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排行榜张洁
❶ 请问关于张洁的小说评论有哪些
上海女作家张洁的三本书《敲门的女孩子》《穿越你的影子》《神秘园之歌》,少儿社(上海)隆重推出,打的是“月光少女小说”的品牌。用月光来形容张洁的少女小说,真是太恰当、太准确了。张洁的小说多用第一人称,这使她的文体呈现一种真挚、纯情、秀美的叙述调子,能使阅读者迅速得到心灵的感应。对成人世界污垢一面的反感与排斥,与人相处中的失望失意,感受生活的困惑和拙于表达的忧郁,这些少年成长中的敏锐情绪跟少年对纯真美好事物的感动同时共存着,它们显出既丰厚又飘逸的审美效果来。张洁的小说总体上都有空灵飘逸之美,这与作者看待生活与选取素材的视角有关。作者的心中有着一种“既简单又无限”的完美理想,她好奇、困惑、拷问生活,都以那种理想作着依托,一点人性的瑕疵都会为之心痛,但同时也会原谅。少女的心理如天上的云絮绵密翻滚,但她们的飘逸是有着内在定力的。太过流畅的东西,读后会有简单之感。表达与文字过于流畅的话,一般是因为作者对自己要想表达的东西已经圆熟地把握了,它们在笔底下显得胸有成竹,游刃有余。而这样的文字这样的作品现在已经是太多了。有评论家曾经告诫作家们,在你觉得太流畅时试试要抑制这种流畅。圆熟同时也是一种俗,太过流畅难免效果平面。欣喜地发现张洁是远离了那种圆熟与太过流畅。张洁的文字是美的、准确的,但当她在作品中构造某种意境时,不是居高临下而是身临其境的;她在描写困惑时不是要通过描写来解答困惑,而往往是写的同时正困惑着。我认为张洁作品最出色的东西,不是它要反映的思想,而是作品本身的形象性。用一句文学理论的俗语说:是形象大于思想。作品本身丰腴了,思想才能获得感染力。甚至,我认为宁可形象“毛边化”“毛糙化”,也要强过于形象的被概念化、被干瘦化,特别是对于少儿小说来说。对于我们的文学现状来说,思想已经太多太空也太滥了。张洁的长处正是张洁的文学潜力之所在,它是一种天生的修养,因为特别真挚的态度所致;同时也是一种才能。各种人物活灵活现的对话、生动的纠葛、灵动的场面、缥缈的思绪——它们的成功再现,就是因了以上的两个原因。既是才能,也是修养。因为真挚,就会感同身受完全地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与表现;因为才能,便将它们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所以,张洁不但能塑造出与自己同一类的敏感美好的少女形象,也能成功勾画问题男孩一类的形象,《花开的时候》就是一部很好的小说。对人性诗意的珍惜与生命的活力,这两极在张洁的作品中共存着,男孩女孩身上所表现出的那种活泼、顽皮、跳荡、反抗,有时它们以近似粗壮强硬的面目出现时,不禁令人惊讶它们与作家本人那种纤秀形象之反差。但这是毫不奇怪的,有了更为广阔强劲的生命力的支撑,人性的诗意表达才不会是纤细的、贫弱的,而是具有力度。生命力本身也是一种诗意,它们与作家的敏锐性同样重要与宝贵。当作家的悲悯性与写作题材完好地切合融洽时,或者说,作家找到的叙述角度不多也不少地抒发自己的情怀时,更精致的作品就出现了。我认为《晚茶花香》《人间烟火》《沐浴阳光下》《天堂的孩子》《花开的时候》,包括长篇《敲门的女孩子》是张洁小说中最出色的,它们拥有出色的叙述节奏,形式内容和谐统一,布局结构匀衡而有余韵,就是与成人文学作品摆在一起,它们也是出色的。很巧的是,它们大多是第三人称的,这使我想到,是否第三人称的小说,更能使张洁冷静而有控制。也许找到特定叙述人称的霎那,作家的艺术构思也瞬间成熟。
活力地带
个人首页 控制面板
我的文章 我的相册
我的圈子 我的播客
给我留言
我的文章分类
■ 我的所有文章
最近更新的BLOG列表
■ 细细粒的BLOG
■ 四叶草的BLOG
■ 泪流在海中央的BLOG
■ 生活,不过如此而已……
■ About陈嘉丽
■ 小猪的BLOG
■ Mr銭的BLOG
■ 一个仰望天空的女子
■ 韩放
■ 畅游
发表文章
拒绝重复自我——论张洁小说的转型(三)
2006-08-20 21:17:56
大中小
五、拒绝重复自我的生命写作者
诚如张洁所说“作家的每部作品,都可以看做是他们灵魂的自传。”⑾这尤其体现在张洁的文学创作中,她正是这样一个从不隐藏自己强烈的爱与强烈的恨而真诚写作的作家,她构筑的是她内心真诚的世界,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变迁。因此,你在她那里读不出时下文风的暗示,有的只是她个人生活体验变化的过程。而又正由于个人生命的体验总在不断推移变化着,所以张洁的文学创作也就自觉或不自觉地发生着转型。
