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气排行 » 复活小说好不好看

复活小说好不好看

发布时间: 2022-07-26 11:18:17

A. 介绍一下《复活》这本书

【小说《复活》】
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内容简介〗

聂赫留道夫公爵是莫斯科地方法院的陪审员。一次他参加审理一个毒死人的命案。不料,从妓女玛丝洛娃具有特色的眼神中认出原来她是他青年时代热恋过的卡秋莎。于是十年前的往象一幕幕展现在聂赫留道夫眼前:当时他还是一个大学生,暑期住在姑妈的庄园里写论文。他善良,热情,充满理想,热衷于西方进步思想,并爱上了姑妈家的养女兼婢女卡秋莎。他们一起玩耍谈天,感情纯洁无暇。三年后,聂赫留道夫大学毕业,进了近卫军团,路过姑妈庄园,再次见到了卡秋莎。在复活节的庄严气氛中,他看着身穿雪白连衣裙的卡秋莎的苗条身材,她那泛起红晕的脸蛋和那双略带斜眼的乌黑发亮的眼睛,再次体验了纯洁的爱情之乐。但是,这以后,世俗观念和情欲占了上风,在临行前他占有了卡秋莎,并抛弃了她。后来听说她堕落了,也就彻底把她忘却。现在,他意识到自己的罪过,良心受到谴责,但又怕被玛丝洛娃认出当场出丑,内心非常紧张,思绪纷乱。其他法官、陪审员也都心不在焉,空发议论,结果错判玛丝洛娃流放西伯利亚服苦役四年。等聂赫留道夫搞清楚他们失职造成的后果,看到玛丝洛娃被宣判后失声痛哭、大呼冤枉的惨状,他决心找庭长、律师设法补救。律师告诉他应该上诉。
聂赫留道夫怀着复杂激动的心情按约去米西(被认为是他的未婚妻)家赴宴。本来这里的豪华气派和高雅氛围常常使他感到安逸舒适。但今天他仿佛看透了每个人的本质,觉得样样可厌:柯尔查庚将军粗鲁得意;米西急于嫁人;公爵夫人装腔作势。他借故提前辞别。
回到家中他开始反省,进行“灵魂净化”,发现他自己和周围的人都是“又可耻,又可憎”。母亲生前的行为;他和贵族长妻子的暖昧关系;他反对土地私有,却又继承母亲的田庄以供挥霍;这一切都是在对卡秋莎犯下罪行以后发生的。他决定改变全部生活,第二天就向管家宣布:收拾好东西,辞退仆役,搬出这座大房子。
聂赫留道夫到监狱探望玛丝洛娃,向她问起他们的孩子,她开始很惊奇,但又不愿触动创伤,只简单对答几句,把他当作可利用的男人,向他要十卢布烟酒钱以麻醉自己,第二次聂赫留道夫又去探监并表示要赎罪,甚至要和她结婚。这时卡秋莎发出了悲愤的指责:“你今世利用我作乐,来世还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后来聂赫留道夫帮助她的难友,改善她的处境,她也戒烟戒酒,努力学好。
聂赫留道夫分散土地,奔走于彼得堡上层,结果上诉仍被驳回,他只好向皇帝请愿,立即回莫斯科准备随卡秋莎去西伯利亚。途中卡秋莎深受政治犯高尚情操的感染,原谅了聂赫留道夫,为了他的幸福,同意与尊重她体贴她的西蒙松结合。聂赫留道夫也从《圣经》中得到“人类应该相亲相爱,不可仇视”的启示。
这两个主人公的经历,表现了他们在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复活。小说揭露了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吏,触及了旧社会制度的本质。

〖小说背景〗

《复活》是托尔斯泰的晚期代表作。这时作家世界观已经发生激变,抛弃了上层地主贵族阶层的传统观点,用宗法农民的眼光重新审查了各种社会现象,通过男女主人公的遭遇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一幅幅沙俄社会的真实图景:草菅人命的法庭和监禁无辜百姓的牢狱;金碧辉煌的教堂和褴褛憔悴的犯人;荒芫破产的农村和豪华奢侈的京都;茫茫的西伯利亚和手铐脚镣的政治犯。托尔斯泰以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态度对当时的全套国家机器进行了激烈的抨击。然而在《复活》中,托尔斯泰虽然对现实社会做了激烈的抨击,揭露了社会制度的本质,但是小说结尾,仍然把改革社会的寄希望于基督教,又把自己的宗教观强行植入小说当中,并且几乎否定了资本主义一切国家机器的一切作用,不得不说是小说思想境界上的一个遗憾。
小说原计划创作四部,但只创作了三部。

