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游仙窟小说
① 有什么古代怪谈小说推荐下~
[宋元小说]南唐近事
[宋元小说]国老谈苑
[宋元小说]龙城录
[唐代小说]本事诗
[唐代小说]云仙散录
[唐代小说]《辨疑志》辑佚
[唐代小说]幽闲鼓吹
[宋元小说]清异录
[宋元小说]江淮异人录
[明清小说]谐噱录
[明清小说]钗小志
[唐代小说]刘宾客嘉话录
[明清小说]女红余志
[明清小说]古琴疏
[明清小说]诚斋杂记
[宋元小说]琅嬛记
[唐代小说]松窗杂录
[宋元小说]杨太真外传
[唐代小说]明皇杂录
[明清小说]花神三妙传
[明清小说]寻芳雅集
[明清小说]双卿笔记
[唐代小说]次柳氏旧闻
[明清小说]韦十一娘传
[唐代小说]开元天宝遗事
[唐代小说]开天传信记
[域外小说]异闻杂录
[域外小说]南城游逸全传
[明清小说]丽史
[明清小说]哈弥野史
[明清小说]刘生觅莲记
[明清小说]龙会兰池录
[明清小说]熊龙峰四种小说(下)
[明清小说]熊龙峰四种小说(上)
[宋元小说][图文]至治新刊全相平话三国志(卷下)
[宋元小说][图文]至治新刊全相平话三国志(卷中)
[宋元小说][图文]至治新刊全相平话三国志(卷上)
[近代小说]最新女界鬼域记(下)
[近代小说]最新女界鬼域记(上)
[唐代小说][图文]游仙窟
[唐代小说][图文]李娃传
[唐代小说][图文]长恨歌传
[唐代小说][图文]南柯太守传
[唐代小说][图文]霍小玉传
[唐代小说][图文]莺莺传
[近代小说]《老残游记》第一回 刘鹗
[近代小说]老残游记外编卷一(残稿)
[宋元小说]《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② 古代志怪小说有哪些
志怪小说:
如托名东方朔《神异经》、张华的《博物志》;记述正史以外的历史传闻故事如托名班固的《汉武故事》、《汉武帝内传》;讲说鬼神怪异的迷信故事,如东晋干宝《搜神记》、旧题曹丕的《列异传》葛洪的《神仙传》托名陶潜的《后搜神记》等。
志怪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形式之一,以记叙神异鬼怪故事传说为主体内容,产生和流行于魏晋南北朝,与当时社会宗教迷信和玄学风气以及佛教的传播有直接的关系。志怪,就是记录怪异,主要指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以记述神仙鬼怪为内容的小说,也可包括汉代的同类作品。志怪小说是受当时盛行的神仙方术之说而形成的侈谈鬼神、称道灵异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之下形成的。
简介
汉代以后,道教和佛教逐渐盛行,鬼神迷信的说教广为流布,所以志怪的书特别多。六朝作品中就有不少以“志怪”命名的。如祖台之的《志怪》、曹毗的《志怪》、孔约
志怪小说
的《孔氏志怪》,还有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志怪”一词出于《庄子·逍遥游》:“齐谐者,志怪者也。”)现代作家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里就专门列了《六朝之鬼神志怪》上下篇。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说:“中国本信巫,秦汉以来,神仙之说盛行,汉末又大畅巫风,而鬼道愈炽;会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渐见流传。