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代小说 » 王先霈古代小说理论

王先霈古代小说理论

发布时间: 2022-02-20 19:17:40

㈠ 王先霈的研究方向

文艺学中的文学批评学、中国古代文论。《小说技巧探赏》 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
《文学评论教程》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6,与范明华合著,本人第一作者
《明清小说理论批评史》 花城出版社,1988年,与周伟民合著,本人第一作者
《文学心理学概论》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
《圆形批评论》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
《佛语哲思》 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

㈡ 请问谁有《文学理论导引》(王先霈,孙文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习题的答案

思考问题:
1.文学活动与生活活动是怎样的关系?文学活动在生活活动中处在什么位置?
答:人的生活活动是文学活动的前提。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位置:作为一种审美精神活动在人的生活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并且具有意识形态特征。
2.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各自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请简述之,并指明它们的片面性。
答: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分别从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为依据。从作品角度出发的本体论(形式主义);从作家角度出发的接受论(接受美学主义);从世界角度出发的再现论(现实主义);以及从读者角度出发的表现论(浪漫主义)。
3.简要论述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
答: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一切其他基本活动的前提,这一方面在于人要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后才能从事其他活动,另一方面,在于人就是在这种生产活动中生成的。
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人的活动都伴随着一个自觉的目的,而这一目的又是源于某种需要而设定的。史前人类在劳动中,为了协调行动,交流情感信息,减轻疲劳等,就由这些需要产生了语言和最初的文学。
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远古遗存的作品中大都描写了当时人们劳动生活的内容。
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形式。早期的文艺形式同劳动过程直接相关,所以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结合体。
4.试辨证说明文学发展的诸多原因。
答:文学发展的动力、动因问题有如下观点:有的认为是社会风气的变化。有的认为文学的发展与时代的变化密切相关。有的认为是某种非人力可改变的因素。另有学者从文学内部来探求文学发展动因,以为文学的发展像自然界运行一样只在于它的内在动因。另外有学者认为文学的发展只是文学固有的因素的不同组合引起了形态变化。另有大部分学者认为文学发展的根本力量在于劳动。
以上原因各有侧重,但在终极意义上应说是经济因素决定了文学发展,直接意义上往往是上层建筑各部门的相互影响制约文学的发展。总的来说,各种观点由于所处的历史时期,社会意识形态及分析角度虽各有不同,但都在某个方面以独有的方式阐释了文学发展的原因。

㈢ 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的考研方向和具体考研科目,特别是语言及应用语言学以及汉字学!!

汉语言文字学 专业代码:050103
研究方向 01.现代汉语语法 02.现代汉语语汇 03.现代汉语语用 04.现代汉语方言 05.汉语史
06.汉字学 07.汉语与文化
初试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2理论语言学④829汉语语言学
复试科目 汉语及语言学

参考书目 初试参考书目:
《文学理论》刘安海、孙文宪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文学理论导引》王先霈、孙文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四卷)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两本文学史任选其一)
《中国文学史》(三卷)章培恒、骆玉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两本文学史任选其一)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中下编)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上、下册)王庆生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外国文学史》(第1-4册)聂珍钊主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
复试参考书目:
《古代汉语》郭锡良主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现代汉语》邢福义、汪国胜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语言学概论》邢福义、吴振国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同等学力 同等学力及跨专业加试科目:
①语言学概论
②现代汉语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研究方向 01.中文信息处理 02.应用语言学 03.语言理论 04.对外汉语教学
初试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2理论语言学 ④829汉语语言学
复试科目 汉语及语言学

参考书目 初试参考书目:
《文学理论》刘安海、孙文宪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文学理论导引》王先霈、孙文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四卷)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两本文学史任选其一)
《中国文学史》(三卷)章培恒、骆玉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两本文学史任选其一)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中下编)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上、下册)王庆生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外国文学史》(第1-4册)聂珍钊主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
复试参考书目:
《古代汉语》郭锡良主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现代汉语》邢福义、汪国胜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语言学概论》邢福义、吴振国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同等学力 同等学力及跨专业加试科目:
①语言学概论
②现代汉语

