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灰小说排行榜
中国的武侠小说作家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是金庸、古龙、梁羽生、黄易、卧龙生几位,这里推荐他们的几部经典作品
古代:
《多情剑客无情剑》
《天龙八部》(武侠界的传奇,恢弘大气,波澜壮阔)
《楚留香》
《陆小凤传奇》(推理式的武侠小说,情节波澜起伏,曲折不断)
《大唐双龙传》(武侠奇才黄易代表作)
《流云剑》(情节超好看,但不知作者真名)
《马鸣风萧萧》
《寻秦记》(穿越小说的鼻祖和巅峰之作)
现代:
《镜》系列 (个人觉得是沧月写得最好的)
《飞花青离传之刺客传奇》
《鬼缠铃》(不是恐怖的)
《此间的少年》(校园类型的武侠,推荐!)
Ⅱ 红楼梦里扒灰、养小叔子分别指什么 宝玉与秦钟,与琪官,还有薛蟠对柳湘云是有同性之恋的吗
额,好多啊问题啊,还是一个一个来回答吧。
1、焦大所谓的“爬灰”,指的是公公贾珍和儿媳妇秦可卿的乱伦之事,这一点已确信无疑。
“养小叔子”指的是谁?
首先,从当时在场的人来看,这话多半是冲着王熙凤去的。这是因为一来当时王熙凤在场,而且严令处罚焦大;二来王熙凤和秦可卿的关系好是贾府尽人皆知的,既然骂了秦可卿,当然不会放过王熙凤;三来焦大喝醉了,自然是逮谁骂谁。
其次,当时除了贾蓉,还有一个人在场,那就是贾宝玉,而贾宝玉刚好是王熙凤的小叔子。
第三,小说中王熙凤与贾蓉暧昧,与贾瑞的纠葛其实都与“养小叔子”不搭界:贾蓉是王熙凤的侄子;而后面调戏王熙凤的贾瑞虽然是贾琏的族弟,但最终被她给“弄死”了。呵呵。
因此,我们几乎可以肯定焦大所骂的“养小叔子”指的就是王熙凤和贾宝玉。当然,我们从书中的描述和各方面揣摩中可以明白,王熙凤和贾宝玉是清白的。即使贾宝玉在很多公共场合下和凤姐有亲昵行为,比如黏在她身上或者牵手之类(在当时男女授受不亲的社会制度下,这些都是严格禁止的),但这都是在贾宝玉十二三岁以前,之后就再也没有了。
2、宝玉和秦钟
他们两个肯定有同性恋感情和行为,同时,他们都属于双性恋,既喜欢男人,也喜欢女人。
宝玉和秦钟初次见面,作者很细致地描写了二人初识时的心理感受(见原书),这段心理描写细腻地展示了二人的情感世界:宝玉是“如有所失”、“痴了半日”、“起了呆意”,由爱慕对方转而形成了自卑心理,以至自惭形秽,自轻自贱为“泥猪癞狗”,心理是何等的微妙! 秦钟也恨不得“与他耳鬓交接”。二人胡思乱想什么? 说明白了:二人互相爱上了。
书中关于宝玉和秦钟的行为最明显的就是《恋风流情友入家塾,起嫌疑顽童闹学堂》一回。 宝、秦二人相见恨晚,你言我语,十来句后,越发亲密起来。为了能和秦钟有机会长期相处,一向不爱读科举之书的宝玉主动提出了要和秦钟一块上家塾,真是破天荒。借读书之名,他们二人同来同往,同坐同起,愈加亲密。很快宝玉又主动打破叔侄界限,和秦钟称兄道弟起来。“自宝、秦二人来了,都生的花朵儿一般的模样,又见秦钟腼腆温柔,未语面先红,怯怯羞羞,有女儿之风;宝玉又是天生成惯能作小服低,赔身下气,情性体贴,话语绵缠,因此二人更加亲厚,也怨不得那起同窗人起了疑,背地里你言我语,诟谇谣诼,布满书房。”
曹雪芹是用动态发展的笔触来写宝、秦二人的同性恋的。到了第15回“秦鲸卿得趣馒头庵”时,宝、秦二人的关系又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秦钟、智能二人正在得趣时,被宝玉抓个正着,智能趁黑跑了,我们来看一看宝、秦二人,“秦钟笑道:‘好人,你只别嚷的众人知道,你要怎样我都依你。’宝玉笑道:‘这会子也不用说,等一会睡下, 再细细的算帐。’” 结合前文二人的所作所为,再看一看本回的此情此景,就可以得知二人要干什么。