凡此皆张皇鬼神,称道灵异,故自晋迄隋,特多鬼神志怪之书。其书有出于文人者,有出于教徒者。文人之作,虽非如释道二家,意在自神其教,然亦非有意为小说,盖当时以为幽明虽殊途,而人鬼乃皆实有,故其叙述异事,与记载人间常事,自视固无诚妄之别矣。”这里指出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兴盛的原因,是受了民间巫风、道教及佛教的刺激,而作者的态度,是将怪异传说视为事实来记载。作为一个基本的概括,鲁迅的总结是正确的。但也要注意到,志怪小说的来源和实际面貌比较复杂。着重于宣扬神道,还是倾心于怪异事迹,以及小说中表现人生情趣的多寡,其间的区别还是很大。
现存志怪小说中,有署名汉人之作,主要有题为班固作的《汉武帝故事》、《汉武帝内传》,题为郭宪作的《洞冥记》。
以前研究者多认为出于六朝人的伪托,但近来也有提出不同意见的,对此尚有深入探讨的必要,本书中暂存疑。
③ 游仙窟的点评鉴赏
《游仙窟》通篇以散文叙事,以韵语对话,文辞浮华艳丽,结构谨严完整,以四六骈文的形式进行创作,与变文韵散夹杂、唱白并用的形式基本一致,写得生动活泼,是最早以骈体文作传奇,标志着自六朝志怪向唐传奇的转变,内容亦自志怪转为叙人世之悲欢离合,在汉族小说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有人称之为“新体小说”。
人们早先所熟知的唐代传奇大都是开元天宝以后的作品,是用比较整洁的古文写成的。而《游仙窟》出现时,骈文还在盛行,因此,它的叙述语言大量使用骈偶句式,颇有汉魏六朝辞赋的韵味,而且人物对话,亦大量以诗歌代之。这种特殊的体制为中国小说发展史研究提供了可贵的“化石”标本。从中国小说的发展史来看,《游仙窟》一书为中国小说的开山之作。
④ 游仙窟是一篇用文言文写成的小说吗
游仙窟是一篇用文言文写成的小说。《游仙窟》是唐朝人写的,通篇以散文叙事,以韵语对话,文辞浮华艳丽,结构谨严完整,以四六骈文的形式进行创作,与变文韵散夹杂、唱白并用的形式基本一致,是我国最早以骈体文作传奇,标志着自六朝志怪向唐传奇的转变。
⑤ 游仙窟的作者简介
作者张鷟,深州陆泽(今河北深县)人。当时颇负文名。《唐书·张荐传》记载;“新罗日本使至,必出金宝购其文。”《游仙窟》是用第一人称手法,用一万余字的骈文详细铺陈了一场华丽的艳遇。自叙奉使河源,途经神仙窟,受到女主人十娘五嫂柔情款待,宿夜而去。题为“游仙”,实则是写风流艳遇式的庸俗生活,其中夹杂不少色情描写。鲁迅说它“文近骈丽而时杂鄙语”,郑振铎说:“它只写得一次的调情,一回的恋爱,一夕的欢娱,却用了千钧的力去写。”但它一脱志怪小说的怪诞色彩,转向描写现实生活。在艺术上,散、骈并用,还采用了许多民间谚语,这是很值得称道的。此书于当时传至日本,对日本文坛颇有影响。日本学者盐谷温《中国文学概论讲话》称之为日本第一淫书。它代表了唐代传奇的一个时期的倾向和水平。
⑥ 游仙窟的相关版本
最初的版本《游仙窟》一书大约是唐朝文人张鷟年轻时所作。然而书成后不久即流传到了日本,据《旧唐书》:日本“每遣使入朝,必出重金购其文”,此后,由于中国本土的文化气候有所变化,经历了宋、元、明、清,这本书就彻底在中国失传了。 日本有《游仙窟》的多种钞本和刊本,其中主要的有:
京都醍醐寺三宝院藏康永三年(1344)钞本,后有日本古典保存会1926年影印本;
名古屋真福寺宝生院藏文和二年(1353)钞本,后有日本贵重古籍刊行会1954年影印本;
江户时代(1603—1868)初期无刊记刊本,后有日本和泉书院1983年影印本;
庆安五年(1652)刊本;
元禄三年(1690)刊本,称《游仙窟钞》,分作五卷,有插图。此本最为通行,后有多种翻刻本。 清朝末年,学者杨守敬从《经籍访古志》中将此书抄回中国本土,但未引起人们的关注。
