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言情小说里关于后宫女子的诗
1. 描写后宫女子的诗
后宫词 白居易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长门赋 司马相如
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虞。魂逾佚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居。言我朝往而暮来兮,饮食乐而忘人。心慊移而不省故兮,交得意而相亲。
伊予志之慢愚兮,怀贞悫之欢心。愿赐问而自进兮,得尚君之玉音。奉虚言而望诚兮,期城南之离宫。修薄具而自设兮,君曾不肯乎幸临。廓独潜而专精兮,天漂漂而疾风。登兰台而遥望兮,神(忄兄忄兄,音晃)而外淫。浮云郁而四塞兮,天窈窈而昼阴。雷殷殷而响起兮,声象君之车音。飘风回而起闺兮,举帷幄之(礻詹礻詹,音掺)。桂树交而相纷兮,芳酷烈之(门内加言,重叠,音吟)。孔雀集而相存兮,玄猿啸而长吟。翡翠协翼而来萃兮,鸾凤翔而北南。
心凭噫而不舒兮,邪气壮而攻中。下兰台而周览兮,步从容于深宫。正殿块以造天兮,郁并起而穹崇。间徙倚于东厢兮,观夫靡靡而无穷。挤玉户以撼金铺兮,声噌(口+宏去宀,音宏)而似钟音。
刻木兰以为榱兮,饰文杏以为梁。罗丰茸之游树兮,离楼梧而相撑。施瑰木之(木薄,音博)栌兮,委参差以(木康,音康)梁。时仿佛以物类兮,象积石之将将。五色炫以相曜兮,烂耀耀而成光。致错石之瓴甓兮,象玳瑁之文章。张罗绮之幔帷兮,垂楚组之连纲。
抚柱楣以从容兮,览曲台之央央。白鹤嗷以哀号兮,孤雌(足寺)于枯肠。日黄昏而望绝兮,怅独托于空堂。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援雅琴以变调兮,奏愁思之不可长。案流徵以却转兮,声幼眇而复扬。贯历览其中操兮,意慷慨而自(昂去日,音昂)。左右悲而垂泪兮,涕流离而从横。舒息悒而增欷兮,(足徙,音徙)履起而彷徨。揄长袂以自翳兮,数昔日之(侃下加言,音谦)殃。无面目之可显兮,遂颓思而就床。抟芬若以为枕兮,席荃兰而(艹+臣,音chai3)香。
忽寝寐而梦想兮,魄若君之在旁。惕寤觉而无见兮,魂(辶+王,重叠,音狂)若有亡。众鸡鸣而愁予兮,起视月之精光。观众星之行列兮,毕昴出于东方。望中庭之蔼蔼兮,若季秋之降霜。夜曼曼其若岁兮,怀郁郁其不可再更。澹偃蹇而待曙兮,荒亭亭而复明。妾人窃自悲兮,究年岁而不敢忘。
怨歌行
班婕妤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赋得妾薄命 杜审言
草绿长门掩,苔青永巷幽。宠移新爱夺,泪落故情留。
啼鸟惊残梦,飞花搅独愁。自怜春色罢,团扇复迎秋。
春宫曲 王昌龄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西宫春怨 王昌龄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长信秋歌 王昌龄
真成薄命久寻思, 梦见君王觉后疑。 火照西宫知夜饮, 分明复道奉恩时。
2. 有哪写诗词可以表示后宫的女子
描写后宫生活的主要是宫怨诗,此外还有宫廷爱情诗。
在中国封建社会,宫廷的婚姻制度颇为畸形而不合理。皇帝一人拥有配偶成百上千,所谓“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后宫佳丽三干人”①。而有幸承皇恩得宠的宫女则少得可怜,绝大多数的宫女只能在深宫之中虚度光阴,浪费青春,发抒怨情:“雨露由来一点恩,争能遍布及千门?三千宫女燕脂面,几个春来无泪痕?”②于是,有了为数众多的宫怨诗。汉代班婕妤的《怨歌行》是现存最早的宫怨诗,正如孙月峰所说的“此后世宫词之祖”③。唐宋是宫怨诗的鼎盛时期,写宫怨诗的诗人多,诗作更多,不少诗词大家,如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等,都写过宫怨诗,只不过数量有多有少罢了。
古代宫怨诗中最为常见的是那些抒写宫女“恩已断”或“未承恩”之怨恨的诗作。班婕妤的《怨歌行》便是一首抒写宫女“恩已断”之怨的力作: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班婕妤,姓班,名不详,婕妤是宫廷嫔妃的称号。汉成帝刘骜时,她被选入宫,受到宠爱,后见赵飞燕得宠,便求供养太后于长信宫,作《怨歌行》,托纨扇夏日为主人所喜爱,而秋天为主人所抛弃,抒写其失宠之怨情,揭示封建社会宫女的不幸遭际。
写宫女“未承思”怨恨的代表作首推白居易的《上阳白发人》。此诗通过叙写一个16岁入宫直至60岁也未被皇帝宠幸的老宫女的悲惨遭遇,抒写宫女的“未承恩”之怨,反映妇女的悲惨命运与揭露宫廷的黑暗,颇具典型性。唐代另一位诗人薛逢的《宫词》也是一首抒写宫女“未承思”之怨恨的佳构:“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锁衔金兽连环冷,水滴铜龙昼漏长。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遥窥正殿帘开处,袍袴宫人扫御床。”全诗通过宫妃晓妆而盼望君王恩幸而不得,与君王将临幸正殿之对比,以及对宫妃所处环境的勾勒,恰到好处地抒发了宫妃“未承恩”寂寞无聊的怨情。
宫怨诗中也有一些抒写宫女渴望爱情与自由的作品。唐代诗人张祜的《赠内人》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之一:
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鹭窠。
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
此诗写宫女在月光下出神地看着双栖的鹭鸟,斜拔玉钗,以之剔开燃烧的灯焰,救出落在灯里的飞娥,从而,将宫女的怨情以及她对自由的渴望委婉含蓄地表现了出来,较之那些一味抒写宫女“未承恩”或“思已断”之作别有一番韵味。
宫女一旦入宫,大都将伴随着无聊与泪水活在宫中,直至死于宫中。唐代诗人杜牧的《宫人冢》对此作了深刻的反映:
尽是离宫院中女,苑墙城外冢累累。
少年入内教歌舞,不识君王到老时。
宫女少年入宫,教习歌舞,可是直至老死也未能见到“君王”一面,更不用说受宠了,这是多么悲惨的命运!此诗哀婉凄恻,对比鲜明,有力地揭露了封建制度的罪恶,对宫女的不幸命运予以同情,堪称宫怨诗中的上乘之作!
