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国外名著小说排行榜前十名
《海底两万里》
是法国作家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叙述了法国生物学者阿龙纳斯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这事发生在1866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被断定为独角鲸的大怪物,他接受邀请,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他与同伴不幸落水,泅到怪物的脊背上。这怪物不是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艇。潜水艇船长尼摩邀请他作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海、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许多危险;最后,当潜水艇到达挪威海岸时,阿龙纳斯不告而别,把他知道的海底秘密公诸于世。
巴黎圣母院(港译钟楼驼侠,台译钟楼怪人)
是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所著,于1831年1月14日初版的小说。
故事的场景设定在1482年的巴黎圣母院,内容环绕一名吉卜赛少女(拉·爱丝梅拉达)和由副主教(克诺德·福罗诺)养大的圣母院驼背敲钟人(加西莫多)。
《飘》
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1900—1949)十年磨一剑的作品,也是惟一的作品。
《飘》称得上有史以来最经典的爱情巨著之一。由费雯丽和克拉克·盖博主演的影片亦成为影史上“不可逾越的”的最著名的爱情片经典。
小说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主线是好强、任性的庄园主小姐斯佳丽纠缠在几个男人之间的爱恨情仇,与之相伴的还有社会、历史的重大变迁,旧日熟悉的一切都一去不返……
《飘》既是一首人类爱情的绝唱,又是一幅反映社会政治、经济、道德诸多方面巨大而深刻变化的宏大历史画卷。
《德伯家的苔丝》
是哈代的代表作,是"威塞克斯系列"中的一部。它描写了一位农村姑娘的悲惨命运。哈代在小说的副标题中称女主人公为"一个纯洁的女人",公开地向维多利亚时代虚伪的社会道德挑战。
女主人公苔丝生于一个贫苦小贩家庭,父母要她到一个富老太婆家去攀亲戚,结果她被少爷亚历克诱奸,后来她与牧师的儿子克莱尔恋爱并订婚,在新婚之夜她把昔日的不幸向丈夫坦白,却没能得到原谅,两人分居,丈夫去了巴西,几年后,苔丝再次与亚历克相遇,后者纠缠她,这时候她因家境窘迫不得不与仇人同居,不久克莱尔从国外回来,向妻子表示悔恨自己以往的冷酷无情,在这种情况下,苔丝痛苦地觉得是亚历克·德伯使她第二次失去了安吉尔便愤怒地将他杀死。最后她被捕并被处以绞刑。
《双城记》
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所著的一部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所写成的长篇历史小说,情节感人肺腑,是世界文学经典名著之一,故事中将巴黎、伦敦两个大城市连结起来,围绕着曼马内特医生一家和以德法日夫妇为首的圣安东尼区展开故事。小说里描写了贵族如何败坏、如何残害百姓,人民心中积压对贵族的刻骨仇恨,导致了不可避免的法国大革命,本书的主要思想是为了爱而自我牺牲。书名中的"双城"指的是巴黎与伦敦。
《雾都孤儿》
是狄更斯的第一部社会批判小说。富人的弃婴奥利佛在孤儿院里挣扎了9年,又被送到棺材店老板那儿当学徒。难以忍受的饥饿、贫困和侮辱,迫使奥利佛逃到伦敦,又被迫无奈当了扒手。他曾被富有的布莱罗先生收留,不幸让小扒手发现又入贼窝。善良的女扒手南希为了营救奥利佛,不顾贼头的监视和威胁,向布莱罗报信,说奥利佛就是他找寻已久的外孙儿。南希被贼窝头目杀害,警察随即围剿了贼窝。奥利佛终于得以与亲人团聚。
《傲慢与偏见》
《呼啸山庄》、
《大卫。科波菲尔》
《福尔摩斯探案集》
《道连.葛雷的画像》
《牛虻》
《月亮与六便士》
《尤利西斯》
《简.爱》(英国)
《红与黑》
《欧也妮.葛朗台》
《高老头》
《基度山伯爵》
《三个火枪手》
《茶花女》
《包法利夫人》
《巴黎圣母院》
《悲惨世界》
《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集》(法国)
《红字》
《汤姆叔叔的小屋》
《教父》
《老人与海》
《马克.吐温短篇小说集》
《欧.亨利短篇小说集》
《飘》
《马丁.伊登》
《美国的悲剧》
《第二十二条军规》
《愤怒的葡萄》
《麦田里的守望者》
《永别了,武器》
《喧哗与骚动》(美国)
② 世界名著排行
1.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 英国 《哈姆雷特》
朱生豪译 莎士比亚全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2.但丁(1265-1321) 意大利 《神曲》
田德望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3.荷马(约公元前750年前后) 古希腊 《荷马史诗》
罗念生 王焕生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4.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俄罗斯 《战争与和平》
草婴译 上海文艺出版社
5.乔叟(约1340-1400) 英国 《坎特伯雷故事集》
方重译 坎特伯雷故事 上海译文出版社 或 人民文学出版社
6.狄更斯(1812-1870) 英国 《大卫·科波菲尔》
张谷若译 大卫·考坡菲 上海译文出版社
7.詹姆斯·乔伊斯(1882-1941) 爱尔兰 《尤利西斯》
金堤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8.弥尔顿(1608-1674) 英国 《失乐园》
朱维之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9.维吉尔(前70-前19) 罗马 《埃涅阿斯纪》
杨周翰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或 译林出版社
10.歌德(1749-1832) 德国 《浮士德》
绿原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11.塞万提斯(1547-1616) 西班牙 《堂吉诃德》
杨绛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12.紫式部(约978-约1016) 日本 《源氏物语》
丰子恺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13.索福克勒斯(前496-前406) 古希腊 《俄狄浦斯王》
罗念生译 罗念生全集(第二卷):埃斯库罗斯悲剧三种 索福克勒斯悲剧四种 上海人民出版社
