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瑶言情小说果
1. 琼瑶都写过哪些好看的小说
琼瑶全集1.窗外
2.幸运草
3.六个梦
4.烟雨蒙蒙
(情深深雨蒙蒙)
5.菟丝花
6.几度夕阳红
7.潮声
8.船
9.紫贝壳
10.寒烟翠
11.月满西楼
12.翦翦风
13.彩云飞
14.庭院深深
15.星河
16.水灵
17.白狐
18.海鸥飞处
19.心有千千结
20.一帘幽梦
(又见一帘幽梦)
21.浪花
22.碧云天
23.女朋友
24.在水一方
25.秋歌
26.人在天涯
27.我是一片云
28.月朦胧鸟朦胧
29.雁儿在林梢
30.一颗红豆
31.彩霞满天
32.金盏花
33.梦的衣裳
34.聚散两依依
35.却上心头
36.问斜阳
37.燃烧吧火鸟
38.昨夜之灯
39.匆匆太匆匆
40.失火的天堂
41.我的故事
42.冰儿
43.剪不断的乡愁
44.雪珂
45.望夫崖
46.青青河边草
47.梅花烙
(梅花三弄之一)
鬼丈夫
(梅花三弄之二)(琼瑶原着/彭树君整理)
48.水云间
(梅花三弄之三)
49.新月格格
(两个永恒之一)
50.烟锁重楼
(两个永恒之二)
51.苍天有泪
三之一
无语问苍天
52.苍天有泪
三之二
爱恨千千万
53.苍天有泪
三之三
人间有天堂
54.还珠格格(第一部)三之一
阴错阳差
55.还珠格格(第一部)三之二
水深火热
56.还珠格格(第一部)三之三
真相大白
57.还珠格格(第二部)五之一
风云再起
58.还珠格格(第二部)五之二
生死相许
59.还珠格格(第二部)五之三
悲喜重重
60.还珠格格(第二部)五之四
浪迹天涯
61.还珠格格(第二部)五之五
红尘作伴
62.
还珠格格(第三部)三之一
天上人间
63.
还珠格格(第三部)三之二
天上人间
64.
还珠格格(第三部)三之三
天上人间
65.还珠格格之燕儿翩翩飞
66.还珠格格之风儿阵阵吹
【琼瑶其它作品】
还珠格格写真全纪录
情深深雨蒙蒙写真全纪录
天上人间写真全纪录
又见一帘幽梦写真全纪录
2. 评价一下琼谣的作品(不涉及作品名称)!
对琼瑶小说的批评实在是很多,很泛滥,也是很容易。这里,我们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说法来看看吧。
其一,批评琼瑶小说缺乏社会意义,具有局限性,题材过于狭窄。
如有这样的议论(见郭建平《细腻深沉的抒情艺术》一文):
“琼瑶的小说由于过分地追求了刻画人物的个性,从而忽略了这些人物所存在的典型环境,致使人物也就失去了社会意义。作品本身在人们匆匆读过之后,也仿佛成了逝去的烟云,不过是昙花一现罢了。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而琼瑶的小说独立地将几个人物组成了超脱社会生活以外的空中楼阁,在狭小的天地里生活,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又如,《漫谈琼瑶的小说》(闻居廷、张弛)一文中,也有同样的评论:
“琼瑶是一位擅长描写恋爱和婚姻、家庭的小说家。她的小说很容易引起青年读者心灵上的共鸣。但是,她的爱情故事带有明显的局限性。