推荐几本文学理论方面的书籍,和现代文学名著,谢谢

1.《文学理论》,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Austin Warren)著,刘象愚、邢培明译,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0-09出版) 2.《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3.《文学文本细读讲演录》,王先霈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寻找权威/文学理论概论》,(加)史笛文·邦尼卡斯尔著 王晓群, 王丽莉译 5.《艺术原理》,罗宾·乔治·科林伍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6.《文学经典的挑战》,孙康宜著,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7.《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英) 特雷·伊格尔顿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8.《叙事理论导论》【荷】米克。巴尔/著 谭君强/译 万千/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9.《小说理论》,(苏)М.巴赫金著 白春仁,晓河译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8 10.《小说面面观》,(英)E.M.福斯特(E.M.Forster)著 朱乃长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2 11.《文学符号学》,赵毅衡著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90.9 12.《女权主义理论读本》,麦克拉肯 (编者), 艾晓明 (编者), 柯倩婷 (编者)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3.《神话----原型批评》叶舒宪编选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7 14.《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英)伊格尔顿著 伍晓明译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7 15.《文学死了吗》,希利斯·米勒,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05出版) 16.《文心雕龙》,刘勰 17.《人间词话》,王国维 18. 《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H·R·姚斯,R·C·霍拉勃,周宁、金元浦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9.《抽象与移情》,W·沃林格,王才勇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0.《美学散步》,宗白华,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21.《诗化哲学》,刘小枫,山东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22.《诗学·诗艺》,亚里士多德,贺拉斯,罗念生,杨翰周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23.《拉奥孔》,莱辛,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24.《癫疯与文明》,米歇尔・福柯,刘北成/杨远婴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2004-02-01 25.《情感与形式》,苏珊·朗格,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26.《野性的思维》,列维—斯特劳斯,李幼蒸译,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27.《批评的剖析》,诺思罗普·弗莱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6-01出版) 28.《人论》恩斯特·卡西尔(Cassirer Ernst)、 甘阳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 29.《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在北大的八堂课》,王德威,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0-09出版) 30. 《文艺对话集》,柏拉图,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㈤ 求文学理论导引第二版孙文宪版课后讨论题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的文学院是2012年刚改革的,初试考试科目是: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710中国语言文学基础
④824语言理论与文学理论

初试参考书如下:
初试考试范围:
“中国语言文学基础”:中国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古代汉语、现代汉语
“语言理论与文学理论”:文学理论 文学批评 语言理论
即《文学理论》刘安海、孙文宪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文学理论导引》王先霈、孙文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四卷)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两本文学史任选其一)
《中国文学史》(三卷)章培恒、骆玉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两本文学史任选其一)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中下编)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上、下册)王庆生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外国文学史》(第1-4册)聂珍钊主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
《文学批评原理》王先霈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古代汉语》郭锡良主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现代汉语》邢福义、汪国胜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语言学概论》邢福义、吴振国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㈥ 汉语言文学专业需要准备哪些工具书

(中国语言文学系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①《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黄修己编,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②《文学批评原理》,王先霈主编,华中师大出版社,1999。③《外国文学史》(上、下),郑克鲁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5。

(中国语言文学系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不列参考书目,重点考察考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理论、法规、保护个案分析等知识与能力。

(中国语言文学系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汉语言文字学: ①《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2000.4修订本(旧版本也可)。②《现代汉语》黄伯荣编,高教出版社,1997.7。③《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编,北大出版社,1997.4。

(中国语言文学系 文艺学)美学: ①《西方美学史》(上、下),朱光潜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②《美学》,朱立元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③《中国美学史大纲》,叶朗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中国语言文学系 民俗学)民俗学的理论与方法: ①《民俗学的历史、理论与方法》(上、下),周星主编,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 ①《中国古代文学史》(四卷本),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典文献学: ①《校雠广义》(版本篇、校勘篇),程千帆、徐有富编,齐鲁书社,1998.4。