14.威廉·福克纳(1897-1962) 美国 《押沙龙,押沙龙!》
李文俊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15.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 俄罗斯 《卡拉马佐夫兄弟》
荣如德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16.托马斯·艾略特(1888-1965) 英国 《荒原》
赵萝蕤 张子清等译 荒原:T·S艾略特诗选 北京燕山出版社
17.普鲁斯特(1871-1922) 法国 《追寻逝去的时光》
周克希译 追寻逝去的时光(共七卷 目前译完第一卷)上海译文出版社
18.简·奥斯丁(1775-1817) 英国 《傲慢与偏见》 《爱玛》
王科一译 傲慢与偏见 上海译文出版社
李文俊 蔡慧译 爱玛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乔治·艾略特(1819-1880) 英国 《米德尔马契》
项星耀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叶芝(1865-1939) 爱尔兰 《众多诗歌》
王家新编选 叶芝文集 东方出版社
21.普希金(1799-1837) 【俄罗斯】 《叶甫盖尼·奥涅金》
智量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22.欧里庇得斯(约前480-前406) 【古希腊】 《酒神的伴侣》
罗念生译《罗念生全集(第三卷):欧里庇得斯六种》,上海人民出版社
23.约翰·多恩(1572-1631) 【英国】 《歌与短歌》
24.赫尔曼·梅尔维尔(1819-1891) 【美国】 《白鲸》
曹庸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25.济慈(1795-1821) 【英国】《希腊古瓮》《夜莺颂》《哀感秋颂》
屠岸译《济慈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26.奥维德(前43-17) 【罗马】《变形记》
杨周翰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27.杜甫(712-770) 【中国】《杜工部集》
仇兆鳌注《杜诗详注》,中华书局 或萧涤非选注《杜甫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28.威廉·布莱克(1757-1827) 【英国】众多诗歌,《布莱克诗集》
张炽恒译《布莱克诗集》,上海三联书店
29.埃斯库罗斯(约前525-前456) 【古希腊】《俄瑞斯忒亚(含阿伽门农 奠酒人报仇神)》
陈中梅译《埃斯库罗斯悲剧集(一、二)》 辽宁教育出版社
30.福楼拜(1821-1880) 【法国】《包法利夫人》
李健吾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31.卡夫卡(1883-1924) 【奥地利】《变形记》《审判城堡》
韩瑞祥高年生等译《卡夫卡小说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32.莫里哀(1622-1673) 【法国】《伪君子》
李健吾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或赵少候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33.华兹华斯(1770-1850) 【英国】《抒情歌谣集》
杨德豫译《华兹华斯柯尔律治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34.阿里斯托芬(约前450-前385) 【古希腊】《鸟》
罗念生译《罗念生全集(第四卷):阿里斯托芬喜剧六种》,上海人民出版社(其中不含《鸟》)
35.托马斯·曼(1875-1955) 【德国】《魔山》
杨武能译 作家出版社
36.易卜生(1828-1906) 【挪威】《玩偶之家》
潘家洵 萧乾成时译《易卜生戏剧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37.契诃夫(1860-1904) 【俄罗斯】《樱桃园》
焦菊隐译《契诃夫戏剧集》,上海译文出版社
38.亨利·詹姆斯(1843-1916) 【美国】《一位女士的画像》
项星耀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39.纳巴科夫(1899-1977) 【美国】《洛丽塔》
于晓丹译,译林出版社
40.惠特曼(1819-1892) 【美国】《草叶集》
楚图南李野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41.巴尔扎克(1799-1850) 法国 《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
傅雷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42.斯威夫特(1667-1745) 英国 《格列佛游记》
张健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43.司汤达(1783-1842) 法国 《红与黑》
郝运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44.哈代(1840-1928) 英国 《德伯家的苔丝》
张谷若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45.萧伯纳(1856-1950) 英国 《人与超人》
罗牧译(市面极难觅到)
46.海明威(1899-1961) 美国 《永别了,武器》
汤永宽译 浙江文艺出版社
或 林疑今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47.戴维·赫伯特·劳伦斯(1885-1930) 英国 《虹》《恋爱中的女人》
黄雨石译 虹 上海译文出版社
48.波德莱尔(1821-1867) 法国 《恶之花》
钱春绮译 恶之花 巴黎的忧郁 人民文学出版社
或 郭宏安译 恶之花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49.塞缪尔·贝克特(1906-1989) 法国 《等待戈多》
施咸荣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或 余中先译 贝克特选集3 湖南文艺出版社
50.维吉尼亚·吴尔夫(1882-1941) 英国 《到灯塔去》
马爱农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51.亚历山大·蒲伯(1688-1744) 英国 《夺发记》
52.拉伯雷(约1494-1553) 法国 《巨人传》
成钰亭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53.彼特拉克(1304-1374) 意大利 抒情诗集
