兼文武之极宠,等宰辅之高位也。且臣虽所见者狭,据今光禄大夫李憙执节高亮,在公正色;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光禄大夫李胤清亮简素,立身在朝,皆服事华发,以礼终始。虽历位外内之宠,不异寒贱之家,而犹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少益日月!是以誓心守节,无苟进之志。今道路行通,方隅多事,乞留前恩,使臣得速还屯。不尔留连,必于外虞有阙。匹夫之志,有不可夺”(《晋书•羊祜传》)。但朝廷未同意他的辞让。这一年,羊祜四十九岁。
泰始六年(270年),吴国在荆州的都督换上著名的军事家陆抗。陆抗到荆州后,注意到西晋的动向,立即上疏给吴主孙皓。陆抗对荆州的形势表示忧虑,提醒孙皓不要盲目迷信长江天堑,应该认真备战。他把自己的想法归纳为十七条建议,请求实行。陆抗的到来,引起羊祜的警惕和不安。因此,他一面加紧在荆州进行军事布置;一面向晋武帝密呈奏表。密表建议,伐吴战争必须利用长江上游的便利条件,在益州(今四川地区)大办水军。
泰始八年(272年)八月,吴主孙皓解除西陵(今湖北宜昌)督步阐的职务。步阐因害怕被杀,拒绝返回建邺,当年九月,献城降晋。陆抗闻讯,立即派兵围攻西陵(参见西陵之战)。晋武帝命令羊祜和巴西监军徐胤各率军分别攻打江陵(今湖北江陵)和建平(今四川巫县),从东西两面分散陆抗的兵力,以实现由荆州刺史杨肇直接去西陵救援步阐的计划。但陆抗破坏了江陵以北的道路,5万晋军粮秣的运输发生困难,再加上江陵城防坚固,不易攻打,羊祜顿兵于城下,不能前进。杨肇兵少粮悬,被陆抗击败,步阐城陷族诛。有司上奏说:“祜所统八万余人,贼众不过三万。祜顿兵江陵,使贼备得设。乃遣杨肇偏军入险,兵少粮悬,军人挫衄。背违诏命,无大臣节。可免官,以侯就第”(《晋书•羊祜传》)。结果,羊祜因此被贬为平南将军,杨肇则被贬为平民。
西陵救援失利后,羊祜总结教训认识到:吴国的国势虽已衰退,但仍有一定的实力,特别是荆州尚有陆抗这样的优秀将领主持军事,平吴战争不宜操之过急。于是,他采取军事蚕食和提倡信义的两面策略,以积蓄实力,瓦解对方,寻找灭吴的合适时机。鉴于历史上孟献子经营武牢而郑人畏惧,晏弱筑城东阳而莱子降服的经验,羊祜挥兵挺进,占据了荆州以东的战略要地,先后建立五座城池。并以此为依托,占据肥沃土地,夺取吴人资财。于是,石城以西均晋国占有,吴人来降者源源不绝。
羊祜于是实施怀柔、攻心之计。在荆州边界,羊祜对吴国的百姓与军队讲究信义,每次和吴人交战,羊祜羊祜都预先与对方商定交战的时间,从不搞突然袭击。对于主张偷袭的部将,羊祜用酒将他们灌醉,不许他们再说。有部下在边界抓到吴军两位将领的孩子。羊祜知道后,马上命令将孩子送回。后来,吴将夏详、邵颉等前来归降,那两位少年的父亲也率其部属一起来降。吴将陈尚、潘景进犯,羊祜将二人追杀,然后,嘉赏他们死节而厚礼殡殓。两家子弟前来迎丧,羊祜以礼送还。吴将邓香进犯夏口,羊祜悬赏将他活捉,抓来后,又把他放回。邓香感恩,率其部属归降。羊祜的部队行军路过吴国边境,收割田里稻谷以充军粮,但每次都要根据收割数量用绢偿还。打猎的时候,羊祜约束部下,不许超越边界线。如有禽兽先被吴国人所伤而后被晋兵获得,他都送还对方。羊祜这些作法,使吴人心悦诚服,十分尊重他,不称呼他的名字,只称“羊公”。
对于羊祜的这些作法,陆抗心中很清楚,所以常告诫将士们说:“彼专为德,我专为暴,是不战而自服也。各保分界而已,无求细利” (《晋书•羊祜传》)。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晋吴两国的荆州边线处于和平状态。
羊祜与陆抗对垒,双方常有使者往还。陆抗称赞羊祜的德行度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 (《晋书•羊祜传》)。一次陆抗生病,向羊祜求药,羊祜马上派人把药送过来,并说:“这是我最近自己配制的药,还未服,听说您病了,就先送给您吃。”吴将怕其中有诈,劝陆抗勿服,陆抗不疑,并说: “羊祜岂鸩人者” (《晋书•羊祜传》)!仰而服下。当时人都说,这可能是春秋时华元、子反重见了。
