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元明清我国古代小说成书历程
A. 中国古代小说的历史演变过程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里程及其规律
第一部分,说明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第二部分,说明我国古代小说在发展过程中的规律。第一部分是从纵的方面论述,第二部分是从横的方面论述,全文纵横交织,互相补充,完整地阐述了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第一部分讲发展过程,作者是按几个阶段来写的。1.起源:神话传说。2.发展:魏晋南北朝志怪志人。上述两个阶段中,小说同历史归于一类。3.成熟:唐代传奇。脱离历史而成为独立的文学创作。4.继续发展:宋元话本小说、演义小说。5.顶峰:明清文人独立创作,写平凡的人和事。
作者阐述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抓住了两个关键。第一个是文学与历史的关系。萧统的文学定义说,“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就是指出文学作品必须有想像虚构,还要讲求文采。神话传说、志人志怪,都是靠实地访问,从民间搜集而记录下来的,所以同历史归于一类。唐代传奇,有想像虚构并讲求文采,因此就离开历史而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了。第二个关键是文人加工民间传说与文人独立创作的关系。宋元话本小说、演义小说,都是文人采用民间传说而进行再创作的,写的都是非凡的人物,不寻常的英雄;明清小说,发展成为文人的独立创作,写平凡人的日常生活。抓住上述两个关键,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进程就容易理清了。
第二部分讲发展规律,作者列举了四条。这四条与第一部分的内容密切相关。例如第一条,“中国的小说是来自民间的,是人民群众思想、愿望以及生活实际的反映。中国小说的每次发展、进步都是由优秀的文人作家向民间学习,参与、加工民间创作而取得的”。这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几个阶段都可以得到证明。又如第二条,“史传文学对中国古典小说的影响”。这从中国古代小说的几个发展阶段中,可以看得更加清楚。作者在课文中只谈了“对人的看法和描写”一点,在另外的文章中还谈了几点(参照“有关资料”)。
二、学习重点说明
1.融会贯通,理解课文
首先,把第一部分讲发展历程的内容按时间顺序串连起来理解。在这中间,可以把发展历程分为五个阶段、两个关键。理解了这些,就理解了第一部分内容。其次,把第二部分讲发展规律的内容与第一部分的内容结合起来理解。例如第二条规律,因为古代小说脱胎于史传文学,因此它不可避免地对史传文学的传统有所继承,这首先表现在对人的看法和描写上。反之,理解了第二部分内容,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第一部分。例如,理解古代小说脱胎于史传文学,那么也就不难理解小说发展过程中话本小说、演义小说的出现不是偶然的了。
2.举一反三,用实例说明规律
在课文中,作者已经举了不少实例来说明规律。因此,学生从课文中不难得到启发,模仿着用自己熟悉的例子去进一步说明课文阐述的规律。例如,作者已经用《三国演义》《水浒传》说明第三条规律,但失之于简单,不妨要求学生把说明具体化。甚至有些学生熟悉的但作者没有涉及的例子,也不妨要求学生去说明课文中提到的某些规律。这是学习课文的延伸,也有助于进一步深入地理解课文。
●解题指导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表。
本题旨在引导学生融会贯通,把握课文基本内容。
朝代
发展阶段
体裁特点
规律
魏晋南北朝以前
起源
神话传说
1.中国的古代小说是来自民间的,古代小说的每次发展都是由文人作家参与、加工民间创作而取得的。2.史传文学对中国古代小说很有影响。3.古代小说创作立足于现实。4.由于受封建文化的压迫摧残,古代小说的发展极为艰难。
魏晋南北朝
发展
志怪志人
唐
成熟
唐传奇
宋元
继续发展
话本
明清
顶峰
B. 古代书籍发展的三个阶段分别为
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世界文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之一,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由于历史上形成的种种原因,这种认识迄今为止仍然没有完全为人们所接受。为此,笔者拟沿着世界文学和中国文学发展的轨迹,分为古代、中古、近代和现代四个历史阶段,将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加以对照和比较,力图科学地、实事求是地论述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一、古代中国是世界文学的摇篮之一 据大量考古资料和历史记载,亚洲和非洲的几条大河流域是人类首先摆脱蒙味状态、进入文明社会的地区。世界文明古国产生的大致顺序是巴比伦(含苏美尔、阿卡德)、埃及、伊朗、印度、中国、希伯来和希腊。这些国家和地区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是世界文学的摇篮。 在这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创造了先进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创作了先进的文学,其中包括神话、散文和诗歌在内。 