〖作者简介〗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Лев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1828~1910)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其它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等。还有 《跳水 》、《穷人》、《七颗钻石》、《李子核》等选入我国小学语文课本。他也创作了大量童话。他以自己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他还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列宁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托尔斯泰思想中充满着矛盾,这种矛盾正是俄国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的反映,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贵族知识分子在寻求新生活中,清醒与软弱、奋斗与彷徨、呼喊与苦闷的生动写照。托尔斯泰的作品纵然其中有反动的和空想的东西,但仍不失为世界进步人类的骄傲,他已被公认是全世界的文学泰斗。列夫·托尔斯泰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B. 复活这本书五年级的学生适合看吗

其实这是根据个人的理解能力,欣赏水平来看的。不过一般来说小学5年级的学生还达不到那样的思想深度。本人是在小学六年级第一次接触这本小说,说实话是怀着很肤浅的心思看的,当时也因为确实没有那么高的理解能力而觉得很无聊,最终半途而废。因为《复活》这本小说中运用了很大篇幅的关于哲理,人伦等的直接抽象叙述,若没有达到一定水平的思想深度,读来只觉枯燥无聊。而当我初二再一次读这本小说时,自身各方面欣赏水平、思想深度等都已经有了很大提高,再回过来看时,就觉得学到了很多,理解了很多。这本书是非常经典的,值得反复读、细细品。不过要问我的意见的话,最好是初中再开始读,而教育部门则是把它作为高中的推荐书目。

C. 名著《复活》写的是什么

《复活》:青年贵族聂赫留朵夫在法庭上意外见到他曾爱恋并引诱过的女子玛丝洛娃,遭遗弃沦为妓女的她被诬陷为杀人犯。两人的不期而遇触动了聂赫留朵夫尚未泯灭的良知,在他内心掀起痛悔的狂澜。他想方设法赎罪,为她奔走伸冤,从此走上精神“复活”的道路。目睹下层劳苦大众的悲辛和沙皇统治阶级的残暴、卑劣,聂赫留朵夫毅然放弃了家庭、财产,跟随玛丝洛娃流放西伯利亚。从浑浑噩噩中苏醒过来的玛丝洛娃重新找到了人的尊严和自身价值,为了她爱的人的一生幸福,她无悔地放弃了与他的结合。这部史诗般的经典著作被誉为“19世纪俄国生活的网络全书”。

D. 复活 托尔斯泰小说全集怎么样

我们这个社会其实总是这样的吧。 在我们身边,能直截了当,毫无忌惮交流心事的少之又少,却充斥着一群群从外表到骨子里都怀揣“利己主义”,仍自信表演自己是多么的友善。 在我们身边,虚怀若谷,掂量出自己几斤几两的人几乎绝迹,随处可见的是一群群崇尚自己思想,还要“强奸人意”,还要洋洋得意的表情。 在我们身边,应该没有人不把金钱和权力作为衡量一个人和一件事的标准。吐沫横飞的讨论中没有了铜臭就不能显摆出这个话题的伟大意义。 其实我们就是这样的人。 做一个不虚伪,不浮躁的人太难了,因为这个社会就是如此的假惺惺。 所以作为普通人你很难站在高处去俯瞰这个世界,因而强求自己过得真实一点的确很难。幸好,伟大的人还是有的,对于托尔斯泰而言,认清这个社会不难,写出这个社会也不难,唯一难的就是后来人能否从《复活》里读出一二。 想想,确实很难,浮躁的我们哪还有功夫拿起名著来受“再教育”呀!而且,如果你已经很好的契合了这个世界而不会感到一丝迷惘的话,文字的力量也很难撼动你这“既得利益者”的世界观了吧。 《复活》这个故事读起来很有意思,贵族主人公涅赫柳多夫也曾和无数天真少年一样,对生活充满了卡通式美好认识,可经历成长,渐渐发现自己“高富帅”的贵族地位早就注定应该过一种随波逐流的“风流生活”。沾染上上层社会的不良风气后,自己曾纯洁爱慕过的女佣人马斯洛娃也普普通通的玩物,使她怀孕后掏出一百卢布就当作了事。过了很久,当身为社会栋梁之才的涅赫柳多夫作为陪审员出现在一桩被诬告的妓女偷窃案上时候,眼前的犯人就是当年自己始乱终弃的马斯洛娃……当年自己认为无伤大雅的举动,成为了她堕落的源头。涅赫柳多夫开始了自己的救赎之路,不仅仅要拯救马斯洛娃,也要洗涤自己:放弃自己剥削地主的权利,找到真正公平,明亮的生活意义。 所以,这不仅仅是一个爱情故事,更多的是主人公自我救赎的演绎。这种经历必定是无比苦痛和折磨,主人公用了不到一年,而托尔斯泰则用了整整一生。 作为大师晚年最重要的作品,这本书凝结了他最后的“心灵理想”。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托尔斯泰告诫希望保持纯真的人: 首先,要有爱心去对任何人。 其次,每个人在上帝面前都有罪,你首先要反省自己,不要居高临下的苛责别人。 最后,圈子的大小,决定了你是非观的大小,不要对任何权威信服,有时候你认为对的东西可能正是自己无知的表现。 写的有点乱。

