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代小说 » 小说古代男子发型名称

小说古代男子发型名称

发布时间: 2021-07-14 00:44:03

⑴ 古代男子发髻名称,越多越好,谢谢

中国古代男子冠巾概述在讲解男子发型冠巾之前,要先说明两个不同年龄时不同发型的规定。8岁 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借指幼年。在这里,“总”就是聚拢束结的意思。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20岁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束发——纚,亦作縰:束发用的帛。宽二尺二寸,长六尺。(古尺一尺约合今二十三公分)。诗曰:岌岌冠縰,累累辫发。总:以缯为之。以束发之本,而垂余于发后,以为饰。儿童有一种发型称为——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角」。《礼记??内则》——“男女未冠、笄者,鸡初鸣,咸盥漱,栉,縰(xi),拂髦,总角,衿缨,皆佩容臭,味爽而朝。”这是说未成年的孩子要在鸡叫,即天刚有些亮时就起来盥洗,栉作梳发,縰是束发的黑帛。拂去发上的尘土,将头发梳成两个向上分开的发髻,其余头发分垂两边,下及眉际。腰间系上彩色丝带(衿缨),配戴以布帛制成的装香料的香囊(容臭)。冠巾——我国古代社会等级森严,阶级地位的高低往往决定人的尊卑贵贱。冠,上古时贵族男子所戴的帽子。古人蓄长发,用发笄绾住发髻后再用冠束祝据说早先的冠只有冠梁,冠梁不很宽,有褶子,两端连在冠圈上,戴起来冠梁就像一根弧形的带子,从前到后覆到头上。冠圈两旁有缨,这是两根小丝带,可以在颔下打结。司马迁《屈原列传》中“新沐者必弹冠”的“冠”就属这种形制的。古代的冠不只一种,质料、颜色也不尽相同。秦汉以后,冠梁逐渐加宽,和冠圈连成覆杯的样子,冠的名目和形制也更复杂化了。清代魏学《核舟记》“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其实,峨冠博带是古代帝王、士大夫服饰的特点。皇帝的冠叫龙冠。先秦两汉妇女不带冠。唐代任命女官后,妇女才冠冕于朝。宋代贵族妇女戴花冠,皇后戴凤冠。元代贵族妇女戴姑姑冠,冠用绒绵做成,上缀珠玉,高约一尺。冠又是冕和弁的总称。冕,黑色,是一种最尊贵的礼冠。最初天子、诸侯、大夫在祭祀时都戴冕,所以“冠冕”又作仕宦的代称。冕的形制和一般的冠不同。冕上面是一幅长方形的版,叫延,下面戴在头上。延的前沿挂着一串串的小圆玉,叫做旒。据说天子有十二旒,诸侯以下旒数各有等差。后来只有帝王可以戴冕,所以“冕旒”又是帝王代称。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有诗句“万国衣冠拜冕旒”,“冕旒”借代帝王。古时贵族才能戴冠乘车,车有车盖,所以,“冠盖”又借指仕宦。如《信陵君窃符救赵》“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这里“冠盖”代使者,就是戴冠乘车,用此显示使者的威仪。弁也是一种比较尊贵的冠,分爵弁、皮弁。爵弁就是没有旒的冕。皮弁是用白鹿皮做的尖顶,类似后人的瓜皮帽。鹿皮各个缝合处缀有一行行闪闪发光的小玉石,看上去像星星一样,所以《诗经??卫风??淇奥》中有“会弁如星”。冕弁加在发髻上时都要插一根较长的笄(不同于发笄)穿过发髻把冕别到髻上,然后在笄的一端系上一根小丝带,从额下绕过,再系到笄的另一端,这条丝带称“纮”。两耳前各垂珠一颗 ,即为“充耳”。提醒戴冠者不可听信谗言。“充耳不闻”据说即由此而来。由以上不难看出冠、冕、弁都是尊者所戴之物,是尊贵的象征。庶人没有财力制置冠、冕弁,而且统治阶级也不允许他们戴冠冕弁,那么庶人戴什么呢?《释名??释首饰》记载:“士冠,庶人中。”可见庶人百姓只能,也只可以戴巾。巾为何物?《玉篇》“巾,佩巾也,本以拭物,后人著之于头。”由此看来,“庶人巾”大约就是劳动时擦汗的巾,一物两用,也可以当作帽子裹在头上。直到汉代,这种巾仍用于庶人和隐士。元睢景臣《高祖还乡》“新刷来的头巾,恰糨来的绸衫,畅好是妆幺大户。”这里的“巾”指庶人巾。包发巾,也叫,有压发定冠作用。东汉蔡邕(独断)有“者,古代卑贱执事不冠者之服也。”这说明“”是古代不??能戴冠、也戴不起冠的卑贱之人所戴之物。庶人的,是黑色或青色的,所以,秦称百姓为黔首(黔,黑色),汉称仆隶为苍头(苍,青色)。”可见,巾是庶人卑贱的标志答案补充
包发巾,也叫,有压发定冠作用。东汉蔡邕(独断)有“者,古代卑贱执事不冠者之服也。”这说明“”是古代不??能戴冠、也戴不起冠的卑贱之人所戴之物。庶人的,是黑色或青色的,所以,秦称百姓为黔首(黔,黑色),汉称仆隶为苍头(苍,青色)。”可见,巾是庶人卑贱的标志。因有压发定冠作用,后来贵族也戴,但上仍要戴冠。这种前高后低,中间露出头发。此外还有一种比较正式的,即之有屋(帽顶)者