54.埃米莉·狄金森(1830-1886) 美国 众多诗歌
江枫译 狄金森诗选 中央编译出版社
55.爱伦·坡(1809-1849) 美国 众多诗歌,小说
曹明伦译 爱伦·坡集:诗歌与故事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或 曹明伦译 怪异故事集 北京燕山出版社
56.亨利·菲尔丁(1707-1754) 英国 《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
萧乾 李从弼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57.约瑟夫·康拉德(1857-1924) 英国 《黑暗的心》
黄雨石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58.罗伯特·布朗宁(1812-1889) 英国 《指环和书》
59.阿尔贝·加缪(1913-1960) 法国 《局外人》《鼠疫》
郭宏安 顾方济 徐志仁等译 加缪文集 译林出版社
60.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 英国 《简·爱》
祝庆英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61.艾米丽·勃朗特(1818-1848) 英国 《呼啸山庄》
杨苡译 译林出版社
62.让·拉辛(1639-1699) 法国 《费德尔》
张秋红译 高乃依 拉辛戏剧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或 齐放译 拉辛戏剧选 上海译文出版社
63.马克·吐温(1835-1910) 美国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张万里译 哈克贝里·芬历险记 上海译文出版社
64.斯特林堡(1849-1912) 瑞典 《父亲》 《朱丽小姐》
李之义译 斯特林堡文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65.左拉(1840-1902) 法国 《黛莱丝·拉甘》 《小酒店》
王了一译 小酒店 人民文学出版社
66.博尔赫斯(1899-1986) 阿根廷 《小径分岔的花园》
王永年 林之木等译 博尔赫斯全集 浙江文艺出版社
67.曹雪芹(1715-1763) 中国 《红楼梦》
周汝昌汇校 人民出版社
或 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68.薄伽丘(1313-1375) 意大利 《十日谈》
方平 王科一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69.伏尔泰(1694-1778) 法国 《老实人》
傅雷译 安徽文艺出版社 或 人民文学出版社
70.劳伦斯·斯特恩(1713-1768) 英国 《项狄传》
蒲隆译 译林出版社
71.萨克雷(1811-1863) 英国 《名利场》
杨必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72.雪莱(1792-1822) 英国 众多诗歌
查良铮译 雪莱抒情诗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73.尤金·奥尼尔(1888-1953) 美国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
郭继德编 奥尼尔文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74.华莱士·斯蒂文斯(1879-1955) 美国 众多诗歌
75.拜伦(1788-1824) 英国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 《唐璜》
杨熙龄译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 上海译文出版社
查良铮译 唐璜 人民文学出版社
76.马尔克斯(1928-) 哥伦比亚 《百年孤独》
黄锦炎 沈国正 陈泉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或 高长荣译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77.沃尔特·司各特爵士(1771-1832) 英国 《艾凡赫》
项星耀译 英雄艾文荷 上海译文出版社
或 刘尊棋 章益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78.巴勃罗·聂鲁达(1904-1973) 智利 《大地上的居所》
79.罗伯特·穆齐尔(1880-1942) 奥地利 《没有个性的人》
张荣昌译 作家出版社
80.丁尼生(1809-1892) 英国 《悼念》
黄杲炘译 丁尼生诗选 上海译文出版社
81.弗拉纳里·奥康纳(1925-1964) 美国 众多小说
主万 屠珍 贺哈定 杨怡译 《公园深处》 上海译文出版社
82.卡图卢斯(约前84-约前54) 罗马 诗歌集
83.费德里科·加西亚·洛尔卡(1898-1936) 西班牙 众多诗歌,戏剧
赵振江译 血的婚礼:加西亚·洛尔卡诗歌戏剧精选 外国文学出版社
赵振江译 洛尔卡诗选 漓江出版社
84.霍桑(1804-1864) 美国 《红字》
姚乃强译 译林出版社
85.德莱塞(1871-1945) 美国 《美国的悲剧》
许汝祉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86.拉尔夫·埃利森(1914-1994) 美国 《隐形人》
87.安东尼·特罗洛普(1815-1882) 英国 《巴塞特郡最后的纪事》
88.弗朗西斯科·斯科特·菲茨杰拉德(1896-1940) 美国 《了不起的盖茨比》
姚乃强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89.雨果(1802-1885) 法国 《巴黎圣母院》 《悲惨世界》
管震湖译 巴黎圣母院 上海译文出版社
李丹 方于译 悲惨世界 人民文学出版社
90.泰戈尔(1861-1941) 印度 《吉檀迦利》
冰心 石真 郑振铎译 泰戈尔诗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91.丹尼尔·笛福(1660?-1731) 英国 《鲁滨孙飘流记》
徐霞村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92.京特·格拉斯(1927-) 德国 《铁皮鼓》
胡其鼎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93.鲁迅(1881-1936) 中国 《阿Q正传》
呐喊 人民文学出版社
或 鲁迅全集(共十八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94.爱德华·摩根·福斯特(1879-1970) 英国 《印度之行》
杨自俭译 译林出版社
95.伊萨克·巴谢维斯·辛格(1904-1991) 美国 众多小说,戏剧
96.谷崎润一郎(1886-1965) 日本 《细雪》