曹雪芹把宝、秦二人的同性恋写得较为含蓄,让不少人读完《红楼梦》后不认为他们之间有这种关系,而只把他们当作志同道合的朋友。还有人因不愿损害其心中的贾宝玉形象,不愿承认这个事实。其实,曹雪芹一开始就提到了不愿意把人物 形象塑造得十分完美,更何况贾宝玉在贾府这个充满淫乱的环境中耳濡目染,喜欢男风也就不足为奇了。
3、贾宝玉和蒋玉菡(也就是琪官)
这两位之间的同性恋书中描写的更明显了。
蒋玉菡名为优伶,实为王爷的男宠。第33回王爷派人到贾府要琪官(蒋玉菡) ,因为“(蒋)甚合我老人家的心,竟断断少不得此人。”一个优伶也不至于让王爷如此牵肠挂肚,其深层原因可想而知。清代官员搞同性恋的一个明显特点是玩弄优伶,蔚然成风。柳湘莲的长相也是漂亮的。第47回写道:因他(柳湘莲)年纪又轻,生得又美;不知他身份的人,却误认作优伶一类。这“优伶一类”指代了一种特定的内容。
第28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中写道:“宝玉见他(蒋玉菡)妩媚温柔,心中十分留恋,便紧紧的搭着他的手。”其后贾宝玉赠玉扇坠给蒋玉菡,蒋回赠茜香汗巾。在第33 回中贾宝玉遭父亲的毒打,原因之一就是“在外流荡优伶(指蒋玉菡) ,表赠私物。”
4、薛蟠对柳湘莲
红楼梦对薛蟠同性恋的描写是比较明显的。
第9回中写道:“原来薛蟠自来王夫人处住后,便知有一家学,学中广有青年子弟,不免偶动了龙阳之兴,因此也假来上学读书,只图结交些契弟。谁想这学内就有好几个小学生,图了薛蟠的银钱吃穿,被他哄上手的,也不消多记。”这里的“龙阳之兴”、“契弟”、“哄上手”的意思是非常清楚的(不懂的话,我最后会附上),表明了薛蟠有同性恋的癖好,在学堂里结识了一些同性恋者,还发生了某种关系。
第47回《呆霸王调情遭苦打,冷郎君惧祸走他乡》,薛蟠患了单相思,不过他爱的是素有"冷面郎君"之称的柳湘莲,没有得手,还饱吃了一顿拳脚。
同性恋在中国古已有之,历史悠久,其记载也是不绝于史书典籍的。我们现在所熟悉的“龙阳之好”、“馀桃之恋”、“断袖之爱”等都是同性恋的代名词。
“龙阳之好”指的是魏王与其男宠龙阳君之间的同性恋;
“馀桃之恋”(或称为“分桃之爱”)是指卫灵公与男宠弥子瑕之间的同性恋;
“断袖之爱”是指汉哀帝和董贤之间的同性恋。
在中国从古至今不仅男同性恋层出不穷,女同性恋也时有发生。历代男风盛行,不但在宫中如此,在民间也同样如此。
同性恋在中国古代很多时候是公开的,中国传统的同性恋的关系,当要受社会承认时,就要举行一种“契”的仪式,建立“契父”和“契儿”、“契兄”和“契弟”等关系。如《敝帚斋余谈》中记载:“闽人酷重男色,无论贵贱,各以其类相结,长者为“契兄”,少者为“契弟”。其兄入弟家,弟之父母抚爱如婿,弟日后生计及娶妻诸费,俱取办于“契兄”,其相爱者,年过而立者,尚寝处如伉俪。”
满清一朝,封建专制伦理达到巅峰,人们对性的观念也从春秋汉唐时代的开放淡然转变为禁忌隐晦,甚至认为性是污秽羞耻的代名词,清政府明令禁止官员公开狎妓嫖娼,让很多封建士大夫从对女子的玩弄转变为玩弄男子,特别是康乾一世之后,这种情况日盛,所以曹雪芹在自己的小说中也如是反映了这一现象,书中除了楼主所罗列的这几个人之外,余者诸如贾蓉与贾蔷、贾珍、贾琏、邢大舅、金荣、香怜、玉爱等,都是有同性恋行为的。
基本上就这么多了吧,还有疑问的话,欢迎追加哦~
Ⅲ 扒灰是什么意思啊[在小说里看到』…