宫怨诗中还有一些诗将写宫怨与发盛衰之慨结合起来。这方面典型的当数唐代诗人元稹的《行官》:“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荒废已久的行宫,庭院内盛开着的红花,以及“闲坐说玄宗”的“白头宫女”集合在一起,实则写宫怨与抒朝代盛衰之感有机结合,全诗言简意赅,耐人寻味,难怪清代的潘德舆要评赞此诗:“‘寂寞古行宫’二十字,足赅《连昌宫词》六百余字,尤为妙境”④。
宫怨诗在写法上也颇具特色。有语言直率,直抒胸臆的。唐代诗人刘方平的“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春怨》),白居易的“泪尽罗巾梦不成,夜探前殿按歌声。(《后宫词》),张祜的“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宫词二首》之一),都是以写泪直抒宫女之悲情。也有含蓄蕴藉,曲笔写情的:
或借古讽今,抒写愁情。汉武帝刘彻封胶东王时曾回答长公主嫖的问话道:“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结果,“长主大悦,乃苦要上,遂成婚焉”。后来,汉武帝宠爱妃子卫子夫,废了陈皇后阿娇,幽禁于长门宫,立卫子夫为皇后⑤。据说,陈皇后奉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作《长门赋》,抒写其失宠后的悲情⑥。后人便借古讽今,以长门怨泛指宫怨。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春宫曲》:“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棉”,明代诗人刘基的诗《长门怨》:“白露下玉除,风清月如练。坐看池上萤,飞入昭阳殿”,都是借古讽今,以写陈皇后的失宠曲笔抒写宫怨的佳作。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其三):“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则借汉代班婕妤长信宫中的故事反映唐代宫女的生活,抒写其怨情。
或状写宫女之动作以抒发其怨情。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春词》便是这方面的力作: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前两句写宫女新妆下楼,目睹宫门锁春光而愁上心头。后两句写宫女闲行至庭中,数花,蜻蜓停留在其玉搔头上。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将宫女百无聊赖的万斛哀愁极其巧妙地抒写了出来。
或明写宫女之恨而实写宫女之思。如唐代诗人刘皂的《长门怨》:“宫殿沉沉月色分,昭阳更漏不堪闻。珊瑚枕上千行泪,不是思君是恨君”,写彻夜难眠的宫女,“恨君”而不是“思君”,明言“恨”而实写“思”,别具一格。
或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如宋代武衍的《宫词》:“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惟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以高墙锁春色抒写宫女被禁的悲哀,以落花飞舞出宫墙寄寓宫女渴望自由而不能如愿以偿的怨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或以乐景写悲情。如唐代诗人杜荀鹤的《春宫怨》:“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诗中以春风送暖、鸟语花香的眼前乐景的描绘,以对宫女入宫前在溪边采莲的昔日乐景的追忆,反衬宫女今日的怨苦.收到了以乐景写悲,倍觉其悲的艺术效果。
注释:
① 唐·白居易:《长恨歌》。
②唐·自居易:《后宫词》。
③转引自黄节:《汉魏乐府风笺》,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④《养一斋诗话》卷三,郭绍虞编选、富寿荪校点:《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校点本,下册,第2047页。
⑤参阅《汉武故事》,鲁迅《古小说钩沉》辑本,《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第八卷,第451—453页。
⑥南朝·梁·萧统编:《文选》卷十六《长门赋》“序”,中华书局1977年影印清胡克家刻本,上册,第237页。
3. 一些关于后宫的诗词
长信秋词(其一) 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长信秋词(其二) 王昌龄
高殿秋砧响夜阑,霜深犹忆御衣寒。
银灯青琐裁缝歇,还向金城明主看。
秋词(其三)
作者:王昌龄
奉帚平明金殿开, 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 犹带昭阳日影来。
长信秋词(其四)
王昌龄
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
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
长信秋词(其五) 王昌龄
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
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
4. 求描写古代后宫的诗句或词句~
李延年——《北方有佳人》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宫词》
白居易
