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气排行 » 后蜀孟旭小说排行榜

后蜀孟旭小说排行榜

发布时间: 2022-07-13 03:07:12

❶ 有没有收了花蕊夫人和大小周后还有柴荣的两个符皇后的小说

最近读到花蕊夫人和小周后的故事,觉得古人的爱情和现代人的爱情似乎没有什么区别,有点感慨。
先说花蕊夫人吧,她是后蜀最后一位皇帝孟旭的宠妃。她不仅长得美丽,极有才华并且很贤惠,因为孟旭极其奢华,她经常劝孟旭省下钱做军费,可惜孟旭不听但对花蕊夫人确是极好一直独宠到后蜀亡。孟旭死后(据说被太祖毒死的),花蕊夫人就被太祖收进宫了。但是她经常想念孟旭,自己画了一张孟旭的画像,每晚拿出祭拜,一次不小心被太祖撞见谎称是送子之神。她的死因有很多说法,更多的是被太宗杀死的,又有说是因为政治斗争打猎时混乱射死,有说是因为她拒绝太宗被射死。通过花蕊夫人,我想说的是女人无论多么优秀,多么有洞察力如花蕊夫人,其实最想的是有个人全心的爱着自己而已,不管她是昏君,甚或亡国之主如孟旭。她凭吊孟旭虽说是忠贞,但更多的是在第二个男人宋太祖和第一个男人孟旭之间的对比中,孟旭才让她真正的感到女人的幸福吧,对于宋太祖来说,国家是最大的,女人即使再美也要排到后面的位置,而孟旭虽然昏庸,但是对她是真的好到极致了。

❷ 对联相传起源于五代后蜀主孟旭,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

对联是在古代的“桃符”和“对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正规名称叫楹联。对联源于中国文字语音的对称性,出现应该在周朝以前,造纸术和书法的发展,使对联成为独立文体。谭蝉雪先生在《文史知识》1991年第四期上撰文指出,中国最早的楹帖出现在唐代。
而认为源自于孟旭的是春联,即新年专用之门联。不过宋代不同史料对此说法不一,也有说是辛寅逊或孟昶的儿子孟喆所撰。

❸ 花千骨是哪个朝代的

错,虽然是玄幻小说改编而来的玄幻古装剧。但是本人觉得是有现实朝代的。。。

孟玄朗是蜀国二皇子后来继承大统成为蜀国的皇帝。。这个暂时没法判断是哪个朝代。但是从他身边的一个人可以判断其所在的年代。。。

就是轻水。

她是周国柴王府北晴郡主(她向自己父王借兵帮孟玄朗复位时候自己说过的)

那就好了,信息有了,周国,王室还姓柴。就是唐朝和宋朝之间的内个五代最后一个后周,虽然它的创建者是郭威,但是后来传位给他的养子柴荣(皇上姓柴,王族自然有部分姓柴了),正好朝代和王室的姓都对上了,正好,后面的北宋的时候四川也还存在蜀国。。。(楼主可以网络一下后周和北宋时候的蜀国,确认一下)

作者还是有心的。。。

❹ 赵崇祚的概述

字弘基,甘肃天水人。五代后蜀人。后蜀开国功臣中书令赵廷隐之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词选集的编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讲后蜀孟旭的中书令叫赵廷隐,他的儿子叫赵崇韬、赵崇祚。可见是书香门弟。

❺ 记有孟旭写对联的著作是谁呀!谁能告诉我

《宋史.蜀世家》
关于对联的起源有一种最普遍的说法就是对联起源于桃符。但在桃符上写“神荼”“郁垒”二神名,起目的只是为了 避邪,且其根本没对仗,也算不得对子,所以这种说法也是站不住脚得。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对联起源于五代后蜀主孟旭。《宋史.蜀世家》有载:“孟没岁除,名学士为词,置寝门左右。未年,辛寅逊撰词,孟以其非工,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但此种说法依然不够确定,现在已经发现的材料证明早在唐代,就出现了对联。

❻ 后蜀皇帝孟旭写的对联是什么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❼ 眼看城池要被攻破,为何官员找来更夫缩短打更间隔时间呢