“五四”运动后,鲁迅在其《中国小说史略》中正式讲到这篇作品,才引起了学界的注意。国人重新引进,先后出版了多种刊本,其中主要的有:
1928年海宁陈氏慎初堂校印本,收入《古佚小说丛刊》;
1929年,章矛尘(廷谦,笔名川岛)将鲁迅收藏的《游仙窟》刻本整理标点出来,由鲁迅校阅并作序,交由北新书局公开出版,此书始成为中国学界议论的一个热点。后有上海书店1985年影印本,为“鲁迅作序跋的著作专辑”之一;
1931年神州国光社《唐人小说》本,汪辟疆校点。后有多种重排新印本;
1955年古典文学出版社社版,方诗铭校注;
2010年中华书局版,李时人、詹绪左校注。
诸本中以晚出的中华版《游仙窟校注》为最佳;而章矛尘校点本在出版史上最为有名,因为此本有鲁迅先生的序言,其校点中又包含了鲁迅以及周作人的不少意见。
⑦ 游仙窟,txt全集下载
游仙窟,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女孩帮父亲将一担担的水挑上丘顶。这荒丘上满是嶙峋的巨石,很难寻一片齐整些的土地来作为菜田。更困难的是丘上没有水源,必须从丘下的江边挑水上来浇地。此间人家多为渔户,她父女二人从外地逃难至此,无以为生,便想种些菜蔬来在附近贩卖。
远近只有这片荒丘是无主之地,可供他们耕种。然而乡人们好像都很忌惮这里,隐隐地听说这些巨石之下似乎有什么传说……
天色已经渐暗,父亲仍没有下山的意思。背井离乡、丧偶携子再加上岁月的侵蚀,都让他变得沉默而执拗。岩隙间平整出来的那些零零星星的田畦,他几乎是踮着脚在上面忙作。女孩已是疲惫不堪,满身的泥土和那粘成缕的头发更衬着她一脸的愁容。她虽然已快支撑不住了,但仍默不作声地跟着父亲劳作,似乎也早已习惯了沉默和忍耐。
伴随着暮色的降临,荒丘上的草丛林木变得阴郁朦胧。沉寂间,只有风吹动那冥冥的阴影,恍惚摇晃。女孩很想提醒埋头工作的父亲,因为那景象让她心中的恐惧更胜过了疲惫和饥饿。……
⑧ 《游仙窟》最新txt全集下载
游仙窟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第一章张生误入神仙窟(PS:我的娘耶!“修长”你屏障,“蜜”你屏障,我无语啊!)
松柏崖桃花涧,香风袭人,娇喘连连,那阵阵嘤咛如不安分的小手,令人意乱情迷。
百花洞窟里卧着一具年轻而诱人的躯体,她躺在百花之上,娇躯上一丝不挂,四周永不凋落的花朵翩翩落下,覆在少女如雪的娇躯。
洞外调笑之声愈来愈响,少女的眉头轻轻一皱,这帮丫头,你们就不能轻手轻脚些吗?
少女再也睡不下去了,漂亮的额头皱得更加厉害,纤纤玉指捻起一片桃粉的花瓣,皓腕一转,手上便多了一件粉色的小衣,懒懒穿上。
洞外高岭横天,刀削冈峦,烟霞子细,泉石分明,实天上之灵奇,乃人间之妙绝。
一名叫桂心的婢子见她出来,立马应了上去,深深福了一礼,道:“少主,你可醒了,可让婢子摆膳。”
少女朝对面洞府瞧了过去,问:“可是十娘又掳来了男子?”
桂心应道:“那男子是误闯进来的,名唤张生,事时十娘正在溪边浣纱,那张生似是迷路,又累又饿,便求十娘借饭,十娘见他貌……
免费的,直接下载就行
⑨ 古代鬼怪的小说
战国时代的鬼怪书主要有:
《归藏》
《黄帝说》(40篇)
《汲家琐语》
《穆天子传》
《山海经》(郭璞注)
《禹本纪》
《伊尹说》(27篇)
……
两汉时期的鬼怪书主要有:
《汉武洞冥记》(郭宪著,四卷六十则)
《汉武故事》(班固著,存一卷)
《汉武内传》(班固著,存一卷)
《括地志》
《列仙传》
《神仙记》
《神异经》(东方朔著,一卷)
《十洲记》(东方朔著,一卷)
《蜀王本纪》
《徐偃王志》
《玄黄经》
《虞初周说》(943篇)
《异闻记》
……
六朝时期的鬼怪书日益增多,主要有:
《博物志》(张华著,400卷)
《集灵记》(颜之推著)
《旌异记》(侯白著)
《列异传》(魏文帝著,3卷)
《灵鬼志》(荀氏著)
《灵异记》
《冥祥记》(王琰著,10卷)
《齐谐记》(东阳无疑著,7卷)
《神仙传》
《神异记》(王浮著)
《拾遗记》(王嘉著,10卷)
《述异记》(祖冲之著,2卷)
《搜神后记》(陶潜著,10卷)
《搜神记》(干宝著,20卷)
《续齐谐记》(吴均著,1卷)
《宣验记》(刘义庆著)
《研神记》
《异林》(陆氏著)
《异苑》(刘敬叔著,存10卷)
《幽明录》(刘义庆著,30卷)
《冤魂志》
《甄异传》(戴祚著)
《志怪》(祖台之著)
……
唐代的鬼怪小说得以发展,主要有:
《博异志》
《补江总白猿传》(1卷)
《传奇》(裴铏著)
《独异志》
《古镜记》(王度著)
《河东记》
《集异记》
《秦梦记》(沈亚之著)
《湘中怨》(沈亚之著)
《续玄怪录》(李复言著,10卷)
《宣室志》
《玄怪录》(牛僧孺著,10卷)
《异梦录》(沈亚之著)
《游仙窟》(张文成著,1卷)
《酉阳杂俎》(段成式著,20卷)
《酉阳杂俎续集》(段成式著,10卷)
《枕中记》(沈既济著,1篇)
《周泰行记》(韦瓘著)
……
宋代的鬼怪故事主要有:
《太平广记》(344种,含鬼40卷)
《稽神录》(徐铉著,6卷150事)
《江淮异人录》(吴淑著,3卷)
《乘异记》(张君房著)
《括异志》(张师正著)
《洛中纪异》(秦再思著)
《幕府燕闲录》(毕仲询著)
《睽车志》(郭彖著,5卷)
《夷坚志》(洪迈著,420卷)
《唐太宗入冥记》
金元时期的鬼怪作品有:
《潮海新闻夷坚续志》
《诚斋杂记》
《续夷坚志》
《子不语》
……
明代神魔小说等作品盛行,主要有:
《汴京勼异记》
《封神传》(许仲琳著,100回)
《后西游记》(6卷40回)
《剪灯新语》
《剪灯余话》
《三宝太监西洋记》(罗懋登著,100回)
《涉异志》
《四游记》(吴元泰《上洞八仙东游记传》、余象斗《五显灵官大帝华光天王传》、《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出身志传》、杨志和《西游记传》)
《松窗梦话》
《西游补》(董说著,16回)
《西游记》(吴承恩著,100回)
《续西游记》
《庚巳编》
《语林》
……
清代鬼怪小说则主要有:
《池上草堂笔记》(梁恭辰著,24卷)
《遁窟谰言》(王韬著,12卷)
《耳食录》(乐均著,12卷,《二录》8卷)
《耳邮》(俞樾著,4卷)
《后聊斋志》(王韬著)
《蕉轩摭录》
《客窗偶笔》(金捧阊著,4卷)
《聊斋志异》(蒲松龄著,8卷431篇)
《里乘》(许奉恩著,10卷)
《六合内外琐言》(黍食余裔孙,20卷)
《觅灯因话》
《平妖记》
《三异笔谈》(许元仲著,4卷)
《淞滨琐话》(王韬著,12卷)
《淞隐漫录》(王韬著,12卷)
《挑灯新录》
《闻见异辞》(许秋垞著,2卷)
《昔柳摭谈》(冯起凤著,8卷)
《洗愁集》(邹徶?卷)
《谐铎》(沈起凤著,10卷)
《新齐谐》(袁枚著,24卷,续10卷)
《夜谭随录》(和邦额著,12卷)
《夜雨秋灯录》(宣鼎著,16卷)
《翼驹稗编》(汤用中著,8卷)
《蟫史》(屠绅著)
《印雪轩随笔》(俞鸿渐著,4卷)
《萤窗异草》(浩歌子著,3编12卷)
《影谈》(管世灏著,4卷)
《右合仙馆笔记》(俞樾著,16卷)
《阅微草堂笔记五种》(纪昀著,《滦阳消夏录》6卷、《如是我闻》4卷、《槐西杂志》4卷、《姑妄听之》4卷、《滦阳续录》6卷)
唐杜青荑《奇鬼传》,唐郑哲的《才鬼记》,无名氏的《灵怪志》,宋无名氏的《鬼董》,李清的《鬼母传》,还有《述异志》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