泪尽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
《宫词》
顾况
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月殿影开闻夜漏,水晶帘卷近秋河。
《宫词》
薛逢
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锁衔金兽连环冷,水滴铜龙昼漏长。
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遥窥正殿帘开处,袍袴宫人扫御床。
《宫词》
朱庆余
寂寂花时闭院门,
美人相并立琼轩。含情欲说宫中事,
鹦鹉前头不敢言。
唐·张祜
故国三千里,
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怨歌行》班婕妤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长信秋词
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春宫曲
王昌龄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西宫春怨
王昌龄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赋得妾薄命
杜审言
草绿长门掩,苔青永巷幽。宠移新爱夺,泪落故情留。
啼鸟惊残梦,飞花搅独愁。自怜春色罢,团扇复迎秋。
宫怨
司马札
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
宫怨
李益
露湿晴花春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阳。
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
春词
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5. 求大量描写古代【宫廷】【嫔妃】的诗歌、诗词。多一些。多一些。。
描写古代宫廷、嫔妃的诗歌、诗词:
1、《过华清宫绝句》
唐代 :杜牧
原文: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译文:
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2、《宫辞》
唐代:李商隐
原文:
君恩如水向东流,得宠忧移失宠愁。
莫向尊前奏花落,凉风只在殿西头。
译文:
君王的恩宠就跟流水一样不停地东流,使得宫女得宠的时候担心恩宠转移,失宠的时候又忧愁。莫要在君王的宴席上得意地演奏《梅花落》了,凉风不远,你不久也会像花儿那样被风吹落的。
3、《怨歌行》
两汉:班婕妤
原文: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译文:
最新裁出的齐地上好丝绢,犹如霜雪一般洁白。用它缝制出一把合欢团扇,像轮浑圆浑圆的明月。
随你出入,伴你身侧,摇动起来微风徐徐拂面。
团扇呵,常常担心秋来的季节,那时凉风会代替夏天的炎热。用不着的团扇将被抛弃,扔进竹箱,往日的恩情也就半路断绝。
4、《清平调·其一》
唐代:李白
原文: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译文:
见云之灿烂想其衣裳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人之容貌照人。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就是在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
5、《宫词》
唐代:白居易
原文:
泪尽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
译文:
泪水湿透了罗巾无法入睡好梦难成,深夜时分听到前殿传来按着节拍唱歌的声音。红颜尚未老去已经失去了君王的恩宠,斜靠着熏笼一直坐到天明。
6. 要写一本后宫小说,求大量素材,如,嫔妃封号,服装,动作描写,诗词,古代乐曲等,谢谢。
你好哦~~
嫔妃封号:正超品:皇后/正宫娘娘(统领后宫,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除侧皇后以外的妃嫔)
从超品:侧皇后/侧宫娘娘(统领东六宫或西六宫,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除皇妃和侧皇妃的妃嫔)以封号为准
正一品:皇妃(1)(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正四品以下妃嫔)
从一品:侧皇妃(1)(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从四品以下妃嫔)
庶一品:夫人(2)(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庶四品以下妃嫔)
正二品:贵妃(2)(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正六品以下妃嫔)
从二品:妃(2)(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从六品以下妃嫔)
庶二品:侧妃(2)(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庶六品以下妃嫔)
正三品:昭仪,昭媛,昭容,淑仪,淑媛,淑容,修仪,修媛,修容(昭仪为首)(昭仪1名,其余各2名)(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正八品以下妃嫔