储元熹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97.理查德·赖特(1908-1960) 美国 《土生子》
施咸荣译 译林出版社
98.格特鲁德·斯泰因(1874-1946) 美国 《三个女人的一生》 《爱丽丝·B·托克拉斯自传》
99.世阿弥元清(1363-1443) 日本 《井筒》 《葵夫人》
100.奥斯卡·王尔德(1854-1900) 英国 《从深处》 《瑞丁监狱之歌》
③ 外国名著有哪些
1、《战争与和平》
俄国列夫·托尔斯泰著,著名长篇小说。作品以1812年的卫国战争为中心,展现了前后二十年间俄罗斯社会生活的图景。主要情节是围绕别素号夫、库拉根、保尔康斯基和罗斯托夫几个大家族的成员在战争与和平年代里的活动展开的。肯定了俄罗斯人民在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热情歌颂了士兵的英勇献身精神和游击队的积极作用。
④ 外国经典名著有哪些
《荷马史诗》,相传是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是他根据民间流传的短歌综合编写而成。
荷马史诗两部史诗都分成24卷。《荷马史诗》以扬抑格六音步写成,集古希腊口述文学之大成,是古希腊最伟大的作品,也是西方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品。
西方学者将其作为史料去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社会和迈锡尼文明。《荷马史诗》具有文学艺术上的重要价值,它在历史、地理、考古学和民俗学方面也提供给后世很多值得研究的东西。
在这部长达一万四千余行的史诗中,但丁坚决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表达了执着地追求真理的思想,对欧洲后世的诗歌创作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巨人传》,原名《高康大和庞大固埃》,共五卷,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小说家拉伯雷创作的多传本长篇小说,出版于1532年-1564年。
该作鞭挞了法国16世纪封建社会,是新兴资产阶级对封建教会统治发出的呐喊,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者对人、人性和人的创造力的肯定。
⑤ 推荐几部值得一读的外国名著
值得一读的外国名著,我主要推荐以下几部:
1、《傲慢与偏见》
是闻名遐迩的英国现实主义女性小说家奥斯汀的杰作。她的作品题材较窄,基本上都是描写她所处的那个阶层的爱情故事。但她观察仔细,文笔细腻,生动而深刻地描述了那个时代生活的许多层面,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2、《孤星血泪》
是狄更斯最成熟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叙述了一个青年幻想破灭的故事。
金钱使皮普从一个穷学徒变成阔少爷,也使他染上了上流舓会的恶习,而背离了他原有的劳动人民的纯朴天性。没有了金钱,皮普两手空空地回到家乡,则恢复了自己的人性。狄更斯以他独特的方式处理。19世纪文学中具有普遍意义的青年人的生活道路的主题,突出了对金钱腐蚀作用的揭露。
3、《雾都孤儿》
是狄更斯的第一部舓会批判小说。富人的弃婴奥利佛在孤儿院里挣扎了9年,又被送到棺材店老板那儿当学徒。难以忍受的饥饿、贫困和侮辱,迫使奥利佛逃到伦敦,又被迫无奈当了扒手。他曾被富有的布莱罗先生收留,不幸让小扒手发现又入贼窝。善良的女扒手南希为了营救奥利佛,不顾贼头的监视和威胁,向布莱罗报信,说奥利佛就是他找寻已久的外孙儿。南希被贼窝头目杀害,警察随即围剿了贼窝。奥利佛终于得以与亲人团聚。
4、《安娜丶卡列尼娜》
确实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作为一个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在这部小说中创作了一幅无与伦比的19世纪70年代俄国舓会生活的画卷。俄国诗人费特说,
作者简直好像把整个时代都装进了这部小说。
5、《飘》
是美国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 米歇尔创作的一部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反映南北战争题材的小说。
6、《简爱》
描写了女主人公痛苦、磨难、反抗与追求的心灵历程。简爱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但她却有着丰富的感情世界。她始终不卑不亢,维护着自己的人格尊严,赢得罗切斯特的尊敬与爱慕,虽历尽苦难,简爱最终听从了心灵的呼唤,重新回到了在一场大火中失去了一切、双目失明的罗切斯特身边。两颗真诚相爱的心灵幸福地结合了。
7、《悲惨世界》
是一部揭示舓会问题的长篇小说,作者雨果称这部小说为“舓会的史诗”。小说写成后,用9种文字同时在欧洲一些国家出版,受到进步作家们的热情赞赏。
8、《茶花女》
经典名著这是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笔下的一个浪漫的爱情悲剧。
9、《基督山恩仇记》
是世界罕见的鸿篇巨制的长篇通俗小说。小说构思巧妙,情节曲折离奇,扣人心弦,通篇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故事发生在法兰西复辟王朝时期。主人公邓蒂斯是船主摩莱尔商船“埃及王号”的大副,因被诬告,被捕入狱14年。在狱中,他结识了法里亚长老,长老把他造就成一个知识渊博、无所不能的奇人,并告诉他基督山上的藏宝地点。长老去世时,邓蒂斯舔法钻进狱中裹尸的麻袋,逃出伊夫堡监狱。出狱后,他得到宝藏,成为家资巨万的基督山伯爵。他决心以上帝的名义用金钱去惩恶扬善,报恩复仇。他报答了曾经照顾他父亲的恩人摩莱尔船主,然后以巧妙的手段惩罚了陷害他的所有仇人。小说于1845年开始在巴黎的《辩论报》上连载,一发表,立即轰动了巴黎,高尔基称赞这部小说是“令人精神焕发的读物”。
10、《第四十一》
在以苏联国内战争为题材的作品中的一枚奇葩,小说的选材很有特色,它没有去展示群斗争那种史诗般的画卷,而是描写在杳无人迹的小岛上,两个阶级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修养不同、追求不同的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尽管没有大场面,我们还是从那寂静的小岛上的一声枪响中,感觉到那个时代,两个阶级搏斗的剧烈。
⑥ 世界十大名著排行榜 世界名著有哪些
世界十大名著依次为《战争与和平》、《巴黎圣母院》、《童年 》、《呼啸山庄》、《大卫·科波菲尔》、《红与黑》、《悲惨世界》、《安娜·卡列尼娜》、《约翰·克利斯朵夫》、《飘》。
1、《战争与和平》
《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创作于1863—1869年。