张洁从《爱,是不能忘记的》到《方舟》、《红蘑菇》和《无字》(以及她的《祖母绿》等),我们可以看到他创作上的明显变化。无论是她对爱情与婚姻主题的、从痛苦的理想主义转为清醒的、开放的现实主义,或是女性解放问题上从爱情婚姻的解放达到从事业解放的高度,还是在创作风格上的从正统叙事走向现代主义的片断链接,均无不记载着她创作的蜕变轨迹。
当然,作为个人创作的张洁,我们不难在她笔下找出某种共性。如她笔下的女性形象,塑造知识女性形象,表现她们的思想、情感、意绪及心灵追求,是张洁最擅长的。在她笔下,女性形象很少逸出知识女性群落,这也是她最用心刻划的一类形象。她们都有较为稳定的社会地位,相当优越的社会身份,足以自立的经济保障及现代文化观念的头脑,这使得她们往往在精神上高于身边的男子。这不仅反映在她那些家庭、婚姻问题的小说里,也反映在她那些表现社会重大题材的作品里。从《爱,是不能忘记的》中的女作家钟雨,到《方舟》中的梁倩、柳泉、曹荆华,从《七巧板》中的尹眉、金乃文到《祖母绿》中的曾令儿、卢北河,从《红蘑菇》中的梦白到《沉重的趐膀》中的叶知秋,无一不是受过高等教育或文化知识层较高的知识型女性。这类形象在张洁小说中的高频度出现,构成了张洁小说中知识女性系列的独特景观。
幸福的女人是一样的,不幸的女人各有各有不幸。无独有偶,张洁笔下的这群女性,都无法逃出悲剧性命运的结局。而这种悲剧性又总是体现在她们对爱情存在理想化希冀,而这种理想的幻灭构成了她们共同的悲剧。
再考察张洁小说中那些正面的男性形象可以发现,他们大多是缺乏行动力的。对于主人公们来说,这些被她们深爱着的男性实在只是雾中之花。钟雨钟情的老干部,叶知秋软敬的郑子云,曾令儿酷爱的左葳……无不是经过女子们想象过滤了的形象。她们对他们的了解那么肤浅,与其说她们在爱这些男性,不如说她们爱的是自己编织的理想,自己打磨的圣象。当这理想是建立在已碎过一次的梦境之后,便更加重了女性自身悲剧的份量。钟雨、梁倩、柳泉、荆华、曾令儿、叶知秋都选择了独身,选择了一条艰辛的、孤独的、禁欲的生活道路,在这卓而不群的行为背后,隐含着女性在面对现实时的无奈的辛酸和沉重的失望。而在这群背影中,似乎总夹杂着张洁的一角身影。
张洁是20世纪末中国文学中“女性意识”话语的代表作家,她以自己观察社会的独特视角,从女作家特有有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画,及对妇女解放问题的思索给新时期的社会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暴。她的创作和贡献是如此突出,尤在于她自己的小说,推进了女性心理的深度开掘和社会意识的文学表现。
注释:
①黄秋耘:《关于张洁同志作品的断想》《文艺报》1980年第1期
②⑩11张 英:《真诚的言说——张洁访谈录》《北京文学》1990年第6期
③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
④⑤张洁:《沉重的翅膀》《中国华侨出版社》1995年1月第1版
⑥计红芳:《新时期妇女解放的宣言书与沉思录——论张洁小说》 《黑龙江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
⑦吕智敏:《张洁:告别乌托邦的话语世界》《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2年第2期
⑧张洁:《祖母绿》 《百苑文艺出版社》1985年10月第1版
⑨阎纯德:《论女性文学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文化研究》2002年夏之卷
参考文献:
〔1〕张洁:《沉重的翅膀》《中国华侨出版社》1995年1月第1版
〔2〕张洁:《最疼爱我的那个人去了》《中国华侨出版社》1995年1月第1版
〔3〕吕智敏:《张洁:告别乌托邦的话语世界》《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2年第2期
〔4〕阎纯德:《论女性文学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文化研究》2002年夏之卷
褒扬与贬抑——论张洁小说男性形象的塑造
张丽明
摘 要:张洁以鲜明的女性意识,塑造了众多自强自立、自尊自信的女性形象,而男性形象则处于次要地位.通过分析张洁小说对男性从褒扬到贬抑、从建构男性形象到颠覆男性中心主义的叙事策略,可以看出作者塑造人物时的情感状态、审美指向,以及女性意识从自觉到高扬的嬗变过程.
关键词:张洁;小说;女性意识;男性形象
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670(2006)04-0033-03
