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代小说 » 有关王衍的古代言情小说

有关王衍的古代言情小说

发布时间: 2021-06-30 12:46:39

A. 古代悲情小说《此恨不关风与月》很多作者写的,有很多短小说一本书

书 名
此恨不关风与月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贵胃之姿:高贵而美丽的面容
宋文公:貌倾天下,江山易主
曹植: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利秀:光武大帝,中兴大汉
孙策:美人如玉剑如虹
王衍:明哲保身,误国误己
慕容冲:凤皇凤皇止阿房
谢混:谢家兰庭偎芝树
沈约:沈腰空瘦,宫体新声
兰陵王:面具后的白马王子
朱棣:日月高悬,世出永乐
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
胤祥:皇家的“拼命十三郎”

第二章才高八斗:才华与美貌同在
邹忌:劝谏专家,整人高手
宋玉:摇落深知宋玉悲
司马相如:道不尽的凤求凰
诸葛亮:功从出师表,名成八阵图
嵇康:广陵曲终人未散
韩寿:逾墙而过偷异香
潘安:风流天下闻
卫蚧:六尺美玉碎建业
辩机:冷清佛门不冷清
柳永:奉旨填词柳三变
唐寅:花落花开年复年

第三章碧血狂沙:帅哥策马入阵来
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
吕布:勇猛盖世,魂无所依
周瑜:羽扇纶巾,遥指赤壁
马超:名将之后,西凉猛虎
独孤信:满城皆效独孤郎
罗士信:乱世松柏,英雄无双

第四章 女主男宠:以色事人终有时
董偃:生同衾,死同穴
秦宫:一生花底活
李奕:为太后舍命心也甘
杨白花:不向宫中飞,却度江南落
和士开:一曲琵琶落 ,满城桃花开
马澄:敢与凤同眠
张易之、张昌宗:奇葩命丧天津桥

第五章 断背情怀: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安陵君:三年等一诺
潘章:罗浮山上共枕树
弥子瑕:余桃半枚君亦欢
龙阳君:临江一泣,美人绝迹
董贤:生同享,死与共,为君断袖又何妨
曹肇:赌衣弄帷曹儿郎
周小史:怎一个美字了得
韩子高:俊美英武,以死护主谢君恩
萧韶:人变情不变
张幼文:托梦与君携

B. 王衍这个名字出现在哪个小说

王艳这个名字确实出现在过很多小说里面,他很多修仙小说里面都有出现过这个名字,这个名字具体的话比如向万古神帝出演过这个小说的名字。

C. 我想写一本小说,你们觉得以下名字中哪个适合当主角的名字

写修真小说的话
王衍
合适
因为“衍”一般和“道”有关
写都市校园就
王梓
这和“王子”谐音有萌点
写言情的男主建议第一个王悠羽
一般言情小说的就是这样……
废材流或者穿越异界
王俊
就很合适
接地气有木有
写小清新就
王翊
“翊”的意思比较接近这种文风