(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 不列参考书

㈦ 学习古代文论心的体会

很长,我粘贴了一部分,剩下你自己看吧!http://wm338.com/Lunwen/zxlw/zxqt/200905/112698.html
侯外庐《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史·再版序言》(上海文风书局1956年版)指出:“中国学人已经超出了仅仅仿效西欧语言之阶段了,他们自己会活用自己的语言而讲解自己的历史与思潮了。”窃以为侯先生此言过于乐观。不仅50年代甚至整个20世纪后半叶,中国思想史界都很难说是在“用自己的语言讲解自己的历史”;不仅是侯先生所专攻的中国思想史界,而且在我们古代文论界,其实都是在用别人的话说自己的事。近日读王先霈教授新著《国学举要·文卷》,一个最深的感触就是:先霈教授是在用自己的话,说自己的事。 著者在《国学举要·文卷》之“绪论”开章明义,谓是书“所要介绍和评析的,是中国古人提出的文学观念、文学思想”。这部论述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专著,为“国学举要”丛书之一种,所举之“要”依次包括历史概要、思想精要和知识辑要。这是一种限定也是一个平台,著者在这个平台上将如何言说? 古代文论之言说有不同的方式,哲学—美学式的,心理—心态式的,学案—学理式的,或者批评—评点式的。言说方式不仅仅是一个形式问题,它本身从特定的角度构成思想。往深处说,言说方式之异取决于言说者对中国古代文论的理解之异。《文卷》之言说古代文论,有着自己独特的话语方式,概括起来说就是大问题,大背景和大手笔。 “文”(文学理论、文学观念),作为国学研究的一个专门领域,其“要”何在?那就是,如何理解“文学”这个概念。《文卷》一书,其知识的和理论的出发点或依据是现代文艺学关于“文学”的定义,其观照和研究的对象却是几千年来中国古代关于“文学”的论述和思想,这二者并不能完全对应。作为现代文艺学的关键词,“文学”是从西方引进的,它有着特定的所指(所谓“语言的艺术”);而作为国学门的一个术语,“文学”的内涵和处延极为宽泛(几乎囊括了所有的“文献典籍”及“精通文献典籍之士”)。二者构成一个悖论,同时也形成一种张力,其间有着巨大的阐释空间,《文卷》的入思方式是:“依据现代文艺学的文学观念,重在概念的内涵而不是表达概念的词语,凡是古人有关文学问题的论述,不管用什么词语表述,都是我们研究的对象。当然,我们也将注意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变化。”抓住“文学”这个概念,也就抓住了中国古代文论之言说的最为重要最为根本的问题;而对“文学”概念的阐释并不以中就西、削足适履,则是著者解答此“大问题”的最佳路径。 《文卷》认为,古汉语词汇中,真正能与“语言的艺术”相对应的并不是“文学”而是“文”和“文章”。文,意谓对文字、言辞的修饰而使其藻丽;章,则是对“文”的修饰含义的强调。曹丕《典论·论文》说“诗赋欲丽”,陆机《文赋》说“诗缘情而绮靡”,丽和绮靡就是文,就是章,就是萧统《文选序》所言“综辑辞采,错比文华”。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认定魏晋是文学独立或自觉的时代,依据的就是“语言的艺术”这一现代文艺学的标准。然而,魏晋文学的“丽”和“绮靡”在促成文学独立的同时,却也留下“从质及讹,弥近弥淡”的隐患。后来陈子昂痛斥“文章道弊”、“采丽竞繁”,可见真正有风骨的文章是不能太“文”太“章”的。早在齐梁之际,用骈文写作的刘勰就已经看出了这一点,其《情采篇》有“衣锦耿衣,恶文太章”之喻。不错,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然而,文学如果太讲究太雕琢语言则最终将无艺术可言。因此,《文卷》言说中国文学思想,虽然也谈语言(第一章第三节题为“独体、表意的文字带来的对文学形式美的特殊追求”),但更多的是谈文学的“言”外之义,谈中国古人对文学的独到理解。 纵观中国文学批评史,从诗言志到诗缘情到诗有三境,从兴观群怨到发愤著书到熏浸刺提,思考和言说的都是文学理论和批评的大问题:文学是什么,或者文学能做什么。言说的方式不同,得出的结论有异,而《文卷》从中找到一个“基本的模式”,并将其概括为中国古人对文学的三种基本态度:以文为用,以文为哭,以文为戏。以文为用的文学观,主要是所谓社会的“积极成员”所持有和维护的,是中国古代“以文教化”的文化思想在文学领域的体现。同为“以文教化”,其中又有“上化下”与“下刺上”之别,前者多迂腐训诫之言,读之令人生厌;后者乃为情造文之作,因其对社会矛盾的深刻揭露而世代传诵。而社会的“积极成员”之中多有怀才不遇者,他们的“文”连同他们自己并不能为社会所“用”,忠而见疑,信而被谤,能无“哭”乎?心忧而歌且谣,既是个体性的心理排遣或慰藉,也是社会性政治性之怨愤情绪的喷涌或发抒。以文为哭的文学孕育了以文为哭的文学思想,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并不诞生于书斋,而是诞生于人生的苦难和对这苦难的体验与哭歌。长歌可以当哭,和墨可助谈笑,故孔子既讲“诗可以怨”,亦讲“游于艺”。