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代小说 » 燕丹子古代小说之祖

燕丹子古代小说之祖

发布时间: 2021-07-14 05:05:47

『壹』 燕丹子的介绍

《燕丹子》三卷,历代目录书皆不着撰人。其成书年代,不少学者经考证,提出秦汉之间、东汉之说,但莫衷一是,难成定论。自司马迁《史记》以后,不少文献都征引过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情节有同有异,可知从汉代起就有关于燕太子丹的故事流传民间,然后由文人搜集写定。将它看作是一部颇为完整的汉人传记小说,是比较适当的。此书写战国末期燕国太子丹,因在质于秦国时受到秦王嬴政的无礼待遇,遂发愤向秦王复仇。最终募得刺客荆轲,百方满足荆轲的生活需求,荆轲遂冒死赴秦,在陛见秦王时奋力行刺,结果反被秦王所杀。作品写得有声有色,充溢悲壮气氛。本书早已亡佚。清代编纂《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此书,但祇列入了存目。而《四库全书》总纂官纪昀却私下喜爱此书,自己抄存了一部。清学者孙星衍从纪昀处得到抄本,以永乐大典详加校勘,后被收入《岱南阁丛书》、《平冿馆丛书》等多种丛书。

『贰』 简述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史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夫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其于得大鱼难矣;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县”乃古“悬”字,高也;“令”,美也,“干”,追求。是说举着细小的钓竿钓绳,奔走于灌溉用的沟渠之间,只能钓到泥鳅之类的小鱼,而想获得大鱼可就难了。

靠修饰琐屑的言论以求高名美誉,那和玄妙的大道相比,可就差得远了。春秋战国时,学派林立,百家争鸣,许多学人策士为说服王侯接受其思想学说,往往设譬取喻,征引史事,巧借神话,多用寓言,以便修饰言说以增强文章效果。

庄子认为此皆微不足道,故谓之“小说”,即“琐屑之言,非道术所在”“浅识小道”,也就是琐屑浅薄的言论与小道理之意,正是小说之为小说的本来含义。

而中国小说最大的特色,便自宋代开始具有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两种不同的小说系统。文言小说起源于先秦的街谈巷语,是一种小知小道的纪录。在历经魏晋南北朝及隋唐长期的发展,无论是题材或人物的描写,文言小说都有明显的进步,形成笔记与传奇两种小说类型。

而白话小说则起源于唐宋时期说话人的话本,故事的取材来自民间,主要表现了百姓的生活及思想意识。但不管文言小说或白话小说都源远流长,呈现各自不同的艺术特色。

小说的特点

1、价值性

小说的价值本质是以时间为序列、以某一人物或几个人物为主线的,非常详细地、全面地反映社会生活中各种角色的价值关系(政治关系、经济关系和文化关系)的产生、发展与消亡过程。非常细致地、综合地展示各种价值关系的相互作用。

2、容量性

与其他文学样式相比,小说的容量较大,它可以细致地展现人物性格和人物命运,可以表现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同时还可以描述人物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优势是可以提供整体的、广阔的社会生活。

『叁』 《国语》中被誉为古今小说之祖的是

《国语》中被誉为古今小说之祖的应该是燕丹子这个人物的呀

『肆』 中国最早的一部武侠小说<燕丹子>写的是

燕丹子 无名氏 著。

成书年代因为没有确凿可靠的记载,以致众说纷纭.目前学术界较倾向于此书成于东汉以前。今存《永乐大典》、《问经堂丛书》、《岱南阁丛书》,《平津馆丛书》、《于书百家》、《子书四十八种》,《四部备要》、<<丛书集成初编》等书中。现在通行的版本,是据清孙星衍校本刊刻的《平津馆丛书》本o1985年中华书局出版了程毅中的点校本,是目前较好的本子。燕王喜二十八年(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派遣卫人荆轲行刺秦王政之事。燕太子丹和秦王嬴政从小是好朋友,燕太.于丹在秦国做人质,秦王对他无礼,燕太子丹十{汽愤,向秦王表示想回国。

秦王说:你想回家,除非等到乌鸦的头白了,马的头上长出厂角才行。太子丹求归无望,仰天长叹,谁知一叹之下,乌鸦的头由黑变白,马也生出了角。秦王无法,只好放他回国,却又命人在其回归途中的桥上放置了机关,欲置太子丹于死地。太子丹经过时,机关偏偏失灵,没有遭到暗算。

