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王家里排行老八的小说
⑴ 赵德芳为什么被称为八王爷
第一个就是民间百姓给他的一个封号。实际上的赵德芳是排行老四,准确的说是四王爷。这个四王爷在赵光义的努力下,突然间就暴毙了。朝堂之上没有人敢说什么,但是,老百姓认为这样的一个好人不能就这样死去了,所以,在三侠五义里,让他当了八王爷,成为一个斩佞除恶的正义化身,成为维护大宋王朝的一个优秀的人物。
赵德芳,宋太祖的四儿子,因为宋太宗继位的时候,他还是很年幼的,之后就突然暴亡了。年仅23岁,这个是不是有点太可惜了?可能是百姓或者是民间的文人觉得他可怜,就给予他一个好的封号,让他长留民间。你觉得是不是这样子?
⑵ 于谦的“父亲”到底有多少隐藏身份
熟悉郭德纲相声的人不会不知道,在中国相声界隐藏着一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人物,他爱好广泛,多才多艺,三教九流,各行各业都有他的身影。
什么古汉语专家,唱大鼓书的,妇产科大夫,铁帽子王之一的绿帽子王,清华池试水的,等等。
他就是——于谦的父亲王老爷子。
当然也叫于进锅,于小谦,于又谦,于再谦,于还谦,欧阳青松先生,爱新觉罗·筐,姓于,叫赵百灵,于予玉,于德刚,彪子等等。
可以说中国每十个人里就有一个是于谦儿的父亲。
郭德纲经常在相声当中说,于谦的父亲以前出生豪门,祖上是满洲镶黄旗,但是其实并不是的,于谦祖父其实是陕西的明仕,对中西方文化都很精通,但是却并不是郭德纲说的满洲镶黄旗,这只是一种相声舞台上的艺术表演形式而已。
于谦的父亲本名于庄敬,祖籍是陕西西安,1956年毕业于西北大学,是上个世纪50年代真正上过大学的老知识分子,地质开发领域教授级别的人物,参与和主持过华北油田、大港油田等多个油田的开发工作,可以说是为我国早年的石油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于老爷子退休前,是大港油田地质勘探老总,副局级的干部。
而于谦的母亲,也是这方面的专家。
现在老两口半年的时间在北京和于谦一家享受天伦之乐,半年的时间在大港油田享受自己的晚年生活,可以说是悠然自得。
那么,对于郭德纲的各种损,于父又是怎么做的呢?
作为父母,两位老人对于谦的关心是难免的。
在于谦和郭德纲出名之后,于谦的父母也在网上看过于谦的节目,当然也听到了郭德纲对于于谦父亲的调侃。
甚至二老的亲友和下属,都打电话跟二老说过,表示郭德纲损得太厉害了,劝二老不要生气。
而身为儿子的于谦,似乎也是怕父母接受不了,一直劝父母不要去看现场演出。
不过二老倒是看得很开,认为这是于谦工作的一部分,应该支持,于谦这是在为相声献身。
对此我们不难看出,于谦也是一个幸福的娃啊,能遇到这么善解人意的父母,怪不得能这么红啊!
于谦老师的父亲王老爷子,大名赵百灵,号欧阳轻松,曾任故宫旁边厕所所长但是因为扫帚对不上账被开除,后报考保定军校致使军校紧急关门,只能上军校艺术系了,学文不成习武,号称天下第一贱客,成天拿半个葫芦江湖人送大号天下第一瓢客,祖上是满清八大铁帽子王之绿帽子王,传到这一代大名爱新觉罗筐,因为经营不善只能带着老婆去唱大鼓,进入新中国后曾经在东北卖身,后来由于贩煤到大同赔了,只能上班,带领属下被海盗绑票而发迹,混迹于北京城,住四合院,由于排行老八人称京八爷,带领郭德纲上春晚,天天睡在亮着粉灯的洗头房,在日本作过生意,很节俭,被日本各大报纸称为骑着自行车去风月场所的企业家,现在主要工作就是找海,因为要当蒙古海军司令,是个快死了还要小姐的正直老人。还有很多欢迎补充!有什么补充的吗?
说的是于谦老师的父亲王老爷子吗?