⑵ 古代男子都有哪些发型

古代男子发型变迁
中国古代男子的发型是四方髻,不同朝代有所不同(满清当然除外),比如战国、秦、西汉是前面类似中分,头上的发髻略向左偏。再就是不同的时期可能有些人上面的发髻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有的包块麻布,有的系条布带,还有时什么也没有,或者散成马尾辩状(一般是囚徒或者市井乞丐,绝非大侠、公子帅哥的发型)。
但是我想着重谈谈后面,也就是到底是披散着头发,还是后面的头发也像前面后四周一样束起来。
毋庸质疑,大多数正常男子,都应该是束起来的,无论贵族、官吏,还是良民。究竟什么人披散着后面呢?事实是除了当今的古装影视剧,很少有人这样,什么人这样呢,大概有:1、道士,也不是何时何地的道士都这样的发型,南方天师道的道士们做法的时候,有时披头散发,鲁迅曾在其藤野先生中说留日清国留学生解开发辫,后面像道士刘海蟾。还有金庸的射雕中郭靖初见尹志平居然不知是男是女,就因为他没见过道士,男人怎么能披散头发呢?说明道士有时是披散头发的。
再就是江湖上的流浪汉,或者部分被称为游侠的家伙,好有乞丐,懒得或没人给他们收拾,于是披头散发,落得潇洒。
还有就是未成年的少年,可能前面的头发束起来了,后面的还没长太长,不容易束到一起,于是暂时披散。比如红楼中的宝玉,没人觉得不爽。
现在的历史影视剧除了极少量的(大明王朝1566、四大名著、90年代以前的绝大多数古装片)之外,不知道是所有的导演、服装就是喜欢披头散发,还是觉得把发套后面的头发也扎起来太费事,还是压根就觉着这样是对的,就是不肯改正。
要说大侠、浪子、少爷、乞丐、道士、披头散发也可以,哪怕一般百姓不戴帽子的都可以,最起码官员不应该吧,可我们见到头戴乌纱披头散发的官员太多,不说戏说、娱乐的古装片这样,就连央视播出的号称证正剧的《郑和下西洋》《贞观长歌》也有部分官员如此打扮,不伦不类,不人不鬼的。
棒子经常通过拍古装片意淫自己的历史,同时丑化中华。我们很不爽,片中棒子对本国的历史人物的装扮服装精心设计,一丝不苟,但是如果其中出现中国人,那就不一样了,无论唐使还是明使,一律头戴古里古怪的乌纱,同时披头散发,吊儿郎当的。(可参见大长今和神机箭等韩片),也不全怪棒子,人家可能也没少观摩中国的古装片的造型)
很小的时候就看过许多香港武打录像片,所有清朝背景的全不剃头,前脸和明以前一样(但是绝不像现在的潇洒古装片一样前有随风飘扬的好像三七分头一样的),后面托条鞭子,同时后面也披散着。
为什么,可能当年香港影人讨厌清代,觉得阴阳头太难看,于是前脸是不剃头的。
满清题材的片子倒是要发型有发型,要服装有服装。真对得起大清。对清以前的很少下这么大功夫。