到了城门口,喊门未开,太子丹怕秦兵追来,学鸡叫,引得众鸡齐鸣,守门卒误以为天亮了,便打开城门,太子丹终于出城而归。回国后,太子丹朝思暮想着复仇,他请教老师鞠武,鞠武劝他联合楚、赵、韩、魏,等待时机。太子丹认为时间太长,无法忍受,于是和田光商议。田光考虑了三个月,对太子丹说:“我暗中观察了太子的门客,认为都:不能成大事。夏扶是血勇之人,怒而面红;宋意是脉勇之人,怒而面青;秦武阳是骨勇之人,怒而面白。我知道有——荆轲,是神勇之人,怒而面不改色。此人有雄心大志.不拘小节,太子欲成大事,非此人不可。”

太子丹便请田光向荆轲转达自己想结交之意,并叮嘱说:“这是大事,千万别泄漏出去。”田光向荆轲诉说了太子丹的心意以后,便自杀了。因为他认为太子丹的叮咛是对自己的不信任,这是一种耻辱。荆轲拜会了太子丹,得到太子丹的厚待,无论他想要什么,都立刻办到。两人同案而食,同床而寝,甚至不惜将黄金当作瓦石投蛙,杀千里马求肝,斩美人双手,以此来取悦荆轲。如此过了三年,荆轲终于被感动了,他说服了逃亡在燕眉的秦国将军樊於期自杀献头,又带上了秦王急想吞并的督亢地图,和秦武阳一起出发了。临行之日,太子丹等人身着白衣,头戴白帽,在易水之上为荆轲送行。荆轲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高渐离击筑,宋意和之。众人皆怒发冲冠,泪流满面。荆轲、武阳二人登车而去,夏扶则拔剑自杀,为二人送行。

西行途中,荆轲买肉,与屠者争斤较量,武阳想出手教训屠户,荆轲制止了他。到了秦国宫廷,秦王传见荆轲二人,钟鼓并发,群臣皆呼万岁,武·阳被其声威惊恐,足不能行,面如死茯,荆轲则谈笑自若,从容献上樊於期头和督亢地图。秦王展图,图穷匕首现,荆轲右手拿过匕首,左手抓住秦王衣袖,数说秦王罪行。秦王请求在临死前听一曲琴声,荆轲答应了。姬人鼓琴,琴声曰:罗毂单衣,可制而绝;八尺屏风,可超而越;鹿卢之剑,可负而技。荆轲不隆音律,秦王闻琴声便绕屏风而走,把背上剑拔出来。荆轲见状,甩出匕首,击中柱上,秦王便用剑回刺荆轲,荆轲身负重伤,仍态度从容,笑骂秦王,终于血洒秦廷,功亏一箦。