作者简介:张丽明(1980-),女,河南省郑州人,郑州大学文学院2004级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研究生.
作者单位:张丽明(郑州大学,河南,郑州,450052)
参考文献:
[1]陈瑶,郑晗琳.浅析八九十年代女性小说中男性形象的解构[J].江淮论坛,2005(3).
[2]孔令云.新时期女性写作中男性形象的衍变[J].烟台教育学院学报,2005(3).
[3]周志雄.解读《无字》的意义与叙事立场[J].名作欣赏,2004(3).
[4]莜敏.妇女的天空[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0:72.
[5]胡玉伟.激进与犹疑--张洁小说女性意识评估[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1).
[6]张洁与联邦德国记者的谈话录[N].文学报,1986-02-13.
❷ 著名作家张洁去世了,她有哪些优秀的代表作
我国著名的作家张洁于2022年1月21日在美国因病不幸逝世,她有哪些优秀的代表作呢?接下来小编就跟各位介绍一下。
最后,小编也会经常读张洁的书,希望能够向张洁前辈学习。
❸ 张洁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张洁,生于1937年,北京人,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从森林里来的孩子》、《谁生活的更美好》、《条件尚未成熟》,中篇小说《方舟》等。短篇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是他的代表作品,原载《北京文艺》1979年第11期。
❹ 张洁都有哪些书
张洁(1937~)当代女作家。原籍辽宁,生于北京,读小学和中学时爱好音乐和文艺。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系,到第一机械工业部工作。1978年发表第一篇小说《从森林里来的孩子》,获同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翌年加入中国作协。1982年加入国际笔会中国中心,并随中国作家代表团赴美国参加第一次中美作家会议。任北京市作协副主席。著有作品集《张洁小说剧本选》,小说散文集《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小说集《祖母绿》,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获全国第2届茅盾文学奖,曾被译成德、英,法,瑞典等多种文字出版)。《只有一个太阳》,散文集《在那绿革地上》以及《张洁集》等。张洁获意大利1989年度“玛拉帕尔帝”国际文学奖。她的《谁生活得更美好》、《条件尚未成熟》分获1979年、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祖母绿》获全国第3届优秀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有一个青年》改编拍摄成电视剧播映,张洁以“人”和“爱”为主题的创作,常引起文坛的论争。她不断拓展艺术表现的路子,作品以浓烈的感情笔触探索人的心灵世界,细腻深挚,优雅醇美。
主要作品:(可以在线阅读)http://book.ayinfo.ha.cn/mjwj/zz/zhangjie/000.htm
漫长的路, 我的第一本书 ,
拣麦穗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 ,
谁生活得更美好, 爱,是不能忘记的,
过不去的夏天。
❺ 张洁的主要著作
著有长篇小说《敲门的女孩子》、《秘密领地》,散文集《永远的白鸽》、《月光之舞》、《红舞鞋》,中篇小说集《亲亲我的木栅栏》、《麻瓜赫敏》,低幼图书《小太阳丛书》(合作),论文《美与爱的呼唤》,译著《米奇的奇妙世界》、《上海中国画院近作选》等。《敲门的女孩子》获第八届冰心儿童图书奖大奖,散文《叫我一声乖女》获1998年《少年文艺》好作品奖,短篇小说《晚茶花香》获第七届冰心儿童图书新作奖。
❻ 张洁的作品有多少本
如果你问的是北京的女作家张洁的作品,不知如下答案是否可以让你满意。