在19世纪初,俄国经历了两次对拿破仑军队入侵的反击。那是两场正义的保家卫国的战争,俄国人民空前地团结在了一起,不分贫富贵贱,甚至男女老幼前所未有地同仇敌忾,有力地阻击了拿破仑军队的进攻,挫败了拿破仑的征服。
托尔斯泰认为,19世纪60年代的俄国,要解决自己的社会走向问题,有必要回到这段历史当中去,回到这段历史当中那种上下一起努力的奋斗当中去,因而创作了《战争与和平》。
在整个俄国文学的发展历史中,《战争与和平》是第一部具有全欧洲意义的小说。俄国文学史家米尔斯基曾说:“这部作品同等程度地既属于俄国也属于欧洲,这在俄国文学中独一无二。”
一方面,这是一部由俄国人创作的反映俄国人生活的长篇小说,它刚一面世,便令欧洲和全世界的读者感到新奇、震撼。
人们既津津乐道于小说中的人与事,也为小说所体现出的巨大艺术表现力所倾倒,更令人惊讶的是,这样一部小说竟然出自此前在欧洲似乎并非主流的俄国作家之手。《战争与和平》构成了俄国小说乃至整个俄国文学崛起的标杆。
另一方面,这部作为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成就之高峰的俄国小说,却又最具有全人类性。就内容而言,它不仅是一首宏伟的俄国贵族的“英雄田园诗”。
同时它也在抒写整个人类的爱与恨,生与死,战与和;就形式而言,它综合性地继承了之前欧洲小说的丰厚传统,将长篇史诗这一艺术体裁发展到极致。
2、《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创作的长篇小说,1831年1月14日首次出版。
在法国,被资产阶级革命政权推翻的波旁王朝,在国外封建势力的支持下,于1815年复辟。直到1830年,法国爆发了“七月革命”,结束了波旁复辟王朝的封建统治。
在复辟王朝统治下,法国宫廷和教会狼狈为奸,欺压人民。当时的巴黎,宗教势力邪恶黑暗,封建等制度十分残酷,封建主义压抑下的人性扭曲堕落。
社会各阶层,特别是下层人民,处于令人深切同情的境地。饱受压迫的人民群众奋起反抗,与两股势力展开英勇的斗争,最终取得胜利。
雨果感受到了封建统治的黑暗与残忍,创作出《巴黎圣母院》,借15世纪的巴黎社会反映现实生活。
《巴黎圣母院》标题所指正是故事的发生地——巴黎圣母院。1829年维克多·雨果着手创作《巴黎圣母院》,也是为了让当时的人们了解这座哥特式建筑的价值。
《巴黎圣母院》的文学价值以及社会意义,影响深远。这部小说,打破了以往古典主义的桎梏,是浪漫主义作品中一座里程碑。《巴黎圣母院》面世之后,曾多次改编为电影、动画片、戏剧等。
3、《童年 》
《童年》是前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
早在19世纪90年代,高尔基就有撰写传记体作品的念头。在1908年至1910年间,列宁到高尔基所在的意大利卡普里岛公寓所做客,高尔基不止一次地向他讲起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的生活。
有一次,列宁对高尔基说:“您应当把一切都写出来,老朋友,一定要写出来!这一切都是富有极好的教育意义的,极好的!”高尔基说:“将来有一天,我会写出来……”不久,他实现了这个诺言。
《童年》是一本独特的自传。它不像大多数自传那样,以一个主人公为形象创造出一幅肖像来。它更多地像一幅长卷斑斓的油画,复原了一个时代,一个家庭里的一段生活。
这段生活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主人公。无论是美的,还是丑的,都同时站在读者面前,冲击着读者的心灵。
《童年》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树一帜的艺术特色在俄苏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具有不可比拟的艺术的价值。
4、《呼啸山庄》
《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勃朗特姐妹之一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是19世纪英国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艾米丽生性寂寞,自小内向的她,缄默又总带着几分以男性自居的感觉,诚如夏洛蒂所说的:“她的性格是独一无二的。”
少女时代,当她和姐妹们在家里“编造”故事、写诗的时候,她就显得很特别,后来收录在她们诗歌合集中艾米丽的作品总是如同波德莱尔或爱伦·坡那样被“恶”这一主题所困惑,在纯净的抒情风格之间总笼罩着一层死亡的阴影。
在她写作《呼啸山庄》时,这种困惑与不安的情绪变得更加急躁,她迫切需要创造一个虚构的世界来演绎它,把自己心底几近撕裂的痛苦借小说人物之口淋漓尽致地发泄出来。因此《呼啸山庄》是饱含作者心血与情感的作品。
5、《大卫·科波菲尔》
《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创作的长篇小说,被称为他“心中最宠爱的孩子”,于1849至1850年间,分二十个部分逐月发表。
全书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其中融进了作者本人的许多生活经历。狄更斯出身社会底层,祖父、祖母都长期在克鲁勋爵府当佣人。
父亲约翰是海军军需处职员,在狄更斯十二岁那年,因负债无力偿还,带累妻子儿女和他一起住进了马夏尔西债务人监狱。
当时狄更斯在泰晤士河畔的华伦黑鞋油作坊当童工,比他大两岁的姐姐范妮在皇家音乐学院学习,全家人中只有他俩没有在狱中居住。
父亲出狱后,狄更斯曾一度进惠灵顿学校学习,不久又因家贫而永久辍学,十五岁时进律师事务所当学徒。后来,他学会速记,被伦敦民事律师议会聘为审案记录员。
1831至1832年间,狄更斯先后担任《议会镜报》和《真阳报》派驻议会的记者。这些经历有助于他日后走上写作的道路。
他一生所受学校教育不足四年,他的成功全靠自己的天才、勤奋以及艰苦生活的磨练。1836年,狄更斯终于以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而名满天下,当时他年仅二十四岁。
小说取材广泛,语言通俗、夸张,充满幽默和讽刺,人物塑造手法独特,其中孤儿大卫、贝西姨婆、米考伯先生等成为了世界文学史上的典型形象。有评论家认为《大卫·科波菲尔》的成就,超过了狄更斯所有的其他作品。
6、《红与黑》
《红与黑》是法国作家司汤达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作品讲述主人公于连是小业主的儿子,凭着聪明才智,在当地市长家当家庭教师时与市长夫人勾搭成奸,事情败露后逃离市长家,进了神学院。
经神学院院长举荐,到巴黎给极端保王党中坚人物拉莫尔侯爵当私人秘书,很快得到侯爵的赏识和重用。与此同时,于连又与侯爵的女儿有了私情。
最后在教会的策划下,市长夫人被逼写了一封告密信揭发他,使他的飞黄腾达毁于一旦。他在气愤之下,开枪击伤市长夫人,被判处死刑,上了断头台。
7、《悲惨世界》
《悲惨世界》是由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在1862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其内容涵盖了拿破仑战争和之后的十几年的时间。