『伍』 中国古代小说的历史演变过程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里程及其规律
第一部分,说明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第二部分,说明我国古代小说在发展过程中的规律。第一部分是从纵的方面论述,第二部分是从横的方面论述,全文纵横交织,互相补充,完整地阐述了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第一部分讲发展过程,作者是按几个阶段来写的。1.起源:神话传说。2.发展:魏晋南北朝志怪志人。上述两个阶段中,小说同历史归于一类。3.成熟:唐代传奇。脱离历史而成为独立的文学创作。4.继续发展:宋元话本小说、演义小说。5.顶峰:明清文人独立创作,写平凡的人和事。
作者阐述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抓住了两个关键。第一个是文学与历史的关系。萧统的文学定义说,“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就是指出文学作品必须有想像虚构,还要讲求文采。神话传说、志人志怪,都是靠实地访问,从民间搜集而记录下来的,所以同历史归于一类。唐代传奇,有想像虚构并讲求文采,因此就离开历史而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了。第二个关键是文人加工民间传说与文人独立创作的关系。宋元话本小说、演义小说,都是文人采用民间传说而进行再创作的,写的都是非凡的人物,不寻常的英雄;明清小说,发展成为文人的独立创作,写平凡人的日常生活。抓住上述两个关键,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进程就容易理清了。
第二部分讲发展规律,作者列举了四条。这四条与第一部分的内容密切相关。例如第一条,“中国的小说是来自民间的,是人民群众思想、愿望以及生活实际的反映。中国小说的每次发展、进步都是由优秀的文人作家向民间学习,参与、加工民间创作而取得的”。这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几个阶段都可以得到证明。又如第二条,“史传文学对中国古典小说的影响”。这从中国古代小说的几个发展阶段中,可以看得更加清楚。作者在课文中只谈了“对人的看法和描写”一点,在另外的文章中还谈了几点(参照“有关资料”)。
二、学习重点说明
1.融会贯通,理解课文
首先,把第一部分讲发展历程的内容按时间顺序串连起来理解。在这中间,可以把发展历程分为五个阶段、两个关键。理解了这些,就理解了第一部分内容。其次,把第二部分讲发展规律的内容与第一部分的内容结合起来理解。例如第二条规律,因为古代小说脱胎于史传文学,因此它不可避免地对史传文学的传统有所继承,这首先表现在对人的看法和描写上。反之,理解了第二部分内容,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第一部分。例如,理解古代小说脱胎于史传文学,那么也就不难理解小说发展过程中话本小说、演义小说的出现不是偶然的了。
2.举一反三,用实例说明规律
在课文中,作者已经举了不少实例来说明规律。因此,学生从课文中不难得到启发,模仿着用自己熟悉的例子去进一步说明课文阐述的规律。例如,作者已经用《三国演义》《水浒传》说明第三条规律,但失之于简单,不妨要求学生把说明具体化。甚至有些学生熟悉的但作者没有涉及的例子,也不妨要求学生去说明课文中提到的某些规律。这是学习课文的延伸,也有助于进一步深入地理解课文。
●解题指导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表。
本题旨在引导学生融会贯通,把握课文基本内容。
朝代
发展阶段
体裁特点
规律
魏晋南北朝以前
起源
神话传说
1.中国的古代小说是来自民间的,古代小说的每次发展都是由文人作家参与、加工民间创作而取得的。2.史传文学对中国古代小说很有影响。3.古代小说创作立足于现实。4.由于受封建文化的压迫摧残,古代小说的发展极为艰难。
魏晋南北朝
发展
志怪志人

成熟
唐传奇
宋元
继续发展
话本
明清
顶峰

『陆』 简述中国古代小说的起源

中国古代“小说”概念的演变“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 其意指“琐屑之言,非道术所在”,也就是所谓的“残丛小话”小说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概念出现于汉代,西汉刘歆编的《七略》中已有“小说家” 的明确类目。桓谭在他的《新论》中说:“若其小说家,合残丛小说,近取譬论,以作短书, 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这段话,既说明小说的形态特点是短篇体制,运用比喻说事,又 强调了它的社会功用。东汉班固在《汉书 艺文志》中进一步明确了小说的内涵及特点: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议,道听途说之所造也。 因此,在他的《汉书 艺文志》中,小说家被排斥在九流之外,排在十家的最后一家。 综合汉人对小说的理论,大致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1.小说的内容来自民间传说,属“街谈巷语”、“道听途说”,是不符合“大道”、不见 于经典的琐闻杂说或神怪故事。 2.小说的形态特色是“残丛小语”,即短篇体制,运用比喻、夸张的虚构手法,因此具 有生动性和形象性。 3.通过说故事或叙事对生活进行指导,既具有传奇性又具有知识性和说教性。 一、中国古代小说与神话的关系 小说究其根本,应来源与神话与传说。明代胡应麟说《山海经》是“古今语怪之祖”(《少 《山海经》是我国先秦典籍中独具风貌的作品,自古被称为“奇书”,此书共十八卷,分《山经》和《海经》两部分。 《山经》以纪五方山川为纲,系之以古史、草本、鸟兽、神话、宗教等内容;《海经》 除著录地理方位之外,还记载远方异人的状貌和风俗,夹杂着大量的神话片段。 《山海经》是录著我国古代神话最多的一部典籍,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西王 母”、“黄帝与蚩尤之战”、“鲧禹治水”等。是孕育后世小说的胚胎。 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为《山海经》乃“小说之最古者尔”。 西晋太康年间出土于河南汲县魏襄王冢中的《穆天子传》,以相当可观的篇幅描写了周 穆王以造父为驭者、以河伯为副车,驱八骏巡行天下。《穆天子传》代表着神话向小说的过 渡,并开了后世英雄传奇的先河。 中国的神话有一个历史化和宗教化的过程,神话人物常会被逐渐纳入帝王家谱和宗教神 谱,反映这种变化的,在中国小说史上有一种由神话过渡到“仙话”的现象。仙话更多地表 现了后世人的理想和欲望。这表现了小说一方面吸取神话的幻想,一方面,又开始脱离神话 那种先民心理,回归到现实的人情。 二、中国古代小说与子书的关系 古代小说在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图书分类目录中一般属子部,故称子部小说。 《晏子春秋》在写作上很有特色,故事简洁完整,语言清新流畅,许多篇章已具有了小 说的叙事特点,如著名的“晏子使楚”。 先秦诸子为了形象地阐明道理,往往用寓言来说事。这些寓言既具有讽谕性、哲理性, 又具有故事性、形象性,有些寓言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已具有小说的特点。 《孟子 齐人有一妻一妾》;《韩非子》中的寓言,诸如“和氏璧”、“买椟还珠”、“自相 矛盾”。《庄子》中的寓言如“疱丁解牛”、“匠石运斤”、“佝偻者承蜩”等。宋代黄震说庄子 是“诙谐小说之祖也”。 三、中国古代小说与史书的关系 从《左传》开始,史家在著述历史的时候,便常杂以流传民间的遗闻佚事,使历史事件 故事化,而且叙事完整翔实,并运用逼真的细节来描写人物,使历史人物性格鲜明,形象生 动。如:出亡中的晋公子重耳,谏假道的宫之奇,哭师的蹇叔等。 《战国策 齐策》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可以说是一篇很生动的小说。 从《左传》到《史记》、《汉书》,这些历史散文都证明了“史有诗心、文心”的观点。 同是,它们的叙事方式、结构形态、语言技巧也常常的影响了中国小说文体的发育、发展。 此外,中国小说中也有一些被称为“野史”的作品长期窜入史书的领域,如《吴越春秋》, 是一部采用虚构手法的小说,而不是史书。 从《左传》开始的史学,的确是“小说之祖”。

