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代小说 » 偃师古代小说

偃师古代小说

发布时间: 2021-08-11 16:27:49

① 偃师传说txt百度云

内容简
七界之后,神话延续。当年,陆云以一己之 力孤战天下,因逆天的事迹而奠定了他七界之神的名誉。二十年后,天麟,一个全身 都带着神秘,却又奇遇不断的少年。他自冰原崛起,从而席卷天下,以弱冠之龄,一步步走上 强者之路,为爱逆行,不惜打乱时空,引发了一场空前浩劫。也解开了数千年来,人类一直 不解的神话之谜。
私信你了

② 洛阳历史事件典故

公元前1600年,商朝建立。商汤建都西亳(二里头遗址东北约6千米)。商汤之后的数代帝王均以此为都,前后累计200余年。偃师商城(一至三期)的年代范围约为公元前1600-公元前1260年。

公元前1046年,西周代殷后,为控制东方地区,开始在洛阳营建国都成周 。洛阳周公在洛水北岸修建了王城和成周城,史称成王“初迁宅于成周”,“定鼎于郏鄏” ,曾迁殷顽民于成周,并以成周八师监督之。当时洛阳称洛邑、新邑、大邑、成周、天室、中国等,亦称周南。

周平王元年(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是为东周 ,自此,有23个国王都居洛阳,前后历经500余年之久。

汉光武建武元年(25年),刘秀定都洛阳[25],史称东汉,改洛阳为雒阳,建武十五年(39年),更河南郡为河南尹。汉永和五年(140年),河南尹“有户二十万八千四百八十六,有口一百零一万零八百二十七”。

(2)偃师古代小说扩展阅读

洛阳的文化

文化节

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前身为洛阳牡丹花会

洛阳,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全国四大名会之一,始于1983年,2010年11月,经国务院 文化部正式批准升格为国家级节会,更名为“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由文化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