王老爷子的政治身份是蒙古国海军司令,其他的身份那就多了,有多个汉族名,包括于小谦,于又谦,王老爷子、赵老爷子、于不败、于不群、于东方、满族名字叫做爱新觉罗筐,住在北京皮条胡同拉家。
天下第一剑人,第一瓢客,身高大概就和于谦的搭档郭德纲那么高吧,因为郭德纲在提到王老爷子的时候总是照着自己比量。
于谦老师的祖上是宦门之后,于老师自己翻译说宦们就是太监,一直到于谦的父亲赵老爷子这一辈,老爷子做过老西医,老爷子又是北京城最有钱的人,住着大四合院,上厕所四个人侍候,见到熟人就站起来握手,然后换个蹲位再继续握手,没有三个小时完不了。
高速公路就修到老爷子家里,高速公路叫做父保高速公路,就是从父亲到保姆屋里的公路。
于老爷子干过的工作很多,武术、考古、西医、妇科、画家、包工头,总之是个多面手。
但是我觉得于老爷子所有的工作也没有为相声事业做出的贡献大。郭德纲的相声功劳有于谦的贡献,但更多的是于老爷子的贡献。
于庄敬
技术职称 教授
机构类别 高等院校 政府主管部门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
专 业 地球科学
专业领域 地质开发
学 历
时 间: 1954年9月-1956年8月
学 校: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大学
所获学位:毕业
国别:中国
时 间: 1983年2月-1983年8月
学 校:北京石油部八大处总地质师培训班
所获学位:毕业
国别:中国
学术或专业团体任职
时 间: 1980 -1990
机 构:河北省石油学会
职 务:常务理事
国别:中国
时 间: 1992 -1995
机 构:天津市地质学会
职 务:副理事长
国别:中国
时 间: 1993 -1995
机 构: 天津市石油学会
职 务:理事
国别:中国
本人综合介绍
自大学毕业后先后在新疆、北京、任丘、华北油田和大港油田从事油田开发地质生产管理工作, 在华北及大港工作期间多次组织研究油田开发方案的编制、油田开发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高和稳定产量的措施并组织编制全局年度及历次五年计划向上报。对我国碳酸盐岩油芷[1]和砂岩断块油芷开发有较深入的研究。
于庄敬
技术职称 教授
机构类别 高等院校 政府主管部门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
专 业 地球科学
专业领域 地质开发
学 历
时 间: 1954年9月-1956年8月
学 校: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大学
所获学位:毕业
国别:中国
时 间: 1983年2月-1983年8月
学 校:北京石油部八大处总地质师培训班
所获学位:毕业
国别:中国
学术或专业团体任职
时 间: 1980 -1990
机 构:河北省石油学会
职 务:常务理事
国别:中国
时 间: 1992 -1995
机 构:天津市地质学会
职 务:副理事长
国别:中国
时 间: 1993 -1995
机 构: 天津市石油学会
职 务:理事
国别:中国
本人综合介绍
自大学毕业后先后在新疆、北京、任丘、华北油田和大港油田从事油田开发地质生产管理工作, 在华北及大港工作期间多次组织研究油田开发方案的编制、油田开发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高和稳定产量的措施并组织编制全局年度及历次五年计划向上报。对我国碳酸盐岩油芷[1]和砂岩断块油芷开发有较深入的研究。
于谦老师的父亲王老爷子,大名赵百灵,号欧阳轻松,曾任故宫旁边厕所所长但是因为扫帚对不上账被开除,后报考保定军校致使军校紧急关门,只能上军校艺术系了,学文不成习武,号称天下第一贱客,成天拿半个葫芦江湖人送大号天下第一瓢客,祖上是满清八大铁帽子王之绿帽子王,传到这一代大名爱新觉罗筐,因为经营不善只能带着老婆去唱大鼓,进入新中国后曾经在东北卖身,后来由于贩煤到大同赔了,只能上班,带领属下被海盗绑票而发迹,混迹于北京城,住四合院,由于排行老八人称京八爷,带领郭德纲上春晚,天天睡在亮着粉灯的洗头房,在日本作过生意,很节俭,被日本各大报纸称为骑着自行车去风月场所的企业家,现在主要工作就是找海,因为要当蒙古海军司令,是个快死了还要小姐的正直老人。还有很多欢迎补充!