『柒』 中国最早的武侠小说(燕丹子)写的是什么

燕丹子 无名氏 著。

成书年代因为没有确凿可靠的记载,以致众说纷纭.目前学术界较倾向于此书成于东汉以前。今存《永乐大典》、《问经堂丛书》、《岱南阁丛书》,《平津馆丛书》、《于书百家》、《子书四十八种》,《四部备要》、<<丛书集成初编》等书中。现在通行的版本,是据清孙星衍校本刊刻的《平津馆丛书》本o1985年中华书局出版了程毅中的点校本,是目前较好的本子。燕王喜二十八年(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派遣卫人荆轲行刺秦王政之事。燕太子丹和秦王嬴政从小是好朋友,燕太.于丹在秦国做人质,秦王对他无礼,燕太子丹十{汽愤,向秦王表示想回国。

秦王说:你想回家,除非等到乌鸦的头白了,马的头上长出厂角才行。太子丹求归无望,仰天长叹,谁知一叹之下,乌鸦的头由黑变白,马也生出了角。秦王无法,只好放他回国,却又命人在其回归途中的桥上放置了机关,欲置太子丹于死地。太子丹经过时,机关偏偏失灵,没有遭到暗算。

到了城门口,喊门未开,太子丹怕秦兵追来,学鸡叫,引得众鸡齐鸣,守门卒误以为天亮了,便打开城门,太子丹终于出城而归。回国后,太子丹朝思暮想着复仇,他请教老师鞠武,鞠武劝他联合楚、赵、韩、魏,等待时机。太子丹认为时间太长,无法忍受,于是和田光商议。田光考虑了三个月,对太子丹说:“我暗中观察了太子的门客,认为都:不能成大事。夏扶是血勇之人,怒而面红;宋意是脉勇之人,怒而面青;秦武阳是骨勇之人,怒而面白。我知道有——荆轲,是神勇之人,怒而面不改色。此人有雄心大志.不拘小节,太子欲成大事,非此人不可。”

