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飘和电影哪个好看
1. 原著《飘》与电影《乱世佳人》的主题的同与异··急需!!!谢谢大家了··越多越好··
个人感觉《飘》和《乱世佳人》的主题差不多。都是在美国南北战争的背景下,表现主人公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及对故土的热爱和信念。英文名为Gone with the Wind,随风而去。主人公的家园饱受战火摧残,主人公就像英文名一样,飘飘荡荡,但当斯嘉丽和父亲站在家乡的故土上,感受到自己的根,这片土地对自己的重要性。只要家园还在,只要自己还站在自己的土地上,那么希望永在。就像书中最后那句“tomorrow is another day”
电影和书的侧重点不同,电影更偏向于爱情部分,而书表现的主题更加全面。
呵呵,不是很多,但希望对你有帮助!
2. 小说《飘》和电影《乱世佳人》的比较
不同
书里思嘉在嫁给瑞德之前有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电影里没有
书里战争结束后农场里来了一个人帮助思嘉,这个人后来娶了思嘉的二妹,电影里没有
书里思嘉的父亲的死与她的二妹有关系,电影里没有
书里战争结束后思嘉跟原来的朋友几乎都断绝关系了,电影里没有那么夸张
书里思嘉去锯木厂时有一个寄居在美兰家里的杀人犯给她当车夫
除去不同的就是相同的了,总的来说,电影拍得还是很棒的。其实不同之处还有很多,不过是一些小细节。
3. 小说《飘》与电影《乱世佳人》比较
《飘》比较有文采,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而《乱世佳人》比较形象化。个人观点——更喜欢《飘》
4. 《飘》这部作品好在哪里
飘》
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是仅仅写了一部作品就名扬天下并在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作家,她惟一的作品《飘》一经问世便成了美国小说中最畅销的作品。自1936年出版之日起,《飘》这部美国内战时期的罗曼史便打破了当时所有的出版记录。1937年,小说获得普利策奖。随后被改编成电影,连电影也成了美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尽管美国文坛一直有意贬低《飘》的文学价值,认为《飘》只是一部大众通俗小说,但《飘》历经数十年而长销不衰的事实,已经为自己夺得了经典的位置。"《飘》热"在美国乃至全球持续不断。作者去世27年之后,该书依然高踞美国精装版小说榜首,而平装版的《飘》在全美畅销书中也一直保持着第九名的地位。据统计资料显示,截止于1993年,《飘》在全球的销量已逾2800万册,还不算恒河沙数的盗版书。现在,《飘》已被译为数十种文字,在全球近40个国家销售。
1939年,傅东华首译玛格丽格传世巨著《Gone with the Wind》,取其消逝与渺茫之意命名为《飘》,自此风行至今。美丽与勇敢的郝思嘉、风流与执著的白瑞德、坚强与宽容的韩媚兰、儒雅与懦弱的卫希礼--这些名字萦绕在几代人的脑海中,历久弥坚。
《飘》是女人的必读书,因为本书中有两个女人的典范--郝思嘉和韩媚兰--告诉我们:不同的女人有不同的征服力,不同女人有不同的味道,但都有自己别具一格的风味。
美国南北战争的腥风血雨中绽放的爱情经典之花
美国20世纪杰出的文学作品之一
《飘》以19世纪60年代美国南北战争和战后重建时期为背景,以女主人公郝思嘉的爱情纠葛和生活遭遇为主线,着力刻画了姿色迷人、聪明能干的大庄园主女儿郝思嘉这一争强好胜、贪婪冷酷、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不屈不挠进行奋争的女性形象,并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美国南部种植园经济由兴盛到崩溃,妇隶主生活由骄奢淫逸到穷途末路,奴隶主阶级由疯狂挑起战争直至失败灭亡,奴隶制经济终为资本主义经济所取代这一美国南方奴隶社会的崩溃史。本书在描绘人物生活与爱情的同时,勾勒出南北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层面的异同,具有浓厚的史诗风格,堪称美国历史转折时期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成为历久不衰的爱情经典。
作者米切尔以其高超的艺术造诣,使《飘》一书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书中人物个性鲜明,几个主角在性格、道德观等各方面既对比强烈,又互为依存,引出一系列冲突,产生了许多扑朔迷离的悬念,使故事一环扣一环、波澜起伏地向前发展。人物的语言绘声绘色,各具特点,显得真切感人。这种戏剧化的情节与细腻的人物心理描写有机结合,产生了立体描述的效果,强烈地吸引了读者。
很长时间里,《飘》并没有进入文学研究的殿堂,但这丝毫无损于它的魅力,更使它名扬天下的是根据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乱世佳人》,一举夺得10项奥斯卡大奖,并成为电影史上经典名片之首,费雯丽和盖博在电影《乱世佳人》里的形象更成为无数人心目中真实的郝思嘉和白瑞德。
5. 原著飘与电影乱世佳人的不同点
链接:
《乱世佳人》是由维克多·弗莱明执导,费雯·丽、克拉克·盖博、奥莉薇·黛·哈佛兰、莱斯利·霍华德主演的爱情片,于1939年9月9日在美国上映。该片改编自小说《飘》,讲述了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后,塔拉庄园的千金小姐斯嘉丽与风度翩翩的商人白瑞德之间所发生的爱情故事。1998年,美国电影学会评选20世纪最伟大100部电影,该片位列第4位。乱世佳人GonewiththeWind(1939)
6. 小说《飘》好看吗
“世界上唯有土地与明天同在”《飘》是一部既有情节又有韵味的美国著作。其中不乏大段优美的描写,值得一看!
