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言情深寄相思小说
⑴ 相思是谁写的
相思作者:王维
相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创作的一首借咏物而寄相思的五言绝句。
此诗写相思之情,却全篇不离红豆,正用其相思子之名以关合相思之情。首句写红豆产地;次句以“发几枝”一问,语极朴实,而又极富形象性,设问自然,则暗逗情怀;三句寄意友人“多采撷”,言在此而意在彼;末句点明其相思属性,且用一“最”字推达极致,则“多采撷”的理由自见,而自身所寄之意亦深含其中。全诗极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语浅而情深,相传当时即为人谱曲传唱,流行江南。
作品原文
《相思》意境图
《相思》意境图
相思 【唐】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1]
折叠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折叠词句注释
⑴相思:题一作"相思子",又作"江上赠李龟年"。
⑵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江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像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
⑶"春来"句:一作"秋来发故枝"。
⑷"愿君"句:一作"劝君休采撷"。采撷(xié):采摘。
⑸相思:想念。
折叠白话译文
红豆树生长在南方,春天到了它将生出多少新枝呢?希望你多采摘一些红豆,它最能够引起人们的思念之情。[1]
折叠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此诗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为怀念友人之作。据载,天宝末年安史之乱时,李龟年流落江南曾演唱此诗,可证此诗为天宝年间所作。[1]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折叠文学赏析
书法作品
书法作品
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是眷怀友人之作。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感情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红豆产于南方,结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镶嵌饰物。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于树下哭泣而死,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称呼它为"相思子"。唐诗中常用它来关合相思之情。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如苏李诗"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即著例。此诗题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诗中抒写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绪。
"南国"(南方)既是红豆产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首句以"红豆生南国"起兴,暗逗后文的相思之情。语极单纯,而又富于形象。次句"春来发几枝"轻声一问,承得自然,寄语设问的口吻显得分外亲切。然而单问红豆春来发几枝,是意味深长的,这是选择富于情味的事物来寄托情思。"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对于梅树的记忆,反映出了客子深厚的乡情。同样,这里的红豆是赤诚友爱的一种象征。这样写来,便觉语近情遥,令人神远。
第三句紧接着寄意对方"多采撷"红豆,仍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以采撷植物来寄托怀思的情绪,是古典诗歌中常见手法,如汉代古诗:"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即著例。"愿君多采撷"似乎是说:"看见红豆,想起我的一切吧。"暗示远方的友人珍重友谊,语言恳挚动人。这里只用相思嘱人,而自己的相思则见于言外。用这种方式透露情怀,婉曲动人,语意高妙。宋人编《万首唐人绝句》,此句"多"字作"休"。用"休"字反衬离情之苦,因相思转怕相思,当然也是某种境况下的人情状态。用"多"字则表现了一种热情饱满、一往情深的健美情调。此诗情高意真而不伤纤巧,与"多"字关系甚大,故"多"字比"休"字更好。末句点题,"相思"与首句"红豆"呼应,既是切"相思子"之名,又关合相思之情,有双关的妙用。"此物最相思"就像说:只有这红豆才最惹人喜爱,最叫人忘不了呢。这是补充解释何以"愿君多采撷"的理由。而读者从话中可以体味到更多的东西。诗人真正不能忘怀的,不言自明。一个"最"的高级副词,意味极深长,更增加了双关语中的含蕴。