太子丹便请田光向荆轲转达自己想结交之意,并叮嘱说:“这是大事,千万别泄漏出去。”田光向荆轲诉说了太子丹的心意以后,便自杀了。因为他认为太子丹的叮咛是对自己的不信任,这是一种耻辱。荆轲拜会了太子丹,得到太子丹的厚待,无论他想要什么,都立刻办到。两人同案而食,同床而寝,甚至不惜将黄金当作瓦石投蛙,杀千里马求肝,斩美人双手,以此来取悦荆轲。如此过了三年,荆轲终于被感动了,他说服了逃亡在燕眉的秦国将军樊於期自杀献头,又带上了秦王急想吞并的督亢地图,和秦武阳一起出发了。临行之日,太子丹等人身着白衣,头戴白帽,在易水之上为荆轲送行。荆轲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高渐离击筑,宋意和之。众人皆怒发冲冠,泪流满面。荆轲、武阳二人登车而去,夏扶则拔剑自杀,为二人送行。

西行途中,荆轲买肉,与屠者争斤较量,武阳想出手教训屠户,荆轲制止了他。到了秦国宫廷,秦王传见荆轲二人,钟鼓并发,群臣皆呼万岁,武·阳被其声威惊恐,足不能行,面如死茯,荆轲则谈笑自若,从容献上樊於期头和督亢地图。秦王展图,图穷匕首现,荆轲右手拿过匕首,左手抓住秦王衣袖,数说秦王罪行。秦王请求在临死前听一曲琴声,荆轲答应了。姬人鼓琴,琴声曰:罗毂单衣,可制而绝;八尺屏风,可超而越;鹿卢之剑,可负而技。荆轲不隆音律,秦王闻琴声便绕屏风而走,把背上剑拔出来。荆轲见状,甩出匕首,击中柱上,秦王便用剑回刺荆轲,荆轲身负重伤,仍态度从容,笑骂秦王,终于血洒秦廷,功亏一箦。(罗立群)乌将军记牛僧儒著。唐代文言武侠小说,又名《郭元振》,出自《古今说海》“说渊”四十九。参见“郭元振”条。

『捌』 关于中国古典小说之最"早"

我国古代小说之最
最早的小说:《燕丹子》
最早的纪实小说:《晏子春秋》
最早的传奇小说:《古镜记》
最早的武侠小说:《红线传》
最早的神魔小说:《三遂平妖传》
最早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最早的推理小说:《包公案》
最早的《水浒》本子:《忠义水浒传》
最早的章回体侠义小说:《儿女英雄传》
最早的小说总集:《太平广记》
最早的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最早的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最早的笔记小说集:《西京杂记》
最早的小说丛集:《古今说海》
最长的古代小说:《榴花梦》
最大的公案小说:《施公案》

『玖』 武侠小说鼻祖是什么,它讲的什么历史故事

每个人小时候都有一个武侠梦,梦想着仗剑天涯,梦想着扶危济困。想必每个人武侠小说也看了不少,古代的、近代的、杜撰的、改编的,但是你知道中国武侠文学作品鼻祖是哪一部小说吗?


这里面并没有写到侍医夏无且,可能作者认为以琴声提醒嬴政更显的情节激荡吧。

从《燕丹子》我们可以看出,此时的武侠小说虽然没有脱离历史,故事略显单薄,但是已经有了后世武侠小说所具有的要素。主人公有强烈的责任感,不畏强权不畏强暴,为了正义可以舍身取义,杀身成仁,也符合金庸笔下郭靖所说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要求。

『拾』 中国古代文言小说总目,列举的小说,汉之前的有哪些

山海经——古代小说之祖
汲冢琐语——战国古书
燕丹子
穆天子传
列子
其余二楼所说的神异经、十洲记等作品 都是汉代级以后的。另外,一楼的,中国小说不是只有明清的,魏晋志怪不是么

热点内容
鬼吹灯真的好看的小说 发布:2025-07-10 01:21:17 浏览:315
非常好看感人的小说 发布:2025-07-10 01:14:21 浏览:545
吾爹非土著小说好看吗 发布:2025-07-10 01:13:16 浏览:625
群穿小说好看吗 发布:2025-07-10 01:12:07 浏览:796
很宠很污言情总裁小说 发布:2025-07-10 01:09:31 浏览:645
凤凰弃医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7-10 01:08:10 浏览:858
男主是皇帝的清朝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7-10 00:50:22 浏览:393
完结玄幻小说男主很帅很强 发布:2025-07-10 00:38:52 浏览:307
小说桃妆全文阅读 发布:2025-07-10 00:38:45 浏览:77
热门完本系统小说推荐 发布:2025-07-10 00:25:25 浏览: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