以文为戏,搁置外在的实用的目的,撇开利益得失的考量,或自遣或娱众,其高境界是人性与能力的自由舒展所带来的快乐。如果说,以文为用和以文为哭,强调的是文学的社会性、伦理性和抒情性,而以文为戏则强调了文学的超功利性及审美性。《文卷》对三者的的揭橥及其整合,不仅是对“文学”这一“大问题”的破解,而且是对古代文论之言说方式的优选。 汉语言的“文学”一词并不通向“语言的艺术”,而是通向“为文教化”,狭义的“文化”与广义的“文学”,均为刘勰所说的“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即“人之文”),故二者在语义上是相通的甚至是重合的。《文卷》对“大问题”的言说有一个重要的策略,就是“大背景”:自始至终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之下言说中国古代的文学理论。著者指出:“用文化的眼光看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学思想,能够看得更深透,能够更客观地分析其长处和弱点,认识它在不同情势下的不同作用和不同命运。……从这里出发,可以客观地分析自家的遗产,对文学的性质和作用作出全面的解释。”比如陈寅恪《元白诗笺论稿》提出许多独到的观点,就在于不是就文学看文学,而是从文化背景出发看文学。前述《文卷》所论“以文为用”,即是文化观照的结果。宗法制度下以伦理为社会意识的核心,文学理论注重教化和功利,“以文为用”遂成为占主流地位的文学观念。宗法制度下的纲纪文化还影响到古代文学对文体的选择,言政教纲常之志的诗文为文体之正,说儿女之真情的小说戏曲则难登大雅之堂,乐天《长恨歌》因叙燕妮之私而被讥为“不晓文章体裁”。与西方文论相比,中国的叙事理论发展滞后,这是中国古代制度文化造成的根深蒂固的文学观念的局限。 《文卷》将古代文论之言说置于文化的“大背景”之下,既有孟子式的“知人论世”,亦有陈寅恪式的“了解之同情”。讲唐宋文论的一节,在“唐型文化”与“宋型文化”的大背景下探讨两代文学理论之异同,指出前者是上升的进取的开放的,后者则趋于收敛、成熟、定型。初唐陈子昂讲“骨气端翔,音情顿挫”,以金石之声表现风骨、传达兴寄,这是“唐型文化”在文学上的纲领。与子昂“音情顿挫”相衔接是杜甫的“沉郁顿挫”,由“音情”而“沉郁”,初唐的激昂奔放,已内敛为中唐的深沉厚重。到了宋代苏轼则为“清壮顿挫”,东坡之“清壮”,既有词风的清新自然、壮阔豪放,亦有人格的旷放达观。而在这词风和人格的背后,则是宋代文化的儒道释兼综,是宋型文化之中文学理论的成熟。《文卷》用“音情顿挫”、“沉郁顿挫”、“清壮顿挫”既将陈子昂、杜甫、苏轼缀为一体并见出三人的同中之异,又最终揭示出唐宋两代文学理论嬗变的文化根源及时代足音,这一原创性言说堪称《文卷》一绝。 《文心雕龙·论说篇》:“论也者,弥纶群言,而研精一理者也。”《文卷》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之下研精中国古代文论的“大问题”,颇有一种敷理举统、弥纶群言的大师风范。《文卷》中的“群言”,既有本土资源亦有异域资讯,既有先贤旧谈亦有后学新论,著者按辔中外之域,环络古今之际,挥洒自如,开阖有序,有管锥、谈艺之博大而不流于琐细,有金明馆主之通脱而不失之冷涩。比如“绪论”部分论“中国文学思想漫长而辉煌的过去”,并不去谈五帝三代、周秦两汉,而是宕开一笔,从容不迫地叙说起1827年1月31日歌德与爱克曼关于中国小说的谈话。尔后“画面”一转,是歌德的同胞黑格尔在大致相同的时间里讲授《历史哲学》,给中国历史以极高的评价。这种含而不露的叙述,颇有中国古典小说“染叶衬花”之妙。 言说中国古代文论,若仅仅囿于木土资源则难见庐山真面目。《文卷》对诸多问题的观照,其理论视域在中外之间流转变换,使得学理的探究既是多侧面的又是深层次的。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一节论刘勰“体性”观,先引用歌德“风格,这是艺术所能企及的最高境界”之界定,旁证彦和作家风格论是文学理论批评走向审美自觉之标志。彦和标举“八体”,每一体皆有“根”有“叶”,《文卷》又引德国十九世纪文艺理论家威克纳格的风格理论,借以解读“根”、“叶”之所指,并指明刘勰的风格论起到了唤起欣赏力和培养批评力的作用。《文卷》之出入于古今中外如行云流水,自然而然,不露丝毫痕迹。如“思想精要”部分评介庄子文学思想,讲庄子“真画者”的“解衣般礴”,从杜甫的“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说到清恽南《南田画跋》的“作画须有解衣般礴、旁若无人之意”,又说到俄罗斯小说家契诃夫关于文学创作中“个人自由感觉”的妙语:让坎肩敞开,不系领带。读到这里,我们似乎觉得杜甫、恽南、契诃夫这些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大文人,竟能坐在一起讨论庄子的文学思想,真是妙不可言! 圣叹评点第五才子书,谓“大凡读书,先要晓得作书之人是何心胸”,此即彦和“觇文见心”之义。读王先霈教授《国学举要·文卷》,不揣浅陋而大胆设身处地代著者立心:先霈教授是要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解中国古代文论。