蒙古国海军司令,
⑶ 封手拳的封手名家
陈登魁,兰州七里河土门墩人,生于清末民初,享年八十四岁,因武功高强,已达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独树一帜,许多省内外高手均败于陈先生手下,武林尊陈为八大王(排行第八)、金城三剑客之一。
封手门一代宗师陈登魁(八大王)
八大王出生于1843年,即清宣宗道光23年,兰州市土门墩陈家堡子瓦房族陈氏们中农耕世家。在家排行老八,自幼乳名人称八娃子,膝下只有一女,陈登魁卒于1919年,民国八年,居住在兰州市下沟,享年76岁。
八大王自幼喜爱武术,启门学的是我兰州传统拳法的套路(撕拳,炮拳,打劲手,砍,拦,劈,切,横打直发拳法)。风磨雨淋见其情。一代拳师出真功。1861年,年仅十八岁的八大王,经上沟买卤肉的李爸介绍给西固寺低下兰州一代著名封手拳师—王德成,人称王老爷。农历金秋八月十五,八大王第一次拜见王老爷,王老爷:“你学的是什么拳术?”八大王回答:“我撑个手你就会知道的”。王老爷从炕上下来,稍作休整。大王撑手就打(黑虎出洞)。王老爷使了(翻天接印带标子跤),八大王被打翻在地。后来王老爷找李爸说:“不愿收其为徒,即不想为武门惹来麻烦”。八爷回家后,左思右想,一直思考王老爷到底是用了深奥的手法将自己打翻在地呢?后来,大王爷多次请人与王老爷和祥多聚,再加上大王爷的忠诚善孝。王老爷最终被大王爷的诚意所感动,遂收八大王为徒。
一代拳师相传口授,最早兰州市的封手拳来自福建少林派系。1783年,即清乾隆48年福建省有一官员蕃台大人到兰州辕上(省政府)为官,随同韩师爷精通封手拳。期间,护院打更时,护院有一金城兰州的鹞子客,人称鹞子王。他清晨常在院内训鹞子习武。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韩师爷身着官服走到鹞子王跟前,遂与其撑手相试,打了封手拳中的迎风接肘。鹞子王方知韩师爷武功高强。在以武相识后,韩师爷将自己的部分拳术奥妙传授给鹞子王,之后,鹞子王又将其在韩师爷跟前所学武术传承给侄子王德成,也就是王老爷
陈林,陈登魁之子,武林尊称,六代王。
张百川,有内场陈林,外场张百川之称。
陈发第,陈林之孙,封手拳嫡系传人。
陈发弟,汉族,封手拳著名拳师, 武术六段。祖籍甘肃省兰州,1946年10月19日生于甘肃省兰州市土门墩,现任兰州市土门墩民间武术协会副会长。练武经历:从小受武术之家爷爷六大王陈林的教诲与家庭的熏陶,从小对武术就非常热爱,在爷爷手把手的教导下就学会了十字单拳,八虎单拳,通背母子,撕拳,炮拳,经过几年的苦练,外场拳已经练的非常好了,经常跟爷爷一起去五泉山,白塔山等垃场子的地方去表演,经过自己多年的勤学苦练,在十几岁的时候已经很有点功底,爷爷看在眼里,高兴在心里,爷爷心里想封手武艺后继有人,后来爷爷把自已的封手武艺的大部分套路都教给了自巳的孙子,比如:封手母子、搌母子、跤母子、小母子、登州捶、棋盘母子、封手鞭杆、虎棍、虎枪等。1967年爷爷六大王陈林去世,二十一岁时跟随六大王的传人亲堂兄弟陈得福, 也是陈发弟师傅的尕爷继续学习封手门武艺的内场手法,与行步排子撵拳的演练,经过尕爷陈得福数十年的的精心指导和自已的刻苦磨练,掌握了封手武艺的真谛与要领,并成为兰州地区封手武艺很有名的拳师。
武术成绩
2010年,甘肃省武术比赛中获得封手拳二等奖,鞭杆二等奖2012年,香港武术比赛中获得八门拳一等奖,棍术二等奖,行步撵拳优秀奖
2012年,甘肃省武术比赛中获得八门拳一等奖,棍术一等奖,撵拳排子三等奖
