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说性术语
⑴ 古代小说惯用语
惯用语大全 1、把在团体中起主导的人喻为( 主心骨)(领头羊) 2、把足智多谋的人喻为(智多星 ) 3、把接待宾客的当地主人喻为(东道主 ) 4、把公堂台阶下受审的囚犯喻为(阶下囚 ) 5、把混混噩噩、不明事理的人喻为( 糊涂虫) 6、把世故圆滑的人喻为( 老油条) 7、把没有专业知识的外行人喻为(门外汉 ) 8、把技艺不精、勉强凑合的人喻为( 三脚猫) 9、把代人受过替人受罪的人喻为(替罪羊) 10、把一毛不拔吝啬钱财的人喻为(铁公鸡) 11、把立场不稳见风使舵的人喻为(变色龙) 12、把蛮横无赖独霸一方的人喻为(地头蛇) 13、把失去靠山无处投奔的人喻为(丧家犬) 14、事故圆滑的人 :(老狐狸 ) 15、技艺不精,勉强凑合的人 :( 二把刀) {三脚猫} 16、恩将仇报的人 :(白眼狼) {中山狼} 17、把混混噩噩、不明事理的人喻为( 糊涂虫) 18、唱主角:比喻担负主要人物或在某方面起主导作用。 19、炒鱿鱼:鱿鱼一炒就卷起来,像是卷铺盖,比喻解雇、撤职。 20、撑场面:指维护表面的排场;维护体面
⑵ 写小说,古代的,给点常用语,越多越好,急用
这新春的假期真是极好的,虽然没有明媚日光的照耀,凉风习习倒也十分清爽。只可惜欢乐的时光总是消失得极快的,如果能将这闲适多留住一日,那真是再好不过了。——MD,明天又上班了。
费先生这本书当真是极好的,通俗的措辞配上细腻的注释,是最好不过的了。在下愿多读几遍,虽眼神迷离,倒也不负恩泽。只可惜内容颇多,在下为此寝食难安,倍感力不从心。又奈何天公不作美,消减了读书的兴致。 ——老子看不进去书。
方才在精练上看到一道数学题,出法极是诡异,私心想着若是这题让你来做,定可增加公式熟练度,对你的数学必是极好的。——这道题老子不会做。
方才李指导对高丽人的那一场球,排兵布阵极是诡异,私心想着若是这球换一种踢法,定可增加场面的流畅度,对球员的奖金和观众的观感必是极好的。——换掉狗日李章洙。
刚刚儿才充过电,不到半个时辰就没了,害得本座错过boss召见,不是本座没充够时间,是这4S自个儿不争气,以前Nokia伺候本座多年,尽管模样儿墩厚老实,但也没出过什么差错儿,都怪本座听信她人所言换成这4S,中看不中用,一副狐媚相儿!——破B手机又没电了。
⑶ 求一些古代的女性用语
自古至今,中国女性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赢得了广泛的尊敬和爱戴。由此,在古籍诗文中出现了许许多多对她们的尊称、敬称,美称和雅称。
“女士”,源于《诗经》“厘尔女士”,孔颖达疏“女士,谓女而有士行者”,比喻女子有男子般的作为和才华,即对有知识、有修养女子的尊称。
“女流”,《儒林外史》第41回记载:“看她是个女流,倒有许多豪杰的光景。”这是对旧时女人的泛称。
“女郎”,古乐府《木兰辞》中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之句。寓有“女中之郎”的壮志之意,也是对年轻女子的代称。
“巾帼”,源自《晋书》,是古代妇女头上的装饰物,借以代表女性。当时诸葛亮伐魏,多次向司马懿挑战,对方不应战,诸葛亮便把妇女的头饰遗下,以此辱笑他不如一个女人。后来,人们常把妇女中的英雄豪杰称之为“巾帼英雄”。
“女史”,指古代有学问并当过掌管宫廷王后礼仪、典籍、文件工作官员的女子。
“裙衩”是古代妇女的衣着装饰,泛称女性。多在小说、戏剧中出现此词。《红楼梦》第1回:“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衩。”“淑女”,指温和善良美好的女子,文学作品中常见此称谓。《诗经·周南·关睢》:“关关睢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妙龄少女”,指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子。“绝代佳人”,指当世无双的美人。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故对年轻美丽的女子总是冠以“玉人”、“璧人”、“佼人”、“丽人”、“玉女”、“娇娃”、“西施”、“尤物”、“青娥”等称。
“扫眉才女”,指有文才的女子。
“不栉进士”,指才华横溢的女子。
“冶叶倡条”,指轻狂娇艳的女子。
“软玉温香”,指温柔年轻的女子。
“道旁苦李”,指被人抛弃的女子。
“小家碧玉”,指小户人家的美貌女子。古乐府《碧玉歌》有“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之句。
美丽而坚贞的妇女被称为“罗敷”。
貌丑而有德行的妇女被称为“无盐”。
尊称别人的女儿为“千金”、“令媛”、“女公子”。
称别人的妻子为“太太”、“夫人”,此外还有“会阃”、“室人”、“令间”之称。称自己的妻子为“贱内”、“内子”、“内助”、“中馈”、“糟糠之妻”等等。
在女子称谓中,“母亲”是最伟大而高尚的。清《冷庐杂识》中载:《尔雅》对母亲称“妣”,《诗经》称“母氏”,《北齐书》称嫡母为“家家”,《汉书》列侯子称母为“太夫人”。其他记载还有:帝王之母称“太后”,官员之母称“太君”,一般人之母称“妈妈”。
