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代小说 » 古代中产阶级小说

古代中产阶级小说

发布时间: 2021-07-14 19:16:32

⑴ 中国古代有所谓的中产阶级么

那个时候没有阶级的划分

⑵ 小说第一章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第一章:中产阶级的面孔


小说第一章主要叙述了主人公葛朗台生活环境以及他的发家史,作为索漠城最有钱的富翁,他却住着一栋破旧的房子,从来都不买菜和肉,而是让佃户送来;他做生意工于心计,常常装聋作哑,欺骗顾客,索漠城没有一个人没受过他的算计。这些叙写表现了葛朗台视钱如命、吝啬、狡猾、工于心计、贪婪的性格特征,塑造了19世纪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爆发户的典型。

⑶ 弗兰岑的小说《纠正》是如何赢得美国中产阶级的追捧的

乔纳森•弗兰岑的《自由》,《自由》讲述了一个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在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所经历的梦想与失败。他以悲喜交织的手法,戏剧性地刻画了拥有太多自由带给人的诱惑与负担:原来自由带给我们的,是幸福之外的一切……满怀情感纠结的家庭主妇、坚持当好人的丈夫、精神飘荡不定的摇滚歌手,以及叛逆、迷茫的青春期孩子,一个个鲜活而又现实的人物跃然纸上。弗兰岑着眼于具体的生活细节,以充满思考和力量的文字,“记录”各个人物在一个肤浅的娱乐世界里如何挣扎着去学习生存、找寻意义,体察人类滔天的欲望和无边的痛苦,描绘出一幅格局磅礴的时代画像。

⑷ 有哪些故事性强,情节引人入胜的小说推荐

笔芯推荐《鹤唳华亭》。现在的读者大都对文字的审美和人设的双商有了一定的要求,那么《鹤唳华亭》一定会满足读者的期待,一如古风深似海,这本古言首当其冲,虽然是架空,但架空的让人不觉奇怪,“名物、服饰、艺术、风俗一律从宋 。典章、制度、礼仪一律从明初。 ”小说里远藩作乱,内臣独断。当朝之时,皇帝借太子手革除内相一党,外战正是关键之计。萧定权是失宠太子,先后与齐王、赵王手足争位获胜,权盛之时三分之一禁卫归于麾下,外戚十万大军雄踞长州待发,不肯黄袍加身揭兵篡逆,后回京被废,自戕庶葬于西园。这本小说写了萧定权一生,他与阿宝的爱情着墨隐晦,但小说里每人均有情归,这是作者给出的“因”,读者总是一个旁观者,陪着情节跌宕起伏,感受着人物的喜怒哀乐,这是一部非常好的古风小说,诚心推荐!

⑸ 两个小说哪个最仇富一个是穷人被财阀欺负的,还有一个是中产阶级被财阀欺负的,前者穷人后来变得阴险

批两个小说哪个最仇富?一个是穷人被财阀欺负的,还有一个是中产阶级被财阀欺负的,前者穷人后来变得阴险想看同求

⑹ 求描写美国上层阶级的小说电影作品(真正的上层阶级,不是绝望主妇那种中产阶级)

《弱点》上阶层白人妈妈领养街头黑人儿子,桑德拉布洛克获得奥斯卡影后的作品。
《女王》英国的。好像那些描写上流社会的影片 英国比较多。
《成为简奥斯丁》安妮海威瑟和詹姆斯麦卡沃伊合作主演的。
《傲慢与偏见》是的,英国的。18世纪的美好爱情故事,根据简奥斯丁的同名小说改编的。主演,凯拉奈特利。
《理智与情感》还是英国的,还是简奥斯丁的作品。也是大牌云集的电影。凯特温斯莱特和汤姆汤普森。

⑺ 求反映中产阶级价值观和生活态度的文学作品。小说最好是。 求推荐外国文学作品..3Q

1984 (英 乔治奥威尔)
追风筝的人(阿富汗 卡勒德·胡赛尼)
心是孤独的猎手(美国 卡森·麦卡勒斯)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捷克 米兰·昆德拉)

⑻ 求几本好看的商业,经济类小说!

《输赢》、《杜拉拉升职记》、《圈子套子》、《浮沉》这4本都是好看的商业,经济类小说。

《输赢》
小说以两大跨国企业决战中国市场为背景,生动讲述了双方销售高手争夺银行超级订单,冲刺销售目标的故事,以超级订单的招投标为主线,职场斗争,团队建设,销售对决,业务公关,情感纠葛等情节精彩粉呈,深刻,真实地描绘了销售人员的悲欢荣辱。所有故事集中发生在一个季度13周内。本书论情节悬念迭起,扣人心弦!写感情催人泪下,荡气回肠!

