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材自山海经的言情小说
1. 桐华写的《山海经》系列最后一部是什么
桐华《山海经》共有三部,但出版的只有《曾许诺》,《长相思》。最后一部正在写。
一.作品介绍
第一部,曾许诺系列:《曾许诺》《曾许诺·殇》
第二部,长相思系列:《长相思1》《长相思2诉衷情》《长相思3思无涯》
《曾许诺》是2011年桐华创作的长篇爱情玄幻小说,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小说主要讲述了远古时期神农、轩辕、高辛三族的斗争中夹杂着儿女情长的故事,小说将以上古神话为背景,将柔情写到极致,写尽儿女情长。
《长相思》是《山经海纪》系列第二部。
《长相思》承接了上部作品《曾许诺》的故事背景,讲述蚩尤与西陵珩的女儿小夭和九尾狐族族长涂山璟、世神农义军将领相柳、自小分离的表哥颛顼几人之间的恩怨情仇,谱就一曲荡气回肠的相思曲。
两部小说中背景及人物有贯通和串联,但是彼此又是独立的故事。
一.桐华简介
桐华,本名任海燕,1980年10月18日出生于陕西汉中,中国女作家、影视策划人,毕业于北京大学。
2005年,创作第一部清穿宫廷小说《步步惊心》。
2006年,创作第二部长篇爱情小说《大漠谣》,并改编成古装剧《风中奇缘》。
2008年,出版第三部长篇古装小说《云中歌》。
2009年,出版首部都市爱情小说《被时光掩埋的秘密》,并改编成都市情感剧《最美的时光》。
2010年,出版校园小说《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
2013年,首次参与策划古装爱情轻喜剧《金玉良缘》。
2014年,推出都市情感小说《半暖时光》。
2015年,策划现代都市浪漫偶像剧《放弃我,抓紧我》。
2016年,监制现代偶像玄幻剧《那片星空那片海》。
2017年,推出科幻爱情小说《散落星河的记忆》。
二.《山海经》介绍
故事取材于《山海经》,从炎黄大战开始写起,直至黄帝之孙颛顼继承帝位,下令将天抬高、将地下陷,绝天地通,隔绝了神和人的联系,从此世间再无神结束。
(神和仙是不同的概念,这个时间段之后,也恰好是神话消失、道教仙话兴起的时期,的的确确从此再没有真正的神。)
目前,前两部《曾许诺》《长相思》已出版。
第一部:《曾许诺》《Promise Me a Forever》
上古时代,神、人、妖,万物混居于天地之间。
三大神族——中原的神农、东南的高辛、西北的轩辕——三分天下,三足鼎立。
轩辕王姬轩辕妭化名西陵珩周游天下,在博父国为民众灭了烧了几十年的地火,也认识了古怪男子蚩尤,也开始了自己曲折的命运。
时值炎帝病逝,三大神族平衡被打破,面临重新分割天下的状况,神农内部纷争不断,其他两族有的跃跃欲试有的虎视眈眈,天下即将大乱。
阿珩与蚩尤深知幸福不易,约定每年九黎桃花树下见,谁知天意弄人……记载着千古宝藏的河图洛书突然出现,三大神族争抢,陷入混战……桃花树下,不见不散,本是恋人之间最单纯的承诺。
然而深处权力漩涡中的人,却要面临各种抉择与取舍,亲情、友情、爱情、理想之间,错综纠缠,赤裸裸地展现在众人面前,让他们无法任性而为。
高辛与轩辕王室中的隐秘也渐渐显露出来,原来,一切都不是那么简单,各种势力,各种情仇,最终酿成一曲上古时代最震撼人心的悲歌。
第二部:《长相思》 《Lost You Forever》
生命是一场又一场的相遇和别离,是一次又一次的遗忘和开始,可总有些事,一旦发生,就留下印迹;总有个人,一旦来过,就无法忘记。
这一场清水镇的相遇改变了所有人的命运,甚至改变了整个大荒的命运。
只为贪图那一点温暖、一点陪伴,一点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消散的死心塌地。
相思是一杯有毒的美酒,入喉甘美,销魂蚀骨,直到入心入肺,便再也无药可解,毒发时撕心裂肺,只有心上人的笑容可解,陪伴可解,若是不得,便只余刻骨相思,至死不休。
2. 改自山海经的明清章回体小说名字叫什么
夷坚志