吴主孙皓听到陆抗在边境的做法,很不理解;就派人斥责他。陆抗回答:“一邑一乡,不可以无信义,况大国乎!臣不如此,正是彰其德,于祜无伤也”(《晋书•羊祜传》)。孙皓无言以对。
羊祜在边境,德名素著,可在朝中,却每遭诋毁。他正直忠贞,嫉恶如仇,毫无私念,因而颇受荀勖、冯紞等人忌恨。王衍是他的堂甥,曾来见他陈说事情,言辞华丽,雄辩滔滔。羊祜很不以为然,王衍拂衣而去。羊祜对宾客说:“王夷甫方以盛名处大位,然败俗伤化,必此人也”(《晋书•羊祜传》)。西陵之战,羊祜曾要按军法处斩王戎。所以,王戎、王衍都怨恨他,言谈中常常攻击他。当时人说:“二王当国,羊公无德”(《晋书•羊祜传》)。
咸宁二年(276年)十月,晋武帝改封羊祜为征南大将军,恢复其贬降前的一切职权,开府仪同三司,可以自行辟召僚佐。当初羊祜便认为,要想伐吴,必须凭借长江上游的有利地势。当时吴国有童谣:“阿童复阿童,衔刀浮渡江,不畏岸上兽,但畏水中龙”(《晋书•羊祜传》)。羊祜听后,说:“此必水军有功,但当思应其名者耳”(《晋书•羊祜传》)。正逢益州刺史王浚被征召任大司农。羊祜发现王浚的才能可当重任,而王浚的小字又是“阿童”,正应了童谣之言。而当时在西晋朝廷内部,王浚是个有争议的人物。羊祜极力肯定王浚的军事才能,主张济其所欲,充分发挥他的才能。羊祜的密表,终于使晋武帝改变将王浚调离益州的打算。留王浚监益州诸军事,加龙骧将军。秘密命他修造战船,为顺流伐吴作准备。在后来的灭吴战争中,不出羊祜所料,王浚统率的益州水军起了重要作用,成为首先攻陷建邺、生擒孙皓的西晋军队。
羊祜本人也命令部将缮甲训卒,广为戎备。经过七年的练兵和各项物质准备,荆州边界的晋军实力远远超过吴军,恰巧两年前,吴军主帅陆抗病死,孙吴荆州前线失去唯一能与羊祜抗衡的军事家。而这时,在孙皓高压统治下的吴国境内各种矛盾日益激化,将疑于朝,士困于野,民怨鼎沸,危机四伏。这一切表明西晋灭吴的条件已经成熟。羊祜不失时机地上疏给晋武帝请求伐吴。这篇奏疏,是一篇重要的文献,至今仍有很高的价值。原文如下:
“先帝顺天应时,西平巴蜀,南和吴会,海内得以休息,兆庶有乐安之心。而吴复背信,使边事更兴。夫期运虽天所授,而功业必由人而成,不一大举扫灭,则众役无时得安。亦所以隆先帝之勋,成无为之化也。故尧有丹水之伐,舜有三苗之征,咸以宁静宇宙,戢兵和众者也。蜀平之时,天下皆谓吴当并亡,自此来十三年,是谓一周,平定之期复在今日矣。议者常言吴楚有道后服,无礼先强,此乃谓侯之时耳。当今一统,不得与古同谕。夫适道之论,皆未应权,是故谋之虽多,而决之欲独。凡以险阻得存者,谓所敌者同,力足自固。苟其轻重不齐,强弱异势,则智士不能谋,而险阻不可保也。蜀之为国,非不险也,高山寻云霓,深谷肆无景,束马悬车,然后得济,皆言一夫荷戟,千人莫当。及进兵之日,曾无籓篱之限,斩将搴旗,伏尸数万,乘胜席卷,径至成都,汉中诸城,皆鸟栖而不敢出。非皆无战心,诚力不足相抗。至刘禅降服,诸营堡者索然俱散。今江淮之难,不过剑阁;山川之险,不过岷汉;孙皓之暴,侈于刘禅;吴人之困,甚于巴蜀。而大晋兵众,多于前世;资储器械,盛于往时;今不于此平吴,而更阻兵相守,征夫苦役,日寻干戈,经历盛衰,不可长久,宜当时定,以一四海。今若引梁益之兵水陆俱下,荆楚之众进临江陵,平南、豫州,直指夏口,徐、扬、青、兖并向秣陵,鼓旆以疑之,多方以误之,以一隅之吴,当天下之众,势分形散,所备皆急,巴汉奇兵出其空虚,一处倾坏,则上下震荡。吴缘江为国,无有内外,东西数千里,以籓篱自持,所敌者大,无有宁息。孙皓孙恣情任意,与下多忌,名臣重将不复自信,是以孙秀之徒皆畏逼而至。将疑于朝,士困于野,无有保世之计,一定之心。平常之日,犹怀去就,兵临之际,必有应者,终不能齐力致死,已可知也。其俗急速,不能持久,弓弩戟盾不如中国,唯有水战是其所便。一入其境,则长江非复所固,还保城池,则去长入短。而官军悬进,人有致节之志,吴人战于其内,有凭城之心。如此,军不逾时,克可必矣”(《晋书•羊祜传》)。
