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小说因果报应
『壹』 佛教对中国古典文学(小说)的影响
一、梁启超认为佛教对中国文学有五项影响:
(一)国语实质的扩大:因佛典的翻译,我国语汇即增加了三万五千多个。
(二)语法及文体的变化:佛典的科判疏钞之学,为组织的解剖的文首次在中国的出现。而禅宗的语录,更是中国文学的一大革命。
(三)文学情趣的发展:我们近代的纯文学,像小说歌曲等,皆与佛典之翻译有密切关系。孔雀东南飞、木兰辞等长篇叙事诗的产生,大概就是受东晋昙去去无识所译为鸣“佛所行赞”的影响,又大乘经典,皆以极壮阔之交澜,演释极微妙之教理,增进了中国人的想像力,革新了中国人的诠写法,宋元以后章回小说受其影响不少。
(四)歌舞剧的传人:我国最初的歌舞剧——拨头(亦名钵头),据近人考证,就是从南天竺附近的拔豆国传来的。
(五)字母的仿造:佛教输入,梵文也跟进来,我国高僧仿造字母来应用,才有唐代守温“见溪群疑”等三十六字母的制作。
二、胡适则认为佛教的输入,对中国有三大影响:
(一)佛教的译经诸大师,用朴实平易的白话文体来翻译佛经,但求易晓,不加藻饰,造成一种白话的文体,佛寺禅门成为白话文与白话诗的重要发源地。
(二)佛教文学最富想像力,对于最缺乏想像力的中国文学,具有很大的解放作用。中国浪漫主义的作品,像“西游记”等小说是印度文学影响下的产物。
(三)印度文学很注重形式的布局与结构。“普曜经”、“佛所行赞”、“佛本行经”等都是伟大的长篇故事;“须赖经”一类是小说体的作品;“维摩诘经”、“思益梵天所问经”等是半小说、半戏剧的作品。这些佛经的输入,对后代弹词,平话、小说、戏剧的发达都有直接或间接的贡献。又佛经的散文与偈体夹杂并用,也对中国后来的文学体裁有影响或关系。
『贰』 列举四部有佛教思想的古典小说
(一)佛教为古典小说提供故事情节和思想内容
佛教利用大量寓言故事来解释和宣传佛教的教义,其中《百喻经》列举故事近百条,劝喻人们信佛。这部佛教文学作品,文笔朴素简练,故事生动有趣。鲁迅先生曾把它作为历史文学资料进行研究。从中国文学发展史的角度来看,《百喻经》为我国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内容,对我国后世的文学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我国自元明以来,章回小说逐渐登上新文学舞台,与诗歌分庭抗礼。我国古代小说在体裁结构,故事来源,艺术构思和思想倾向等方面,都受到佛教深刻的影响。
佛教为我国古代神魔志怪小说提供故事素材,启发艺术构思。佛教典籍广取譬喻语言,把教义、佛性,融化在文学形式里,取得形象化的教化效果。佛教典籍的直接流传,打破了中国原有小说题材的束缚,为小说创作开辟了新天地。如千宝的《搜神记》,颜之推的《冤魂记》,集中宣扬了佛教神像的威力和信佛茹素的好处。
佛教对我国古典文学作品《西游记》,《封神榜》、《三国演义》和《红楼梦》有很大影响。
《西游记》是在民间流传的唐僧取经故事和有关话本杂剧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浪漫主义的故事小说。书中所记菩提祖师于半夜三更传法给孙悟空,就是从佛典所载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半夜三更传衣钵给六祖慧能大师的传说蜕变而来。《西游记》描述唐僧历经八十一难,与妖魔斗法的故事,是受到《大方广佛华严经》所述的善才童子五十三参和奇幻多变的《降魔变文》描写舍利弗如何降魔斗法这两本经书的启迪。《西游记》通过孙悟空大闹天空,战胜各种妖魔的故事,塑造了 一个不畏艰险、战胜邪恶的顽强精神的形象。但孙悟空能翻十万八千里的筋斗,却翻不出如来佛的手心,最后归正,成就正果。这是宣扬佛的威力无比,佛法无边的思想。
《封神榜》叙述商末政治纷乱和周武王伐商的故事。全书有很多佛仙斗法故事描写,其中有的人物塑造直接采用佛典,如哪吒的原型就是佛教四大天王中北方毗沙门天王的三太子。