全诗洋溢着少年的热情,青春的气息,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话儿不离红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它"一气呵成,亦须一气读下",极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话往往朴素无华,自然入妙。王维很善于提炼这种素朴而典型的语言来表达深厚的思想感情。所以此诗语浅情深,当时就成为流行名歌是毫不奇怪的。
⑵ 古代言情小说经典语句
执子子手,与子偕老。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众里寻他千网络。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何物才能寄相思,梨花落尽月又西
孤城何必道风霜,风尽冷眉,人本离殇还寂寞
一如侯门深似海
春情只道梨花薄
梦里不知身是客
1】终于为那一身江南烟雨覆了天下,容华谢后,不过一场,山河永寂。
-2】千秋功名,一世葬你,玲珑社稷,可笑却无君王命。
-3】凤凰台上凤凰游,负约而去,一夜苦等,从此江南江北,万里哀哭。
-4】嗟叹红颜泪、英雄殁,人世苦多。山河永寂、怎堪欢颜。
-5】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
-6】夜雨染成天水碧。有些人不需要姿态,也能成就一场惊鸿。
-7】你要记得,紫檀未灭,我亦未去。
-8】谁在岁月里长长叹息。
-9】汉霄苍茫,牵住繁华哀伤,弯眉间,命中注定,成为过往。
-10】红尘初妆,山河无疆。 最初的面庞,碾碎梦魇无常,命格无双。
-11】江南风骨,天水成碧,天教心愿与身违。
-12】山河拱手,为君一笑 。
-13】如是颠簸生世亦无悔。
-14】荏苒岁月覆盖的过往,白驹过隙,匆匆的铸成一抹哀伤。
-15】那被岁月覆盖的花开,一切白驹过隙成为空白。
-16】褪尽风华,我依然在彼岸守护你。
-17】那些繁华哀伤终成过往,
请不要失望,平凡是为了最美的荡气回肠。
-18】你的路途,从此不见我的苍老。
-19】长歌当哭,为那些无法兑现的诺言,为生命中最深的爱恋,终散作云烟。
-20】随你走在天际,看繁花满地。
-21】我自是年少,韶华倾负。
-22】你要记得,那年那月,垂柳紫陌洛城东。
-23】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
-24】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聚散。
-25】谁将烟焚散,散了纵横的牵绊;
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
-26】清风湿润,茶烟轻扬。
重温旧梦,故人已去。
-27】染火枫林,琼壶歌月,长歌倚楼。
岁岁年年,花前月下,一尊芳酒。
水落红莲,唯闻玉磬,但此情依旧。
-28】玉竹曾记凤凰游,人不见,水空流。
-29】他微笑着,在岁月的流失中毁掉自己。
-30】还能不动声色饮茶,踏碎这一场,盛世烟花。
-31】红尘嚣 浮华一世转瞬空。
-32】我不是我 你转身一走苏州里的不是我 。
-33】 几段唏嘘几世悲欢 可笑我命由我不由天。
-34】经流年 梦回曲水边 看烟花绽出月圆。
-35】人生在世,恍若白驹过膝,忽然而已。
然,我长活一世,却能记住你说的每一话。
-36】雾散,梦醒,我终于看见真实,那是千帆过尽的沉寂。
-37】纸张有些破旧,有些模糊。可每一笔勾勒,每一抹痕迹,似乎都记载着跨越千年万载的思念。
-38】生生的两端,我们彼此站成了岸 。
-39】缘聚缘散缘如水,背负万丈尘寰,只为一句,等待下一次相逢。
-40】握住苍老,禁锢了时空,一下子到了地老天荒
-41】人永远看不破的镜花水月,不过我指间烟云 世间千年,如我一瞬。
-42】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43】虚幻大千两茫茫,一邂逅,终难忘。相逢主人留一笑,不相识,又何妨。
-44】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间,不胜人生一场醉。
-45】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46】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47】看那天地日月,恒静无言;青山长河,世代绵延;就像在我心中,你从未离去,也从未改变。
-48】就这样吧,从此山水不相逢。
-49】人天自两空,何相忘,何笑何惊人。
小说暂时未收录,大多来自古代言情和耽美!!!