宗教文化

洛阳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及道教的起源地之一。

洛阳洛阳的道观寺院主要有:上清宫、白马寺。洛阳上清宫是老子思想的发源地,被列为道家七十二福地之一。白马寺是中国第一座官办寺院。

文化艺术

洛阳文化产品

洛阳澄泥砚:即新安虢州澄泥砚,中国四大名砚之一。

洛阳牡丹石:牡丹石是不可再生的稀有资源,国际石材界公认为世界奇石,被列为世界珍稀品种。牡丹石产地世界唯一,中国·偃师·寇店·五龙村。

洛阳唐三彩:中国古代陶瓷艺术中的瑰宝,始于南北朝,盛于唐,洛阳为主要产地。

③ 有关偃师的典故

偃师历史故事之薛瑄:刚正廉洁薛夫子
在我市薛姓家谱中,记录有一位祖籍偃师的学者薛瑄。薛瑄(1389-1464年),字德温,号敬轩,明代思想家,著名理学大师,河东学派创始人,曾任大理寺正卿、礼部侍郎、翰林院学士等职。
薛瑄自幼聪明,过目成诵。十二岁作诗赋,后拜著名理学家魏希文、范汝舟为师,“尽焚所作诗赋”,潜心研究理学,造诣很深。永乐十八年(1420年),薛瑄河南乡试第一,次年中进士,官拜御史。
薛瑄为官清廉,任监察御史5年,才在京城买了两间小屋。东墙无窗,昏暗狭小。儿子薛淳找来一辆破车,拆掉辕木,以中间方格为窗棂,在墙上掏洞,对付着装了一个窗户。薛瑄很欣赏儿子的创造,挥笔写了文章《车窗记》:“吾之屋,可谓陋矣。然安之而忘其陋,居虽小而心则大也。”
明宣德三年(1428年),薛瑄受命为湖广道监察御史并监督沅州银场之职,管辖湘西12县银矿。当时各级官员贪污贿赂成风,薛瑄到沅州第二天,便在府门悬挂告示:“有雪松还劲,无鱼水自清。沅州银似海,岂可忘清贫?”薛瑄明察暗访,黜罚贪官污吏,治银矿,减赋税,反腐清弊3年,卓有成效,当地百姓感恩戴德,家悬薛瑄画像,为他祈福。
薛瑄因在白鹿洞讲学,深受欢迎,人称“薛夫子”。薛瑄任南京大理寺少卿时,太监袁诚拉拢薛瑄,送精致檀香木扇子。薛瑄以唐德宗宰相陆贽拒收马鞭之类的故事正言拒绝。
明英宗时期,宦官王振弄权,满朝公卿讨好王振,唯独薛瑄不肯趋炎附势。一个指挥使之妻被告毒害亲夫案,屈打成招。薛瑄调查,指挥使的死与其妻无关,再三驳回。因案涉王振侄子,王振找人诬告,将薛瑄下狱定死罪,后王振担心引起民愤,加上群臣求情,薛瑄免罪释放。
薛瑄被放归故里,闭门不出,设馆授徒。后明代宗即位(1449年)又起用薛瑄任大理寺丞。景泰二年(1451年),出任南京大理寺卿。薛瑄到任后,抑制豪强,匡扶正义,深得百姓拥护。英宗复位(1457年)后,薛瑄任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参与议决国家大事,后见奸臣石亨、曹吉祥乱政,于谦遇害,愤而告老还乡。天顺八年(1464年),在家逝世,诏赠礼部尚书,谥文清。著有《读书录》、《续读书录》,有诗十卷传世。(王祝鹏)
偃师历史故事:伐郑灭滑
伐郑灭滑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原本打算偷袭郑国的秦军计划失败后,归国途中,顺道把滑国灭掉了。
公元前628年,郑文公去世,公子兰继承君位。一心想要东扩的秦穆公,决定利用郑国(国都在今新郑一带)国丧的机会将其消灭。
秦穆公召集文武大臣商量如何攻打郑国,遭到老臣蹇叔和百里奚的反对。秦穆公不听劝告,命令大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带领大军偷袭郑国。公元前627年,秦军主力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了滑国(今偃师府店镇),恰恰碰上了去周都城洛阳卖牛的郑国商人弦高,弦高得知秦军要去袭击自己的国家,便假扮成郑国使臣。他对孟世明说:“我们国君听说贵国军队要来郑国,特派我送上一份薄礼,以犒劳远道而来的贵军将士,略表郑国国君的心意。”接着,他献上了4张牛皮和12头肥牛。同时派人回郑国去报告消息,让郑国做好防御准备。
秦军到达郑国,看到郑国做好了防守准备,无计可施。后来郑国设法驱逐了秦国军队。孟明视和西乞术、白乙丙商量,如果就此回去一无所获,于是决定把郑国的保护国滑国灭掉,好回去交差。秦国军队灭掉了滑国,抢劫了东西,一路凯旋西归,不料在崤山遇到了埋伏的晋国军队,被一举消灭。孟明视和西乞术、白乙丙被俘后,被晋文公妃子放走,逃回秦国。
偃师历史故事: 韩七爷