一般而言,在古代女性自称中也可以看出各自的社会身份,王后自称为“哀家”,一般已婚妇女自称为“妾”或“妾身”,或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重自称为“贱妾”,未婚女性多称自己为“小女子”,或“奴家”,上了年纪的妇人自称为“老身”的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称呼法。当然在一些明清的小说中许多有身份的女性,也是直接就用“我”这个称谓的
⑷ 写古代小说的专用名词
古代有十二个时辰:
子;zǐ (晚上 11 时正至凌晨 1 时正)
丑:chou (凌晨 1 时正至凌晨 3 时正)
寅:yin (凌晨 3 时正至早上 5 时正)
卯:mao (早上 5 时正至早上 7 时正 )
辰: chen (早上 7 时正至上午 9 时正)
巳:si (上午 9 时正至上午11时正)
午:wu (上午11时正至下午 1 时正)(中午12点就是午时了)
未:wei ( 下午 1 时正至下午 3 时正 )
申:shen ( 下午 3 时正至下午 5 时正)
酉:you (下午 5 时正至晚上 7 时正)
戌:xu (晚上 7 时正至晚上 9 时正 )
亥:hai (晚上 9 时正至晚上 11 时正)
一盏茶一般有两种说法:一是相当于10分钟,一是相当于14.4分钟
自清代以来,十八般武艺又有四种说法:
(1)指“刀、枪、剑、镗、棍、叉、耙、鞭、锏、锤、斧、钩、镰、扒、拐、弓箭、藤牌”。
(2)与(1)排列相同,唯后三件变为:代、抉、弓矢。
(3)指“九长九短”。九长为:枪、戟、棍、钺、叉、镗、钩、槊、环;九短为:刀、剑、拐、斧、鞭、锏、锤、棒、杵。
(4)指近代戏曲界有人称之为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镋、棍、槊、棒、拐、流星锤等十八种兵器。(便于记忆的方法:刀枪剑戟 斧钺钩叉 镋棍槊棒 鞭锏锤抓 拐子流星)
⑸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性灵说、遗民诗人、古文三大家、桐城派。求解。
性灵说:中国古代诗论的一种诗歌创作和评论的主张,以清代袁枚倡导最力。它与神韵说、格调说、肌理说并为清代前期四大诗歌理论派别。一般把性灵说作为袁枚的诗论,实际上它是对明代以公安派为代表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袁宏道《序小修诗》)诗歌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遗民诗人:清初诗坛,有一批由明入清的诗人,他们保持自己的民族气节,对时末清初的战乱和民生疾苦铭刻在心,对清统治者在政治上采取不合作态度。拒绝入仕为官。他们用诗歌揭露清兵暴行,颂扬抗清英烈,坚持民族气节,寄托故国哀思,诗风慷慨苍凉、激昂悲壮。这一类诗人被称为遗民诗人,其代表人物为顾炎武、吴嘉纪和屈大均。
古文三大家:魏禧,汪琬、侯方域并称为“清初三家”。(散文)
桐城派:是我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亦称“桐城古文派”,世通称“桐城派”。它以其文统的源远流长,文论的博大精深,著述的丰厚清正,风靡全国,享誉海外,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地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座丰碑。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被尊为桐城派“四祖。
⑹ 古代小说语体上分为哪些类型
1、古代小说大体可划分为笔记体、传奇体、话本体、章回体四种文体类型,各文体类型之间既有一定的传承性,同时又有相对的独立性。它们各自的渊源和发展演变过程不同,从而形成了各自相对独立的小说文体特征。
2、对于四种小说文体类型,古人也分别持有不同的认识,形成了各自相对独立的文体观念与理论。每一种文体类型都包含着一系列相关的概念术语,昭示着古人对其文体价值、特征、源流的认识。
3、如笔记体的“笔记”、“世说”、“小录”、“异闻”、“逸事”、“琐言”、“地理书”、“杂史”、“杂俎”、“杂录”、“杂记”、“杂家”、“故事”、“丛谈”、“辨订”、“箴规”
4、传奇体的“别传”、“外传”、“杂传”、“杂传记”、“行卷”、“幻设”
5、话本体的“俳优小说”、“市人小说”、“变文”、“俗讲”、“话本”、“诗话”、“词话”、“说话”、“说话人”、“舌辩”、“银字儿”、“烟粉”、“灵怪”、“神仙”、“妖术”、“传奇”、“公案”、“朴刀”、“杆棒”、“说参请”、“说诨经”、“说诨话”、“合生”
6、章回体的“讲史”、“演史”、“章回”、“按鉴”等。
7、上述文体概念术语中,一部分与小说文体直接相关,如笔记体之“笔记”、“世说”、“异闻”、“逸事”、“琐言”等,但也有一些却属间接相关的邻近概念,如“小录”、“地理书”、“杂史”、“杂家”、“故事”等。
8、通常,这些邻近概念与小说文体概念既相联系、交叉又相区别,只有全面系统地将两者之间的区分辨析清楚,才能在相互比较中对小说文体有一准确的把握。
⑺ 武侠小说专业术语
你可去看看动漫武侠,这样可以陶冶不一样的意境,同时你也可以去体验其中的情节,感受其中的真谛。
⑻ 中国古典小说里的诗词专业术语叫什么
判词
⑼ 问一些小说书上的术语
乌托邦是指空想。PH.D是哲学博士的简称。
⑽ 写穿越小说必须了解的古代名词都有哪些
兵器名称,穴位,服饰,门派,武功套路,药物,诗词音律,官阶,嫔妃制度,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