《杜拉拉升职记》
描写人群:中产阶级、姿色中上,没有特殊背景,受过良好教育,靠个人奋斗获取成功描述职位:行政主管聪明人总能坚持自己的原则,理性的看清利弊关系,掂量自己的能力,做好该做的事,不做不该做的事。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完美。人际关系也是一样,老好人和老油条都非正道。
《圈子套子》
描写人群:外企高管描述职位:营销思想深刻,将职场上的各种利益冲突、斗争表现的很透彻。有些情节居然和自己工作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无法理解的事”惊人的相似。
《浮沉》
《浮沉》描写人群:外企女白领描述职位:销售小说以外企职场为背景,通过讲述职场上各色人物际遇的浮浮沉沉、潮起潮落,真实地展现了缤纷的职场风云和商战玄机。点滴的细节,串成完整而实用的职场生存法则,阴谋与阳谋相反相成,勇气和智慧并力齐发,构成最为惊心动魄的商界博弈大战。无论你是职场新人,还是在职场浮沉多年的老手,都能从这部小说中收获奋起的动力和智慧,找到情感的共鸣!写出了现今职场很真实的一面,而且给出了很多解决问题地方法,并且激励你永不放弃。

⑼ 十八世纪小说的兴起

18世纪是中国清王朝的康乾盛世;也是英国中产阶级新立宪政体巩固、商业社会初步定型和工业革命发端的时代。此后,这两个体制不同的国家经历了截然相反的命运。中国迅速跌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而英国则“开始经济腾飞……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并率先闯入现代文明的大门,成为现代世界的开路先锋”以及“第一个工业化社会”。历史的对比发人深思。不仅如此,对于目前正在快速转向市场经济的中国来说,那时的英国在很多方面都是一个极有意义的参照。18世纪英国人的经验和教训也就随着“走向未来”和“强国之路”等大型丛书走进我们的视野。 遗憾的是,有关的讨论主要聚焦于政治和经济,在相当大程度上忽略了当时英国人亲身经历的思想危机和巨大困惑,以及他们对那些活生生的问题所做出的反应和思考。而这些问题,如国内近期不时出现的关于“现代化的陷阱”、“诚信为本”、“道德建设”以及所谓“简单主义生活”的讨论所提示的,是今天面对“现代”生存的中国人所无法避免的。因此,我力图在介绍并评议18世纪英国小说的同时,把小说在彼时彼地的“兴起”与“现代社会”的出现联系起来考察,注重探究作品的意识形态功用,也就是它们与由社会转型引发的思想和情感危机的内在关系。20世纪末叶,由于诸多思想文化因素的共同作用,英美乃至整个西方对18世纪英国小说的学术兴趣出现了引人注目的“爆炸”。本书与国外诸多研究18世纪文学文化的新论著有所不同,因为上述潜在的中国背景和中国关怀乃是我试图重读18世纪英国小说的出发点和指归。 在18世纪,小说还没有成为“艺术”,写作者也不是职业“小说家”。笛福(1660-1731)在很长时间里是工商业主,理查逊(1689-1761)是印刷商,斯威夫特(1667-1745)和斯特恩(1713-68)长期担任神职,菲尔丁(1707-54)和麦肯齐(1745-1831)是法官,斯摩莱特(1721-71)曾经做过船医,约翰逊博士(1709-84)则很接近现代报人和学者,如此等等。 在他们生活、写作的年代里,英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发生着意义深远的变化。公众自然对巨变中的现实生活抱有很大的兴趣和深切的关怀。哈贝马斯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1962)一书中指出,在那个时期英国民众讨论、参与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事务的公共领域得到空前(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绝后)的发展,文学即是公共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个文字构筑的“空间”里,作家撰写虚构故事的目的是复杂多样的。斯威夫特不会忘记政治斗争。笛福肯定想到了挣钱。指望藉此养家糊口的女作家夏洛特·史密斯(1748-1806)更不会忘记经济效益。斯特恩与华尔浦尔(1717-97)显然存在自娱并与同好者共娱之心。但是他们之中没有一个会忽略正在身边进行的和每个人都有切身关系的各种论争和探讨,也没有哪个会小看或否定文学教育公众的作用。“与社会生活密切结合”正是这个时代的文学的特征。在这方面,小说与画家威廉·霍加思(1697-1764)那些风靡一时的雕版讽刺组画,如《娼妓之路》(1732)、《浪子之路》(1733)、《时髦婚姻》(1745)和《勤与懒》(1747)等等,有异曲同工之妙。比如,《勤与懒》一组四幅画表现了两个学徒的人生——一个兢兢业业工作、娶了东家的女儿、继承作坊产业并最后当上了伦敦市长;而另一个懒惰贪杯,后来沦落为罪犯并被送上绞架——其惩恶扬善、匡正人心的用意跃然纸上。尽管艺术媒介不同,画家和小说家笔下的“叙事”都是对经验的表达,对世事的评述,对未来的构想,对信仰的探讨以及对读者的劝和诫。