⑶ 古代男子发型和衣服名称

长衫短褂旗袍……

⑷ 古代男子发型

中国古代男子的发型是四方髻,不同朝代有所不同(满清除外)。

战国、秦、西汉是前面类似中分,头上的发髻略向左偏。

再就是不同的时期可能有些人上面的发髻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有的包块麻布,有的系条布带,还有时什么也没有,或者散成马尾辩状(一般是囚徒或者市井乞丐,绝非大侠、公子帅哥的发型)。

大多数正常男子,都应该是束起来的,无论贵族、官吏,还是良民。

什么人披散着后面呢?

道 士,也不是何时何地的道士都这样的发型,南方天师道的道士们做法的时候,有时披头散发。

江湖上的流浪汉,或者部分被称为游侠的家伙,好有乞丐,懒得或没人给他们收拾,于是披头散发,落得潇洒。

还有就是未成年的少年,可能前面的头发束起来了,后面的还没长太长,不容易束到一起,于是暂时披散。


真正的古代男子的发型也不可能像我所想象的那么标准规范,就是四周的头发都一丝不苟的盘在中央,包括 后面的,要知道有两个原因:身体发肤受之父母,长出的头发不能经常剃掉,而且广大劳动人民是没有闲工夫使劲规矩头发的,差不多盘起来就是了,后面的头发也 像历史书插图那样(多是贵族、官吏造型)没有杂毛露出不太现实,但是绝不可能所有人装酷披散着头发,而且现在的影视剧中是从头顶一直披到底,


头饰:古代男子头饰为束发冠笄。冠的形制有高冠、弁、梁冠、笼冠、小冠、幞头、帻、帢、帽等。其细别的各种冠帽之名,如委貌冠、通天冠、远游冠、进贤冠、大帽、圆帽、鹅帽、唐巾、席帽等,可达数十种。也戴各式头巾如四方头巾、万字巾、云巾、软巾、幅巾、葛巾、华阳巾等。还有的地区农民戴笠帽。


  • 以下是几张古代成人男子的标准发型,大底都这样,主要看你能不能在头饰上玩出花儿来。



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⑸ 古代男子发型名称 只要名称我就很感谢了,(我写的不是武侠,都是文戏)

结鬟式:高环望仙髻、
2.拧旋式:灵蛇髻、
3.盘叠式:螺髻、
4、反绾式:翻刀髻、
5、结椎式:坠马髻、
6、对称式:双丫髻(历代沿用)
部分参考资料:详情可以点击网络收索更多资料。