推广传承:近几年培养了大批的武术爱好者,跟随陈发弟师傅练武术的大学生(甘肃理工大学)就有四、五十人,这就对八门封手的传承与推广起到了极积推动做用,并为兰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挖堀、整理、做了大量的工作,对兰州地区武术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陈兆贵
先生出生在兰州土门墩村武术 世家,先生从小喜爱武术,天赋很高,悟 性超群,从小就随其尕爹(叔叔。)陈五爷 习练封手门武术,陈五爷是兰州有名拳师八 大王的徒弟,听先生讲:练拳先盘架,盘架就是 基本功,如压腿,踢腿,马步桩,朴步,朝天一柱 香等基本功,然后是单拳开始如:八虎单拳.八 劲单拳,梅花单拳.醉单拳等。这些拳练好就 等于小学毕业了,就开始教撕炮拳,练好 撕炮拳就给今后练封手打下良好基础,先 生常对我说:撕炮拳是封手拳的娘母子。 再就开始学习捶拳,如:通背捶、七星 捶,登州捶,八门金捶等。这时初中学业 完成了开始教母子拳,如:周家小母、手 母子,关西母子,展母子、郑江母子、叠 展母子等。这就该大学课程了,开始练: 封手排子(十趟),封手八快(十六趟分四节), 棋盘母子又名封手八法拳,(四趟)滚龙母子 (四趟)也称封手芯子。行步撵拳(八趟文排 八趟武排)。封手八法母子(六趟)。
李福安
一间不算太大的平房里摆放着一个深红的兵器架,陈列着一件件精致的器械,旁边有一位六十来岁的老人,精神抖擞,灵光焕发,慈祥地端坐在太师椅上,他的后面挂着一幅赫然写着“武苑耕耘育新人”的字画。一门武艺几十年如一日,一幅字画是他不懈的追求。
这老人便是我的师父,兰州封手拳大师李福安先生。光阴似箭,日月如白驹过隙般从我的身边一晃而过,从我2012年求学兰州遇到师父李福安先生到现今已不知不觉三个年头,跟着师父学拳的点点滴滴是我一个人在兰州最宝贵的一笔人生财富。
每天早上五点多,李师父准时起床,带着自己多年的伙伴——自己亲手制作的鞭杆、长棍、连枷,骑着自行车,先到附近牛肉面馆吃一碗面,然后去黄河边开阔的土地上演练封手拳,往往是在他将自己的拳法练过好几套之后,徒弟们才陆续到场学习。
李福安师父这个人不保守,往往是恨不得将自己平生所学全部教授传承于人,无奈兰州封手拳博大精深,一个套路想要真正打出封手拳的风格,那是难之又难,所以李师父身边有的跟随他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徒弟们,也仅仅是学到了一点点的皮毛。为了让大家对所学更加深入了解,李师父经常是一个人戴着老花镜坐在电脑前,给自己的学生、徒弟在网上通过QQ空间整理封手拳拳理和拳谱。由于李师父不会打字,他所写的每一个字都是用鼠标在输入法上面一笔一划写下来的,有时候一个字得写好多遍才能显示出师父想要的那一个……一个老师父,教拳已至如此,每每回想,阵阵暖流涌上心来。李师父常说:“拳打万遍,不打自转。”除了给大家讲解套路的用法之外,还经常督促徒弟对于所学的拳法要勤练不辍,与人交手,自然而然手上就有东西了,尤其是封手拳,没有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刻苦,想要有所造诣是根本不可能的。