韩七爷不是我们双泉村的老户。叫他“七爷”,其实不算老,那年顶多不上五十岁,听说他是陕西人,一个人,没家没口。刚来村上时,正好赶上麦收,他给冯掌柜家打短工。韩七爷手脚麻利,犁地、割麦、装麦、打麦,样样在行,一个人能顶两个人。后来,冯掌柜赁给他一间小屋,从此在双泉住了下来,一晃就是五年。农忙时到各家做活,农闲时,修修大车、喂喂牲口、掏掏井,渐渐地,双泉人离不开韩七爷了,谁家有活,就说,“叫韩七爷来!”韩七爷做的活好,要的工钱合理。
民国十九年,也就是韩七爷住在双泉的第五个年头,蒋、冯、阎几十万大军在中原鏖战了一场,那年冬天,战事完毕,地方不靖,军阀土匪各占山头,村庄遭到洗劫的事情时有发生。腊月间,三街镇的一个寨子被土匪攻破,全村的财物被洗劫一空,几十间房子烧得只剩下四面黑土墙,土匪临走还抢了几个年轻妇女带回去作押寨夫人。消息传出来,震动了偃师全县。第二天一早,我们村的村长、保甲、各姓宗族的长者、大户都聚到了祠堂。四下里锣声一响,全村人都围到了祠堂前的大场院里,几百个人头黑压压地挤了一院子。老任家的至孝带着六、七岁的小妮儿小凤挤在戏台子的正前面。天冷,小妮儿的鼻子上挂着两条鼻涕,拖得长了,就用棉袄袖子麻利地一揩,袖子上油亮亮的。可是她一点都不在乎,她以为是要唱大戏了,眼睛只管紧紧盯着戏台子上,等着那些舞枪弄棒的人出来翻筋斗。
小凤就是我奶奶,韩七爷的事,都是她讲给我听的。我奶奶说,那天韩七爷也来了,蹲在一个角落里抽着他的铜管旱烟袋。冯掌柜穿着棉长袍马褂,站在戏台子上。看看人们来得差不多了,他清了清嗓子,高声说:
“老乡们!夜儿个三街寨子的事儿,你们都知道了,我也不多说了。土匪头一次得了手,要不了几天肯定会再来。今儿个叫大伙来,无非是要合计合计咋个对付的手段。”
台下有个中年人应了声:“土匪们有枪有炮,咱们咋能挡得住?”又有一个人说:“咱村的寨墙还凑合,可是寨门早就烂得不像样子了,挡不住人。”又有一个人说:“就凭俺们宅子里的那两杆鸟枪,咋着也架不住土匪的人多。”众人有说这个的,有说那个的,七嘴八舌议论起来。穷人家倒不是很怕,家徒四壁的,大不了卷个铺盖逃一阵子。那几家大户,特别是冯掌柜,地多,房子多,家业大,可真是要想些办法了。冯掌柜家在镇里开有当铺、药铺、金货铺,常有人传说他在后院里埋有多少瓦罐的现洋。
冯掌柜在戏台子上说:“枪好办,我先拿出来两把盒子,三条长枪,其余人家的,鸟枪、火铳也能拼凑上二、三十条,寨门也好办,今儿个吃罢晌午饭,我就出现洋,找铁匠包上厚铁皮。只是,枪有了,还要找些能使唤的人。我建个议,咱们各家有兄弟的,至少出一个精壮劳力,多则不限,成立个‘护乡义勇队’,拣个精明的人当队长,统一调遣,你们看中不中?要说不中,咱们就等着土匪来烧房子吧。”
众人沉吟了一阵,有人说:“冯掌柜,主意是老好,不过谁能当这个队长?咱们都是庄户人,挑粪拉土在行,大枪、盒子可是玩不转。”这时,蹲在角落里的韩七爷突然把旱烟袋一磕,站起身来对冯掌柜说:“掌柜的,你要是找不到别人,俺老韩兴许能试试。”冯掌柜疑惑地问:“你会打枪吗?这可不比你修大车、打麦,枪子儿不长眼,不是闹着玩的。”韩七爷说:“我从小跟着俺爹、俺兄弟在山里打猎,兔子、野猪都打过,豹子也打过一条。”冯掌柜说:“想不到老韩还有这些把式,”他从腰里抽出一把乌油油的盒子炮,递给韩七爷说:“给!放两枪,叫咱们见识见识。”
韩七爷接过枪,看看场院里人多,就一纵身跳上戏台子,说:“场上人多,我就打一个外头树上的麻雀吧。”他举起枪,朝着场院外的老枣树上略略瞄了瞄,众人都转过头,还没有看清楚麻雀在哪儿,只听“啪”的一声脆响,一只麻雀应声从树梢上掉了下来。众人齐声喝彩,冯掌柜也连连点头。韩七爷就这样成了我们双泉村的护乡义勇队队长。
吃罢晌午饭,冯掌柜就派人到铁匠铺去了。韩七爷、族里的长者们和护乡义勇队的二十多个青壮年人留在了祠堂,准备商量对付土匪的法子。韩七爷张罗着叫各家有鸟枪的,火铳的,矛子的,都集中到祠堂里。正忙着,九经家的小娃子狗娃一阵风跑进了祠堂,“韩、韩七爷,咱们在村口抓住了一个土匪奸细,押到祠堂叫你们审审吧!”。不一会,五、六个手持矛子、大刀的年轻人押着一个外地的中年人进了祠堂。