《张洁小说剧本选》(北京出版社),小说散文集《爱,是不能忘记的》(广东人民出版社)、《方舟》(北京出版社)、《中国国外获奖作家作品集--张洁卷》(云南人民出版社),小说集《红蘑菇》(华艺出版社)、《来点儿葱来点儿蒜来点儿芝麻盐》(长江文艺出版社),小说《只有一个太阳――一个关于浪漫的梦想》(作家出版社),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人民文学出版社)、《无字》(三卷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一卷本:上海文艺出版社)、《知在》(北京出版社)、《一生太长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灵魂是用来流浪的》(北京出版社)、《四只等着喂食的狗》(人民文学出版社)。长篇散文《世界上那个最爱我的人去了》(山东画报出版社等多家出版社都有出版)。散文集《在那绿草地上》(中国文艺联合出版公司)、《何必当初》(珠海出版社)、《一个中国女人在欧洲》(中国华侨出版社)、《无字我心》(陕西出版社)、《我们这个时代肝肠寸断的表情》(人民文学出版社)以及《张洁文集》(共四卷,作家出版社),等等。
❼ 张洁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是什么
《沉重的翅膀》。
《沉重的翅膀》是现代作家张洁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81年。
《沉重的翅膀》是中国反映四化建设、工业改革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该小说叙述重工业部副部长郑子云支持曙光汽车制造厂厂长陈咏明进行改革,却遭部长田守诚反对。
女记者叶知秋写了有关陈咏明改革的报告文学,反响很大,但有人借机造谣中伤郑子云。田守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暗中也与郑子云展开较量。
该小说着重描绘国家重工业部及其所属曙光汽车制造厂的改革进程和纠葛纷纭的矛盾,表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四化建设的正确轨道上所经历的复杂而艰巨的斗争。
该小说对改革的紧迫性与艰巨性以及所面临的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进行了深入描绘,对改革大潮之下的种种人情世态有着全方位透视,笔墨饱满,议论精辟,独具风格。
1985年,《沉重的翅膀》获得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7)小说排行榜张洁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在《我为什么写〈沉重的翅膀〉》一文中,张洁说了这样的话:“我的思想老是处在一种期待的激动之中。我热切地巴望着我们这个民族振兴起来,我热切地巴望着共产主义在全世界的胜利,让全人类生活在一个理想的社会之中。”在这样的道德观引领下,张洁创作了《沉重的翅膀》。
《沉重的翅膀》初稿脱稿于1981年4月16日,最初发表在1981年第4、5期的《十月》杂志,同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单行本。
《沉重的翅膀》发表之时,迅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十月》杂志社、人民文学出版社都收到了很多的读者来信。
1981年9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召开了以北京经济学院工业经济系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为主体的座谈会;《文艺报》编辑部于同年11月27日召开座谈会,12月中旬《十月》杂志社也召开了座谈会
小说发表后,美国的《基督教科学篇言报》刊登专文,称《沉重的翅膀》是中国第一部拥护邓小平路线的政治小说。
这篇小说不仅在国内引起人们的关注,而且在国外有多家出版社出版不同的外文版本,出现“十三个国家翻译出版《沉重的翅膀》的盛况”。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茅盾文学奖
❽ 张洁获奖的长篇小说
张洁,1937年生于北京市,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1981年创作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2004年,她又凭借《无字》再次获得茅盾文学奖,成为首位两次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