《夷坚志》书名出自《列子.汤问》:《山海经》为"大禹行而见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坚闻而志之。"大意是指《山海经》中的故事是大禹看到的,伯益取的名,夷坚听说后记载下来了。可见洪迈是以夷坚自谓,将其书比作《山海经》。全书原分初志、支志、三志、四志,每志按甲、乙、丙、丁顺序编次。著成甲至癸二百卷;支甲至支癸、三甲至三癸各一百卷;四甲、四乙各十卷。(今仅存二百零六卷)《夷坚志》之繁浩,为后人叹为不可及。《四库全书总目》说?quot;小说家唯《太平广记》为五百卷,然卷帙虽繁,乃搜集众书所成者,其出于一人之手而卷帙遂有《广记》十之七八者,唯有此书。"《夷坚志》是洪迈所经历的宋代社会生活、宗教文化、伦理道德、民情风俗的一面镜子,为后世提供了宋代社会丰富的历史资料。从小说发展史上看,《夷坚志》又是宋代志怪小说发展到顶峰的产物,是自《搜神记》以来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又一座高峰,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醉翁谈录》载:当时的"说话"艺人中,"《夷坚志》无有不览"。明清拟宋市人小说,有不少取材于其中,仅凌蒙初的"二拍"、正话、入话出于《夷坚志》的,约有三十余篇
3. 除了桐华和唐七公子,还有谁写的小说取材于山海经的啊
我能把他俩的合集发给你么。再发给你一些其他的类似[小说]。你应该会满意的,因为这些[小说]都是那些网站上口碑和评分都很好[的小说],在小说榜单上都很好的。你看过的华胥引、香蜜沉沉烬如霜、落花时节又逢君什么的也都~
-- 派派小说论坛为您解答
4. 伊雪枫叶三生三世和唐七公子三生三世那个更好看看了都取材于山海经
都取材于山海经而已,没有直接关系,网传伊雪枫叶三生三世菩提树下抄袭唐七十里桃花,不过据说十里桃花抄袭桃花债,文化圈是是非非谁说得清?
5. 山海经的作者是谁啊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重要古籍,中国名著。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现代学者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6. 山海经作者是谁
《山海经》是伟大的中华文化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珍品,是中外无数读者公认的的一部世界奇书。关于这本书的原创作者、成书经过、面世年代即流传与演变情况,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历来注家、评论家都对原创的古本《山海经》有过推论和评述,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有两种。
一种观点认为:《山海经》的原创时代最早可推至大禹之世。所“谓大禹之世”,大致可追溯到公元前21世纪,也就是中国社会正处于原始部落联盟解体,奴隶制社会兴起的时代。持这种观点的论者,虽然在某些细节方面亦有不同论例,但较为统一的观点是:《山海经》的原创为古图,产生于大禹之世。现有图后有文,文为图的解说和补充。因此,其第一作者当属《山海经》原始图的创作者。可惜的是,在长期的辗转流传的过程当中,不见原图的原创作者的姓名已失传,图亦已亡佚不存。
另一种观点认为:《山海经》的母本的创作与面世年代,当在战国与秦汉之际。当代史学家吕子方先生在《读<山海经>杂记》中谈到:“屈原宗庙里壁画故事的脚本就是《山海经》,而且主要是《大荒经》,这不仅因为《天问》的内容多取材自《山海经》,更重要的是,他看了描《山海经》的壁画故事才写出了这篇著名的作品来。”这里不仅阐明了《山海经》图所记述的故事与战国时期楚国先王庙壁画上的故事有关,将他们是为几乎是同一个时代的作品;还提出了屈原《天问》的创作灵感来自于《山海经》故事的激发。《山海经》原图有一部分为大幅图画或雕刻,与创始于西汉、盛行于东汉的汉画像石类似,至于经文,则是专为这些古图而作的的叙述与补充之文。
7. 山海经全文的作者是谁
《山海经》是伟大的中华文化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珍品,是中外无数读者公认的的一部世界奇书。关于这本书的原创作者、成书经过、面世年代即流传与演变情况,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历来注家、评论家都对原创的古本《山海经》有过推论和评述,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有两种。