从种种迹象推断,中国古代的神话(这裏主要指汉族)在数量上是相当可观的,在质量上也足以同其他国家的优秀作品比美;可惜由于没有系统记载神话的专书等原因,绝大多数作品未能完整地保存下来,今天所能见到的只是后人记载的某些片断(收入《山海经》、《左传》、《国语》、《楚辞》、《吕氏春秋》、《淮南子》、《史记》、《搜神记》、《述异记》等书中)。因此,就保存至今的材料而言,中国的神话不及印度和希腊的神话丰富,也没有像印度、希腊和希伯来神话那样产生广泛的世界影响,但仍不失为人类古老的神话之一。此外,中国各少数民族还保存了不少古老的神话,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中国文学史的某些空白。中国古代在散文创作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尚书》是中国古代散文形成的标志。由于载有远古时代的珍贵史料,并且初步具备了叙事、抒情等文学性质,所以它被视为世界古代散文史上最古老的专著之一。在《尚书》之后,中国散文分别沿着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两个方向发展。诸子散文(如《论语》、《孟子》、《庄子》、《荀子》和《韩非子》等)偏重论说,注重文采,风格各异,文体多样。历史散文(如《左传》、《国语》和《战国策》等)偏重记述,将历史记录的真实性、思想倾向的鲜明性和语言表现的形象性结合起来,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虽然不是纯粹的文学作品,但却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可与印度梵书、森林书、奥义书中的散文作品,古希腊柏拉图的对话,希伯来《圣经·旧约》中的先知书等,并列为世界古代散文宝库中的珍品。中国古代在诗歌创作方面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其代表是《诗经》和屈原的创作。《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第一部诗歌总集,开后代诗歌发展之先河;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人类最早编辑的几部诗歌总集之一,可以毫无愧色地与埃及的《亡灵书》、印度的《梨俱吠陀本集》、希伯来的《圣经·旧约》中的诗歌等并驾齐驱。屈原的楚辞感情炽热,意境高远,在诗歌体制、表现手法和语言形式上有许多独创,并且开创了与《诗经》的写实精神形成对照的浪漫风格。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抒情诗人,也是世界古代文学史上的伟大抒情诗人之一;若就个人诗歌创作的成就而言,似乎只有印度的迦梨陀娑和罗马的维吉尔与之相当。不过,中国古代诗歌仿佛重抒情而轻叙事,所以抒情诗的水平高于叙事诗,《诗经》和屈原的创作便是明证。大约与此相关,中国汉族没有创作出规模宏大的史诗流传后世,不免使人感到某种缺憾(中国少数民族史诗蕴藏相当丰富,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都享有盛名,其中《格萨尔王传》据说还有可能是世界最长的史诗;但这些史诗产生都较晚)。大约也与此有关,中国古代没有产生真正的戏剧文学,更没有像印度和希腊那样形成戏剧文学的繁荣局面。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文学历史悠久,材料丰富,达到了较高的思想水平和艺术水平,特别是在散文和诗歌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对世界古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因而在世界古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重要地位,可以与同时代的印度文学、希伯来文学和希腊文学并列。 二、中古中国文学丰富多彩光辉灿烂 考虑到整个世界历史和世界文学的发展进程,为了更好地对中古时代的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特别是西方文学)进行比较研究,我们有必要大体上以15世纪为界,将中古时代的文学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中国进入封建社会的时间比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要早。一般认为,东方其他先进国家大约在公元后 二三世纪至七八世纪之间进入封建社会,而欧洲的封建时代则是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崩溃算起。 在中古时代前期,中国文学在古代的坚实基础上又向前跨进了一大步,获得了新进展,取得了新突破,在散文、诗歌、戏剧和小说等各个文学领域得到了全面的大丰收,涌现出一系列达到世界水平的优秀作家和优秀作品。 在散文方面,首先应当提到的是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的《史记》。这部巨著开创了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纪传体史学的新纪元,同时也开创了历史传记文学的新纪元,在中古世界文学史上很难找到与其匹敌的作品,不但如此,《史记》对于汉代以后的文学,特别是散文的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推动了中国散文的前进。到了唐代和宋代,又出现了散文的新高潮——“古文运动”,涌现出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等散文大家。 这个时期诗歌方面的业绩更加引人瞩目。在晋代,陶渊明的诗歌出类拔萃。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诗人辈出,真可谓灿若繁星,李白、杜甫、白居易都堪称世界一流的大诗人。到宋代,宋词得到发展,宋词和唐诗并列,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另一高峰,苏轼、辛弃疾分别是北宋词和南宋词的杰出代表。 中国戏剧虽然起步较晚,但自元代起发展颇为迅速,所以后人常把元曲与唐诗、宋词并称。元代戏剧以杂剧为主,其中关汉卿、王实甫的创作最为出色。他们的创作将中国古典戏剧推上了世界的水平。 中国小说经过长期酝酿,在元末明初逐渐兴盛起来,产生了罗贯中的《三国志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等长篇小说杰作总之,中古时代前期,中国在散文、诗歌、戏剧和小说等方面都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就,在世界各国中理应名列前茅。