扒灰文雅的说法是聚麀。母鹿的文雅的名字叫麀。聚是共的意思。说兽类没有人那些在性生活上的禁忌和伦理,没有社会原则的约束。认为兽类有乱伦的现象。其实这是人类的偏见和无知,即使是兽类,也有其社会等级,决不是人想象的那么简单。有时候骂人说他禽兽不如,那是高看人类了,和兽类比起来,人简直就是不堪说。民间说法老公公和儿媳妇有一腿叫扒灰。有人解释说:扒灰要弯腰跪在地上,这样就把膝盖弄脏了。膝媳同音,脏了膝盖,隐义是脏了媳妇。所以老公公偷儿媳妇的隐喻的说法叫扒灰。中国是个男权社会,在这一点上可以表现得很明白:女人是男人的财产,只要嫁给那个男人,她就一辈子属于那个男人,这个权力神圣不可侵犯,无论是谁侵犯了,都会遭到舆论的谴责。因为舆论就是为了维护大家的共通私有利益。不过也有另外的说法,有一种说法是:庙里烧香的炉子里,焚烧的锡箔比较多,时间长了,形成了大块,和尚们就扒出来卖钱用。后来庙旁的人知道后,也来炉子里偷锡。因为锡媳同音,就引申为老公公偷儿媳的隐语。还有说法是,民间的锡匠,在个人做锡壶的时候,清理型砂的过程中,故意多刮下来一些锡,刮下来的锡就藏在炉灰中。现在打金银首饰的人也是采用这一种手法,来偷去顾客的余料。这种手法比起一些正当的工匠来说,是有些不入眼。民间的石匠,在给人做东西的时候,不完全完工,总要留一些尾巴,等买主买回去后,需要找本村或附近的石匠来消掉这点儿余工。农村的规矩,即使是这一点儿活,中午也要管一顿饭,给些工钱。这是石匠们互相照顾的手段。王安石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也被人扣上了扒灰的帽子。说是他的儿子是个傻子死得早,儿媳妇很漂亮,王安石的老婆也死了,于是王安石就在家里的香炉里埋了一首情诗,儿媳在上香时发现了,也和诗一首埋在香炉里。于是两人走在了一起。中国好像有这个习惯,如果不喜欢某个人,捕风捉影的要给他找些坏事,不管做过没作过。而那些听说了的人,也抱着宁可信其有的态度到处传播。尤其是关于男女之间的风流韵事。我记得以前有人做了官后,有人告诫他说:贪污可以,不过不要沾上男女关系。饱暖思淫欲,有了机会,很少有人放过的。清人有一个《吴下谚联》,是另一种说法,好像就是这个谣言的源头:王安石儿子死后,他给儿媳在后院另盖了一个房子居住,可能是担心儿媳红杏出墙,经常去监视,儿媳误会了,在墙上题诗说:风流不落别人家。王安石见到后,用指甲把这句诗给扣掉了。因为是石灰墙,所以说是扒灰。其实,这种事情,都是想当然罢了。
Ⅳ 扒灰公是什么意思
扒灰公(bā
huī
gōng):
就是与儿媳暧昧的公公。
出自于苏东坡。苏东坡晚年时,一日,儿媳妇带着孩子在庭院中玩耍,淘气的孩子非闹着到爷爷的书房里头玩。恰巧公爹不在,年轻儿媳也想窥视这一代名士的书房,于是就带孩子进去了。儿媳被满屋的诗词典籍吸引,任孩子在一旁玩耍,她坐在公公的床上看起书来,看着看着竟然睡着了。黄昏十分,苏东坡与友人饮酒归来,一进书房,瞧见儿媳妇斜躺在床上,觉得不和礼教,被人看见了难免闲话,急急退出书房,一不留神打翻了桌上的香炉。同时,苏东坡望着床上娇艳欲滴的儿媳不免心有所动,索性在桌上的香灰里画了两句诗:“芙蓉帐里一琵琶,欲要弹来礼又差。”儿媳一醒来,反过来应和了两句:“愿借琵琶弹一曲,肥水不流外人家。”当苏东坡再次回到书房,发现桌上多了两句诗。不觉在桌前傻笑,被随之而来的好友陈季常看到。苏东坡赶紧以袖子将桌子的灰抹去,然后若无其事地说:“没事没事,爬灰而已。”自此以后,这“爬灰”的典故被陈季常传开了,后来,公媳之间有所暧昧,人们就雅称称为“爬灰”或“扒灰”!