“事实上,琼瑶小说最能诱引读者的是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和悒郁悱恻的感伤情调。在她的多数作品中,那些少男少女的离合无常的爱情遭遇和突兀奇变的三角关系,特别是体现在女主角身上的那种近乎绝望的爱情追求中、那种爱与仇的灵魂搏斗中的莫可名状的、令人迷惘和惋叹的意绪,对于读腻了那些充溢着政治、道德说教或柏拉图式风范的读者,尤其是“不知愁滋味”的青少年读者来说,的确是够神眩目夺的了。然而这也正是她的局限所在。琼瑶过多地沉湎于对才子佳人式的爱情悲欢的描写,并且也围困在自己的这种似乎一成不变的感情模式里,因此不能站在一个超越自我的高度上向读者展现广阔丰富的生活画面。她的小说,例如《烟雨蒙蒙》、《彩云飞》、《雁儿在林梢》、《心有千千结》、《月朦胧,鸟朦胧》等等,尽管写的都是发生在台湾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的爱情故事,但读者却很难从中看到理应通过人物性格和人物间的相互关系显现出来的社会关系的状貌与品格,即环境的变化,有的仿佛只是至高无上的爱情、爱情、爱情,——不是爱情虚妄的胜利,就是爱情空泛的破灭,不过是一群理想化了的“情圣”、“情痴”而已,几乎再也找不出更多的底蕴,也极少能传递出新鲜的时代社会生活的信息。琼瑶作品中主人公的生活环境往往局限在家庭、客厅、咖啡厅,极少呈现台湾广阔的社会现实背景。此外,琼瑶对她的女主角们,例如陆依萍(《烟雨蒙蒙》)、陶丹枫(《雁儿在林梢》)等,多采取哀其不幸、艳其心迹的态度,她的小说格调,基本上也可用“哀艳”二字归结;这种“哀艳”,虽然也含有些许与世俗抗争的意味,但又往往被淹没在儿女情长之中,淹没在爱情折腾里,因此显得软弱无力。总之,琼瑶作品的社会批判力是十分微弱的。”
再如《花呀草呀云呀天呀水呀风呀》(萧毅红)一文中也批评琼瑶小说是没有时代感的泛滥的“爱情”。
琼瑶小说里的“爱”到底是什么?萧毅红把琼瑶小说里的“爱”归纳成三大点:
1.真正的爱情中一定有痛苦(《几度夕阳红》)。
世界上没有一份爱情里,是没有惊涛骇浪和痛苦的(《彩云飞》)。
因为有了这个大前提在先,所以琼瑶势必要在她的小说里“制造”出“大量”的“痛苦”,否则就不足以显示出这份爱情是“真真正正”的。这种“惊涛骇浪”般痛苦的内涵,又可细分为四项——
大量的“激情”;大量的“冲突”;
大量的“痛苦”;大量的“眼泪”。
琼瑶的小说里,挤满了“满怀的激情”。具备这种形态情感的人,不论男女,多少都是欠稳定、未成熟、少理性的“情绪性”人物。爱的时候“那样专注、强烈和一厢情愿”的,一旦发生了什么变故或误会,能够猝然“尖锐、严厉而残忍”的口出讥讽恶言,恶之欲其死。骂完打完之后,才“震惊于自己所做的事”,又是诗、又是词、又是玫瑰、又是眼泪、又是电话的“你……能原谅我吗?”
在恋爱中的双方的“激情”,可能还不能满足琼瑶想象中的“惊涛骇浪”,所以再加了一项,变成“内有激情,外有冲突”。冲突,本是小说戏剧中不可或缺的,冲突的本身,最能暴露人性,同时能启发人性。琼瑶小说里的冲突却绝对不会在恋爱中的当事人身上出现,因为他们太“一厢情愿和强烈、专注”而忘了冲突,她小说中的冲突是以“代沟”为主的。
一对对“琼瑶式”的男孩与女孩,男人与女人、男人与女孩,陷入了“琼瑶式”的激情里,害怕、期待、折磨、哭泣、误会、分离、重聚,谁要是从中反对这“真正的爱情”,谁就是“不懂得爱情”。而这个“谁”的恶人角色,往往派给父母来担任,这就是琼瑶小说中的冲突。
我为什么不说是探讨琼瑶的人生观,而要直指爱情观呢?因为在琼瑶的小说里,除了激情以外再无其他。好的文学作品必然具备了可为象征的时代性,琼瑶每每说她自己“身为作家”,却自动放弃或有意轻视了这项价值,这是很令人不解的;或者正因为“是不能也,非不为也”的缘故?