一种观点认为:《山海经》的原创时代最早可推至大禹之世。所“谓大禹之世”,大致可追溯到公元前21世纪,也就是中国社会正处于原始部落联盟解体,奴隶制社会兴起的时代。持这种观点的论者,虽然在某些细节方面亦有不同论例,但较为统一的观点是:《山海经》的原创为古图,产生于大禹之世。现有图后有文,文为图的解说和补充。因此,其第一作者当属《山海经》原始图的创作者。可惜的是,在长期的辗转流传的过程当中,不见原图的原创作者的姓名已失传,图亦已亡佚不存。
另一种观点认为:《山海经》的母本的创作与面世年代,当在战国与秦汉之际。当代史学家吕子方先生在《读<山海经>杂记》中谈到:“屈原宗庙里壁画故事的脚本就是《山海经》,而且主要是《大荒经》,这不仅因为《天问》的内容多取材自《山海经》,更重要的是,他看了描《山海经》的壁画故事才写出了这篇著名的作品来。”这里不仅阐明了《山海经》图所记述的故事与战国时期楚国先王庙壁画上的故事有关,将他们是为几乎是同一个时代的作品;还提出了屈原《天问》的创作灵感来自于《山海经》故事的激发。《山海经》原图有一部分为大幅图画或雕刻,与创始于西汉、盛行于东汉的汉画像石类似,至于经文,则是专为这些古图而作的的叙述与补充之文。
8.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和枕上书是取材自山海经的哪篇
好多篇都有提到
第一章 迷谷是何方神圣?
【原文】南山(经)之首曰 鹊山。其首曰招摇之山……有木焉,其状如谷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谷,佩之不迷。
【翻译】南方首列山系叫做鹊山山系。鹊山山系的头一座山是招摇山……山中有一种树木,形状像构树却呈现黑色的纹理,并且光华照耀四方,名称是迷谷,人佩带它在身上就不会迷失方向。
第二章 青丘白狐一家——吃人魔王。
【原文】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翻译】再往东三百里,是座青丘山……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狐狸却长着九条尾巴,吼叫的声音与婴儿啼哭相似,能吞食人;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中妖邪毒气。
第三章 折颜——好有气场的纹身男,可惜有人专吃他们的卵!!怒啊!
==================凤凰折颜外貌=================================
【原文】又东五百里,曰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凰,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翻译】这一段是关于凤凰的外貌描写——丹穴山上有种鸟叫凤凰,形状像鸡,它头上的花纹成“德”字形,翅膀上的花纹成“义”字形,背上的花纹成“礼”字形,胸部的花纹成“仁”字形,腹部的花纹成“信”字形。(就在这里,我阵亡了……)凤凰这种鸟吃喝都自由自在,自己经常一边唱歌一边跳舞,它是吉祥仁爱的象征,只要一出现,天下就太平。(这个和折颜蛮像的么,哈哈,好鸟!)
【原文】诸(夭)[沃]之野,鸾鸟自歌,凤鸟自舞;凤皇卵,民食之;甘露,民饮之:所欲自从也。
【翻译】有个叫做沃野的地方,鸾鸟自由自在地歌唱,凤鸟自由自在地舞蹈;凤皇生下的蛋,那里的居民食用它;苍天降下的甘露,那里的居民饮用它:凡是他们所想要的都能随心如意。(虽然知道咱们也常常吃鸟蛋的,但是看到这里还是……唉。)
【补充】其实山海经中关于凤凰的踪迹很多,还有一些像五彩鸟这类的也属于凤凰。凤凰是一种很有气场的鸟,只栖息与梧桐树,只在圣明之君当政才会出现。总之,代表的是仁义礼智信的一种美好境界。令人敬佩。
第四章 断子绝孙的避子桃及其应对措施
【原文】有草焉,其叶如蕙,其本如桔梗,黑华而不实,名曰蓇蓉,食之使人无子。
【翻译】山中有一种草,叶子长得像蕙草叶,茎干却像桔梗,开黑色花朵但不结果实,名称是蓇蓉,吃了它就会使人不生育孩子。(世上真有这样高技术的东西啊……)
【原文】崇吾山……有木焉,员叶而白柎,赤华而黑理,其实如枳,食之宜子孙。
【翻译】崇吾山中有一种树木,圆圆的叶子白色的花萼,红色的花朵上有黑色的纹理,结的果实与枳实相似,吃了它就能使人多子多孙。(一物降一物啊。)
【原文】有鸟焉,名曰鴢,其状如凫,青身而朱目赤尾,食之宜子。