扒灰(bā
huī)造句:
扒灰这种行为是法律和道德都不允许的。
再来几张跟扒灰无关的闹洞房。
江苏靖江街头挂横幅"庆祝扒灰"成功。
秦可卿在红楼梦里只活到了第十三回,但却获封红楼第一女神,窃以为,是因为扒灰的故事过于精彩诱人,让人浮想联翩,所以创意才是最重要的。
大笑三声的道理很简单,是因为立马联想到了家乡流传了多少年的“扒灰爷爷”故事。
Ⅳ 古代扒灰小说阅读:一
职业种社现象清《吴谚联》种说说:王安石死给媳院另盖房居住能担媳红杏墙经监视媳误墙题诗说:风流落别家王安石见用指甲句诗给扣掉石灰墙所说扒灰《吴谚联》释其由云:翁私其媳俗称扒
Ⅵ 在《红楼梦》中,焦大说的“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什么意思
估计很多人都没有想到,小说《红楼梦》中被指“爬灰”、“养小叔子”的人会是秦可卿吧,毕竟秦可卿看起来是那样温柔娴静、知书达礼的女子。《红楼梦》中描写了众多的美丽女子,但是她们的下场都几乎一样可怜,可以说生活在那个时代的女人生活的十分悲哀,秦可卿也不过是诸多可怜女人中的一个。
秦可卿为什么“养小叔子”
贾家的很多人对秦可卿的评价都是不错的,合族上下都夸赞秦可卿是一个温柔孝顺、知书识礼的好儿媳,贾母也都秦可卿赞不绝口。很多人都好奇秦可卿为何会与贾珍做出苟且之事?
其实这真的怨不得秦可卿,毕竟秦可卿也是迫于无奈,贾珍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当初贾珍不顾门不当会不对的家法,强行为自己的儿子贾荣迎娶秦可卿进门,就已经另有所图,贾珍的荒淫之举,最终不仅害的贾家颜面无存,也最终害死了可怜的秦可卿。
秦可卿的下场很可怜
秦可卿真的是命运多舛,虽然出身在大富大贵之家,却自小就被抛弃,好不容易进了贾家,也没能过上安稳的日子。
秦可卿是一个心气极高的人,和贾珍的破事东窗事发之后,自觉无颜苟活于世,本来只是得了一个女性月经不调的小毛病,但生生被拖成了要人命的大毛病,这样的死法真的是太可怜了。
不知道是出于愧疚,还是贾珍本身就喜欢铺张浪费,秦可卿生前在贾家没有得到多少优待,死了反而得到了贾珍的重视。
秦可卿的葬礼是有贾珍一手操办的,场面非常的隆重壮观。贾珍做出了很多违背规矩的举动,可以看的出来,贾珍对秦可卿应该也是有过真爱的吧。
Ⅶ 红楼梦里焦大说的的爬灰是什么意思
爬灰是一俗语,又叫“扒灰”。指的是公公与媳妇发生不正当的两性关系。
翁媳乱伦,为何叫作“爬灰”呢?
一种说法是,这一俗语源于王安石的故事:王安石的儿子王(上雨下方,pang阴平),早年辞世,他的妻子青年守寡,令筑小楼居住。王安石出于对儿媳的关心,经常去探望她。而媳妇却错解了公公的意思,以为王安石心怀不轨,于是题诗于壁,以明心迹。王安石见了题诗,颇为尴尬,就用指甲扒去壁灰。这样一来,外间就有了“扒灰”的说法。
显然,这种传说是牵强附会的,很可能是政敌捏造出来用以污蔑王安石的。
另一种说法是:“爬灰”是谐音转语。爬灰必污膝,“污膝”与“污媳”谐音。这一说法源于清代李元复《常谈丛录》:“俗以淫于子妇者为扒灰,盖为污媳之隐语,膝媳音同。扒行灰上,则污膝也。”
这一说法似乎可信。但仍难以自圆其说:“爬灰”在生活中是不大可能的事。而“扒灰”者,又何以必定污膝呢?
清代王有光另有一说。王氏在《吴下谚联》中谈到“扒灰”的来历:过去,神庙遍地,香火特盛。为了敬鬼神,人们往往大量焚烧涂有锡箔的纸钱。日久天长,锡灰渐多,庙主将锡灰出售,倒能获得好价钱。消息传出,贪利之徒就往往到寺庙中偷扒锡灰。“扒灰”,偷锡也,锡、媳同音,以为隐语。
看来,王有光的解释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扒灰”的目的是为了偷锡,而“锡”“媳”同音,“偷锡”转为“偷媳”,这或是“扒灰”一语的来源。
Ⅷ 求一首扒灰诗 儿媳叫“左艾琳”,公公叫“居国平”,要求是藏头诗。。。。谢谢先了
常言道:笑话人,不如人。
可以休矣!