C.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经历了哪四个阶段
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大致经历了六个阶段。
上古到先秦两汉,这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酝酿和萌生时期。 主要是先秦的“寓言”(即神话),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擒蚩尤》《后羿射日》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志人”“志怪”小说,合称为笔记小说。这一时期,我国小说初具规模,主要作品有干宝《搜神记》,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等。
唐代出现了唐传奇,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著名小说有蒋防的《霍小玉传》、白行简的《李娃传》、元稹的《莺莺传》,是文言短篇小说。
宋代出现白话小说—话本,小说才成为故事性文体的专称。话本的出现是小说史上一大变迁,它对中国古代小说产生了深远影响,代表作有《三国志平话》。
明代出现了拟话本,即明代文人模仿话本的体制,形式进行创作的小说,如《玉堂春落难逢夫》《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小说集有冯梦龙的“三言”和凌蒙初的“二拍”。
明清出现了章回体小说,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到顶峰,产生了一批伟大不朽的小说,如四大名著,另有《儒林外史》《聊斋志异》。
D. 我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史是怎样的
我国古典小说,经过长期的孕育、演变和发展,到明代终于产生了长篇章回小说,并在明清两代大为盛行,许多长篇小说杰作大放光彩,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章回小说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其特点是分回标目,情节连接,段落整齐,它是在宋元讲史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元末明初出现的《三国演义》《残唐五代史演义》《平妖传》《水浒传》等长篇小说,是用过去的讲史话本改造演变的。明中叶以后,由于社会生活日益丰富,小说所反映的现实更复杂,内容更广阔,于是出现了《西游记》和《金瓶梅》等非历史演义的神话小说和社会小说,它们的内容已主要是作家的艺术创作了。随着长篇章回小说的发展成熟,到清代终于出现了《红楼梦》这样伟大的文学巨著。明清长篇章回小说的创作数量较多,其中《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红楼梦》《儒林外史》等优秀的长篇章回小说已家喻户晓,甚至翻译成外国文字,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明清长篇章回小说以其篇幅宏伟、结构精密、情节曲折、人物众多、典型突出及反映社会生活面广阔等特点,成为我国古典小说最高成就的标志。
E. 元明清小说成书方式的演变历程
明清小说
明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从明代始,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充分显示出其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打破了正统诗文的垄断,在文学史上,取得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的地位.清代则是中国古典小说盛极而衰并向近现代小说转变的时期.
编辑本段小说简介
中国古代手工业
小说是伴随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而发展起来的.宋代前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带来了都市的繁荣,为民间说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场所和观众,不断扩大的市民阶层对文化娱乐的需求又大大地刺激了这种发展,从而产生出新的文学样式——话本.话本是说话人所用的底本,有讲史、小说、公案、灵怪等不同家数,已初具小说规模,在以后的流传过程中又不断加入新的创作,逐渐成熟.明代经济的发展和印刷业的发达,为小说脱离民间口头创作进入文人书面创作,提供了物质条件.明代中叶,白话小说作为成熟的文学样式正式登上文坛.
编辑本段明代小说
明代文人创作的小说主要有白话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两大类. 三国演义
明代的长篇小说按题材和思想内容,又可概分为四类,即讲史小说、神魔小说、世情小说和公案小说等.