作者毫不掩饰自己的说教意图,因为教导公众是他们的职责。对那时的英国文化人特别是新兴中产阶级的文化人来说,以虚构文学思考、应对当代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乃至介入政治时事是从文的正路。因此,斯威夫特、菲尔丁、斯摩莱特写起讽刺文来劲头十足,理查逊和约翰逊承担道德说教的重任也毫不扭捏。 伊安·瓦特在《小说的兴起》(1957)一书中指出:在18世纪里古老的叙事文学发展成现代意义上的散文“小说”。那本书是我们讨论英国18世纪小说时几乎无法回避的里程碑式的重要专著。尽管我并不全盘接受瓦特的各种论断,却赞同他的下述观点:笛福、理查逊和菲尔丁等人的作品最早并最典型地代表了现代小说最主要的问题意识和艺术特征——即对“个人”的关注,以及有意识地采用“形式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当然,如另一位探讨“小说的起源”的学者所说,“写实”追求也表达了一种问题意识,即有关“真相”的问题意识。他认为“真相”问题和(与新型“个人”相关的)“德行”问题彼此交融,孕育出丰富的成果,是小说得以生成发展的基础。 瓦特把小说的兴起与个人主义思想的兴起(他论及的其他两个重要因素是中产阶级地位上升和广泛读者群的形成)联系在一起,认为小说表达了“特定个人在特定时间、地点的特有经验”。任何时代的文学都与“人”相关,然而有关“个人”的观念却并非亘古即有的老话题,而是变化了的历史境遇中出现的新思想。17世纪以前,西方通行的世界观认为,神设的“众生序列”(the Great Chain of Being)把所有人的存在按一定等级秩序联系在一起,构成一个整体。重要的是作为整体组成部分的社会角色(如士兵、农民)而非具体的个人。16、17世纪以降,工商业和海外殖民事业快速发展,城市扩张,传统农业破产,这一系列变化使旧有的阶级、家族和行业关系等等纷纷松动甚至解体。人们不再生来从属于某个相对固定的社会群体或担当稳定的社会角色,相反,他们似乎成了漂浮的孤独个体,有可能或是不得不重新为自己定位,重新探求并塑造自己的角色和人生意义。这种典型的现代处境生出很多新的机会、新的诱惑、新的焦虑和新的观念。17世纪末18世纪初的那些影响深远的思想家们,如托马斯·霍布斯(1588-1679)或约翰·洛克(1632-1704),都把受私欲驱动的“个人”作为出发点,以此为基础展开有关心理学、政治理论以及认识论的思考。 新历史主义派学者格林布拉特在《文艺复兴时代的自我塑造》(1980)一书中用“self fashioning”即“自我塑造”一词指称现代个人建构自我身份的努力。也有别的学者用“self-proction”(即“自我制造”)表达相近的意思。格林布拉特认为,在英国自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由于种种社会变化人们对自我身份和塑造自我身份的意识大大加强。“自我塑造”既发生在实际生活中,也发生在文学和艺术作品中,两者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界线。史诗和传奇中的主人公的“英雄”身份是自出场就确立了的,“故事”的展开只是对他们的一系列业绩的陈述。而对现代小说的主人公和其他许多人物来说,在叙事开始之际“怎样做人”尚是一个问题。号称是“私人历史”的小说所展示的,正是男女主人公力图实现某种自我想像或者说进行“自我塑造”的过程。小说由此而呈现的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自我”形象,那个虚构的单数的“我”及其私史其实与复数的“我们”相关,关涉到对自我观的思考,关涉到千千万万的“我”怎样(现状实际如何,理想状态应该怎样)生活的问题。惟其如此,小说所投射出的私人“自我”才会成为社会上引发热烈议论的公共话题。本书即着重讨论小说中的虚构人物如何塑造自我,而作者及其背后的社会势力又如何通过这种人物形象参与更广泛的文化对话并对读者的人生态度施加影响。 一位学者谈到18世纪英国小说因文化研究热而在1990年代大受重视时,说道:“以往被冠以‘奥古斯都’之称的那段沉闷的‘时期’而今成了‘早期现代英格兰’的‘文化’,那个社会正忙于同时进行多方面的构建:民族国家和帝国;文学市场和商品文化;交通要道和现代主体。”他提到的每一种“构建”都和当时的小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也都与英国的命运以及日后行将一统天下的“现代社会”的形成休戚相关;而其中最后提到的“现代主体”则是小说的核心关怀。18世纪英国小说就“自我”问题展开的反复推敲和切磋,实质上就是构建所谓“现代主体”的过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小说是现代自我首先亮相的文化舞台,也是有关“个人”(或“自我”)的文化争议发生的重要论坛。惟其如此,我才觉得18世纪英国小说所表达的精神危机以及应对危机的反复“推敲”值得当今的中国人关注——因为我们也正在面临着“现代化”的后果:正在被新的个体化生存方式激发着,魅惑着,纠缠着,困扰着。