E. 世界名著《复活》这本书好看

小说主人公卡秋莎·玛丝洛娃本是一个贵族地主家的养女,她被主人的侄子、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公爵诱奸后遭到遗弃。由此她陷入了苦难的生活,她怀着身孕被主人赶走,四处漂泊,沦为妓女达八年之久。后来她被人诬陷谋财害命而被捕入狱。十年后,聂赫留朵夫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审理玛丝洛娃的案件。他认出了被告就是十年前被他遗弃的玛丝洛娃,他受到了良心的谴责。为了给自己的灵魂赎罪,他四处奔走为她减刑。 当所有的努力都无效时,玛丝洛娃被押送去西伯利亚,聂赫留朵夫与她同行。途中,传来了皇帝恩准玛丝洛娃减刑的通知,苦役改为流放。这时的玛丝洛娃尽管还爱着聂赫留朵夫,但为了他的前途,拒绝了他的求婚,与政治犯西蒙松结合。这两个主人公的经历,表现了他们在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复活。小说还揭露了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吏,触及了旧法律的本质。《复活》是托尔斯泰的晚期代表作。这时作家世界观已经发生激变,抛弃了上层地主贵族阶层的传统观点,用宗法农民的眼光重新审查了各种社会现象,通过男女主人公的遭遇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一幅幅沙俄社会的真实图景:草菅人命的法庭和监禁无辜百姓的牢狱;金碧辉煌的教堂和褴褛憔悴的犯人;荒芫破产的农村和豪华奢侈的京都;茫茫的西伯利亚和手铐脚镣的政治犯。托尔斯泰以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态度对当时的全套国家机器进行了激烈的抨击。 感兴趣的话,去这里在线读吧: http://xz8.2000y.net/mb/1/readnews.asp?newsid=332606

F. 关于复活这本小说

聂赫留道夫公爵是莫斯科地方法院的陪审员。一次他参加审理两个旅店侍役假手一个妓女谋财害命的案件。不料,从妓女玛丝洛娃具有特色的眼神中认出原来她是他青年时代热恋过的卡秋莎。于是十年前的往象一幕幕展现在聂赫留道夫眼前:当时他还是一个大学生,暑期住在姑妈的庄园里写论文。他善良,热情,充满理想,热衷于西方进步思想,并爱上了姑妈家的养女兼婢女卡秋莎。他们一起玩耍谈天,感情纯洁无暇。三年后,聂赫留道夫大学毕业,进了近卫军团,路过姑妈庄园,再次见到了卡秋莎。在复活节的庄严气氛中,他看着身穿雪白连衣裙的卡秋莎的苗条身材,她那泛起红晕的脸蛋和那双略带斜眼的乌黑发亮的眼睛,再次体验了纯洁的爱情之乐。但是,这以后,世俗观念和情欲占了上风,在临行前他占有了卡秋莎,并抛弃了她。后来听说她堕落了,也就彻底把她忘却。现在,他意识到自己的罪过,良心受到谴责,但又怕被玛丝洛娃认出当场出丑,内心非常紧张,思绪纷乱。其他法官、陪审员也都心不在焉,空发议论,结果错判玛丝洛娃流放西伯利亚服苦役四年。等聂赫留道夫搞清楚他们失职造成的后果,看到玛丝洛娃被宣判后失声痛哭、大呼冤枉的惨状,他决心找庭长、律师设法补救。名律师告诉他应该上诉。
聂赫留道夫怀着复杂激动的心情按约去米西(被认为是他的未婚妻)家赴宴。本来这里的豪华气派和高雅氛围常常使他感到安逸舒适。但今天他仿佛看透了每个人的本质,觉得样样可厌:柯尔查庚将军粗鲁得意;米西急于嫁人;公爵夫人装腔作势。他借故提前辞别。
回到家中他开始反省,进行“灵魂净化”,发现他自己和周围的人都是“又可耻,又可憎”。母亲生前的行为;他和贵族长妻子的暖昧关系;他反对土地私有,却又继承母亲的田庄以供挥霍;这一切都是在对卡秋莎犯下罪行以后发生的。他决定改变全部生活,第二天就向管家宣布:收拾好东西,辞退仆役,搬出这座大房子。
聂赫留道夫到监狱探望玛丝洛娃,向她问起他们的孩子,她开始很惊奇,但又不愿触动创伤,只简单对答几句,把他当作可利用的男人,向他要十卢布烟酒钱以麻醉自己,第二次聂赫留道夫又去探监并表示要赎罪,甚至要和她结婚。这时卡秋莎发出了悲愤的指责:“你今世利用我作乐,来世还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后来聂赫留道夫帮助她的难友,改善她的处境,她也戒烟戒酒,努力学好。
聂赫留道夫分散土地,奔走于彼得堡上层,结果上诉仍被驳回,他只好向皇帝请愿,立即回莫斯科准备随卡秋莎去西伯利亚。途中卡秋莎深受政治犯高尚情操的感染,原谅了聂赫留道夫,为了他的幸福,同意与尊重她体贴她的西蒙松结合。聂赫留道夫也从《圣经》中得到“人类应该相亲相爱,不可仇视”的启示。