⑹ 古代男子发髻所有样式以及名称

【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视而有情。肌肤上隐隐有光泽流动,眼睛里闪动着一千种琉璃的光芒。容貌如画,漂亮得根本就不似真人,这种容貌,这种风仪,根本就已经超越了一切人类的美丽。就算是随便穿件袍子,觉得就算是仙人,也绝对不会比他更美。这种超越的男女,超越了世俗的美态,竟是已不能用言词来形容。】
【俊美绝伦,脸如雕刻般五官分明,有棱有角的脸俊美异常。外表看起来好象放荡不拘,但眼里不经意流露出的精光让人不敢小看。一头乌黑茂密的头发被金冠高高挽起,一双剑眉下却是一对细长的桃花眼,充满了多情,让人一不小心就会沦陷进去。高挺的鼻子,厚薄适中的红唇这时却漾着另人目眩的笑容。】
【早早散了朝,退下龙袍换上了洁净而明朗的白色锦服,内松外紧十分合身,发丝用上好的无暇玉冠了起来。眼睛很漂亮,深邃幽蓝如深夜的大海,冰冷寒冽也应该如深夜的大海。鼻若悬梁,唇若涂丹,肤如凝脂。】
【都道是烟暖杏园,花正发,雪飘香,江草绿,柳丝长。这些日子以来封妃之事闹得我着实头痛,批完了折子,便着了小路子陪我去御花园散散心,初春时节,柳絮飘飞,黑底绣金龙的绸袍上亦沾了几朵,随手拂去]
(江南的雨季又不约而至了,一如那江南的女子般,温柔而多情。负手立于船头,一袭月白色绣金龙的袍子倒也衬得人有了点诗意,小路子于身后为我打伞,耳畔依稀飘来袅袅的歌声,闻言转头,微微挑眉)这歌声……(略略沉思)走,去看看 】
【一身华丽的深紫,驾一匹黑马直奔而来,两旁士兵尊畏的让开,他直径奔至门口,下马推门而入!】

【目光接触到最后一个人时,我忍不住浑身一震。一袭青衣,一张面无表情的俊脸,猛然砸入我眼中。标杆般笔挺的修长身材,小麦色的健康肤色,刀削的眉,高挺的鼻梁,薄薄却紧抿的唇,以及一双漆黑的眼珠时而闪过墨绿,他身上有一种大隐隐于市的凉薄气息。】

【长发如墨散落在白衣上,只稍微用一条白带把前面的头发束在脑后,全身散发着跟他的剑一样冰冷的气质!如利刀雕刻而成的立体五官散发着冰冷的气息,薄薄的嘴唇好看的抿着,深邃得看不到底的眼睛则正射着刀锋,戒备地盯着】

【只见他穿着一身月牙色的衣服,衣服上用青丝绣着华丽的图案,那衣服质地很好,应该很名贵!而穿着这身衣服的这个人,大概三十岁左右,下颌方正,目光清朗,剑眉斜飞,整张脸看上去十分俊朗,但整个人却给人感觉器宇轩昂,一看就是成大器者,有领导者的风范。】

⑺ 求古代男子所有种类发髻名称

中国古代男子冠巾概述在讲解男子发型冠巾之前,要先说明两个不同年龄时不同发型的规定。8岁 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借指幼年。在这里,“总”就是聚拢束结的意思。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20岁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束发——纚,亦作縰:束发用的帛。宽二尺二寸,长六尺。(古尺一尺约合今二十三公分)。诗曰:岌岌冠縰,累累辫发。

http://..com/question/353938528.html?fr=qrl&index=4

⑻ 中国古代男子、女子的发型名称

男子多是歇髻、戴着冠;女子发型有螺髻,如髻,凤髻等。

男子发型各个朝代变化不大,女子的发型有百余种,但基本上是按髻的形态与装饰而命名,通过按梳、绾、鬟、结、盘、叠、鬓等变化而成,再饰以各种簪、钗、步摇、珠花等首饰。

古时候,不论男女都要蓄留长发的,等男子长到一定的年龄,要为他们举行一次“成人礼”的仪式。男行冠礼,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

(8)小说古代男子发型名称扩展阅读

古代女子发型演变:

先秦至魏晋时期,妇人一般头编一长辫,辫根在右耳后侧,上盘头顶,下绕经左耳后,辫稍回接辫根。形冠,冠前有横式筒状卷饰,冠顶露发,冠之左右有对穿小孔,靠前也有一小孔,为了插笄以固定冠。也有人将头发盘梳成顶心髻,再用一支骨簪横贯其中以固定之。

汉承秦制,所以汉朝女子的发型可能可以弥补一些秦的空白。汉代女子的发式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梳在颅后的垂髻,一种是盘于头顶的高髻。