在上疏中,羊祜追述平蜀之后的南北两国关系。指出,双方边战屡起,根本的原因是吴国的弃信背义。只有发动大规模的战争扫灭吴国,才能天下太平,永无兵役。他反对以春秋诸侯争霸的观点类比晋吴关系,劝告晋武帝在广泛听取臣下意见的同时,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羊祜以蜀亡为例,说明两国交战,只有势均力敌,自然环境的险阻才能起作用。如果轻重不齐,强弱异势,光凭山水险阻,无济于事。他分析说,吴国的地理条件远不如蜀国,“江淮之难,不过剑阁,山川之险,不过岷汉”,而危机却十分严重,“孙皓之暴,侈于刘禅;吴人之困,甚于巴蜀”。在西晋方面,无论军队的数量,还是资储器械,都大比灭蜀的时候丰足。但如果不抓着这个大好的时机,军事优势就会在日常的消耗中丧失。羊祜详细地为未来战争进行了规划,建议“梁、益(今四川、陕西地区)之兵,水陆俱下;荆楚之众,进临江陵;平南、豫州(指在今湖北东北、河南西南一带的晋军),直指夏口(今湖北武汉);徐、扬、青、兖(指今皖北、苏北一带的晋军),并向秣陵(今江苏南京)”。几路大军,同时进击,吴军势分形散,根本无法对抗。孙吴国内人心思乱,兵临之际,绝不会出现奋力死战的局面。吴人长于水战,短于陆战。一旦晋军攻破长江,吴人只能退保城池,去长入短,自就死地。羊祜估计,整个灭吴战争不用很长的时间,就会获得胜利。
奏疏既上,晋武帝深以为然,但却遭到朝内许多大臣的反对,权臣贾充、荀勖等人的态度尤其激烈。他们提出西北地区的鲜卑人骚乱问题,认为那里尚未平定,不应该同时进行灭吴战争。只有度支尚书杜预、中书令张华等少数人赞同。
刚好晋兵在秦州、凉州屡有败绩,羊祜遂再次上表说:“吴平则胡自定,但当速济大功耳”(《晋书•羊祜传》)。但仍然持反对意见的人多,羊祜见此事难成,仰天叹曰:“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故有当断不断。天与不取,岂非更事者恨于后时哉”(《晋书•羊祜传》)!
咸宁三年(277年),吴夏口都督孙慎侵入西晋边界,掠走弋阳、江夏等地上千家人口。羊祜没有派兵对孙慎进行追击。事后,晋武帝派人追查原因,并打算移徙荆州的治所。羊祜回答说江夏去襄阳八百里,比知贼问,贼去亦已经日矣。步军方往,安能救之哉!劳师以免责,恐非事宜也。昔魏武帝置都督,类皆与州相近,以兵势好合恶离。疆埸之间,一彼一此,慎守而已,古之善教也。若辄徙州,贼出无常,亦未知州之所宜据也”(《晋书•羊祜传》)。使臣无言可答。
后来,晋武帝下诏以泰山的南武阳、牟、南城、梁父、平阳五县为南城郡,封羊祜为南城侯,设置相的官职,与郡公同级。羊祜坚辞不受,说:“昔张良请受留万户,汉祖不夺其志。臣受钜平于先帝,敢辱重爵,以速官谤”(《晋书•羊祜传》)!晋武帝只好同意。羊祜每次晋升,都十分诚恳地退让,因此,名德远播,朝野尊仰,士大夫们都说他应该居于宰辅之位。晋武帝当时正有兼并之志,要依仗羊祜来主持东南的局面,所以搁置了请他入相之议。
羊祜曾在两朝任职,掌握着机要之权,朝廷政治事件的斟酌损益,都要征询他的意见,他从不钻营谋求权势利禄,他的好多嘉谋谠议,草稿都焚毁了,因而世无知者。他所推举荐拔的人,连本人都不知是谁荐举的。有人批评羊祜过于慎密。羊祜说:“是何言欤!夫入则造膝,出则诡辞,君臣不密之诫,吾惟惧其不及。不能举贤取异,岂得不愧知人之难哉!且拜爵公朝,谢恩私门,吾所不取”(《晋书•羊祜传》)。
羊祜的女婿曾劝他“有所营置,令有归戴者,可不美乎”(《晋书•羊祜传》)?羊祜默然不应。回来后对自己的儿子们说:“此可谓知其一不知其二。人臣树私则背公,是大惑也。汝宜识吾此意”(《晋书•羊祜传》)。羊祜还曾给堂弟羊琇写信,信中说:“既定边事,当角巾东路,归故里,为容棺之墟。以白士而居重位,何能不以盛满受责乎!疏广是吾师也”(《晋书•羊祜传》)。
朝廷准许羊祜开府(古代高级官员成立府署,选置僚属)多年,但羊祜心存谦让,不肯征召举用僚属。