内有激情、外有冲突之下,“痛”“疼”是必然的产物,种种颠过来倒过去的疼呀痛的泛滥在“琼瑶式”的爱情里。疼痛之余,眼泪当然是免不了的。被泪水浸润过的爱情最美丽,琼瑶对这句话是迷信不疑的。
同是上面所引述的文章还批评琼瑶小说所描写的爱情有局限性。
2.琼瑶小说的爱情观,是她所谓“有灵性”者的专利品。
看过琼瑶任何一本小说的人,对“灵性”“气质”这类动人的名词一定都不会陌生。在琼瑶的小说中,只有被这些名词形容过的人,才有资格了解“真正的爱情”,这个让琼瑶这么着迷的“灵性”,到底是什么东西?这儿我试着拟了一道公式——灵性一美丽的名字十诗词的修养十易感的心。
这么一看,“钟楼怪人”在琼瑶笔下,是绝绝对对找不到活路的了。“诗词”是琼瑶对“有灵气”人的要求。从小说中,我们知道,琼瑶本人在这方面的学问有词话丛编、百家词、纳兰词、词选等,有技而不露,她似嫌手痒,所以无一本不诗来词也来。借着小说里的人物,管她或他什么个性的,来作琼瑶自己的诗歌。《红楼梦》中,“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是衡芜君,“娇羞默默向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是潇湘妃子,各具风致。而在琼瑶笔下,任何能吟诗填词的“有灵性”人的作品,却全是一个模子:为文而造情,只嫌太露而含蓄不足,同时混淆了书中人的个性,真是不如不要。
美丽的名字、外表,懂一点诗词,多利用直觉情绪,这就构成了所谓的“灵性”。我当然承认世界上必有这种人,但是第一,琼瑶大可不必旧酒换装十几次的新瓶子;第二,琼瑶在此犯了一个价值判断上的大错误:任何人如果不具备“灵性”,她即否定了这人一切其他“为人”的价值。琼瑶似乎根本以为“人”的价值,是在他所表现的“激情”上,所以我在前面直指琼瑶的人生观就是爱情观,而她的“爱情”观,又只限于肯定“琼瑶式”人物的存在,这真是空前的霸气、狭窄而又情多自作。
3.琼瑶小说的“爱情观”中,女人角色的心理形态。
琼瑶肯定一个大前提“爱情必有痛苦”,而这爱情又是属于“痛楚的激情”,男女双方都那么非比寻常的痴情言语、痴情行动,随时“拿出证据来”,否则简直就维持不了这类爆炸似的激情。
作品经常透露出作者的心境、际遇和理想。琼瑶本人的婚姻不圆满,在有意无意间,她笔下的女主角,不论是娇怯的、柔弱的或野性的、坚强的,都强烈地需要一种“特别痴、特别狂、特别专横有力的爱情”,她们随时要求“爱”的证明,来印证这爱的存在,所以这些“琼瑶式”的男人,有的沉痛有力的啜泣、有的大信封里夹六个小信封、有的痴立在电灯杆边、有的连弹三小时吉他、有的被捅了一刀、有的埋于醉乡,为什么?因为“琼瑶式”的女主角需要这样的力和爱。
我想,这也许正可以说明,为什么“琼瑶迷”多半是些初高中的女孩子,“琼瑶式”美丽的、奇异的、悲壮的、曲折的爱情,给她们“如诗如梦”的向往。
真正的爱情看似淡水,其实浓甘。它不必因为当事人自身的不稳定,平地掀引巨浪,相反的,它能够凭着双方的理性和信赖,安然度过许多实际生活中的“惊涛骇浪”。
再如《简论琼瑶的小说》(栗多桂)一文批评琼瑶小说题材上的狭窄:
“它的题材过于狭窄,通过男欢女爱的悲欢离合所展示的社会生活环境与意义,既不广泛、深刻,也难以令人置信。作品对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不平与黑暗,虽有过触及与揭露,愤怒和抗争,但很不深刻,很不彻底,对带根本性的社会问题,采取了回避的态度。其故事情节,往往是由‘爱’引起新奇的波澜和纠葛,经过一番曲折的磨难,或痛哭、绝叫,或离异、出走,或疯颠、自杀的哀愁之后,最后仍是雪解冰消,多为大团圆的结局。像《烟雨蒙蒙》中的陆依萍,人们多认为她是琼瑶笔下的‘反抗女神’。她最初对父亲的封建家长专制统治有所反抗,但最后则致力于少女的怜悯之心,对独断专横而遭致破产后的父亲却转恨为爱了,大大削弱了它的思想深度,何况它还仅仅局限在一个小小的家庭圈子之内呢!其他像《月朦胧,鸟朦胧》中的刘灵姗,起初还似乎大有帼国“成人之美’,能牺牲自己的爱以反抗传统陈腐观念的壮举,但一经动起真格儿来后,那也只不过是一场美丽、浪漫的幻梦而已。最终还是害怕别人抢走了自己的爱,不顾一切地一头栽进了恋人的怀抱里,这都损害了这些人物的形象,有悖于作者理想的思想内涵与社会意义。