故事的主线围绕主人公土伦苦刑犯冉·阿让(Jean Valjean)的个人经历,融进了法国的历史、革命、战争、道德哲学、法律、正义、宗教信仰。该作多次被改编演绎成影视作品。
8、《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品。
作品讲述了贵族妇女安娜追求爱情幸福,却在卡列宁的虚伪、渥伦斯基的冷漠和自私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最终落得卧轨自杀、陈尸车站的下场。
庄园主列文反对土地私有制,抵制资本主义制度,同情贫苦农民,却又无法摆脱贵族习气而陷入无法解脱的矛盾之中。
矛盾的时期、矛盾的制度、矛盾的人物、矛盾的心理,使全书在矛盾的漩涡中颠簸。这部小说是新旧交替时期紧张惶恐的俄国社会的写照。
9、《约翰·克利斯朵夫》
《约翰·克利斯朵夫》(Jean-Christophe)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于1912年完成的一部长篇小说。
该小说描写了主人公奋斗的一生,从儿时音乐才能的觉醒、到青年时代对权贵的蔑视和反抗、再到成年后在事业上的追求和成功、最后达到精神宁静的崇高境界。通过主人公一生经历去反映现实社会一系列矛盾冲突,宣扬人道主义和英雄主义的长篇小说。
10、《飘》
《飘》是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1937年获得普利策文学奖。
小说以亚特兰大以及附近的一个种植园为故事场景,描绘了内战前后美国南方人的生活。作品刻画了那个时代的许多南方人的形象,占中心位置的斯嘉丽、瑞德、艾希礼、梅兰妮等人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他们的习俗礼仪、言行举止、精神观念、政治态度,通过对斯嘉丽与瑞德的爱情纠缠为主线,成功地再现了林肯领导的南北战争,美国南方地区的社会生活。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世界十大名著
⑦ 著名的外国名著有哪些
1、《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品。《安娜·卡列尼娜》把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推向了最高峰,人们又把《安娜·卡列尼娜》当做俄国19世纪现实的教科书。正是通过它,许多人了解到了俄国19世纪70年代的社会现实。
《安娜·卡列尼娜》在两条主线之间穿插了渥伦斯基和多丽的家庭生活这条主线,它在外部结构上成了两条主线的拱形结合处。其次,小说运用人物向心对照法沟通了两条主线间的内在联系。
2、《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创作的长篇小说,1831年1月14日首次出版。《巴黎圣母院》的文学价值以及社会意义,影响深远。这部小说,打破了以往古典主义的桎梏,是浪漫主义作品中一座里程碑。《巴黎圣母院》面世之后,曾多次改编为电影、动画片、戏剧等。
《巴黎圣母院》作为一部浪漫主义代表作,由于作者力求符合自然原貌,刻画中世纪的法国社会真实生活,以卓越的手法和浪漫的形式,依据动人的情节发展,凝聚、精炼在这部名著中而呈现出它们的生动面貌和丰富蕴涵,赢得了继《艾那尼》之后浪漫主义打破古典主义死板模式的又一胜利。
3、《童年》
《童年》是前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童年》是一本独特的自传。它不像大多数自传那样,以一个主人公为形象创造出一幅肖像来。它更多地像一幅长卷斑斓的油画,复原了一个时代,一个家庭里的一段生活。
这段生活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主人公。无论是美的,还是丑的,都同时站在读者面前,冲击着读者的心灵。《童年》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树一帜的艺术特色在俄苏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具有不可比拟的艺术的价值。
4、《呼啸山庄》
《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勃朗特姐妹之一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是19世纪英国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呼啸山庄》出版后一直被人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最奇特的小说”,是一部“奥秘莫测”的“怪书”。原因在于它一反同时代作品普遍存在的伤感主义情调。
而以强烈的爱、狂暴的恨及由之而起的无情的报复,取代了低沉的伤感和忧郁。它宛如一首奇特的抒情诗,字里行间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和狂飙般猛烈的情感,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5、《大卫·科波菲尔》
《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创作的长篇小说,被称为他“心中最宠爱的孩子”,于1849至1850年间,分二十个部分逐月发表。
《大卫·科波菲尔》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狄更斯的一部代表作。在这部具有强烈的自传色彩的小说里,狄更斯借用“小大卫自身的历史和经验”,从不少方面回顾和总结了自己的生活道路,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
⑧ 英国十大名著
英国的十大文学名著如下
1、《哈姆雷特》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Hamlet)》是由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于1599年至1602年间的一部悲剧作品。戏剧讲述了叔叔克劳狄斯谋害了哈姆雷特的父亲,篡取了王位,并娶了国王的遗孀乔特鲁德;哈姆雷特王子因此为父王向叔叔复仇。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所有戏剧中篇幅最长的一部,也是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剧本,具有深刻的悲剧意义、复杂的人物性格以及丰富完美的悲剧艺术手法,代表着整个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同《麦克白》、《李尔王》和《奥赛罗》一起组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
2、《鲁滨逊漂流记》丹尼尔·笛福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该书首次出版于1719年4月25日。