D. 古代关于“卿”“君”的使用

卿:1. 古代高级官名:三公九~。~相。 2. 古代对人敬称,如称荀子为“荀卿”。 3. 自中国唐代开始,君主称臣民。 4. 古代上级称下级、长辈称晚辈。 5. 古代夫妻互称:~~。~~我我(形容男女间非常亲昵)。 6. 姓。 卿字历史,《说文解字》说:“卿,章也。六卿: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从,皀声。”皀,音bī,就是“簋”,即古代盛实物的一种容器,圆口,一般是用青铜或陶制称成的,然又以青铜器为主。而卿,音qīng,从甲骨文和金文上看,就是两个面对面跪坐着的人。“卯”和“皀”和在一起呢,就是两个人围着簋在吃饭。这是“卿”的本义,即飨食之意,《说文》解释为“章”,不正确。 前几次,我们讲到丞相的“相”,本义是看,后来变成帮助瞽看东西的人,又变成在举行礼仪时帮助主祭者的人,最后变成一种高级官职。而“卿”的演变,与“相”有相通之处。“卿”本义是飨食。大家知道,簋这种青铜器是贵族专用的,能围在簋边上吃饭的,那也得至少是个贵族。后来“卿”就渐渐变成“陪着国君吃饭的人”。 能陪国君吃饭,在古代那可是一项很特殊很尊崇的待遇。就是现在,能陪国家领导人吃饭,那也是一件值得显摆的事儿!《论语·乡党》中说:“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生,必畜之。”国君赏赐的食物尚且如此,何况是陪着一起吃饭呢?我们再看看《左传·宣公二年》中的一则资料: 秋九月,晋候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 我们着重看“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这一句,赵盾这个晋国的正卿,类似于日本的首相,陪国君宴,喝酒都不能超过三杯,更何况吃饭呢?卿里面的“皀”,也就是“簋”,一般是盛黍、稷这类的主食的,相当于今天的主食米饭。《仪礼·公食礼》就有“宰夫设黍稷六簋”这样的记载。由是可见,卿这种“陪国君吃饭的人”是有很高身份的。后来,卿也和“相”一样,变成了一种高级官职的名称。《礼记·王制》曰:“诸侯之上大夫卿。”《注》道:“上大夫曰卿。”《礼记·王制》又有: 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小国二卿,皆命于其君。 在周代的时候,卿已经是一种高级职务了。蔺相如在“完璧归赵”立了一功,所以“赵王……拜相如为上大夫”;后来蔺相如又在“渑池会”上立了大功,所以《史记》中记载道:“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上卿的职位比上大夫还要厉害。 在春秋战国之后,尤其是在秦汉时期,“卿”一直是种相当贵重的职称,比如我们常说的“三公九卿”中的“九卿”。汉时以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为九卿,都是仅次于三公的中二千石高官,他们类似于我们现在中央行政机关的部长,分掌具体行政事务,如祭祀、礼仪、军事、行政、司法、文化教育等。 但是我国有一个传统,或者说是一个习惯,就是喜欢把一些尊贵的称谓下移,也就是说,以前是比较高贵的称谓,渐渐成为民间普罗大众之间的称呼。典型的例子如“相公”,那是唐朝人称呼宰相的专有名词,明清之后成为妻子对丈夫的称呼;再如“官人”,唐朝用以称呼当官的人,宋以后变成对有一定地位的男子的敬称,到明清则成为妻子对丈夫的称谓;再例如“员外”,魏晋之始是“员外散骑常侍”、“员外散骑侍郎”一类“定员外增置”的简称,是一种官职,在元明清以后成了称呼地主和富翁的名词。“卿”也是一个例子。 作为秦汉时期高级职位的“卿”,在魏晋时有了新的用法。那时候,晚辈称呼长辈、位卑者称呼位尊者用“公”;同辈之间、或同等职位之间互称为“君”;而比较熟悉或亲昵的朋友、以及上级称呼下级则使用“卿”。这是一种典型的下移。《南史·陆慧晓传》有一段话: 慧晓历辅五政,立身清肃,僚佐以下造诣,必起送之。或谓慧晓曰:“长史贵重,不宜妄自谦屈。”答曰:“我性恶人无礼,不容不以礼处人。”未尝卿士大夫,或问其故,慧晓曰:“贵人不可卿,而贱者乃可卿,人生何容立轻重于怀抱。”终身常呼人位。 “贵人不可卿,而贱者乃可卿”,就是说对于比自己尊贵的人不能用“卿”这个称谓,只有对于比自己低下的才可称呼为“卿”。这也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说句题外话,《红楼梦》中的“秦可卿”的“可卿”并不是一个好名字,因为就寓“贱者乃可卿”的典故,暗含秦可卿是个“贱者”。 关于“卿”这种用法的称谓在魏晋时期有很多有趣的故事,都记载在《世说新语》中,比如: 王太尉不与庾子嵩交。庾卿之不置。王曰:“君不得为尔。”庾曰:“卿自君我,我自卿卿。我自用我法,卿自用卿法。” 王衍与庾敳没什么交情,庾敳职务也没有王衍那么显赫,所以称庾敳称王衍为“卿”,王衍有些不大乐意。再看另一则: 王安丰妇常卿安丰,安丰曰:“妇人卿婿,于礼为不敬,后勿复尔。”妇曰:“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 因为卿有一种尊者对卑者的意味在里面,而在夫妻关系里面,丈夫对妻子才是尊者对卑者,所以妻子反过来对丈夫用“卿”的称呼,就有“于礼为不敬”的说法。但是王戎的太太取的是“卿”中亲昵的意思,所以“卿卿”,也就是“用卿的称呼来称呼卿”。我们现在还说的“卿卿我我”就是从这个故事里面来的。“卿卿”一词也成为夫妻之间的爱称。如清末民初时候革命烈士林觉民《与妻书》的第一句就是“意映卿卿如晤”。 到了唐朝,“卿”的用法有有了新的变化:官员之间互称为“卿”,有点儿类似于今天党内互称“同志”。这里面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故事,这则故事在《旧唐书·宋璟传》、《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七、《日知录》卷二十六都有记载,而以《旧唐书》描写最为详赡: 璟尝侍宴朝堂,时易之兄弟皆为列卿,位三品,璟本阶六品,在下。易之素畏璟,妄悦其意,虚位揖璟曰:“公第一人,何乃下座?”璟曰:“才劣品卑,张卿以为第一人,何也?”当时朝列,皆以二张内宠,不名官,呼易之为五郎,昌宗为六郎。天官侍郎郑善果谓璟曰:“中丞奈何呼五郎为卿?”璟曰:“以官言之,正当为卿;若以亲故,当为张五。足下非易之家奴,何郎之有?郑善果一何懦哉!” “以官言之,正当为卿”,证明了唐代官员之间互称为“卿”的习俗。 随着时间的迁移,在唐代以后卿的用法,特别是在政府范围内,又有新的变化:“卿”成为皇帝、国君对臣下的专有称呼。这个称呼,一方面取魏晋时期“卿”里上级对下级、尊者对卑者的意味,以及一种亲切的感觉;另一方面也吸收了唐朝“卿”广泛用于官场、宫廷之间的用途。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在看古代影视戏剧中就时不时的停到了“爱卿”与“卿家”等词的用法了。君: 1. 封建时代指帝王、诸侯等:~主。~子(a.旧指贵族、统治者及其代言人;b.指品行好的人,如“正人~~”)。~王。~上。国~。~权。~临。~侧。 2. 古代的封号:商~。平原~。信陵~。长安~。 3. 对对方的尊称:张~。诸~。