3. 琼瑶所有作品有哪些
1、《心有千千结》
《心有千千结》描述了一个特别护士与叛逆的富家少爷间的爱情故事。身为生性暴躁却多金的耿克毅的特别护士,雨薇本不看好自己能忍受的程度。
但耿克毅却偏偏喜欢雨薇伶俐精灵的个性与顶嘴的功夫,他让她走进自己本不轻易开启的复杂人生,他让她认清了只会垂涎遗产的两位儿子;而她,帮他找回心爱的浪子若尘,她也设法打开了风雨园中每人心中的结……
2、《一帘幽梦》
《一帘幽梦》是中国台湾作家琼瑶创作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973年。小说描述姐妹俩绿萍、紫菱与男孩楚濂、中年男子费云帆之间的爱情故事。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心理描写贴切传神,文笔凄切感人。《一帘幽梦》多次被改编为电视剧。
3、《水云间》
小说《水云间》,作者琼瑶,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讲述梅若鸿和航业钜子之女杜芊芊的一场欢合凄美的爱情故事。电视剧版《水云间》是琼瑶的著名小说《梅花三弄》三部曲第三部,前两部分别为《梅花烙》、《鬼丈夫》。
4、《潮声》
《潮声》讲述了在冬天,听潮楼盛满了萧瑟和寂寥,假如你不嫌海风的凌厉和午夜涛声的激荡,又忍受得了那份寂寞,就不妨迁去小住……黑眸、一颗星、木偶、谜、潮声、深山里……篇篇都娓述着一个浪漫、细腻的故事!
5、《窗外》
《窗外》是琼瑶创作的首部长篇小说,首次发表于1963年。该书是琼瑶根据自己亲身经历写的一部小说,讲述了女学生江雁容与男老师康南的爱情悲剧。《窗外》中传统的言情与纯洁、浪漫、忧伤的校园文化、青春躁动完美的结合,给文坛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新气息。
天真、纯净、多思、多愁、有个性的女学生形象第一次带着优美浪漫的爱情故事,出现在文坛上,在成人和青春少年的边缘开辟了一个特殊的情感地带,既有成人的命运,青春的情感,再加上真实生动的文笔,真切感人的故事
4. 琼瑶一共写了哪些经典的言情小说
1、 窗外 1963年春
2 、幸运草
3 、六个梦
4、烟雨朦朦
5 、菟丝花 1964年夏于台北
6 、几度夕阳红1964年8月30日
7 、潮声 1964年底
8 、船 1965年7月15日于台北
9、 紫贝壳 1966年6月29日深夜
10 、寒烟翠 1966年3月18日于台北
11 、月满西楼 1966年暮秋
12、 剪剪风 1967年5月14日夜
13、 彩云飞 1968年3月9日黄昏于台北
14、 庭院深深 1969年3月25日黄昏于台北
15、 星河 1969年12月廿日晚初稿完稿
12、月26日修正完毕
16、 水灵 1971年1月14日于台北
17 、白狐 1971年8月14日
18 、海鸥飞处 1972年3月20日午后于台北
19 、心有千千结 1972年12月29日夜初稿
1973年1月3日夜修正完毕
20、 一帘幽梦 1973年4月12日夜初稿于台北
1973年5月8日午后修正完毕
21、 浪花 1973年4月12日夜初稿于台北
1973年5月8日午后修正完毕
22 、碧云天 1974年1月9日夜初稿完稿
1974年1月29日修正完毕
23 、女朋友 1974年5月初稿完稿
1975年3月7日再稿完稿
24、 在水一方 1975年1月15日黄昏初稿完稿
1975年1月29日凌晨再稿完稿
1975年2月6日深夜三度修正
1976年3月13日黄昏四度改定
