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笔记小说
1. 中国古代笔记小说中,有哪些比较经典的作品
人们一直以来可能对古代的文言文有种误解,觉得古代的文言文都是严肃的,可能是受上学时背诵文言文的影响吧,其实我国的古代笔记小说不仅仅都还是晦涩的,有很多很有趣的引人入胜的,下面我就来介绍几个很有意思的古代笔记小说。
《世说新语》
这本书也被称为“世说”。因为汉代的刘向写了《世说》,人们为了把这两本书去分开,书名改成《世说新语》,在宋代之后被重新命名。按照内容可分为“美德”,“字”,“政治”和“文学”,每种类型有很多故事,故事总数超过一千二百个,每个故事长度不一,有些几行,一些几句,因此笔记小说有着“方便记住”的要求和特点。
主要内容是记录东汉末年的一些著名学者的言行。
总结:很多古代小说笔记可读性很强,很有意思,去读一读会有收获的。
2. 中国古代笔记体小说的发轫之作是
解释如下
中国古代笔记体小说的发轫之作是:《世说新语》
所谓发轫之作,就是指首次出现的作品或第一部作品。发轫本义拿掉支住车的木头,使车启行。借指出发。轫,支住车轮转动的木头。比喻新事物或某种局面开始出现。
世说新语是我国最早的笔记体小说集,也就是中国古代笔记体小说的发轫之作。
《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坊间基本上认为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所撰写,也有称是由刘义庆所组织门客编写。又名《世说》。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它原本有八卷,被遗失后只有三卷。
3. 《溜索》反应了古代笔记小说的哪些特点
刘所,是不是古代人过山间的时候通过索道上溜过去?
4. 古代笔记小说可以分为()小说和()小说
古代笔记小说可以分为(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
笔记小说:是一种笔记式的短篇故事。特点:篇幅短小、内容繁杂。笔记小说是一种带有散文化倾向的小说创作形式,它的特点就是兼有“笔记”和“小说”特征。“笔记小说于魏晋时期开始出现,学界一般均依鲁迅的观点概分为“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两种主要类型。广义上泛指一切用文言写的志怪、传奇、杂录、琐闻、传记、随笔之类的著作,内容广泛驳杂,举凡天文地理、朝章典制、草木虫鱼、风俗民情、学术考证、鬼怪神仙、艳情传奇、笑话奇谈、逸事琐闻等。
http://ke..com/link?url=sHi-EWOyRskxVyZ78fd_lgyQeVO-KDLt6pqB9AwRXZheb5kqM-S__ff2MFOThJvV5M4I5SFRplRVT9m_iYq
5. 文人的笔记小说,是中国古代
笔记小说是泛指一切用文言写的志怪、传奇、杂录、琐闻、传记、随笔之类的著作,内容广泛驳杂,举凡天文地理、朝章典制、草木虫鱼、风俗民情、学术考证、鬼怪神仙、艳情传奇、笑话奇谈、逸事琐闻等等,它的特点就是兼有“笔记”和“小说”特征。“笔记”使其在记叙上获得了一种散文化的记叙空间,在这一空间里,作者可以叙述,也可以表达别人及自己的思考以及观点,而“小说”则是一种带有故事性的叙述和创作,由于“笔记”本身获得的自由空间,又可以使“小说”创作与散文化的“笔记”叙述相互交叉,使其优势十分明显。
中国的所谓笔记小说,由来已久,汉晋已有。《搜神记》《世说新语》《太平广记》等,是这方面的代表。尔后,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笔记小说,又达到了相当高度。此外还有很多,如:《涑水纪闻》、《归田录》、《夷坚志》、《西京杂记》、《酉阳杂俎》、《续世说》、《今世说》、《新世说》、《唐语林》、《何氏语林》、《东轩笔录》、《东斋纪事》、《国老谈苑》、《渑水燕谈录》、《梦溪笔谈》、《容斋随笔》、《南村辍耕录》、《万历野获编》、《啸亭杂录》、《永宪录》、《郎潜纪闻》、《归潜志》、《铁围山丛谈》等。
另外,笔记小说可分为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东晋干宝的《搜神记》是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南朝宋代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是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6. 古代志怪小说有哪些
志怪小说:
如托名东方朔《神异经》、张华的《博物志》;记述正史以外的历史传闻故事如托名班固的《汉武故事》、《汉武帝内传》;讲说鬼神怪异的迷信故事,如东晋干宝《搜神记》、旧题曹丕的《列异传》葛洪的《神仙传》托名陶潜的《后搜神记》等。
志怪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形式之一,以记叙神异鬼怪故事传说为主体内容,产生和流行于魏晋南北朝,与当时社会宗教迷信和玄学风气以及佛教的传播有直接的关系。志怪,就是记录怪异,主要指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以记述神仙鬼怪为内容的小说,也可包括汉代的同类作品。志怪小说是受当时盛行的神仙方术之说而形成的侈谈鬼神、称道灵异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之下形成的。
简介
汉代以后,道教和佛教逐渐盛行,鬼神迷信的说教广为流布,所以志怪的书特别多。六朝作品中就有不少以“志怪”命名的。如祖台之的《志怪》、曹毗的《志怪》、孔约
志怪小说
的《孔氏志怪》,还有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志怪”一词出于《庄子·逍遥游》:“齐谐者,志怪者也。”)现代作家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里就专门列了《六朝之鬼神志怪》上下篇。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说:“中国本信巫,秦汉以来,神仙之说盛行,汉末又大畅巫风,而鬼道愈炽;会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渐见流传。凡此皆张皇鬼神,称道灵异,故自晋迄隋,特多鬼神志怪之书。其书有出于文人者,有出于教徒者。文人之作,虽非如释道二家,意在自神其教,然亦非有意为小说,盖当时以为幽明虽殊途,而人鬼乃皆实有,故其叙述异事,与记载人间常事,自视固无诚妄之别矣。”这里指出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兴盛的原因,是受了民间巫风、道教及佛教的刺激,而作者的态度,是将怪异传说视为事实来记载。作为一个基本的概括,鲁迅的总结是正确的。但也要注意到,志怪小说的来源和实际面貌比较复杂。着重于宣扬神道,还是倾心于怪异事迹,以及小说中表现人生情趣的多寡,其间的区别还是很大。
现存志怪小说中,有署名汉人之作,主要有题为班固作的《汉武帝故事》、《汉武帝内传》,题为郭宪作的《洞冥记》。
以前研究者多认为出于六朝人的伪托,但近来也有提出不同意见的,对此尚有深入探讨的必要,本书中暂存疑。
7. 在古代,什么是笔记文
笔记文是一种随笔记录的文体. 始于魏晋,盛于宋.包括史料笔记、考据笔记和笔记小说. 宋代的文学家、史学家不少是朝廷大臣,他们常用笔记记叙本朝的轶事和掌故.而所记又多是他们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所以,宋代的史料笔记比较发达,所载史料一般都比较可靠.宋初的五代旧臣记叙唐五代故事的,有郑文宝的《南唐近事》、《江南余载》,张洎的《贾氏谈录》,钱易的《南部新书》等.入宋,有司马光的《涑水纪闻》,杂录了从宋太祖到宋神宗这一历史时期的国家政事.欧阳修的《归田录》,记述了朝廷遗事、职官制度、社会风尚和士大夫的趣事轶闻.李廌的《师友谈记》,记载了作者与苏轼、黄庭坚、范祖禹、秦观等人的交游和治学为文的言论.王辟之的《渑水燕谈录》分17个门类,记述哲宗绍圣以前的轶闻杂事.何薳的《春渚记闻》,多是仙道异事、民间奇闻.卷六《东坡事实》、卷七《诗词事略》有不少文学方面有价值的史料.赵令 的《侯鲭录》,诠释名物、习俗、方言、典故,也有诗词创作、文人交往方面的内容.其他还有苏轼的《东坡志林》、彭乘的《墨客挥犀》、范镇的《东斋记事》、张耒的《明道杂志》、王君玉的《国老谈苑》等.南渡以后,不少笔记追述北宋的旧闻,如朱弁的《曲旧闻》、邵伯温的《邵氏闻见录》等.记载南宋朝政得失的有叶绍翁的《四朝闻见录》、岳珂的《史桯》、王明清的《挥麈录》等.张端义的《贵耳集》、陆游的《老学庵笔记》、周密的《齐东野语》、罗大经的《鹤林玉露》等都是南宋有名的笔记.其中有很多关于文学的记述和评论.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吴自牧的《梦梁录》、周密的《武林旧事》记载了都市的繁荣及生活习尚.考据笔记最有名的要数沈括的《梦溪笔谈》,从故事、考证以至器用、技艺,涉及面极广.洪迈的《容斋随笔》、王应麟的《困学纪闻》、吴曾的《能改斋漫录》、黄朝英的《靖康缃素杂记》都是考据与记事间杂、多有可取的笔记.笔记小说有洪迈的《夷坚志》、吴淑的《江淮异人录》等,保存了不少小说史料.