Ⅸ 有谁知道苏东坡的逸闻--有关“扒灰头”的打油诗。回答正确另加100分。
“青纱帐里一琵琶,纵有阳春不敢弹”“假如公公弹一曲,肥水不流外人田”。
苏东坡中年丧妻,一直未娶。他忙于公事和写作一晃许多年就过去了,一人过着怪习惯。转眼儿子就娶妻生子了。偏偏苏东坡一代英才,聪明绝顶,才华横溢。而他的儿子却庸碌无为,整天只知道吃喝玩乐。一天,苏东坡的儿子又出去玩乐去了,苏东坡一人在书房里坐着,呆呆的思考问题。这时,他的儿媳妇见公公一人在书房里又是思又是想得怪辛苦的就给公公端了一杯茶上来了。儿媳妇这天穿着蝉羽般透明的白纱的裙子,端着茶杯走到苏东坡的身边,轻声地叫道:“爹爹请喝茶!”并且含情脉脉的看着他,这儿媳妇其实也是个才女,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通,之所以嫁到苏家就是对苏东坡的崇拜才嫁过来的。来了之后才发现他的儿子这样的平庸,很是落寞失望。早就对苏东坡倾慕不已,今天有机会了想和公公亲近一下。
苏东坡正在沉思之中,见儿媳妇走过来,两眼愣愣的看着她,看着儿媳妇的纷红的脸蛋,婀娜的身姿,含情的双眼,他突然有点忘乎所以,飘飘然起来。就在他心猿意马时,突然记起这是儿媳妇顿时脸红了起来。儿媳妇就问道:“公公为什么脸红?”
苏东坡也不答话,接过茶杯,用食指快速在书桌上写了两句诗:“青纱帐里一琵琶,纵有阳春不敢弹”。因为苏东坡为人懒惰,长时间不抹桌子,所以桌面上有一层厚厚的灰,那字迹看得非常清楚。
儿媳妇看后也用手指快速在后面又续写了两句:“假如公公弹一曲,肥水不流外人田”。写罢红着脸就跑了。
苏东坡正看得得意洋洋,他的儿子回来了,见父亲看得那么高兴就问道:“父亲,看得什么?”
苏东坡吓了一跳,忙用袖子将桌子上的字迹擦掉,说:“我什么也没看,我在扒灰”。
Ⅹ 偷墙爬灰是什么意思
《红楼梦》里焦大骂贾府“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通行本在这儿加了一个注:爬灰,公公与儿媳妇私通。但没说为什么爬灰表示这样一种意思。
爬灰也写作扒灰,清人王有光所著《吴下谚联》解释这两个词,关于“扒灰”是这样说的:过去有座庙香火特盛,附近住户就偷偷跑去扒取香炉中锡箔纸钱的灰,从中淘出锡来卖钱,扒灰为的是偷锡,所以用来隐指“偷媳”。另一
个清人李元复在《常谈丛录》中则说,扒灰即在灰上扒行,会“污膝”,故用来隐指“污媳”。
但王有光解释爬灰没有沿用谐音法,而认为这词源于王安石与他的儿媳之事。王安石的儿子王雱早死,儿媳独居小楼。王安石不放心,暗中前往察看,儿媳“错会其义”,以为公公有意于自己,就在墙上题诗,有“风流不落别人家”之句,王安石赶紧“以指爪爬去壁粉”。事情似乎就这样结束了——然而《吴下谚联》在这儿加了一句意味深长的结语:外面流传的爬灰之语,就是打这儿来的。很显然,许多人是认定王安石有爬灰行迹而津津乐道了。以前常看一本民间文学刊物,那上面曾刊载这故事的现代语文版,说王安石和儿媳把暗通款曲的纸条儿埋在灶灰里,乘无人之时偷偷传递。说得这样有鼻子有眼,讲故事的人就仿佛赵树理小说里的说法,“公鸡下蛋亲眼见”。
史载,王安石确实曾对儿媳庞氏做过一件轰动一时的事。王雱是个神童,长大后又颇有政治野心,受挫折后犯精神病,觉得儿子跟自己长得不像,就疑忌起来,千方百计欲杀之,结果小孩“竟以悸死”。王安石同情庞氏的处境,决定让他们离婚,还为她选定了合适的对象,像嫁女儿一样把她嫁了过去。同时还有个兵部员外郎侯叔献,继配是个悍妇。侯死后,皇帝担心她虐待前妻之子,特意下了一道圣旨替侯叔献休妻,当时人们把这两件新闻编成两句话说:王太祝生前嫁妇,侯兵部死后休妻。王雱当时任太常寺太祝之职。
想来,最初的传闻应该是这样的:“王安石很关心儿媳,毅然解除她与精神病儿子的婚姻。”但有人可能听到前半句就已经浮想联翩,墙上题诗或灶灰里埋字条等情节纷至沓来,于是最终大获流行的便是王安石如何“关心儿媳”的暧昧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