㈧ 文学理论有关文学与道德的相关书籍

1.
《文学理论》,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
(Austin
Warren)
著,刘象愚、邢培明译,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0-09
出版
)
2.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
年版。

3.
《文学文本细读讲演录》,王先霈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4.
《寻找权威
/
文学理论概论》,
(

)
史笛文·邦尼卡斯尔著

王晓群
,
王丽莉译

5.
《艺术原理》
,罗宾·乔治·科林伍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5
年版。

6.

文学经典的挑战》,孙康宜著,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7.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
(

)
特雷·伊格尔顿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8.
《叙事理论导论》【荷】米克。巴尔
/


谭君强
/


万千
/
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9.
《小说理论》,
(

)
М
.
巴赫金著

白春仁,晓河译

石家庄
-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8
10.
《小说面面观》,
(

)E.M.
福斯特
(E.M.Forster)


朱乃长译

北京
-
中国对外翻译出
版公司
2002
11.
《文学符号学》,赵毅衡著北京
-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90.9
12.
《女权主义理论读本》
,麦克拉肯
(
编者
),
艾晓明
(
编者
),
柯倩婷
(
编者
)
,广西
师范大学出版社

13.
《神话
----
原型批评》
叶舒宪编选西安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7
14.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
(

)
伊格尔顿著

伍晓明译

西安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7
15.
《文学死了吗》
,希利斯·米勒,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05
出版
)
16.
《文心雕龙》,刘勰

17.
《人间词话》,王国维

18.
《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
H
·
R
·姚斯,
R
·
C
·霍拉勃,周宁、金元浦译,辽宁人
民出版社
1987
年版。

19
.《抽象与移情》

W
·沃林格,王才勇译,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7
年版。

20.
《美学散步》,宗白华,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1
年版。

21.
《诗化哲学》,刘小枫,山东文艺出版社
1987
年版。

22
.《诗学·诗艺》,亚里士多德,贺拉斯,罗念生,杨翰周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4
年版。

23
.《拉奥孔》
,莱辛,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
年版。

24
.《癫疯与文明》,米歇尔

福柯,刘北成
/
杨远婴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
版,
2004-02-01
25
.《情感与形式》,苏珊·朗格,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
年版。

26
.《野性的思维》,列维—斯特劳斯,李幼蒸译,商务印书馆
1987
年版。

27
.《批评的剖析》,诺思罗普·弗莱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6-01
出版
)
28
.《人论》恩斯特·卡西尔
(Cassirer Ernst)


甘阳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
29.
《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
:
在北大的八堂课》,王德威,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0-09
出版
)
30.
《文艺对话集》,柏拉图,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3
年版。

㈨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考研初试参考书目

初试是需要看这些书的,但是复试要看的书目得看你报考的方向。你报古文史方向,就看古文史方向的书啊

㈩ 关于南开大学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生

以下这些书你可以选读一些: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总体研究:计52种
A类:
1. [美]昂利·拜尔编:《方法、批评及文学史——朗松文论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2. [意]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3. [英]柯林伍德:《历史的观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4. [美]罗素:《论历史》,三联书店1991年版;

5. [法]布洛赫:《历史学家的技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

6. 《现代西方历史哲学译文集》,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

7. [以]艾森斯塔德:《现代化:抗拒与变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8. [美]布莱克:《现代化的动力》,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9. [美]亨廷顿等:《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版;

10. [美]布莱克编:《比较现代化》,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版;

11.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2. [美]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

13. [美]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对社会预测的一项探索》,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14. [美]宾克莱:《理想的冲突——西方社会中变化着的价值观念》,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15. 中国社科院外文所编:《重新解读伟大的传统——文学史论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16.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版;

17. [英]多德《社会理论与现代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B类:
1. 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东方出版社1987年版;

2. 陈思和:《中国新文学整体观》,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另有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增补本);

3. 王瑶等:《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历史与现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4. 唐弢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1-3),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5. 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6. 王庆生主编:《中国当代文学》(上下卷),华中师大出版社1999年版;

7. 黄修己主编:《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下卷),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8. 孔范今主编:《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下卷),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9. 朱栋林等:《中国现代文学史:1919-1998》,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0. 王晓明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1-3),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版;

11. 许怀中:《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史论》,厦门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2.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3. 陈思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4. 杨匡汉、孟繁华主编:《共和国文学50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15. 陈徒手:《人有病,天知否:1949年后中国文坛纪实》,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16. 谢冕:《1898:百年忧患》,(百年中国文学总系)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7. 程文超:《1903:前夜的涌动》,(百年中国文学总系)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8. 孔庆东:《1921:谁主沉浮》,(百年中国文学总系)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9. 旷新年:《1928:革命文学》,(百年中国文学总系)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0. 李书磊:《1942:走向民间》,(百年中国文学总系)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1. 钱理群:《1948:天地玄黄》,(百年中国文学总系)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2. 洪子诚:《1956:百花时代》,(百年中国文学总系)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3. 杨鼎川:《1967:狂乱的文学年代》,(百年中国文学总系)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4. 孟繁华:《1978:激情岁月》,(百年中国文学总系)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5. 尹昌龙:《1985:延伸与转折》,(百年中国文学总系)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6. 张志忠:《1993:世纪末的喧哗》,(百年中国文学总系)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7. 陈平原:《文学史的形成与建构》,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8. 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9. 许纪霖:《另一种启蒙》,花城出版社1999年版;