历史演义小说
它是由宋元说话艺术中的讲史一类发展而来的.历史演义以一朝一代的历史事实作基础,吸取野史杂说和民间传说的内容,敷演扩大而成.“七分事实,三分虚构”是其特点.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最典型的历史演义小说,也是中国的第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代表了历史演义小说的辉煌成就.在它的影响下,历史演义大量出现,内容差不多从远古传说时代到汉晋唐宋都有所作.较著名的有《列国志传》
、 《全汉志传》 、 《唐书志传通俗演义》等,其中以冯梦龙改编的《新列国志》成就较高,影响也较大.
英雄传奇小说
它也是在宋元讲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与历史演义小说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拘泥于一朝一代的历史事件的演变,而是以描写理想化的传奇式的英雄人物为主,虚构的成分较多.明初施耐庵所著的《水浒传》是它的代表作品,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艺术趋于成熟.明中叶以后,产生了不少英雄传奇小说,较著名的是万历年间熊大木所著的《北宋志传》和无名氏所作的《杨家府演义》
.此外,郭勋的《皇明英烈传》和袁于令的《隋史遗文》也是明后期影响较大的英雄传奇作品.
神魔小说
这类小说受到宗教不同程度的影响,内容涉及鬼神魔怪,充满奇异的幻想.吴承恩的《西游记》是神魔小说中最优秀的一部.
《西游记》也是在宋元说话艺术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由文人作家加工创作而成的.此外,许仲琳所著的《封神演义》是影响较大的一部.罗懋登的《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
、董说的《西游补》等也流传较广.
世情小说
它是以社会现实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为题材,刻画种种世态人情的小说.以《金瓶梅》为代表.《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它开始摆脱了历史故事、历史传说对小说创作的束缚,转向现实题材,开始对日常生活作细致的描写,这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金瓶梅》之后,世情小说表现出两种倾向:一种是在世情描绘中宣扬因果报应思想,如成书于明末西周生所著的《醒世姻缘传》等.另一种则演化为才子佳人小说,如成书于明末清初的《玉娇梨》、《好逑传》等.
公案小说
明后期描写冤狱诉讼的公案小说兴起,是社会黑暗、政治腐败的反映.较著名的公案小说有李春芳的《海刚峰先生居官公案传》和无名氏的《包孝肃公百家公案演义》等.这类小说在歌颂清官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的黑暗和阶级矛盾的尖锐.公案小说一般都追求故事情节的离奇曲折而忽视人物性格的着力刻画,艺术上显得粗糙.
代表作品
代表性作品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等.
《三国演义》以陈寿《三国志》为蓝本,经各家说话人熔裁敷演,由罗贯中於元末明初写定.初不分回,只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则,今通行一百二十回本是清初毛宗岗改定的.此书生动描述了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三国鼎立,最后司马氏统一天下的复杂历史,结构宏伟,场面壮观,人物众多.有些人物颇具特色,成为某一类型人物的代表,如曹操、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但总的来说,《三国演义》重于叙述历史事件而薄於文学创造,人物有类型化的倾向,语言半文半白,显示出由历史向文学嬗变的痕迹.
水浒传
《水浒传》或题施耐庵著,或题施耐庵、罗贯中合著.描述北宋
宣和年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逼上梁山,“替天行道”的雄壮故事.宋江事史载甚略,宋人话本有《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等名目,水浒故事已在民间流传,至《大宋宣和遗事》记宋江等三十六人聚义梁山泊,已略具《水浒》雏形.水浒故事就是在这一基础上由文人加工写定成书的.《水浒传》情节曲折,故事性犟,善於在叙事中刻画人物,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成为妇孺皆知的文学形象,但虚构成份多於《三国演义》.它是中国第一部用通俗口语写成的长篇小说,在文学史和汉语史上都有很高价值.
西游记插图
神话小说《西游记》取材於唐代僧人玄奘去天竺(印度)取经的事迹,由吴承恩在民间传说和有关话本、杂剧的基础上改写而成.该书想象丰富,手法浪漫,语言诙谐,是白话小说中独树一帜的优秀之作.书中塑造了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和胆小自私的猪八戒两个受人喜爱的文学形象,孙悟空的形象是人民群众敢於同恶势力作斗争、不怕困难等优秀品质的艺术概括,也寄托了人民战胜邪恶势力的美好理想.