在中国历史中,有一个叫冯瓒的奇官。据书中记载,冯赞生于宋初年间,曾在后周、后汉和后唐三个朝代当过官。

因其足智多谋、富有才干,在宋朝建立后,便被宋太祖赵匡胤征召入仕,是赵匡胤重用的人才之一。

公元965年,大宋发兵四川,铲除盘踞在此地的后蜀政权。

镇定下来的冯瓒将下属们召集到一起,对他们说道:“城外的人大多都是被他们威胁至此的百姓,他们挑这个时候进犯,定是害怕我们的援军到来,将他们一网打尽。我们只要死守到天亮,对方必撤退。”

将士们听后,心里稍微有了一点安定。可此时还不到前半夜,要守到五更时分,己方的补给够么?城里仅有300 余名官兵,城门要真被攻破,岂不是会被瓮中捉鳖?

虽说,局势十分不利,但是,冯瓒的头脑却十分清晰。说罢,便布置各项守城事宜,先是将二百人马分派到东、南、西、北四个城门坚守,又派身强力壮、机动灵活的官兵组成巡逻队在城墙上严密监视敌情,一有动静即刻敲锣以便调集援兵救急。

❽ 杨二郎的仪容——三山飞凤冠、鹅黄袍、水合服分别代表什么

封神榜里杨戬出场是比较简单的,和西游记对真君相貌的大书特书大夸特夸不同,吴承恩作为杨真君的粉丝,其花痴之心是镇不住地往外喷,杨二郎在西游记出场不过第6回和第63回中不多的段落,但每次出来都是让孙悟空吃瘪的,第一次出场擒拿了孙悟空还坏了猴子的金刚灵石身,第二次出场则让孙悟空干脆地自拜下风,一口一个“显圣大哥”,甚至对梅山六圣当面给自己定位“孙二哥”、而给杨二郎定位“大哥”的行为听之任之,完全服输。考虑到吴承恩毫不吝啬地在《二郎搜山图歌》里赞美杨二郎“少年都美清源公,指挥部从扬灵风……救月有矢救日弓,世间岂谓无英雄?”,那他可着劲地在西游记狠夸杨二郎,一口一个“二郎爷爷”也不奇怪了:

[那真君的相貌,果是清奇,打扮得又秀气。真是个:

仪容清秀貌堂堂,两耳垂肩目有光。头戴三山飞凤帽,身穿一领淡鹅黄。

缕金靴衬盘龙袜,玉带团花八宝妆。腰挎弹弓新月样,手执三尖两刃枪。

斧劈桃山曾救母,弹打棕罗双凤凰。力诛八怪声名远,义结梅山七圣行。

心高不认天家眷,性傲归神住灌江。赤城昭惠英灵圣,显化无边号二郎。]

和孙悟空“整黄金甲,登步云履,按一按紫金冠”,纯粹武将形象不同的是,杨二郎的样貌和武将大是不同,极有道气。

首先,我们瞧瞧他戴的三山飞凤帽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古代男子二十而冠,这三山飞凤帽实际上就是三山飞凤冠,先把“飞凤”这个装饰物去掉,单纯考虑“三山冠”,古时,三山冠算是流行度不低的一种冠冕。正如前文举出的诗文小说中叙述过,从唐到明,起初唐朝隐士戴来表示神仙之风,后来是被元朝武将戴上,再后来明朝太监如郑三宝者也附庸风雅地戴起来了,但这些戴冠者都不是平头老百姓,而都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起码也是个中上层阶级人士才戴得,以彰表自身的一种高雅趣味。所以即使在颂扬郑三宝下南洋间杂鬼神故事的明代小说里,为了突出郑三宝身份高贵,也要让他戴上一顶三山冠以表示来历不凡。

目前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周公辅成王图》中,周成王头戴三山冠,可见,最迟在汉朝它已出现,而且在人们心目中乃是王者之冠。1933年发掘出的辽南营城子东汉墓壁画中,身为贵族的主人同样头戴三山冠,正被羽人引导成仙,可见三山冠的最初来源就和神仙、王者、贵族等有关,代表一种类似羽扇纶巾的焕然道气和高古风雅。