30. 汪晖:《死火重温》,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31. 李欧梵:《徘徊在现代和后现代之间》,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32. 李欧梵:《现代性的追求:李欧梵文化评论精选集》,三联书店2000年版;

33. 吴炫:《中国当代文学批判》,学林出版社2001年版;

34. 洪子诚主编:《当代文学研究》,北京出版社2002年版;

35. 洪子诚、孟繁华主编:《当代文学关键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中国当代文学思潮(潮流)史研究:计81种
A类:
1、 [美]韦勒克:《文学思潮和文学运动的概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2、 [丹麦]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1-6分册),人民文学出版社;

3、 [英]格兰特:《现实主义》,昆仑出版社1989年版;

4、 [苏]梅特钦科:《继往开来——论苏联文学发展中的若干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有新版);

5、薛君智主编:《欧美学者论苏俄文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6、 [英]弗斯特:《浪漫主义》,昆仑出版社1989年版;

7、 [美]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北京大学出版1989年版(另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译本);

8、 [英]福克纳:《现代主义》,昆仑出版社1989年版;

9、中国社科院外文所编:《现代主义文学研究资料》(上、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10、 [英]布雷德伯里等:《现代主义》,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11、 [美]卡尔:《现代与现代主义》,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12、 [美]杰姆逊:《后现代主义和文化理论》,陕西师大出版社1986年版(另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精校本);

13、 [荷]佛克马等:《走向后现代主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14、王岳川等编《后现代主义文化和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5、 [美]迪克斯坦:《伊甸园之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16、 [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三联书店1989年版;

17、 [美]丹尼尔·贝尔:《意识形态的终结》,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8、 [美]罗蒂:《后哲学文化》,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版;

19、 [美]詹明信(杰姆逊):《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三联书店1997年版;

20、 [法]利奥塔尔:《后现代状态——关于知识的报告》,三联书店1997年版;

21、 [美]罗斯诺:《后现代主义与社会科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版;

22、 [美]格里芬:《后现代精神》,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23、 [美]凯尔纳等:《后现代理论》,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24、 [德]科斯洛夫斯基:《后现代文化》,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25、 [法]利奥塔等:《后现代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26、 [法]利奥塔:《后现代道德》,学林出版社2000年版;

27、 [英]伊格尔顿:《后现代主义的幻象》,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28、 [法]德勒兹:《哲学与权力的谈判——德勒兹访谈录》,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29、王岳川:《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30、盛宁:《人文困惑与反思: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批判》,三联书店1997年版;

31、张国清:《中心与边缘——后现代主义思潮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32、徐贲:《走向后现代与后殖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33、佘碧平:《现代性的意义与局限》,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34、 王宁:《后现代主义之后》,中国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35、 王宁:《超越后现代主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B类:
1、 李何林:《近二十中国文艺思潮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2、贾植芳等:《中国现代文学的主潮》,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3、马良春等:《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上、下)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

4、艾晓明:《中国左翼文学思潮探源》,湖南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

5、朱寨:《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6、陆贵山、王先霈:《中国当代文艺思潮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7、何西来:《新时期文学思潮论》,江苏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8、曹文轩:《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9、 宋耀良:《十年文学主潮》,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10、陈剑晖:《新时期文学思潮》,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11、张志忠主编:《中国当代文学艺术主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12、朱寨、张炯主编:《当代文学新潮》,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

13、 南帆:《文学的维度》,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

14、 王一川:《中国形象诗学》,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

15、张德祥:《现实主义当代流变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

16、李扬:《抗争宿命之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1942-1976)研究》,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17、周政保:《精神的出场——现实主义与今日中国小说》,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8、陈顺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在中国的接受与转换》,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9、 [美]安敏成:《现实主义的限制:革命时代的中国小说》,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0、 俞兆平:《写实与浪漫》,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

21、张趺:《圣地之外——20世纪中国文学的寻根意向》,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22、陈国恩:《浪漫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3、陈晋:《当代中国的现代主义》,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版;

24、陈晓明:《无边的挑战——中国先锋文学的后现代性》,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25、尹国均:《先锋试验——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先锋文化》,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

26、张颐武:《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27、陈晓明:《仿真的年代:超现实主义文学流变与文化想象》,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8、李小江、孟悦:《浮出历史地表》,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29、王绯:《女性与阅读期待》,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30、刘慧英:《走出男权传统的樊篱——文学中男权意识的批判》,三联书店1995年版;