《三国演义》描述东汉末年和三国时代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但小说开卷词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西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谈笑中。”这里渗透着佛教的人生虚幻的思想。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得最出色的作品,也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文学名著。但是,我们看到作者曹雪芹(包括续作者高鹗)在世界观和创作方法上,受到佛教(主要是禅宗)的影响较深。
《红楼梦》从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到最末一回“贾雨村归结红楼梦”,从空空道人访道求仙,到贾宝玉出家为僧,描述儿女缠绵之情和荣华富贵之乐,但结局是穷困潦倒,分崩离析。全书以梦开始,以梦告终,贯穿着佛教的人生如幻,世事无常,因果报应的思想。
佛教禅宗思想对曹雪芹的影响很大。禅宗的反传统精神,在《红楼梦》中有所反映,如书中有“宝玉悟禅机”,“宝玉妄谈禅”等种种描述。
曹雪芹在禅宗哲理方面,造诣是很深的。在《红楼梦》第二十二回里,黛玉为了测验宝玉的佛学水平,出了一道试题:“宝玉我问你,至贵者宝,至坚者玉,尔有何贵,尔有何坚?”宝玉竟不能答,引起黛玉和在场的宝钗一起大笑说;“这样愚蠢,还参禅呢!”过了不久,宝玉听到一个有意义的曲文,自以为对禅机有所领悟,当即写了一偈:“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黛玉看了认为还未尽善。就续了两句“无立足境,方是干净。”黛玉把宝玉还认为有一个主观存在的立足境,也根本否定了。这一彻底否定,正符合禅宗六祖慧能大师所谓“本来无一物”的根本精神。
此外,我国自元代杂剧表演形式的出现,才有合乐歌,舞蹈科白的正戏剧。元杂剧的取材,有许多直接引入佛教的故事。如郑廷生的《布袋和尚》,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都很著名。明代杂剧《观世音修行香山记》,《目连救母劝善戏文》等,也是戏曲中深受佛教影响的例证。
『叁』 很多网络作者修真小说都乱写的,要遭因果报应的吧
比起贪官污吏,坑蒙拐骗来,写写小说怕什么!写对了不怕说,写错了姑妄言之。这要都有报应那才是天地不公呢!
『肆』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因果报应的史事
这类事情太多了。商朝末年因为殷纣王荒淫无度,残害忠良,引发各路诸侯起兵,结果商朝灭亡了。秦朝二世时期,因为重用奸臣赵高,使朝纲混乱,民不聊生,结果全国各地揭竿而起,推翻了秦朝。三国时期名将张飞在关羽死后变得非常残暴,因为经常虐待暴打手下将士,结果有一天他酒醉之后被手下杀死……
『伍』 《因果报应录》全文
您想问什么呢?
『陆』 求讲因果报应的古代文集故事
因果报应故事http://www.fo999.cn/yingguobaoyinglu/
『柒』 讲述佛教因果报应小说
百业经 就行
『捌』 佛教那里讲"因果报应"那本书上讲过.谢谢!
三世因果文
http://tieba..com/f?kz=148859865
『玖』 一本书,古代的。里面有写因果报应,还有一篇一个和尚好几次投胎都为了追一个人。有知道叫什么名字的吗
一本古代的书写的因果报应这个和尚之类的没看过
『拾』 金庸小说中有哪些体现因果报应的情节
金庸是我国非常著名的小说家,他的武侠小说应该是陪伴了不少人长大,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人物关系错综复杂,隐隐的体现出因果报应的意思。
江湖上说“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作为武侠小说的作者金庸的作品里很多都体现出这一因素。
另外还有康敏,她称得上是一个蛇蝎美人,拥有着过人的美貌,却心肠歹毒做了数不清的让他们双方都痛不欲生,而这一切的根源则是他们父母之间欠下的情债。恶事,她以为全天下的男人都会喜欢她,偏偏萧峰不喜欢她,最后更是被阿紫用残忍的手法虐待毁容。
金庸的小说中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所有人的命运仿佛都交错在一起,这一代人的因缘是上一代人留下来的果,爱恨情仇冥冥之中自有天注定,善有善因恶有恶果大概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