羊祜生性喜爱山水,每逢风景佳丽之日,一定要登上岘山,置酒观赏,吟咏品玩,终日不倦。有一次,他面对山仲美景,慨然叹息,对从事中郎邹湛等人说:“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如百岁后有知,魂魄犹应登此也 。”邹湛说:“公德冠四海,道嗣前哲,令闻令望,必与此山俱传。至若湛辈,乃当如公言耳”(《晋书•羊祜传》)。
咸宁四年(277年)八月,羊祜身染重病,请求入朝,朝廷批准后,他返回洛阳。正值其姐景献羊后去世,羊祜十分悲痛。晋武帝下诏,命他抱病入见,并让他乘坐辇车上殿,不必跪拜,备受优礼。见到晋武帝,他抱病再一次向武帝陈述伐吴主张。
后来,羊祜因病势沉重,不能入朝,晋武帝专门派中书令张华前去咨询方略。羊祜说:“今主上有禅代之美,而功德未著。吴人虐政已甚,可不战而克。混一六合,以兴文教,则主齐尧舜,臣同稷契,为百代之盛轨。如舍之,若孙皓不幸而没,吴人更立令主,虽百万之众,长江未可而越也,将为后患乎!”张华赞成羊祜的看法。羊祜对张华说:“成吾志者,子也”(《晋书•羊祜传》)。
看到羊祜的病势继续恶化,晋武帝开始着急,要求羊祜带病指挥这场战争。羊祜回答说:“取吴不必须臣自行,但既平之后,当劳圣虑耳。功名之际,臣所不敢居。若事了,当有所付授,愿审择其人”(《晋书•羊祜传》)。
羊祜的病越来越重,于是便推荐杜预代替自己。羊祜没有看错人,在后来的灭吴战争中,杜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久,羊祜病逝,享年五十八。时为咸宁四年(278年)十一月。
羊祜死后,普天皆哀。晋武帝亲着丧服痛哭,时值大寒,武帝的泪水流到鬓须上,都结了冰。荆州百姓在集市之日,闻知羊祜死讯,罢市痛哭,街巷悲声相属,连绵不断;吴国守边将士也为羊祜落泪。羊祜的仁德,可谓感天动地
晋武帝赐与东园秘器,朝月艮一套,丧钱三十万,布一百匹。并下诏:“征南大将军南城侯祜,蹈德冲素,思心清远。始在内职,值登大命,乃心笃诚,左右王事,入综机密,出统方岳。当终显烈,永辅朕躬,而奄忽殂陨,悼之伤怀。其追赠侍中、太傅,持节如故”(《晋书•羊祜传》)。
羊祜一生清廉俭朴,衣被都用素布,所得俸禄,都用来周济族人、赏赐将士,因而家无余财。羊祜临终遗言,不许把南阳侯印放入棺内。堂弟羊琇等禀承羊祜的夙愿,请求把他葬在祖先的墓地。武帝不同意,特赐离京城十里外靠近皇陵的葬地一顷,并赐谥号曰“成”。羊祜送葬队伍出发,武帝到大司马门南亲为送行。
羊祜的外甥司马攸上表,陈说羊祜的妻子不愿按侯爵级别殓葬之情。武帝下诏:“祜固让历年,志不可夺。身没让存,遗操益厉,此夷叔所以称贤,季子所以全节也。今听复本封,以彰高美”(《晋书•羊祜传》)。
羊祜虽然死了,他的仁德之名仍留于后世。襄阳百姓为纪念他,特地在羊祜生前喜欢游憩的岘山,刻下石碑,建起庙宇,按着时节进行祭祀。由于人们一看见石碑就要落泪,杜预因此称之为“堕泪碑”。荆州人为了避羊祜的名讳,把房屋的“户”都改叫“门”,把户曹也改为辞曹。
羊祜生前的著述,除《晋书•羊祜传》记载的《老子传》外,《隋节•经籍志》又收录有《集》二卷,《录》一卷,今皆不存。
羊祜死后二年,晋灭吴国(参见晋灭吴之战)。群臣向晋武帝祝贺,武帝流着眼泪说:“此羊太傅之功也”(《晋书•羊祜传》)。接着,将平定吴国之功写成策文,祭告于羊祜庙,并按汉代萧何旧例,加封羊祜夫人,策文说:“皇帝使谒者杜宏告故侍中、太傅钜平成侯祜:昔吴为不恭,负险称号,郊境不辟,多历年所。祜受任南夏,思静其难,外扬王化,内经庙略,著德推诚,江汉归心,举有成资,谋有全策。昊天不吊,所志不卒,朕用悼恨于厥心。乃班命群帅,致天之讨,兵不逾时,一征而灭,畴昔之规,若合符契。夫赏不失劳,国有彝典,宜增启土宇,以崇前命,而重违公高让之素。今封夫人夏侯氏万岁乡君,食邑五千户,又赐帛万匹,谷万斛”(《晋书•羊祜传》)。
据说羊祜五岁时,突然叫乳母去拿他玩的金环。乳母说:“汝先无此物。”羊祜便自己走到邻居李家东墙下桑树中找出了一枚金环。主人惊诧,说:“此吾亡儿所失