【翻译】山中有一种禽鸟,名称是鴢,形状像野鸭子,青色的身子却是浅红色的眼睛深红色的尾巴,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多生孩子。
第五章 毕方鸟——四处放火的白眼狼
【原文】又西二百八十里,曰章莪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鹤,一足,赤文青质而白喙,名曰毕方,其鸣自叫也,见则其邑有讹火。
【译文】再往西二百八十里,是座章莪山……山中还有一种禽鸟,形状像鹤,但只有一只脚,红色的斑纹和青色的身子而有一张白嘴巴,名称是毕方,它鸣叫的声音就是自身名称的读音,在哪个地方出现那里就会发生怪火。
【原文】丑阳之山……有鸟焉,其状如乌而赤足,名曰轵蜍,可以御火。
【翻译】丑阳山……有一种禽鸟,形状像一般的乌鸦却长着红色爪子,名称是轵蜍,人饲养它可以辟火。
第六章 西王母——动物界的咆哮帝
【原文】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北。
【翻译】再往西三百五十里,是座玉山,这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西王母的形貌与人一样,却长着豹子一样的尾巴和老虎一样的牙齿而且喜好啸叫,蓬松的头发上戴着玉胜,是主管上天灾厉和五刑残杀之气的。
西王母靠倚着小桌案而头戴玉胜。在西王母的南面有三只勇猛善飞的青鸟,正在为西王母觅取食物。西王母和三青鸟的所在地是在昆仑虚的北面。
第七章 凶兽穷奇原来竟是领袖后代?!!
【原文】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猬毛,名曰穷奇,音如嗥(h2o)狗,是食人。少昊之子。善飞。(这个版本的电子书好简单……我在翻译里将我这版本的故事补充出来吧)……穷奇状如虎,有翼,食人从首始。所食被(p9)发。
【翻译】再往西二百六十里,是座邽山。山上有一种野兽,形状像一般的牛,但全身长着刺猬毛,名称是穷奇,发出的声音如同狗叫,是能吃人的。穷奇是少昊的孩子,它有翅膀可以飞翔,能听懂人说的话,但他听到人争斗,就会把胜利者吃掉,听说谁忠信就吃那人的鼻子,听说谁恶逆不善,反而用兽肉奖赏他,因此,它是一种邪恶之兽。……穷奇的形状像一般的老虎,却生有翅膀,穷奇吃人是从人的头开始吃。正被吃的人是披散着头发的。
第八章 饕餮——碎尸专家,技术型人才
【原文】又北三百五十里,曰钩吾之山……有兽焉,其状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即为饕餮……不能食者必以齿碎之。
【翻译】钩吾山……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是羊的身子人的面孔。眼睛长在腋窝下,有着老虎一样的牙齿和人一样的指甲,发出的声音如同婴儿哭啼,名称是狍鸮,是能吃人的。狍鸮这种兽就是饕餮,他很贪婪,吃人时即使吃不完,也要把各个部分咬碎。
第九章 折颜酿酒配料之三大猜想
折颜的酒,令人忘忧……
一,鬼草
【原文】牛首之山。有草焉,名曰鬼草,其叶如葵而赤茎,其秀如禾,服之不忧。
【翻译】牛首山。山中生长着一种草,名称是鬼草,叶子像葵菜叶却是红色茎干,开的花像禾苗吐穗时的花絮,服食它就能使人无忧无虑。
二,萤草
【原文】泰室之山……有草焉,其状如白术,白华黑实,泽如蘡薁,其名曰萤草,服之不昧。
【翻译】山中还有一种草,形状像苍术或白术,开白色花结黑色果实,果实的光泽就像野葡萄,名称是萤草,服用了它就能使人安然入睡,不做噩梦。
三,嘉果(山海经中没说叫什么)
【原文】不周之山……爰有嘉果,其实如桃,其叶如枣,黄华而赤柎,食之不劳。
【翻译】不周山……有一种特别珍贵的果树,结出的果实与桃子很相似,叶子却很像枣树叶,开着黄色的花朵而花萼却是红红的,吃了它就能使人解除烦恼忧愁。
第十章 浩瀚桃林,美不胜收
【原文】又西九十里,曰夸父之山……其北有林焉,名曰桃林,是广员三百里,其中多马。湖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珚玉。
【翻译】座夸父山,山顶树木葱茏,尤以棕树和楠树最为繁盛。竹林丛生,苍翠欲滴。山中生长着许多的飞禽走兽,兽中多牛、羬羊,禽鸟以赤鷩最多。山向阳的南坡,晶莹的玉石闪闪发光……北面有一片树林,叫做桃林,占地面积浩瀚,方圆达三百里,林子生长着很多精美的马。著名的骅骝马和绿耳等八匹骏马就是从此得到。山中溪流涓涓而出,汇成河流,向北流入黄河。
第十一章 昆仑墟——好气派啊好气派!