❾ 当代作家张洁有哪些作品
著有长篇小说《只有一个太阳》、《无字》,《张洁小说剧本选》,小说散文集《爱,是不能忘记的》,游记文学集《在那绿草地上》、《域外游记》,中短篇小说集《方舟》、《祖母绿》、《张洁集》、《上火》,散文集《一个中国女人在欧洲》、《你是我灵魂上的朋友》、《阑珊集》,中短篇散文诗集《中国当代作家选集》,长篇散文《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散文随笔集《何必当初》、《无字我心》,小说集《来点儿葱、来点儿蒜、来点儿芝麻盐》,长篇散文集《国际文学大奖得主自选文库》,《张洁文集》(4卷)等。部分作品译有英、法、德、丹麦、挪威、瑞典、芬兰、荷兰、意大利、俄国等外文版本。[1]
编辑本段获奖情况
《从森林里来的孩子》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谁生活得更美好》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条件尚未成熟》获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祖母绿》获全国第三届优秀中篇小说奖。 张洁(左)与冰心(右)
[2]《我的四季》 代表张洁这一时期的散文是通向理想人生的艰难跋涉,出于生活中的左冲右突的困境。 《无字》获2005年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获全国第2届茅盾文学奖,曾被译成德、 英,法,瑞典等多种文字出版)。 长篇小说《无字》获第二届老舍文学奖、北京市第三届文学艺术奖,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小说选刊》2001—2002年优秀长篇小说奖,第六届国家图书奖,第二届女性文学奖,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张洁获意大利1989年度“玛拉帕尔帝”国际文学奖。 1992年被选为美国文学艺术院荣誉院士。是迄今为止全国唯一获得短篇、中篇、长篇小说三项国家奖的作家,并创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三连冠”纪录。 长篇小说《无字》获第6届茅盾文学奖,是迄今为止我国唯一荣获两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家。
❿ 张洁的作品简介
《无字》内容提要:
张洁历时十二载,潜心撰著了这部凝重恢弘、空灵隽永的长篇力作。小说以女作家吴为的人生经历为主线,进述了她及其家族几代女性的婚姻故事,通过凡人小事反映社会,有着非常广阔的背景,描摹了社会大动荡、大变革中各色人等的与世浮沉、坎坷人生,展现了中国近百年间的社会风貌,对二十世纪的中国进行了独特的记录与审视,写出了一个说不尽的时代,堪称一部世纪性的生命史诗。这部小说2002年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是张洁继《沉重的翅膀》之后,第二次夺得第六届茅盾文学奖的桂冠。也是目前惟一获得两次茅盾文学奖的作家。
《知在》内容提要:
小说紧紧围绕古画展开。一个又一个看似毫无关联的偶遇,串联起这幅画卷在人间的颠沛流离;一代又一代收藏者,相互间有着不清不楚、千丝万缕的联系。谁也不知道这幅古画缘自一段凄美而惨烈的爱情,然而,凡与之有瓜葛者,大多命途多舛。是宿命,还是暗藏玄机?
小说以纯文学笔法描述悬疑情节,于平实中见惊悚,于灵动中诉沧桑,写出了作家“另一面”的独特想象与探究,传达出作家对“知”与“在”的思考,更有几分难以言说的“禅”意,以长篇小说少见的简洁凝练、大捭大阖,把一个诡异离奇的故事写得神秘、空灵、动人心魄,读来酣畅、大气,耐人寻味。
《从森林里来的孩子》内容提要:小说是在文革期间发生的故事,是一名才华横溢、勤于事业、忠于理想的音乐家被文革埋葬的故事,还是一个关于学生为完成老师的遗愿而千里赴考感人肺腑的故事。读来感人泪下。
《流浪的老狗》内容提要:睽违多年,茅盾文学奖两度得主张洁终于推出了她的全新之作《流浪的老狗》,跟大家分享她这些年的旅行心得。
张洁爱旅行,爱流浪,她甚至将自己比作流浪的老狗。在淡出人们视线的这段时间,她独自游走在世界各地的大街小巷,一路拍拍走走,用相机和文字记录了一个个让人心动的瞬间,随心而动,有感而发,张洁用她的心精雕细琢了这本《流浪的老狗》,这也是她为所有喜爱她的读者奉献的饕餮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