E. 关于王羲之的小说

穿越的行么,重生之风流才子

F. 王衍和王导是什么关系

都是一个家族的,共六人,还有王澄,王戎,王诩,王敦
王衍和王澄是亲哥俩,而王戎则是他们的堂兄,王诩是他们的族弟,王敦和王导是堂兄弟关系,王敦、王导兄弟是王衍、王戎的从弟。

G. 求男主是王羲之的言情 要HE

有,好像朱离写过,忍轻孤,她总共就写过四篇作品,篇篇好,不是叫忍轻孤这篇就是另一篇,你找找看,就记得朱离了。

H. 有关都江堰的故事

1、司马迁考察都江堰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司马迁奉命出使西南时,实地考察了都江堰。他在《史记·河渠书》中记载了李冰创建都江堰的功绩。后人在其西瞻蜀之岷山及离堆处建西瞻亭、西瞻堂以示纪念。

2、诸葛亮设兵护堰

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北征,以都江堰为农业之根本、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征集兵丁1200人加以守护,并设专职堰官进行经常性的管理维护,开以后历代设专职水利官员管理都江堰之先河。

3、李二郎降恶龙传说

传说,古时的岷江中恶龙为害,李冰的儿子二郎带领海山七圣去降龙。一场斗恶下来,七圣和猎狗哮天犬全部战死,恶龙也身负重伤向南逃去。二郎追到青城山,不见了恶龙的踪影,坐在一块大石头上休息,遇到一位老婆婆。

老婆婆知道他是李冰的儿子,为了促住恶龙来到此地,就对他热情接待,烧好了面条请他吃饱肚子。不久,化作人形的恶龙也来到老婆婆的家,向老婆婆乞求食物充饥。

老婆婆一眼就看出这是一条恶龙,也煮了一锅面条让它吃,谁知,面条到了恶龙的肚子里,都变成了带铁钩的链条,将恶龙从肚子里锁起来,使它不得不束手就擒。至今,青城山下还有李二郎坐过的”屁股印“,和恶龙打滚的“滚龙槽”这两处遗迹。

4、马可·波罗游历都江堰

元世祖至元年间(公元1264~1294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从陕西汉中骑马,行20余日抵成都,游览了都江堰。后在其《马可˙波罗游记》一书中说:“都江水系,川流甚急,川中多鱼,船舶往来甚众,运载商货,往来上下游。”

5、李希霍芬考察都江堰

清同治年间(公元1862~1874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Richthofen 1833-1905)来都江堰考察,以行家的眼光,盛赞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美世界各地无与伦比。