从三品:贵嫔(4)(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从八品以下妃嫔)
庶三品:贵姬(4)(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庶八品以下妃嫔)
正四品:婕妤(4)(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正九品以下妃嫔)
从四品:容华(4)
庶四品:嫔(5)
正五品:婉仪,婉媛,婉容,充仪,充媛,充容(婉仪为首)(婉仪1名,其余各2名)
从五品:顺仪,德仪,佩仪,芬仪,芳仪(顺仪为首)(顺仪1名,其余各2名)
庶五品:小仪,小媛,良娣,良媛(小仪为首)(小仪1名,其余各2名)
正六品:姬(6)
从六品:贵人(16)
庶六品:美人,才人,淑人(美人大)(6)
正七品:良人,丽人,佳人(良人大)(12)
从七品:淑女、常在(淑女大)(12)
庶七品:宝林(12)
正八品:选侍(不限)
从八品:舞涓(16)
庶八品:答应(16)
正九品:御女,采女(御女大)(不限)
从九品:更衣,充衣,华衣(更衣大)(不限)
庶九品:娘子(不限)
正十品:秀女(不限)
清朝格格编制
一、亲王之女,称为“和硕格格”,汉名为“郡主”;
二、世子及郡王之女,称为“多罗格格”,汉名为“县主”;
三、多罗贝勒之女,亦称为“多罗格格”,汉名为“郡君”;
四、贝子之女,称为“固山格格”,汉名“县君”;
五、镇国公、辅国公之女,称“格格”,汉名“乡君”;
六、 “公”以下之女,俱称“宗女”。“
服装:女服服饰:
朝服:皇后的朝服则是朝裙、朝袍、朝褂,三件方为一整体。
吉服:由外褂与袍组成。
清代后妃朝服
清代后妃服饰 皇后的朝服由朝冠、朝袍、朝褂、朝裙及朝珠等组成。朝冠,冬用薰貂,夏用青绒,上缀有红色帽纬。顶部分三层,叠三层金凤,金凤之间各贯东珠一只。帽纬上有金凤和宝珠。冠后饰金翟一只,翟尾垂五行珍珠,共三百二十颗,每行另饰青金石、东珠等宝石,末端还缀有珊瑚。朝袍以明黄色缎子制成,分冬夏两类,冬季另加貂缘。朝袍的基本款式是由披领、护肩与袍身组成。披领也绣龙纹。朝褂是穿在朝袍之外的服饰,其样式为对襟、无领、无袖,形似背心。上面也绣有龙云及八宝平水等纹样。本图为清代乾隆帝孝贤纯皇后朝服像。
清代贵妃朝服
清代后妃服饰 皇后的朝服由朝冠、朝袍、朝褂、朝裙及朝珠等组成。朝冠,冬用薰貂,夏用青绒,上缀有红色帽纬。顶部分三层,叠三层金凤,金凤之间各贯东珠一只。帽纬上有金凤和宝珠。冠后饰金翟一只,翟尾垂五行珍珠,共三百二十颗,每行另饰青金石、东珠等宝石,末端还缀有珊瑚。朝袍以明黄色缎子制成,分冬夏两类,冬季另加貂缘。朝袍的基本款式是由披领、护肩与袍身组成。披领也绣龙纹。朝褂是穿在朝袍之外的服饰,其样式为对襟、无领、无袖,形似背心。上面也绣有龙云及八宝平水等纹样。本图为清代乾隆帝慧贤皇贵妃冬朝服像,头戴冬朝冠,外穿冬朝褂,内穿冬朝袍,周饰貂皮边。
清代女龙袍
清代服饰 清代女龙袍为圆领、右衽、大襟、左右开气、袖有袖身、接袖、综袖、马蹄袖端的明黄色的长袍。领与接袖、中接袖、袖端为石青色。纹样有三种类型:第一类为饰金龙九条,间以五色云纹及福、寿纹,下幅饰八宝立水,领托前后正龙各一条,左右及交襟处饰行龙各一条,袖相接处饰行龙各二条。绵、夹、裘根据季节而定。皇贵妃龙袍与此相同为黄色,贵妃及妃龙袍用金黄色,嫔龙袍为香色。第二类为织绣五爪金拢八团,两肩、前胸、后背饰正龙各一条。襟饰行龙四条。下幅饰八宝立水,其它与第一类龙袍相同。第三类为下幅无纹样,其它与第二类龙袍相同。本图为内蒙古荣宪公主墓出土清代荣宪公主黄缎穿珠绣八团龙有水女袍。
清代龙褂
清代宫廷服饰 清代龙褂,样式为圆领、对襟、左右开气、袖端平直的长袍。龙褂只能为皇后、皇太后、皇贵妃、贵妃、妃、嫔服用。皇后龙褂纹饰,据文献记载有两种类型,北京故宫所藏实物,则有三种类型,均为石青色:第一种饰五爪龙八团,两肩、前胸后背各一团为正龙,前后襟行龙各两团,下幅八宝、寿山水浪江涯及立水纹,袖端各两条行龙及水浪纹。第二种只饰五爪金龙八团,下幅及袖端不施纹样。第三种饰五爪金龙八团,下幅加水浪江涯、寿山、立水纹。皇后、皇太后、皇贵妃、贵妃、妃龙褂与此相同。嫔所穿龙褂,两肩前后正龙各一条,襟变四龙。此图为清代乾隆石青缎绣五彩金龙有水八团纹龙褂,为第一类。
清朝服饰-清代女装
清朝服饰
清代女装,汉、满族发展情况不一。汉族妇女在康熙、雍正时期还保留明代款式,时兴小袖衣和长裙;乾隆以后,衣服渐肥渐短,袖口日宽,再加云肩,花样翻新无可底止;到晚清时都市妇女已去裙着裤,衣上镶花边、滚牙子,一衣之贵大都花在这上面。满族妇女着“旗装”,梳旗髻(俗称两把头),穿“花盆底”旗鞋。至于后世流传的所谓旗袍,长期主要用于宫廷和王室。清代后期,旗袍也为汉族中的贵妇所仿用。
旗袍或短装有琵琶襟、大襟和对襟等几种不同形式。与其相配的裙或裤,以满地印花、绣花和裥等工艺手段作装饰。襟边、领边和袖边均以镶、滚、绣等为饰,史书记载,镶滚之费更甚,有所谓白旗边,金白鬼子栏干、牡丹带、盘金满绣等各色,一衫一裙镶滚之弗加倍,衣身居十之六,镶条居十之四,衣只有六分绫绸,新时离奇,变色以后很难拆改。又有将羊皮做袄反穿,皮上亦加镶滚,更有排须云肩,冬夏各衣,均可加工。清初满族妇女与男人的装扮相差不多,不同之处只是穿耳梳髻,未嫁女垂辫。满女不缠足不着裙,衣外坎肩与衫齐平,长衫之内有小衣,相当于汉女的肚兜,衣外之衣又称“乌龙”。旗装在清代,除具有上述共同特点外,不同时期的组合特征仍比较鲜明。
康熙年间:贵族妇女流行一种身着黑领金色团花纹或片金花纹的褐色袍,外加浅绿色镶黑边并有金绣纹饰的大褂。襟前有佩饰,头上梳大髻,也有包头巾样式。侍女是着黑领绿袍,金纽扣,头上饰翠花,并有珠珰垂肩。
乾隆年间:妇女着镶粉色边饰的浅黄色衫,外着黑色大云头背心。裙边或裤腿镶有黑色绣花栏干,足着红色弓鞋。也有着朱衣,袖边镶白缎阔栏干,足着红色绣花鞋。也有的着镶有黑边饰的无领宝蓝色衣者,襟前挂香牌一串,纽扣上挂时辰表、牙签、香串等小物件。也有的在衣服外面结桔黄色带子,垂在腰胯两侧与衫齐,带子的端头有绣纹。也有的着白纱汗衫,黑裤红腰带、红肚兜,鞋后跟有提舌。