韩七爷打量了一下这个外地人,见他身上穿着洋布长衫,衣襟上插着一支自来水洋笔,脚上布鞋,背着一个黄油布袋子,看脸盘有四十来岁,不像个土匪,倒像个学问人。韩七爷问:“你是干啥哩?从哪儿来?报上名讳。”那人还没有开口,狗娃抢着说:“七爷,俺们盯上他有一个时辰了。他从前村走到后村,又从后村走到前村,还不走,溜着寨墙直转悠,肯定是给土匪踩点的。”另一个年轻人说:“韩七爷,照我看,先捆起来,甩二十皮鞭再问话。”这时,来人不慌不忙地抱拳对韩七爷说:“诸位误会了,误会了,鄙人乃邻省凤翔县人,小姓陈,道号微尘,自小跟随师傅修道,打卦看相,偶然路过贵村,他们怎么诬陷我是土匪?笑话了!笑话了!”韩七爷说:“袋子里装的啥东西,都拿出来看看。”话音未落,几个年轻人七手八脚地把算卦先生的黄油布袋子拿了下来,袋口子朝下,里头的东西扑啦啦掉了出来。韩七爷一看,是几本《麻衣相法》、《周易大全》,一堆占课打卦的签子,几毛钱洋票,还有一张用自来水洋笔写的字纸。韩七爷拿着书随手翻了翻,又拿起字纸看了看,见上面都是蝌蚪一样的符号篆字,跟天书一样。韩七爷问道:“这上面画的是啥?”算卦先生答:“尊上见笑了,这是鄙人算卦看相的卦书。”韩七爷又问:“既然是路过,为啥在村前村后转悠?”算卦人说:“实话跟尊上说吧,鄙人打眼一看,就发现贵村实属风水宝地,不由得实地丈量了一番,看看是不是真的有龙脉,看得出神了,把赶路都忘记了。”韩七爷说:“这样说,是误会了。狗娃!到咱们祠堂后头伙房里拿一兜蒸馍,给这位道先生带着!”狗娃和那几个年轻人不情愿地出去了,韩七爷又对算卦先生说:“误会了,误会了,娃儿们不懂事,等会儿我叫他们送你出村赶路。”算卦先生抱拳说:“不妨事,不妨事,叨扰贵村了。”
算卦先生一走,韩七爷就把冯掌柜和族里的长老们叫进祠堂,正色对他们说:“刚才那个人,是首阳山土匪里的单师爷,他一个是察看咱们村的地形,一个是给西山上的土匪联络,准备腊月二十三夜里打咱们寨子!”族里的任老太爷问:“老韩,这消息你是咋知道的?”冯掌柜也问:“既然是土匪,你怎么不把他拿住报官?”
韩七爷说:“报官容易,但是无凭无据,就是告到县里,也没有办法。再者,现在这年月,连县长、警察局都人人自危,怕土匪报复,搞不好,还是咱们吃亏。那师爷身上带的信,我倒是看了,是首阳山的土匪头目肖人龙写给南山上的头目铁头老六的。肖人龙只有二三十个人,十几条枪,所以派单师爷联络铁头老六,打算伙着铁头老六的一百多号人,腊月二十三夜里来打寨。抢到的财物、妇女三七分。这单师爷把咱们村寨子前前后后都摸透了。”众人都有些惊慌,冯掌柜问:“老韩,那封信不是算卦先生占课打卦的东西吗?跟天书一样,你咋能看懂?”韩七爷说:“这是陕西那边土匪的暗语,我小时候认识两个当过土匪的远亲,他们教过我。”众人半信半疑,可是也没有办法,任老太爷又问:“老韩,今天是腊月十八,照你这么说,二十三夜里土匪是要来定了,一百多号人,几十条枪,你看咱们咋对付?”韩七爷说:“事到如今,咱们也只能兵来将挡,将计就计,只是千万不能走漏风声,成败就是这一锤子买卖。”冯掌柜说:“老韩,中!好好干,等打跑了土匪,我给你娶一个媳妇!”韩七爷和众人都笑了,几个人坐在祠堂里又小声商量了一阵子。
当天下午,韩七爷领着护乡义勇队的人都上了寨墙。我们双泉村的寨墙是闹捻军时候修的,黄土掺麦秸夯的墙,一共三面,有二尺厚,一丈多高,墙上有垛,正前方开有寨门,还有一座三丈多高的望楼,从望楼上居高临下,几里外的庄稼地都看得清清楚楚。村后没有墙,是一道几十丈高的悬崖,崖底一条沟,常年流水,属于伊洛河的支流。腊月二十三后半晌,日头快偏西了,西北风刮得一阵紧似一阵。祠堂里做了一大锅面条,蒸了几十斤蒸馍,热气冒得老高,护乡队的队员们一人手捧一个粗瓷大碗,蹲在地上呼呼噜噜地吃着。韩七爷高声说:“吃饱!吃饱!吃饱了都上寨墙!瓦罐、火把都拿紧了!谁丢了家伙谁挨鞭子!”队员们连连点头说:“中!中!丢不了!丢不了!”
夜幕降临,寒气也下来了。几十个年轻人分散开守在寨墙上,各人身边放着一个大瓦罐,三、四支火把,火把头上浸了菜油,还没有点着。二十多条步枪、鸟枪、火铳早已架好了。韩七爷和另外一个小伙计上了望楼。一更过了,二更也过了,又守了一阵子,三更也打过了。庄户人平常都睡得早,有些人已经支持不住了,上下眼皮直打架。狗娃站在望楼下边的墙垛后头,冻得鼻子一抽一抽的,低声跟身边的一同伴说:“娘的,这土匪到底还来不来?韩七爷是不是看走眼了?害得咱们大黑天里在寨墙上受冻。”同伴说:“就是,再不来,咱们都回家睡觉吧。手上冻得枪把子都握不住了。”
望楼上,韩七爷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眼睛却盯着远处深邃的黑夜。小伙计也有点急了,“韩七爷,土匪是不是不来了?”韩七爷说:“再等等。等我的号令再敲锣。”
三更后又过了一阵子,寨墙上有些年轻人已经开始打盹了。夜静得厉害。乌云也上来了,卷着西北风,把月亮遮得严严实实。韩七爷突然把烟管朝墙上一磕,小伙计惊醒过来,迷迷糊糊地说:“敲、敲锣啦?”韩七爷低说:“再等等,再等等,你听!”小伙计竖着耳朵一听,寨墙外果然有动静。一阵淅淅索索的声音,好像是黑暗中一大群人努力放轻着脚步往寨墙这边挪,距离大概还有二十来丈。韩七爷对小伙计说:“敲小锣!”