三国时代吴国所制的铜镜佛像,比如如夔凤镜或佛兽镜上的佛像,因为当时佛教采取了本土化的传播方式,所以往往仿效远古道教神仙形象,头戴三山冠。而在三国时期的半圆方枚重列式神兽镜的浮雕中,作为当时信仰中男仙之首的东王公戴的也是三山冠,考虑到东王公就是被屈原歌颂过的东皇太一,也是道教宣传的飞升成仙首先参拜的天帝(木公),可见三山冠和神仙的联系很是久远了。西游记里写杨二郎戴三山冠,显然不是为了把他和普通的官宦武将联系,而更多的是暗示他的道教正神身份,同时,杨二郎本身也和上古神话有关,所以他戴三山冠说明他的王者身份和上古神仙之身。至于飞凤,本人略微抽搐下嘴角,凤冠一般是女性后妃戴或者女子结婚时戴好不好,我就当成是杨戬三山冠上的装饰品,象征他的身份华贵,起个美化作用算了。

其次,身穿一领淡鹅黄代表什么意思?

二郎神并不是一个只靠文字浮现在人心头的神,在吴承恩正式完成西游记之前,他已经以多种形象和姓名来历广泛出现在各种民间神话戏剧之中,而且在宋朝他的影响大到激发了青城山的农民运动,王小二李顺假装二郎神附体而造反,这种手法后来洪秀全也用过,假装上帝附体而创立了拜上帝会,义和团也用过假装团头大师兄二师兄能请来二郎神关公等,在明朝,杨二郎的庙宇从西到东、从南到北分布广泛,诸多人家在家中神龛里拜二郎神,因此,民间对二郎神的外貌形象、武装打扮、武器仆从等有普遍的共识,这也是为什么吴承恩虽然要靠重新塑造孙悟空的形象一抒心中块垒,却不能违背民间共识让孙悟空战胜杨二郎一样,因为,自古流传的信仰就是杨二郎轻易擒拿孙悟空,吴承恩也只能是想办法让孙悟空的战斗力提高些,落败得不那么难看而已,否则和他同时代的围观群众会给他丢石头臭鸡蛋臭豆腐的。同样,他和写作封神榜的许仲琳都不能把二郎神的基本特征改掉,就好比美国人改编超人漫画不能把超人的内裤外传和大红斗篷改掉一样,二郎神在民间中的形象就是穿黄袍,这点无法改变。

联系到二郎神在历史中和古蜀王的关系,以及和后蜀第二代皇帝孟旭的关系,这套衣服就别有意思了。当时人以为孟旭极似二郎神,《贤奕》卷四“闲抄”写到:“二郎神衣黄弹射拥猎犬,实蜀汉王孟旭像也,宋艺祖平蜀,得花蕊夫人,奉旭小像于宫中。艺祖怪问,对曰:‘此灌口二郎神也,乞灵者辄应’。因命传于京师,令供奉。盖不忘旭,以报之也。”有人考据说该书成于明朝,但卷四抄的都是古书内容,很可能成于南宋,此段资料很可能来自宋朝,且不论它对二郎神来历的猜测,单从这段记录看,二郎神的黄衣极可能就是皇帝的龙袍。缕金靴衬盘龙袜,玉带团花八宝妆,都只是龙袍的标准配件而已。

再结合封神榜里对这件黄衣的描写:“杨戬连刀带出来,把包袱打开一看,是一件淡黄袍。怎见得?有赞为证:淡鹅黄,铜钱厚,骨突云,霞光透,戊己按中央;黄邓邓,大花袍,浑身上下金光照。”这件衣服显然是用丝绸或云锦制成且绣有花纹的黄袍,而不是孙悟空的黄金甲那样的战甲。那么,这绣的是什么图案呢?

请看“戊己按中央”, 戊己属土,土分阴阳。戊为阳土,己为阴土,也就是说,这里刺绣的其实是阴阳图案,应的是土德。

到了这个地步,杨二郎穿的是武将服装还是皇帝武装,已经不言自明了,头戴周天子、东王公、诸佛戴的三山冠,身穿皇帝穿的龙袍,脚蹬盘龙袜,腰围玉带,整一个神仙版的青葱小皇帝呀!宝莲灯将他演成穿一身银甲的战将,错啦!