③ 寻羊祜的《请伐吴疏》全文

请伐吴疏 --晋.羊祜 先帝顺天应时,西平巴、蜀,南和吴会,海内得以休息,兆庶有乐安之心。而吴复背信,使边事更兴。夫期运虽天所授,而功业必由人而成,不一大举扫灭,则役无时得安。亦所以隆先帝之勋,成无为之化也。故尧有丹水之伐,舜有三苗之征,咸以宁静宇宙,戢兵和众者也。蜀平之时,天下皆谓吴当并亡,自此来十三年,是谓一周,平定之期复在今日矣。议者常言吴楚有道后服,无礼先强,此乃谓侯之时耳。当今一统,不得与古同谕。夫适道之论,皆未应权,是故谋之虽多,而决之欲独。凡以险阻得存者,谓所敌者同,力足自固。苟其轻重不齐,强弱异势,则智士不能谋,而险阻不可保也。蜀之为国,非不险也,高山寻云霓,深谷肆无景,束马悬车,然后得济,皆言一夫荷戟,十人莫当。及进兵之日,曾无藩篱之限,斩将搴旗,伏尸数万,乘胜席卷,径至成都,汉中诸城,皆鸟栖而不敢出。非皆无战心,诚力不足相抗。至刘禅降服,诸营堡者索然俱散。今江淮之难,不过剑阁;山川之险,不过岷汉。孙皓之暴,侈于刘禅;吴人之困,甚于巴蜀。而大晋兵众,多于前世;资储器械,盛于往时。今不于此平吴,而更阻兵于相守,征夫苦役,日寻干戈,经历盛衰,不可长久,宜当时定,以一四海,今若引梁益之兵水陆俱下,荆楚之众进临江陵,平南、豫州,直指夏口,徐、扬、青、兖并向秣陵,鼓旆以疑之,多方以误之,以一隅之吴,当天下之众,势分形散,所备皆急。巴汉奇兵出其空虚,一处倾坏,则上下震荡。吴缘江为国,无有内外,东西数千里,以藩篱自持,所敌者大,无有宁息。孙皓恣情任意,与下多忌,名臣重将不复自信,是以孙秀之徒皆畏逼而至。将疑于朝,士困于野,无有保世之计,一定之心。平常之日,犹怀去就,兵临之际,必有应者,终不能齐力致死,已可知也。其俗急速,不能持久,弓弩戟 不如中国,唯有水战是其所便。一入其境,则长江非复所固,还保城池,则去长入短。而官军悬进,人有致节之志,吴人战于其内,有凭城之心。如此,军不逾时,克可必矣。