⑶ 锦书谁寄相思语。天边数遍飞鸿数。一夜梦千回。梅花入梦来。翻译
菩萨蛮·锦书谁寄相思语是宋代辛弃疾的一首词。辛弃疾,生于1140年5月28日,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南宋爱国词人。
作品名称
菩萨蛮·锦书谁寄相思语
创作年代
南宋
文学体裁
词
作者
辛弃疾
词牌名
菩萨蛮
词牌介绍
《菩萨蛮》,本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也用作曲牌。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重叠金》等。唐宣宗大中年间,女蛮国派遣使者进贡,她们身上披挂着珠宝,头上戴着金冠,梳着高高的发髻,让人感觉宛如菩萨,当时教坊就因此制成《菩萨蛮曲》,于是后来《菩萨蛮》成了词牌名。另有《菩萨蛮引》、《菩萨蛮慢》。《菩萨蛮》也是曲牌名,属北曲正宫,字句格律与词牌前半阕同,用在套曲中。此调用韵两句一换,凡四易韵,平仄递转,以繁音促节表现深沉而起伏的情感,历来名作最多。
《菩萨蛮》为双调,四十四字,属小令,以五七言组成。下片后二句与上片后二句字数格式相同。上下片各四句,均为两仄韵,两平韵。前后阕末句多用五言拗句“仄平平仄平”,亦可改用律句“平平仄仄平”。
原文
锦书谁寄相思语。天边数遍飞鸿数。一夜梦千回。梅花入梦来。
涨痕粉树发。霜冷沙洲日。心事莫惊鸥。人间千万愁。
作者
辛弃疾,生于1140年5月28日,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南宋爱国词人。他出生时家乡已被金所占领,二十一岁参加耿京领导的抗金起义军,任掌书记,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奉表南归,高宗召见,授承务郎,转江阴签判,他不顾官职低微,进《九议》、《美芹十论》等奏疏,具体分析南北政治军事形势,提出加强实力、适时进兵、恢复中原、统一中国的大计,均未被采纳。后任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使、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湖北转运副使、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等,任职期间,都采取积极措施召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豪强以利国便民。后被诬落职,先后在信州上饶、铅山两地闲居近二十年。晚年被起用知绍兴府兼浙江安抚使、知镇江府。在镇江任上,他特别重视伐金的准备工作,但为权相韩侂胄所忌,落职。一生抱负未得伸展,1207年10月3日,终因忧愤而卒。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⑷ 甄嬛跟果郡王的传信中,那个七张机的词,其中还有3跟6的没有。谁能给小说的原文
一张机,采桑陌上试春衣。风晴日暖慵无力, 桃花枝上,啼莺言语,不肯放人归。
两张机,行人立马意迟迟。深心未忍轻分付, 回头一笑,花间归去,只恐被花知。
三张机,吴蚕已老燕雏飞。东风宴罢长洲苑, 轻绡催趁,馆娃宫女,要换舞时衣。
四张机,咿哑声里暗颦眉。回梭织朵垂莲子,盘花易绾,愁心难整,脉脉乱如丝。
五张机,横纹织就沈郎诗。中心一句无人会, 不言愁恨,不言憔悴,只恁寄相思。
六张机,行行都是耍花儿。花间更有双蝴蝶,停梭一晌,闲窗影里,独自看多时。
七张机,鸳鸯织就又迟疑。只恐被人轻裁剪,分飞两处,一场离恨,何计再相随?
八张机,回纹知是阿谁诗?织成一片凄凉意,行行读遍,恹恹无语,不忍更寻思。
九张机,双花双叶又双枝。薄情自古多离别,从头到尾,将心萦系,穿过一条丝。
小说原文我没有 但是九张机的原文我有,甄嬛传里用的貌似是这个版本的
⑸ 谁人红笺寄相思的意思
谁人红笺寄相思的意思是: 是谁在红色的纸上写着寄托相思的字句。
⑹ 谁寄风铃响,遥寄相思情是谁写的
与之相近的宋诗人梅尧臣的《野鸽》
孤来有野鸽,觜眼肖春鸠。
饥肠欲得食,立我南屋头。
我见如不见,夜去向何求。
一日偶出群,盘空恣嬉游。
谁借风铃响,朝夕声不休。
饥色犹未改,翻翅如我仇。
炳哉有露凤,天抑为尔俦。
翕翼处其间,顾我独迟留。
凤至吾道行,凤去吾道休。
鸽乎何所为,勿污吾铛瓯。
⑺ 落叶寄相思,三叶不言中。梧桐知相惜,枫银本同季,送君三捆扎,吾愿等三生。
落叶寄相思,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