魏晋南北朝时期妇女的发式名目繁多,比较著名的是灵蛇鬓、飞天鬓、云鬓等。飞天鬓,就是把头发集中在头顶,分成几股,然后绾成圆环,高耸在上;灵蛇鬓据说是文昭皇后甄氏发明的,发髻就像蛇的身体一样扭曲盘旋;云鬓是魏晋南北朝妇女中最为典型的一种发式。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古装发型

⑼ 写古代玄幻小说,男子服饰名称,女子发型名称,有关桃花、梅花、莲花

男子服饰名称:
月白锦袍,玄色阔袖蟒袍,靓蓝杭绸锦袍,杏黄底团花锦衣,鸦青素面刻丝直裰,墨绿色刻丝鹤氅,宝蓝色鼠灰袄。


女子发型名称:



非原创,希望你能找到灵感。

⑽ 古代公子的发型叫什么名字 多说点

平日里一般不都是发髻加发簪,但是出门的话不戴首服就不礼貌。首服有冠,巾,帽,冕这几种。
参考:
中国古代男子的发型是四方髻,不同朝代有所不同(满清当然除外),比如战国、秦、西汉是前面类似中分,头上的发髻略向左偏。再就是不同的时期可能有些人上面的发髻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有的包块麻布,有的系条布带,还有时什么也没有,或者散成马尾辩状(一般是囚徒或者市井乞丐,绝非大侠、公子帅哥的发型)。但是我想着重谈谈后面,也就是到底是披散着头发,还是后面的头发也像前面后四周一样束起来。毋庸质疑,大多数正常男子,都应该是束起来的,无论贵族、官吏,还是良民。究竟什么人披散着后面呢?事实是除了当今的古装影视剧,很少有人这样,什么人这样呢,
大概有:1、道士,也不是何时何地的道士都这样的发型,南方天师道的道士们做法的时候,有时披头散发,鲁迅曾在其藤野先生中说留日清国留学生解开发辫,后面像道士刘海蟾。还有金庸的射雕中郭靖初见尹志平居然不知是男是女,就因为他没见过道士,男人怎么能披散头发呢?说明道士有时是披散头发的。
2.再就是江湖上的流浪汉,或者部分被称为游侠的家伙,好有乞丐,懒得或没人给他们收拾,于是披头散发,落得潇洒。
3.还有就是未成年的少年,可能前面的头发束起来了,后面的还没长太长,不容易束到一起,于是暂时披散。比如红楼中的宝玉,没人觉得不爽。
现在的历史影视剧除了极少量的(大明王朝1566、四大名著、90年代以前的绝大多数古装片)之外,不知道是所有的导演、服装就是喜欢披头散发,还是觉得把发套后面的头发也扎起来太费事,还是压根就觉着这样是对的,就是不肯改正。要说大侠、浪子、少爷、乞丐、道士、披头散发也可以,哪怕一般百姓不戴帽子的都可以,最起码官员不应该吧,可我们见到头戴乌纱披头散发的官员太多,不说戏说、娱乐的古装片这样,就连央视播出的号称证正剧的《郑和下西洋》《贞观长歌》也有部分官员如此打扮,不伦不类,不人不鬼的。

热点内容
小说浪荡江湖魂免费下载 发布:2025-07-05 16:39:30 浏览:847
长篇末日类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7-05 15:59:29 浏览:250
大主宰听书上 发布:2025-07-05 13:57:08 浏览:813
小说男主角名字叫杨天 发布:2025-07-05 13:56:22 浏览:349
推荐穿越养娃小说 发布:2025-07-05 13:46:54 浏览:951
种田桃花多小说免费下载 发布:2025-07-05 13:23:08 浏览:296
合集言情长篇小说 发布:2025-07-05 13:23:05 浏览:577
男配角啸天的言情小说 发布:2025-07-05 13:22:29 浏览:415
男主开始不爱女主的言情小说 发布:2025-07-05 13:17:26 浏览:344
现代虐文悲剧的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7-05 13:04:55 浏览: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