小锣“哐哐”地敲响了,声音不大,可是脆脆的,一下子把寨墙上的人们惊醒了。人们四下里摸索着洋火,有些人低声催促着:“快点火把!快点火把!”另一些人纷乱地说:“快扣瓦罐!快扣瓦罐!”一眨眼功夫,火把都点起来了,可是都用瓦罐扣着。要是从寨墙外望过来,估计也只能看见一阵忽明忽暗的微光,听见一阵低低的锣声。土匪的队伍停了一会,可能有点摸不着头脑。过了片刻,又是一阵淅淅索索的声音,可是这次脚步声更近了。望楼上,小伙计手里紧紧攥着大锣,有些发抖。韩七爷又听了一下,把腰里的两把盒子拔了出来,半个身子从望楼上探了出去。他对小伙计说:“敲大锣!”
大锣“咣咣咣”地敲响了,敲三声,停一声,再敲三声,再停一声,敲到第三遍,韩七爷在望楼上大喊“起!”寨墙上的年轻人早就等着他的号令了,一齐从瓦罐底下抽出一支火把,用力抛到寨墙外的空中。二、三十支火把在空中划着圆弧,把寨墙外面照得通亮。火光照着地面上的一群人,有拿刀的,有拿长枪的,有拿矛子的,都仰着头,瞪着眼,看天上的火把。还有几个人抬着两架云梯,眼看着就要够着寨墙根了。当中一个人,韩七爷和寨墙上的年轻人都看得清清楚楚,正是腊月十八到村上踩点的那个算命先生,穿的还是那件布长衫,黄油布口袋却不见了,手里提着一把短枪。这个师爷旁边,是一个光头的土匪,不用说,肯定是铁头老六了。
说时迟,那时快,二十多只火把还在天上划着弧线,土匪们惊得不知所措,望楼上韩七爷的两把盒子早已经发火了,寨墙上的二十几支火枪紧跟着响成了一锅粥。火把还没有落地,土匪群里早已经倒下了十几个,没有中弹的在黑夜里大声叫喊,想往寨墙上放枪,黑乎乎地不知道往哪里打。只听上面又是一声“起!”又有二十多支火把飞了出来,这功夫,韩七爷已经从望楼跳到了寨墙上,翻穿着老羊皮袄,手里的两把盒子“啪啪啪啪”不住地往下打。又是一阵黑暗。寨墙外,土匪群中有人喊道:“铁头老六挂彩啦!撤啦!”又有人喊:“单师爷也挂彩啦!快撤!快撤!”寨墙上的人们也乱喊起来,有人朝着土匪喊叫的地方放枪,有人把剩余的火把举起来了。韩七爷喊道:“火把放下来!火把放下来!招呼着土匪顺着火光放冷枪!”渐渐地,土匪的喊声远去了,人们仍旧守在寨墙上,在寒冷中等待着天亮。
那天夜里天黑看不清楚,不过看来土匪确实带彩的不少。第二天早上,村上的人成群结队地出来看,看见地上到处都是血迹,往南山的一路都有,那年我奶奶小凤才七岁,她跟着大人去看了,一路上的血迹到现在她还记得。韩七爷打土匪的故事,都是她讲给我听的。
那天晌午,祠堂里又做了一顿饭,还杀了一口猪,犒劳护乡队的人。韩七爷跟冯掌柜、任太爷他们坐上了一桌。喝过几盅,任太爷问道:“老韩,你这两把盒子,指哪打哪,真是不含糊,不过,也叫我想起了一个人。”韩七爷说:“任老太爷您过奖了,咱是从小跟着家里人打猎,熟能生巧,不算个啥本事。”任太爷把筷子一放,说:“五年前,陕西那边出了个土匪,也姓韩,使两把盒子,百步穿杨,外号韩两把,是警察局悬赏五百现洋通缉的要犯,当时,豫、陕两省谁人不知。后来,不知道咋地就销声匿迹了。老韩,你怕不就是当年的韩两把?”
任太爷的话,把一桌子人惊得直冒冷汗。韩七爷干了一盅酒,说:“事到如今,我老韩就跟你们直说吧,对,我就是韩两把。”一桌子八九个人,冯掌柜、任太爷,加上其他几个族里的老者,都惊得合不拢嘴,他们这时才想起来,怪不得韩七爷能看懂土匪的暗语信。韩七爷接着说:“那年干这个掉脑袋的买卖,也是逼上梁山。咱世代都是庄稼人,老娘死后,家里为送葬借了几分利的债,越滚越多,房子也卖了,东西也当了,还是还不上,一咬牙就上了山。我早就不想干了。承蒙冯掌柜抬举,贵村父老收留,我老韩今后情愿给你们下个死力,看家护院,两肋插刀。不过,你们要是想去领那五百块现洋的赏钱,现在就拿绳子绑我吧。”
众人沉吟。冯掌柜突然哈哈大笑起来,说:“醉话!醉话!什么韩两把、韩三把的,你们谁见过?明明是韩七爷把土匪打跑的,他咋能是土匪哩?世上哪有土匪打土匪的道理?要不是韩七爷,咱们双泉村早就给土匪烧完了。你看你们都是醉了!”众人想了一下,都笑着说:“就是,就是,真是醉话。”任太爷也笑着说:“醉话!醉话!”冯掌柜说:“韩七爷今天给咱们双泉立了大功,他就是咱双泉人,生是双泉人,死是双泉鬼。你们说,我这话中不中听?”人们都说:“咋不中!咋不中!”
据我奶奶说,后来韩七爷就在我们双泉落了户。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庄稼人。有时候,逢年过节,吃酒席喝醉了,有人会说:“韩两把!你真有两下子!”韩七爷就笑着说:“什么韩两把、韩三把的,醉话!醉话!”