曾于1872年在《李希霍芬男爵书简》中设专章介绍都江堰。李希霍芬是把都江堰详细介绍给世界的第一人。1872年,李希霍芬称赞“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善,世界各地无与伦比”。

(8)有关王衍的古代言情小说扩展阅读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 ,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

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都江堰风景区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玉女峰、灵岩寺、普照寺、翠月湖、都江堰水利工程等。

2018年8月13日,加拿大萨斯卡通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69届国际执行理事会,执理会全体会议上公布了2018年(第五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其中中国的都江堰等4个项目全部申报成功。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原灌县)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距成都市区约50公里,距离青城山风景区20公里。

都江堰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均气温15.2℃,年均降水量近1200毫米,年均无霜期280天。这里四季分明,夏无酷暑,最热的7、8月份平均气温为24℃左右,平均最高气温仅28℃。冬无严寒,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为4.6℃,平均最低气温在1℃左右。

I. 急求关于《世说新语》或魏晋历史背景的外文文献,有关于其中女性形象的论文也可以!!

语世族大全
一级世族:(表明该家族自始至终百年来一直是繁荣的世族):太原王氏(代表人物:王昶-王湛-王承-王述-王坦之,王恭)温县司马氏(代表人物:司马懿-司马孚-司马师-司马昭-司马攸-司马炎-司马睿-司马昱-司马德文)。
二级世族:(是由一个中小世族发展成大氏族的):琅琊王氏(代表人物:王衍-王导-王敦-王羲之-王献之-王徽之-王洵)。龙亢桓氏(代表人物:桓彝-桓温-桓冲-桓豁-桓玄-桓振)。陈郡殷氏(代表人物殷羡-殷浩-殷仲文)。陈郡谢氏(代表人物:谢鲲-谢尚,谢安,谢玄(非一系))。新野庾氏(代表人物:庾亮-庾皇后-庾冰-庾翼)
三级世族:陈留阮氏:(代表人物:阮籍-阮咸-阮瞻)。陈郡袁氏。高平郗氏(郗鉴-郗愔-郗超)泰山羊氏(羊祜-羊孚)。
著作概述 《世说新语》原名《世说》,因汉代刘向曾著《世说》(早已亡佚),后人为将此书与刘向所著相别,故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今名。《隋书·经籍志》将它列入笔记小说。《宋书·刘道规传》称刘义庆“性简素”、“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该书所记个别事实虽然不尽确切,但反映了门阀世族的思想风貌,保存了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史料,价值很高。
刘峻(463~522年),原是南朝青州人。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年),北魏攻下青州,他随例被迫迁到平城,在那里出家,后又还俗。齐武帝永明四年(486年)还江南,曾经参加过翻译佛经。该书的注是刘孝标回江南以后之作。他采用裴松之注《三国志》的办法,来进行补缺和纠谬的工作。孝标征引繁富,引用的书籍达四百余种。今人校注该书的有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徐震谔《世说新语校笺》、杨勇《世说新语校笺》。日本德川时代的学者著有几种《世说新语》注。
中外译本方面,有马瑞志 马瑞芳的英文译本、Bruno Belpaire的法文译本和目加田诚等的多种日文译本。
关于书名

在流传过程中,《世说新语》出现了多个书名,如《世说》、《世说新书》、《新语》、《世说新语》等。《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等皆作《世说》,这是该书的最早称谓,宋本《世说新语》附汪藻《叙录》曰:“李氏本《世说新书》,上中下三卷,三十六篇,顾野王撰。”顾野王(519~581年)为南朝梁陈间人,《世说新书》之名始见于此。及至唐代,《世说新书》(可见于段成式《酉阳杂俎》)、《世说新语》(可见于刘知几《史通》)等书名皆可见于史籍。宋代以降,此书经晏殊删定以后,便通称为《世说新语》了。
关于作者