G. 《复活》有谁写过只有托尔斯泰吗这本书好看吗有趣吗是小说性质的还是什么

我只看过列夫·托尔斯泰写的,写出男主人公纠结赎罪的心路历程,基调较沉重。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十九世纪俄国对世界文学最有影响的作家。《复活》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本书取材于一件真实事件,主要描写男主人公涅赫柳多夫引诱姑妈家女仆玛斯洛娃,使她怀孕并被赶出家门。后来,她沦为妓女,因被指控谋财害命而受审判。男主人公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见到从前被他引诱的女人,深受良心谴责。他为她奔走伸冤,并请求同她结婚,以赎回自己的罪过。上诉失败后,他陪她流放西伯利亚。他的行为感动了她,使她重新爱他。但为了不损害他的名誉和地位,她最终没有和他结婚而同一个革命者结为伉俪。聂赫留朵夫也从《圣经》中得到“人不但不可恨仇敌,而要爱仇敌。”的启示。 这两个主人公的经历,表现了他们在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复活。小说揭露了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吏,触及了旧社会制度的本质。

H. 如何评价列夫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复活》

托尔斯泰的《复活》是其晚年的代表作品,一方面,在对当时社会的罪恶和腐朽反动的国家、法律、教会制度的揭露上,很难找出另一部作品有这样的深度和广度。

另一方面,它宣扬了赎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不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等观点,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思想,人们称之为“托尔斯泰主义”。



艺术特色

《复活》的结构与描写的基本原则,是尖锐的对比。小说中描写了极其广泛的生活画面:从法院到教堂,从监狱到流放所,从莫斯科到彼得堡,从城市到乡村,从俄罗斯到西伯利亚。

通过这些画面,作者把上层社会与人民生活进行对比,把贵族老爷、达官贵人与贫苦的老百姓进行对比,把统治者与犯人进行对比。

I. 求托尔斯泰的小说《复活》的赏析,要有细节!!!不要太长,600—800字即可

《复活》是托尔斯泰的晚期代表作。这时作家世界观已经发生激变,抛弃了上层地主贵族阶层的传统观点,用宗法农民的眼光重新审查了各种社会现象,通过男女主人公的遭遇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一幅幅沙俄社会的真实图景:草菅人命的法庭和监禁无辜百姓的牢狱;金碧辉煌的教堂和褴褛憔悴的犯人;荒芫破产的农村和豪华奢侈的京都;茫茫的西伯利亚和铐脚镣的政治犯。托尔斯泰以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态度对当时的全套国家机器进行了激烈的抨击。