该作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Robinson Crusoe)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
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段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经过28年2个月零19天后得以返回故乡。
这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1704年9月,一名叫亚历山大·塞尔柯克的苏格兰水手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大西洋中,在荒岛上生活4年4个月之后,被伍兹·罗杰斯船长所救。
笛福便以塞尔柯克的传奇故事为蓝本,把自己多年来的海上经历和体验倾注在人物身上,并充分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进行文学加工,使“鲁宾逊”不仅成为当时中小资产阶级心目中的英雄人物,而且成为西方文学中第一个理想化的新兴资产者。
该小说发表多年后,被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于世界各地,并被多次改编为电影和电视剧。
3、《大卫·科波菲尔》狄更斯
《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创作的长篇小说,被称为他“心中最宠爱的孩子”,于1849至1850年间,分二十个部分逐月发表。
全书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融进了作者本人的许多生活经历。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大卫从幼年至中年的生活历程,以“我”的出生为源,将朋友的真诚与阴暗、爱情的幼稚与冲动、婚姻的甜美与琐碎、家人的矛盾与和谐汇聚成一条溪流,在命运的河床上缓缓流淌,最终融入宽容壮美的大海。
其间夹杂各色人物与机缘。语言诙谐风趣,展示了19世纪中叶英国的广阔画面,反映了狄更斯希望人间充满善良正义的理想。
4、《呼啸山庄》艾米莉·勃朗特
《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勃朗特姐妹之一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是19世纪英国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描写吉卜赛弃儿希斯克利夫被山庄老主人收养后,因受辱和恋爱不遂,外出致富。回来后,对与其女友凯瑟琳结婚的地主林顿及其子女进行报复的故事。全篇充满强烈的反压迫、争幸福的斗争精神,又始终笼罩着离奇、紧张的浪漫气氛。此作品多次被改编成电影作品。
5、《简·爱》夏洛蒂·勃朗
《简·爱》(Jane Eyre)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
作品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小说引人入胜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歌颂了摆脱一切旧习俗和偏见,成功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
6、《苔丝》托马斯·哈代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作家哈代的长篇小说,是“威塞克斯系列”中的一部。
小说讲述了女主人公苔丝生于一个贫苦小贩家庭,父母要她到一个富老太婆家去攀亲戚,结果她被少爷亚历克诱奸,后来她与牧师的儿子克莱尔恋爱并订婚,在新婚之夜她把昔日的不幸向丈夫坦白,却没能得到原谅。
两人分居,丈夫去了巴西,几年后,苔丝再次与亚历克相遇,后者纠缠她,这时候她因家境窘迫不得不与仇人同居。
不久克莱尔从国外回来,向妻子表示悔恨自己以往的冷酷无情,在这种情况下,苔丝痛苦地觉得是亚历克·德伯使她第二次失去了安吉尔便愤怒地将他杀死。最后她被捕并被处以绞刑。
哈代在小说的副标题中称女主人公为“一个纯洁的女人”,公开地向维多利亚时代虚伪的社会道德挑战。
7、《格列佛游记》斯威夫特
《格列佛游记》是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又译为江奈生·斯威夫特)创作的一部长篇游记体讽刺小说,首次出版于1726年。
作品以里梅尔·格列佛(又译为莱缪尔·格列佛)船长的口气叙述周游四国的经历。通过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布罗卜丁奈格、飞岛国、慧骃国的奇遇,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
还以较为完美的艺术形式表达了作者的思想观念,作者用了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的幻想写出了荒诞而离奇的情节,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英国议会中毫无意义的党派斗争,统治集团的昏庸腐朽和唯利是图,对殖民战争的残酷暴戾进行了揭露和批判。
同时它在一定程度上歌颂了殖民地人民反抗统治者的英勇斗争。
《格列佛游记》1726年在英国首次出版便受到读者追捧,一周之内售空。出版几个世纪以来,被翻译成几十种语言,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
在中国也是最具影响力的外国文学作品之一,被列为语文新课程标准必读书目。根据其内容改编的电影分别于1977年、1996年、2010年被搬上大荧幕。
8、《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
《威尼斯商人》 是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是一部具有讽刺性的喜剧。大约作于1596~1597年。
该剧的剧情是通过三条线索展开的:一条是鲍西亚选亲;一条是杰西卡与罗兰佐恋爱和私奔;还有一条是“割一磅肉”的契约纠纷。
剧本的主题是歌颂仁爱、友谊和爱情,同时也反映了资本主义早期商业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之间的矛盾,表现了作者对资产阶级社会中金钱、法律和宗教等问题的人文主义思想。这部剧作的一个重要文学成就,就是塑造了夏洛克这一惟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
9、《傲慢与偏见》简·奥斯汀
《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是英国女小说家简·奥斯汀的创作的长篇小说。
小说描写了小乡绅班纳特五个待字闺中的千金,主角是二女儿伊丽莎白。她在舞会上认识了达西,但是耳闻他为人傲慢,一直对他心生排斥,经历一番周折,伊丽莎白解除了对达西的偏见,达西也放下傲慢,有情人终成眷属。