嘉庆、道光年间:女子多着低领蓝衣紫裙,裙子镜面和底边均镶黑色绣花栏干,袖口镶白底全彩绣牡丹阔边。也有的袖口和衣服裙子镶阔栏干,裙带垂至膝下,肩有镶滚云肩。也有的着团花绿衣浅红色裙,裙的镜面上绣少许折枝花数朵,披云肩垂流苏。
清朝服饰
同治年间:流行蓝缎地镶阔边的绸裤带,带宽一丈或数丈,带端有绣纹。无论着裙着裤均有系带的习俗。腰带系后垂至膝下为尚。
光绪中期:妇女衣裙渐短,袖子渐宽,带长过膝露出约一尺有余,走动时随风飘摆,也有将流苏缝于带端,摆动时呈现异样效果。服色以选用湖蓝、桃红为多,也有宝石蓝和大红等色。
光绪末年:妇女的衣服身长过膝,采用大镶滚装饰,裙上有时加十六至二十条飘带,每条带尾系上银铃,步行时有响声,甚为风趣。衣襟前挂有金或银制的装饰物,如耳挖子、牙剔子、小毛镊子等。有的还挂有梅檀一类的装有香料的小香囊。也有的系着内装香脂粉的绸缎或缂丝制成的小镜袋。与此同时,上海流行一种新装,这种新装不但在袖边,也在臂肘上饰以镶滚,衣服较前窄且长,裤子也相应地窄了一些。并配以三至四对手镯。如此新装,确实将妇女们的形象装扮得更加清秀和娴静。这种在原有基础上稍加变化的新形式,在当时就是时髦的新潮装。清末流行衣袖里面装假袖口,少时一、二幅,多时二、三幅。这种装束,一则为了显示身份和富有;二则为加强旗装封闭形式的风格特色。假袖口不但用料考究,装饰布局也追求与旗袍相同,由此整体服饰更增加了华丽的效果,也加强了装饰的层次感。假袖口一层层连接起来,显现出窄袖的修长感觉。
宣统至民国初年:这个时期妇女的衫裤比光绪末年更窄小,衣领却增高,甚至可以掩住面颊,如同马鞍形状。这个时期的镶滚装饰较前简单得多,但襟前仍然系挂装饰物。清代女子服装,有公服、礼服和常服。公服是自皇后至七品命妇规定的服制;礼服在民间指的是吉服或丧服。婚丧嫁娶及寿日的衣服,宫廷中是按命妇的品级规定的;常服形式多,变化服用也自由得多。
清朝服饰-女装便服
清朝服饰
从《大清会典》和《大清通礼》的记载中得知,妇女日常用衣有严格规定,并受法律限制。当然由于它不受品级约束,因此相比之下服式种类较多。服用也随意得多。只是对奴仆、优伶、皂隶限制不得使用丝、绢、纱、绫、缎、紬和罗等档次较高的原料制衣,也不得使用细皮、细毛和石青色原料制衣,不得随便使用珠、翠、金、银、宝石等贵重的装饰品,只能使用葛布、梭布、毛褐、茧紬、貉皮和羊皮等较粗质地的低级原料。在当时如出现“时式装”,则首先在贵族中间服用,在帝制统治时期,人们的衣妆不轻易改变,至于“奇装异服”就更不允许存在了。
明代较多使用的纽扣,主要用在礼服上,常服很少使用,明末时才有所普及。满人入关后开始普遍使用纽扣,成为制衣的必备之物。民间用纽扣是受八旗兵的甲衣影响,同时也受到国外商品输入的影响,因此逐渐在衣服的领边和襟边普遍使用。明代以前衣领大多是交领、对领和圆领、自清代旗装用纽扣以后,衣领的形状开始发生明显的变化。出现了清代以前从未有过的立领、襟边不外露,内衫也与前不同,大镶大滚的工艺边饰更是不一般,因而对裁剪缝纫技术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古代服装十分崇尚“官样”和“内家样”,一般出新样都首先来自这些式样。乾隆以后,由于通商口岸开始有了商品的交流,使得新材料新花样慢慢出现,两广和苏杭一带成为"时式新装"的发源地;道光之后花样愈出愈新,但是新时兴的服装式样虽多,却只能在贵族之间流行,平民不能随意模仿。自乾隆、嘉庆以后,不少旗女仿效汉服,在原来窄长的衣衫外面加上宽大袖子的马褂,或加宽衫袍的衣袖,并学缠足等陋习,引起仁宗和宣宗动怒,连续下谕禁止,并申明满洲八旗、蒙古、汉军督统、副督统随时详查。违者治罪,一并严惩绝不宽大。
清朝服饰-女装礼服
清朝服饰
分吉服和丧服两类。宫廷中的吉服有如下规定:皇太后、皇后、皇贵妃和贵妃的吉服冠采用熏貂并缀朱纬(一种图案);龙褂色为石青有绣文;龙袍色用明黄,皇子福晋、亲王福晋的吉服冠用熏貂,顶用红宝石。皇子福晋的吉服褂色用石青有绣文;皇子福晋蟒袍用香色,通绣九蟒五爪;文武官一品至九品的夫人所着补服随夫品级,补子的形制为方,清末品官的命妇有用圆形补底。
一品文官绣鹤;二品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雁;五品绣白鹇;六品绣鹭鸶;七品绣鸡;八品绣鹌鹑;九品及未入流的绣练鹊。武官一品绣麒麟;二品绣狮子;三品绣豹;四品绣虎;五品绣熊;六、七品绣彪;八品绣犀牛;九品绣海马。无品级的夫人用天青色大褂。不用补子,红裙,衣袖口边镶绣可随意。而妾只能用粉红色和淡蓝色。清代命妇的凤冠(又名"珠冠",因冠上以珠为主要装饰),霞帔、蟒袄没有规定。总之,清朝命妇的各种品级均以绣蟒为装饰。这一点与明代有些不同,明代命妇大衫不绣蟒,而只绣雉(瞿)、孔雀、鸳鸯和练鹊。
清朝服饰-女装丧服
自古以来,丧服也被列为礼服之类。丧服可分两部分:一种是后辈人为长者预制的“寿衣”;一种是在丧礼上人们的着装。官者服用“寿衣”是按品级穿戴,平民妇女则用元青或蓝色大褂。出席葬礼者要按照月份分别服生麻布、熟麻布、粗白布、细白布、麻冠、麻履、草履、素履等丧服。在着丧服期间女人不得戴有色鲜花,不可涂抹脂粉,也不得穿丝绸衣服,不得使用鲜艳色彩,只准采用白、灰、黑、蓝几色。这些是丧礼的一般规定,根据地区习惯还另有不同。南方比较遵守古礼,比如女人用粗衣时边缘不缝,腰下系麻裙,头上用一条麻布缝缀一侧,呈风帽形状,戴帽后布的两端一边长一边稍短;北方则将白布纽结包在头上,在不缀边线的粗衣下面用白布包鞋,留有鞋跟,父辈留黑色跟,祖辈留红鞋跟。
清朝服饰-女装公服
清朝服饰
是宫廷中上至皇太后,下至皇贵妃的正式官样服装。其朝服朝褂的具体规定和配套的各种珠宝饰物在《大清会典》图卷中和《大清通礼》卷中都有记载,下面简要介绍一二。皇太后和皇后的冬朝冠为熏貂。上缀朱纬,顶三层。饰有珍珠、金凤、宝石、珊珊等饰物,冠后有护领,垂明黄带;夏朝冠为青绒。
皇太后和皇后的金约(用金做成的饰物),上缀青金石、绿松石、珍珠、珊珊等为垂褂物。皇太后和皇后的耳饰左右各三,由金龙衔一等珠:皇贵妃和贵妃的耳饰,宫中贵人耳朵扎有三个孔,配戴三副耳坠。皇太后、皇后、皇贵妃的朝褂,用石青色片金缘,以立龙、正龙和万福万寿为绣衣图案。领后垂明黄绦,饰以珠宝;也有以正龙、行龙或立龙和八宝平水为图案绣文。