④ 有关偃师的传说吗急!急!

《列子·汤问》中有一篇关于偃师的传说:
周穆王西巡狩,越昆仑,不至弇山。反还,未及中国,道有献工人名偃师, 穆王荐之,问曰:“若有何能?”偃师曰:“臣唯命所试。然臣已有所造,愿王 先观之。”穆王曰:“日以俱来,吾与若俱观之。”翌日,偃师谒见王。王荐之 曰:“若与偕来者何人邪?”对曰:“臣之所造能倡者。”穆王惊视之,趋步俯 仰,信人也。巧夫顉其颐,则歌合律;捧其手,则舞应节。千变万化,惟意所 适。王以为实人也,与盛姬内御并观之。技将终,倡者瞬其目而招王之左右待妾。 王大怒,立欲诛偃师。偃师大慑,立剖散倡者以示王,皆傅会革、木、胶、漆、 白、黑、丹、青之所为。王谛料之,内则肝、胆、心、肺、脾、肾、肠、胃,外 则筋骨、支节、皮毛、齿发,皆假物也,而无不毕具者。合会复如初见。王试废 其心,则口不能言;废其肝,则目不能视;废其肾,则足不能步。穆王始悦而叹 曰:“人之巧乃可与造化者同功乎?”诏贰车载之以归。夫班输之云梯,墨翟之 飞鸢,自谓能之极也。弟子东门贾禽滑厘闻偃师之巧,以告二子,二子终身不敢 语艺,而时执规矩。