关于《世说新语》的作者,自《隋书·艺文志》至《四库全书总目》,历代著录所记,均为南朝刘宋临川王刘义庆,然而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一书中提出了异议。鲁迅先生认为:“《宋书》言义庆才词不多,而招聚文学之士,远近必至,则诸书或成于众手,亦未可知也。”自鲁迅先生“成于众手”之说一出,至今聚讼多多,难有定论。有人认为,刘义庆门下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他们根据前人类似著述如裴启的《语林》等,编成该书。刘义庆只是倡导和主持了编纂工作,但全书体例风格基本一致,没有出于众手或抄自群书的痕迹,这应当归功于他主编之力。有的日本学者推断该书出于刘义庆门客——谢灵运好友何长瑜之手。可以当代研究《世说新语》的两本博士论文为代表:一是王能宪著《世说新语研究》,认为《世说新语》的作者即为刘义庆;另一本为范子烨著《世说新语研究》,认为《世说新语》乃成于众手,其余作者还有袁淑、陆展、何长瑜、鲍照等人。两书均有大量考证分析,此处不敢妄断。由于《世说新语》乃“采缉旧文”之作,遍寻当世同类型作品(如西晋郭颁《魏晋世语》、东晋裴启《语林》、郭澄之《郭子》),魏晋史书(如《魏书》、《晋阳秋》等等)以及相关杂著(如《高士传》、名门大族的家谱),所涉材料宏富。刘义庆广招文学之士,他在编撰《世说新语》一书时,手下诸彦为之搜罗材料,乃至润色整饰,是合乎情理大有可能的,因此,折衷地说,可以视为此书乃刘义庆担任主编,袁淑等人或有参与的一部著作,而刘义庆的主持之功劳当是无疑的。
[编辑本段]内容简介
《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刘义庆(403~444年)编撰。他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被封为临川王。他“为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招集文学之士,近远必至”(《宋书·刘道规传》附《刘义庆传》)。从这部书的内容来看,全书没有一个统一的思想,既有儒家思想,又有老庄思想和佛家思想,可能是出自多人之手,刘义庆招集的文学之士很可能参加了它的编撰。
《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每类收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此书中相当多的篇幅系杂采众书而成。如《规箴》、《贤媛》等篇所载个别西汉人物的故事,采自《史记》和《汉书》。其他部分也多采自前人的记载。一些晋宋间人物的故事,如《言语篇》记谢灵运和孔淳之的对话等则因这些人物与刘义庆同时而稍早,可能采自当时的传闻。 被鲁迅先生称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世说新语》主要记叙了士人的生活和思想及统治阶级的情况,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言行,上层社会的生活面貌,记载颇为丰富真实,这样的描写有助于读者了解当时士人所处的时代状况及政治社会环境,更让我们明确的看到了所谓「魏晋清谈」的风貌。主要记叙了东汉末年至南北朝时期士大夫的生活。 此外,《世说新语》善用作比较、比喻、夸张、与描绘的文学技巧,不仅使它保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言名句,更为全书增添了无限光彩。 如今,《世说新语》除了有文学欣赏的价值外,人物事迹,文学典故、等也多为后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对后来笔记影响尤其之大。《世说新语》的文字一般都是很质朴的散文,有时用的都是口语,而意味隽永,在晋宋人文章中也颇具特色,因此历来为人们所喜读,其中有不少故事成了诗词中常用的典故。
《世说新语》(又名《世说》),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也可以说这是一部记录魏晋风流的故事集。在《世说新语》的三卷36门中,上卷四门——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中卷九门——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捷悟、夙慧、豪爽,这13门都是正面的褒扬。
如: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德行》)
通过与华歆的对比,褒扬了管宁的淡泊名利。又如:
公孙度目邴原:“所谓云中白鹤,非燕雀之网所能罗也。”(《赏誉》)
这既是对邴原的褒扬,也是对公孙度善于誉人的褒扬。至于下卷23门,情况就比较复杂了。有的褒扬之意比较明显,如容止、自新、贤媛。有的看似有贬意,如任诞、简傲、俭啬、忿狷、溺惑,但也不尽是贬责。有的是贬责,如“谗险”中的四条,以及“汰侈”中的一些条目。也有许多条目只是写某种真情的流露,并无所谓褒贬。既是真情的流露,也就是一种风流的表现,所以编撰者津津有味地加以叙述。例如:
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任诞》)
这种任诞表现了对竹的妙赏,以及对竹的一往情深,或者在对竹的爱好中寄托了一种理想的人格。又如:
晋文王功德盛大,座席严敬,拟于王者。唯阮籍在坐,箕踞啸歌,酣放自若。(《简傲》)
这简傲正是阮籍的可爱之处。总之,编撰者大量采集编入那些饶有兴趣的、可资谈助的逸闻轶事,态度倒是比较客观宽容的。
《世说新语》是研究魏晋时期历史的极好的辅助材料。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谈、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诞、简傲,种种人生的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写。综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
《世说新语》在艺术上有较高的成就,鲁迅先生曾把它的艺术特色概括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中国小说史略》)。《世说新语》及刘孝标注涉及各类人物共一千五百多个,魏晋两朝主要的人物,无论帝王、将相,或者隐士、僧侣,都包括在内。它对人物的描写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学,有的重在心理,但集中到一点,就是重在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独特人物的独特性格,使之气韵生动、活灵活现、跃然纸上。如《俭啬》:“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仅用16个字,就写出了王戎的贪婪吝啬的本性。又如《雅量》记述顾雍在群僚围观下棋时,得到丧子噩耗,竟强压悲痛,“虽神气不变,而心了其故。以爪掐掌,血流沾褥”。一个细节就生动地表现出顾雍的个性。《世说新语》刻画人物形象,表现手法灵活多样,有的通过同一环境中几个人的不同表现形成对比,如《雅量》中记述谢安和孙绰等人泛海遇到风浪,谢安“貌闲意说”,镇静从容,孙绰等人却“色并遽”“喧动不坐”,显示出谢安临危若安的“雅量”。有的则抓住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作漫画式的夸张,如《忿狷》中绘声绘色地描写王述吃鸡蛋的种种蠢相来表现他的性急:
“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
有的运用富于个性的口语来表现人物的神态,如《赏誉》中王导“以尾指坐”,叫何充共坐说:“来,来,此是君从!”生动地刻画出王导对何充的器重。
《世说新语》的语言简约传神,含蓄隽永。正如(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十三所说:“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忽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有许多广泛应用的成语便是出自此书,例如:难兄难弟、拾人牙慧、咄咄怪事、一往情深,等等。
《世说新语》对后世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不仅模仿它的小说不断出现,而且不少戏剧、小说也都取材于它。
这部分内容选自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编辑本段]作品目录
德行第一 言语第二
政事第三 文学第四
方正第五 雅量第六
识鉴第七 赏誉第八
品藻第九 规箴第十
捷悟第十一 夙惠第十二
豪爽第十三 容止第十四
自新第十五 企羡第十六
伤逝第十七 栖逸第十八
贤媛第十九 术解第二十
巧艺第二十一 宠礼第二十二
任诞第二十三 简傲第二十四
排调第二十五 轻诋第二十六
假谲第二十七 黜免第二十八
俭啬第二十九 汰侈第三十
忿狷第三十一 谗险第三十二
尤悔第三十三 纰漏第三十四
惑溺第三十五 仇隙第三十六
[编辑本段]编者简介
刘义庆(403~444年),南朝宋彭城(现江苏徐州)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本是宋武帝刘裕之弟长沙王刘道怜的儿子,13岁时被封为南郡公