25、 秋歌 1975年8月13日夜初稿完稿
1975年8月21日夜初度修正
1975年8月28日二度修正
26、 人在天涯 1976年3月5日夜
27、 我是一片云 1976年4月8日黄昏初稿完稿
1976年4月15日午后一度修正
1976年4月22日晚二度修正
28、 月朦胧鸟朦胧 1976年9月26日凌晨初稿完稿
1976年10月1日晚一度修正
1976年10月21日再度修正
29、 雁儿在林梢 1976年9月20初稿完稿
1976年10月1日晚一度修正
1976年10月21日再度修正
30 、一颗红豆 1977年11月27日深夜初稿完稿
1978年1月12日黄昏修正
31 、彩霞满天 1978年4月17日黄昏初稿完稿
1978年5月11日黄昏初度修正
1978年8月7日再度修正
32、 金盏花1978年11月27日深夜初稿完稿
1979年1月17日初度修正
1979年2月16日二度修正
33、 梦的衣裳 1979年5月15日夜初稿完稿
1979年7月22日初度修正
34、 聚散两依依 1979年12月3日午后初稿完稿
1979年12月18日晚改写完稿
1980年4月24日最后修正
35、 却上心头 1980年8月11日夜初稿完稿于可园
1980年8月27日夜修正于可园
36、 问斜阳 1980年12月 9日初稿完稿于可园
1981年2月 23日黄昏修正于可园
37、 燃烧吧!火鸟1981年5月 12日黄昏初台北可园
1981年8月4日深夜修正于台北可园
38、 昨夜之灯 1981年11月30日夜初稿完稿于台北可园
1982年3月1日深夜初度修正于台北可园
1982年3月5日午后再度修正于台北可园
39、 匆匆,太匆匆 1982年9月 16日午后写于台北可因
40、 失火的天堂 1983年6月 14日凌晨初稿完成于台北可园
1983年8月28日深夜修正完成于台北可园
1983年10月 4日夜再度修正于台北可园
41、 冰儿 1985年7月4日初稿完稿于台北可园
1985年8月 17日修正于台北可园
42、 剪不断的乡愁 1988年10月15日写于台北可园
43、 我的故事 1989年2月 14日黄昏完稿于台北可园
1989年5月11日修正于长沙华天酒店
44 、雪珂 1990年10月15日完稿于台北可园
1990年11月5日修正于台北可园
45 、望夫崖 1990年12月21日完稿于台北可园
1991年1月31日修正于台北可园
46、 青青河边草1992年司月8日完稿于台北可园
1992年1月17日修正于台北可园
47 、梅花烙1993年7月26日于台北可园
48 、水云间 1993年8月26日于台北可园
1993年9月3日修正于台北可园
49、 新月格格 1994年6月22日完稿于台北可国
50 、烟锁重楼 1994年8月10日完稿于台北可园
51、 鬼丈夫
52、 苍天有泪1997年10月14日完稿于台北可园
1997年11月5日修正于台北可园
53、 还珠格格 1997年7月19日完稿于台北可园
1997年7月30日修正于台北可园
54、 还珠格格续集
55 、告慰真情
琼瑶(1938年4月20日-),原名陈喆,笔名琼瑶出自《诗经》“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编剧、影视制作人,祖籍湖南省衡阳县渣江镇,毕业于台北市立中山女中,现居中国台湾省台北市。笔名除了琼瑶外,还曾用过凤凰、心如。
琼瑶生于四川成都,父亲陈致平是大学教授,母亲袁行恕出身书香门第。1949年,琼瑶随父陈致平由大陆到台湾生活,高中毕业后不久即结婚生子,做主妇的同时开始尝试写作,其后步入职业作家行列,并相继进入电影、电视剧制作行业。琼瑶首次婚姻破裂,现任丈夫平鑫涛同时也是其经纪人、出版人,经营台湾皇冠文化集团,琼瑶所有作品均由该公司出品。
2014年4月28日,琼瑶发出电视剧《宫锁连城》涉嫌版权侵权媒体声明函,正式起诉于正《宫锁连城》版权侵权。
作者琼瑶