31、陈顺馨:《中国当代文学的叙事与性别》,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32、荒林:《新潮女性文学导引》,湖南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

33、陈慧芬:《神话的窥破——当代中国女性写作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年版;

34、徐坤:《双调夜行船——90年代的女性写作》,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5、王绯:《画在沙滩上的面孔——90年代世纪末文学的报告》,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6、张志忠:《九十年代的文学地图》,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7、邓晓芒:《灵魂之旅:九十年代文学的生存境界》,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38、 王晓明编:《人文精神寻思录》,文汇出版社1996年版;

39、愚土选编:《以笔为旗——世纪末文化批判》,湖南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40、 戴锦华:《犹在镜中》,知识出版社1999年版;

41、陶东风:《社会转型与当代知识分子》,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42、张德祥:《现代化与精神境遇》,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43、周伦佑:《反价值时代——对当代文学观念的价值解构》,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4、王家新等编:《中国诗歌:90年代备忘录》,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45、王又平:《新时期文学转型中的小说创作潮流》,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6、陈晓明:《表意的焦虑:历史祛魅与当代文学变革》,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研究:计37种
A类:
1、 [英]福勒:《现代西方文学批评术语词典》,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 [美]艾布拉姆斯:《欧美文学术语词典》,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湖南文艺出版社另有译本,书名译名有别);

3、 [美]韦勒克:《批评的诸种概念》,四川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4、 [英]贝尔西:《批评的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5、 [美]韦勒克:《近代文学批评史》(1-4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1989、1991、1998年分别出版;

6、 [美]韦勒克:《现代文学批评史》第5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7、 [英]戴维·洛奇编:《二十世纪文学评论》(上、下),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1993年分别出版;

8、 [法]塔迪埃:《20世纪的文学批评》,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9、 [法]托多洛夫:《批评的批评》,三联书店1988年版;

10、 [比利时]乔治·布莱:《批评意识》,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11、 [加]弗莱:《批评之路》,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2、王先霈主编:《文学批评原理》,华中师大出版社1999年版。

B类:

1、冯牧主编:《中国新文学大系·文学理论卷(1949-1976)》(1、2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2、黄曼君主编:《中国2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史》,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版;

3、王永生主编:《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下卷),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4、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5、 [斯洛伐克]高利克:《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发生史(1917-193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

6、庄锡华:《二十世纪的中国文艺理论》,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7、於可训等编:《文学风雨四十年》,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8、 夏中义:《新潮学案》,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版;

9、 南帆:《冲突的文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

10、张颐武:《在边缘处追索——第三世界文化与中国当代文学》,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11、程文超:《意义的诱惑——中国文学批评话语的当代转型》,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12、王宁:《多元共生的时代——20世纪西方文学比较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3、汤学智:《新时期文学热门话题》,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14、白烨编著:《文学论争20年》,华中师大出版社1998年版;

15、《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丛书:理论批评》,华文出版社1998年版;

16、《第二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丛书:理论批评》,华文出版社2002年版;

17、朱大可等:《十作家批判书》,陕西师大出版社1999年版;

18、 伊沙等:《十诗人批判书》,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19、白烨选编:《中国年度文论选·99卷》,漓江出版社1999年版;

20、白烨选编:《2000中国年度文论选》,漓江出版社2001年版;

21、白烨选编:《2001中国年度文论选》,漓江出版社2002年;

22、陈思和主编:《2001年中国最佳文论》,春风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23、陈思和、杨杨编:《90年代批评文选》,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1年版;

24、陈厚诚、王宁主编:《西方当代文学批评在中国》,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25、余虹:《革命·审美·解构——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中国当代作家作品研究(小说部分):计37种
A类:
1、 [美]马丁:《当代叙事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2、 [美]布斯:《小说修辞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3、 [英]佛斯特:《小说面面观》,花城出版社1983年版;

4、 [美]布鲁克斯等编:《小说鉴赏》(上、下册),中国青年出版社1987年版;

5、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20世纪世界小说理论经典》,华夏出版社1995年版;

6、 [美]浦安修:《中国叙事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7、 [加]高辛勇:《修辞学与文学阅读》,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8、 [英]戴维·洛奇:《小说的艺术》,作家出版社1998年版;

9、 [捷]昆德拉:《小说的艺术》,三联书店1992年版;

10、爱略特等:《小说的艺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11、 [美]詹姆斯:《小说的艺术——亨利·詹姆斯文论选》,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版;

12、 王耀辉:《文学文本解读》,华中师大出版社1999年版。

B类:
1、 严家炎:《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

2、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1-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1988、1991分别出版;

3、陈美兰:《中国当代长篇小说创作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

4、白烨编:《小说文体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5、中国作协创研室编:《当代作家论》,作家出版社1986年版;