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以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并多次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
10、《失乐园》弥尔顿
《失乐园》是英国政治家、学者约翰·弥尔顿创作的史诗。《失乐园》讲述诗中叛逆之神撒旦,因为反抗上帝的权威被打入地狱,却毫不屈服,为复仇寻至伊甸园。
亚当与夏娃受被撒旦附身的蛇的引诱,偷吃了上帝明令禁吃的知识树上的果子。最终,撒旦及其同伙遭谴全变成了蛇,亚当与夏娃被逐出了伊甸园。
该作说明人类从不识不知的原始社会进入生产劳动的文明社会,必须依靠知识和劳动。同时,宇宙间本身就有正反相对、相互矛盾的两种势力存在,人类历史上也反复出现过变革、斗争的流血事件,出现过失乐园的悲剧。
《失乐园》与荷马的《荷马史诗》、阿利盖利·但丁的《神曲》并称为西方三大诗歌。
⑨ 10部有名的外国文学名著
一,《战争与和平》作者: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故事以1812年俄国卫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了1805年至1820年的重大事件,包括奥斯特利茨大战、波罗底诺会战、莫斯科大火、拿破仑溃退。通过对四大家庭以及安德烈、皮埃尔、娜塔莎在战争与和平环境中的思想和行动的描写,展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风貌。
二,《巴黎圣母院》作者:维克多·雨果
故事的场景设定在1482年的巴黎圣母院,内容环绕一名吉卜赛少女爱斯梅拉达和由副主教克洛德·弗洛罗养大的圣母院驼背敲钟人卡西莫多而展开,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的故事。
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三,《呼啸山庄》作者:艾米莉·勃朗特
小说描写吉卜赛弃儿希斯克利夫被山庄老主人收养后,因受辱和恋爱不遂,外出致富,回来后对与其女友凯瑟琳结婚的地主林顿及其子女进行报复的故事。
全篇充满强烈的反压迫、争幸福的斗争精神,又始终笼罩着离奇、紧张的超现实气氛,惊悚恐怖之中感人至深,带有部分哥特文学的奇幻恐怖色彩。
四,《童年 》作者:马克西姆·高尔基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
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前苏联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五,《大卫·科波菲尔》作者:查尔斯·狄更斯
《大卫·科波菲尔》是狄更斯的带有自传性的扛鼎之作,正如狄更斯自己所言“在我心底深处有一个孩子最为我宠爱,他的名字叫大卫·科波菲尔”。这部长篇小说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部杰作,曾被列夫·托尔斯泰誉为“一切英国小说中最好的一部”。
六,《红与黑》作者:司汤达
小说围绕主人公于连的个人奋斗及两次爱情经历的描写,揭示了复辟王朝时期的波澜的阶级大博斗,反映了政治黑暗、教会腐败,贵族反动和资产阶级利欲熏心的广阔生活画面。
七,《悲惨世界》作者:雨果
《悲惨世界》是由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在1862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其内容涵盖了拿破仑战争和之后的十几年的时间。
故事的主线围绕主人公土伦苦刑犯冉·阿让(Jean Valjean)的个人经历,融进了法国的历史、革命、战争、道德哲学、法律、正义、宗教信仰。
八,《安娜·卡列尼娜》作者: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品。
作品讲述了贵族妇女安娜追求爱情幸福,却在卡列宁的虚伪、渥伦斯基的冷漠和自私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最终落得卧轨自杀、陈尸车站的下场。
庄园主列文反对土地私有制,抵制资本主义制度,同情贫苦农民,却又无法摆脱贵族习气而陷入无法解脱的矛盾之中。矛盾的时期、矛盾的制度、矛盾的人物、矛盾的心理,使全书在矛盾的漩涡中颠簸。这部小说是新旧交替时期紧张惶恐的俄国社会的写照。
九,《约翰·克利斯朵夫》作者:罗曼·罗兰
是一部通过主人公一生经历去反映现实社会一系列矛盾冲突,宣扬人道主义和英雄主义的长篇小说。小说描写了主人公奋斗的一生,从儿时音乐才能的觉醒、到青年时代对权贵的蔑视和反抗、再到成年后在事业上的追求和成功、最后达到精神宁静的崇高境界。
十,《飘》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
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前夕。生活在南方的少女郝思嘉从小深受南方文化传统的熏陶,可在她的血液里却流淌着野性的叛逆因素。
随着战火的蔓廷和生活环境的恶化,郝思嘉的叛逆个性越来越丰满,越鲜明,在一系列的的挫折中她改造了自我,改变了个人甚至整个家族的命运,成为时代时势造就的新女性的形象。
⑩ 外国名著书籍推荐排行榜
外国文学名著,引领您登堂入室,启迪心智,使您获得无穷的乐趣。
第1部 《神曲》但丁·阿利基埃里(意大利1265~1321)
第2部 《十日谈》乔万尼·薄伽立(意大利1313~1375)
第3部 《堂吉诃德》米盖尔·德·塞万提斯(西班牙1547~1616)
第4部 《哈姆雷特》威廉·莎士比亚(英国1564~1616)
第5部 《失乐园》约翰·弥尔顿(英国1608~1674)
第6部 《伪君子》莫里哀(法国1622~1673)
第7部 《忏悔录》让·雅克·卢梭(法国1712~1778)
第8部 《浮士德》约翰·沃尔夫冈·歌德(德国1749~1832)
第9部 《红与黑》司汤达(法国1783~1842)
第10部 《唐璜》乔治·戈登·拜伦(英国1788~1824)
第11部 《高老头》奥诺雷·德·巴尔扎克(法国1799~1850)
第12部 《三个火枪手》亚历山大·大仲马(法国1802~1870)
第13部 《悲惨世界》维克多·雨果(法国1802~1885)
第14部 《包法利夫人》居斯塔夫·福楼拜(法国1821~1880)
第15部 《恶之花》夏尔·波德莱尔(法国1821~1867)
第16部 《萌芽》艾米尔·左拉(法国1840~1902)
第17部 《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选》居伊·德·莫泊桑(法国1850~1893)
第18部 《约翰·克利斯朵夫》罗曼·罗兰(法国1866~1944)
第19部 《安徒生童话全集》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丹麦1805~1875)
第20部 《玩偶之家》亨利克·易卜生(挪威1828~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