④ 请问,羊祜,字﹖

羊祜(221-278),字叔子,泰山南城(今山东费县西南)人。西晋开国元勋。

⑤ 求一部主人公当皇帝称霸世界的小说,不要太意淫,真实点,历史好的

百将图
磻溪坐钓——吕尚(西周)
吴宫教战——孙武(春秋)
剑赠渔父----伍员(春秋)
吮卒病疽----吴起(战国)
穰苴斩监----田穰苴(战国)
马陵伏弩——孙膑(战国)
济上劳军——乐毅(战国)
雁门纵牧——李牧(战国)
肉袒负荆----廉颇(战国)
火牛破敌——田单(战国)
坑弃万军----白起(战国)
登坛拜将——韩信(汉)
鸿门闯宴——樊哙(汉)
细柳式车——周亚夫(汉)
冥山射虎——李广(汉)
钳徒论相——卫青(汉)
渡河受款——霍去病(汉)
雅歌投壶——祭遵(汉)
冰合滹沱——王霸(汉)
荒亭进粥——冯异(汉)
宫台望战——耿奔(汉)
高平斩使——寇恂(汉)
受檄击郾——贾复(汉)
无终夺军——吴汉(汉)
聚米为山——马援(汉)
城门断限——臧宫(汉)
投笔封侯——班超(汉)
疏勒拜泉——耿恭(汉)
酹酒还金——张奂(汉)
增灶断追——虞诩(汉)
祁山伐魏----诸葛亮(汉)
水淹七军----关羽(汉)
释严定蜀——张飞(汉)
截江救主——赵云(汉)
街亭绝汲----张郃(魏)
合肥陷阵——张辽(魏)
牙门建纛——典韦(魏)
赤壁纵火——周瑜(吴)
神亭搏战——太史慈(吴)
酌酒厉兵——甘宁(吴)
火焚连营----陆逊(吴)
阴平凿险——邓艾(魏)
轻裘缓带----羊祜(晋)
铁锁沉江----王浚(晋)
官斋运甓——陶侃(晋)
长桥搏蛟——周处(晋)
铁面督战——朱伺(晋)
蹋鞍拔箭——毛宝(晋)
蒙冲溯渭——王镇恶(晋)
冢间埋肉——周访(晋)
唱筹量沙——檀道济(刘宋)
狐帽吓蛮——沈庆之(刘宋)
制狮御象——宗悫(刘宋)
望蔡伏兵——周山图(南齐)
父子突围——周盘龙(南齐)
观稍折树——羊侃(梁)
白袍战将——陈庆之(梁)
齐镳射猎——杨大眼(元魏)
射还赏格——韦孝宽(元魏)
岐亭攻栅——杨素(隋)
威临突厥——韩擒虎(隋)
单骑赌胜——史万岁(隋)
一箭双雕——长孙晟(隋)
援竿系索——沈光(隋)
开唐功勋——李靖(唐)
对开幕府——柴绍(唐)
殿前夺稍——尉迟恭(唐)
天山三箭——薛仁贵(唐)
免胄见酋——郭子仪(唐)
策降二将——李光弼(唐)
登堤斩将——白孝德(唐)
杀妾飨士----张巡(唐)
射蒿辨贼——南霁云(唐)
雍丘固守——雷万春(唐)
火焚攻具——韩游壤(唐)
宝舆迎捷——崔宁(唐)
袒呼决阵——李嗣业(唐)
披心示贼——马燧(唐)
隧陷云梁——浑城(唐)
锦裘督战——李晟(唐)
雪夜入蔡----李愬(唐)
穴城出击——石雄(唐)
林中夺马——柴再用(五代)
锤中野叉——周德威(五代)
棘林赤脚——王彦章(五代)
焚香禁杀——曹彬(宋)
邀客按边——曹玮(宋)
微服度关——狄青(宋)
注水冰城——杨延昭(宋)
单骑赴州——宗泽(宋)
水战杨幺——岳飞(宋)
桴鼓助战——韩世忠(宋)
任城血战——杨存中(宋)
点军纵鸽——曲端(宋)
入府缚酋——王德(宋)
建旗骇敌——毕再遇(宋)
据关饮宴——魏胜(宋)
回军斩将——伯颜(元)
里门举狮——史弼(元)
伏阶称罪——徐达(明)
超登采石——常遇春(明)
麾退女乐——李文忠(明)
一鼓夺山——傅友德(明)
白石济师——沐英(明)
楼船击倭——俞大猷(明)
阵演鸳鸯——戚继光(明)
督师御寇——袁崇焕(明)
平台赐彩——秦良玉(明)