J. 有什么小说是关于赵飞燕的

关于皇后,柏杨曰:“皇后这玩意,是历史上危险性最大的职业。仪态万方,被摇尾系统歌颂为母仪天下的皇后,一旦失势,不如一屁。女孩子如果到皇后悲惨的一面,恐怕八抬轿抬到门口,都会严重考虑。皇妃的荣耀,在繁华外衣包裹着的无限辛酸”。

柏杨先生的《皇后之死》,语言很风趣,讲了三十九个皇后(据他说,凡是皇帝女人都是皇后),赵氏姐妹是其之一,多方面地讲她们的事,还先引了同时代埃及艳后的故事,我找到一个贴吧里有《皇后之死》,就是下面的链接,第59楼就是飞燕合德了

http://tieba..com/f?z=128763328&ct=335544320&lm=0&sc=0&rn=30&tn=PostBrowser&word=%CA%F7%CE%DD%BE%C6%B0%C9&pn=30

热点内容
飞言情的养成小说小说 发布:2025-07-13 07:22:15 浏览:499
多对cp言情小说 发布:2025-07-13 07:03:42 浏览:152
老子叫皮卡丘小说免费 发布:2025-07-13 06:55:49 浏览:58
热血异能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7-13 06:50:44 浏览:752
重生末世女尊的小说推荐 发布:2025-07-13 06:36:52 浏览:43
古代言情小说结尾悲剧 发布:2025-07-13 06:14:10 浏览:463
小说言情陕北 发布:2025-07-13 06:06:28 浏览:88
穿越玄幻爽文完结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7-13 05:54:09 浏览:779
小说黑道言情毒枭 发布:2025-07-13 05:54:00 浏览:537
在线收听言情小说 发布:2025-07-13 05:52:33 浏览: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