8. 古代笔记小说有哪些
而笔记小说中的民间文学因素也是十分浓郁的,如在笔记小说相对较为成熟的魏晋、唐、宋时期以来的《搜神记》《世说新语》《太平广记》等,则是这方面的代表。尔后,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笔记小说,又达到了相当高度。
9. 中国历史上比较好的笔记小说有哪些
有两部书可以作古代笔记小说的纲目来看,
一是《中国小说史略》(鲁迅),二是《历代小说概述》(刘叶秋)。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里,小说家类被一分成三(后附经典作品,推荐中华书局的版本):
1、杂事(《世说新语》、《西京杂记》)
2、异闻(《山海经》、《穆天子传》)
3、琐语(《博物志》、《酉阳杂俎》)
10. 古代笔记精选有哪些
一. 我国文学中的乡国情怀:
1、 在我国的诗文里,对于故乡、故国的思念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2、 与乡土相联的,是对于国家的思念。君与国家,在古代文人那里,是一致的;至近代,此种精神由忠君报国而转向追求国家的自立自强。
3、 乡国的情怀的泛化,是对于山川之美的描写与赞颂。
二. 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亲情主题。
1、 爱情。可分为来自民间和受民间作品影响的一系和文人作品的一系。
来自民间的一系:表现出更为充分的人性特点。从《诗》开始到乐府民歌,所表现的男女之爱很少受到礼的约束,表现更为热烈执着、更带野性色彩。
文人的描写爱情之作:表现得较为复杂。含蓄了、深化了、带有理想的色彩(白朴《墙头马上》、加进悲剧色彩(《会真记》、《长恨歌》、 董解元《西厢记》、王实甫《西厢记》、《长生殿》、《牡丹亭》、《红楼梦》)。
2、 友情。视朋友如兄弟,这是我国思想传统里的一种认识。交友不因贵贱而阻隔,不以利而以义,守之以信,忠之以言。
三. 我国文学中的人生感悟主题。
1、 对于生命虽短促而宇宙却永恒的感悟。对于历史、人生的思索,实际是对于生命永恒的向往,是珍视生命热爱生命的一种独特的表现方式
2、 对于人生的感悟主题,还表现为对于现实人生的反思,往往交叉着宗教理路,劝善惩恶,提出人生的归宿问题。在小说、戏剧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特征:
1、 抒情传统是我国文学的重要特色,但无论是抒情文体还是叙事文体,都有明显的抒情特色。陆机《文赋》“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李白《金乡送韦八之西京》:“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诗化世界的认知方式,因此在表诉上就常常着重于内心感情的抒发而不是着重与外物的描写。从古诗十九首开始的内心世界的展示,深远地影响了我国诗歌的发展。
2、 我国各体文学虽式样各异,但有一点相通,那就是重视意境的创造。《牡丹亭?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篇,似这般都付予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心境与物镜融合无间
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