偶尔听李师父讲起来他年轻时候在兰州拜师学习封手拳的故事,深感那一辈人为了自己的爱好与追求,所下功夫之深。师父李福安先生,祖籍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八日生於陕西省西安市,从七岁开始跟随西安著名拳师安三才习练少林两仪炮锤武艺俊又投师张鸿道老师门下学习赵堡小架,而后偶遇全国大力士丁全福老师习练中国式摔跤。上世纪60年代,师父从西安考学到兰州,听闻兰州封手拳十分厉害,高超有名,那时候封手拳在土门墩一带是不外传的,他为了习得好拳托同事之面,拜得兰州八里窑罗授堂门下,习练封手拳术、后老师去世,又拜封手门第三代传人陈兆贵老师门下学习封手门全部武艺。听他老人家说,那时候他下班之后推着自行车走好远的路到师父家里,帮师父做一些家务,之后跟师父学拳,上班工资,一部分要补贴家用,一部分拿来孝敬师父,日积月累,由于他们刻苦习练,悟性很高,李师父逐渐把门派密不外传的绝学交给了他,经过融会贯通,他真正接受了封手门系统的拳术、器械套路,终成兰州封手拳有名的拳把式!做为封手门第五代传人,李师父以传承封手门武艺为己任.刻苦钻研,天赋极高集众家所长于一身,深得封手门武艺之精髄。从七岁开始练拳,今年69岁,习武6O余年,天天坚持从不间断,风雨无阻习武至今已经六十余年。
可以说,李师父习武是真真正正的不求名利,真正把练武当做人生的一大乐趣。在兰州,凡是在武术这方面有所造诣的人,听到他的名气,都连声夸赞他的封手拳古朴、自然,把传统封手拳彻彻底底地练出来了。不仅如此,在新疆、宁夏、青海等地,好多把式也对他直竖大拇指。但师父对这点从来都满不在乎,他说:“拳是自己慢慢练的,名气是小事,只要自己功夫下到,有没有那个名声也就没有那个必要了。”2015年平凉首届崆峒国际武术节,李师父应邀前去表演。在开幕式上,他表演了一套封手芯子,只见他在场上展法上下翻飞,步法灵活,身形合一,提水展,阴阳展,五点梅花展,护步展……让人看的眼花缭乱,走跤,抬跤,中字跤,古月跤,让人防不胜防。结束后,四川青城派掌门人刘绥滨先生特意找到李师父,对他说:“您好,您就是在场上表演的那位老师傅吧,您的拳打的非常好。”又问李师父有没有名片,李师父没有名片,把电话号码给了他,两个人合影留念,刘先生真诚地邀请李师父前去青城山,并把自己的名片给了李师父,回到住宿地,师父把这张名片当做纪念收了起来。师父对徒弟们说:“拳是自己练的,真正喜欢武术,把自己的拳好好练,练出功夫别人自然会尊重你。”现在想想,李师父自习武至如今,没有靠教拳吃饭,给徒弟、学生教的功夫学费也不怎么收,却比收学费教徒的老师更用心、更认真。李师父已经是封手拳泰斗级的人物,却一直守着黄河边的那“一亩三分地”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练自己的功夫,教自己的徒弟、学生,八门拳研究会陈永兴陈会长让李师父做研究会副会长,可是李师父却一直不提这个头衔,依旧是处于民间,就像古老而神秘的封手拳一样,似乎不为人所知,却早已声名远扬。
现任兰州市武协委员,甘肃省八门拳研究会副会长,兰州黄河武馆馆长,新疆八门拳拳友会顾问,国家三级武术裁判,2OO6年在武当世界传统武术节封手拳获得金牌,2OO9年在山西右余全国武术精英赛,在高手如云的赛场上,连取三枚金牌,香港第十届武术节获得拳术,长器械金牌,20l5年平凉世界武术节获得拳术,长器械金牌,省市比赛第一名不下三十多项。学生全国各地都有,福建,山东,河北,辽宁,淅江,江苏等地。在本省平凉,永登。临洮,张掖。陇西,定西都慕名前来学习,为继承发杨甘肃封手门武术做了很大贡献,曽被省市六个电视台采访并专题报导。
兰州晚报,晨报,鑫报,商报,平凉日报,均有专访报导,多次以领队教练的身份组队参加省市比赛,取得了优异成绩。在兰州市多次组织大型武术表演。被省武术协会评为优秀辅导员的光荣称号!先生致力发扬中华国粹,武德高尚,教艺教人,不好勇斗狠桃李满天下,英明流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