金瓶梅
刊行於明万历年间的《金瓶梅词话》在白话长篇小说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摆脱英雄与神怪的传统题材,转而表现现实日常生活的创始之作.作者题兰陵笑笑生,前人疑为王世贞,不可信,近年又有屠龙、李开先、贾三近诸说,但均缺乏有力证据.该书籍《水浒传》中西门庆、潘金莲故事为线索,演成百回长书,虽假托宋代,反映的却是16世纪北方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作者熟悉市井生活和市民语言,描摹人情世态细致传神,语言泼辣生动.但书中对官僚地主放纵肉欲颇多自然描写,影响了这部书的价值与流布.
长篇小说
此外,较著名的明代长篇小说还有熊大木的《北宋志传》、郭勋的《皇明英烈传》、许仲琳(或曰陆长庚)的《封神演义》、董说的《西游补》、西周生的《醒世姻缘传》等,均在中国文学史占据一定地位.
明代描写冤狱诉讼的公案小说的兴起,是明后期社会政治腐败的产物.较著名的有李春芳著《海刚峰先生居官公案传》、无名氏著《包孝肃公百家公案演义》、余象斗著《皇明诸司公案》等,歌颂著名的清官包拯、海瑞、况锺等.但多追求情节离奇曲折,艺术上较粗糙,多夹杂迷信描写,并宣扬封建伦理道德观念.
短篇小说
明代的白话短篇小说也获丰收.冯梦龙辑纂的《喻世明言》(一名《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收入宋、元、明话本及拟话本一百二十篇.题材多取自稗史或传说,有宋元旧作,也有明人拟作,经冯梦龙润色加工,反映出当时市民阶层的思想、生活和情趣,对后世的白话小说及戏曲都有很大影响.常与“三言”并称,地位相当的是凌蒙初编著的拟话本集《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二拍”,各四十篇,内有一篇重复,一篇杂剧,实七十八篇.“二拍”思想性、艺术性不及“三言”,但为凌氏本人创作,选材标准与语言风格比较统一.此外,明人创作的拟话本小说集还有《石点头》、《醉醒石》、《西湖二集》等十多种.但成就皆逊於“三言”、“两拍”.这些短篇小说中,爱情婚姻题材占重要地位,揭露统治阶级的罪恶和政治的黑暗也是重要主题,但美化统治阶级,宣扬封建礼教和鬼神迷信等充满糟粕的作品也占相当数量.
影响意义
同时在思想内容上也往往夹杂着鬼神迷信和封建说教.明代的短篇小说主要是白话短篇小说,白话短篇小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明人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是摹拟学习宋元话本的产物,故被称为“拟话本”.现存最早的明人辑印的话本集是《清平山堂话本》.收集白话短篇作品较多而且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是明末天启年间冯梦龙编辑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三书都包括宋元话本和明人的拟话本两部分.其后,凌蒙初模仿“三言”创作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二拍”.均为拟话本.“三言”、“二拍”是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品.明代白话短篇小说比长篇小说更直接更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其中爱情婚姻题材作品占很大的分量,这类作品反映了市民阶层的进步的爱情婚姻观念,批判了封建礼教的不合理性,歌颂了青年男女争取婚姻自主和幸福生活的斗争.
部分作品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黑暗政治,写出了人民的苦难.另有些拟话本描写了小商人和手工业者的生活和思想,带有明显的时代特点.拟话本承袭了宋元话本的传统,一般都具有较强的故事性,情节生动曲折,感情色彩鲜明.它艺术手法更加成熟,特别是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更加趋于丰富细腻.比较优秀的作品有《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玉堂春落难逢夫》等.除“三言”、“二拍”之外,明代的拟话本小说集还有《石点头》
、 《醉醒石》 、
《西湖二集》等.明代的文言小说,是沿着唐宋传奇的线索发展而来的.较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有:瞿佑的《剪灯新话》、李昌祺的《剪灯余话》、邵景瞻的《觅灯因话》等.明人的文言短篇小说在写法上模仿唐宋传奇,缺乏创作新意,因而成就不高,其影响远不及白话短篇小说.