而且,足以证明这身鹅黄衣袍是龙袍的,还有明朝的服色制度。且不论清朝皇帝专用色就是鹅黄,太子也只能用杏黄,皇子只能用金黄。孙悟空的黄金甲抵死了也就只是个金黄。我们且看,西游记和封神榜成书年代都是明朝,而朱元璋制定的服色制度里规定:玄、黄、紫三色定为皇家专用,官吏军民均不得使用,否则违制犯法,大逆不道。两位作者都是明朝人,他们写这两本书时,多参考本朝的生活状况,并没按西周古制古礼描写,写及杨二郎的鹅黄袍时自然也知道鹅黄色在本朝的特殊含义。

由于明朝皇族姓朱,皇帝以朱红为贵,常服多穿朱红,死后才用明黄色龙袍,因明通“冥”,皇帝也忌讳死。皇族日常生活多用金黄和淡黄色。就算明朝皇帝要穿黄色龙袍,也只会穿淡黄或者金黄,而皇帝日常穿用的淡黄色,显然正是杨二郎穿的鹅黄色。大家网络一下鹅黄色,就会发现它和明黄接近,但更为内敛。所以杨二郎的鹅黄袍,在明朝那是皇帝或者皇子才穿得的,虽然杨二郎只是玉帝的外甥,但看这服色,就是皇子才有的身份待遇了。普通的郡王恐怕还捞不着穿,比如半架空半依据清朝的《红楼梦》里,[北静王水溶头上戴着洁白簪缨银翅王帽, 穿着江牙海水五爪坐龙白蟒袍,面如美玉,目似明星,真好秀丽人物],就没穿黄袍,这固然有前来给贾家吊唁的原因在,但同时恐怕也有不能逾制的缘故,毕竟,一个郡王是穿不得黄袍的。

这就带来一个疑问了,杨二郎在西游记里表面上的地位,撑死了是个地仙,用观音的话说就是看守灌口地方,享受下界香火而已,虽然有个“赤城昭惠英灵圣”的封王称号,但和什么五岳大帝,紫微大帝,三清六御之类的天帝相比,如何能穿得了帝王之服?

第三,封神榜里的杨戬虽然写作在后,但时代在前,当时还只是穿着道士服,那他才过一千年就怎么敢跑去给天帝舅舅添堵,穿着龙袍面圣?

封神榜的花痴是隐藏不外露的,尽管关键的功劳和作者的宠爱都给了杨二郎,但写及他时却极为内敛,杨戬下山来到帅府时,只是一个道人装扮,[这道人带扇云冠,穿水合服,腰系丝绦,脚登麻鞋……]极朴素又极出尘,虽然扇云冠、水合服都不是他的专利,但组合起来却有云水气象,极符合中国古典山水的理想,因此,下文立即接“子牙大喜,见杨戬超类出众”也就顺理成章了。而全书论倒杨戬的样貌也不过是“相貌非俗”使闻太师心惊,“道气昂然”等词,并无别话,但一个修行中的年轻道士的形象活现眼前。

此时的杨戬不过是个修道者,作为玉虚门下,他必须时刻谨慎,按门规穿道服,食素。参考黄天化易服吃荤一节,就知门规严厉,但才过了一千年,在西游记里,大约王莽篡汉之前几十年时,他却完全变了性子,穿着皇帝的龙袍跑去抓孙悟空。

按说他被孙悟空揭了短,道他和玉帝有旧怨,玉帝当是对他提防不已,冷落已久,他既非紫微大帝,有人间帝王气护佑,又非五岳大帝、三清四御等正式的天帝,天庭怎会容他作为一个受册封的地方官员穿着逾制的龙袍,还跑去李靖等五大天王和十万天兵面前招摇,而这些人等居然毫无反感和提防,对他十分恭敬配合?要知道,一个地方官敢穿龙袍已是不可思议,而穿着龙袍到处溜达,甚至跑去国防部长和党中央面前溜达,还敢穿着龙袍和正主儿皇帝见面,那是一种什么罪名什么精神儿?而杨戬捉了孙悟空后,穿着鹅黄袍子居然就那么招摇地上天见玉帝复命谢恩受赏去了。各位试思考,顶上坐着最高领导,一身招摇的鹅黄龙袍,下头走来一位青年小将,居然也穿着一身招摇的鹅黄龙袍,我靠,这是皇太子的架势,要逼宫还是要挑衅找死啊?居然满朝文武都视而不见,理所当然地接受且毫无抗议、欢欢喜喜地看着这两人会面了,玉帝不但毫无下狠手对付这小子之意,还给他赏赐了东西让他继续过逍遥日子去了,这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啊?