翻译:
周穆王到西部视察,越过昆仑山,到达弇兹山。然后返回来,尚未到达中原地区,路上有人自愿奉献技艺给穆王,名叫偃师,穆王召见他,问道:“你有什么才能?”偃师说:“我能按你的任何想法去做。但我已经造出了一件东西,希望大王先看一看。”穆王说:“过几天你把它带来,我们一块儿看看。”过了一天,偃师又来拜见穆王,穆王召见了他,说:“和你一道来的是什么人啊?”偃师回答说:“是我所造的能唱歌跳舞的人。”穆王惊奇地看着它,行走俯仰,和真人一样。那个巧木匠摇它的头,便唱出了符合乐律的歌;捧它的手,便跳起了符合节拍的舞。千变万化,你想叫它干什么它就能干什么。穆王以为是个真人,便叫盛姬及宫内待御一起来观看。表演快要结束的时候,那个会唱歌跳舞的人眨了眨眼睛,向穆王的左右嫔妃招手。穆王大怒,立刻要杀偃师。偃师十分害怕,连忙剖开那唱歌跳舞的人让穆王看,原来都是用皮革、木料、胶水、油漆、白粉、黑粉、红粉、青粉等材料凑合起来的,穆王仔细察看,体内的肝、胆、心、肺、脾、肾、肠、胃,体外的筋骨、四肢、骨节、皮肤、汗毛、牙齿、头发等,全是假的,但却没有不具备的,聚合起来又和一开始见到的一样。穆王试探着拿走它的心,它的嘴便不能再说话;拿走它的肝,它的眼睛便不能再看东西;拿走它的肾,它的脚便不能再走路。穆王这才高兴地赞叹道:“人的技巧竟然可以与创造万物的天帝具有相同的功能吗?”命令偃师坐上副车回到中原。班输的云梯,墨翟的飞鸢,自称是最高的技能了。弟子东门贾、禽滑厘听到了偃师的技巧,便告诉了两位老师,这两位终身再也不敢谈论自己的技艺,却时时拿着规矩在研究。

⑤ 偃师在古代是什么有哪本书谈到了

偃师在商时叫西亳,商之都城。后周武灭商后称为偃师。
典故:据《读史方舆纪要》:“周武伐纣,回师息戎,因我偃师”。周武王伐纣之后,回师西亳,息偃戎师,马放南山,牛放桃林,表示不再用兵,偃师因此而得名。因此,西亳从周代时始称“偃师”。

⑥ 偃师的原文

《列子·汤问》。 周穆王西巡狩,越昆仑,不至弇山①。反还,未及中国,道有献工人名偃师②。穆王荐之,问曰:“若有何能?”偃师曰:“臣唯命所试。然臣已有所造,愿王先观之。”穆王曰:“日以俱来,吾与若俱观之。”翌日偃师谒见王。王荐之,曰:“若与偕来者何人邪?”对曰:“臣之所造能倡③者。”穆王惊视之,趋步俯仰,信人④也。巧夫!领⑤其颅,则歌合律;捧其手,则舞应节。千变万化,惟意所适。王以为实人也,与盛姬⑥内御并观之。技将终,倡者瞬其目而招王之左右侍妾。王大怒,立欲诛偃师。偃师大慑,立剖散倡者以示王,皆傅会革、木、胶、漆、白、黑、丹、青⑦之所为。王谛料之⑧,内则肝胆、心肺、脾肾、肠胃,外则筋骨、支节、皮毛、齿发,皆假物也,而无不毕具者。合会复如初见。王试废其心,则口不能言;废其肝,则目不能视;废其肾,则足不能步。穆王始悦而叹曰:“人之巧乃可与造化者同功乎?”诏贰车⑨载之以归。
夫班输之云梯⑩,墨翟之飞鸢,自谓能之极也。弟子东门贾、禽滑釐闻偃师之巧以告二子,二子终身不敢语艺,而时执规矩。