6、王锦涛、林建法编:《撕碎,撕碎,撕碎了是拼接——中国当代作家面面观》,春风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

7、林建法编:《中国当代作家面面观》(上、下),春风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8、兴安编:《蔚蓝色天空的黄金——当代中国60年代出生代表性作家展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5年版;

9、马原编:《中国作家梦——当代文坛精英访谈录》(上下),长江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10、 季红真:《众神的肖像》,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

11、林舟:《生命的摆渡——中国当代作家访谈录》,海天出版社1998年版;

12、张钧:《小说的立场——新生代作家访谈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3、 孟悦:《历史与叙述》,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14、 季红真:《忧郁的灵魂》,时代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15、 蔡翔:《日常生活的诗情消解》,学林出版社1994年版;

16、 张新颖:《栖居与游牧之地》,学林出版社1994年版;

17、 郜元宝:《拯救大地》,学林出版社1994年版;

18、王一川:《中国现代卡里斯马典型》,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9、樊星:《当代文学与地域文化》,华中师大出版社1997年版;

20、孙先科:《颂祷与自诉——新时期小说的叙述特征及文化意识》,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21、吴义勤:《中国当代新潮小说》,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22、王德威:《想象中国的方法:历史·小说·叙事》,三联书店1999年版;

23、许子东:《为了忘却的集体记忆——解读50篇文革小说》,三联书店2000年版;

24、唐小兵:《英雄与凡人的时代——解读20世纪》,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25、黄子平:《“灰阑”中的叙述》,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当代文化与传播理论研究:计38种
A类:
1、[英]斯特里纳蒂:《通俗文化理论导论》,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2、[英]史蒂文森:《认识媒介文化》,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3、[美]波斯特:《信息方式——后结构主义与社会语境》,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4、[加]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5、[美]沃林:《文化批评的概念——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和后结构主义》,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6、[法]利奥塔:《非人——时间漫谈》,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7、[法]博德里亚尔:《完美的罪行》,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8、[英]斯道雷:《文化理论与通俗文化导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9、[美]波斯特:《第二媒介时代》,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0、 [法]波德里亚:《消费社会》,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1、 [美]伯格:《通俗文化和日常生活中的叙事》,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2、 [加]麦克卢汉:《麦克卢汉精粹》,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3、 [英]麦克盖根:《文化民粹主义》,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4、 [英]默克罗比:《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15、 [英]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

16、 [美]赛佛林等:《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17、 [美]鲍德韦尔等主编:《后理论:重建电影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8、 [美]艾伦编:《重组话语频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9、常昌富等选编:《大众传播学:影响研究范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20、陆扬等选编:《大众文化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

21、陆扬、王毅:《大众文化与传媒》,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B类:
1、 祁述裕:《市场经济下的中国文学艺术》,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 周宪:《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研究》,北京大学1997年版;

3、周宪主编:《世纪之交的文化景观——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的多元透视》,远东出版社1998年版;

4、孟繁华:《众神狂欢——当代中国的文化冲突问题》,今日中国出版社1997年版;

5、 樊星:《世纪末文化思潮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6、戴锦华:《隐形书写——9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7、戴锦华主编:《书写文化英雄——世纪之交的文化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8、王晓明主编:《在新意识形态的笼罩下——90年代的文化和文学分析》,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9、王晓明:《半张脸的神话:90年代批判》,南方日报出版社2000年版;

10、 戴锦华:《雾中风景:中国电影文化 1978-1998》,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1、陆扬、王毅:《大众文化与传媒》,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12、赵毅衡:《礼教下延之后——中国文化批判诸问题》,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13、王岳川:《中国镜像:90年代文化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14、黄力之:《中国话语:当代审美文化史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15、何言宏:《中国书写:当代知识分子写作与现代性问题》,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

16、贺仲明:《中国心像:20世纪末作家文化心态考察》,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

17、徐俊西主编:《世纪末的中国文坛》,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热点内容
小说浪荡江湖魂免费下载 发布:2025-07-05 16:39:30 浏览:847
长篇末日类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7-05 15:59:29 浏览:250
大主宰听书上 发布:2025-07-05 13:57:08 浏览:813
小说男主角名字叫杨天 发布:2025-07-05 13:56:22 浏览:349
推荐穿越养娃小说 发布:2025-07-05 13:46:54 浏览:951
种田桃花多小说免费下载 发布:2025-07-05 13:23:08 浏览:296
合集言情长篇小说 发布:2025-07-05 13:23:05 浏览:577
男配角啸天的言情小说 发布:2025-07-05 13:22:29 浏览:415
男主开始不爱女主的言情小说 发布:2025-07-05 13:17:26 浏览:344
现代虐文悲剧的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7-05 13:04:55 浏览: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