顺带说明下,作为西游记和封神榜共同资料来源的还有元代的诸多杂剧、明初的《西游记平话》。

封神榜肯定受了西游记的影响,但影响绝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大,毕竟同一时期还流传着多种资料来源,西游记也是从西游记平话和西游记杂剧脱胎,本身原创成分有,但绝非石破天惊之作。三国演义脱胎于三国志,但西游记从平话和杂剧受的影响恐怕还要大得多,很多成分都非原创,吴承恩一方面起了整理民间传说给出解释的作用,一方面则加入了自己的需要。

封神榜的做法其实和西游记一样,都是对民间传说改造解释整理再加入部分原创。

❾ 一昏君亡国后,数万百姓冒死相送,留下什么字,刻于公堂之上

此君王将“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这十六个字刻于公堂,这位君王就是后蜀最后一位皇帝孟昶,孟昶可以用两面角色来形容他,负面的他在后蜀后期时,他奢侈无度,昏庸至极,但正面的他却爱戴百姓,广建后蜀,在他的地盘,百姓无论是吃还是穿都不用愁,后蜀在他的治理下一片祥和。

但是百姓的这一举动,触怒了宋朝皇帝赵匡胤,因为他觉得虽然孟昶让后蜀走向了灭亡,但是他在百姓心中分量不轻,如果留下必定会带来隐患,所以在孟昶押回开封刚一周就死了。孟昶之所以让百姓如此爱戴其实和他早期称帝时有关,孟昶不仅在反腐上做得很严明,在助农方面也做得很细致,从他刻得那十六个字就能看出,孟昶其实还是一位挺好的君王,至少他对百姓是真心的好,只不过后期他太放纵,越来越昏庸,加上下面的文武百官不给力,才让后蜀灭亡。

❿ 《花间集》是谁的作品

后蜀赵崇祚。

《花间集》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编纂的一部词集,也是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文人词选集,由后蜀人赵崇祚编辑。

18位词人除温庭筠、皇甫松、和凝三位与蜀无涉外,其余15位皆活跃于五代十国的后蜀。或生于蜀中,或宦旅蜀中,他们是韦庄、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顾敻、牛希济、欧阳炯、孙光宪、魏承班、鹿虔扆、阎选、尹鹗、毛熙震、李珣。

作者简介:

赵崇祚,字弘基,甘肃天水人。五代后蜀人。后蜀开国功臣赵廷隐之子,编集《花间集》。在敦煌曲子词发现之前,《花间集》一直被认为是现存最早的词集。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讲后蜀孟旭的中书令叫赵廷隐,他的儿子叫赵崇韬、赵崇祚。可见是书香门弟。

热点内容
小说排行榜沙海 发布:2025-07-02 20:59:51 浏览:649
男主不流氓的都市小说排行 发布:2025-07-02 20:55:28 浏览:280
双修修真yy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7-02 20:46:07 浏览:145
哪个听书软件能听盗墓笔记沙海 发布:2025-07-02 20:43:44 浏览:354
类似机器猫言情小说 发布:2025-07-02 20:43:29 浏览:540
2016恐怖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7-02 20:28:13 浏览:434
小王子喜马拉雅听书 发布:2025-07-02 20:21:30 浏览:723
鞭殇之恋小说免费阅读GL是什么 发布:2025-07-02 20:15:53 浏览:728
小说阅读高考探究题思路 发布:2025-07-02 20:09:23 浏览:909
末世男主黑暗的小说推荐 发布:2025-07-02 20:09:15 浏览: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