7. 电影《乱世佳人》与小说《飘的对比》
一个是电影,一个是小说
8. 影片《乱世佳人》与小说《飘》之比较
影片《乱世佳人》:
对它的结局有感伤吧!为什么最终女主人公经历一切之后,发现她真的是爱上了男主人公,而最终男主人公却离开了女主人公。
原来女主人公的感情世界,有点像梦一场吧,醒来之后才发现,那只不过是少女时的骄傲吧。对于男主人公的离去,令很多人思考,为什么是这样的结局呢?
其实不完美的完美就在其中,这样的结局,有一种残缺美,但又有什么样的结局,比这更好的。
小说《飘》之比较
《飘》是我个人最推崇的一部美国内战题材小说,它的独特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独特的视角:谈到美国内战、南方种植园的奴隶等话题,批判的声音往往是主流的声音,而《飘
》的视角却独树一帜的,飘的作者玛格丽特·米歇尔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她的父亲曾经是
亚特兰大市的历史学会主席。在南北战争期间,亚特兰大曾于1864年落入北方军将领舒尔曼之手。后来,
这便成了亚特兰大居民热衷的话题。自孩提时起,玛格丽特就时时听到她父亲与朋友们,甚至居民之间谈
论南北战争。当26岁的玛格丽特决定创作一部有关南北战争的小说时,亚特兰大自然就成了小说的背景。
而这也就直接导致作品《飘》的视角与众不同了---以南方人的视角来看待这场战争。
2、令人痴迷的美国南方,以及宏大的历史背景。如果说,《飘》是一部爱情小说,那么在爱情小说中,
有如此宏大的历史背景,恐怕是不多见的。透过这部小说来看当时的历史,无疑是片面甚至是歪曲的,但
是通过这部小说来欣赏那段独特的历史绝对是种享受。战争前的南方,如果没有奴隶,我只能用童话般的
世界来形容了。那是我所向往的一种生活。作品对战争并没有直接的描写,但是战前那些可爱的小伙子们
一个个在战争中死去,已经把战争的肮脏、罪恶充分表现出来了,尤其是亚特兰大做为南方重镇,接收大批伤员,
当伤员在临时医院痛苦挣扎的时候,战争的丑陋嘴脸暴露无遗,世界上也许有正义的战争,但战争本身无
一例外都是丑陋的。
3、伟大的南方妇女。说到南方妇女,不得不提到作品中所谓的“南方精神”,南方精神在《飘》中最
完美的载体有两个人,而这两个人就是南方妇女杰出的代表,一位是思嘉的妈妈,塔拉庄园的女主人海伦
,另一位是思嘉的小姑子,思嘉暗恋对象艾希里的妻子梅兰。南方精神究竟是什么?作品中并没有明确的
9. 《飘》跟《傲慢与偏见》相比,哪本好看
···
都看过
但个人最喜欢的一本书就是《Gone With The Wind》勒!
就是感觉上的喜欢,看了以后,
最后一章,最后思嘉的那句话让人回味很久:“Tomorrow ia a new day !"
10. 飘(乱世佳人)好看吗
电影和小说的名字都叫《gone with the wind》,只不过翻译不同而已,《乱世佳人》感觉更俗世一点,而《飘》才是字面和内涵均贴切的译法。现在市面上小说和电影都分别有着两种翻译,并不是说《飘》是小说译法,《乱世佳人》是电影译法。我最早看过的这个小说的翻译就是《乱世佳人》,后来才有很多译为《飘》。
至于为什么要翻译成《乱世佳人》,个人以为跟要吸引观众分不开。如果一个电影的名字是《飘》,你天知道有多少会买票。但是译成《乱世佳人》,这个名字又劲爆,又诱人,对于不熟悉这本书的观众来说,说不定会产生什么联想而进电影院。所以我非常反感《乱世佳人》这个译法。
但是《魂断蓝桥》就不同了。原名《waterloo bridge》太没有美感,但是却被译者以《庄子》中“守信约于蓝桥,尾生抱柱”这个最早殉情的男子的故事为参考,取了在中国文化中有“爱情、信约”之意象的“蓝桥”。真是美哉美哉!
翻译这种东西真的是不一定名家的就好。大陆翻译的《WutheringHeights》为“呼啸山庄”,非常贴切。但是梁实秋翻译成“咆哮山庄”,反正我个人觉得这个翻译尽是“凶恶”,没有文学的美感。
以上都是自己随便想到便说的,说多了不要见怪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