师父呀师父
【原文】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夷]羿莫能上冈之岩。
【翻译】海内的昆仑虚(墟),屹立在西北方,是天帝在下方的都城。昆仑山,方圆八百里,高一万仞。山顶有一棵像大树似的稻谷,高达五寻,粗细需五人合抱。昆仑山的每一面有九眼井,每眼井都有用玉石制成的围栏。昆仑山的每一面有九道门,而每道门都有称作开明的神兽守卫着,是众多天神聚集的地方。众多天神聚集的地方是在八方山岩之间,赤水的岸边,不是具有像夷羿那样本领的人就不能攀上那些山冈岩石。
【原文】昆仑虚在其东,虚四方。一曰在 [反]舌东,为虚四方。
【翻译】昆仑山在它的东面,山基呈四方形。另一种说法认为昆仑山在反舌国的东面,昆仑虚的山基向四方延伸。
第十二章 少辛的由来?
【原文】浮戏之山……其东有谷,因名曰蛇谷,上多少辛。
【翻译】浮戏山的东面有一道峡谷,因峡谷里有很多蛇而取名叫蛇谷,峡谷上面还多产一种叫做少辛的草药。
第十三章 青丘国——大禹受到九尾狐神仙的指示在此娶妻
气场好强大有木有
【原文】青丘国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一曰在朝阳北。
【翻译】青丘国在海外之东的朝阳谷的北面。那里有一种狐狸长着四只爪子九条尾巴。另一种说法认为青丘国在朝阳谷的北面。
第十四章 巴蛇太强大了——二皇子桑籍,你重口味!
【原文】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其为蛇青、黄、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
【翻译】巴蛇能吞下大象,吞吃后三年才吐出大象的骨头,有才能德品的人吃了巴蛇的肉,就不患心痛或肚子痛之类的病。这种巴蛇的颜色是青色、黄色、红色、黑色混合间杂的。另一种说法认为巴蛇是黑色身子青色脑袋,在犀牛所在地的西面。
第十五章 俊疾山——日月升起的地方
【原文】东荒之中,有山名曰壑明俊疾,日月所出。
【翻译】在东荒当中,有座山名叫壑明俊疾山,是太阳和月亮初出升起的地方。
第十六章 天帝——神秘的一片云
【原文】木有原文……我这版本《山海经》中有一段文字说天帝。
【翻译】大禹道:“某秉诚拜谒,实未曾见,唯见天上一片青云,青云之中隐隐有红云而已。”那羽士道:“这就是天帝,你能看见,根基不浅。”大禹听了不解。那羽士道:“天帝所居,以青云为地,四面常有红云拥护,虽仙真亦罕见其面。你见得青云红云,岂非就是天帝么!”
9. 小说有以山海经为主题的小说吗
如图,第一部《搜神记》、第二部《蛮荒记》、第三部《云梦记》——
《蛮荒三部曲》是一部树下野狐所著的小说,以《山海经》为基础,讲述自神农帝驾崩,直至尧帝一统华夏,大荒数百年间风云变幻的神话传说,可歌可泣的蛮荒英雄。
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的洪荒时代,随着天下公认的领袖神农氏的去世,各族群雄都开始蠢蠢欲动,就在此波涛暗涌的动荡时代,一位少年横空出世,在机缘巧合下开始了一段惊心动魄的传奇历程。
10. 有没有关于妖界的小说,穿越的不要,都市言情的不要,应该是类似山海经的一类
梦枕貘的《阴阳师》(我自己看过,文笔很好,写得妖怪也很好,很经典,值得一看)
《阴阳师》是一部系列小说,作者是梦枕貘。该小说是以日本民间传说为基础的神怪小说,取材自《今昔物语集》,以安倍晴明(阴阳师)、源博雅(武士)这两个主角为中心,展开一段段神奇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