皇太后和皇后、皇贵妃的冬朝袍用明黄色、披领和袖均用石青,肩的上下均加缘,并有金龙、行龙、正龙以及八宝平水等图案绣文。皇太后和皇后的领约,以缕金铸之,以珍珠、绿松石、珊珊为饰。皇太后和皇后着朝服时胸前挂有三盘朝珠。着吉服挂一盘朝珠,均为珍珠和珊珊等高档饰物;皇贵妃、贵妃和妃的朝珠,是用密珀为饰。这种朝珠共计一百零八颗,分四部分,以三颗大珠间隔,每个部分二十七颗。皇太后、皇后和皇贵妃配有绿色采,绦用明黄色,绣文为五谷丰登。皇太后、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和嫔的冬朝裙,用片金加海龙缘,红织金寿字缎和石青行龙庄缎;夏朝裙用缎纱,图案与冬裙相同。
古代乐曲:
1.高山流水
2.广棱散
2.拼花三烟
4..梅媚
5.天下
7. 有什么诗词描述的是古代宫廷女子【嫔妃】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班婕妤的团扇 最早的宫怨诗 一朝歌舞荣(写赵飞燕),宿夕诗书贱(写班婕妤) 徐惠(唐太宗妃)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君恩如水向东流。得宠忧移失宠愁 语言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梅妃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写陈阿娇皇后 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 写徐妃徐昭佩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写杨贵妃 就记得这么多了,但愿对你有帮助
8. 古代描写后宫的诗句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李延年《北方有佳人》释义:北国有位,极美的女人,她的美绝世,天下无人能比。一回眸,就颠覆了城池,再次回眸一笑,便能覆灭整个国家了。谁不爱惜国家,社稷,可惜纵然如此。美丽的北方佳人却难找出第二个了。
泪尽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白居易《宫词》
释义:泪水湿透了罗巾无法入睡好梦难成,深夜时分听到前殿传来按着节拍唱歌的声音。红颜尚未老去已经失去了君王的恩宠,斜靠着熏笼一直坐到天明。
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月殿影开闻夜漏,水晶帘卷近秋河。——《宫词》 顾况
释义:高入云天的玉楼,奏起阵阵笙歌;随风飘来宫嫔的笑语,与它伴和。月宫影移,只听得夜漏单调嘀嗒;卷起水晶帘来,我似乎靠近银河。
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锁衔金兽连环冷,水滴铜龙昼漏长。
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遥窥正殿帘开处,袍袴宫人扫御床。——《宫词》 薛逢释义:大清早,宫妃们在十二楼打扮梳妆;登上望仙楼台,盼望着临幸的君王。兽形门环紧锁宫门,内心十分凄怆;铜龙漏斗越滴越慢,坐待更觉日长。发髻梳理完毕,还要对镜反复端详,重换一件罗衣,注意加熏一些香料。远远看见,正殿闪动人影启开珠帘;看见短袍绣裤宫女,正在打扫御床。
寂寂花时闭院门, 美人相并立琼轩。含情欲说宫中事, 鹦鹉前头不敢言。——《宫词》 朱庆馀
释义:百花盛开,宫院却寂寂地紧闭大门;俏丽宫女,相依相并伫立廊下赏春。满怀幽情,都想谈谈宫中忧愁的事,鹦鹉面前,谁也不敢吐露自己苦闷。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怨歌行》班婕妤
释义:最新裁出的齐地上好丝绢,犹如霜雪一般洁白。用它缝制出一把合欢团扇,像轮浑圆浑圆的明月。随你出入,伴你身侧,摇动起来微风徐徐拂面。团扇呵,常常担心秋来的季节,那时凉风会代替夏天的炎热。用不着的团扇将被抛弃,扔进竹箱,往日的恩情也就半路断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长信秋词 》王昌龄
释义:金井边的梧桐秋叶渐黄,珠帘不卷可知夜里飞霜。熏笼玉枕有如容颜憔悴,静卧愁听南宫漏声悠长。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春宫曲 》王昌龄
释义:昨夜春风吹开了露井边的桃花,未央宫前殿明月高照一片光华。平阳公主的歌女新受武帝宠幸,帘外春正寒皇上特把锦袍赐她。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西宫春怨》 王昌龄
释义:西宫中的夜晚非常清静,只有盛开在宫中庭院内的花朵悄悄地散布着阵阵香气住在宫中的美人本来想要卷起用珠子串成的门帘出外赏花,却又因无心欣赏而作罢,只有怀着说不尽的怨恨而独守空闺。抱着琴瑟看月亮,许多树隐蔽着昭阳宫。
露湿晴花春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阳。 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宫怨》 李益
释义:春晴正开,花朵上缀着露滴春风散入,更是暗香满殿;月亮特别明亮,昭阳殿里彻夜笙歌.宫漏里就好像装了海水一样滴不完、流不尽;在长门宫前滴了一夜没有停息.
9. 形容古代深宫女子守盼皇帝最后容颜老去的诗句有哪些
1、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何满子》张祜
2、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春词》刘禹锡
3、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长信怨》王昌龄
4、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宫词》朱庆余