⑦ 历史上的偃师

偃师位于河南省中西部地区,南屏嵩岳,北临黄河,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2°26′15″~113°00′00″和北纬34°27′30″~34°50′00″之间。
公元前16世纪,商汤在今县城西南建都,史称西亳。
前11世纪,周武王伐纣在县城东筑城息偃戎师,遂名偃师。周末设偃师、缑氏(今为乡)两县。
自秦以后,偃师、缑氏两县屡有分合,明洪武元年(1368年)以后,单设偃师县至今。
民国初年,偃师属河洛道,后改属河南省政府豫西行政长官公署。1944年,中共皮定钧部在县境南部解放区建立偃师县抗日民主政府,隶属豫西一专区。
1948年4月偃师解放,隶属豫西一专区、洛阳行政区。
1955年12月改属洛阳地区。
1983年划归洛阳市。
1993年12月15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偃师县,设立偃师市(县级)。

⑧ 偃师有什么名人

玄奘(唐僧)生于偃师缑氏镇。吕蒙正生于偃师佃庄镇。

商汤(商朝开国君主,葬于山化蔺窑)、苌弘(周大臣,“碧血”一词由他而来,葬于山化化村)、苏秦(葬于首阳山)、吕不韦(葬于偃一高)、钟繇(中国第一位书法家,葬于山化东屯)、钟会(灭蜀大将,钟繇子,葬于山化东屯)、杜预(晋名将,杜甫之祖,葬于前杜楼)、李弘(武则天之子,葬于缑氏)、杜甫(葬于前杜楼)、颜真卿(葬于山化汤泉)、张生、崔莺莺、王铎(汉奸书法家,葬于山化石家庄)……

革命先烈:任西和(顾县人,牺牲于朝鲜战场)。

前河南省省长、省委第一书记吴芝圃,曾在县立偃师中学(偃高前身)任教。

王羲之跟偃师没关系。

⑨ 女主是个偃师后来改名连城 男主是个王爷叫齐王求小说名

校花的诱惑 作者:猪油

作者: 猪油
推荐等级:4
在这个腐女横行的年代,纯洁的乡下小子反倒成了被宰割的对象…… 第一章时来运转 嘉州市的劳动就业大夏门口,薛小宝手里拿着一张报纸,嘴里叼着一根烟,长时间不曾洗过的长发遮住了他的眼睛,他用力甩了甩头,看...

⑩ 类似《捕梦者》《偃师》的小说。就是由一个个奇幻的故事组成的小说,主人公是拥有某种神秘的力量的。

可蕊的都市妖奇谈
白饭如霜的猎物者系列 浪游之章系列 非人短章系列 职业短章系列
都是超好看

热点内容
暴露是从小说全文阅读 发布:2025-07-16 09:36:35 浏览:896
姓韩的小说女主角名字大全 发布:2025-07-16 09:31:31 浏览:32
免费全本小说书本网网 发布:2025-07-16 09:19:06 浏览:509
冷淡杀手重生校园的小说 发布:2025-07-16 09:18:10 浏览:67
经典末世类小说推荐 发布:2025-07-16 09:13:22 浏览:773
红与黑听书网 发布:2025-07-16 09:05:52 浏览:600
超级虐身虐心小说现代言情 发布:2025-07-16 09:04:31 浏览:892
氧气听书ipad版 发布:2025-07-16 09:04:19 浏览:665
小说免费下载阅读 发布:2025-07-16 09:03:40 浏览:27
女强男弱言情古代小说 发布:2025-07-16 09:02:46 浏览: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