⑽ 请问在古代的房子,他们的地板是用什么材料来做成的、

古代的房屋地板,有很多种。

  1. 青石板。多见于庭院,这样的青石板地光洁平整,易于清扫,而且耐受风吹雨打、暴晒冰雪,用久之后自然有光泽,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那句著名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就是青石板铺就的庭院,这样才能在月光下出现”如积水空明“的视觉效果,木板、砖地是不能的。

  2. 木地板。用于室内及屋外的走廊地面。木地板选材可以因地制宜,雕刻、描绘图案比较容易,而且触感温和,适合穿着便鞋(古人进屋换的宽松薄软底家居鞋,就像我们换拖鞋那样)行走。关于木地板的走廊,还有一个典故:著名的四大美人之一西施,行走姿态优美,连脚步声都格外动听,所以吴王夫差特别为她建了一条响屐廊,走廊下有传音装置(貌似是经过计算排列的大缸),走廊是用木地板铺的,西施在这样的响屐廊上行走、舞蹈,悦耳的步点如音乐一般传播。

  3. 竹地板。多山的地区竹子多,有时用竹地板代替别处的木地板。古人也会在避暑的别业用竹地板,比木地板更凉爽、耐潮。而有些文人喜欢在书斋用竹地板,因为竹地板比木地板更容易起包浆,看上去莹润可喜;而且竹地板会随着时间推移加深颜色,倍有文艺范儿。

  4. 地板砖。这个比较低廉,一般是乡下建宅子用的,城里人不稀罕。不过,有一个例外——皇宫也是用砖铺地!古代背景的小说中描写皇宫常出现”金砖地“,这不是用金子做的砖铺地,而是特别烧制的”金砖“,金砖质地坚硬细密、光泽明亮、耐磨耐潮抗击打,可以说是”金刚不坏之身“。奈何这种高大上的地砖原料难得、制作繁琐,而且古代的阶级森严,除了皇宫的大殿,别的地方都不可以用金砖铺地,违者以造反论罪哦!

  5. 杂项。古人炫富其实很大手笔,什么玉石地板、锦缎铺地,这些都是有的。不要用今天的物价去衡量,想想古代的生产力吧!富人的地板比中产阶级的宅子更贵,不是说笑的。

热点内容
军嫂小说完结 发布:2025-07-22 00:33:17 浏览:503
大学校园小说代表作 发布:2025-07-22 00:33:16 浏览:76
顶点小说总排行榜百度 发布:2025-07-22 00:28:42 浏览:891
懒人听书下载安装有声小说下载 发布:2025-07-22 00:22:53 浏览:448
好看的魔道流小说 发布:2025-07-22 00:22:51 浏览:558
完结重生科技异能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7-21 23:55:26 浏览:300
免费的言情有肉的小说 发布:2025-07-21 23:54:16 浏览:486
推荐直播审判小说 发布:2025-07-21 23:40:21 浏览:708
怎样写好一本言情小说 发布:2025-07-21 23:37:09 浏览:493
琴帝小说免费阅读 发布:2025-07-21 23:28:13 浏览: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