5、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后宫词》白居易
10. 关于写古代后宫女子的诗词,最好带赏析【宫斗的也行】
==========帝妃==========
人物:端瑞仪※曦沫.皇太后∮蓝夜.雅静皇后∮絮儿.璟熙帝§冷墨然【发言按照官德大小顺序】
地点:御花园
主题:娟影潇潇,粉目愈舒。
==========消音==========
皇太后∮蓝夜
【身袭金色丝边的素衣委地,上绣月磐暗纹,裙摆边、一青丝挽绕般蝴蝶结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漾出灵动之美,腰间系着碧玉坠双结丝绦,头上插着一只金质掐丝蝴蝶簪子,另配以银质镶宝石的珠花,易娇艳若滴,冰蓝的双眸,点点光芒流转其中,就在眨眼的瞬间仿佛有细碎的星光坠陨其间。明眸若秋水 ,微漾潋漪。樱唇轻启 ,齿若翩贝、若似融化了八方轮回后最终归于沉寂…裙角飞扬恍若黑暗中丢失了呼吸的苍白蝴蝶、神情淡漠恍若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一般,嘴角勾起一抹没有温度的笑容,令人心醉。不施粉黛,凝脂清纯....】
【抱着心爱的小狗,带上侍女,缓步来到御花园】
【看着此风景,心中不禁赞叹】
璟熙帝§冷墨然
【一袭五爪金龙黑纹卿云龙袍,今日身子略有丰腴,面色不免红润,面堂光线,很是有力】
【本支开随行的奴才,想在园里品茗,赏花,却闻其感叹声,很是悦耳,便若有所思德放下金杯,微微皱了皱眉,有些扰了兴致,便怒怒的回眸】
【忽见是母后,便鞠躬行礼,言】皇儿见过母后。
【随即起身,仔细打量了母后。眼前雍容华贵的伊人,虽说心下并没过多情感,但见眼前的人儿有些憔悴,便有些心绪不宁,更为不悦,言】母后憔悴了。【便顺势给母后理了理两鬓的青丝,这青丝,却已染成了白发......】
雅静皇后∮絮儿
【穿着一件略嫌简单的素白色的长锦衣,用深棕色的丝线在衣料上绣出了奇巧遒劲的枝干,桃红色的丝线绣出了一朵朵怒放的梅花,从裙摆一直延伸到腰际,一根玄紫色的宽腰带勒紧细腰,显出了身段窈窕,反而还给人一种清雅不失华贵的感觉,外披一件浅紫色的敞口纱衣,一举一动皆引得纱衣有些波光流动之感,腰间系着一块翡翠玉佩,平添了一份儒雅之气。手上带着一个乳白色的玉镯子,一头长的出奇的头发用紫色和白色相间的丝带绾出了一个略有些繁杂的发式,确实没有辜负这头漂亮的出奇的头发,头发上抹了些玫瑰的香精,散发出一股迷人的香味,发髫上插着一跟翡翠制成的玉簪子,别出心裁的做成了带叶青竹的模样,真让人以为她带了枝青竹在头上,额前薄而长的刘海整齐严谨。用碳黑色描上了柳叶眉,更衬出皮肤白皙细腻,妩媚迷人的丹凤眼在眼波流转之间光华显尽,施以粉色的胭脂让皮肤显得白里透红,唇上单单的抹上浅红色的唇红,整张脸显得特别漂亮】
【身后跟着几个小宫女,走着小碎步来到御花园】
【远处便看见老佛爷宇皇上在那儿,便走过去非常淡雅的给老佛爷与皇帝请安】
【俯身,甩帕,淡雅道】臣妾参见母后,参见皇上
【见老佛爷手中的小狗,便有股想要抱它的感觉,但是见皇上与老佛爷在此不敢作出此举动,但是那股感觉却是无法抵抗的,之后便看向皇帝与老佛爷的神情...】
端瑞仪※曦沫
【本是去御花园想嬷嬷讨盆晶合放在寝宫,熏熏宫里的气味,这几日不易入眠,便有意去讨盆晶合,浮浮眠意】
【本入园就遇见了皇后娘娘,却并未多语,立在她的身后不愿惹出是非,并未上前请安,不料进园便遇见了皇上,便不耐烦的抿了抿樱唇,言】皇上万岁,太后娘娘,皇后娘娘千秋。
【屈了屈膝,欠身,轻言,心下有些疲倦,昏昏欲睡,便微微甩了甩头,让自己清醒起来,对主子们歉然一笑】
【今儿穿了件淡粉色的百合叶革丝拖地长裙,雪白的裹胸,很是轻薄,身姿盈盈,很是迷人】
皇太后∮蓝夜
【漫无目的地走着,不知往哪去好..怀中的小狗睡得可甜了..朱唇边不禁泛起一抹笑容..】
【然而不禁愣住,想之,自己什么时候也曾有过这般真诚的笑容,暗暗叹气,抬眸,望着白净的天空,似乎有些伤感..】
【忽而想起往事,心中的空洞就越来越大,在此宫墙的里面,自己曾试着逃离,却屡次失败..】
【忽而闻声,原是好些日子不见得皇儿】
【淡淡一笑】哀家没事..最近身体好吗?听说你好像病了,对么
【眸子里充满关切】
【又是叹气,满是沧桑的眸子又抹上一层淡淡的哀伤】
【耳边兴起一抹佳音,回眸,原是皇后,虚扶】絮儿快起来吧
【自己也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学会了伤感,也许是刚进宫的时候,见自己的儿女也开始慢慢长大,心中也欣慰】
【又闻一抹佳音,原是上次在殿选中表现出众的端瑞仪】
【淡淡一笑】端瑞仪免礼把
璟熙帝§冷墨然
【闻听后其传来两道莺啼般的声儿,便不禁回头一望,见是皇后絮儿和瑞仪沫儿,便淡淡应了一声,对她们虚扶一把,定睛,眯着眼望着两位伊人,态度冷淡,轻轻哼了一声,言】不必多礼。
【说罢,便拂袖走到石凳前,端坐着,举起金杯,轻轻泯下一口龙井,冷言】都坐下吧。
雅静皇后∮絮儿
【淡笑道】谢母后,谢皇上
【闻声,转过身,便看到是上次殿选表现出众又获本宫喜爱的端瑞仪,不知她转到水芸宫过的可好】瑞端仪请起
【听到皇上所言便答道】是,皇上
【说完便转过身搀扶着老佛爷进到亭子内,见老佛爷手上的小狗还是太喜欢了,不小心就用手去摸了摸这只小狗,却没想到这只小狗的毛竟是这么柔软,摸起来特别舒服,想必是老佛爷照顾的好它的毛才会如此的柔软】
端瑞仪※曦沫
【闻其言,便顺势而起,向主子们屈了屈膝,言】写皇上,太后,皇后娘娘。
【见皇上召自儿们去桌边坐下,虽体力不支,喉咙不免有些干涩,但也从命走了过去,自做在皇后一旁,皇后做在皇上右首,太后则在左手,喉咙越发难受,便不禁干咳了几声,转念见自己失仪,便对主子们尴尬一笑,轻泯了一口龙井,便将手放在腰际,心不在焉,轻轻整理着系在腰际的白玉软碟腰带,
望着太后怀里的小狗,不知为何,便有些作呕,恐是心里惧谓吧,便不愿靠近】
皇太后∮蓝夜
【看着眼前的三人,想之,自己的时代已过去,是他们的时代...】
【声音中多了一份慵懒,想是刚睡醒的原因吧】
【闻声,有些许不满】
【看着眼前的皇上,语言渐渐变冷】
【缓缓吐出一句话】皇儿,你在哀家面前一定有这么冷吗?