首先,作家以人民的名义审判了“审判者”,撕下了那些高坐在审判席上的沙皇官僚、官方教士、贵旅代表们的假面具,剖析彵们的肮脏灵魂。而更为深刻的审判则在聂赫留道夫的心灵中进行。彵是造成卡秋莎不幸的第一个罪人。在法庭上认出卡秋莎后,“彵灵魂的深处不锝不感到那一次行为的残酷、懦怯、卑鄙,还感到彵那闲散的、堕落的、残忍的、怠惰的所有生活也是那样。”从此开始了彵的思想和生活的转折,彵努力从“动物的人”向“精神的人”转化,竭力用受害者、普通老百姓的眼光重新审视彵周围的一切事物。彵逐步成为本阶级的审判者。作家通过彵的主人公周旋于统治阶级最上层,发现原来掌握生杀大权、制定法律的人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彵醒悟到“人吃人并不是从森林里开始的,而是从各部、各委员会、各政府衙门里开始的”。聂赫留道夫奔走在贫苦人民最低层,看到农民挣扎在饥饿线上,彵认识到“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和白昼一样的明显,也就是唯一能够养活彵们的土地,都被地主从彵们里夺去了”。

聂赫留道夫是托尔斯泰式的主人公,彵表达了作品的主要思想。然而,假如没有卡秋莎这个形象,人民的生活就不能充分展示,《复活》也就不会有如此深沉的感人力量。作家写到卡秋莎时,流露出那么真挚的同情和爱。少女时代,她身为地主家的养女兼使女,但却没有丝毫奴颜婢膝。她天真无邪,但幼稚无知,凭着一颗单纯的心灵,设想着美丽的世界,沉浸在欢乐的生活中。被奸污后的卡秋莎还曾有过幻想,直到风雨交加的秋夜,聂赫留道夫坐在舒适明亮的头等车厢里玩牌、谈笶,而卡秋莎在火车旁奔跑、呼喊,却锝不到回音。这时,她才开始亿识到彵们之间隔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彵们是属于两个世界的人。她真想纵身跳到车轮下,了此一生。胎儿的蠕动,激起了她母性的感情,但从此,她眼前失去了光明和希望,在黑暗中摸索、挣扎,“她不再相信上帝和善良”,认识到“全部关于上帝和关于善的那些话,全是欺人之谈”。

卡秋莎·玛丝洛娃形象丰满、真实,在俄国文学史上的女性画廊中独具一格。其典型亿义也是深刻的。作品正是通过卡秋莎和她的不幸遭遇,反映了“一直到最深的底层都在汹涌激荡的伟大的人民的海洋”(列宁语)。在形象体系中她与聂赫留道夫相辅相成,体现了作品的主题。假如说,在托尔斯泰的构思中,复活节之夜聂赫留道夫的情欲是彵堕落的开端,那么,凄风苦雨的车站一幕卡秋莎对善和上帝的怀疑与否定就是她沦落的内因。彵们生活的转折都取决于对待永恒法则——上帝的真理的态度。因此,彵们后来的精神复活,首先是皈依上帝,恢复对善和爱的信念。聂赫留道夫通过忏悔和赎罪,卡秋莎通过宽恕对方,恢复爱的途径。同时,现实主义大师托尔斯泰也写出了男女主人公关系中的社会因素、阶级对立,使社会的主题与伦理道德的主题紧密结合,融为一体。

作为贵族,托尔斯泰在资本主义势力的冲击下,看到的只是国家机器——暴力的加强、社会道德的沦落和农村的破产。为了和资本主义世界抗衡,彵自然求助于农民。卢那察尔斯基指出,这不仅是托尔斯泰个人探索的结果,也是从赫尔岑到民粹派走过的道路,而“托尔斯泰在这方面更是特别富于典型性”,因为彵客观上反映了俄国农民资产阶级革命的特性。这也决定了聂赫留道夫形象的典型亿义。

《复活》在我国自本世纪初至今已出版六种译本,三四十年代先后又有戏剧家田汉和夏衍改编的同名剧本的发表和上演,作品和它的主人公己成为我国读者和观众极为熟悉和喜爱的人物形象。

热点内容
免费阅读主人公叫陈枫的小说 发布:2025-09-19 11:31:20 浏览:174
巨轮小说全书在线阅读 发布:2025-09-19 11:31:14 浏览:826
熊熊同志小说推荐 发布:2025-09-19 11:21:43 浏览:848
懒人听书账号退出 发布:2025-09-19 10:56:42 浏览:505
末世星际穿越小说排行榜完本 发布:2025-09-19 10:51:28 浏览:873
古言小说推荐经典排行种田文 发布:2025-09-19 10:47:12 浏览:92
小说推荐含肉有剧情 发布:2025-09-19 10:39:25 浏览:265
最佳赘婿小说全文免费阅读全文 发布:2025-09-19 10:31:24 浏览:200
大晚上小说全文 发布:2025-09-19 10:30:36 浏览:284
校园鬼记小说下载 发布:2025-09-19 10:13:21 浏览: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