编辑本段清代小说
简介
聊斋志异
清代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思想文化领域里的斗争,给小说创作以深刻影响.清初至乾隆时期是清小说发展的全盛时期,数量和质量、内容和形式、风格和流派与前代相比都有较大发展.清代小说基本是文人的创作,虽有历史、传说等素材的借鉴,但作品多取材於现实生活,较充分地体现了作者个人的意愿,在结构、叙述和描写人物各方面也多臻於成熟的境界.乾隆年间产生的《聊斋志异》和《红楼梦》,分别把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的创作推向顶峰.
文言小说自唐传奇以后虽历代续有新作,如《夷坚志》、《剪灯新话》等,但多叙事简单,文采不足,至《聊斋志异》则如异峰突起.作者蒲松龄用文言如白话,颇有传神之笔,小说主人公多为狐鬼,但形像可爱,富於人间情趣.它代表了文言小说的最高成绩.
代表作品
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作者曹沾,号雪芹,满洲正白旗人.曹家曾三代居江宁织造任,后因事被抄而家道衰落.该书以曹家生活为原型,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与婚姻悲剧为主要线索,描写了贾氏家族由盛而衰的历史,反映出进入末期的中国封建社会不可避免的崩溃结局和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倾向.《红楼梦》情节缜密,细节真实,语言优美.作者善於刻画人物,塑造出许多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像,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晴雯等,取得卓越的艺术成就.但曹雪芹只写完《红楼梦》的前八十回,今通行本后四十回一般认为系高鹗所续.清代后期还有许多续《红楼梦》的作品,但多为续貂之作.
除《红楼梦》外,比较著名的清代长篇小说还有《儒林外史》、《醒世姻缘传》、《绿野仙踪》、《隋唐演义》、《说岳全传》、《女仙外史》、《镜花缘》、《雷峰塔传奇》等.话本小说则有《醉醒石》、《五色石》等.李渔的《无声戏》、《十二楼》则是白话短篇小说艺术成就的代表.
编辑本段作品影响
自宋迄清,产生长篇小说三百余部,短篇小说数以万计.这些作品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人民群众认识社会和文娱生活的主要文学样式.发迹于讲唱的中国白话小说形成了单线结构,重视情节,通过动态刻画人物,语言生动上口,风格独特,而大规模的文人和群众密切融和的创作方法也为世界文学提供了少见的范例.这些白话小说不仅对中国后世的文学、戏剧、电影有巨大影响,也对日本、朝鲜、越南等国的文学创作产生过巨大影响,其中的优秀作品被翻译成十几种文字,为世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编辑本段小说特点
中国古代的叙事文学,到了明清时期步入了成熟期.就文学理念、文学体式和文学表现手段而言,明清小说以其完备和丰富将叙事文学推向了极致.从明清小说所表现的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丰硕的艺术创作成果和丰富的社会政治理想而言,明清小说无疑铸就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最后的辉煌.
本讲以明清小说的题材开拓和艺术探索为视点,试图在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描画出明清小说的梗概面貌.
编辑本段明清小说与传统文化
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传统文化给明清小说提供了丰富的养料,而明清小说又将传统文化空前地发扬和丰富,在艺术形象和艺术细节的衍绎中予以创造性的阐说.
1、史传色彩--世俗文学的历史依傍
中国的史官文化异常发达,源出于“纪实”的传统小说,与史官文化有着血肉相连、密不可分的密切关系,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史传的烙印,史传性是中国传统小说最重要的民族特征.尽管明清小说带有浓厚的市民文化色彩,但无论从衍说故事之形式还是从讽寓教化之动机出发,都深深地受到了史传文化的决定性影响.
题材的史传性 观念的史传性 小说艺术的史传性 2、惩劝教化--儒家文化的影响
中国古典小说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长久深远,而将这种影响合理化、具体化者,则是小说理论中的“惩劝教化”说.几乎可以说,“惩劝教化”模式笼罩了整个封建时代的小说创作.
重视小说的教化作用 惩劝模式牢笼创作 3、神妖仙道--佛道思想的濡染
佛教自东汉末传入中国后,一直在文化形态上深刻地影响着文学创作.而道教是唯一在中国本土上产生发展成长的宗教,它与古代小说有着密不可分的血肉关系,尤其在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对古代小说影响深刻.佛道所创造的神仙境界,仙、道、妖、鬼等意象,奇谲变幻的仙道法术,因果业报的结构,以及由此孕育的小说母题,无疑为小说世界带来了奇观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