⑥ 羊太傅庙(如神雕里的羊太傅庙)是为祭祀晋时大将羊祜的吗

是的,金庸在神雕侠中明确指出是羊祜的庙
神雕侠侣 第三十五回 三枚金针
我曾听说鼓儿书的先生说道:三国时襄阳属于魏晋,守将羊祜功劳很大,官封太傅,保境安民,恩泽很厚。他平时喜到这岘山游玩,去世之后,百姓记着他的惠爱,在这岘山上起了这座羊太傅庙,立碑纪德。

⑦ “羊祜”和“陆抗”的故事是什么

羊祜和陆抗之间的交集就是西晋与东吴交战的时候,羊祜是西晋的大将,而陆抗是东吴的大将。在西陵战役后,羊祜和陆抗都是本国在荆州的最高指挥官,但是这个时候他们开始停止战争,将重点放在了心理战上。

羊祜和陆抗这样的相处模式,让边境地区显得非常平静,百姓们也免受战乱之苦。但是当时东吴掌权的孙皓却不这样认为,一直要陆抗加紧攻打羊祜。陆抗与他讲了许多道理,孙皓都听不进去,朝中也没有什么大臣站在陆抗这一边。终于在两年后,陆抗病逝了,东吴失去了最后的支柱,羊祜也失去了一个可敬的对手。

⑧ 我想写本穿越小说 穿越三国时代的 主角 最后一统天下 主角的大将应该有谁好呢 还有军师

主角可以是你自己嘛,这多好啊
至于大将么,可以仿照历史上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将之称也弄个好听的名称,至于具体有谁,像张辽,张合,徐盛,徐晃,魏延等等都是非常NB的谋略型名将,比如魏延的,你可以用你的小说给他平个反。
至于军师,,像周瑜啊,陆逊啊,羊祜啊等等的都不错,诸葛亮和司马懿这两个大名人收归你自己帐下就没意思了,你可以让他俩成为你的敌人和你斗智,或者让他俩成为阴谋家,还有一个人不能忘,那就是凤雏庞统,在三国里他死的早出场少,不如你可以在你的小说里安排成其实他没死啊,还成为了你暗中的一股力量。水镜先生司马徽也有很多可写之处,还有他的门生们在荆州一带的地位是很高的。
总之穿越三国的小说写点很多,但是写好不易,楼主好好构思下,加油,看好你哦~~~

⑨ 关于《晋书·羊祜传》

羊祜,泰山南城人也。世吏二千石,并以清德闻。(晋武)帝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祜率营兵出镇南夏,开设庠序,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与吴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者皆听之。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令吴罢守。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祜之始至也,军无百日之粮,及至季年,有十年之积。

祜以孟献营武牢而郑人惧,晏弱城东阳而莱子服,乃进据险要,开建五城,收膏腴之地,夺吴人之资,石城以西,尽为晋有。自是前后降者不绝,乃增修德信,以柔怀初附,慨然有吞并之心。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人有略吴二儿为俘者,祜遣送还其家。吴将陈尚、潘景来寇,祜追斩之,美其死节而厚加殡敛。景尚子弟迎丧,祜以礼遣还。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翕然悦服,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祜寝疾,求入朝。及侍坐,面陈伐吴之计。疾渐笃,乃举杜预自代。祜卒二年而吴平,群臣上寿,帝执爵流涕曰:“此羊太傅之功也。”

(选自《晋书·羊祜传》)

[附译文]

羊祜,是泰山南城人。祖辈世代做二千石一级的官,都以清廉有德操而闻名。晋武帝有灭吴的打算,任命羊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羊祜率军镇守荆州,开办学校,安抚教化远近的百姓,深得江汉一带百姓的爱戴。与吴人开诚布公,互相信任,投降的人想离开的,都听任各自的心愿。东吴石头城的守军距襄阳地界七百余里,常骚扰边地,羊祜认为是一大边患,最终用巧妙的计策使吴国撤去守军。于是晋国戍边巡逻的士兵减少了一半,所减士兵用来垦荒八百余顷,大获其利。羊祜刚到荆州时,军中没有百日的存粮,到了他镇守荆州的后期,有可供十年的粮草的积蓄。