【随着皇后走入亭子内,看着皇后此动作,轻轻一笑】
【坐于亭子中,看着眼前皇上,见他眉宇间的霸气,强壮的体魄,看来他应该过得不错把,淡淡..】
【缓缓望向皇上,不语】
璟熙帝§冷墨然
【见两位伊人都依言坐下,仔细打量了她们。絮儿穿着朴素,有些忧心忡忡,自也这段时日也忽略了她,心下暗叹:絮儿,你可曾怪过朕?便轻轻暗叹一声。目光再转向沫儿,这几日伺候朕,她也累了,朕,可也疏忽了她的感受,心里微微有许些愧疚】
【闻太后不满之语,便有些厌恶,自小,你也疏忽了朕,现在何意?轻哼一声,却故作歉然,言】皇儿知错,母后见谅。【便抱拳答复】
【说罢含情脉脉的望向满脸忧愁的絮儿,见她越是美艳,怔了怔,复言】朕今晚不去水芸宫了,去坤宁宫。【便回头让侍女去内务府吩咐】
【说罢便暗下握住絮儿娇嫩的芊芊玉手,掌心有许些暖意】
雅静皇后∮絮儿
【听到皇上所言觉得挺奇怪的,为何突然改变侍寝对象呢?难道是端瑞仪伺候的不好?应该不会啊,端瑞仪一直都表现良好呀,那皇上为何...见皇上抚摸着自己的手,心里不觉,的有些凉意,为何会有凉意呢?能伺候皇上应该是一件好事呀,突然想起了皇贵妃的侍寝灵贵妃的不满,我想会有凉意应该也是因为这件事吧】
【皇上抚摸着自己手时,自己也去碰了碰皇上的手,但是却没想到皇上的手竟然如此冰凉,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心里总有股不好的预感】
【淡雅道】母后,不如让端瑞仪给大家表演下才艺吧
【说完便示意端瑞仪要好好的表现,可不能出错】
端瑞仪※曦沫
【九重宫闱,是是非非,心里有些冷意,闻见皇后娘娘愿一让自己示才,便嫣然一笑,恭然言】是,娘娘。
【回望吟姐姐和怜儿、吾的手心沁出点点汗水。是么、合作表演一曲……吾呢?吟诗……也罢、便是如是罢。望伊,吟姐姐和怜儿了然于心的微笑、吾却也略略安心……】
【然、朝一旁侍立的宫女吩咐道。】可否准备‘文房四宝’?
【不多时,宫女便是将那笔、墨、纸、砚,皆是备了个齐全。吾漾开浅浅笑意。意蕴深含一笑,低声言】谢皇后娘娘。
【柔荑轻轻握住那研石,轻轻在砚池里画着弧,少顷、便是磨好了墨,玉手捻起袖,以素手执起那狼毫笔,轻轻在宣纸上滴了滴墨汁、呵,果真是好墨呢!略略思索,漾开了然于心的会心笑意。】
【素手连番在宣纸上挥毫泼墨。秀丽娟秀的几行草书便是浑然天成地印于纸上。】
【写道:
银弦勾却元会曲,
复声婉唱思乡意。
指弄七弦颤,
细细诉哀情。
音若清泉泻,
水袖盈然舞。
伊人翩跹立,
落音了无痕。】
在纸上轻轻呵了呵气,复,将墨宝呈予那一旁伺候的宫人,浅笑道。】回皇后娘娘,筝儿才疏学浅,做的词不好、怕是污了皇后娘娘的眼。【顿了顿,续道。】筝儿素来在家中无拘无束,此番,方抒写下自己盛擅的草书、让太后,皇上,皇后娘娘见笑了。
【垂眸微笑,浓睫投下深影如扇。但笑不语,独自默默地低垂着头。吾的殇、吾的哀,吾浅尝、吾独饮!】
【想罢,放下墨笔,对皇后挑衅一笑】
皇太后∮蓝夜
【怀中的小狗轻轻动一下,“汪汪”几声下来,小小的脑袋在自己的身上蹭了几下,看着这般撒娇的动作,觉得有些好笑..“噗”一声笑出来,见自己有些失态,不语】
【忽而闻声,想起以前的事,是自己因忙为原因而不去关心那时年龄小的皇上,暗暗叹气..忧伤漫上眸子...】
【自嘲地笑,言】皇儿你不用故作歉然,哀家知道,哀家从小就忽略了你....都是哀家的错..!!!
【不自觉望向别处,心中的空洞仿佛已血淋淋的....】
【缓缓道】皇儿,你会原谅哀家吗?...还是你现在还是很痛恨哀家...唉~ 哀家真的很后悔....
【话完,自己很自嘲,想在此高高的宫墙中,皇上自小失去了童年时该有的欢乐,在忙碌的学习中,在众多的皇子中,他的表现是最出色的..可自己却慢慢开始忽略他,自己对自己都好失望】
【忽而闻声,淡淡回头,底眸,不想让任何人看到自己的哀伤,可是,聪明的人总会察觉到的...】
【轻轻底语】嗯~ 端瑞仪有什么才艺,就表现出来吧
【然而静静看着端瑞仪的表演,不说片语】
璟熙帝§冷墨然
【闻母后之言,也不屑伪意,冷冷放开絮儿的手,肃然起身,怒眸,锋眉,尖锐刺人,言】母后何意!是说,真愚昧?【瞪着母后,有些冲意】
【目后,望见沫儿浅浅的笑面,有些刺眼,疾步走到她面前,冲动的捏住她的手腕,越缩越紧,脸面紧绷,很是含有怒意】
【见她泪溢出眼眶,更是愤愤,一把抓起桃花木桌上的宣纸,撕碎了她写的草书之诗,狠狠甩在她的头上】
啪!【一记掌掴,玉颜悲悯,不忍心有颤动,冷冷转过身,喃喃念道】红颜迷人醉
倾国又倾城
自古君无情
香消玉损毁
望桥流水心
鸳鸯居暖帐
落花心心真
流水腾无义
......
【默立在亭门前,并不多语】
端瑞仪※曦沫
【见皇上横抱起自己,脸庞羞涩,一时脑子有些热乎乎的,不知不觉,便晕倒在君上怀里,幸福,羞涩,交织在脸上。】
【前时的诗,掌掴,狗,顶嘴,现在化为乌有,吾,是幸福的,其人,吾不愿干涉......】
皇太后∮蓝夜
【闻声,皇帝做得如此的绝,看是母子情意已逝去,原来的情意早已随风飘走...】
【冷声呵住皇帝招来的侍女,示意自己的侍女..】
【缓步走出亭子,忽而想起什么..回眸,眸子里早已不再布满哀伤,一层层冰雪覆盖了原来的哀伤...】
【忽而闻声,对皇后淡淡一抹冷笑,不知她会不会知意..】
【看着皇帝的背影,自嘲笑了,仿于是苍白的蝴蝶】
【大声言】从今日起,告知宫中所有的人,哀家要在慈宁宫呆上一年...没有哀家的命令,谁都不准进入慈宁宫一步,哪怕是皇上和皇后.....!!!!
【话完,呵住侍女,移步回去】
璟熙帝§冷墨然
【一缘已尽,便无需多说。呵,汝,还自己禁足?封宫?朕倒要看看,你能如何!】
【怀里的伊人已昏厥过去,心里有些焦急,边走边唤院士,大步迈出了御花园,对皇后礼数,冷冷待】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