羊祜鉴于春秋时鲁国的孟献子在武牢筑城而郑国惧怕,齐国的晏弱在东阳筑城而莱子畏服,就占据险要地势,筑五座城池,控制了大片肥沃的土地,夺取了吴国人大量的资源,吴国石头城以西,都成为了晋国的地方。从此吴国人前后来归降的人络绎不绝,羊祜于是就修德讲信,来安抚初降的吴人,有吞并东吴的慷慨大志。每次和吴国人交战,总是先约定日期,不搞突然袭击。有人俘虏了吴国人的两个小孩,羊祜便把他们遣送回家。吴国将军陈尚、潘景来侵犯边境,羊祜派兵追击并杀了他们。羊祜很赞赏他们为国而死的气节,就用隆重的礼节安排他们的丧事。潘景、陈尚的家人迎丧时,羊祜以礼发送。羊祜行军每到吴国境内,在田里割谷作军粮,都要算出所割谷子的价值,送一些绢来补偿人家。每次在江汉一带会众打猎,总是限在晋国范围(不进吴国境内)。打猎时如有被吴人射伤的禽兽却又被晋兵得到了的,都原样送还吴人。于是吴国人都心悦诚服,称羊祜为羊公,不呼其名。

羊祜病重卧床,请求进京。等到陪皇上坐谈时,当面陈奏伐吴的计谋。病情渐渐加重,就举荐杜预来代替自己。羊祜死后二年,吴国被平定,群臣向武帝称贺,武帝端着酒杯流泪说:“这都是羊太傅的功劳啊!”

⑩ 请帮忙翻译晋朝羊祜说的“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故有当断不断,天与不取,岂非更事者恨於后时哉!”

这段话的意思是天下不如意的事总是十有七八,目前有些人当断不断。上天赐与时机却不去获取,这岂不是使经历其事的人以后扼腕长叹吗!

“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故有当断不断,天与不取,岂非更事者恨於后时哉!”出自唐代房玄龄等人合著《晋书·羊祜传》,其前文为:会秦凉屡败,祜复表曰:“吴平则胡自定,但当速济大功耳。”而议者多不同。

前文译文:台远方面多次战败时,羊祜又上表说:“吴国平定,胡人就自然平定了,应当快速完成统一大业。”然而发表意见的人多不赞同(他的观点)。

(10)羊祜穿越小说扩展阅读

羊祜发出“岂非更事者恨於后时哉!”感叹的缘由:

西晋武帝司马炎于公元265年即位后,三国时吴国皇帝孙皓仍占据长江下游、福建、两广地区。晋武帝为了灭吴,派尚书左仆射羊祜(221——278年)都督荆州诸军事,以决定平吴之策。

羊祜赴任后,首先推行睦边政策,取得江汉一带民心,随后提出伐吴之计。羊祜分析了敌我双方形势,认为:如果能以梁州(今陕西)、益州(今四川)之师水陆并进,以荆楚(今湖南湖北)之兵进夏口,徐、扬、青、兖(今江苏、山东)四州之兵进秣陵以为疑兵,一旦突破,吴内部必生离散之心,很快即可平吴。

司马炎很赞成他的作战方略。可是当时北方边界时常受到侵扰、屡吃败仗。由于有后顾之忧,朝中一时还下不了南进伐吴的决心。

羊祜又上表陈述意见,认为:南平则北必定,应速决伐吴之计。对羊祜的主张,朝中议论纷纷,武帝也动摇不定,致使计划搁浅。为此,羊祜叹道:“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故有当断不断。天与不取,岂非更事者恨于后时哉!”

热点内容
优秀总裁言情完结小说推荐 发布:2025-07-18 22:24:53 浏览:465
护花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7-18 22:19:09 浏览:446
国外种田类的小说推荐 发布:2025-07-18 22:11:16 浏览:866
微信免费听书要流量吗 发布:2025-07-18 22:06:24 浏览:420
校园百合长发小说 发布:2025-07-18 22:06:15 浏览:376
军婚溺宠未穿今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7-18 21:39:15 浏览:266
听书新世界 发布:2025-07-18 21:34:49 浏览:31
3号地产商小说免费阅读 发布:2025-07-18 21:24:38 浏览:266
沙雕言情小说搞笑片段 发布:2025-07-18 21:24:38 浏览:17
小女孩子长大的言情小说 发布:2025-07-18 21:20:51 浏览: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